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列女传]

浅谈《列女传》

《后汉书》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后汉书》是继《史记》、《汉书》之后又一部私人撰写的重要史籍。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后汉书》大部分沿袭《史记》、《汉书》的现成体例,但在成书过程中,范晔根据东汉一代历史的具体特点,则又有所创新,有所变动。首先,他在帝纪之后添置了皇后纪。其次,《后汉书》新增加了《党锢传》、《宦者传》、《文苑传》、《独行传》、《方术传》、《逸民传》、《列女传》七个类传。尤为可贵的是,《列女传》所收集的十七位杰出女性,并不都是贞女节妇。

在此就选其《列女传 》作简要介绍。那么,首先介绍一下作者本人。 范晔(398—445年),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范晔因为“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开始撰写《后汉书》,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谋反罪被杀止,写成了十纪,八十列传。原计划作的十志,未及完成。今本《后汉书》中的八志三十卷,是南朝梁刘昭从司马彪的《续汉书》中抽出来补进去的。因此说,《后汉书》并不是范晔一人所写。

《后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6年的史事。

在这个封建纲常伦理业已形成,妇女地位已然失去在三代时期或者更远一点的母系氏族社会的“崇高地位”。她们沦为男人的附庸品,三从七出之名,今日看来仍有余迹可寻。虽然汉朝有过吕雉、窦漪房 卫子夫、邓绥等。但是那只是在特殊的时期,所谓的政治权利中心的一时之异。若是女性执掌朝纲,那些所谓忠胄之士未尝不仰天痛哭,甚至以头抢地耳。

时人大多视之亦高呼“此乃忠义之士!”;文人雅士三五成群,痛心疾首一番;平民只当是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只要家中有米,锅中有粮即可。

因此,在这个如此“忠君”的社会里,女人被记入史册真是一件让人庆幸的事。范晔是第一位在纪传体史书中专为妇女作传的史学家。还包括并不符合礼教道德标准的才女蔡琰。如此,《列女传》就显得很是让人尊敬了!

定皇甫规妻者,不知何氏女也。规初丧室家,后更娶之。妻善属文,能草书。时为规答书记,众人怪其工。及规卒时,妻年犹盛,而容色美。后董卓为相国,承其名,娉以軿辎百乘,马二十匹,奴婢钱帛充路。妻乃轻服诣卓门,跪自陈请,辞甚酸怆。卓使傅奴侍者悉拔刀围之,而谓曰:“孤之成教,欲令四海风靡,何有不行于一妇人乎?”妻知不免,乃立骂卓曰:“君羌胡之种,毒害天下犹未足邪!妾之先人,清德奕世。皇甫氏文武上才,为汉忠臣,君亲非期趣使走吏乎?敢欲行非礼于尔君夫人邪!”

卓乃引车庭中,以其头悬轭,鞭扑交下。妻谓持杖者曰:“何不重乎?速尽为惠。”遂死车下。后人图画,号曰“礼宗”云。

安定人皇甫规的妻子,不知道是姓什么的人家的女儿。当初,皇甫规在原妻子去世后,再娶了她。皇甫规的妻子文章写得好,而且擅长草书。时常代皇甫规应对书信、奏记等,众人都为她精于文章书法而感到惊异。皇甫规去世时,她还年轻,而且容貌美丽。后来,董卓做了相国,闻听她美名,于是用一百辆有帷幕障蔽专供贵妇乘坐的车。二十匹马,大量的奴婢钱帛作为聘礼.要娶她为妻。皇甫规的妻子却身穿便服来到董卓的府门前,跪着陈述,请求董卓不要这样做,言辞十分悲切。董卓竟命令左右侍从全都拔出刀来将她围住,并对她说:“我的权威政令,可以使四海随风而从,难道还不能够让一个妇人听话吗?’皇甫规的妻子知道董卓不会放过自己了,于是站起身来大骂董卓道:“你这个羌胡的后代,毒害了天下还不满足吗!我的先辈,廉洁的德行一代传一代。皇甫规是文武双全的上才,是汉朝的忠臣,你自己不也是做过听他使唤的部下吗?现在竟胆敢对你上司的夫人要实施无礼的举动吗?董卓将车拉进庭院中,把皇甫规的妻子的头悬绑在车辕的前端横木上;用鞭和扑不停地抽打她。她向手里拿着刑具(拍抽她)的人叫道:“怎么不打重些?快点把我打死是对我的恩惠。她最后被打死在车下。后人摹画她的画像,称她为“礼宗”。

这样的女子,令人敬佩但又是如此让人无奈。女子在古时就像是货物一样是可以“估价”的,相互转赠以期交厚。好像女子在遇到如此事情之时,列女是要一死以表心志。最后换来世人的几句夸奖,赞叹甚至视其为典型,写进书中以便后人观瞻。自此以后,真真是烈女不断。如果按此标准那么下面这一位就不能算是列女但仍被写入列女传。

陈留董祀妻者,同郡察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

祀为屯田都尉,犯法当死,文姬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之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时且寒,赐以头巾履袜。操因问曰:“闻夫人家先多坟籍,犹能忆识之不?”文姬曰:“昔亡父赐书四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今所诵忆,裁四百余篇耳。”操曰:“今当使十吏就夫人写之。”文姬曰:“妾闻男女之别,礼不亲授。乞给纸笔,真草唯命。”于是缮书送之,文无遗误。

蔡文姬(约177年~?),名琰,字昭姬,汉族,东汉末年陈留(今河南开封杞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是中国历史上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学家。蔡文姬字昭姬,为避司马昭的讳,改为文姬。蔡文姬的父亲蔡

邕是当时大名鼎鼎的文学家和书法家,还精于天文数理,妙解音律,是曹操的挚友和老师。生在这样的家庭,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可惜东汉末年,社会动荡,蔡文姬被掳到了南匈奴,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却生儿育女。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想到恩师蔡邕对自己的教诲,用重金赎回了蔡文姬。文姬归汉后,嫁给了董祀,并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悲愤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

刘向《列女传》以行为道德为标准,将上古以来至西汉的女性分为七种类别,即“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辩通”、“孽嬖”,其中前六种类别是正面意义上的,后一种类别是负面意义上的。《后汉书•列女传》没有明确的分类,然其选择女性入传的标准大体亦是依刘向《列女传》为范本的,且其传序言“搜次才行尤高秀者,不必专在一操而已”,可见也是以某一种道德品行为准则的。详加区分,则见出二者在女性群体上的选取偏废。

《后汉书•列女传》的女性群体中,最具有人格光彩和悲剧意味的当属“节义”和“才辨”两类,前者承袭了刘向的传统,后者斯为新变。“节义”类女性群体在《后汉书•列女传》中所占的比列相当之大,十七位女性里有七位可划归其中,她们分别是:周郁妻,庞淯母、许升妻、孝女曹娥、皇甫规妻、盛道妻、孝女叔先雄。

处于刘宋之际的范晔则显现出大得多的宽容和温和。班昭与马伦、蔡文姬两类气质不同、道德迥异的女性均被收归《后汉书•列女传》,由此见出范晔之于女性审美观照的多元性和开放性,这自然与魏晋以来“越名教以任自然”的社会风气使然——正统的儒家思想形态一定程度受到上层文人士大夫的挑战。老庄式的追求个性自由的文化人格被推崇开来——范晔自身也正是受此种风气熏养而在个性上显得傲岸不羁、风流狂放,并最终为此而殒命。作为儒家思想结构基础的儒家礼教受到质疑,自然也波及到了女性观层面,以及对于女性的审美观照层面,因而马伦对于丈夫的抵触和反驳不再被作为父权社会的立法者们(范晔之流)认为是有违夫妇之道的,蔡文姬一嫁再嫁的伦理瑕疵也不遮盖其文学才华上的大光异彩。这个时代的文人士大夫们以一种难得一见的胸襟和气度包容了女性,但可以肯定的是,女性依然只是被观赏的,依然没有获得从家庭走入封建父权社会的秩序结构中。

女性可悲可叹的事情不会就在古代发生,只要是父权家长制下的社会,女性被定义必于闺房和厨房相连。现在社会男女机制正在出现裂痕,作为新时代的女性一定要抓住这个时机,充实自己让自己变得有追求,而不是仅仅满足于“相夫教子”的生活。

浅谈《列女传》

《后汉书》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后汉书》是继《史记》、《汉书》之后又一部私人撰写的重要史籍。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后汉书》大部分沿袭《史记》、《汉书》的现成体例,但在成书过程中,范晔根据东汉一代历史的具体特点,则又有所创新,有所变动。首先,他在帝纪之后添置了皇后纪。其次,《后汉书》新增加了《党锢传》、《宦者传》、《文苑传》、《独行传》、《方术传》、《逸民传》、《列女传》七个类传。尤为可贵的是,《列女传》所收集的十七位杰出女性,并不都是贞女节妇。

在此就选其《列女传 》作简要介绍。那么,首先介绍一下作者本人。 范晔(398—445年),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范晔因为“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开始撰写《后汉书》,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谋反罪被杀止,写成了十纪,八十列传。原计划作的十志,未及完成。今本《后汉书》中的八志三十卷,是南朝梁刘昭从司马彪的《续汉书》中抽出来补进去的。因此说,《后汉书》并不是范晔一人所写。

《后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6年的史事。

在这个封建纲常伦理业已形成,妇女地位已然失去在三代时期或者更远一点的母系氏族社会的“崇高地位”。她们沦为男人的附庸品,三从七出之名,今日看来仍有余迹可寻。虽然汉朝有过吕雉、窦漪房 卫子夫、邓绥等。但是那只是在特殊的时期,所谓的政治权利中心的一时之异。若是女性执掌朝纲,那些所谓忠胄之士未尝不仰天痛哭,甚至以头抢地耳。

时人大多视之亦高呼“此乃忠义之士!”;文人雅士三五成群,痛心疾首一番;平民只当是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只要家中有米,锅中有粮即可。

因此,在这个如此“忠君”的社会里,女人被记入史册真是一件让人庆幸的事。范晔是第一位在纪传体史书中专为妇女作传的史学家。还包括并不符合礼教道德标准的才女蔡琰。如此,《列女传》就显得很是让人尊敬了!

定皇甫规妻者,不知何氏女也。规初丧室家,后更娶之。妻善属文,能草书。时为规答书记,众人怪其工。及规卒时,妻年犹盛,而容色美。后董卓为相国,承其名,娉以軿辎百乘,马二十匹,奴婢钱帛充路。妻乃轻服诣卓门,跪自陈请,辞甚酸怆。卓使傅奴侍者悉拔刀围之,而谓曰:“孤之成教,欲令四海风靡,何有不行于一妇人乎?”妻知不免,乃立骂卓曰:“君羌胡之种,毒害天下犹未足邪!妾之先人,清德奕世。皇甫氏文武上才,为汉忠臣,君亲非期趣使走吏乎?敢欲行非礼于尔君夫人邪!”

卓乃引车庭中,以其头悬轭,鞭扑交下。妻谓持杖者曰:“何不重乎?速尽为惠。”遂死车下。后人图画,号曰“礼宗”云。

安定人皇甫规的妻子,不知道是姓什么的人家的女儿。当初,皇甫规在原妻子去世后,再娶了她。皇甫规的妻子文章写得好,而且擅长草书。时常代皇甫规应对书信、奏记等,众人都为她精于文章书法而感到惊异。皇甫规去世时,她还年轻,而且容貌美丽。后来,董卓做了相国,闻听她美名,于是用一百辆有帷幕障蔽专供贵妇乘坐的车。二十匹马,大量的奴婢钱帛作为聘礼.要娶她为妻。皇甫规的妻子却身穿便服来到董卓的府门前,跪着陈述,请求董卓不要这样做,言辞十分悲切。董卓竟命令左右侍从全都拔出刀来将她围住,并对她说:“我的权威政令,可以使四海随风而从,难道还不能够让一个妇人听话吗?’皇甫规的妻子知道董卓不会放过自己了,于是站起身来大骂董卓道:“你这个羌胡的后代,毒害了天下还不满足吗!我的先辈,廉洁的德行一代传一代。皇甫规是文武双全的上才,是汉朝的忠臣,你自己不也是做过听他使唤的部下吗?现在竟胆敢对你上司的夫人要实施无礼的举动吗?董卓将车拉进庭院中,把皇甫规的妻子的头悬绑在车辕的前端横木上;用鞭和扑不停地抽打她。她向手里拿着刑具(拍抽她)的人叫道:“怎么不打重些?快点把我打死是对我的恩惠。她最后被打死在车下。后人摹画她的画像,称她为“礼宗”。

这样的女子,令人敬佩但又是如此让人无奈。女子在古时就像是货物一样是可以“估价”的,相互转赠以期交厚。好像女子在遇到如此事情之时,列女是要一死以表心志。最后换来世人的几句夸奖,赞叹甚至视其为典型,写进书中以便后人观瞻。自此以后,真真是烈女不断。如果按此标准那么下面这一位就不能算是列女但仍被写入列女传。

陈留董祀妻者,同郡察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

祀为屯田都尉,犯法当死,文姬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之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时且寒,赐以头巾履袜。操因问曰:“闻夫人家先多坟籍,犹能忆识之不?”文姬曰:“昔亡父赐书四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今所诵忆,裁四百余篇耳。”操曰:“今当使十吏就夫人写之。”文姬曰:“妾闻男女之别,礼不亲授。乞给纸笔,真草唯命。”于是缮书送之,文无遗误。

蔡文姬(约177年~?),名琰,字昭姬,汉族,东汉末年陈留(今河南开封杞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是中国历史上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学家。蔡文姬字昭姬,为避司马昭的讳,改为文姬。蔡文姬的父亲蔡

邕是当时大名鼎鼎的文学家和书法家,还精于天文数理,妙解音律,是曹操的挚友和老师。生在这样的家庭,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可惜东汉末年,社会动荡,蔡文姬被掳到了南匈奴,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却生儿育女。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想到恩师蔡邕对自己的教诲,用重金赎回了蔡文姬。文姬归汉后,嫁给了董祀,并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悲愤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

刘向《列女传》以行为道德为标准,将上古以来至西汉的女性分为七种类别,即“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辩通”、“孽嬖”,其中前六种类别是正面意义上的,后一种类别是负面意义上的。《后汉书•列女传》没有明确的分类,然其选择女性入传的标准大体亦是依刘向《列女传》为范本的,且其传序言“搜次才行尤高秀者,不必专在一操而已”,可见也是以某一种道德品行为准则的。详加区分,则见出二者在女性群体上的选取偏废。

《后汉书•列女传》的女性群体中,最具有人格光彩和悲剧意味的当属“节义”和“才辨”两类,前者承袭了刘向的传统,后者斯为新变。“节义”类女性群体在《后汉书•列女传》中所占的比列相当之大,十七位女性里有七位可划归其中,她们分别是:周郁妻,庞淯母、许升妻、孝女曹娥、皇甫规妻、盛道妻、孝女叔先雄。

处于刘宋之际的范晔则显现出大得多的宽容和温和。班昭与马伦、蔡文姬两类气质不同、道德迥异的女性均被收归《后汉书•列女传》,由此见出范晔之于女性审美观照的多元性和开放性,这自然与魏晋以来“越名教以任自然”的社会风气使然——正统的儒家思想形态一定程度受到上层文人士大夫的挑战。老庄式的追求个性自由的文化人格被推崇开来——范晔自身也正是受此种风气熏养而在个性上显得傲岸不羁、风流狂放,并最终为此而殒命。作为儒家思想结构基础的儒家礼教受到质疑,自然也波及到了女性观层面,以及对于女性的审美观照层面,因而马伦对于丈夫的抵触和反驳不再被作为父权社会的立法者们(范晔之流)认为是有违夫妇之道的,蔡文姬一嫁再嫁的伦理瑕疵也不遮盖其文学才华上的大光异彩。这个时代的文人士大夫们以一种难得一见的胸襟和气度包容了女性,但可以肯定的是,女性依然只是被观赏的,依然没有获得从家庭走入封建父权社会的秩序结构中。

女性可悲可叹的事情不会就在古代发生,只要是父权家长制下的社会,女性被定义必于闺房和厨房相连。现在社会男女机制正在出现裂痕,作为新时代的女性一定要抓住这个时机,充实自己让自己变得有追求,而不是仅仅满足于“相夫教子”的生活。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