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选择题(含答案)

第一部分 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单项选择题

1、学校教育始于( )

A.奴隶社会初期 B.奴隶社会末期

C.原始社会末期 D.封建社会中期

2、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论著是中国古代的( )

A.《孟子》 B.《论语》

C.《庄子》 D.《学记》

3、世界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是( )

A.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德国学者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英国学者斯宾塞的《教育论》

D.德国教育家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4、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 )

A.教育的社会属性 B.教育的本质属性

C.教育的阶级属性 D.教育的政治属性

5、古代的学校教育为奴隶主阶级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 )

A.政治性 B.贵族性

C.阶级性 D.封闭性

6、现代的学校教育不再为少数剥削阶级所垄断,而是日益走向( )

A.社会化 B.民主化

C.大众化 D.自由化

7、教育学就是研究( ),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A.教育事实和教育现象 B.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

C.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D.教育方针和教育事实

8、教育学的任务在于( )

A.揭示教育的规律 B.制定教育方针

C.解决教育问题 D.积累教育经验

9、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 柏拉图 D.德谟克利特

10、以“教育的终生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参考答案:1.A 2.D 3.A 4.B 5.C 6.C 7.C 8.A 9.A 10.D

多项选择题

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经历的过程有( )

A.前制度化教育 B.义务教育

C.普及教育 D.制度化教育

E.非制度化教育

2、近代社会引起的教育的巨大变化,其表现包括( )

A. 公立教育系统的建立 B.教育的世俗化

C. 初等义务教育的实施 D.教育的终生化

E. 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参考答案:1.ADE 2.ABC

第二章 小学教育

单项选择题

1、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规定初等小学堂的入学对象的年龄为( )。

A.5岁 B.6岁

C.7岁 D.8岁

2、据记载,我国的小学产生于( )

A.殷周时代 B.秦代

C.汉代 D.宋代

3、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改小学堂为小学校,分初等小学校和高等小学校。初等小学校的修业年限为( )

A.3年 B.4年

C.5年 D.6年

4、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是( )

A.明朝 B.“中华民国”

C.中华人民共和国 D.清朝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出自( )

A.《义务教育学》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在( )

A.1993年 B.1995年

C.1998年 D.2000年

7、提出培养具有“四有、两爱、两精神”的人才,是出自( )

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1957年毛泽东在全国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

8、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B.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

C.《义务教育法》 D.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9、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普遍实施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的义务形式称( )

A.普及教育 B.普及义务教育

C.普及基础教育 D.普及国民教育

10、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

A.面向全体学生 B.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C.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参考答案:1.C 2.A 3.B 4.D 5.D 6.B 7.A 8.D 9.B 10.C

多项选择题

1、《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包括( )

A.发展基础教育 B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C.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 D.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E.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义务教育的学制通常有( )

A.“六三”学制 B.“五四”学制

C. “九年一贯制” D.“四二”学制

E. “六年制”

参考答案:1.ABE 2.ABC

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1. 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的表现之一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系统性 B.能动性

C.客观性 D.主观性

2、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体现是( )

A.预见性 B.目的性

C.创造性 D.选择性

3、历史上提出“白板说”的人是( )

A.斯宾塞 B.卢梭

C.洛克 D.华生

4、人的生理成熟以具有( )能力为标志

A.创造 B.学习

C.生殖 D.思考

5、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墨子

6、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 )

A.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期 B.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

7、一般来讲,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 )

A.幼儿期 B.少年期

C.童年期 D.青年期

8、失明者的听觉、触觉等方面往往会获得超常发展,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9、个体发展过程中,在一定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称为( )

A.个体差异 B.年龄特征

C.关键年龄 D.心理特征

10、“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 )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二因素论

参考答案:1.B 2.C 3.C 4.C 5.C 6.A 7.C 8.C 9.B 10.B

多项选择题

1、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的观点有( )

A.内发论 B.成熟机制

C. 多因素交互作用论 D.教育

E. 外铄论

2、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是( )

A.身体状态的剧变 B.内心世界的发展

C.自我意识的觉醒 D.独立精神的加强

E. 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包括( )

A.引导和培养、塑造个体发展 B.加速个体发展

C.具有延时价值 D.开发个体特殊才能

E.个体发展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答案:1.ACE 2.ABCD 3.ABCD

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

单项选择题

1、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是( )

A.隐私权 B.人身权

C.名誉权 D.荣誉权

2、《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 )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A.五 B. 八

C.七 D. 六

3、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

A.人生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C. 受教育权 D.隐私权

4、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谩骂、体罚、变相体罚和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这是由于学生的( )

A.人身自由权决定的 B.隐私权决定的

C. 人格尊严权决定的 D.荣誉权决定的

5、第多斯惠曾说:“教师本人是学校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

A.创造性 B.示范性

C. 广延性 D.连续性

6、“教育有法可依,但无定法可抄”,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

A.情境性 B.创造性

C. 示范性 D.个别性

7、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第一要素是( )

A.掌握教育理论 B.具备学科知识素养

C. 敬业 D.良好的教育能力

8、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

A. 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 B.热爱学生

C. 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 D.教师的责任心

9、作为一名称职教师或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是( )

A.学科知识素养 B.广泛的文化素养

C. 教育专业素养 D.良好的人格特征

10、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 全面实现教育目的。

A.关心学生的学习 B.教书育人

C. 班主任工作 D.教学

11、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

A.动力 B.动机

C. 条件 D.基础

12、现在体育界在国际比赛中得了金牌,奖励一直追溯到运动员的启蒙教练,这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 )

A.未来性 B.滞后性

C. 连续性 D.广延性

13、关于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关系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教师的个人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他对社会的贡献

B. 教师的社会价值主要取决于他的个人价值

C. 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是对立矛盾的

D. 教师只有以自身的毁灭才能给他人带来光明

14、一个学校能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于( )

A.教育行政人员 B.校长

C. 教师 D.学生

15、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 )

A.权利 B.威严

C. 权威 D.人格力量

参考答案:1.B 2.D 3.C 4.C 5.B 6.B 7.C 8.B 9.D 10.B 11.A 12.B 13.A

14.C 15.D

多项选择题

1、作为一个教师,需要掌握教育理论的基本课程主要是( )

A.教育学 B.心理学

C. 学科教学法 D.教育心理学

E. 义务教育法

2、教师良好的教育能力体现在( )

A.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B.知识广博

C. 富有感情、有感染力 D.富有个性

E. 改善实践

3、注重科研对教学的影响有( )

A.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注进自己的感情

B. 有助于教师对问题的深入分析

C. 促进教师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

D. 改善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E. 促使教师形成良好的品质

参考答案:1.ABC 2.ACD 3.ABCD

第五章 课程

单项选择题

1、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

A.教师 B.学生

C. 班级 D.课程

2、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属于( )

A.活动课程 B.潜在课程

C. 综合课程 D.学科课程

3、当今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A.教学方法改革 B.课程改革

C. 教育评价制度改革 D.教育结构改革

4、课程计划的核心是( )

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 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5、评价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和依据是( )

A.课程计划 B.教学大纲

C. 考试用书 D.教科书

6、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课程( )的问题。

A.现代化 B.综合化

C. 系统化 D.理论化

7、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 )

A.教学大纲 B.课程计划

C. 教科书 D.教学指导书

8、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基础性、发展性和( )

A.可行性 B.衔接性

C. 实践性 D.普及性

9、小学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课程门类要齐全,不能重此轻彼,这体现出小学教育的( )

A.普及性 B.实践性

C. 基础性 D.发展性

10、小学课程设计的最终目的是( )

A.将优秀的文化成果传授给学生 B.实现爱国教育

C. 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 D.使儿童学会学习,学会适应社会

参考答案:1.D 2.D 3.B 4.A 5.B 6.A 7.C 8.D 9.C 10.C

多项选择题

1、关于综合课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是由两门或两门以上相邻学科的知识渗透、融合而形成的课程

B. 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和统一性

C. 是基于各门学科内在联系编制而成的课程

D. 它是针对学科课程而言的

E. 可以取代学科课程

2、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 )

A.对学生的研究 B.对教师的研究

C. 对社会的研究 D.对学科的研究

E. 对教材的研究

3、从课程制定者的角度对课程进行分类,可分为( )

A.国家课程 B.知识性课程

C. 技能性课程 D.地方课程

E. 学校课程

参考答案:1.ABCD 2.ACD 3.ADE

第六章 教学(上)

单项选择题

1、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是( )

A.教育 B.智育

C. 教学 D.自学

2、不属于我国普通教育学校教学任务的是( )

A.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D.学生在课外独立自主进行学习的能力提高

3、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

A. 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 培养品德和审美情趣 D.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4、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下列教学过程特点中的( )

A.引导性 B.间接性

C. 简捷性 D.交往性

5、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 荀子 D.墨子

6、智力是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其核心是( )

A.注意力 B.观察力

C. 思维力 D.想象力

7、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是( )

A.夸美纽斯 B.昆体良

C. 赫尔巴特 D.杜威

8、标志着教学过程理论形成的是( )

A. 杜威的五步教学法

B. 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

C. 孔子提出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

9、教学从其本质上讲,是( )

A.一种主体活动 B.一种实践活动

C. 一种认识活动 D.一种文化活动

10、在教学过程中关于学生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B.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C.间接经验即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

D.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11、实质教学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 )

A.发展智力 B.培养思想品德

C. 传授知识 D.发展个性

12、作为特殊认知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 )

A.间接地获得知识 B.获得间接经验

C. 有教师帮助去获得知识 D.有同学帮助去获得知识

13、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 )

A.重要力量 B.主要力量

C. 内部动力 D.外部动力

14、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 )

A.教师的主导作用 B.学校的管理作用

C. 教材的媒体作用 D.学生的主体作用

15、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 )

A.熟悉教材 B.分析教材

C. 概括教材 D.理解教材

参考答案:1.C 2.D 3.A 4.B 5.A 6.C 7.C 8.B 9.C 10.C 11.C 12.B 13.C

14.D 15. D

多项选择题

1、教学活动包括了学生配合教师上课而进行的( )等活动。

A.独立作业 B.复习

C. 预习 D.社会实践

E. 课外活动

2、从学校全部工作的比重看“教育工作的主体部分和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其理由是( )

A.教学工作所占时间最多 B.对学生发展影响最全面

C. 其他工作都是围绕教学来进行 D.对学校教育质量影响最大

E.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

参考答案:1.ABC 2.ABCD

第七章 教学(下)

单项选择题

1、( )是教育学最古老、最基本的核心。

A.教学工作 B.教学方法

C. 教学组织 D.教学策略

2、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这就是教学的( )

A.可接受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启发性原则

3、教学中彻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防止和克服( )

A.单纯书本,排斥时间;强调个人经验,否定理论知识的作用

B. 儿童中心论

C. 空洞说教,单纯知识传授

D. 单传书本,排斥实践

4、“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5、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为( )

A.讨论法 B.谈话法

C. 讲授法 D.练习法

6、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 )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

C. 分组教学 D.道尔顿制

7、把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在同一堂课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

A.现场教学 B.复式教学

C. 分组教学 D.分级教学

8、教学工作中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 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D.课外辅导

9、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 )

A.布置作业 B.检查作业

C. 课外辅导 D.课后练习

10、( )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

A.教学大纲 B.教科书

C. 参考书 D.教学进度计划

11、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分级教学制 B.特朗普制

C. 班级上课制 D.道尔顿制

12、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

A.1856年 B.1860年

C.1862年 D.1866年

13、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称为( )

A. 教学模式 B.教学策略

C. 教学方法 D.教学手段

14、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育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 复式教学 D.小组教学

参考答案:1.B 2.A 3.A 4.D 5.B 6.B 7.B 8.B 9.C 10.B 11.A 12.C 13.B

14.A

多项选择题

1、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 )

A.上课 B.课外辅导

C.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D.备课

E. 批改作业

2. 根据教学中使用的主要方法划分课的种类,可分为( )

A.新授课 B.实验课

C. 巩固课 D.练习课

E. 演示课

参考答案:1.ABCDE 2.BDE

第八章 德育

单项选择题

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锻炼法

C. 陶冶法 D.榜样法

2、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 )

A.德育内容上 B.德育规律上

C. 德育原则上 D.德育方法上

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 )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普遍的矛盾。

A.学生已有品德的水平

B. 教师的道德教育水平

C. 学生被期望的品德发展水平

D. 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

4、儿童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是有规律性的,大致是从自我中心发展到“他律”,再从“他律”发展到“( )”。

A.自我调控 B.自我督导

C. 自律 D.自我疏导

5、随着年龄和才智的增长,学生的( )在他们自身的品德的发展与提高上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A.自我评价能力 B.自我调控能力

C. 自我教育能力 D.自我学习能力

6、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它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这是( )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B. 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C. 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D. 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7、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

A.陶冶 B.锻炼

C. 榜样 D.说服

8、不属于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的是( )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 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C. 班主任工作

D. 体育竞赛

9、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 )

A.关键 B.基础

C. 内容 D.途径

10、品德构成的基础是( )

A. 道德观念 B.道德情操

C. 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1、道德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 )作用。

A.导向和动力 B.关键

C. 基础 D.物质基础

12、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 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13、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 )的示范和( )等。

A.榜样 老师的示范 B.伟人 学生中的榜样

C. 教育者 学生中的好榜样 D.榜样 三好学生

14、马卡连柯提出的“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 )。

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 导向性原则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15、德育过程从本质来上来说就是( )统一的过程。

A.个体与环境 B.个体与社会

C. 个体与教育 D.个体社会化和社会规范个体化

参考答案:1.D 2.A 3.A 4.C 5.C 6.B 7.A 8.D 9.B 10.A 11.A 12.A 13.C

14.D 15.D

多项选择题

1、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包括的方面有( )

A.政治教育 B.知识教育

C. 思想教育 D.道德教育

E. 心理健康教育

2、德育过程的矛盾包括(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 德育与智育的矛盾

C. 德育与教学过程的矛盾

D. 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E. 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

参考答案:1.ACDE 2.ADE

第九章 班主任工作

单项选择题

1、学生班级的直接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是( )

A.班主任 B.班长 C.德育教师 D.校长

2、“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乌申斯基的这段论述告诉我们,要做好班主任必须( )

A.注意观察 B.培养良好的班风

C. 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D.了解和研究学生

3、班主任工作的根本任务是( )

A.做好管理工作 B.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C. 提高学生成绩 D.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班主任教育的对象和依靠的教育力量( )

A.就是班干部 B.就是班级集体

C. 就是班级好学生 D.就是良好的班风

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 了解和研究学生 D.选拔和培养积极分子

6、对个别学生的教育( )

A.就是要靠班主任 B.就是要靠集体活动来教育

C. 是同集体教育相辅相成的 D.主要是对较差学生的教育工作

7、班主任就学生中发生了显著变化的某个方面进行总结,这属于( )

A.专题总结 B.全面总结

C. 学期总结 D.具体总结

参考答案:1.A 2.D 3.D 4.B 5.B 6.C 7.A

多项选择题

1、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具体任务包括( )

A.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B.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C. 指导学生校外、课外生活和活动 D.管理班集体,指导少先队工作

E. 协调各任课老师的工作

2、一个班集体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有( )

A.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B. 明确的共同目标

C. 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D. 有详细的班级管理规定

E. 一定得组织机构

参考答案:1.ABCDE 2.ABCE

第十章 课外活动

单项选择题

1、在课堂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称为( )

A.体育活动 B.课余活动

C. 课外活动 D.群众活动

2、课外校外教育( )

A.在西方国家目前仍是空白 B.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出现的

C. 随着社会发展,将代替课堂教学 D.在我国的教育史上很早就有

3、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关系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A.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课外校外教育是课堂教学的继续

B.课内与课外并重

C.学校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教学为辅

D.课内教育传授知识,课外教育培养能力

4、课外校外教育活动于课堂教学相比( )

A.从活动的性质来说,课外校外教育活动不受课程计划的限制,伸缩性强

B. 从活动的内容来说,课外校外活动教育由学生自愿参加

C. 从活动的形式来说,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比较灵活多样

D. 从活动的方法来说,课外校外教育活动属于“第二课堂”

5、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校外活动使“青少年迈上了科学思维的道路”‘这告诉我们课外校外教育( )

A.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B.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C. 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D.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6、课外活动不包括( )

A.社会活动 B.科技活动

C. 文学艺术活动 D.选修课

7、课外活动的主体是( )

A.教师 B.学生

C. 少先队组织 D学校管理人员

8、学生摄影小组举办摄影大赛属于学生课外活动中的( )

A.体育活动 B.学科活动

C. 文学艺术活动 D.科技活动

9、学校举办法制教育报告会属于课外教育活动中的( )

A.小组活动 B.群众性活动

C. 学科活动 D.课外阅读活动

10、以实践作业为主的兴趣小组属于( )

A.技术小组 B.学科小组

C. 艺术小组 D.体育小组

参考答案:1.C 2.D 3.C 4.C 5.A 6.D 7.B 8.C 9.B 10.A

多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课外活动的论述,正确的是( )

A.课外活动是学生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

B. 课外活动也能在校内举行

C. 选修课是学生自己选择的,属于课外活动

D. 课外活动是近代学校才出现的教育活动

E. 课外活动可以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

2、下列课外活动的形式属于群众性活动的是( )

A.报告和讲座 B.各种比赛

C. 艺术小组 D.社会公益活动

E. 参观、访问

参考答案:1.ABE 2.ABDE

第三部分 教师职业道德与素质教育

第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与规范

名词解释

1、 教师职业道德

2、 教师职业责任

3、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简答题

1、 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

2、 简述我国当代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3、 简述我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

论述题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第二章 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

名词解释

1、 素质教育

2、 全面教育

3、 创新教育

4、 教育创新

简答题

1、 简述创新教育的本质

2、 简述教育创新的内容

论述题

试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第一部分 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单项选择题

1、学校教育始于( )

A.奴隶社会初期 B.奴隶社会末期

C.原始社会末期 D.封建社会中期

2、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论著是中国古代的( )

A.《孟子》 B.《论语》

C.《庄子》 D.《学记》

3、世界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是( )

A.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德国学者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英国学者斯宾塞的《教育论》

D.德国教育家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4、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 )

A.教育的社会属性 B.教育的本质属性

C.教育的阶级属性 D.教育的政治属性

5、古代的学校教育为奴隶主阶级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 )

A.政治性 B.贵族性

C.阶级性 D.封闭性

6、现代的学校教育不再为少数剥削阶级所垄断,而是日益走向( )

A.社会化 B.民主化

C.大众化 D.自由化

7、教育学就是研究( ),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A.教育事实和教育现象 B.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

C.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D.教育方针和教育事实

8、教育学的任务在于( )

A.揭示教育的规律 B.制定教育方针

C.解决教育问题 D.积累教育经验

9、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 柏拉图 D.德谟克利特

10、以“教育的终生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参考答案:1.A 2.D 3.A 4.B 5.C 6.C 7.C 8.A 9.A 10.D

多项选择题

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经历的过程有( )

A.前制度化教育 B.义务教育

C.普及教育 D.制度化教育

E.非制度化教育

2、近代社会引起的教育的巨大变化,其表现包括( )

A. 公立教育系统的建立 B.教育的世俗化

C. 初等义务教育的实施 D.教育的终生化

E. 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参考答案:1.ADE 2.ABC

第二章 小学教育

单项选择题

1、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规定初等小学堂的入学对象的年龄为( )。

A.5岁 B.6岁

C.7岁 D.8岁

2、据记载,我国的小学产生于( )

A.殷周时代 B.秦代

C.汉代 D.宋代

3、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改小学堂为小学校,分初等小学校和高等小学校。初等小学校的修业年限为( )

A.3年 B.4年

C.5年 D.6年

4、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是( )

A.明朝 B.“中华民国”

C.中华人民共和国 D.清朝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出自( )

A.《义务教育学》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在( )

A.1993年 B.1995年

C.1998年 D.2000年

7、提出培养具有“四有、两爱、两精神”的人才,是出自( )

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1957年毛泽东在全国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

8、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B.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

C.《义务教育法》 D.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9、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普遍实施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的义务形式称( )

A.普及教育 B.普及义务教育

C.普及基础教育 D.普及国民教育

10、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

A.面向全体学生 B.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C.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参考答案:1.C 2.A 3.B 4.D 5.D 6.B 7.A 8.D 9.B 10.C

多项选择题

1、《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包括( )

A.发展基础教育 B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C.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 D.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E.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义务教育的学制通常有( )

A.“六三”学制 B.“五四”学制

C. “九年一贯制” D.“四二”学制

E. “六年制”

参考答案:1.ABE 2.ABC

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1. 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的表现之一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系统性 B.能动性

C.客观性 D.主观性

2、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体现是( )

A.预见性 B.目的性

C.创造性 D.选择性

3、历史上提出“白板说”的人是( )

A.斯宾塞 B.卢梭

C.洛克 D.华生

4、人的生理成熟以具有( )能力为标志

A.创造 B.学习

C.生殖 D.思考

5、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墨子

6、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 )

A.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期 B.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

7、一般来讲,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 )

A.幼儿期 B.少年期

C.童年期 D.青年期

8、失明者的听觉、触觉等方面往往会获得超常发展,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9、个体发展过程中,在一定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称为( )

A.个体差异 B.年龄特征

C.关键年龄 D.心理特征

10、“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 )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二因素论

参考答案:1.B 2.C 3.C 4.C 5.C 6.A 7.C 8.C 9.B 10.B

多项选择题

1、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的观点有( )

A.内发论 B.成熟机制

C. 多因素交互作用论 D.教育

E. 外铄论

2、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是( )

A.身体状态的剧变 B.内心世界的发展

C.自我意识的觉醒 D.独立精神的加强

E. 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包括( )

A.引导和培养、塑造个体发展 B.加速个体发展

C.具有延时价值 D.开发个体特殊才能

E.个体发展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答案:1.ACE 2.ABCD 3.ABCD

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

单项选择题

1、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是( )

A.隐私权 B.人身权

C.名誉权 D.荣誉权

2、《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 )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A.五 B. 八

C.七 D. 六

3、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

A.人生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C. 受教育权 D.隐私权

4、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谩骂、体罚、变相体罚和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这是由于学生的( )

A.人身自由权决定的 B.隐私权决定的

C. 人格尊严权决定的 D.荣誉权决定的

5、第多斯惠曾说:“教师本人是学校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

A.创造性 B.示范性

C. 广延性 D.连续性

6、“教育有法可依,但无定法可抄”,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

A.情境性 B.创造性

C. 示范性 D.个别性

7、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第一要素是( )

A.掌握教育理论 B.具备学科知识素养

C. 敬业 D.良好的教育能力

8、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

A. 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 B.热爱学生

C. 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 D.教师的责任心

9、作为一名称职教师或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是( )

A.学科知识素养 B.广泛的文化素养

C. 教育专业素养 D.良好的人格特征

10、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 全面实现教育目的。

A.关心学生的学习 B.教书育人

C. 班主任工作 D.教学

11、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

A.动力 B.动机

C. 条件 D.基础

12、现在体育界在国际比赛中得了金牌,奖励一直追溯到运动员的启蒙教练,这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 )

A.未来性 B.滞后性

C. 连续性 D.广延性

13、关于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关系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教师的个人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他对社会的贡献

B. 教师的社会价值主要取决于他的个人价值

C. 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是对立矛盾的

D. 教师只有以自身的毁灭才能给他人带来光明

14、一个学校能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于( )

A.教育行政人员 B.校长

C. 教师 D.学生

15、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 )

A.权利 B.威严

C. 权威 D.人格力量

参考答案:1.B 2.D 3.C 4.C 5.B 6.B 7.C 8.B 9.D 10.B 11.A 12.B 13.A

14.C 15.D

多项选择题

1、作为一个教师,需要掌握教育理论的基本课程主要是( )

A.教育学 B.心理学

C. 学科教学法 D.教育心理学

E. 义务教育法

2、教师良好的教育能力体现在( )

A.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B.知识广博

C. 富有感情、有感染力 D.富有个性

E. 改善实践

3、注重科研对教学的影响有( )

A.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注进自己的感情

B. 有助于教师对问题的深入分析

C. 促进教师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

D. 改善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E. 促使教师形成良好的品质

参考答案:1.ABC 2.ACD 3.ABCD

第五章 课程

单项选择题

1、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

A.教师 B.学生

C. 班级 D.课程

2、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属于( )

A.活动课程 B.潜在课程

C. 综合课程 D.学科课程

3、当今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A.教学方法改革 B.课程改革

C. 教育评价制度改革 D.教育结构改革

4、课程计划的核心是( )

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 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5、评价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和依据是( )

A.课程计划 B.教学大纲

C. 考试用书 D.教科书

6、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课程( )的问题。

A.现代化 B.综合化

C. 系统化 D.理论化

7、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 )

A.教学大纲 B.课程计划

C. 教科书 D.教学指导书

8、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基础性、发展性和( )

A.可行性 B.衔接性

C. 实践性 D.普及性

9、小学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课程门类要齐全,不能重此轻彼,这体现出小学教育的( )

A.普及性 B.实践性

C. 基础性 D.发展性

10、小学课程设计的最终目的是( )

A.将优秀的文化成果传授给学生 B.实现爱国教育

C. 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 D.使儿童学会学习,学会适应社会

参考答案:1.D 2.D 3.B 4.A 5.B 6.A 7.C 8.D 9.C 10.C

多项选择题

1、关于综合课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是由两门或两门以上相邻学科的知识渗透、融合而形成的课程

B. 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和统一性

C. 是基于各门学科内在联系编制而成的课程

D. 它是针对学科课程而言的

E. 可以取代学科课程

2、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 )

A.对学生的研究 B.对教师的研究

C. 对社会的研究 D.对学科的研究

E. 对教材的研究

3、从课程制定者的角度对课程进行分类,可分为( )

A.国家课程 B.知识性课程

C. 技能性课程 D.地方课程

E. 学校课程

参考答案:1.ABCD 2.ACD 3.ADE

第六章 教学(上)

单项选择题

1、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是( )

A.教育 B.智育

C. 教学 D.自学

2、不属于我国普通教育学校教学任务的是( )

A.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D.学生在课外独立自主进行学习的能力提高

3、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

A. 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 培养品德和审美情趣 D.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4、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下列教学过程特点中的( )

A.引导性 B.间接性

C. 简捷性 D.交往性

5、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 荀子 D.墨子

6、智力是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其核心是( )

A.注意力 B.观察力

C. 思维力 D.想象力

7、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是( )

A.夸美纽斯 B.昆体良

C. 赫尔巴特 D.杜威

8、标志着教学过程理论形成的是( )

A. 杜威的五步教学法

B. 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

C. 孔子提出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

9、教学从其本质上讲,是( )

A.一种主体活动 B.一种实践活动

C. 一种认识活动 D.一种文化活动

10、在教学过程中关于学生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B.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C.间接经验即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

D.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11、实质教学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 )

A.发展智力 B.培养思想品德

C. 传授知识 D.发展个性

12、作为特殊认知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 )

A.间接地获得知识 B.获得间接经验

C. 有教师帮助去获得知识 D.有同学帮助去获得知识

13、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 )

A.重要力量 B.主要力量

C. 内部动力 D.外部动力

14、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 )

A.教师的主导作用 B.学校的管理作用

C. 教材的媒体作用 D.学生的主体作用

15、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 )

A.熟悉教材 B.分析教材

C. 概括教材 D.理解教材

参考答案:1.C 2.D 3.A 4.B 5.A 6.C 7.C 8.B 9.C 10.C 11.C 12.B 13.C

14.D 15. D

多项选择题

1、教学活动包括了学生配合教师上课而进行的( )等活动。

A.独立作业 B.复习

C. 预习 D.社会实践

E. 课外活动

2、从学校全部工作的比重看“教育工作的主体部分和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其理由是( )

A.教学工作所占时间最多 B.对学生发展影响最全面

C. 其他工作都是围绕教学来进行 D.对学校教育质量影响最大

E.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

参考答案:1.ABC 2.ABCD

第七章 教学(下)

单项选择题

1、( )是教育学最古老、最基本的核心。

A.教学工作 B.教学方法

C. 教学组织 D.教学策略

2、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这就是教学的( )

A.可接受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启发性原则

3、教学中彻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防止和克服( )

A.单纯书本,排斥时间;强调个人经验,否定理论知识的作用

B. 儿童中心论

C. 空洞说教,单纯知识传授

D. 单传书本,排斥实践

4、“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5、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为( )

A.讨论法 B.谈话法

C. 讲授法 D.练习法

6、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 )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

C. 分组教学 D.道尔顿制

7、把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在同一堂课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

A.现场教学 B.复式教学

C. 分组教学 D.分级教学

8、教学工作中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 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D.课外辅导

9、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 )

A.布置作业 B.检查作业

C. 课外辅导 D.课后练习

10、( )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

A.教学大纲 B.教科书

C. 参考书 D.教学进度计划

11、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分级教学制 B.特朗普制

C. 班级上课制 D.道尔顿制

12、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

A.1856年 B.1860年

C.1862年 D.1866年

13、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称为( )

A. 教学模式 B.教学策略

C. 教学方法 D.教学手段

14、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育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 复式教学 D.小组教学

参考答案:1.B 2.A 3.A 4.D 5.B 6.B 7.B 8.B 9.C 10.B 11.A 12.C 13.B

14.A

多项选择题

1、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 )

A.上课 B.课外辅导

C.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D.备课

E. 批改作业

2. 根据教学中使用的主要方法划分课的种类,可分为( )

A.新授课 B.实验课

C. 巩固课 D.练习课

E. 演示课

参考答案:1.ABCDE 2.BDE

第八章 德育

单项选择题

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锻炼法

C. 陶冶法 D.榜样法

2、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 )

A.德育内容上 B.德育规律上

C. 德育原则上 D.德育方法上

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 )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普遍的矛盾。

A.学生已有品德的水平

B. 教师的道德教育水平

C. 学生被期望的品德发展水平

D. 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

4、儿童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是有规律性的,大致是从自我中心发展到“他律”,再从“他律”发展到“( )”。

A.自我调控 B.自我督导

C. 自律 D.自我疏导

5、随着年龄和才智的增长,学生的( )在他们自身的品德的发展与提高上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A.自我评价能力 B.自我调控能力

C. 自我教育能力 D.自我学习能力

6、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它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这是( )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B. 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C. 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D. 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7、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

A.陶冶 B.锻炼

C. 榜样 D.说服

8、不属于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的是( )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 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C. 班主任工作

D. 体育竞赛

9、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 )

A.关键 B.基础

C. 内容 D.途径

10、品德构成的基础是( )

A. 道德观念 B.道德情操

C. 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1、道德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 )作用。

A.导向和动力 B.关键

C. 基础 D.物质基础

12、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 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13、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 )的示范和( )等。

A.榜样 老师的示范 B.伟人 学生中的榜样

C. 教育者 学生中的好榜样 D.榜样 三好学生

14、马卡连柯提出的“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 )。

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 导向性原则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15、德育过程从本质来上来说就是( )统一的过程。

A.个体与环境 B.个体与社会

C. 个体与教育 D.个体社会化和社会规范个体化

参考答案:1.D 2.A 3.A 4.C 5.C 6.B 7.A 8.D 9.B 10.A 11.A 12.A 13.C

14.D 15.D

多项选择题

1、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包括的方面有( )

A.政治教育 B.知识教育

C. 思想教育 D.道德教育

E. 心理健康教育

2、德育过程的矛盾包括(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 德育与智育的矛盾

C. 德育与教学过程的矛盾

D. 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E. 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

参考答案:1.ACDE 2.ADE

第九章 班主任工作

单项选择题

1、学生班级的直接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是( )

A.班主任 B.班长 C.德育教师 D.校长

2、“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乌申斯基的这段论述告诉我们,要做好班主任必须( )

A.注意观察 B.培养良好的班风

C. 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D.了解和研究学生

3、班主任工作的根本任务是( )

A.做好管理工作 B.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C. 提高学生成绩 D.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班主任教育的对象和依靠的教育力量( )

A.就是班干部 B.就是班级集体

C. 就是班级好学生 D.就是良好的班风

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 了解和研究学生 D.选拔和培养积极分子

6、对个别学生的教育( )

A.就是要靠班主任 B.就是要靠集体活动来教育

C. 是同集体教育相辅相成的 D.主要是对较差学生的教育工作

7、班主任就学生中发生了显著变化的某个方面进行总结,这属于( )

A.专题总结 B.全面总结

C. 学期总结 D.具体总结

参考答案:1.A 2.D 3.D 4.B 5.B 6.C 7.A

多项选择题

1、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具体任务包括( )

A.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B.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C. 指导学生校外、课外生活和活动 D.管理班集体,指导少先队工作

E. 协调各任课老师的工作

2、一个班集体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有( )

A.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B. 明确的共同目标

C. 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D. 有详细的班级管理规定

E. 一定得组织机构

参考答案:1.ABCDE 2.ABCE

第十章 课外活动

单项选择题

1、在课堂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称为( )

A.体育活动 B.课余活动

C. 课外活动 D.群众活动

2、课外校外教育( )

A.在西方国家目前仍是空白 B.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出现的

C. 随着社会发展,将代替课堂教学 D.在我国的教育史上很早就有

3、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关系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A.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课外校外教育是课堂教学的继续

B.课内与课外并重

C.学校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教学为辅

D.课内教育传授知识,课外教育培养能力

4、课外校外教育活动于课堂教学相比( )

A.从活动的性质来说,课外校外教育活动不受课程计划的限制,伸缩性强

B. 从活动的内容来说,课外校外活动教育由学生自愿参加

C. 从活动的形式来说,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比较灵活多样

D. 从活动的方法来说,课外校外教育活动属于“第二课堂”

5、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校外活动使“青少年迈上了科学思维的道路”‘这告诉我们课外校外教育( )

A.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B.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C. 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D.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6、课外活动不包括( )

A.社会活动 B.科技活动

C. 文学艺术活动 D.选修课

7、课外活动的主体是( )

A.教师 B.学生

C. 少先队组织 D学校管理人员

8、学生摄影小组举办摄影大赛属于学生课外活动中的( )

A.体育活动 B.学科活动

C. 文学艺术活动 D.科技活动

9、学校举办法制教育报告会属于课外教育活动中的( )

A.小组活动 B.群众性活动

C. 学科活动 D.课外阅读活动

10、以实践作业为主的兴趣小组属于( )

A.技术小组 B.学科小组

C. 艺术小组 D.体育小组

参考答案:1.C 2.D 3.C 4.C 5.A 6.D 7.B 8.C 9.B 10.A

多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课外活动的论述,正确的是( )

A.课外活动是学生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

B. 课外活动也能在校内举行

C. 选修课是学生自己选择的,属于课外活动

D. 课外活动是近代学校才出现的教育活动

E. 课外活动可以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

2、下列课外活动的形式属于群众性活动的是( )

A.报告和讲座 B.各种比赛

C. 艺术小组 D.社会公益活动

E. 参观、访问

参考答案:1.ABE 2.ABDE

第三部分 教师职业道德与素质教育

第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与规范

名词解释

1、 教师职业道德

2、 教师职业责任

3、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简答题

1、 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

2、 简述我国当代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3、 简述我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

论述题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第二章 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

名词解释

1、 素质教育

2、 全面教育

3、 创新教育

4、 教育创新

简答题

1、 简述创新教育的本质

2、 简述教育创新的内容

论述题

试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相关文章

  • 现代远程教育概论(本)答案1新
  • 现代远程教育概论(本)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2.17 内容: 毕业论文环节先修课程<毕业论文(设计)撰写方法指导>是多少学分? A.1 B.2 C.3 D.4 标准答案:A 学 ...查看


  • 吉林省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市政答案
  • 满分100分,得分为: 0 分 第 1.题 建设工程发生质量.安全.环境事故时,担任 该施工项目负责人的注册建造师应当()-----正确答案:(D ). 您选择了:() A. 信息因素和环境因素 B. 自然因素和社<关于切实做好全国中 ...查看


  • 青海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练习题答案
  • 青海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练习题 • 1.(单选题)根据<青海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的规定,下列关于学法用法考试表述错误的是( ). o A.考试.考核由各级人民政府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o B.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工作人员应当按照 ...查看


  • 河科大军事理论题1
  • 1.选择题:9题 1.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红军进行了( )反"围剿"作战. A) 三次 B) 五次 C) 四次 D) 六次 正确答案是: B 你选择的答案是:未选 × 2.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 ). A) ...查看


  • 人文-2014医师定期考核题库15
  • 1.关于疾病的特点哪项是正确的      A.是一种不能直接加以验证的主观体验和感受 B.它的表现形式主要是症状 C.疾病的发生.发展常常与心理因素有关 D.有疾病,必定有病感 E.有病感,必定有疾病 您的答案是: 未选择 正确答 ...查看


  •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 关于职业道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 a. 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准则b. 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法定规则 c. 职业道德是约束从业人员职业活动的精神力量 d. 职业道德体现了职业的共性要求,而无差异性要求 ...查看


  •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选择题)
  •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选择题) 问题:从一般教育活动的本身分化反战而形成的教育试验,相关的教育家除佩斯泰洛奇.福禄贝尔外,还有 A: 梅伊曼和拉伊 B: 桑代克和蒙台梭利 C: 蒙台梭利和拉伊 D: 蒙台梭利和杜威 正确答案 D 问题 ...查看


  • 华师在线音乐满分作业
  • 音乐 一.判断题 3岁以前,许多幼儿都喜欢归跟着成人边哼唱边做一些简单的游戏性动作,他们已经形成要使自己的动作与音乐一致起来的明确愿望.答案:错误 3岁幼儿的语言发展已有了许多进步,他们已经能够完整地再现一些短小和较长歌曲中比较完整的片段, ...查看


  • 2012年河南中华会计继续再教育考题答案
  • 2012年河南省会计继续教育试题(企业单位) (判分) 恭喜您已通过考试,分数为95分,必学8课时您已完成,请根据自身情况学习选学内容,选 学要求16课时. 点击此处继续学习选修课 您本次答题的得分为:95分 以下为您的答题情况: 不属于滚 ...查看


  • 2012年淮安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操作流程及考试试题详细
  • 2012年淮安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操作流程及考试试题详细 淮安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操作流程及考试试题详细解答 会计职业道德 第一讲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