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路时序分析

数字电路时序分析

1数字电路时序分析

前面介绍了对器件之间的互连系统进行建模所需要的知识,包括对信号完整性的详细分析并估算了由于非理想因素引起的时序变化。但是要正确设计一个数字系统还需要使系统中器件之间可以互相通信,涉及到的内容主要是设计正确的时序,保证器件的时钟/锁存信号与数据信号之间保证正确的时序关系,满足接收端要求的最小建立和保持时间,使得数据可以被正确的锁存。

在本章中将会介绍共用时钟总线(common-clock )和源同步总线(source synchronous )的基本的时序方程。设计者可以利用时序方程来跟踪分析影响系统性能的有时序要求的器件,设置设计目标,计算最大的总线频率和时序裕量。

1.1. 共用时钟定时(common-clock timing)

在共用时钟总线中,总线上的驱动端和接收端共享同一个时钟。图8.1为一个共用时钟总线的例子,是处理器与外围芯片之间的总线接口,由处理器向外围芯片发送数据。图中还示出了位于每一个输入输出单元(I/O cell)的内部锁存器。完成一次数据传输需要两个时钟脉冲,一个用于将数据锁存到驱动端触发器,另一个用于将数据锁存到接收端触发器。整个数据传输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图8.1 共用时钟总线示意图

a . 处理器内核产生驱动端触发器的有效输入D p 。

b . 系统时钟(clk in)的边沿1由时钟缓冲器输出并沿着传输线传播到处理器用于将驱动端触发器的输入(D p )锁存到输出(Q p )。

c . 信号Q p 沿着传输线传播到接收端触发器的输入(D c ),并由第二个时钟边沿锁存。这样有效数据就在外围信号的内核产生了。

基于前面对数据传输过程的分析,可以得到一些基本的结论。首先,电路和传输线的延时必须小于时钟周期,这是因为信号每次从一个器件传播到另一个器件需要两个时钟周期:第一个周期——驱动端触发器将数据锁存到输出(Qp ),第二个周期——接收端触发器将输入数据锁存到芯片内核。由电路和PCB 走线引起的总延时必须小于一个时钟周期,这一结论限制了共用时钟总线的最高理论工作频率,因此设计一个共用时钟总线时必须考虑每部分的延时,满足接收端的建立和保持时间(建立和保持时间是为了保证能够正确地锁存数据,数据应该在时钟边沿来到之前和之后必须保持稳定的最小时间,这两个条件必须满足)。

1.1.1. 共用时钟总线的时序方程

图8.2的时序图用于推导共用时钟总线的时序方程,每个箭头都表示系统中的一个延时,并在图8.1中已表示出来。实线表示的定时回路(timing loop)可用于推导建立时间时序裕量的计算公式,虚线表示的定时回路可用于推导保持时间时序裕量的计算公式。下面会介绍如何使用定时回路来得到时序方程。

图8.2 共用时钟总线的时序图

时延分为三个部分:T co 、飞行时间(flight time)和时钟抖动。T co 为时钟有效到数据输出有效的时间;飞行时间(T flt )是指PCB 上传输线的延时;时钟抖动

(T jitter )通常指时钟周期在周期与周期(cycle-to-cycle )之间的变化,例如周期抖动(period jitter)会引起周期之间时钟周期的变化,从而影响时钟边沿的时序,在这里,抖动被认为是可能会引起时钟瞬态周期变化的变量。

¾ 建立时间时序方程

数据信号必须先于时钟到达接收端,这样才能正确的锁存数据。接收端的建立时间表示数据有效必须先于时钟有效的最小时间。在共用时钟总线中,第一个时钟周期用于将数据锁存到驱动端触发器的输出,第二个时钟周期用于将数据锁存到接收端触发器的输出。这意味着数据信号到达接收端触发器输入端(D c )的时间应该足够早于时钟信号(clkC ),为了满足这一条件,必须确定时钟和数据信号到达接收端的延时并保证满足接收端建立时间的要求,任何比需要的建立时间多出来的时间量即为建立时间时序裕量。

参看图8.2中的实线,时序图描述了数据信号和时钟信号在驱动端和接收端之间的关系,箭头表示在数据信号和时钟信号通路上不同的电路和传输线产生的延时,实箭头形成一个环路,称为建立时间定时环路(setup timing loop)。环路的左边表示了从第一个时钟边沿有效到数据到达接收端输入(D c )的总延时,环路的右边表示了接收时钟的总延时。

分析建立时间定时环路的每个部分从而得到建立时间时序方程。首先,分析从第一个时钟边沿有效到数据到达接收端输入的延时(参看图8.1):

T data tot =T co clkB +T flt clkB +T co data +T flt data (8.1) 其中:

T co clkB:时钟缓冲器的时钟有效到输出有效的时间;

T flt clkB:时钟信号在PCB 上从时钟缓冲器传播到驱动端芯片的时间;

T co data:驱动端芯片的时钟有效到输出有效的时间;

T flt data:数据信号在PCB 上从驱动端芯片传播到接收端芯片的时间;

现在分析一下接收端的时钟信号相对于第一个时钟沿的总延时,这一延时为图8.2中建立定时环路的右半边,公式为:

T clock tot =T cycle +T co clkA +T flt clkA −T jitter (8.2) 其中:

T cycle :时钟周期;

T co clkA:时钟缓冲 器的时钟有效到输出有效的时间;

T flt clkA:时钟信号在PCB 上从时钟缓冲器传播到接收端芯片的时间;

T jitter :时钟周期到周期的变化,在这里抖动一项为负值是因为抖动会减小建立时间时序裕量;

从公式(8.2)中减去公式(8.1),再减去接收端需要的建立时间就得到建立时间时序裕量,计算如下:

T setup m arg in =(T clock tot −T data tot ) −T setup (8.3) 在设计一个系统时,将公式(8.3)分为电路延时和PCB 延时是比较有用的,如公式(8.4)到公式(8.8):

T setup m arg in =T cycle +T co

−T co clkB clkA +T flt clkB clkA −T jitter data −T flt −T co −T flt data −T setup (8.4)

时钟缓冲器的输出偏移(skew )定义为:

T clock skew =T co clkB −T co clkA (8.5) 一般在器件手册里会给出上述参数值。

时钟信号的PCB 上飞行时间的偏移定义为:

T PCB skew =T flt clkB −T flt clkA (8.6) 最后得到最有用的建立时间时序裕量计算公式:

T setup m arg in =T cycle −T PCB skew −T clock skew −T jitter −T co data −T flt data −T setup (8.7)

只有在建立时间时序裕量大于或等于0时共用时钟总线才能正常工作。最简单的补偿建立时间时序冲突的方法是增加到接收端芯片的时钟线长度,减小到驱动端芯片的时钟线长度,同时也可以缩短驱动端缓冲器与接收端缓冲器之间的数据线长度。

¾ 保持时间时序方程

数据信号必须在接收端芯片的输入端保持足够长时间的有效,这样才能正确的将数据锁存到器件内部,保持时间表示了满足这一条件的最小时间。在共用时钟总线设计中,必须考虑所有的电路和传输线延时,保证正确的时序关系,满足接收端保持时间的要求。虽然在共用时钟总线中接收端缓冲器是使用第二个时钟沿将数据锁存,但是同时驱动端锁存器也将数据锁存到了输出端,开始了下一个数据信号的传输,所以,保持时间时序方程必须保证有效数据在下一个数据信号到达之前锁存到接收端触发器的输出,这就要求时钟信号的延时加上器件的保持时间小于数据信号的延时。

参看图8.2中的虚线来分析得到保持时间时序方程,比较接收端时钟的延时和下一个数据传播延时,保证数据在下一个数据到达接收端之前被正确的接收锁存。数据和时钟信号的延时计算如下:

T data T clock delay =T co =T co clkB +T flt +T flt clkB +T co data +T flt data (8.8) (8.9) delay clkA clkA

注意到公式中没有时钟周期和时钟抖动这两个参数,这是因为保持时间与时钟周期无关,又因为时钟抖动是定义为周期与周期之间的变化,这样在计算保持时间时序裕量时也就不用考虑时钟抖动。

保持时间时序裕量可以计算如下:

T hold m arg in =(T data delay −T clock delay ) −T hold

(8.10)

将公式(8.5)和公式(8.6)代入公式(8.10)中,得到实用的公式:

T hold m arg in =T co data +T flt data +T clock skew +T PCB skew −T hold (8.11)

¾ 经验法则:共用时钟总线设计

a . 中等频率总线(低于200到300MHz )一般采用共用时钟技术,高于此频率则采用其它的技术,如源同步技术。

b .器件延时和PCB 走线延时限制了共用时钟总线的最高理论工作频率,两者之中,PCB 走线长度的影响更大。

c . 走线延时主要由线长决定,线长常常与热效应有关,散热要求随着频率的提高而提高,从而迫使器件之间尽量远离,这限制了共用时钟总线的工作频率。

1.2. 源同步定时

源同步技术采用由驱动端芯片一起发送的锁存/时钟信号,而不是独立的时钟源。传统的源同步技术是数据信号先发往接收端,延时一段时间后,发送锁存信号用于在接收端锁存数据。图8.3为源同步总线的例子。

图8.3 源同步总线示意图

相对于共用时钟总线,源同步总线具有一些优点,最大的优势是总线的最高工作频率得到显著提高。因为锁存信号和数据信号由同一个源发送,理论上在时序公式中就不再需要包括飞行时间。不像共用时钟总线,总线的最大工作频率由电路和传输线的延时决定,在源同步总线中,理论上是没有最高工作频率限制的,但是很多实际的因素限制了源同步总线的最高工作频率,这些制约因素是本书中介绍的所有非理想效应。记住接收端的建立和保持时间仍然必须满足以保证正确的操作,这样才能正确理解和分析源同步总线。例如,假设数据先于锁存信号1ns 发送,并且接收端的建立时间为500ps ,那么只要数据信号延时大于锁存信

号延时的值在500ps 以内,那么数据信号将会被接收端正确接收。源同步总线依赖于数据信号和锁存信号之间的相对延时,而不象共用时钟总线一样依赖于数据信号的绝对延时。数据和锁存信号的相对延时与很多因素有关,如同步开关噪声(SSN )、线长、线特性阻抗、信号完整性、触发器特性等。

图8.4为源同步总线电路框图和定时路径。定时路径的起点为驱动端触发器,终点为接收端触发器,锁存信号作为接收端触发器的时钟输入。驱动端触发器的输入由芯片的内核电路产生,锁存信号通常由内部的状态机产生,总线时钟由锁相环产生并通常是系统时钟的倍数。为了保证源同步总线能够正常工作,必须控制锁存信号的时序,满足接收端触发器的建立和保持时间的要求,框图中的延时单元达到了这一目的。有多种方法可以实现延时,有时使用状态机使得锁存信号晚于数据信号一个时钟周期输出;有时使用时钟上升沿触发数据,用时钟下降沿触发锁存信号。框图中的延时单元仅仅是简单表示了数据和锁存信号之间需要进行偏移(offset )。

图8.4 源同步总线电路框图

图8.5 源同步总线中的建立和保持时间

数据和锁存信号之间的理想延时由具体的电路决定。图8.5为源同步总线中数据和锁存信号之间的典型时序关系图。

1.2.1. 源同步总线的时序方程

为了得到源同步总线的时序方程,需要计算数据和锁存信号之间的相对延时。图8.6为一个简单的源同步总线的时序图。在这个例子中,每次数据传输需要两个时钟周期,第一个时钟脉冲触发数据信号的触发器,第二个时钟脉冲触发锁存信号的触发器。另外建立和保持时间时序裕量必须大于或等于0,这样才能保证器件之间正确的时序关系。

图8.6 源同步总线的建立时间时序图

¾ 建立时间时序方程

为了推导建立时间时序方程,必须计算数据和锁存信号时间的相对延时(图

8.6为时序图):

T data =T co T strobe =T co strobe data +T flt data (8.12) (8.13) +T flt strobe +T delay

其中:

T delay :数据和锁存信号之间的偏移量。

从公式(8.13)中减去公式(8.12)并将其与接收端的建立时间比较可以得到建立时间时序裕量,公式如下:

T setup m arg in =(T co strobe +T flt strobe +T delay ) - (T co data +T flt data ) -T setup (8.14) 其中:

T co strobe:驱动端锁存信号的触发器的时钟有效到输出有效的时间;

T flt strobe:锁存信号在PCB 上从驱动端传播到接收端的时间;

T data strobe:驱动端数据信号的触发器的时钟有效到输出有效的时间;

T flt data:数据信号在PCB 上从驱动端传播到接收端的时间;

T delay :数据和锁存信号之间在芯片内部的延时,在本例中该延时为一个时钟周期;

为了简化方程,定义如下一些参数:

T vb =T co

T PCB skew data −(T co −T flt strobe +T delay ) (8.15) =T flt data strobe (8.16)

其中:T vb :“valid before”时间,为数据有效先于锁存信号有效的时间;

T PCB skew:数据信号与锁存信号飞行时间的差异;这里需要指出,该变量定义了从驱动端硅片到接收端硅片的总偏移量,包括所有的封装、接插件和任何会改变信号延时的因素,不仅仅是由于PCB 走线不等引起的时延差,不要被它的名字所混淆。

这样简化后的建立时间时序裕量方程为:

T setup m arg in =−T vb −T setup −T PCB skew (8.17)

注意到公式中T vb 为负,这是因为在源同步总线设计中计算偏移的标准方法是将数据信号延时减去锁存信号延时,并且为了满足建立时间要求,数据信号必须先于锁存信号到达接收端,这样在正确的设计中,公式(8.15)常为负值,公式(8.17)中负号是为了计算得到一个正的时序裕量。

¾ 保持时间时序方程

保持时间时序方程的推导与建立时间时序方程的推导类似,不同的是比较第一个锁存周期和第二个数据传输之间的延时。从第二个数据传输的延时中减去锁存信号的延时并将结果与接收端的保持时间进行比较,得到下面公式(图8.7为时序图):

T hold m arg in =(T co data +T flt data +T delay ) - (T co strobe +T flt strobe ) -T hold (8.18)

图8.7 源同步总线的保持时间时序图

下一步是利用公式(8.16)和公式(8.19)简化方程以便于使用:

T va =T co data −T co strobe +T delay

(8.19)

其中:

T va :“valid after”时间,表示锁存信号有效后数据信号仍然保持有效的时间。 这样保持时间时序方程为:

T hold m arg in =T va −T hold −T PCB skew (8.20)

同样T PCB skew定义了从驱动端硅片到接收端硅片的总偏移量,包括所有的封装、接插件和任何会改变信号延时的因素,不仅仅是由于PCB 走线不等引起的时延差。

1.2.2. 从眼图中得到源同步总线的时序方程

眼图是一种用于分析时序的方便的图解法。图8.8为一个理想化的数据和锁存信号在接收端的眼图。从眼图中可以很容易看出T va 和T vb 至少要等于偏移量、保持/建立时间和时序裕量的和。从眼图这一角度来分析可以更深入的理解源同步总线的时序。从眼图中得到的公式与从时序图中得到的时序公式是一样的。公式(8.22)和公式(8.24)为源同步总线的建立和保持时间时序裕量计算公式。注意到在公式(8.24)中T vb 的符号与公式(8.17)中的相反,这样做是为了更符合眼图的描述。

T va =T hold T hold m arg in m arg in +T hold +T PCB skew (8.21) (8.22) (8.23) (8.24)

=T va −T hold −T PCB m arg in skew T vb =T setup T setup m arg in +T setup +T PCB skew =T vb −T setup −T PCB skew

图8.8 适用眼图计算源同步总线的建立和保持时序裕量

¾ 经验法则:源同步总线的时序

a.

b.

c.

d.

e. 理论上没有最高总线频率的限制。 总线频率取决于数据信号和锁存信号的延时差(skew )。 非理想因素会产生不必要的偏移,从而限制了源同步总线频率。 源同步总线中飞行时间不再是相关因素。 保证锁存信号与数据信号的一致是比较好的,这样会减少两者之间的偏

移。

在本书中讲述的每一个效应都会影响信号的延时或偏移,在时序分析过程中必须考虑同步开关噪声、非理想回流路径、阻抗的不连续性、ISI 、接插件、封装以及其它非理想因素的影响。

1.2.3. 其他源同步方案

另外还有一些实现源同步的方案,其中很多是通过提高系统时钟来显著提高总线时钟。在图8.9的例子中,将系统时钟倍频产生总线时钟,并采用双锁存技术来采样数据,在这种方案中,数据信号由时钟上升沿产生,锁存信号由时钟下降沿产生,交替使用STB (锁存信号)和STB_N(反相的锁存信号)的上升沿来采样数据,也就是说,第一个数据由STB 的上升沿采样,第二个数据由STB_N的上升沿采样,时序方程可以使用8.2.1中的分析结果。

图8.9 一个实现源同步总线的方案

1.3. 其他总线技术

随着总线的提高,源同步总线的时序越来越难满足,因为频率的增加,对偏移的控制变得很困难。非理想效应如同步开关噪声、非理想回流路径、码间干扰、串扰等严重增加了偏移量,还有,任何插座和接插件会增加偏移量。正如前面提到的,尽量保证数据信号和锁存信号的路径一致,这样从接收端来看它们就是一样的。如果网络路径一致(或者非常接近一致),时序和信号完整性的不同将会减小,这样偏移量会减小。传统源同步技术存在的一个问题是锁存信号后于数据信号发送(一般延时时间为几百个ps 到几个ns ),在这段时间中内核产生的噪声、电源系统或者系统中其它的部分会与锁存信号发生耦合,改变它的时序和信号完整性,导致与数据信号不一致,这样增加了偏移量。

尽量减少偏移量对总线性能影响的新总线技术在不断的研究开发中,下面是一些新总线技术的介绍。

1.3.1. 关联时钟incident clocking

在这种总线技术中,数据信号和锁存信号同时发送,而不是象传统的源同步技术一样将锁存信号延时一定的时间,这样数据信号和锁存信号就受到同样的干扰,从而信号完整性和时序的变化就比较接近,结果是减少了接收端处两者之间的偏移,提高了总线的最高工作频率。但是如果数据信号和锁存信号同时发送,那么如何保证建立和保持时间的要求呢?显然唯一的方法是在接收端芯片内部将锁存信号延时,但这在一定程度上这破坏了关联时钟这一技术方案的原意,因为在锁存信号的延时过程中,在接收芯片上会有噪声耦合到锁存信号上。不过理论上该耦合噪声远小于传统源同步总线中的噪声。

1.3.2. 嵌入时钟

另一个比较有前途的源同步技术是将时钟嵌入在数据信号中,在这一方案中不需要独立的时钟/锁存信号,它使用锁相环(PLL )从数据中提取并重建时钟。但是PLL 为了提取时钟需要一定数量的数据开关次数,这样就需要一定的开销来维持足够的数据信号。例如,如果发送的数据为一连续的‘0’,那么必须通过一定的算法在数据中周期地插入‘1’,这样才能保证驱动端和接收端的PLL 是同相的。该项技术比较有前途,但是估计实现算法需要大约20%的额外开销。

数字电路时序分析

1数字电路时序分析

前面介绍了对器件之间的互连系统进行建模所需要的知识,包括对信号完整性的详细分析并估算了由于非理想因素引起的时序变化。但是要正确设计一个数字系统还需要使系统中器件之间可以互相通信,涉及到的内容主要是设计正确的时序,保证器件的时钟/锁存信号与数据信号之间保证正确的时序关系,满足接收端要求的最小建立和保持时间,使得数据可以被正确的锁存。

在本章中将会介绍共用时钟总线(common-clock )和源同步总线(source synchronous )的基本的时序方程。设计者可以利用时序方程来跟踪分析影响系统性能的有时序要求的器件,设置设计目标,计算最大的总线频率和时序裕量。

1.1. 共用时钟定时(common-clock timing)

在共用时钟总线中,总线上的驱动端和接收端共享同一个时钟。图8.1为一个共用时钟总线的例子,是处理器与外围芯片之间的总线接口,由处理器向外围芯片发送数据。图中还示出了位于每一个输入输出单元(I/O cell)的内部锁存器。完成一次数据传输需要两个时钟脉冲,一个用于将数据锁存到驱动端触发器,另一个用于将数据锁存到接收端触发器。整个数据传输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图8.1 共用时钟总线示意图

a . 处理器内核产生驱动端触发器的有效输入D p 。

b . 系统时钟(clk in)的边沿1由时钟缓冲器输出并沿着传输线传播到处理器用于将驱动端触发器的输入(D p )锁存到输出(Q p )。

c . 信号Q p 沿着传输线传播到接收端触发器的输入(D c ),并由第二个时钟边沿锁存。这样有效数据就在外围信号的内核产生了。

基于前面对数据传输过程的分析,可以得到一些基本的结论。首先,电路和传输线的延时必须小于时钟周期,这是因为信号每次从一个器件传播到另一个器件需要两个时钟周期:第一个周期——驱动端触发器将数据锁存到输出(Qp ),第二个周期——接收端触发器将输入数据锁存到芯片内核。由电路和PCB 走线引起的总延时必须小于一个时钟周期,这一结论限制了共用时钟总线的最高理论工作频率,因此设计一个共用时钟总线时必须考虑每部分的延时,满足接收端的建立和保持时间(建立和保持时间是为了保证能够正确地锁存数据,数据应该在时钟边沿来到之前和之后必须保持稳定的最小时间,这两个条件必须满足)。

1.1.1. 共用时钟总线的时序方程

图8.2的时序图用于推导共用时钟总线的时序方程,每个箭头都表示系统中的一个延时,并在图8.1中已表示出来。实线表示的定时回路(timing loop)可用于推导建立时间时序裕量的计算公式,虚线表示的定时回路可用于推导保持时间时序裕量的计算公式。下面会介绍如何使用定时回路来得到时序方程。

图8.2 共用时钟总线的时序图

时延分为三个部分:T co 、飞行时间(flight time)和时钟抖动。T co 为时钟有效到数据输出有效的时间;飞行时间(T flt )是指PCB 上传输线的延时;时钟抖动

(T jitter )通常指时钟周期在周期与周期(cycle-to-cycle )之间的变化,例如周期抖动(period jitter)会引起周期之间时钟周期的变化,从而影响时钟边沿的时序,在这里,抖动被认为是可能会引起时钟瞬态周期变化的变量。

¾ 建立时间时序方程

数据信号必须先于时钟到达接收端,这样才能正确的锁存数据。接收端的建立时间表示数据有效必须先于时钟有效的最小时间。在共用时钟总线中,第一个时钟周期用于将数据锁存到驱动端触发器的输出,第二个时钟周期用于将数据锁存到接收端触发器的输出。这意味着数据信号到达接收端触发器输入端(D c )的时间应该足够早于时钟信号(clkC ),为了满足这一条件,必须确定时钟和数据信号到达接收端的延时并保证满足接收端建立时间的要求,任何比需要的建立时间多出来的时间量即为建立时间时序裕量。

参看图8.2中的实线,时序图描述了数据信号和时钟信号在驱动端和接收端之间的关系,箭头表示在数据信号和时钟信号通路上不同的电路和传输线产生的延时,实箭头形成一个环路,称为建立时间定时环路(setup timing loop)。环路的左边表示了从第一个时钟边沿有效到数据到达接收端输入(D c )的总延时,环路的右边表示了接收时钟的总延时。

分析建立时间定时环路的每个部分从而得到建立时间时序方程。首先,分析从第一个时钟边沿有效到数据到达接收端输入的延时(参看图8.1):

T data tot =T co clkB +T flt clkB +T co data +T flt data (8.1) 其中:

T co clkB:时钟缓冲器的时钟有效到输出有效的时间;

T flt clkB:时钟信号在PCB 上从时钟缓冲器传播到驱动端芯片的时间;

T co data:驱动端芯片的时钟有效到输出有效的时间;

T flt data:数据信号在PCB 上从驱动端芯片传播到接收端芯片的时间;

现在分析一下接收端的时钟信号相对于第一个时钟沿的总延时,这一延时为图8.2中建立定时环路的右半边,公式为:

T clock tot =T cycle +T co clkA +T flt clkA −T jitter (8.2) 其中:

T cycle :时钟周期;

T co clkA:时钟缓冲 器的时钟有效到输出有效的时间;

T flt clkA:时钟信号在PCB 上从时钟缓冲器传播到接收端芯片的时间;

T jitter :时钟周期到周期的变化,在这里抖动一项为负值是因为抖动会减小建立时间时序裕量;

从公式(8.2)中减去公式(8.1),再减去接收端需要的建立时间就得到建立时间时序裕量,计算如下:

T setup m arg in =(T clock tot −T data tot ) −T setup (8.3) 在设计一个系统时,将公式(8.3)分为电路延时和PCB 延时是比较有用的,如公式(8.4)到公式(8.8):

T setup m arg in =T cycle +T co

−T co clkB clkA +T flt clkB clkA −T jitter data −T flt −T co −T flt data −T setup (8.4)

时钟缓冲器的输出偏移(skew )定义为:

T clock skew =T co clkB −T co clkA (8.5) 一般在器件手册里会给出上述参数值。

时钟信号的PCB 上飞行时间的偏移定义为:

T PCB skew =T flt clkB −T flt clkA (8.6) 最后得到最有用的建立时间时序裕量计算公式:

T setup m arg in =T cycle −T PCB skew −T clock skew −T jitter −T co data −T flt data −T setup (8.7)

只有在建立时间时序裕量大于或等于0时共用时钟总线才能正常工作。最简单的补偿建立时间时序冲突的方法是增加到接收端芯片的时钟线长度,减小到驱动端芯片的时钟线长度,同时也可以缩短驱动端缓冲器与接收端缓冲器之间的数据线长度。

¾ 保持时间时序方程

数据信号必须在接收端芯片的输入端保持足够长时间的有效,这样才能正确的将数据锁存到器件内部,保持时间表示了满足这一条件的最小时间。在共用时钟总线设计中,必须考虑所有的电路和传输线延时,保证正确的时序关系,满足接收端保持时间的要求。虽然在共用时钟总线中接收端缓冲器是使用第二个时钟沿将数据锁存,但是同时驱动端锁存器也将数据锁存到了输出端,开始了下一个数据信号的传输,所以,保持时间时序方程必须保证有效数据在下一个数据信号到达之前锁存到接收端触发器的输出,这就要求时钟信号的延时加上器件的保持时间小于数据信号的延时。

参看图8.2中的虚线来分析得到保持时间时序方程,比较接收端时钟的延时和下一个数据传播延时,保证数据在下一个数据到达接收端之前被正确的接收锁存。数据和时钟信号的延时计算如下:

T data T clock delay =T co =T co clkB +T flt +T flt clkB +T co data +T flt data (8.8) (8.9) delay clkA clkA

注意到公式中没有时钟周期和时钟抖动这两个参数,这是因为保持时间与时钟周期无关,又因为时钟抖动是定义为周期与周期之间的变化,这样在计算保持时间时序裕量时也就不用考虑时钟抖动。

保持时间时序裕量可以计算如下:

T hold m arg in =(T data delay −T clock delay ) −T hold

(8.10)

将公式(8.5)和公式(8.6)代入公式(8.10)中,得到实用的公式:

T hold m arg in =T co data +T flt data +T clock skew +T PCB skew −T hold (8.11)

¾ 经验法则:共用时钟总线设计

a . 中等频率总线(低于200到300MHz )一般采用共用时钟技术,高于此频率则采用其它的技术,如源同步技术。

b .器件延时和PCB 走线延时限制了共用时钟总线的最高理论工作频率,两者之中,PCB 走线长度的影响更大。

c . 走线延时主要由线长决定,线长常常与热效应有关,散热要求随着频率的提高而提高,从而迫使器件之间尽量远离,这限制了共用时钟总线的工作频率。

1.2. 源同步定时

源同步技术采用由驱动端芯片一起发送的锁存/时钟信号,而不是独立的时钟源。传统的源同步技术是数据信号先发往接收端,延时一段时间后,发送锁存信号用于在接收端锁存数据。图8.3为源同步总线的例子。

图8.3 源同步总线示意图

相对于共用时钟总线,源同步总线具有一些优点,最大的优势是总线的最高工作频率得到显著提高。因为锁存信号和数据信号由同一个源发送,理论上在时序公式中就不再需要包括飞行时间。不像共用时钟总线,总线的最大工作频率由电路和传输线的延时决定,在源同步总线中,理论上是没有最高工作频率限制的,但是很多实际的因素限制了源同步总线的最高工作频率,这些制约因素是本书中介绍的所有非理想效应。记住接收端的建立和保持时间仍然必须满足以保证正确的操作,这样才能正确理解和分析源同步总线。例如,假设数据先于锁存信号1ns 发送,并且接收端的建立时间为500ps ,那么只要数据信号延时大于锁存信

号延时的值在500ps 以内,那么数据信号将会被接收端正确接收。源同步总线依赖于数据信号和锁存信号之间的相对延时,而不象共用时钟总线一样依赖于数据信号的绝对延时。数据和锁存信号的相对延时与很多因素有关,如同步开关噪声(SSN )、线长、线特性阻抗、信号完整性、触发器特性等。

图8.4为源同步总线电路框图和定时路径。定时路径的起点为驱动端触发器,终点为接收端触发器,锁存信号作为接收端触发器的时钟输入。驱动端触发器的输入由芯片的内核电路产生,锁存信号通常由内部的状态机产生,总线时钟由锁相环产生并通常是系统时钟的倍数。为了保证源同步总线能够正常工作,必须控制锁存信号的时序,满足接收端触发器的建立和保持时间的要求,框图中的延时单元达到了这一目的。有多种方法可以实现延时,有时使用状态机使得锁存信号晚于数据信号一个时钟周期输出;有时使用时钟上升沿触发数据,用时钟下降沿触发锁存信号。框图中的延时单元仅仅是简单表示了数据和锁存信号之间需要进行偏移(offset )。

图8.4 源同步总线电路框图

图8.5 源同步总线中的建立和保持时间

数据和锁存信号之间的理想延时由具体的电路决定。图8.5为源同步总线中数据和锁存信号之间的典型时序关系图。

1.2.1. 源同步总线的时序方程

为了得到源同步总线的时序方程,需要计算数据和锁存信号之间的相对延时。图8.6为一个简单的源同步总线的时序图。在这个例子中,每次数据传输需要两个时钟周期,第一个时钟脉冲触发数据信号的触发器,第二个时钟脉冲触发锁存信号的触发器。另外建立和保持时间时序裕量必须大于或等于0,这样才能保证器件之间正确的时序关系。

图8.6 源同步总线的建立时间时序图

¾ 建立时间时序方程

为了推导建立时间时序方程,必须计算数据和锁存信号时间的相对延时(图

8.6为时序图):

T data =T co T strobe =T co strobe data +T flt data (8.12) (8.13) +T flt strobe +T delay

其中:

T delay :数据和锁存信号之间的偏移量。

从公式(8.13)中减去公式(8.12)并将其与接收端的建立时间比较可以得到建立时间时序裕量,公式如下:

T setup m arg in =(T co strobe +T flt strobe +T delay ) - (T co data +T flt data ) -T setup (8.14) 其中:

T co strobe:驱动端锁存信号的触发器的时钟有效到输出有效的时间;

T flt strobe:锁存信号在PCB 上从驱动端传播到接收端的时间;

T data strobe:驱动端数据信号的触发器的时钟有效到输出有效的时间;

T flt data:数据信号在PCB 上从驱动端传播到接收端的时间;

T delay :数据和锁存信号之间在芯片内部的延时,在本例中该延时为一个时钟周期;

为了简化方程,定义如下一些参数:

T vb =T co

T PCB skew data −(T co −T flt strobe +T delay ) (8.15) =T flt data strobe (8.16)

其中:T vb :“valid before”时间,为数据有效先于锁存信号有效的时间;

T PCB skew:数据信号与锁存信号飞行时间的差异;这里需要指出,该变量定义了从驱动端硅片到接收端硅片的总偏移量,包括所有的封装、接插件和任何会改变信号延时的因素,不仅仅是由于PCB 走线不等引起的时延差,不要被它的名字所混淆。

这样简化后的建立时间时序裕量方程为:

T setup m arg in =−T vb −T setup −T PCB skew (8.17)

注意到公式中T vb 为负,这是因为在源同步总线设计中计算偏移的标准方法是将数据信号延时减去锁存信号延时,并且为了满足建立时间要求,数据信号必须先于锁存信号到达接收端,这样在正确的设计中,公式(8.15)常为负值,公式(8.17)中负号是为了计算得到一个正的时序裕量。

¾ 保持时间时序方程

保持时间时序方程的推导与建立时间时序方程的推导类似,不同的是比较第一个锁存周期和第二个数据传输之间的延时。从第二个数据传输的延时中减去锁存信号的延时并将结果与接收端的保持时间进行比较,得到下面公式(图8.7为时序图):

T hold m arg in =(T co data +T flt data +T delay ) - (T co strobe +T flt strobe ) -T hold (8.18)

图8.7 源同步总线的保持时间时序图

下一步是利用公式(8.16)和公式(8.19)简化方程以便于使用:

T va =T co data −T co strobe +T delay

(8.19)

其中:

T va :“valid after”时间,表示锁存信号有效后数据信号仍然保持有效的时间。 这样保持时间时序方程为:

T hold m arg in =T va −T hold −T PCB skew (8.20)

同样T PCB skew定义了从驱动端硅片到接收端硅片的总偏移量,包括所有的封装、接插件和任何会改变信号延时的因素,不仅仅是由于PCB 走线不等引起的时延差。

1.2.2. 从眼图中得到源同步总线的时序方程

眼图是一种用于分析时序的方便的图解法。图8.8为一个理想化的数据和锁存信号在接收端的眼图。从眼图中可以很容易看出T va 和T vb 至少要等于偏移量、保持/建立时间和时序裕量的和。从眼图这一角度来分析可以更深入的理解源同步总线的时序。从眼图中得到的公式与从时序图中得到的时序公式是一样的。公式(8.22)和公式(8.24)为源同步总线的建立和保持时间时序裕量计算公式。注意到在公式(8.24)中T vb 的符号与公式(8.17)中的相反,这样做是为了更符合眼图的描述。

T va =T hold T hold m arg in m arg in +T hold +T PCB skew (8.21) (8.22) (8.23) (8.24)

=T va −T hold −T PCB m arg in skew T vb =T setup T setup m arg in +T setup +T PCB skew =T vb −T setup −T PCB skew

图8.8 适用眼图计算源同步总线的建立和保持时序裕量

¾ 经验法则:源同步总线的时序

a.

b.

c.

d.

e. 理论上没有最高总线频率的限制。 总线频率取决于数据信号和锁存信号的延时差(skew )。 非理想因素会产生不必要的偏移,从而限制了源同步总线频率。 源同步总线中飞行时间不再是相关因素。 保证锁存信号与数据信号的一致是比较好的,这样会减少两者之间的偏

移。

在本书中讲述的每一个效应都会影响信号的延时或偏移,在时序分析过程中必须考虑同步开关噪声、非理想回流路径、阻抗的不连续性、ISI 、接插件、封装以及其它非理想因素的影响。

1.2.3. 其他源同步方案

另外还有一些实现源同步的方案,其中很多是通过提高系统时钟来显著提高总线时钟。在图8.9的例子中,将系统时钟倍频产生总线时钟,并采用双锁存技术来采样数据,在这种方案中,数据信号由时钟上升沿产生,锁存信号由时钟下降沿产生,交替使用STB (锁存信号)和STB_N(反相的锁存信号)的上升沿来采样数据,也就是说,第一个数据由STB 的上升沿采样,第二个数据由STB_N的上升沿采样,时序方程可以使用8.2.1中的分析结果。

图8.9 一个实现源同步总线的方案

1.3. 其他总线技术

随着总线的提高,源同步总线的时序越来越难满足,因为频率的增加,对偏移的控制变得很困难。非理想效应如同步开关噪声、非理想回流路径、码间干扰、串扰等严重增加了偏移量,还有,任何插座和接插件会增加偏移量。正如前面提到的,尽量保证数据信号和锁存信号的路径一致,这样从接收端来看它们就是一样的。如果网络路径一致(或者非常接近一致),时序和信号完整性的不同将会减小,这样偏移量会减小。传统源同步技术存在的一个问题是锁存信号后于数据信号发送(一般延时时间为几百个ps 到几个ns ),在这段时间中内核产生的噪声、电源系统或者系统中其它的部分会与锁存信号发生耦合,改变它的时序和信号完整性,导致与数据信号不一致,这样增加了偏移量。

尽量减少偏移量对总线性能影响的新总线技术在不断的研究开发中,下面是一些新总线技术的介绍。

1.3.1. 关联时钟incident clocking

在这种总线技术中,数据信号和锁存信号同时发送,而不是象传统的源同步技术一样将锁存信号延时一定的时间,这样数据信号和锁存信号就受到同样的干扰,从而信号完整性和时序的变化就比较接近,结果是减少了接收端处两者之间的偏移,提高了总线的最高工作频率。但是如果数据信号和锁存信号同时发送,那么如何保证建立和保持时间的要求呢?显然唯一的方法是在接收端芯片内部将锁存信号延时,但这在一定程度上这破坏了关联时钟这一技术方案的原意,因为在锁存信号的延时过程中,在接收芯片上会有噪声耦合到锁存信号上。不过理论上该耦合噪声远小于传统源同步总线中的噪声。

1.3.2. 嵌入时钟

另一个比较有前途的源同步技术是将时钟嵌入在数据信号中,在这一方案中不需要独立的时钟/锁存信号,它使用锁相环(PLL )从数据中提取并重建时钟。但是PLL 为了提取时钟需要一定数量的数据开关次数,这样就需要一定的开销来维持足够的数据信号。例如,如果发送的数据为一连续的‘0’,那么必须通过一定的算法在数据中周期地插入‘1’,这样才能保证驱动端和接收端的PLL 是同相的。该项技术比较有前途,但是估计实现算法需要大约20%的额外开销。


相关文章

  • 电子技术总结
  • <电子技术及其应用基础> 课程学习总结 电子技术及其应用基础系统地讨论数字逻辑系统和数字电路的建模.分析和设计方法,内容包括逻辑系统基本特征.数字电路基本特征.数字逻辑信号特征.数字逻辑的分析和设计方法.数字电路分析和设计方法. ...查看


  • 数字电子技术
  • <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数字电子技术 Digit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课程编码:102011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学分:48/3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一. 前言 (一)课程性 ...查看


  • 25030203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大纲-自动化专业
  • <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学时:80 学分:3.5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核心课程) 课程编码:25030210 开设年级:二年级第二学期 撰写人:郑雁翎 审核人:XXX 一.课程说明 <数字电子电路>是自动化专业在 ...查看


  • 时序逻辑电路在实际中的应用
  • 时序逻辑电路在实际中的应用 时序逻辑电路是一种重要的数字逻辑电路,其特点是电路任何一个时刻的输出状态不仅取决于当时的输入信号,而且与电路的原状态有关,具有记忆功能.构成组合逻辑电路的基本单元是逻辑门,而构成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单元是触发器.时 ...查看


  • 华北电力大学电子技术基础二考纲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201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学校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招生代码:10079) <820 信号与系统> 一.考试内容范围: 1. 信号与系统的基础知识 (1)信号的概念.描述及分类: (2)信号的基本运算 ...查看


  • 数字电路基础知识
  • 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教案(9-1) [课题编号] ××-09-01 [课题名称] 数字电路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应知: 1.了解数字电路的特点:了解晶体管的开关特性: 2.掌握数字电路常用数制及其相互转换: 3.了解8421BCD 码的表示 ...查看


  • 时序逻辑电路
  • 第五章 时序逻辑电路 前面介绍的组合逻辑电路无记忆功能.而时序逻辑电路的输出状态不仅取决于当时的输入信号,而且与电路原来的状态有关,或者说与电路以前的输入状态有关,具有记忆功能.触发器是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单元. 本章讨论的内容为时序逻辑电路 ...查看


  • 同步数字集成电路设计中的时钟树分析
  • 第33卷第6期2005年6月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 Vol. 33 No. 6Ju ...查看


  • 2016暨南大学数字电子技术考试大纲
  • 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 数字电子技术考试大纲(光学工程专业) Ⅰ.考查目标 1. 考查考生对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的理解程度: 2. 考查考生应用数字电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进行分析和设计的能力: 3. 考查 ...查看


  • 数字电路题库--周静
  • 第一章 数字逻辑电路基础 一.填空题 1.模拟信号的特点是在 和 上都是 变化的. 2.数字信号的特点是在 和 上都是 变化的. 3.数字电路主要研究 与 信号之间的对应 关系. 4.用二进制数表示文字.符号等信息的过程称为________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