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的理由

  单位号召大家为灾区捐款,同事老陈捐了200元,工作人员便按照规定将他的名字和捐款数额记录了下来。老陈问:“你们记这个干吗,是不是还要公布啊?”对方回答道:“是。”老陈于是说:“那就请再退给我100元吧,我只能捐100元了。”工作人员不解地说:“公布出来是为了让您觉得光彩啊!您怎么反倒要少捐呢?”老陈说:“越是公布我就越得少捐啊!你看,我们主任才捐了100元,我捐200元,这不是不懂事吗?我拿那多捐的100元买主任的冷脸子、白眼子,多不划算啊!”   我认识一位学者,他抛出过这样一种著名论调:“我比谁都想捐款!但是,在我没有搞清楚两个问题之前,我不能贸然捐款。第一个问题是:谁能保证我的善款在送达受捐人之前不会被‘抽条’?第二个问题是:谁能保证接受者真的配用我的善款?在这两个问题得不到让我满意的答复之前,我要求保留不捐款的权利。”   有一个公众人物,突然宣布将自己的几千万元存款全部捐献给“希望工程”。人们在惊讶之余,也发出了各种声音。最能代表大众倾向的一种声音便是:“这家伙一定做了亏心事,他的钱肯定不是正路上来的!他捐出这些钱绝对是在赎罪,在作秀,在哗众取宠!”   有一万个理由可以让我们少捐款或不捐款,有一万个理由可以让我们对慷慨解囊者百般猜疑百般奚落。然而,只有一个理由,让我们掏出了钱。   广州有一家企业,设立了“大学生助学金”。这个企业是慷慨的,每年拿出100万元资助那些寒门学子。但是,这种资助是有条件的,每一个受助者都要与企业签订《道义契约》,承诺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返还助学金,强令今日的“受助者”成为明日的“助困者”。结果是令人欣慰的,第一批受助学生毕业后半个月,就有21人向企业返还了16450元。   我将这个案例讲给几个朋友听,他们听后激烈地争论了起来。   一方说:行善就是要有条件。无条件的行善很可能是养懒与纵恶。我们可以列举出一大串冷酷无情的受助人名单,他们连给资助人写一封感谢信都懒得去做,伤透了行善者的心。所以,当感恩没有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用“契约”来约束行为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另一方却说:行善却要讲条件,这本身就是一种讽刺。受助者所得到的金钱是有数的,受助者所返还的金钱也必定是有数的,但是,慈善精神是难以量化的。当受助者被责令返还了一定数额的金钱,他一定会觉得他和资助方彻底两清了,他会以为他再也不欠别人什么了。请问,我们还怎能期待他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虔诚地传递爱与善?   我看到过这样一个统计数字:中国和美国人均收入相差38倍,而人均慈善捐款却相差7300多倍。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理由阻止上述争论继续下去,那么,我们就将悲哀地看到这个庞大的数字变得更加庞大。   有个同事,拿着一张报纸给我看上面的摄影版。   那是一组照片。拍摄的是北京一个叫亮子的人为赣州贫困地区捐了一件从没有穿过的漂亮毛衣,这件毛衣被打了包,装上火车,运到了赣州,分到了一个姓赖的乡村教师手中,赖老师穿上它走进了课堂,带劲地给学生们讲起了抛物线。   同事说:“不知你怎么看这件事,反正我觉得这组照片不咋样。你想,这千里追踪爱心毛衣,成本得有多高啊!还不如把那高额成本拿出来,献一份爱心给赣州人民呢!”   我说:“我不这么认为。我十分喜爱这组照片。如果你同意的话,我愿意收藏这张报纸。这组照片,首先是让亮子感到了巨大的幸福,他知晓了自己捐出的毛衣穿在了一个什么样的人身上,那来自乡村课堂上的温暖会让他倍感欣慰;其次,这组照片让赖老师感到了巨大的幸福,领受他人的爱心,并且让学生们知道这件漂亮毛衣不寻常的来历,这会让赖老师的心在感动中蕴蓄起无限的力量;更重要的一点在于,这组照片,把千万件捐赠物品所走过的爱的历程记录了给人看,让每一个捐赠者和每一个受赠者都在这里面惊喜地发现了自己,也让那些还不曾行动起来的人找到了行动的理由。所以,我以为,这组照片所产生的效益,远远超过了它的成本……”   关于行善,特蕾莎修女说了这样一句话:“说到底,那是你和上帝之间的事,而绝不是你和他人之间的事。”   编辑提点:对于慈善,我们的顾虑太多,但是良知的顾虑应该排在第一位;面对别人的困苦,我们的理由太多,但是爱的理由应该排在第一位。在这一次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中我们看到,在很多痛彻心肺的灾情面前,有更多感人至深的场景。亿万�民对于同胞的不幸感同身受――在这一次,我们将爱与同情慷慨地奉献出来,甚至我们只希望自己还有机会做到更多。很多人说大难兴国,希望这句话,在唤醒国人的慈善意识和推进中国的慈善事业上,能够表现出实际意义来。这篇文章其实提出了很多问题,把他们找出来,好好思考。

  单位号召大家为灾区捐款,同事老陈捐了200元,工作人员便按照规定将他的名字和捐款数额记录了下来。老陈问:“你们记这个干吗,是不是还要公布啊?”对方回答道:“是。”老陈于是说:“那就请再退给我100元吧,我只能捐100元了。”工作人员不解地说:“公布出来是为了让您觉得光彩啊!您怎么反倒要少捐呢?”老陈说:“越是公布我就越得少捐啊!你看,我们主任才捐了100元,我捐200元,这不是不懂事吗?我拿那多捐的100元买主任的冷脸子、白眼子,多不划算啊!”   我认识一位学者,他抛出过这样一种著名论调:“我比谁都想捐款!但是,在我没有搞清楚两个问题之前,我不能贸然捐款。第一个问题是:谁能保证我的善款在送达受捐人之前不会被‘抽条’?第二个问题是:谁能保证接受者真的配用我的善款?在这两个问题得不到让我满意的答复之前,我要求保留不捐款的权利。”   有一个公众人物,突然宣布将自己的几千万元存款全部捐献给“希望工程”。人们在惊讶之余,也发出了各种声音。最能代表大众倾向的一种声音便是:“这家伙一定做了亏心事,他的钱肯定不是正路上来的!他捐出这些钱绝对是在赎罪,在作秀,在哗众取宠!”   有一万个理由可以让我们少捐款或不捐款,有一万个理由可以让我们对慷慨解囊者百般猜疑百般奚落。然而,只有一个理由,让我们掏出了钱。   广州有一家企业,设立了“大学生助学金”。这个企业是慷慨的,每年拿出100万元资助那些寒门学子。但是,这种资助是有条件的,每一个受助者都要与企业签订《道义契约》,承诺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返还助学金,强令今日的“受助者”成为明日的“助困者”。结果是令人欣慰的,第一批受助学生毕业后半个月,就有21人向企业返还了16450元。   我将这个案例讲给几个朋友听,他们听后激烈地争论了起来。   一方说:行善就是要有条件。无条件的行善很可能是养懒与纵恶。我们可以列举出一大串冷酷无情的受助人名单,他们连给资助人写一封感谢信都懒得去做,伤透了行善者的心。所以,当感恩没有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用“契约”来约束行为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另一方却说:行善却要讲条件,这本身就是一种讽刺。受助者所得到的金钱是有数的,受助者所返还的金钱也必定是有数的,但是,慈善精神是难以量化的。当受助者被责令返还了一定数额的金钱,他一定会觉得他和资助方彻底两清了,他会以为他再也不欠别人什么了。请问,我们还怎能期待他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虔诚地传递爱与善?   我看到过这样一个统计数字:中国和美国人均收入相差38倍,而人均慈善捐款却相差7300多倍。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理由阻止上述争论继续下去,那么,我们就将悲哀地看到这个庞大的数字变得更加庞大。   有个同事,拿着一张报纸给我看上面的摄影版。   那是一组照片。拍摄的是北京一个叫亮子的人为赣州贫困地区捐了一件从没有穿过的漂亮毛衣,这件毛衣被打了包,装上火车,运到了赣州,分到了一个姓赖的乡村教师手中,赖老师穿上它走进了课堂,带劲地给学生们讲起了抛物线。   同事说:“不知你怎么看这件事,反正我觉得这组照片不咋样。你想,这千里追踪爱心毛衣,成本得有多高啊!还不如把那高额成本拿出来,献一份爱心给赣州人民呢!”   我说:“我不这么认为。我十分喜爱这组照片。如果你同意的话,我愿意收藏这张报纸。这组照片,首先是让亮子感到了巨大的幸福,他知晓了自己捐出的毛衣穿在了一个什么样的人身上,那来自乡村课堂上的温暖会让他倍感欣慰;其次,这组照片让赖老师感到了巨大的幸福,领受他人的爱心,并且让学生们知道这件漂亮毛衣不寻常的来历,这会让赖老师的心在感动中蕴蓄起无限的力量;更重要的一点在于,这组照片,把千万件捐赠物品所走过的爱的历程记录了给人看,让每一个捐赠者和每一个受赠者都在这里面惊喜地发现了自己,也让那些还不曾行动起来的人找到了行动的理由。所以,我以为,这组照片所产生的效益,远远超过了它的成本……”   关于行善,特蕾莎修女说了这样一句话:“说到底,那是你和上帝之间的事,而绝不是你和他人之间的事。”   编辑提点:对于慈善,我们的顾虑太多,但是良知的顾虑应该排在第一位;面对别人的困苦,我们的理由太多,但是爱的理由应该排在第一位。在这一次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中我们看到,在很多痛彻心肺的灾情面前,有更多感人至深的场景。亿万�民对于同胞的不幸感同身受――在这一次,我们将爱与同情慷慨地奉献出来,甚至我们只希望自己还有机会做到更多。很多人说大难兴国,希望这句话,在唤醒国人的慈善意识和推进中国的慈善事业上,能够表现出实际意义来。这篇文章其实提出了很多问题,把他们找出来,好好思考。


相关文章

  • 2013年高考满分作文大全
  • 第一篇:慈善需行之有道 培根曾说,善性是人性与神性最相近的地方.那么慈善,自然也就是人性中善性最确凿的流露.慈善是一种精神的体现,不应流于形式.缺乏关怀的慈善就成了施舍,而施舍,恰恰是毒药. 慈善,不仅仅是助人,更重要的是"省人& ...查看


  • 慈善(人文读本)
  • (2015年10月5日) 高二人文主题读写 慈 善 姓名 1 目 录 一.名人论世 1.慈善首先是一种生活方式 2.因快乐而行善是上善 3.慈善不能只肯为煽情故事埋单 4.慈善无"暴力"请善待慈善 5.陈光标的侠义人格和 ...查看


  • 辩论赛四辩技巧
  • 辩论赛四辩技巧 1,四辩是最后发言的人,你之后就没有人可以反驳你了,你就可以放心大胆的想说什么说什么了.自由辩是四辩出场的开始,一般第一个开始发言的应该是四辩,攻以二三辩为矛守以一四辩为盾,四辩在自由辩最重要的作用是把观点明确而且稳定下来, ...查看


  • 高考作文:高考模拟材料作文"让座风波"及范文7篇
  • 材料作文"让座风波"及范文7篇 [作文材料]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最近网上一则消息称,公交车上一位女子给一位孕妇让座,孕妇一脸淡然地坐下,并未以任何方式表示谢意:女子不高兴了,说你起来我手机掉在座位下面了,待 ...查看


  • 做一件善事相当于做一万件的秘诀
  • 做一件善事 相当于 做一万件善事的窍诀 -----益西彭措堪布 汝母见所行不多,辄颦蹙曰:我前在家,相助为善,故三千之数得完:今许一万,衙中无事可行,何时得圆满乎? 了凡的夫人看见做得不多,就皱眉说:以前我在家帮你行善,三千善行才得以完成, ...查看


  • 快乐的秘诀 1
  • 作者:傅佩荣 渤海早报 2016年05期 儒家对于快乐,向来深具信心.孔子过着简朴生活,但是"乐亦在其中矣":他的学生颜回生活穷困,但是"不改其乐".关于快乐,孟子提出更多描述,我们略加察考,就能发现 ...查看


  • 历年语文高考作文(2012-2013广东卷)
  • 2013广东省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有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查看


  • 案例捐角膜
  • 医学伦理学案例分析讨论 案例:(活体器官买卖)某医院接到河南某县农村一位小学教师的来信,他提出愿意将自己的肾和角膜献给需要的病人,以换取一定的报酬用于办学. 他的理由: 1. 当地经济状况极差,政府虽多方筹资,但仍有数百名适龄儿童无法人学. ...查看


  •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450字)作文
  • 精选作文:赠人玫瑰,手留余香(450字)作文 慈溪阳光实验学校505班 孙奥 一个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早晨,秋风吹过树梢,叶子纷纷飘落下来,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伴舞,地上铺上了一层层黄地毯,伴着我跨上去同学家的路. 马路上,行人非常少,我迈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