大学本科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

2.社会保障是以( A )为主体,依法律或政策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力予以保障的一种制度。

A.国家 B.团体 C.机关 D.企业

3、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标志是(C )的建立

A.社会福利制度 B.社会救助制度 C. 社会保险制度 D.失业救济制度

10、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期,为了改革原先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社会保障体系,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 D ),提出: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深化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保持社会稳定,顺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B.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

C. 《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

D.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6、贝弗里奇于1942年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A)研究报告,对英国乃至西方各国的社会福利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福利国家论。

A.《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B.《福利经济学》

C.《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D.《福利国家论》

2.( A )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最低层次的保障措施,是保障社会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险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1.缴费单位未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税务机关或劳动保障部门责令其限期缴纳;逾期仍不缴纳的,除补缴欠缴数额外,从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所欠款额( B )的滞纳金。

A.1‰、B.2‰、C.3‰、D.5‰

6.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73年第一次中东石油危机爆发的20多年间,是社会保险制度的( C )。

A.创立时期 B.巩固时期 C.发展时期 D.调整时期

1.医疗保险是指劳动者因身体伤残、疾病需要医疗费用支出时,提供一次给付或定期给付的各种保险的统称。它包括(A )以及意外死亡伤残保险。

A.意外保险 B.疾病保险 C.医疗费用保险 D.工伤保险 E.生育保险

4.我国规定,女职工的退休年龄为( A )

A.50 B.55 C.60 D.65

7. 在现收现付制下,养老保险的人均缴费或征税率决定于(ABCDE )等因素。

A.制度提供的养老金替代率 B.制度内人口抚养比

C.人均寿命 D.通货膨胀率 E.投保人数

简答题

第一章

1.社会保障的目标是什么?

(1)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

(2)满足国民的生活保障需求,不断改善和增进国民的福利。

(3)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2.社会保障的功能有哪些?

(1)稳定功能;(2)调节功能;(3)补偿功能;(4)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功能。

3.简述社会保障的特征。

(1)保证性(2)普遍性(3)公平性(4)鼓励性(5)互济性(6)储存性

4.简述社会保障的公平原则。

在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中,必须打破各种身份限制,公平地对待每个国民并确保其享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在社会保障实践中,必须更多地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以此达到缩小贫富差距、促进整个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目标。公平原则的最充分体现,是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全体国民普遍享受社会保障。

5. 为什么社会保障的发展必须坚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一方面,社会发展变化决定着社会保障制度的结构变化。另一方

面,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无一例外地需要相应的财力支撑。实践表明,社会保障制度只有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才可能在解决相关社会问题的同时获得健康、持续的发展。如果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功能便难以充分发挥,社会问题将持续恶化,进而妨碍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三章

1.简述社会保障思想渊源的表现

这些社会保障思想渊源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与社会保障有关的思想最初表现为慈善或恩赐思想; 其次是表现为平等或公平思想;这种思想是比慈善或恩赐思想更加进步或者说更高层次地与社会保障有关的思想;

最后表现为空想社会主义。

2.简述新历史学派的主要观点

新历史学派强调国家的经济作用,认为国家除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之外,还具有“文化和福利的目的”,国家是集体经济的最高形式,国家在进步的文明社会中,公共职能在不断扩大和增加,凡是个人努力所不能达到的或不能顺利达到的目标,理应由国家去办。基于这样的观点,新历史学派主张国家必须通过立法,实行包括社会保险、孤寡救济、劳资合作等在内的一系列社会政策措施,自上而下地进行经济和社会改革。

3.简述凯恩斯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

凯恩斯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和国家经济干

预思想。

所谓“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状态时的总需求,它直接表现为有货币支付的需求和能力。他指出,经济萧条和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只有扩大总需求,刺激总供给,从而增加就业机会,才能使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

国家经济干预思想是指,经济萧条时期政府要积极干预经济,推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政府要直接兴办公共工程,以增加有效需求和就业机会;扩大社会福利设施,增加消费倾向,以达到足够的总需求和充分就业。

4.简述福利国家论的主要观点

1)收入均等化,通过对不同收入阶层的赋税差别来实现再分配。

2)社会福利化,即通过国家提出一整套津贴补助、社会保险和公共救济制度,包括失业救济、退休金、养老金、家庭补助、医疗保险、卫生保险、住房补贴以及文化、教育等社会服务和设施等,以期实现“现代自由民主”的国家,即高福利型国家。

3) 充分就业原则。贝弗里奇认为,一个没有维持充分就业以防止大规模失业的社会保障计划是不能令人满意的,社会保障计划一定要与充分就业联系起来。

4)

5)

第八章

1.养老保险的特性。 国有化和计划化、工程社会化。 混合经济论。

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养老保险,除了具备社会保险强制性、互济性和普遍性等共同特征外,还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享受保险待遇的必然性

(2)保障水平的适度性

(3)享受期限的长期性

(4)保障的多层次性

(5)与家庭养老相联系

2.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1)保险覆盖面有待扩大

(2)保障水平偏低。

(3)管理机制不健全

(4)法律制度不完善, 法律层次低,缺乏约束力。

3.社会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的区别与联系。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从功能上看,两者都是社会风险化解机制。社会保险是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主体,商业保险可以作为对社会保险的补充,是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保险性质不同、 保险范围不同、 保费来源不同、、 保障水平不同和政府功能不同。

4.国外养老保险制度的特征是什么?

从各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规定和实行情况分析,有以下许多共同的特点:

(1)政府的管理功能突出。

(2)法制建设比较健全。

(3)市场机制进入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

(4)养老保险制度的多层次性。

论述题

第七章

1.试述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联系与区别。

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都含保险二字,但一个侧重社会,一个侧重商业,是一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关系。

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区别

(1)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与地位不同。 (2)保险对象不同。

(3)实施方式不同。 (4)保险关系确立依据不同。

(5)保障水平不同。 (6)保费计算方法不同。

(7)给付标准不同。 (8)保险费承担者不同。

(9)经营主体不同。 (10)经营目的不同。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共性

1.历史的、天然的联系

2.保障功能的同一性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相互制约与相互促进

2.试述中国对社会保险制度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及其意义。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对社会保险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1984年,开始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1986年,建立了城镇失业保险制度,1994、1996和1998年分别开始实施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1999年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2年开始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型社会保险制度是社会化的社会保险制度,它不仅要促使职工从“单位人”转变成为“社会人”,而且制度本身要具有经济上的可持续性,并兼顾保险范围、水平和程度的公平性。因此,新的保险制度要改变单位负责、国家兜底的“完全”责任,筹集资金要从单一主体走向多元化,保险待遇与“贡献”挂钩而不是与“身份”挂钩,力求做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公平与效益的统一。这正是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在改革过程中逐步明确的目标,即建立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险体系。

第八章

1. 比较养老保险基金筹资模式,论述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基金筹资模式的内容和特点。

筹资模式有三个类别即现收现付制、部分积累制和完全积累制。

(1)现收现付制这种筹资模式,要求以近期内横向收支平衡原则为指导筹集资金。

(2)完全积累制也称完全基金式。这种模式是一种以远期收支平衡为原则的筹资模式,要求在预测未来时期社会保障支出需求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可以保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收支平衡的总平均收费率,将其分摊到保障对象的整个投保期。该方式的特点为初期的收费率较高,筹资见效快,在较长的时期内,收费率保持相对稳定。

(3)部分积累式也称部分基金式。这是一种把近期横向收支平衡原则与远期纵向收支平衡原则结合起来的筹资模式。我国的现行模式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 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结合的模式是我国独有的制度创新,表明了国家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心与新的政策取向,是结合我国国情而推出的制度改革措施。

2. 我国养老保险覆盖面低的原因。

健全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充分发挥养老保险制度的功能和作用,必须保证养老保险的覆盖面。然后目前我国养老保险的覆盖率仍然很低,导致我国养老保险覆盖面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个人参保意识不够高。个人参保意识不高,会严重制约着养老保险覆盖率的提升。尤其是在农村,传统思想的影响束缚了农民思

想认识的发展,形成了封闭落后的思想,即便有些意识到了养老保险的重要性,却因为对养老保险了解不多,对养老保险制度持怀疑态度,因此,也不愿意参加。个人参保的态度和对养老保险认识的程度,直接决定了养老保险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2)政策宣传和组织实施力度不大。养老保险对保障老龄人“老有所养”,维护整个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推行养老保险的工作力度不大,致使养老保险的发展障碍重重。

案例分析 第五章

1.答案要点: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二者在性质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功能定位也不尽相同,不能将商业保险归入我国社会保险体系,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险的重要补充。

2.答案要点:从长远来看,中国应该推行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当然,应该根据国情,循序渐进地推进,最终形成包括城乡居民在内的、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

2.社会保障是以( A )为主体,依法律或政策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力予以保障的一种制度。

A.国家 B.团体 C.机关 D.企业

3、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标志是(C )的建立

A.社会福利制度 B.社会救助制度 C. 社会保险制度 D.失业救济制度

10、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期,为了改革原先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社会保障体系,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 D ),提出: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深化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保持社会稳定,顺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B.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

C. 《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

D.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6、贝弗里奇于1942年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A)研究报告,对英国乃至西方各国的社会福利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福利国家论。

A.《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B.《福利经济学》

C.《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D.《福利国家论》

2.( A )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最低层次的保障措施,是保障社会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险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1.缴费单位未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税务机关或劳动保障部门责令其限期缴纳;逾期仍不缴纳的,除补缴欠缴数额外,从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所欠款额( B )的滞纳金。

A.1‰、B.2‰、C.3‰、D.5‰

6.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73年第一次中东石油危机爆发的20多年间,是社会保险制度的( C )。

A.创立时期 B.巩固时期 C.发展时期 D.调整时期

1.医疗保险是指劳动者因身体伤残、疾病需要医疗费用支出时,提供一次给付或定期给付的各种保险的统称。它包括(A )以及意外死亡伤残保险。

A.意外保险 B.疾病保险 C.医疗费用保险 D.工伤保险 E.生育保险

4.我国规定,女职工的退休年龄为( A )

A.50 B.55 C.60 D.65

7. 在现收现付制下,养老保险的人均缴费或征税率决定于(ABCDE )等因素。

A.制度提供的养老金替代率 B.制度内人口抚养比

C.人均寿命 D.通货膨胀率 E.投保人数

简答题

第一章

1.社会保障的目标是什么?

(1)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

(2)满足国民的生活保障需求,不断改善和增进国民的福利。

(3)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2.社会保障的功能有哪些?

(1)稳定功能;(2)调节功能;(3)补偿功能;(4)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功能。

3.简述社会保障的特征。

(1)保证性(2)普遍性(3)公平性(4)鼓励性(5)互济性(6)储存性

4.简述社会保障的公平原则。

在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中,必须打破各种身份限制,公平地对待每个国民并确保其享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在社会保障实践中,必须更多地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以此达到缩小贫富差距、促进整个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目标。公平原则的最充分体现,是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全体国民普遍享受社会保障。

5. 为什么社会保障的发展必须坚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一方面,社会发展变化决定着社会保障制度的结构变化。另一方

面,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无一例外地需要相应的财力支撑。实践表明,社会保障制度只有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才可能在解决相关社会问题的同时获得健康、持续的发展。如果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功能便难以充分发挥,社会问题将持续恶化,进而妨碍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三章

1.简述社会保障思想渊源的表现

这些社会保障思想渊源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与社会保障有关的思想最初表现为慈善或恩赐思想; 其次是表现为平等或公平思想;这种思想是比慈善或恩赐思想更加进步或者说更高层次地与社会保障有关的思想;

最后表现为空想社会主义。

2.简述新历史学派的主要观点

新历史学派强调国家的经济作用,认为国家除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之外,还具有“文化和福利的目的”,国家是集体经济的最高形式,国家在进步的文明社会中,公共职能在不断扩大和增加,凡是个人努力所不能达到的或不能顺利达到的目标,理应由国家去办。基于这样的观点,新历史学派主张国家必须通过立法,实行包括社会保险、孤寡救济、劳资合作等在内的一系列社会政策措施,自上而下地进行经济和社会改革。

3.简述凯恩斯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

凯恩斯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和国家经济干

预思想。

所谓“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状态时的总需求,它直接表现为有货币支付的需求和能力。他指出,经济萧条和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只有扩大总需求,刺激总供给,从而增加就业机会,才能使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

国家经济干预思想是指,经济萧条时期政府要积极干预经济,推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政府要直接兴办公共工程,以增加有效需求和就业机会;扩大社会福利设施,增加消费倾向,以达到足够的总需求和充分就业。

4.简述福利国家论的主要观点

1)收入均等化,通过对不同收入阶层的赋税差别来实现再分配。

2)社会福利化,即通过国家提出一整套津贴补助、社会保险和公共救济制度,包括失业救济、退休金、养老金、家庭补助、医疗保险、卫生保险、住房补贴以及文化、教育等社会服务和设施等,以期实现“现代自由民主”的国家,即高福利型国家。

3) 充分就业原则。贝弗里奇认为,一个没有维持充分就业以防止大规模失业的社会保障计划是不能令人满意的,社会保障计划一定要与充分就业联系起来。

4)

5)

第八章

1.养老保险的特性。 国有化和计划化、工程社会化。 混合经济论。

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养老保险,除了具备社会保险强制性、互济性和普遍性等共同特征外,还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享受保险待遇的必然性

(2)保障水平的适度性

(3)享受期限的长期性

(4)保障的多层次性

(5)与家庭养老相联系

2.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1)保险覆盖面有待扩大

(2)保障水平偏低。

(3)管理机制不健全

(4)法律制度不完善, 法律层次低,缺乏约束力。

3.社会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的区别与联系。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从功能上看,两者都是社会风险化解机制。社会保险是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主体,商业保险可以作为对社会保险的补充,是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保险性质不同、 保险范围不同、 保费来源不同、、 保障水平不同和政府功能不同。

4.国外养老保险制度的特征是什么?

从各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规定和实行情况分析,有以下许多共同的特点:

(1)政府的管理功能突出。

(2)法制建设比较健全。

(3)市场机制进入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

(4)养老保险制度的多层次性。

论述题

第七章

1.试述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联系与区别。

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都含保险二字,但一个侧重社会,一个侧重商业,是一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关系。

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区别

(1)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与地位不同。 (2)保险对象不同。

(3)实施方式不同。 (4)保险关系确立依据不同。

(5)保障水平不同。 (6)保费计算方法不同。

(7)给付标准不同。 (8)保险费承担者不同。

(9)经营主体不同。 (10)经营目的不同。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共性

1.历史的、天然的联系

2.保障功能的同一性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相互制约与相互促进

2.试述中国对社会保险制度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及其意义。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对社会保险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1984年,开始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1986年,建立了城镇失业保险制度,1994、1996和1998年分别开始实施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1999年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2年开始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型社会保险制度是社会化的社会保险制度,它不仅要促使职工从“单位人”转变成为“社会人”,而且制度本身要具有经济上的可持续性,并兼顾保险范围、水平和程度的公平性。因此,新的保险制度要改变单位负责、国家兜底的“完全”责任,筹集资金要从单一主体走向多元化,保险待遇与“贡献”挂钩而不是与“身份”挂钩,力求做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公平与效益的统一。这正是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在改革过程中逐步明确的目标,即建立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险体系。

第八章

1. 比较养老保险基金筹资模式,论述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基金筹资模式的内容和特点。

筹资模式有三个类别即现收现付制、部分积累制和完全积累制。

(1)现收现付制这种筹资模式,要求以近期内横向收支平衡原则为指导筹集资金。

(2)完全积累制也称完全基金式。这种模式是一种以远期收支平衡为原则的筹资模式,要求在预测未来时期社会保障支出需求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可以保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收支平衡的总平均收费率,将其分摊到保障对象的整个投保期。该方式的特点为初期的收费率较高,筹资见效快,在较长的时期内,收费率保持相对稳定。

(3)部分积累式也称部分基金式。这是一种把近期横向收支平衡原则与远期纵向收支平衡原则结合起来的筹资模式。我国的现行模式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 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结合的模式是我国独有的制度创新,表明了国家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心与新的政策取向,是结合我国国情而推出的制度改革措施。

2. 我国养老保险覆盖面低的原因。

健全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充分发挥养老保险制度的功能和作用,必须保证养老保险的覆盖面。然后目前我国养老保险的覆盖率仍然很低,导致我国养老保险覆盖面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个人参保意识不够高。个人参保意识不高,会严重制约着养老保险覆盖率的提升。尤其是在农村,传统思想的影响束缚了农民思

想认识的发展,形成了封闭落后的思想,即便有些意识到了养老保险的重要性,却因为对养老保险了解不多,对养老保险制度持怀疑态度,因此,也不愿意参加。个人参保的态度和对养老保险认识的程度,直接决定了养老保险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2)政策宣传和组织实施力度不大。养老保险对保障老龄人“老有所养”,维护整个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推行养老保险的工作力度不大,致使养老保险的发展障碍重重。

案例分析 第五章

1.答案要点: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二者在性质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功能定位也不尽相同,不能将商业保险归入我国社会保险体系,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险的重要补充。

2.答案要点:从长远来看,中国应该推行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当然,应该根据国情,循序渐进地推进,最终形成包括城乡居民在内的、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关文章

  • 13.14校科研项目结题及15申报红头文件
  • 浙江理工大学文件 浙理工学„2015‟? 号 关于印发<关于开展浙江理工大学 2014年本科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结题验收 工作的通知>等两个文件的通知 各学院(部).有关部门: 现将<关于开展浙江理工大学2014年本科生科研 ...查看


  • 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形成与评价-本科论文质量
  • 一.背景与意义 1.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简评国内外对此问题的研究进展情况,500字内) 毕业论文是一个以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教学过程,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关键一环.教育部在2004年曾做出规定: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各类普通高等学校 ...查看


  •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评价体系研究
  • 摘 要: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途径,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人才的有效载体.科学的评价体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效良性发展.运用科学的.实证的研究方法制定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评价体系对于今后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 ...查看


  • [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系列材料]
  • <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系列材料> 目 录 1 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程序„„„„„„„„„„„„„„„„„„„„1 2 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格式与规范„„„„„„„„„ ...查看


  • 系统工程理论在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的意义
  • [摘要] 本科毕业论文撰写对于锻炼大学生知识综合能力.提高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高校培养大学生的重要环节.从当前本科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难题分析入手,通过对系统方法论与系统工程基础理论的回顾 ...查看


  • 西安科技大学相关资料
  • 1. 西安科技大学简介 西安科技大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学校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895年成立的北洋大学工学院采矿冶金科,1938年迁并于西北工学院矿冶系,1957年并入西安交通大学,1958年从西安交通大学分出成立独立的西安矿业学院,是当时 ...查看


  • 土木工程调研报告
  • 题 土木工程调研报告 学生姓名:陈贵鹏 学 号:12061306 专业班级:土木工程12-3班 指导教师:管友海 2013年 7月10日 目:土木工程本科与研究生发展现状及就业形势的对比 土木工程本科与研究生发展现状及就业形势的对比 摘 要 ...查看


  • 1.本科毕业论文学生指导手册
  •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手册 学院(系) 专业 年级/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大连外国语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指导手册>使用说明 第一条 <大连外国语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手册>(下简称<指导手 ...查看


  • 西南大学就业质量报告
  • 西南大学就业质量报告 从西南大学获悉,按照教育部要求,西南大学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近日对外正式公布.截至2014年12月31日,西南大学2014届毕业生12700人,本科毕业生年终就业率96.54%;研究生毕业生年终就业率95.29 ...查看


  •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毕业设计要求
  • 河海文天教„2011‟10号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工作的若干规定 各有关单位: 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实践性教育环节,是对已进行的各个教学环节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