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通过培训、教研等活动载体,融“学习——研究——教学”为一体,切实解决教学中的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创建符合校情的研训特色,进一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以师德建设和业务培训为主,切实提高教师素质,力求建立一支师德高尚、勇于创新、能适应现代化教育要求的反思型、研究型、学习型的教师队伍。具体目标如下:
1、师德教育为首位。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促使全体教师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2、苦练教学基本功。学习学科文化知识,促使每位教师都能胜任教学工作,有较强的学科教学基本功,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3、加强教学理论学习。努力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强化课堂实践研究,不断优化教师教学行为,结合教师发展的需要,切实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提高教研的质量。
4、完善校本教研制度,拓展教研途径,建立教研机制。让全体教师都成为研修主人,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三、教研形式
在校本教研中,根据教师队伍自身发展需要、培训内容的性质,灵活地选择合适的培训形式,常用的形式有:1、案例分析;2、个人自主学习;3、
课题研究;4、自我反思;5、撰写论文;6、集体备课;7、教学比武。
四、教研内容
教研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由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技能所组成的教学基本功培训;二是由以课堂改革为核心,改进和提高教学过程中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三是由以教—研—训相结合的教科研能力培训。
(一)扎实进行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1、教师自主学习。在实施文本学习的同时,兼顾发挥网络学习的优势,拓宽自学资源。
2、举办专题研讨。根据教师实际需要和学科教学的特点、要求,针对课堂管理、集体备课、创设情境、三维目标落实等课堂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举办讲座,使教师进一步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能用理论指导教育教学行为,巩固、拓宽专业知识,不断丰富和更新学科知识。
(二)重视专题的研究与实践,提高实际教学效益。
1、开展教学问题研讨。通过每周的教研活动发现、总结教师在日常工作与专业成长中所呈现出的状态进行有效引导。
2、聚集课堂,共促教学相长。坚持听、评原生态课(常态教学课);让外出观摩的教师上“临摹课”,让有特色的教师上“展示课”,让“名师”上“风采展示课”,让新教师上“达标课”等,突出课堂教学行为和案例的研究。
3、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力量。集体备课要从备课的环节突破:由主备人就教材的理解、内容处理、教学流程、教学安排等提出初步的教学建议;组内研讨,质疑,同组教师就学情分析、学法指导、内容侧重点等集思广益,研究一条合理、新颖、有创意、可操作的教学思路,通过研讨交流,学习他
人长处,提高认识,促进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由重“教”转变为重“学”,促使集体备课整体水平提高。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健全网络。
为了更好地推进校本研修工作,学校成立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主任副组长。日常工作由教研组具体负责,落实年度工作安排、总结等工作,做好相关资料的汇总、整理、考勤、考核等工作;落实好教研、培训的相关工作。
2、突出重点,按需培训
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围绕这个重点,聚焦课堂学习方式转变,以校本研修工作促进学校其它各项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
3、规范管理,注重实效
校本教研的重心贴近教师实际需要,贴近在课堂改革实施中碰到的问题,贯彻“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规范化管理原则,注重校本教研的质量,注重发现管理中的问题,并对其结果进行科学公正的评价,努力提升教师教学研究水平。
4、完善制度,加强考核
进一步完善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的各种激励机制和体质,对规定任务和自主任务完成情况都纳入考核范围。
校本教研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通过培训、教研等活动载体,融“学习——研究——教学”为一体,切实解决教学中的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创建符合校情的研训特色,进一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以师德建设和业务培训为主,切实提高教师素质,力求建立一支师德高尚、勇于创新、能适应现代化教育要求的反思型、研究型、学习型的教师队伍。具体目标如下:
1、师德教育为首位。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促使全体教师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2、苦练教学基本功。学习学科文化知识,促使每位教师都能胜任教学工作,有较强的学科教学基本功,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3、加强教学理论学习。努力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强化课堂实践研究,不断优化教师教学行为,结合教师发展的需要,切实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提高教研的质量。
4、完善校本教研制度,拓展教研途径,建立教研机制。让全体教师都成为研修主人,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三、教研形式
在校本教研中,根据教师队伍自身发展需要、培训内容的性质,灵活地选择合适的培训形式,常用的形式有:1、案例分析;2、个人自主学习;3、
课题研究;4、自我反思;5、撰写论文;6、集体备课;7、教学比武。
四、教研内容
教研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由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技能所组成的教学基本功培训;二是由以课堂改革为核心,改进和提高教学过程中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三是由以教—研—训相结合的教科研能力培训。
(一)扎实进行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1、教师自主学习。在实施文本学习的同时,兼顾发挥网络学习的优势,拓宽自学资源。
2、举办专题研讨。根据教师实际需要和学科教学的特点、要求,针对课堂管理、集体备课、创设情境、三维目标落实等课堂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举办讲座,使教师进一步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能用理论指导教育教学行为,巩固、拓宽专业知识,不断丰富和更新学科知识。
(二)重视专题的研究与实践,提高实际教学效益。
1、开展教学问题研讨。通过每周的教研活动发现、总结教师在日常工作与专业成长中所呈现出的状态进行有效引导。
2、聚集课堂,共促教学相长。坚持听、评原生态课(常态教学课);让外出观摩的教师上“临摹课”,让有特色的教师上“展示课”,让“名师”上“风采展示课”,让新教师上“达标课”等,突出课堂教学行为和案例的研究。
3、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力量。集体备课要从备课的环节突破:由主备人就教材的理解、内容处理、教学流程、教学安排等提出初步的教学建议;组内研讨,质疑,同组教师就学情分析、学法指导、内容侧重点等集思广益,研究一条合理、新颖、有创意、可操作的教学思路,通过研讨交流,学习他
人长处,提高认识,促进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由重“教”转变为重“学”,促使集体备课整体水平提高。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健全网络。
为了更好地推进校本研修工作,学校成立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主任副组长。日常工作由教研组具体负责,落实年度工作安排、总结等工作,做好相关资料的汇总、整理、考勤、考核等工作;落实好教研、培训的相关工作。
2、突出重点,按需培训
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围绕这个重点,聚焦课堂学习方式转变,以校本研修工作促进学校其它各项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
3、规范管理,注重实效
校本教研的重心贴近教师实际需要,贴近在课堂改革实施中碰到的问题,贯彻“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规范化管理原则,注重校本教研的质量,注重发现管理中的问题,并对其结果进行科学公正的评价,努力提升教师教学研究水平。
4、完善制度,加强考核
进一步完善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的各种激励机制和体质,对规定任务和自主任务完成情况都纳入考核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