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结构明显改变 "空巢"家庭增养老难突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平均寿命不断增长,现已达到72岁。过去,中国人以多子女、祖孙几代同堂为荣,长辈是大家庭的核心。如今,中国家庭的结构已发生明显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大家庭越来越少,老人与子女分居或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家庭迅速增多。因此,有不少老年人既为长寿高兴,又为养老发愁。

不堪重负养老难题突出

同事老赵两年前退休,没过几天轻松、舒心的好日子,就遇上了养老的难题。

老赵的父亲年近90,一直和大弟一家住在一起,得到精心照料。去年秋天,大弟一场重病后元气大伤,弟媳要照顾丈夫,就无精力再像从前那样照料公公了。倔强的老人又坚持要一人住在平房。为解决老父亲的日常生活照料问题,全家人开了一个会,商定先由老赵和哥哥轮流照顾老爸。半年多来,老赵每周三天,大清早从自家出发,骑车或坐车一个多小时赶到老爷子那,做饭、收拾家务、陪老人聊天,直到老爷子吃了晚饭才离开。

由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负担够重,更让老赵担心的是,老人独住,万一夜里出点事可怎么办。老赵想到了养老院,一打听才知真不好进:一是想住的人太多,挂上号还不知啥时能排到;二是收费不低,老爷子那1000多元的退休金肯定不够。

老赵遇到的问题带有普遍性。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四二一”的人口结构(一对夫妇同时赡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小孩)会遇到更多的养老困难,不少开明的老人为减轻孩子的负担,选择去住养老院。

在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下称一福院)的一双人间里,记者见到93岁的葛老太太。老太太收拾得干净利索,精神也不错,生活基本自理。问她为何来住养老院?葛老太太说:“我只有一个女儿,66岁了,家里一大摊子事够她忙活,我不愿意给她添麻烦。来这里两年多了,挺习惯的,女儿常来看望,也挺放心。”

一床难求养老机构缺口大

冯大姐已退休多年,长期单身生活锻炼出自尊、独立的性格。但再要强的人也躲不过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豁达的冯大姐决定趁现在身体还行,提前给自己安排好归宿。几年间,她跑了北京城里、郊区,公办、民办,档次不同大大小小几十家养老院,发现理想的养老院太少,想在理想的养老院找个床位太难。

葛老太太算是幸运者,一福院是许多老人的理想选择:两年前进行了改造装修,各项设施比较完备;北京市老年病医院就在院内;生活服务、护理服务和医疗服务一条龙;护理人员都经过专业培训,很多是护校毕业的;位于市区,方便亲友来探望。接待科的同志告诉记者,目前在院老人有500多位,床位全满,排队等候的有好几百,“一时半会儿很难解决”。在这里,记者碰上姐弟3个年轻人,是为家里84岁老人找养老院的,已经看了七八家,对这里最满意,可惜住不进来。

记者发现,不仅市级养老机构,就是街道、社区办的托老所、老人院,也普遍爆满。与一福院一墙之隔的第五社会福利院,实行宾馆式服务,服务员说,现收住180多位老人,已满员,但可以先登记等通知。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街道托老所在一平房小院里,服务员说,这里只有20多个床位,已住满,三两个月内不会有空床。团结湖社区暮年颐乐园是个二层小楼,服务员李姐说,现在住着50多位老人,女的床位已满,男的还可以收个把人。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大多数养老机构只收生活能基本自理的老人,第五社会福利院是这样,呼家楼街道托老所和团结湖社区暮年颐乐园也是这样。

对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社会福利处贾晓九处长的采访,印证了记者的看法。他说,目前我国养老机构一是数量少,公办的3.8万个,社会办的1700多家,共有床位131万张,远不能满足社会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二是存在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功能不完善等问题。如城里、近郊的养老院床位紧缺,远郊的床位有空闲;养老院本应主要收住需要护理的老人,现在却主要收住健康老人,原因是缺少医疗服务功能。

收费之谜公益与经营的矛盾

一个朋友讲起母亲的临终遭遇,忍不住掉泪。老人晚年患老年痴呆症越来越严重,最后喂食都困难了,家里的保姆无法胜任护理工作,只好把老人送进京城一家著名的临终关怀医院。朋友是个孝女,希望给予母亲最好的治疗和护理,尽可能延长生命。4个月期间,她把自己能支配的七八万元钱都给了那家医院,终于财力不支出现欠费。她向医院保证:“发了工资就清欠”,可没等到发工资那天老人就走了。讲述中朋友几次使用“寒心”一词,她说:“那时我真觉得钱重要,有钱就能留住人,没钱就留不住人。”

住养老院要花多少钱?记者在走访中没能搞清楚。根据条件、设施的不同,床位费一般在1000元上下;一福院的双人间每月1050元,单人间1890元,三人间900元;呼家楼街道托老所每月850元至1000元;团结湖社区暮年颐乐园三人间有电视的每月750元,没电视的720元。至于饭费、护理费、医药费,都是单算的。在一福院,请一对一的护工每月1050元,一对二600元,一对多是普护,每月180元。李姐比较实在,说她们那里每月的护理费100至500元不等,加上其他开支,每位老人每月最低要1400元。

贾晓九处长说,有社会养老服务需求的老人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特点,即“三无”(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义务赡养人)和高收入老人都是少数,绝大部分为中低收入者。针对这种情况,我国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应该由多种性质、多种类型和多种层次的服务网络组成,以非营利的公益性服务为主体,以商业性的营利服务和纯福利性的服务为补充。政府必须承担起责任,一方面公共财政要拿出更多的钱;另一方面要采取资金、政策支持等手段,发展民间非营利公益养老机构,多方携手,加快发展我国社会养老福利事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平均寿命不断增长,现已达到72岁。过去,中国人以多子女、祖孙几代同堂为荣,长辈是大家庭的核心。如今,中国家庭的结构已发生明显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大家庭越来越少,老人与子女分居或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家庭迅速增多。因此,有不少老年人既为长寿高兴,又为养老发愁。

不堪重负养老难题突出

同事老赵两年前退休,没过几天轻松、舒心的好日子,就遇上了养老的难题。

老赵的父亲年近90,一直和大弟一家住在一起,得到精心照料。去年秋天,大弟一场重病后元气大伤,弟媳要照顾丈夫,就无精力再像从前那样照料公公了。倔强的老人又坚持要一人住在平房。为解决老父亲的日常生活照料问题,全家人开了一个会,商定先由老赵和哥哥轮流照顾老爸。半年多来,老赵每周三天,大清早从自家出发,骑车或坐车一个多小时赶到老爷子那,做饭、收拾家务、陪老人聊天,直到老爷子吃了晚饭才离开。

由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负担够重,更让老赵担心的是,老人独住,万一夜里出点事可怎么办。老赵想到了养老院,一打听才知真不好进:一是想住的人太多,挂上号还不知啥时能排到;二是收费不低,老爷子那1000多元的退休金肯定不够。

老赵遇到的问题带有普遍性。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四二一”的人口结构(一对夫妇同时赡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小孩)会遇到更多的养老困难,不少开明的老人为减轻孩子的负担,选择去住养老院。

在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下称一福院)的一双人间里,记者见到93岁的葛老太太。老太太收拾得干净利索,精神也不错,生活基本自理。问她为何来住养老院?葛老太太说:“我只有一个女儿,66岁了,家里一大摊子事够她忙活,我不愿意给她添麻烦。来这里两年多了,挺习惯的,女儿常来看望,也挺放心。”

一床难求养老机构缺口大

冯大姐已退休多年,长期单身生活锻炼出自尊、独立的性格。但再要强的人也躲不过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豁达的冯大姐决定趁现在身体还行,提前给自己安排好归宿。几年间,她跑了北京城里、郊区,公办、民办,档次不同大大小小几十家养老院,发现理想的养老院太少,想在理想的养老院找个床位太难。

葛老太太算是幸运者,一福院是许多老人的理想选择:两年前进行了改造装修,各项设施比较完备;北京市老年病医院就在院内;生活服务、护理服务和医疗服务一条龙;护理人员都经过专业培训,很多是护校毕业的;位于市区,方便亲友来探望。接待科的同志告诉记者,目前在院老人有500多位,床位全满,排队等候的有好几百,“一时半会儿很难解决”。在这里,记者碰上姐弟3个年轻人,是为家里84岁老人找养老院的,已经看了七八家,对这里最满意,可惜住不进来。

记者发现,不仅市级养老机构,就是街道、社区办的托老所、老人院,也普遍爆满。与一福院一墙之隔的第五社会福利院,实行宾馆式服务,服务员说,现收住180多位老人,已满员,但可以先登记等通知。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街道托老所在一平房小院里,服务员说,这里只有20多个床位,已住满,三两个月内不会有空床。团结湖社区暮年颐乐园是个二层小楼,服务员李姐说,现在住着50多位老人,女的床位已满,男的还可以收个把人。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大多数养老机构只收生活能基本自理的老人,第五社会福利院是这样,呼家楼街道托老所和团结湖社区暮年颐乐园也是这样。

对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社会福利处贾晓九处长的采访,印证了记者的看法。他说,目前我国养老机构一是数量少,公办的3.8万个,社会办的1700多家,共有床位131万张,远不能满足社会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二是存在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功能不完善等问题。如城里、近郊的养老院床位紧缺,远郊的床位有空闲;养老院本应主要收住需要护理的老人,现在却主要收住健康老人,原因是缺少医疗服务功能。

收费之谜公益与经营的矛盾

一个朋友讲起母亲的临终遭遇,忍不住掉泪。老人晚年患老年痴呆症越来越严重,最后喂食都困难了,家里的保姆无法胜任护理工作,只好把老人送进京城一家著名的临终关怀医院。朋友是个孝女,希望给予母亲最好的治疗和护理,尽可能延长生命。4个月期间,她把自己能支配的七八万元钱都给了那家医院,终于财力不支出现欠费。她向医院保证:“发了工资就清欠”,可没等到发工资那天老人就走了。讲述中朋友几次使用“寒心”一词,她说:“那时我真觉得钱重要,有钱就能留住人,没钱就留不住人。”

住养老院要花多少钱?记者在走访中没能搞清楚。根据条件、设施的不同,床位费一般在1000元上下;一福院的双人间每月1050元,单人间1890元,三人间900元;呼家楼街道托老所每月850元至1000元;团结湖社区暮年颐乐园三人间有电视的每月750元,没电视的720元。至于饭费、护理费、医药费,都是单算的。在一福院,请一对一的护工每月1050元,一对二600元,一对多是普护,每月180元。李姐比较实在,说她们那里每月的护理费100至500元不等,加上其他开支,每位老人每月最低要1400元。

贾晓九处长说,有社会养老服务需求的老人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特点,即“三无”(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义务赡养人)和高收入老人都是少数,绝大部分为中低收入者。针对这种情况,我国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应该由多种性质、多种类型和多种层次的服务网络组成,以非营利的公益性服务为主体,以商业性的营利服务和纯福利性的服务为补充。政府必须承担起责任,一方面公共财政要拿出更多的钱;另一方面要采取资金、政策支持等手段,发展民间非营利公益养老机构,多方携手,加快发展我国社会养老福利事业。


相关文章

  • 农村空巢老人
  • 关于改善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建议 笔者的话: 记得<论语>里有一段"子游问孝"的故事.孔子回答子游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意思就是,现在的人以为孝 ...查看


  • 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研究以及国家政策对策问题
  • 关于改善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建议 笔者的话: 记得<论语>里有一段"子游问孝"的故事.孔子回答子游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意思就是,现在的人以为孝 ...查看


  •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 关于空巢老人的调查报告 十一回家听到我些们小区一位老人跳楼的事让我开始关心空巢老人的问题.为此我在网 上搜集了一些资料:观看了几段空巢老人的采访视频:还走访了我们社区的一个老人公寓. 总的来说他们的生活状况不容乐观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下面对我 ...查看


  • 地理人口小论文
  • 空巢不空心 姓名:范天天 学号:1000X0XXX 浙江金华第一中学 高一(X)班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少青壮年外出打工,空巢老人已经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实际调查走访,分析和概述了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主要问题:经济 ...查看


  • 我国家庭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 作者: 北京日报 2006年11期 ●家庭规模逐渐小型化.家庭模式逐渐多样化 近30年来,家庭规模的小型化是我国城乡家庭结构变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与此同时,家庭结构还呈现出以核心化家庭为主,小型家庭式样愈益多样化的趋势.据调查,目前,我国城乡 ...查看


  •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探讨
  •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探讨 ---以江苏省睢宁县何圩村为例 摘要:"空巢老人"现象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产物,是新形势下社会工作面临的一个新情况.新问题.本文以睢宁县何圩村为例探讨农村"空巢老人&q ...查看


  • 社区养老需从慢病管理入手
  • 近日,国家工信部健康养老专家郭源生称,当前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一位中老年人平均患3种慢性病.现在高科技在快速发展,通过网络技术做健康养老,要从慢性病管理入手. 一位中老年人平均患3种慢性病我国已经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成为突出的 ...查看


  • 暑期社会实践农民收入情况调查 论文
  • 安徽科技学院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 调研报告(论文) 题目:徐庙村村民收入与支出情况调查 所在学院:农学院 专业班级:农学152 负责人:刘峰 联系电话:[1**********] 指导老师:沈树周 提交时间: 安徽科技学院马克 ...查看


  • 农村养老模式状况调查--孙铭组
  • HUNAN UNIVERSITY 调 查 报 告 报告题目 实 习 小 组 农村养老模式调查 --以开慧镇为例 孙 铭 蔡晶晶 韩慧语 王璐瑶 鲁祥凯 叶玮 孙英菲 魏熙彤 曾庆幸 王安琪 刘璐 赵煦阳 赵梦玲 学 专 指 院业导名班老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