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3-519.1原子核的组成导学案

1 原子核的组成 课堂合作探究

问题导学

一、天然放射性

活动与探究1

1.如图所示是工厂利用放射线自动控制铝板厚度的装置示意图。

请简述自动控制的原理。

2.阴极射线和β射线都是电子流,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迁移与应用1 一放射源放射出某种或多种射线,当用一张薄纸放在放射源前面时,射线的强度减为1原来的,而当用1 cm 厚的铝板放在放射源前面时,射线的强度减小到几乎为零。由此可3

知,该放射源所放射出的( )

A.仅是α射线 B.仅是β射线

C.是α射线和β射线 D.是α射线和γ射线

三种射线的比较方法

1.α射线是α、β、γ三种射线中贯穿本领最弱的一种,它穿不过白纸。

2.要知道三种射线的成分、贯穿本领和电离本领。

3.要知道α、β、γ三种射线,α、β是实物粒子,γ射线是电磁波谱中的一员。

二、原子核的组成

活动与探究2

1.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揭开了原子的神秘面纱,他又用α粒子作“子弹”轰击氮原子发现了质子,因此他提出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那么他是怎么样推测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呢?

铀235的

原子核

2.一个铅原子质量数为207,其核外电子有多少个?中子数又有多少个?

迁移与应用2

210一个原子核为 83Bi,关于这个原子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核外有83个电子,核内有127个质子

B.核外有83个电子,核内有83个质子

C.核内有83个质子,127个中子

D.核内有210个核子

1.质子数、中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存在着定量关系,即

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解题时要注意应用。

2.原子核的质子数决定了核外电子的数目,也决定了电子在核外分布的情况,进而决定了这种元素的化学性质,同种元素质子数一定相同,但中子数不一定相同,这样的原子核互称同位素。

3.原子核的电荷数不是它所带的电荷量,质量数也不是它的质量。

当堂检测

1.最早发现天然放射现象的科学家为( )

A.卢瑟福 B.贝可勒尔

C.爱因斯坦 D.查德威克

2262.已知 22888Ra是 88Ra的一种同位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质量数

B.它们具有相同的中子数和不同的原子序数

C.它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和不同的中子数

D.它们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和不同的化学性质

3.在天然放射性物质附近放置一带电体,带电体所带的电荷很快消失的根本原因是( )

A.γ射线的贯穿作用 B.α射线的电离作用

C.β射线的贯穿作用 D.β射线的中和作用

4.下面关于β射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高速电子流

B.β粒子是放射出来的原子内层电子

C.β粒子是从原子核中放射出来的

D.它的电离作用比较弱,但它的穿透能力很强,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

5.如图中P为放在匀强电场中的天然放射源,其放出的射线在电场的作用下分成a、b、c三束,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a为α射线、b为β射线

B.a为β射线、b为γ射线

C.b为γ射线、c为α射线

D.b为α射线、c为γ射线

答案:

课堂·合作探究

【问题导学】

活动与探究1:

1.答案:放射线具有穿透本领,如果向前移动的铝板的厚度有变化,则探测器接收到的放射线的强度就会随之变化,将这种变化转变为电信号输入相应的装置,使之自动地控制图中右侧的两个轮间的距离,达到自动控制铝板厚度的目的。

2.答案:阴极射线和β射线都是电子流,但它们的来源不同,阴极射线来自于阴极原

子的外层电子,β射线是原子核内中子衰变为质子和电子时,电子被放出形成的。

迁移与应用1:C 解析:三种射线中,γ射线贯穿本领最强,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本题中用1 cm厚的铝板即能挡住射线,说明射线中不含γ射线,用薄纸便可挡住部分射线,说明射线中含有贯穿本领较小的α射线,同时有大部分射线穿过薄纸,说明含有β射线。利用三种射线的贯穿能力大小分析问题。

活动与探究2:

1.答案:卢瑟福考虑到电子是原子里带负电的粒子,而原子是中性的,那么原子核必然是由带正电的粒子组成的。这种粒子的特征是怎样的呢?他又想到氢原子是最轻的原子,那么氢原子核也许就是组成一切原子核的更小微粒,它带1个单位正电荷,质量是1个氧单

1位(一个氧单位是氧原子质量的),卢瑟福把它叫做“质子”。这就是卢瑟福的质子假说。16

后来卢瑟福用α粒子去轰击氮、氟、钾等元素的原子核,结果都发现有一种微粒产生,电荷量是1,质量是1,这样的微粒正好就是质子,这就证明了卢瑟福自己的质子假说是正确的。卢瑟福考虑到原子核如果完全由质子组成,那么某种元素的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在数值上一定等于那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因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主要是由原子核决定的,核外电子的质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总是比它的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大一倍或一倍以上,这说明原子核里除了质子之外,必然还有一种质量和质子相仿,但却不带电的粒子存在。所以在1920年,他提出了中子假说:原子核里存在一种“中子”微粒,它不带电,质量是1个氧单位。这就预言了中子的存在。

2.答案:在元素周期表中查到铅的原子序数为82,即一个铅原子中有82个质子,由于原子是电中性的,则核外电子数为82个。根据质量数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的关系,铅原子核的中子数为207-82=125个。

迁移与应用2:CD 解析:根据原子核的表示方法得质子数为83,质量数为210,故中子数为210-83=127,而质子和中子统称核子,故核子数为210,因此选项C、D正确。由于不知道原子的电性,就不能判断核外电子数,故选项A、B错误。

【当堂检测】

1.B 解析:卢瑟福发现质子,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爱因斯坦发现了光电效应,贝可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故选项B正确,选项A、C、D错误。

2.AC 解析:同位素是同一种元素,故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

3.B 解析:由于α粒子电离作用较强,能使空气分子电离,电离产生的电荷会与带电体上的电荷中和,所以选项B正确。

4.AC 解析:β射线是高速的电子流,它是原子核内部放射出来的,电离作用较弱,穿透能力较强,能穿透几毫米的铝板,故选项A、C正确。

5.BC 解析:由于γ射线不带电,所以在电场中不偏转,所以b为γ射线;由α射线为氦核流,带正电,在图示电场中受电场力向右,则应向右偏,故c为α射线,同理a为β射线,故选项B、C正确。

1 原子核的组成 课堂合作探究

问题导学

一、天然放射性

活动与探究1

1.如图所示是工厂利用放射线自动控制铝板厚度的装置示意图。

请简述自动控制的原理。

2.阴极射线和β射线都是电子流,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迁移与应用1 一放射源放射出某种或多种射线,当用一张薄纸放在放射源前面时,射线的强度减为1原来的,而当用1 cm 厚的铝板放在放射源前面时,射线的强度减小到几乎为零。由此可3

知,该放射源所放射出的( )

A.仅是α射线 B.仅是β射线

C.是α射线和β射线 D.是α射线和γ射线

三种射线的比较方法

1.α射线是α、β、γ三种射线中贯穿本领最弱的一种,它穿不过白纸。

2.要知道三种射线的成分、贯穿本领和电离本领。

3.要知道α、β、γ三种射线,α、β是实物粒子,γ射线是电磁波谱中的一员。

二、原子核的组成

活动与探究2

1.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揭开了原子的神秘面纱,他又用α粒子作“子弹”轰击氮原子发现了质子,因此他提出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那么他是怎么样推测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呢?

铀235的

原子核

2.一个铅原子质量数为207,其核外电子有多少个?中子数又有多少个?

迁移与应用2

210一个原子核为 83Bi,关于这个原子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核外有83个电子,核内有127个质子

B.核外有83个电子,核内有83个质子

C.核内有83个质子,127个中子

D.核内有210个核子

1.质子数、中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存在着定量关系,即

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解题时要注意应用。

2.原子核的质子数决定了核外电子的数目,也决定了电子在核外分布的情况,进而决定了这种元素的化学性质,同种元素质子数一定相同,但中子数不一定相同,这样的原子核互称同位素。

3.原子核的电荷数不是它所带的电荷量,质量数也不是它的质量。

当堂检测

1.最早发现天然放射现象的科学家为( )

A.卢瑟福 B.贝可勒尔

C.爱因斯坦 D.查德威克

2262.已知 22888Ra是 88Ra的一种同位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质量数

B.它们具有相同的中子数和不同的原子序数

C.它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和不同的中子数

D.它们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和不同的化学性质

3.在天然放射性物质附近放置一带电体,带电体所带的电荷很快消失的根本原因是( )

A.γ射线的贯穿作用 B.α射线的电离作用

C.β射线的贯穿作用 D.β射线的中和作用

4.下面关于β射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高速电子流

B.β粒子是放射出来的原子内层电子

C.β粒子是从原子核中放射出来的

D.它的电离作用比较弱,但它的穿透能力很强,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

5.如图中P为放在匀强电场中的天然放射源,其放出的射线在电场的作用下分成a、b、c三束,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a为α射线、b为β射线

B.a为β射线、b为γ射线

C.b为γ射线、c为α射线

D.b为α射线、c为γ射线

答案:

课堂·合作探究

【问题导学】

活动与探究1:

1.答案:放射线具有穿透本领,如果向前移动的铝板的厚度有变化,则探测器接收到的放射线的强度就会随之变化,将这种变化转变为电信号输入相应的装置,使之自动地控制图中右侧的两个轮间的距离,达到自动控制铝板厚度的目的。

2.答案:阴极射线和β射线都是电子流,但它们的来源不同,阴极射线来自于阴极原

子的外层电子,β射线是原子核内中子衰变为质子和电子时,电子被放出形成的。

迁移与应用1:C 解析:三种射线中,γ射线贯穿本领最强,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本题中用1 cm厚的铝板即能挡住射线,说明射线中不含γ射线,用薄纸便可挡住部分射线,说明射线中含有贯穿本领较小的α射线,同时有大部分射线穿过薄纸,说明含有β射线。利用三种射线的贯穿能力大小分析问题。

活动与探究2:

1.答案:卢瑟福考虑到电子是原子里带负电的粒子,而原子是中性的,那么原子核必然是由带正电的粒子组成的。这种粒子的特征是怎样的呢?他又想到氢原子是最轻的原子,那么氢原子核也许就是组成一切原子核的更小微粒,它带1个单位正电荷,质量是1个氧单

1位(一个氧单位是氧原子质量的),卢瑟福把它叫做“质子”。这就是卢瑟福的质子假说。16

后来卢瑟福用α粒子去轰击氮、氟、钾等元素的原子核,结果都发现有一种微粒产生,电荷量是1,质量是1,这样的微粒正好就是质子,这就证明了卢瑟福自己的质子假说是正确的。卢瑟福考虑到原子核如果完全由质子组成,那么某种元素的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在数值上一定等于那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因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主要是由原子核决定的,核外电子的质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总是比它的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大一倍或一倍以上,这说明原子核里除了质子之外,必然还有一种质量和质子相仿,但却不带电的粒子存在。所以在1920年,他提出了中子假说:原子核里存在一种“中子”微粒,它不带电,质量是1个氧单位。这就预言了中子的存在。

2.答案:在元素周期表中查到铅的原子序数为82,即一个铅原子中有82个质子,由于原子是电中性的,则核外电子数为82个。根据质量数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的关系,铅原子核的中子数为207-82=125个。

迁移与应用2:CD 解析:根据原子核的表示方法得质子数为83,质量数为210,故中子数为210-83=127,而质子和中子统称核子,故核子数为210,因此选项C、D正确。由于不知道原子的电性,就不能判断核外电子数,故选项A、B错误。

【当堂检测】

1.B 解析:卢瑟福发现质子,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爱因斯坦发现了光电效应,贝可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故选项B正确,选项A、C、D错误。

2.AC 解析:同位素是同一种元素,故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

3.B 解析:由于α粒子电离作用较强,能使空气分子电离,电离产生的电荷会与带电体上的电荷中和,所以选项B正确。

4.AC 解析:β射线是高速的电子流,它是原子核内部放射出来的,电离作用较弱,穿透能力较强,能穿透几毫米的铝板,故选项A、C正确。

5.BC 解析:由于γ射线不带电,所以在电场中不偏转,所以b为γ射线;由α射线为氦核流,带正电,在图示电场中受电场力向右,则应向右偏,故c为α射线,同理a为β射线,故选项B、C正确。


相关文章

  • 1高二物理选修5[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导学案
  • 科学尊重事实,服从真理,而不会屈服于任何压力.--童第周 编号:gswhwlxx5--007 文华高中高二物理选修3-5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导学案 编制人:吴军云 班级: 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 ...查看


  • 2017高考物理考纲变化解读与备考策略 | 独家发布!
  • ??? 2016年10月初,教育部考试中心下发<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公布了<高考各学科考试大纲修订内容>,就2017年高考的考核内容.考核目标.考试内容及范围做了重大调整. 物理科目考试中 ...查看


  • 高中理科各科必修+选修目录
  • 语文 必修: 一~五 选修: 1.影视名作欣赏 2.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3.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 4.<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5.新闻阅读与实践 6.先秦诸子选读 7.<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8.中国民俗文化 9.中 ...查看


  •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目录
  •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目录·必修1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1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2 时间和位移 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实 ...查看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课标要求 1.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 键和键,能用键长.键能和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2.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常见的简单分子 ...查看


  •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教科书目录
  •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教科书目录(全套) 必修1 走进物理课堂之前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1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10 2 时间和位移----------------------- ...查看


  • 高中物理教材
  •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目录·必修1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1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2 时间和位移 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 ...查看


  • 高中物理选修3-5原子物理高频考点必记清单
  • 高中物理选修3-5原子物理高频考点必记清单(郎元高) 考点一:波粒二象性 一.物理学史: 1. 普朗克能量子论观点: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电磁波的能量ε 成正比.即:ε=h ν ...查看


  • 高中物理知识点
  • 自己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必修2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2 时间和位移 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