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一、概念

将可直接被消化或经简单的化学性消化就能吸收的营养剂经口或通过鼻置管或胃肠道造口注入胃肠道的方法称为肠道内营养。

二、途径和方式

(一) 经胃:分鼻胃管和胃造瘘管。

(二) 经空肠:空肠造口或鼻肠管(营养管的管尖位于幽门后高位空肠)。

(三) 灌注方式

1.一次性输注:每次定时用注射器推注200-250ml肠内营养液进行喂养的方法。此方法仅适用于经鼻胃置管或胃造口患者。空肠置管或肠造口患者不宜使用,可导致肠管扩张而产生明显的症状,使患者难以耐受。

2.间隙重力滴注:指在1h左右的时间内,将配制好的营养液借重力作用缓缓滴

入患者胃肠内的方法。一般4-6次/天,250-500ml/次。间隙滴注法多数患者可以耐受。

3.连续输注:指营养液在输液泵的控制下连续输注18-24h的喂养方法。适合病

情危重患者及空肠造口喂养患者。优点为营养素吸收好,患者大便次数及量明显少于间隙性输注,胃肠道不良反应少。实施时输注速度由慢到快,营养液浓度由低到高。

三、护理问题/关键点

1.胃肠道是否耐受

2.返流及误吸

3.胃潴留

4.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5.教育需求

四、评估

(一) 营养途径 包括经鼻胃管、鼻肠管、胃造瘘或空肠造瘘途径

于不确定位置者,必须用多种方法或者多人证实后方能给予肠内营养 1. 位置是否正确,用多种方法证实管道末端在胃肠道内:回抽、拍片、听诊等,对

2.评估造瘘口周围皮肤是否正常,有无感染或者糜烂,有无渗液

(二)

(三)

(四)

(五) 营养液类型 肠内营养液灌注方式 肠内营养液灌注的剂量及灌注的速度 胃肠道

1.胃肠道耐受情况:肠鸣音,有无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便秘、腹泻等

2.有无胃潴留

3.大便颜色、性状、量和次数

(六)有无返流:注意痰液及口腔内分泌物颜色及性状的观察,如果有类似营养液的物质,应该报告医生

(七)营养状况:白蛋白水平、血色素、体重等

五、干预措施

(一)患者体位 床头抬高大于30度,以减少返流的几率。

(二)营养管的维护

1.妥善固定营养管,鼻肠管应该列入特殊管道给予加固,防止脱出。

2.空肠营养管应每班检查缝线是否牢固,必要时及时加固。

3.胃造瘘管常规每班更换造瘘口敷料;更换时旋转造瘘管180度,以防粘连;保持造瘘管固定夹与皮肤之间的松紧度合适,太松易造成营养液渗漏,太紧易造成皮肤破损。

4.对于长期经胃管鼻饲患者,应当每月更换胃管;每次换管时,更换鼻孔。

(三)营养液的准备

1.肠内营养液温度控制在37~40度左右:太冷刺激肠道易引起腹泻;太热易引起营养液凝结成块,导致管路堵塞。

2. 营养液开启后放置冰箱,24小时内有效。

(四)胃内残余量的检查 见流程图

(五)每次喂饲前确认营养管的位置:胸片是确认营养管位置的金标准。

(六)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1.返流、误吸与肺部感染

(1)肠内营养前后半小时内尽量避免做CPT、吸痰及翻身等操作。

(2)肠内营养液定时灌注者前后半小时内保持床头抬高30~45度,连续输注者若无禁忌症尽量保持床头抬高大于30度。

(3)管饲前确认管道位置正确。

(4)肠内营养液连续输注者常规每四小时监测胃潴留,定时灌注的患者鼻饲前常规回抽胃潴留,检查潴留量和颜色。如果胃潴留为鲜红色,量多,则告知医生,暂停管饲;如果胃储留为咖啡色,量小于200ml,告知医生,遵嘱管饲及使用制酸药。当胃潴留大于200ml时,告知医生,遵嘱暂停管饲一次。对于有潴留的患者可应用胃动力药如莫沙必利等促进胃的排空及肠蠕动。

(5)灌注速度不可过快,每次灌注的量不超过300ml。

(6)证实有返流的患者应选择其他的营养途径。

2. 胃肠道并发症

(1)腹泻:多因长期未进食、初次鼻饲、灌注速度过快、吸收不良、浓度太高、乳糖不

耐症等。处理是初次应从低浓度开始,逐渐增加浓度,降低灌注速度;对于乳糖不耐受的患者,应给予无乳糖配方。处理见腹泻护理常规。

(2) 腹涨、便秘和腹痛:患者在开始肠道喂养时,注意减慢速度,降低浓度,并配合

胃肠动力药的应用,密切监测胃或肠内潴留量。

(3)恶心与呕吐:灌注速度过快、温度过低、胃排空障碍引起的潴留,可导致恶心与呕

吐。鼻饲患者呕吐的处理:立即侧卧,清除口腔呕吐物,有人工气道患者给予气道内吸引,观察体温及氧合情况。

(4)倾倒综合征:放置空肠营养管的患者或胃切除术后患者可出现此并发症。多发生在

餐后10-30分钟内,因胃容积减少及失去对胃排空的控制,多量高渗溶液快速进入小肠所致。可表现为胃肠道和心血管两大系统症状。胃肠道症状为上腹饱胀不适,恶心呕吐、肠鸣频繁,可有绞痛腹泻;循环系统症状有全身无力、头昏、晕厥、面色潮红或苍白、大汗淋漓、心动过速等。此时应减慢输注速度,适当稀释营养液以降低渗透压,选择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营养液,可使症状缓解。

3.机械性并发症

(1)肠内营养管堵塞,预防措施有:

①管饲前后均应用20毫升温水冲洗导管,防止管道堵塞。

②持续营养泵维持的肠内营养,需4到6小时温水冲管一次。

③管饲给药时应先碾碎,完全溶解后注入。

④酸性物质容易导致蛋白质配方的营养液凝固。在一些营养管堵塞时使用温

开水可再通,对于顽固性的胃管堵塞可使用一片胰脂肪酶加320mg碳酸氢钠

(增加pH)溶于5ml温水中,注入前先尽量回抽胃管内的东西,以使脂肪

酶能充分接触堵塞物质。5分钟之后用温开水冲洗。

(2)鼻咽食管和胃黏膜损伤及炎症。

4.代谢并发症:注意观察血糖、电解质,肝功能等指标,根据医嘱监测血糖,必要时使

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六、健康教育

1.强调肠内营养的必要性。

2.宣教肠内营养的途径、方法以及所灌注的营养液类型。

3.教会家属观察肠内营养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一、概念

将可直接被消化或经简单的化学性消化就能吸收的营养剂经口或通过鼻置管或胃肠道造口注入胃肠道的方法称为肠道内营养。

二、途径和方式

(一) 经胃:分鼻胃管和胃造瘘管。

(二) 经空肠:空肠造口或鼻肠管(营养管的管尖位于幽门后高位空肠)。

(三) 灌注方式

1.一次性输注:每次定时用注射器推注200-250ml肠内营养液进行喂养的方法。此方法仅适用于经鼻胃置管或胃造口患者。空肠置管或肠造口患者不宜使用,可导致肠管扩张而产生明显的症状,使患者难以耐受。

2.间隙重力滴注:指在1h左右的时间内,将配制好的营养液借重力作用缓缓滴

入患者胃肠内的方法。一般4-6次/天,250-500ml/次。间隙滴注法多数患者可以耐受。

3.连续输注:指营养液在输液泵的控制下连续输注18-24h的喂养方法。适合病

情危重患者及空肠造口喂养患者。优点为营养素吸收好,患者大便次数及量明显少于间隙性输注,胃肠道不良反应少。实施时输注速度由慢到快,营养液浓度由低到高。

三、护理问题/关键点

1.胃肠道是否耐受

2.返流及误吸

3.胃潴留

4.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5.教育需求

四、评估

(一) 营养途径 包括经鼻胃管、鼻肠管、胃造瘘或空肠造瘘途径

于不确定位置者,必须用多种方法或者多人证实后方能给予肠内营养 1. 位置是否正确,用多种方法证实管道末端在胃肠道内:回抽、拍片、听诊等,对

2.评估造瘘口周围皮肤是否正常,有无感染或者糜烂,有无渗液

(二)

(三)

(四)

(五) 营养液类型 肠内营养液灌注方式 肠内营养液灌注的剂量及灌注的速度 胃肠道

1.胃肠道耐受情况:肠鸣音,有无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便秘、腹泻等

2.有无胃潴留

3.大便颜色、性状、量和次数

(六)有无返流:注意痰液及口腔内分泌物颜色及性状的观察,如果有类似营养液的物质,应该报告医生

(七)营养状况:白蛋白水平、血色素、体重等

五、干预措施

(一)患者体位 床头抬高大于30度,以减少返流的几率。

(二)营养管的维护

1.妥善固定营养管,鼻肠管应该列入特殊管道给予加固,防止脱出。

2.空肠营养管应每班检查缝线是否牢固,必要时及时加固。

3.胃造瘘管常规每班更换造瘘口敷料;更换时旋转造瘘管180度,以防粘连;保持造瘘管固定夹与皮肤之间的松紧度合适,太松易造成营养液渗漏,太紧易造成皮肤破损。

4.对于长期经胃管鼻饲患者,应当每月更换胃管;每次换管时,更换鼻孔。

(三)营养液的准备

1.肠内营养液温度控制在37~40度左右:太冷刺激肠道易引起腹泻;太热易引起营养液凝结成块,导致管路堵塞。

2. 营养液开启后放置冰箱,24小时内有效。

(四)胃内残余量的检查 见流程图

(五)每次喂饲前确认营养管的位置:胸片是确认营养管位置的金标准。

(六)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1.返流、误吸与肺部感染

(1)肠内营养前后半小时内尽量避免做CPT、吸痰及翻身等操作。

(2)肠内营养液定时灌注者前后半小时内保持床头抬高30~45度,连续输注者若无禁忌症尽量保持床头抬高大于30度。

(3)管饲前确认管道位置正确。

(4)肠内营养液连续输注者常规每四小时监测胃潴留,定时灌注的患者鼻饲前常规回抽胃潴留,检查潴留量和颜色。如果胃潴留为鲜红色,量多,则告知医生,暂停管饲;如果胃储留为咖啡色,量小于200ml,告知医生,遵嘱管饲及使用制酸药。当胃潴留大于200ml时,告知医生,遵嘱暂停管饲一次。对于有潴留的患者可应用胃动力药如莫沙必利等促进胃的排空及肠蠕动。

(5)灌注速度不可过快,每次灌注的量不超过300ml。

(6)证实有返流的患者应选择其他的营养途径。

2. 胃肠道并发症

(1)腹泻:多因长期未进食、初次鼻饲、灌注速度过快、吸收不良、浓度太高、乳糖不

耐症等。处理是初次应从低浓度开始,逐渐增加浓度,降低灌注速度;对于乳糖不耐受的患者,应给予无乳糖配方。处理见腹泻护理常规。

(2) 腹涨、便秘和腹痛:患者在开始肠道喂养时,注意减慢速度,降低浓度,并配合

胃肠动力药的应用,密切监测胃或肠内潴留量。

(3)恶心与呕吐:灌注速度过快、温度过低、胃排空障碍引起的潴留,可导致恶心与呕

吐。鼻饲患者呕吐的处理:立即侧卧,清除口腔呕吐物,有人工气道患者给予气道内吸引,观察体温及氧合情况。

(4)倾倒综合征:放置空肠营养管的患者或胃切除术后患者可出现此并发症。多发生在

餐后10-30分钟内,因胃容积减少及失去对胃排空的控制,多量高渗溶液快速进入小肠所致。可表现为胃肠道和心血管两大系统症状。胃肠道症状为上腹饱胀不适,恶心呕吐、肠鸣频繁,可有绞痛腹泻;循环系统症状有全身无力、头昏、晕厥、面色潮红或苍白、大汗淋漓、心动过速等。此时应减慢输注速度,适当稀释营养液以降低渗透压,选择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营养液,可使症状缓解。

3.机械性并发症

(1)肠内营养管堵塞,预防措施有:

①管饲前后均应用20毫升温水冲洗导管,防止管道堵塞。

②持续营养泵维持的肠内营养,需4到6小时温水冲管一次。

③管饲给药时应先碾碎,完全溶解后注入。

④酸性物质容易导致蛋白质配方的营养液凝固。在一些营养管堵塞时使用温

开水可再通,对于顽固性的胃管堵塞可使用一片胰脂肪酶加320mg碳酸氢钠

(增加pH)溶于5ml温水中,注入前先尽量回抽胃管内的东西,以使脂肪

酶能充分接触堵塞物质。5分钟之后用温开水冲洗。

(2)鼻咽食管和胃黏膜损伤及炎症。

4.代谢并发症:注意观察血糖、电解质,肝功能等指标,根据医嘱监测血糖,必要时使

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六、健康教育

1.强调肠内营养的必要性。

2.宣教肠内营养的途径、方法以及所灌注的营养液类型。

3.教会家属观察肠内营养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相关文章

  • 普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 外科护理常规 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术前护理 1. 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 (1)做好入院宣教,使患者加快适应病人角色 (2)术前指导,向患者说明术前处理的程序和意义以及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 (3)与患者沟通, ...查看


  • 多发伤的护理常规多发伤的护理常规多发伤的护理常规多发伤的护理常规1111 一
  • 多发伤的护理常规多发伤的护理常规多发伤的护理常规多发伤的护理常规1111 一. 一般监护:"一问.二看.三摸.四测.五穿刺" 一问:询问伤情.受伤部位及伤后做过何种处理. 二看:看面色.呼吸.瞳孔及伤部情况. 三摸:感觉 ...查看


  • 常见疾病护理--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 内科护理常规 内科疾病一般护理 1.入院后热情接待,根据病情安排床位,危重病人应安置在抢救室或监护室,并及时通知医师. 2.病室保持清洁.整齐.安静.舒适,室内空气保持新鲜,光线充足,保持室温在18℃-22℃,湿度50%-70%. 3.危重 ...查看


  • 儿科护理常规
  • 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1.接到入院通知单后,热情接待患儿,根据病情适当安排床位.防 止交叉感染,做好入院宣教. 2.入院测体重.体温.脉搏.呼吸.血压(<7岁免测).体 温每日3次,连测3日,3日无异常者改为每日1次.T38.5℃及病 情 ...查看


  • 肿瘤科护理常规
  • 肿瘤科一般护理常规 1.患者人院后,按病情轻重及不同病证分别送至指定床位,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和有关制度,介绍主管医生.护士.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脉象.体重等,通知相关医生. 2.心理护理: 在各种疾病中,很少有如癌症给人以巨大的精神压 ...查看


  • 儿科常见病护理常规
  • 第一章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常规 一.常规护理 1.保持病室清洁.空气清新和流通.保持室内相对温度18~22℃,湿度以60%为宜. 2.体温升高者采用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有高热惊厥史者应及早降温,同时使用镇静剂 ...查看


  • 肝脓肿护理常规
  • 肝脓肿护理常规 (一)定义 肝脏受感染后,因未及时处理或不正确处理而形成脓肿.有细菌性和阿米巴性两种. (二)临床表现 寒颤.高热.肝区疼痛.肝肿大,体温可高达38-40℃,多表现为弛张热. (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疼痛 与腹腔内感染 ...查看


  • 内二科常见病种护理措施(1)
  • 内 二 科 常 见 病 种 护 理 措 施 1 呼吸系统疾病 扁桃体炎常规护理 [护理评估] 1. 咽部不适,异物感,发干,痒.刺激性咳嗽.口臭等. 2. 消化不良.头痛.乏力 .低热等 3. 扁桃体充血肿胀,渗出物少. [护理措施] 1. ...查看


  • 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护理常规
  • 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护理常规 (一)定义 急性胰腺炎通常是指胰管内压突然增高,胰腺血液供应不足以及胰管阻塞等原因引起消化酶异常激活,对本器官产生自身消化的急性炎症. 急性胰腺炎的基本病变可分为水肿.出血坏死两种.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是最严重的类型,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