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三年级下册总复习

《科学》三年级下册总复习

第一单元 土壤与生命

2、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不断供给植物以水分和养分的能力),即(肥力)。

3、小草的根很(长),这是因为根可以(伸到很深的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

4、通过对土壤的仔细观察,我们发现土壤里有什么?

答:土壤中有小动物,比如:蚂蚁、蜗牛、蚯蚓?有植物,比如:小草、大树的根、落叶、枯枝?

5、用纸巾包住土壤,用手使劲握一握,纸巾(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

6、将硬土块放入水中,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7、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然后静置;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上层颗粒(细)的物质是(黏土),下层颗粒(粗)的是(沙子),水面漂浮的细小物质是(腐殖质)。

8、把土块放在火上烧一烧,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9、土壤是一种(混合物),研究土壤时,我们发现土壤由(水)、(空气)、(沙)、(腐殖质)和(黏土)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在观察土壤时,我们可以借助(放大镜)来进行观察。

10、土壤按照(颗粒大小)可以分为(沙土)、(壤土)、(黏土)三类。

11、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沙粒),中等颗粒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粒)。人们根据三种土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12、土壤中渗水性能最强的是(沙土)。

13、比较沙土和黏土的方法有:(1)用放大镜看:沙土颗粒大,黏土颜色深;(2)用手捻一捻:沙土颗粒硬,黏土细腻;(3)和点水握一握:黏土能握成团,沙土握不成团。

14、土壤通常是分层的,最上面的一层是(表层土),能找到(腐殖质)、(植物的根)和(活的小动物),(表层土)之下是(下层土),它可能(包含的黏土会更多),在下层土之下是(岩石层),再往下就是坚硬的(岩床)。(岩床)位于土壤和碎石之下的最底层。(表层)土壤中植物生长需要的养分很丰富,(下层)土壤能提供给植物的养分就少多了。15、土壤中的(细菌)和(小动物)将死亡的动植物(分解成养分,供植物生长)。

16、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17、土壤为什么会贫瘠?怎样改变土壤的贫瘠?答:山上的(表层土)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造成土壤贫瘠。有的地区通过修筑(梯田),来防止水土的流失和保持土壤的肥力。贫瘠的土壤还可以通过(种植绿肥)、(收集落叶)、(粪便沤肥)的方法增加(腐殖质)来加以改良。

19、增加土壤肥力的方法(例子)有哪些?答:①修筑梯田。②种植绿肥。③收集落叶沤肥。④收集粪便沤肥。⑤使用农家肥。20、蚯蚓在腐殖质形成过程中起(促进作用)。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21、在普通树林里,1平方米约有(5万个)土壤动物。

22、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大多数植物都适宜生长在(壤土)里。

23、为什么有些地方草木茂盛,而有些地方却寸草难生?

答:有些地方土壤肥沃,水分充足,所以草木茂盛;有些地方土壤贫瘠,缺少水分,所以寸草难生。

24、为什么河田里种的萝卜又大又嫩,而山坡上种的萝卜,老、水分少呢?

答:河田里是沙土,土质疏松,水分充足;山坡上主要是黏土,土质较硬,缺乏水分。

25、做肥料袋时,往塑料袋里装(土)、(水果皮)、(菜叶)、(蚯蚓)等。

26、(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为植物提供了(养料、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也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土壤)是植物的母亲。27、(一节1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

30、我国陆地总面积约(844万)平方米,占国土面积的(91.9%)。

32、假如没有了土壤,地球上将是怎样的情景?

答:假如地球上没有了土壤,我们就没有地种,就没有植物,也就没有了食物吃,后果不堪设想。

33、人们哪些行为会破坏土壤?答:人类破坏土壤的行为有:① 喷洒农药。②抛撒垃圾。③开窑烧砖。 ④开山毁林。⑤乱丢废旧电池等。34、我们可以为保护家乡的土壤做些什么?①植树造林。②环保宣传。③不乱喷洒农药。④积极回收垃圾。⑤保护蚯蚓。⑥参与保护活动。⑦以小组为单位各办一份“土壤小报”。

35、在土厚相同、坡度相同、降水相同的条件下,哪块木板上流下来的水和土多?通过实验结论是什么?

(1) 没有草的木板上流失的水多,流失的土也多。(2) 结论是:水、土、植物是相互依存的,植被可以保持水土流失。

第二单元 植物的一生

1、植物的六大器官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2、凡是有(果皮)和(种子)两部分构造的,都是(果实),也就是果实一般都有(果皮)和(种子)。种子里面的“植物宝宝”,科学上把它叫做(“胚”)。

3、种子萌芽的外部条件主要有(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根据种子萌芽的条件,要防止贮藏的种子萌

发,可以采取(低温)贮藏、(干燥)贮藏、(隔绝空气)贮藏。其中最简单易行的是(干燥)贮藏.

4、种子的内部构造有(种皮)、(子叶)、(胚根)、(胚芽)。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发育成植物的根,(胚芽)发育成植物的茎和叶,营养物质主要由(子叶或胚乳)提供。5、解剖一朵油菜花应该从(外)到(内)。

6、观察种子萌芽时无论种子如何摆放,发芽后总是(根朝下,小苗朝上)。

7、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有:(1)利用风力:如蒲公英、挪威枫。(2)利用水力:如椰子、莲蓬。(3)利用弹力:如豆类的种子。(4)利用动物:如浆果、刺果、苍耳等。8、交流比较“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实验计划。 我们发现了: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是适宜的温度、水和空气。不需要的条件是 光 照 。

9、(根)和(茎)构成了植物的主干部分,是植物形态结构上最重要的部分。

10、根可分为(直根)和(须根)。(胡萝卜)是一种特殊的(直根);(菠菜)的中间有一条比较粗壮的根,这条粗根周围有许多细小的根,这类根是(直根);(葱)的根是由许多粗细差不多的根构成的,中间没有明显的粗根,这类根是(须根)。11、(根)是植物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根)将植物牢牢地固定在(土壤)中,同时又从土壤中吸收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分和养料)。

12、大多数植物都有(茎)。茎有多种多样的(形态),大致可分为(缠绕茎,如牵牛花的茎)、(匍匐茎,如西瓜的茎)、(攀缘茎,如爬山虎的茎)、(直立茎,如杉树的茎)。

13、把一株有茎、叶的植物,插入红水中,一段时间后,叶子会(变红),说明茎有(输送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14、土壤中的水分和养料是由植物的(根)吸收,通过植物的(茎)输送到植物的其他部分。

15、把一株植物的根插进装有水的试管中,过几个小时,里面水的高度会(降低),这说明根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16、不同植物的叶子,它们的(颜色)、(形状)、(大小)是不同的。

17、大多数植物利用(阳光)、泥土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叶子里自己制造(“食物”)。

18、植物生活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是靠(绿叶)制造的。被称为绿色“食品”加工厂的是植物的(叶)。

19、植物的叶有(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光合作用能制造(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叶的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20、植物的叶子都是由(叶柄)和(叶片)两部分构成,叶片上有(叶脉)。叶片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

21、花可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花的构造有:(萼片)、(花瓣)、(雄蕊)、(雌蕊)。(也就是一朵完全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组成)。其中(雄蕊)和(雌蕊)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22、植物总是向着阳光生长,说明植物具有(向光)性。植物总是向着有水的地方生长,说明植物具有(向水)性。植物总是向着土的地方生长,说明植物具有(向地)性。23、花的各部分(构造)具有不同的(功能)。 萼片:保护未开的花。 花瓣:吸引昆虫。雄蕊:制造花粉。 雌蕊:接受花粉。

24、(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承担着生产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

25、(花粉)落在雌蕊的(柱头上),这一过程就叫做(传粉),传粉后植物就有可能结出(果实)。

26、植物的传粉方式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27、植物能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粉,常见的是借助(昆虫)和(风力)。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的传粉不足,人们常常还会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28、依靠(昆虫)传粉的花叫(虫媒花),如(油菜花)、(桃花)等。常见的传粉昆虫有(蜜蜂)、(蝴蝶)

29、依靠(风力)传粉的花叫(风媒花),如(玉米)、(水稻)的花等。

30、研究植物体内水分是怎样散失的实验:⑴、实验步骤:①给一盆植物浇水后,选择两根大小差不多的枝条。 ②将其中一根枝条的叶全部摘除。③给两根枝条同时罩上塑料袋并扎紧。

⑵、实验现象:枝条上有叶的那个塑料袋上有很多小水滴,而枝条上没有叶的塑料袋上没有小水滴。

⑶、实验结论:植物体内的水分是靠 叶 散失到空气中的。

31、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

32、绿色植物最为突出的作用是(提供食物)。植物进行呼吸的器官是(叶和根)。

33、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的萌芽)到(产生新的种子)这样一个生命过程。

34、我们吃的食物属于植物的哪部分:甘薯——根 胡萝卜——根 马铃薯(土豆)——茎

西红柿——果实 花生——种子

35、说说植物对人类有哪些贡献?答:植物对人类的贡献非常大,我们可以利用植物做:①家具。②做建筑材料。③做食物。 ④做药材。⑤做纺织材料。 ⑥做燃料。⑦做饮料。 ⑧环境维护等。

第三单元 固体和液体

1、物质存在的形式主要有(气体)、(液体)、(固体)三种,各种形态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

2、像(石头)、(橡皮)、(玻璃)、(塑料)、(丝巾)、(大树)、(螺帽)等形态的物体是(固体)。

3、固体的共同性质是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不会流动),在不太大的外力作用下,其(体积和形状)的改变很小。4、面糊、牙膏、胶水是(水与固体的混合),不能说它们既是固体又是液体。

5、固体与固体可以(混合),也可以(分离)。6、固体混合前后(重量)不变,(体积)改变。

7、(天平)是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一种仪器。(量筒)是用来测量物体(体积)的一种仪器,一般用(毫升)作单位,用(mL)表示。8、把相同重量的黄豆和玉米面混合后,(重量)不变,(体积)变小。

9、用(筛网)分离混合后的黄豆、绿豆、玉米粉,选用不同大小的网眼会筛出大小不同的(固体)

10、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固体,关键看它是否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11、固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现象。

12、在水中会上浮的物体有:木块、塑料、泡沫板、铅笔、火柴盒、苹果、树叶、香油等。在水中会下沉的物体有:橡皮泥、玻璃球、卵石、硬币、铁钉、土豆、一瓶饮料、蜂蜜等。

13、固体的沉浮取决于它在水中所占的(体积),而不是由它的(轻重)决定。

14、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方法有三种:过滤(米与水的分离)、沉淀(泥沙与水的分离)、蒸发(水与盐的分离)。

15、把沙子放入水中,沙子会(沉到水底),这是因为水不能(溶解)沙子,把食盐放入水中,会(溶解)。

16、在水中,木头是(浮)的,用木头做成的船也是(浮)的;在水中,钢铁是(沉)的,用钢铁做成的巨型轮船是(浮)的。17、物体的(形状)和(体积)决定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18、液体的共同性质是都(没有固定的形状),都(会流动),都(有表面张力)。

19、不同液体在(透明度)、(颜色)、(气味)、(味道)、(轻重)、(粘稠度)、(表面张力)等方面是不同的。

20、比较液体性质的方法有:(眼看)、(鼻闻)、(舌尝)、(比轻重)、(比流动的快慢)、(比露珠的形状)

21、水的浮力方向是(向上的),水结冰时体积会(变大)。

22、和(固体)在水里的沉浮情况一样,液体在水中也存在(沉浮现象),有的液体(浮于水面),有的液体(沉于水下)。23、在一只空杯子里按照(蜂蜜→水→油)的顺序倒入这三种液体,无论先倒哪种液体,(蜂蜜总是落于底层,中层是水,上层是油),有一种叫做(“鸡尾酒”)的饮料就是这样被调制出来的。

24、按同体积的液体由重到轻的顺序排列:(蜂蜜、牛奶、水、油);按流动由快到慢的顺序排列:(水、油、牛奶、蜂蜜)。25、同体积的热水比冷水(轻),热水会(浮)在冷水上。也就是同体积的热水和冷水相比较,(热水)比较轻,所以热水会在冷水中(上浮)。

26、在水中能溶解的液体有(蜂蜜)、(牛奶)、(醋)。在水中不能溶解的液体有(油)。

27、不同液体混合前后重量(不变),体积(改变)。如酒精和水混合前后的重量(不变),体积(变小)。混合后体积(变小)的,说明这种液体(溶解)在水中;混合后体积(变大)的,说明这种液体(不溶解)在水中。

28、潜水艇是通过(改变潜水艇的重量)来实现既可以在水面航行,又可以在水下航行。

29、船从大海进入江河时,船体都要(下沉)一些;而从江河进入大海时,船体却要(上浮)一些。这是因为(相同体积的海水比江河水重量大)。

30、死海海水的(含盐量很高),人可以躺在水面上看书。(死海)是今天世界上最咸的咸水湖。

31、在渔网上面拴泡沫塑料等(轻的物体),下面拴铁块等(重的物体),可让渔网立起来。

32、怎样才能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呢?(即: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有哪些?)

答:①改变物体的形状。②借助漂浮物。③改变物体自身的重量。④水中加盐。

33、观察分析。把一只新鲜鸡蛋放入盛水的杯中,鸡蛋沉入水底,回答下列问题。

(1) 若向杯中逐渐加入食盐粉末并使食盐溶解,将会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理由。

答:向杯中加入食盐,鸡蛋逐渐浮起。因为加入食盐后杯中水的重量增大。

(2) 若向杯中逐渐加入醋,鸡蛋壳表面将会产生大量气泡,这会使杯中的鸡蛋怎样运动?请你说明理由。 答:向杯中加入醋后鸡蛋表面产生大量的气泡,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大,受到的浮力也增大,鸡蛋会向上运动。到达液面后气泡炸裂,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减小,受到的浮力减小,鸡蛋又会向下运动。如此反复。

34、农民伯伯为了把好谷与秕谷分离开来,请你帮助想办法。(写出三种以上)

答:(1)可以利用风力,把秕谷吹走,留下的就是好谷。(2)可以利用簸箕,簸箕簸动时,秕谷就会离开簸箕,留下的就是好谷。(3)可以利用分谷机来分离。

第四单元 关心天气

2、(天气预报)是我们目前了解天气的主要形式。了解天气预报的途径有:(看电视)、(打电话)、(上网查)、(听广播)、(看报纸)、(手机短信)、(问老师家长)等。3、(刮风)和(下雨)是最常见的两种天气现象。

4、我们可以从(气温)、(降水量)、(风向)、(风力)、(湿度)、(云量)、(气压)等方面来描述天气。

7、150多年前,人们只能通过(观察周围的环境)来预报天气。每年的(3月23日)定为(世界气象日)。

8、能预报天气的谚语有:(蜻蜓低飞要下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钩钩云,地下水淋淋)、(天上乌云盖,大雨来得快)、(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一场秋雨一场寒,一场春雨一场暖)。

9、哪些人关心天气?答:(1)种地的农民。(2)训练、比赛的运动员。(3)在太空旅行的宇航员。

10、(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我国以(摄氏温标)表示。用来测(气温)的仪器叫(温度表)又叫(寒暑表)。

11、学会温度的读法和写法:37摄氏度写作( 37℃ ) 0摄氏度写作( 0℃ ) 零下5摄氏度写作( —5℃ ) 4℃读作(4摄氏度 ) 35℃读作(35摄氏度 ) 零下6度读作零下6摄氏度 ,写作(-6℃)

13、同一时刻在不同的环境下气温是有(差异)的。

14、同一时刻在学校内测得的温度从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阳光下—背阴处—教室)。

15、世界各地百叶箱的放置高度是(相同)的,都在离地(1.5米)的空旷草坪上。百叶箱里可以放(温度计)

和(湿度计)。16、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7、(下雨)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很大)。用(眼看、耳听)只能大概知道雨下得大小,要想确切知道雨下得有多大,需要利用(雨量器)来测量。18、用来测量雨量大小的工具就叫(雨量器),雨量的大小用(毫米)做单位,衡量降雨的多少要收集(24小时)的雨水。

19、用自制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前,应先往瓶中(注水),使水平与标尺的(下线齐平),也就是测量前要把水加到(“0”刻度)。读数时,要把雨量器放在(平坦的桌面上),视线与水面(保持水平)。

20、如果自制的不同形状大小的雨量器都是(用量筒倒水确定刻度的),完全可以用来比较准确地(测量降雨量)。

21、(雨)是从云中降下的小水滴,根据雨量大小,气象台制定了(雨量等级表),具体按强度分为(七)个等级,分别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22、天气预报中雨量的等级划分标准是: 24小时内降雨量在:0.1—10毫米之间)的是(小雨);(10—25毫米之间)的是(中雨);

(25——50毫米之间)的是(大雨);(50——100毫米之间)的是(暴雨);

(100——200毫米之间)的是(大暴雨);超过(200毫米)的是(特大暴雨)。

23、衡量降雨量时标准要统一,衡量的时间都是(相同的),即(连续24小时);衡量降雨高度的单位也是(相同的),即(毫米)。24、雨下得大小会影响我们(生产生活)的许多方面,有利于也有害,所以(关注天气预报)可以使我们(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25、空气相对于地面的水气运动叫做(风),用(风向)和(风力)来描述。

26、(风向)和(风力)是风的两个基本要素。

27、风(吹来)的方向叫(风向),从(东面)吹来的风是(东风),当红旗飘向(西)时,吹的是(东风);风力或风速的大小叫做(风级)。

28、用(风向标)可以测出(风向),用(丝巾)、(纸屑)或(自制风向标)也可以测(风向)。风力的大小叫(风速),用(风力计)可以测出(风速),用(风级)表示,通常把风力分为(0——12级),共(13)个级。

29、假如我们既看到三级风的现象又看到了四级风的现象,这时风力应该是(四级)。

30、在一定的地区,一年中天气的变化总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称为该地区的(气候特征)。

31、春季气候特征:阳光温暖,冰雪融化,植物发芽开花,冬眠动物苏醒。

32、夏季气候特征:阳光炎热,雷雨大风,荷花盛开,植物茂盛。

33、秋季气候特征:天高云淡,凉风习习,小雨绵绵,穿上了毛衣,迁徙动物离去。

34、冬季气候特征:日照最弱,寒风刺骨,植物树叶落光,白雪压上枝条。

第五单元 观察与测量

1、(观察)与(测量)是(收集证据)的基本的也是常用的手段。

2、(观察)就是运用我们的(感觉器官)去收集(各种信息),它是科学研究中(收集证据)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3、我们的(观察)器官有(眼睛)、(鼻子)、(舌头)、(耳朵)、(手)。

4、观察一个物体,我们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用(耳朵)听,用(鼻子)闻,还可以用(工具)来测量等。5、当我们看很远的地方,我们可以借助(望远镜)来观察;当我们要看很细小的东西,我们可以借助(显微镜)来观察。6、使用(工具)进行观察可以使我们的观察(更全面、更具体、更仔细)。

7、在人类史上,尤其是在科学发展史上的成功人物大都具备非凡的(观察力)。

8、(鲁班)是我国古代最负盛名的能工巧匠,也是一位十分伟大的发明家,他发明了(“锯”)。

9、(李时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他写出了流芳百世的(《本草纲目》)。

10、英国发明家(瓦特),经过刻苦钻研和不懈的努力,终于发明了(蒸汽机),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11、“观察,观察,再观察。”这句话是(巴甫洛夫)说的。

12、(观察)和(理解)的乐趣是自然界赐予的最美好的礼物。这句话是(爱因斯坦)说的。

13、人的感觉器官(眼睛)等不一定可靠,用(工具)进行测量能够使我们的判断更准确,更具有说服力。

14、为了知道同学们100米的跑步速度,体育老师一般要用(秒表)进行测量。

15、为了更精确地测量,科学家还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测量工具)。

16、要想收集到某个事物更全面、准确的信息,就应当依靠观察(工具)来进行观察。

17、(2005年2月22日),科学家登上珠穆朗玛峰,测量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高度为(8844.43)米。

18、对于一些没有必要精确测量的,我们可以采取另一种测量方法叫做(估测)。

19、使用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凹形水面的(底部相平)。

20、我国古代计量时间的仪器主要有(漏刻)和(沙漏),沙漏又叫(沙钟)。

21、使用量筒或量杯时应注意:看清量筒(杯)的(单位),了解它的(最大刻度和最小刻度)。测量时把量筒(杯)放在(水平台上)。(读数时)视线应与(凹形水面的底部相平)。

22、珠穆朗玛峰为什么几年后海拔就降低了?

答:由于人类活动对大自然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大量废气的排放、废水的乱排,造成了全球气候变暖,所以冰川融化,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就降低了。

《科学》三年级下册总复习

第一单元 土壤与生命

2、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不断供给植物以水分和养分的能力),即(肥力)。

3、小草的根很(长),这是因为根可以(伸到很深的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

4、通过对土壤的仔细观察,我们发现土壤里有什么?

答:土壤中有小动物,比如:蚂蚁、蜗牛、蚯蚓?有植物,比如:小草、大树的根、落叶、枯枝?

5、用纸巾包住土壤,用手使劲握一握,纸巾(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

6、将硬土块放入水中,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7、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然后静置;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上层颗粒(细)的物质是(黏土),下层颗粒(粗)的是(沙子),水面漂浮的细小物质是(腐殖质)。

8、把土块放在火上烧一烧,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9、土壤是一种(混合物),研究土壤时,我们发现土壤由(水)、(空气)、(沙)、(腐殖质)和(黏土)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在观察土壤时,我们可以借助(放大镜)来进行观察。

10、土壤按照(颗粒大小)可以分为(沙土)、(壤土)、(黏土)三类。

11、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沙粒),中等颗粒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粒)。人们根据三种土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12、土壤中渗水性能最强的是(沙土)。

13、比较沙土和黏土的方法有:(1)用放大镜看:沙土颗粒大,黏土颜色深;(2)用手捻一捻:沙土颗粒硬,黏土细腻;(3)和点水握一握:黏土能握成团,沙土握不成团。

14、土壤通常是分层的,最上面的一层是(表层土),能找到(腐殖质)、(植物的根)和(活的小动物),(表层土)之下是(下层土),它可能(包含的黏土会更多),在下层土之下是(岩石层),再往下就是坚硬的(岩床)。(岩床)位于土壤和碎石之下的最底层。(表层)土壤中植物生长需要的养分很丰富,(下层)土壤能提供给植物的养分就少多了。15、土壤中的(细菌)和(小动物)将死亡的动植物(分解成养分,供植物生长)。

16、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17、土壤为什么会贫瘠?怎样改变土壤的贫瘠?答:山上的(表层土)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造成土壤贫瘠。有的地区通过修筑(梯田),来防止水土的流失和保持土壤的肥力。贫瘠的土壤还可以通过(种植绿肥)、(收集落叶)、(粪便沤肥)的方法增加(腐殖质)来加以改良。

19、增加土壤肥力的方法(例子)有哪些?答:①修筑梯田。②种植绿肥。③收集落叶沤肥。④收集粪便沤肥。⑤使用农家肥。20、蚯蚓在腐殖质形成过程中起(促进作用)。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21、在普通树林里,1平方米约有(5万个)土壤动物。

22、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大多数植物都适宜生长在(壤土)里。

23、为什么有些地方草木茂盛,而有些地方却寸草难生?

答:有些地方土壤肥沃,水分充足,所以草木茂盛;有些地方土壤贫瘠,缺少水分,所以寸草难生。

24、为什么河田里种的萝卜又大又嫩,而山坡上种的萝卜,老、水分少呢?

答:河田里是沙土,土质疏松,水分充足;山坡上主要是黏土,土质较硬,缺乏水分。

25、做肥料袋时,往塑料袋里装(土)、(水果皮)、(菜叶)、(蚯蚓)等。

26、(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为植物提供了(养料、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也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土壤)是植物的母亲。27、(一节1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

30、我国陆地总面积约(844万)平方米,占国土面积的(91.9%)。

32、假如没有了土壤,地球上将是怎样的情景?

答:假如地球上没有了土壤,我们就没有地种,就没有植物,也就没有了食物吃,后果不堪设想。

33、人们哪些行为会破坏土壤?答:人类破坏土壤的行为有:① 喷洒农药。②抛撒垃圾。③开窑烧砖。 ④开山毁林。⑤乱丢废旧电池等。34、我们可以为保护家乡的土壤做些什么?①植树造林。②环保宣传。③不乱喷洒农药。④积极回收垃圾。⑤保护蚯蚓。⑥参与保护活动。⑦以小组为单位各办一份“土壤小报”。

35、在土厚相同、坡度相同、降水相同的条件下,哪块木板上流下来的水和土多?通过实验结论是什么?

(1) 没有草的木板上流失的水多,流失的土也多。(2) 结论是:水、土、植物是相互依存的,植被可以保持水土流失。

第二单元 植物的一生

1、植物的六大器官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2、凡是有(果皮)和(种子)两部分构造的,都是(果实),也就是果实一般都有(果皮)和(种子)。种子里面的“植物宝宝”,科学上把它叫做(“胚”)。

3、种子萌芽的外部条件主要有(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根据种子萌芽的条件,要防止贮藏的种子萌

发,可以采取(低温)贮藏、(干燥)贮藏、(隔绝空气)贮藏。其中最简单易行的是(干燥)贮藏.

4、种子的内部构造有(种皮)、(子叶)、(胚根)、(胚芽)。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发育成植物的根,(胚芽)发育成植物的茎和叶,营养物质主要由(子叶或胚乳)提供。5、解剖一朵油菜花应该从(外)到(内)。

6、观察种子萌芽时无论种子如何摆放,发芽后总是(根朝下,小苗朝上)。

7、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有:(1)利用风力:如蒲公英、挪威枫。(2)利用水力:如椰子、莲蓬。(3)利用弹力:如豆类的种子。(4)利用动物:如浆果、刺果、苍耳等。8、交流比较“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实验计划。 我们发现了: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是适宜的温度、水和空气。不需要的条件是 光 照 。

9、(根)和(茎)构成了植物的主干部分,是植物形态结构上最重要的部分。

10、根可分为(直根)和(须根)。(胡萝卜)是一种特殊的(直根);(菠菜)的中间有一条比较粗壮的根,这条粗根周围有许多细小的根,这类根是(直根);(葱)的根是由许多粗细差不多的根构成的,中间没有明显的粗根,这类根是(须根)。11、(根)是植物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根)将植物牢牢地固定在(土壤)中,同时又从土壤中吸收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分和养料)。

12、大多数植物都有(茎)。茎有多种多样的(形态),大致可分为(缠绕茎,如牵牛花的茎)、(匍匐茎,如西瓜的茎)、(攀缘茎,如爬山虎的茎)、(直立茎,如杉树的茎)。

13、把一株有茎、叶的植物,插入红水中,一段时间后,叶子会(变红),说明茎有(输送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14、土壤中的水分和养料是由植物的(根)吸收,通过植物的(茎)输送到植物的其他部分。

15、把一株植物的根插进装有水的试管中,过几个小时,里面水的高度会(降低),这说明根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16、不同植物的叶子,它们的(颜色)、(形状)、(大小)是不同的。

17、大多数植物利用(阳光)、泥土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叶子里自己制造(“食物”)。

18、植物生活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是靠(绿叶)制造的。被称为绿色“食品”加工厂的是植物的(叶)。

19、植物的叶有(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光合作用能制造(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叶的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20、植物的叶子都是由(叶柄)和(叶片)两部分构成,叶片上有(叶脉)。叶片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

21、花可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花的构造有:(萼片)、(花瓣)、(雄蕊)、(雌蕊)。(也就是一朵完全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组成)。其中(雄蕊)和(雌蕊)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22、植物总是向着阳光生长,说明植物具有(向光)性。植物总是向着有水的地方生长,说明植物具有(向水)性。植物总是向着土的地方生长,说明植物具有(向地)性。23、花的各部分(构造)具有不同的(功能)。 萼片:保护未开的花。 花瓣:吸引昆虫。雄蕊:制造花粉。 雌蕊:接受花粉。

24、(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承担着生产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

25、(花粉)落在雌蕊的(柱头上),这一过程就叫做(传粉),传粉后植物就有可能结出(果实)。

26、植物的传粉方式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27、植物能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粉,常见的是借助(昆虫)和(风力)。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的传粉不足,人们常常还会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28、依靠(昆虫)传粉的花叫(虫媒花),如(油菜花)、(桃花)等。常见的传粉昆虫有(蜜蜂)、(蝴蝶)

29、依靠(风力)传粉的花叫(风媒花),如(玉米)、(水稻)的花等。

30、研究植物体内水分是怎样散失的实验:⑴、实验步骤:①给一盆植物浇水后,选择两根大小差不多的枝条。 ②将其中一根枝条的叶全部摘除。③给两根枝条同时罩上塑料袋并扎紧。

⑵、实验现象:枝条上有叶的那个塑料袋上有很多小水滴,而枝条上没有叶的塑料袋上没有小水滴。

⑶、实验结论:植物体内的水分是靠 叶 散失到空气中的。

31、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

32、绿色植物最为突出的作用是(提供食物)。植物进行呼吸的器官是(叶和根)。

33、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的萌芽)到(产生新的种子)这样一个生命过程。

34、我们吃的食物属于植物的哪部分:甘薯——根 胡萝卜——根 马铃薯(土豆)——茎

西红柿——果实 花生——种子

35、说说植物对人类有哪些贡献?答:植物对人类的贡献非常大,我们可以利用植物做:①家具。②做建筑材料。③做食物。 ④做药材。⑤做纺织材料。 ⑥做燃料。⑦做饮料。 ⑧环境维护等。

第三单元 固体和液体

1、物质存在的形式主要有(气体)、(液体)、(固体)三种,各种形态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

2、像(石头)、(橡皮)、(玻璃)、(塑料)、(丝巾)、(大树)、(螺帽)等形态的物体是(固体)。

3、固体的共同性质是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不会流动),在不太大的外力作用下,其(体积和形状)的改变很小。4、面糊、牙膏、胶水是(水与固体的混合),不能说它们既是固体又是液体。

5、固体与固体可以(混合),也可以(分离)。6、固体混合前后(重量)不变,(体积)改变。

7、(天平)是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一种仪器。(量筒)是用来测量物体(体积)的一种仪器,一般用(毫升)作单位,用(mL)表示。8、把相同重量的黄豆和玉米面混合后,(重量)不变,(体积)变小。

9、用(筛网)分离混合后的黄豆、绿豆、玉米粉,选用不同大小的网眼会筛出大小不同的(固体)

10、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固体,关键看它是否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11、固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现象。

12、在水中会上浮的物体有:木块、塑料、泡沫板、铅笔、火柴盒、苹果、树叶、香油等。在水中会下沉的物体有:橡皮泥、玻璃球、卵石、硬币、铁钉、土豆、一瓶饮料、蜂蜜等。

13、固体的沉浮取决于它在水中所占的(体积),而不是由它的(轻重)决定。

14、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方法有三种:过滤(米与水的分离)、沉淀(泥沙与水的分离)、蒸发(水与盐的分离)。

15、把沙子放入水中,沙子会(沉到水底),这是因为水不能(溶解)沙子,把食盐放入水中,会(溶解)。

16、在水中,木头是(浮)的,用木头做成的船也是(浮)的;在水中,钢铁是(沉)的,用钢铁做成的巨型轮船是(浮)的。17、物体的(形状)和(体积)决定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18、液体的共同性质是都(没有固定的形状),都(会流动),都(有表面张力)。

19、不同液体在(透明度)、(颜色)、(气味)、(味道)、(轻重)、(粘稠度)、(表面张力)等方面是不同的。

20、比较液体性质的方法有:(眼看)、(鼻闻)、(舌尝)、(比轻重)、(比流动的快慢)、(比露珠的形状)

21、水的浮力方向是(向上的),水结冰时体积会(变大)。

22、和(固体)在水里的沉浮情况一样,液体在水中也存在(沉浮现象),有的液体(浮于水面),有的液体(沉于水下)。23、在一只空杯子里按照(蜂蜜→水→油)的顺序倒入这三种液体,无论先倒哪种液体,(蜂蜜总是落于底层,中层是水,上层是油),有一种叫做(“鸡尾酒”)的饮料就是这样被调制出来的。

24、按同体积的液体由重到轻的顺序排列:(蜂蜜、牛奶、水、油);按流动由快到慢的顺序排列:(水、油、牛奶、蜂蜜)。25、同体积的热水比冷水(轻),热水会(浮)在冷水上。也就是同体积的热水和冷水相比较,(热水)比较轻,所以热水会在冷水中(上浮)。

26、在水中能溶解的液体有(蜂蜜)、(牛奶)、(醋)。在水中不能溶解的液体有(油)。

27、不同液体混合前后重量(不变),体积(改变)。如酒精和水混合前后的重量(不变),体积(变小)。混合后体积(变小)的,说明这种液体(溶解)在水中;混合后体积(变大)的,说明这种液体(不溶解)在水中。

28、潜水艇是通过(改变潜水艇的重量)来实现既可以在水面航行,又可以在水下航行。

29、船从大海进入江河时,船体都要(下沉)一些;而从江河进入大海时,船体却要(上浮)一些。这是因为(相同体积的海水比江河水重量大)。

30、死海海水的(含盐量很高),人可以躺在水面上看书。(死海)是今天世界上最咸的咸水湖。

31、在渔网上面拴泡沫塑料等(轻的物体),下面拴铁块等(重的物体),可让渔网立起来。

32、怎样才能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呢?(即: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有哪些?)

答:①改变物体的形状。②借助漂浮物。③改变物体自身的重量。④水中加盐。

33、观察分析。把一只新鲜鸡蛋放入盛水的杯中,鸡蛋沉入水底,回答下列问题。

(1) 若向杯中逐渐加入食盐粉末并使食盐溶解,将会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理由。

答:向杯中加入食盐,鸡蛋逐渐浮起。因为加入食盐后杯中水的重量增大。

(2) 若向杯中逐渐加入醋,鸡蛋壳表面将会产生大量气泡,这会使杯中的鸡蛋怎样运动?请你说明理由。 答:向杯中加入醋后鸡蛋表面产生大量的气泡,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大,受到的浮力也增大,鸡蛋会向上运动。到达液面后气泡炸裂,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减小,受到的浮力减小,鸡蛋又会向下运动。如此反复。

34、农民伯伯为了把好谷与秕谷分离开来,请你帮助想办法。(写出三种以上)

答:(1)可以利用风力,把秕谷吹走,留下的就是好谷。(2)可以利用簸箕,簸箕簸动时,秕谷就会离开簸箕,留下的就是好谷。(3)可以利用分谷机来分离。

第四单元 关心天气

2、(天气预报)是我们目前了解天气的主要形式。了解天气预报的途径有:(看电视)、(打电话)、(上网查)、(听广播)、(看报纸)、(手机短信)、(问老师家长)等。3、(刮风)和(下雨)是最常见的两种天气现象。

4、我们可以从(气温)、(降水量)、(风向)、(风力)、(湿度)、(云量)、(气压)等方面来描述天气。

7、150多年前,人们只能通过(观察周围的环境)来预报天气。每年的(3月23日)定为(世界气象日)。

8、能预报天气的谚语有:(蜻蜓低飞要下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钩钩云,地下水淋淋)、(天上乌云盖,大雨来得快)、(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一场秋雨一场寒,一场春雨一场暖)。

9、哪些人关心天气?答:(1)种地的农民。(2)训练、比赛的运动员。(3)在太空旅行的宇航员。

10、(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我国以(摄氏温标)表示。用来测(气温)的仪器叫(温度表)又叫(寒暑表)。

11、学会温度的读法和写法:37摄氏度写作( 37℃ ) 0摄氏度写作( 0℃ ) 零下5摄氏度写作( —5℃ ) 4℃读作(4摄氏度 ) 35℃读作(35摄氏度 ) 零下6度读作零下6摄氏度 ,写作(-6℃)

13、同一时刻在不同的环境下气温是有(差异)的。

14、同一时刻在学校内测得的温度从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阳光下—背阴处—教室)。

15、世界各地百叶箱的放置高度是(相同)的,都在离地(1.5米)的空旷草坪上。百叶箱里可以放(温度计)

和(湿度计)。16、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7、(下雨)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很大)。用(眼看、耳听)只能大概知道雨下得大小,要想确切知道雨下得有多大,需要利用(雨量器)来测量。18、用来测量雨量大小的工具就叫(雨量器),雨量的大小用(毫米)做单位,衡量降雨的多少要收集(24小时)的雨水。

19、用自制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前,应先往瓶中(注水),使水平与标尺的(下线齐平),也就是测量前要把水加到(“0”刻度)。读数时,要把雨量器放在(平坦的桌面上),视线与水面(保持水平)。

20、如果自制的不同形状大小的雨量器都是(用量筒倒水确定刻度的),完全可以用来比较准确地(测量降雨量)。

21、(雨)是从云中降下的小水滴,根据雨量大小,气象台制定了(雨量等级表),具体按强度分为(七)个等级,分别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22、天气预报中雨量的等级划分标准是: 24小时内降雨量在:0.1—10毫米之间)的是(小雨);(10—25毫米之间)的是(中雨);

(25——50毫米之间)的是(大雨);(50——100毫米之间)的是(暴雨);

(100——200毫米之间)的是(大暴雨);超过(200毫米)的是(特大暴雨)。

23、衡量降雨量时标准要统一,衡量的时间都是(相同的),即(连续24小时);衡量降雨高度的单位也是(相同的),即(毫米)。24、雨下得大小会影响我们(生产生活)的许多方面,有利于也有害,所以(关注天气预报)可以使我们(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25、空气相对于地面的水气运动叫做(风),用(风向)和(风力)来描述。

26、(风向)和(风力)是风的两个基本要素。

27、风(吹来)的方向叫(风向),从(东面)吹来的风是(东风),当红旗飘向(西)时,吹的是(东风);风力或风速的大小叫做(风级)。

28、用(风向标)可以测出(风向),用(丝巾)、(纸屑)或(自制风向标)也可以测(风向)。风力的大小叫(风速),用(风力计)可以测出(风速),用(风级)表示,通常把风力分为(0——12级),共(13)个级。

29、假如我们既看到三级风的现象又看到了四级风的现象,这时风力应该是(四级)。

30、在一定的地区,一年中天气的变化总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称为该地区的(气候特征)。

31、春季气候特征:阳光温暖,冰雪融化,植物发芽开花,冬眠动物苏醒。

32、夏季气候特征:阳光炎热,雷雨大风,荷花盛开,植物茂盛。

33、秋季气候特征:天高云淡,凉风习习,小雨绵绵,穿上了毛衣,迁徙动物离去。

34、冬季气候特征:日照最弱,寒风刺骨,植物树叶落光,白雪压上枝条。

第五单元 观察与测量

1、(观察)与(测量)是(收集证据)的基本的也是常用的手段。

2、(观察)就是运用我们的(感觉器官)去收集(各种信息),它是科学研究中(收集证据)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3、我们的(观察)器官有(眼睛)、(鼻子)、(舌头)、(耳朵)、(手)。

4、观察一个物体,我们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用(耳朵)听,用(鼻子)闻,还可以用(工具)来测量等。5、当我们看很远的地方,我们可以借助(望远镜)来观察;当我们要看很细小的东西,我们可以借助(显微镜)来观察。6、使用(工具)进行观察可以使我们的观察(更全面、更具体、更仔细)。

7、在人类史上,尤其是在科学发展史上的成功人物大都具备非凡的(观察力)。

8、(鲁班)是我国古代最负盛名的能工巧匠,也是一位十分伟大的发明家,他发明了(“锯”)。

9、(李时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他写出了流芳百世的(《本草纲目》)。

10、英国发明家(瓦特),经过刻苦钻研和不懈的努力,终于发明了(蒸汽机),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11、“观察,观察,再观察。”这句话是(巴甫洛夫)说的。

12、(观察)和(理解)的乐趣是自然界赐予的最美好的礼物。这句话是(爱因斯坦)说的。

13、人的感觉器官(眼睛)等不一定可靠,用(工具)进行测量能够使我们的判断更准确,更具有说服力。

14、为了知道同学们100米的跑步速度,体育老师一般要用(秒表)进行测量。

15、为了更精确地测量,科学家还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测量工具)。

16、要想收集到某个事物更全面、准确的信息,就应当依靠观察(工具)来进行观察。

17、(2005年2月22日),科学家登上珠穆朗玛峰,测量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高度为(8844.43)米。

18、对于一些没有必要精确测量的,我们可以采取另一种测量方法叫做(估测)。

19、使用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凹形水面的(底部相平)。

20、我国古代计量时间的仪器主要有(漏刻)和(沙漏),沙漏又叫(沙钟)。

21、使用量筒或量杯时应注意:看清量筒(杯)的(单位),了解它的(最大刻度和最小刻度)。测量时把量筒(杯)放在(水平台上)。(读数时)视线应与(凹形水面的底部相平)。

22、珠穆朗玛峰为什么几年后海拔就降低了?

答:由于人类活动对大自然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大量废气的排放、废水的乱排,造成了全球气候变暖,所以冰川融化,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就降低了。


相关文章

  • 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语文
  • 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 本册综合 · 单元综合 · 月考复习 · 期末复习 · 期中复习 · 七律·长征 · 长征组歌两首 · 老山界 · <草> · <长征>节选 · 枣核 · 最后一课 · 始终眷恋着祖国 ...查看


  •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计划
  •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充分反映我国小学自然学科改革的成果,并积极融入世界科学教育改革的精华.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纲要,在落实知识点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 ...查看


  • 九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工作计划[1]
  • 九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工作计划 明光市旧县中学 郑建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科学发展观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引,积极推行学校的"集体备课,资源共享,课后反思"的集体备课制 ...查看


  •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复习
  •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复习 赫山实验学校 何为 一.显微镜的使用 ① ② ③ ④ ⑤ 1.1663年英国科学家软木薄片发现很多长方形的小格子,命名为 . 2.填写显微镜的各结构名称. 3.在使用纤维镜观察是应该先将观察物制成 . 4.在显微镜 ...查看


  •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复习
  •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 食物 一.填空: 1.我们的各项生命活动都与食物有关. 2.根据食物的来源,我们可以把食物分成植物类和动物类,也可以按熟食和生食来分类. 3.蛋白质是构成人体肌肉.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份.含 ...查看


  •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复习题
  •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复习题 一.填空. 1.地球上的岩石大多是由多种( )组成的.矿物是人类生存所需的重要( ). 2.1822年德国地质学家摩斯提出用10种矿物作标准,衡量世界上矿物的相对硬度,这就是( ). 3.大多数金属矿石是( ) ...查看


  •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 第一单元:热胀冷缩复习提纲 1.温度计的秘密 复习目标: 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摄氏温度的规定,表示符号及读法,常识性了解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的关系. 3?知道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工作原理. 4. ...查看


  • 2014初中生物上学期教学计划
  • 初中生物上学期教学计划 李 俊 2014年2月19日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 ...查看


  • 八年级生物下教学计划
  • 八年级生物(下)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介绍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及生物的进化.传染病和免疫,用药和急救.了解自己.增进健康.共6章,内容较上一个学期少了一些,探究实验减少了一些,增加了观察和思考,科学.社会.技 ...查看


  • 八年级下生物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 篇一:2013年八年级下册生物教学工作计划 八年级下生物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继续担任八年级(4)-(8)五个班的生物教学任务.经过一学期来师生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并取得较好的成绩.虽如此,但仍有极少数学生学习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