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乾隆王朝

读书笔记——《乾隆王朝》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影响之深,一直是学术界和世人关注的焦点。清朝鼎盛的乾隆王朝,也覆盖着层层迷雾。首先,乾隆皇帝的身世之谜,一直备受争议,被冠名为“乾隆身世”、成为“太后下嫁”、“顺治出家”、“雍正夺嫡”并列的清初四大疑案之一;乾隆六次下江南的原因;乾隆皇帝的最爱与最恨—两个皇后的疑案;耐人寻味的香妃;甘肃冒赈案的猫腻;福康安的传闻;和珅专宠的奥秘;以及英国不速之客的到来等等,一系列的谜团都为这个王朝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看了这本书中乾隆身世之谜的片段,我觉得:中国历史上不乏身世说不清的皇帝,但没有一个像乾隆身世这样扑朔迷离的!乾隆的出生地在哪里?乾隆的生母是谁?乾隆是不是海宁陈阁老家的儿子?一个又一个看法和传说,让后人很难分辨出乾隆身世真实面目。

长期以来,关于乾隆的出生地问题,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乾隆诞生于北京的雍和宫,另一种说法认为乾隆出生于承德避暑山庄的狮子园。乾隆生于雍和宫可以在官方书籍中找到印证,如在《御制书籍》中,乾隆前后多次提到自己诞生于雍和宫。但是当时,就有一批朝野人士认为,乾隆并不是诞生于雍和宫,而是狮子园,甚至包括乾隆的儿子嘉庆帝。 到了道光朝,关于乾隆出生地的问题又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道光皇帝决定把祖父乾隆诞生于雍和宫的说法作为定论确立下来。在官书中全面修

改,这种大费周章的修改行为,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反而给人“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

正因为出生地存在争议,后人开始对乾隆的生母究竟是谁大做文章。承德贫女钮祜禄氏、热河行宫宫女傻大姐、热河行宫丑女李佳氏……那么,乾隆的生母到底是谁呢?清宫《玉牒》记载,乾隆的生母是熹妃钮祜禄氏。《实录》和《圣训》上也有同样的记载。

关于乾隆的身世,还有一种偷龙换凤的传说,这种说法自清末民初开始,到现在还一直盛传不衰。他的亲生父母是浙江海宁陈阁老夫妇,乾隆是被雍正用“掉包计”从陈家换来的。但传说总会有它的缺漏,偷龙换凤之说找不到来自档案、史料方面的证据。

如此多关于乾隆身世之谜的说法,我一直认为,这些都不可能是空穴来风,就像现在的八卦新闻,有一丝的风吹草动就可能被编造成一个完美的故事,但故事也总能找到漏洞,这也就让这段历史变得更加有趣和动人……

身世之谜一波三折,乾隆的后妃也是值得一提的,最爱的孝贤皇后,“最恨”的那拉皇后。两个皇后的死都和乾隆出巡有关:孝贤皇后死于乾隆东巡途中,那拉皇后在乾隆南巡途中被废,不久幽死宫中。两个皇后都走上不归路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孝贤皇后富察氏出生名门望族,但并不是骄奢任性的女子,生性节俭,深受乾隆的敬佩和尊敬。然而,后人定位孝贤皇后的

死因种种:被逼跳河说、失足落水说、自行投河说。官书中孝贤皇后真正的死因是身染寒疾、感情打击,在接连丧失永琏、永琮后,孝贤皇后精神上受到极大创伤,健康状况越来越差,以至于在乾隆出巡时被风寒侵袭,病情恶化,死在回銮途中。乾隆悲痛万分,自留德州办理丧事,丧礼办的极其哀荣,可见乾隆对这位皇后用情至深。

然而,那拉皇后的丧礼却简单了事,甚至降格按皇贵妃的丧仪办。那拉皇后温厚安和的外表下,隐藏着一股逼人的刚烈之气,远远比不上孝贤皇后骨子里带有的那种温柔缠绵,这让乾隆对孝贤皇后愈发怀念。正是这些难于言表、难以把握的微妙之处,使乾隆与那拉皇后在感情上隐隐出现了裂痕。平心而论,那拉皇后并没有失德的地方,这些并不是她的责任。那拉皇后骨子里不是那种逆来顺受的懦弱女子。当怨愤越来越深,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总会爆发出来。对于这个人物,我是抱有同情的,同时也为中国古代的女子感到些许的悲哀,不管那拉皇后在南巡途中剪发反抗乾隆的原因是什么,她的勇气是值得敬佩的。不得不提的是:嘉庆帝即位后,便下令将乌拉那拉氏重新按照皇后丧仪来安葬。

除了身世之谜和乾隆的爱情,还有贪官李侍尧逃脱法网内幕,最大贪污案,福康安的传奇,下江南之谜……然而,在乾隆年间和珅是一个褒贬不一的人物。

接触和珅这位青年才俊,是在乾隆晚年时,此后,和珅鸿运

当头。和珅是个贪官不假,是个小人也不假,但并非一无是处,他身上还是有一些优点的,一生中也做过一些好事。乾隆还把自己最宠爱的小女儿固伦和孝公主许配给和珅的长子丰绅殷德,巩固了专宠的地位。乾隆晚年生活是极其奢靡的,和珅善于敛财,再加上对乾隆又忠心耿耿,乾隆对他的信任也在情理之中。

在中国的“康乾盛世”步入尾声的时候,中外关系史上发生了一件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大事——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最后,被“最文明”地驱逐出中国。在这场中西交往和碰撞中,谁是最后的赢家?

历史无情的证明,英国才是最后的赢家!尽管最后等待它的是失败和屈辱,但在乾隆时期,双方还处于平等地位。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虽然失败了,但却不虚此行,使团成员探察了中国军事、政治、经济状况,沿途收集了中国的内幕信息,为英国日后侵略中国做了资料准备。英国使团已经看出了清帝国外强中干、不堪一击的本质。在40年后,鸦片战争爆发,英国终于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两年后,英国又逼迫中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侵略时期英国使团想要得到而没有得到的东西,终于被英国军队用坚船利炮的威力得到了。

书读完了,留给我的有说不清道不明的传奇故事,不管对与错,不管真和假,这个时代特有的神秘与美好,都会在人们心中永存!

读书笔记——《乾隆王朝》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影响之深,一直是学术界和世人关注的焦点。清朝鼎盛的乾隆王朝,也覆盖着层层迷雾。首先,乾隆皇帝的身世之谜,一直备受争议,被冠名为“乾隆身世”、成为“太后下嫁”、“顺治出家”、“雍正夺嫡”并列的清初四大疑案之一;乾隆六次下江南的原因;乾隆皇帝的最爱与最恨—两个皇后的疑案;耐人寻味的香妃;甘肃冒赈案的猫腻;福康安的传闻;和珅专宠的奥秘;以及英国不速之客的到来等等,一系列的谜团都为这个王朝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看了这本书中乾隆身世之谜的片段,我觉得:中国历史上不乏身世说不清的皇帝,但没有一个像乾隆身世这样扑朔迷离的!乾隆的出生地在哪里?乾隆的生母是谁?乾隆是不是海宁陈阁老家的儿子?一个又一个看法和传说,让后人很难分辨出乾隆身世真实面目。

长期以来,关于乾隆的出生地问题,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乾隆诞生于北京的雍和宫,另一种说法认为乾隆出生于承德避暑山庄的狮子园。乾隆生于雍和宫可以在官方书籍中找到印证,如在《御制书籍》中,乾隆前后多次提到自己诞生于雍和宫。但是当时,就有一批朝野人士认为,乾隆并不是诞生于雍和宫,而是狮子园,甚至包括乾隆的儿子嘉庆帝。 到了道光朝,关于乾隆出生地的问题又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道光皇帝决定把祖父乾隆诞生于雍和宫的说法作为定论确立下来。在官书中全面修

改,这种大费周章的修改行为,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反而给人“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

正因为出生地存在争议,后人开始对乾隆的生母究竟是谁大做文章。承德贫女钮祜禄氏、热河行宫宫女傻大姐、热河行宫丑女李佳氏……那么,乾隆的生母到底是谁呢?清宫《玉牒》记载,乾隆的生母是熹妃钮祜禄氏。《实录》和《圣训》上也有同样的记载。

关于乾隆的身世,还有一种偷龙换凤的传说,这种说法自清末民初开始,到现在还一直盛传不衰。他的亲生父母是浙江海宁陈阁老夫妇,乾隆是被雍正用“掉包计”从陈家换来的。但传说总会有它的缺漏,偷龙换凤之说找不到来自档案、史料方面的证据。

如此多关于乾隆身世之谜的说法,我一直认为,这些都不可能是空穴来风,就像现在的八卦新闻,有一丝的风吹草动就可能被编造成一个完美的故事,但故事也总能找到漏洞,这也就让这段历史变得更加有趣和动人……

身世之谜一波三折,乾隆的后妃也是值得一提的,最爱的孝贤皇后,“最恨”的那拉皇后。两个皇后的死都和乾隆出巡有关:孝贤皇后死于乾隆东巡途中,那拉皇后在乾隆南巡途中被废,不久幽死宫中。两个皇后都走上不归路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孝贤皇后富察氏出生名门望族,但并不是骄奢任性的女子,生性节俭,深受乾隆的敬佩和尊敬。然而,后人定位孝贤皇后的

死因种种:被逼跳河说、失足落水说、自行投河说。官书中孝贤皇后真正的死因是身染寒疾、感情打击,在接连丧失永琏、永琮后,孝贤皇后精神上受到极大创伤,健康状况越来越差,以至于在乾隆出巡时被风寒侵袭,病情恶化,死在回銮途中。乾隆悲痛万分,自留德州办理丧事,丧礼办的极其哀荣,可见乾隆对这位皇后用情至深。

然而,那拉皇后的丧礼却简单了事,甚至降格按皇贵妃的丧仪办。那拉皇后温厚安和的外表下,隐藏着一股逼人的刚烈之气,远远比不上孝贤皇后骨子里带有的那种温柔缠绵,这让乾隆对孝贤皇后愈发怀念。正是这些难于言表、难以把握的微妙之处,使乾隆与那拉皇后在感情上隐隐出现了裂痕。平心而论,那拉皇后并没有失德的地方,这些并不是她的责任。那拉皇后骨子里不是那种逆来顺受的懦弱女子。当怨愤越来越深,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总会爆发出来。对于这个人物,我是抱有同情的,同时也为中国古代的女子感到些许的悲哀,不管那拉皇后在南巡途中剪发反抗乾隆的原因是什么,她的勇气是值得敬佩的。不得不提的是:嘉庆帝即位后,便下令将乌拉那拉氏重新按照皇后丧仪来安葬。

除了身世之谜和乾隆的爱情,还有贪官李侍尧逃脱法网内幕,最大贪污案,福康安的传奇,下江南之谜……然而,在乾隆年间和珅是一个褒贬不一的人物。

接触和珅这位青年才俊,是在乾隆晚年时,此后,和珅鸿运

当头。和珅是个贪官不假,是个小人也不假,但并非一无是处,他身上还是有一些优点的,一生中也做过一些好事。乾隆还把自己最宠爱的小女儿固伦和孝公主许配给和珅的长子丰绅殷德,巩固了专宠的地位。乾隆晚年生活是极其奢靡的,和珅善于敛财,再加上对乾隆又忠心耿耿,乾隆对他的信任也在情理之中。

在中国的“康乾盛世”步入尾声的时候,中外关系史上发生了一件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大事——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最后,被“最文明”地驱逐出中国。在这场中西交往和碰撞中,谁是最后的赢家?

历史无情的证明,英国才是最后的赢家!尽管最后等待它的是失败和屈辱,但在乾隆时期,双方还处于平等地位。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虽然失败了,但却不虚此行,使团成员探察了中国军事、政治、经济状况,沿途收集了中国的内幕信息,为英国日后侵略中国做了资料准备。英国使团已经看出了清帝国外强中干、不堪一击的本质。在40年后,鸦片战争爆发,英国终于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两年后,英国又逼迫中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侵略时期英国使团想要得到而没有得到的东西,终于被英国军队用坚船利炮的威力得到了。

书读完了,留给我的有说不清道不明的传奇故事,不管对与错,不管真和假,这个时代特有的神秘与美好,都会在人们心中永存!


相关文章

  • 第14课[广阔疆域上的统一国家]
  • 课程标准: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康乾盛世".驻藏大臣.平定准 尔部及大小和卓木的叛乱."改土归流 ...查看


  • 清宫疑案正解
  • 阎崇年:清宫疑案正解 免责声明 本书应授权方要求仅用于市场宣传,禁止第三方转载.支持作者,从购买正版图书开始! ·看过这本书的人还看过 明亡清兴六十年(... 本书从崇祯帝继位讲起,以顺治迁都北京结束,最后总结了明... [阅读全文] 明亡 ...查看


  • [梅水映读笔记之二]蓝钦奎:亲历乾隆千叟宴盛会的梅州人
  • 一个春雨绵绵的下午,记者怀着访古探幽之心,再次来到10多年前曾经来过的梅城江北老城蓝屋巷.悠长狭窄的古巷道仿佛引领我们进入了历史的时空隧道.眼前这座拥有几百年历史的三堂三横围屋--"总宪第"就是笔者造访的目的地.谁也不会 ...查看


  • 蒙滿民族对中华文明传承的贡献
  • 理学充当两宋之葬具,蒙受金元之辱,宋人犹不以为意,已是可愚可悲;明代统治者不以为鉴,以理学作治国之术,变本加厉,破败随之,更是愚不可及,悲之难诉! --摘自郑宪春<中国笔记文史> 史书云:当元世祖忽必烈与宋朝战事顺利进行之际,忽 ...查看


  • 河中石兽原文翻译及注释
  • 出处 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1]<阅微草堂笔记>为清朝短篇记述狐鬼故事的志怪小说,题目是编者加的,于清朝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庆三年(1798年)年间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1724--1805)字晓 ...查看


  • 清朝皇帝列表清朝历代皇帝简介
  • 清朝皇帝列表 清朝历代皇帝简介 清朝皇帝列表 清朝历代皇帝简介 清朝历代皇帝一览表 1.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 ...查看


  • 简短文言生用
  • 铸砚示志 原文 宋,桑维翰,人丑形怪,身短面长,常临鉴自奇曰:"七尺之躯,不如一尺之面."屡举进士,试官恶其姓与"丧"同音,不取.或劝改业,翰乃自铸铁砚以示人曰:"砚穿则易."卒以 ...查看


  • 杨念群:清朝是个什么样的朝代
  • --一个与现实有关的争议 共识书会2013年第六期 杨念群<生活在哪个朝代最郁闷> 周志兴:今天读的这本书叫<生活在哪个时代最郁闷>,作者杨念群,是杨度先生家的第四代.我不知道这本书原来的书名叫什么,我估计这个名字是 ...查看


  • 乾隆给乔治三世下了一道圣旨,其中内容,乔治看完直接笑喷!
  • 清朝的乾隆皇帝是一个非常骄傲自大的人,他当政期间,虽然国家实力表面上看非常强大,甚至于强盛于欧洲地区,但实际上已经是落日余晖,清王朝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而且此时的欧洲,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瓦特刚刚改良蒸汽机,但是一切才刚刚起步,所以说欧洲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