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琵琶行1

琵琶行

(并序)

白居易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 ,中唐著名现实主义 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出身于一 个世守儒业的小官僚家庭。自幼聪明,苦学 文。青年时期因战乱曾颠沛流离,四处漂泊, 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 “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 “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 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 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为江州司马。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跟拥兵割据的 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 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 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 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 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 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五 年后,宪宗去世,穆宗即位,才被调回 长安。

杜甫而后,白居易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现实主 义诗人。他所生活的七十多年里,正是安史之乱 后各种矛盾冲突急剧发展的时期,也正是唐朝走 向衰微的时期。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在白居易 诗中得到了较全面的反映。今存白居易诗近三千 首,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他的成就,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讽喻诗;一是以 《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 前者把当时社会病态的症结所在,几乎全部呈露 在他的笔底。后者则有着曲折离奇、自具首尾的 细致的情节描写,和完整而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 造。在语言和音调上又显得特别得流畅匀称,优 美和谐。这是一种新型的诗,当时号称“千字律 诗”,流传极广,正如宣宗李忱所说:“童子解 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 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 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 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 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 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丽 著称。

白居易生平与诗作

时期 生活特点 前期 仕途一帆风顺,始 (从入仕 终抱着“为民请命”“兼 到贬江州 济天下”的宗旨。 司马以前) 后期 (即自贬 江州司马 到死) 是他“独善其身”的 时期,揉和儒家“乐 天知命”道家“知足 不辱”和佛家“四大 皆空”来作“明哲保 身”的法宝。悔恨 “三十气太壮,胸中 多是非”。 诗歌特点 以讽喻诗为 主。代表作 品为《卖炭 翁》 以闲适诗和 感伤诗为主。 感伤诗: 《长恨歌》 《琵琶行》 闲适诗: 《赋得古原 草

送别》

代表作品

 白牡丹  琵琶行

买花

暮江吟

长恨歌

观游鱼 鸟

 赋得古原草送别  问刘十九

宫词

解 题

1、 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 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 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 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 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2、《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 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诗中叙述一 位琵琶女“年长色衰”后沦落的遭遇,也表达 了诗人“谪居卧病”中的凄凉心境。 结构上,以琵琶女的演奏贯穿全篇,将乐曲 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情绪融为一体;又以 琵琶女自叙身世和诗人倾诉郁闷相映成衬。 诗中运用比喻写乐曲的抑扬顿挫,出神入化, 对音乐的描写可谓绝唱。

主题

《琵琶行》是一首歌行体的长 篇叙事诗,颇富抒情色彩,它是白 居易感伤诗的代表作。鉴赏诗歌要 准确而深入把握艺术形象。长篇叙 事诗多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现 主题。 《琵琶行》主要叙述了诗人与 一飘泊江湖的长安歌伎邂逅相遇,并 被其琴声和凄苦身世感动的故事。

序 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

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 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 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 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 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列在 后面的,如《史记。太史公自序》) 列于 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一般 分为“书序”和“赠序”(如宋濂的 《送东阳马生序》。

思考: (1)诗前小序有些什么 内容?对全诗有何作用? (2) 将序和全诗对应的 部分找出来。

• 小序

元和十年,予左迁(降职为)九 江郡司马。明年(第二年)秋,送客湓浦 口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那)音, 铮铮然(铿锵悦耳地)有京都声(京城乐 曲的声调)。问其人,本长安 倡女(歌 女),尝学琵琶于曹穆二善才( 乐师) , 年长(年龄增长)色衰(容颜衰老),委 身(托身,嫁给 )为贾人 (商人) 妇。 遂(于是,就 )命酒(叫手下人摆 酒),使快(畅快)弹数曲。

演 稿

1 2 3 后

法国租房www.francezufang.com 嶌尣夻

曲罢(弹完)悯然(忧郁的样

子), 自叙(述说)少小(年轻)时 欢乐事,今漂沦( 漂泊沦落)憔悴, 转徙(辗转迁徙 )于江湖间(各地)。 予出官(京官外调)二年,恬然(淡 泊宁静)自安,感斯人言(被这人的 话感动了 ),是(这)夕(晚)始 (才)觉有迁谪意(被贬谪的失意之 情 )

。 因(于是)为(写)长句(七 言诗),歌(作歌)以赠之,凡(共) 六百一十六言(字),命(命名)曰 (叫 )《琵琶行》。

官职的任免升降官职的任免升迁常用以下词语:

( 1) 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 2) 除。拜官授职,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 3) 擢。提升官职。 ( 4) 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左迁。 降级。 ( 5) 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 6) 黜。‘黜,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 ( 7) 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 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 8) 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 ( 9)举孝廉汉代选拔各级官吏的科目之一。孝廉是能尽孝道,做事 正直。

思考:诗前小序有些什么内容? 对全诗有何作用?

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 字。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 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 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 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 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 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风叶四弦秋, 根触天涯迁谪 恨。 浔阳千尺水, 勾留江山别有 情。

• 全诗按时间顺序分为五段: • 第一诗段: 秋夜作者江边送客忽闻琵琶声。 (诗的引子)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 瑟瑟。 (第一层: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起因、自然 环境,全诗一开始就笼罩着悲凉的气氛。在 远离京都的浔阳江边送客,这不是一般的离 愁别恨: 暮色暗淡,更使人惆怅惜别;霜叶衰 草,秋风萧瑟,更显出荒凉寥落。 )主人下 马客在船,(互文,即主客都下马登船)举 酒欲饮无管弦 (助兴的音乐 )。醉不成欢惨 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第二层: 写与客人饯别时的凄凉情景。 没有 音乐助兴,只能对饮闷酒,借酒浇愁,更反映 出失意谪居的冷落寂寞。一个“惨”字,直抒 胸臆,真实表现了当时的场面气氛和人物心境。 最后借用秋江月影,烘托出主客之间相对无言, 黯然神伤的心情。以上这些描写,为悲剧性的 人物琵琶女的出场,创造了悲凉的气氛。)忽 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第三层: 概括写出主客对忽然传来的琵琶声 的神往,从侧面表现了琵琶曲强大的吸引力量。 这两句,从感情上来说,是由抑郁到惊喜的一 个转折;从结构上来说,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先闻其声,后见其人。 )

• 第二诗段: 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情景,着重表现 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和琵琶声所流露的幽愁暗恨。

寻声暗问弹者谁? 琵琶声停语欲迟 (迟疑)。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 灯重开宴。千呼万唤

始出来,犹抱 琵琶半遮面。

(第一层: 写邀请琵琶女的经过。 “寻”“问”“移”“添”“回”“开 宴”“呼”“唤”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地表现 了诗人忽闻琵琶声和急欲见到弹奏者的迫切心 情。诗人运用想象“欲语迟”、夸张“千呼万 唤始出来”和行动描写“犹抱琵琶半遮面”, 精炼而又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矛盾复杂的 心情。这中间有自惭身世,本不愿再向人献艺 却又拗不过作者盛情相邀的不得已之情,也有 在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束缚下的犹疑和顾虑。准 确描绘了琵琶女真切的个性,复杂的心理和特 有的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如见其态。 )

•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 抑 (低 沉抑郁)声声思(悲),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 (随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写琵琶女的调 弦、音调、感受、神态,包含丰富的切身生活体验, 为下文弹奏有情作铺垫,是情的根源。这里略写,预 示以后琵琶女自叙身世的一段叙述。 )轻拢慢捻抹复 挑,初为《霓裳》后《六么》。(写指法,即演奏者 对各种技法综合的、熟练地运用,达到炉火纯青的地 步,接着写以高超的技巧所奏的名曲,然后对音乐展 开大段描写。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用“急雨”、 “私语”的比喻对比在不同弹法下产生截然相反的音 乐效果。用大珠小珠落在玉盘的比喻来概括音乐的 美。 )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滑”和 “难”比喻声音的特色,“滑”指流利畅通,像善于 歌唱的黄莺在花间鸣叫一样流畅、悦耳;“难”指滞 涩阻塞,就像人低声哭泣,气咽声堵,又像冰下泉水, 阻塞难通。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形容声音越来越低沉,以至停歇。 )别有幽愁暗 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停止后,让听众想象和感 受琵琶女的幽愁暗恨,因此暂时的寂静无声,比连续 不断的铿锵之声更能撩拨人们的心弦,增加一层对比 : 有声无声。 )银瓶乍(突然)破水浆迸,铁骑突出 (奔突而出)刀枪鸣。(比喻琴声在沉咽、暂停后忽 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是全曲的最强音。)

曲终收拨当心(对着琵琶中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写 乐曲收束时的动作和声音。 ) 第二层:弹奏琵琶的过程,乐曲旋律的变化:舒缓流畅---逐 渐沉咽 ----间歇停顿-----激越雄壮。(全诗描写重点,最精彩 的地方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用精炼的笔 墨,突出琵琶感人的艺术效果。“悄无言” ,说明乐曲引 人入胜,感人肺腑,它虽然结束了,但听众还是曲

意未尽, 仍然沉浸在动人的音乐中,神情恍惚,如醉如痴。这是一种 间接描写,更突出了音乐的魅力, 是画龙点睛之笔。“秋月 白”,把动态的音乐凝固在静态的画面里,曲终已经收拨, 乐声已经消逝,但人们的欣赏活动仍在继续。眼前是江水茫 茫,无边无际,四周寥落,万籁俱寂,中天一轮明月,江心 倒映一派光辉。人们凭着诗意的想象,似乎感到这秋凉的夜 色中弥漫着音乐的气氛,这粼粼的波光中荡漾着动人的旋律。 这是“以景衬情”的典范。 ) 第三层 : 听众的反映。

调弦校音,情随声出 演奏名曲,倾诉悲情 珠落玉盘,急切愉悦 演奏琵琶曲 幽咽凝绝,幽愁暗恨 铁骑突出,激越雄壮

(序曲) (总写) (第一乐段) (第二乐段)

(第三乐段) (曲终) 曲终收拨,戛然而止 江心月白,余韵无穷 (魅力)

•再见

琵琶行

(并序)

白居易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 ,中唐著名现实主义 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出身于一 个世守儒业的小官僚家庭。自幼聪明,苦学 文。青年时期因战乱曾颠沛流离,四处漂泊, 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 “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 “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 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 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为江州司马。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跟拥兵割据的 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 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 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 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 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 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五 年后,宪宗去世,穆宗即位,才被调回 长安。

杜甫而后,白居易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现实主 义诗人。他所生活的七十多年里,正是安史之乱 后各种矛盾冲突急剧发展的时期,也正是唐朝走 向衰微的时期。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在白居易 诗中得到了较全面的反映。今存白居易诗近三千 首,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他的成就,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讽喻诗;一是以 《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 前者把当时社会病态的症结所在,几乎全部呈露 在他的笔底。后者则有着曲折离奇、自具首尾的 细致的情节描写,和完整而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 造。在语言和音调上又显得特别得流畅匀称,优 美和谐。这是一种新型的诗,当时号称“千字律 诗”,流传极广,正如宣宗李忱所说:“童子解 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 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 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 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 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 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丽 著称。

白居易生平与诗作

时期 生活特点 前期 仕途一帆风顺,始 (从入仕 终抱着“为民请命”“兼 到贬江州 济天下”的宗旨。 司马以前) 后期 (即自贬 江州司马 到死) 是他“独善其身”的 时期,揉和儒家“乐 天知命”道家“知足 不辱”和佛家“四大 皆空”来作“明哲保 身”的法宝。悔恨 “三十气太壮,胸中 多是非”。 诗歌特点 以讽喻诗为 主。代表作 品为《卖炭 翁》 以闲适诗和 感伤诗为主。 感伤诗: 《长恨歌》 《琵琶行》 闲适诗: 《赋得古原 草

送别》

代表作品

 白牡丹  琵琶行

买花

暮江吟

长恨歌

观游鱼 鸟

 赋得古原草送别  问刘十九

宫词

解 题

1、 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 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 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 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 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2、《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 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诗中叙述一 位琵琶女“年长色衰”后沦落的遭遇,也表达 了诗人“谪居卧病”中的凄凉心境。 结构上,以琵琶女的演奏贯穿全篇,将乐曲 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情绪融为一体;又以 琵琶女自叙身世和诗人倾诉郁闷相映成衬。 诗中运用比喻写乐曲的抑扬顿挫,出神入化, 对音乐的描写可谓绝唱。

主题

《琵琶行》是一首歌行体的长 篇叙事诗,颇富抒情色彩,它是白 居易感伤诗的代表作。鉴赏诗歌要 准确而深入把握艺术形象。长篇叙 事诗多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现 主题。 《琵琶行》主要叙述了诗人与 一飘泊江湖的长安歌伎邂逅相遇,并 被其琴声和凄苦身世感动的故事。

序 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

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 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 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 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 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列在 后面的,如《史记。太史公自序》) 列于 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一般 分为“书序”和“赠序”(如宋濂的 《送东阳马生序》。

思考: (1)诗前小序有些什么 内容?对全诗有何作用? (2) 将序和全诗对应的 部分找出来。

• 小序

元和十年,予左迁(降职为)九 江郡司马。明年(第二年)秋,送客湓浦 口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那)音, 铮铮然(铿锵悦耳地)有京都声(京城乐 曲的声调)。问其人,本长安 倡女(歌 女),尝学琵琶于曹穆二善才( 乐师) , 年长(年龄增长)色衰(容颜衰老),委 身(托身,嫁给 )为贾人 (商人) 妇。 遂(于是,就 )命酒(叫手下人摆 酒),使快(畅快)弹数曲。

演 稿

1 2 3 后

法国租房www.francezufang.com 嶌尣夻

曲罢(弹完)悯然(忧郁的样

子), 自叙(述说)少小(年轻)时 欢乐事,今漂沦( 漂泊沦落)憔悴, 转徙(辗转迁徙 )于江湖间(各地)。 予出官(京官外调)二年,恬然(淡 泊宁静)自安,感斯人言(被这人的 话感动了 ),是(这)夕(晚)始 (才)觉有迁谪意(被贬谪的失意之 情 )

。 因(于是)为(写)长句(七 言诗),歌(作歌)以赠之,凡(共) 六百一十六言(字),命(命名)曰 (叫 )《琵琶行》。

官职的任免升降官职的任免升迁常用以下词语:

( 1) 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 2) 除。拜官授职,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 3) 擢。提升官职。 ( 4) 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左迁。 降级。 ( 5) 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 6) 黜。‘黜,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 ( 7) 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 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 8) 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 ( 9)举孝廉汉代选拔各级官吏的科目之一。孝廉是能尽孝道,做事 正直。

思考:诗前小序有些什么内容? 对全诗有何作用?

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 字。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 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 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 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 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 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风叶四弦秋, 根触天涯迁谪 恨。 浔阳千尺水, 勾留江山别有 情。

• 全诗按时间顺序分为五段: • 第一诗段: 秋夜作者江边送客忽闻琵琶声。 (诗的引子)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 瑟瑟。 (第一层: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起因、自然 环境,全诗一开始就笼罩着悲凉的气氛。在 远离京都的浔阳江边送客,这不是一般的离 愁别恨: 暮色暗淡,更使人惆怅惜别;霜叶衰 草,秋风萧瑟,更显出荒凉寥落。 )主人下 马客在船,(互文,即主客都下马登船)举 酒欲饮无管弦 (助兴的音乐 )。醉不成欢惨 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第二层: 写与客人饯别时的凄凉情景。 没有 音乐助兴,只能对饮闷酒,借酒浇愁,更反映 出失意谪居的冷落寂寞。一个“惨”字,直抒 胸臆,真实表现了当时的场面气氛和人物心境。 最后借用秋江月影,烘托出主客之间相对无言, 黯然神伤的心情。以上这些描写,为悲剧性的 人物琵琶女的出场,创造了悲凉的气氛。)忽 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第三层: 概括写出主客对忽然传来的琵琶声 的神往,从侧面表现了琵琶曲强大的吸引力量。 这两句,从感情上来说,是由抑郁到惊喜的一 个转折;从结构上来说,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先闻其声,后见其人。 )

• 第二诗段: 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情景,着重表现 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和琵琶声所流露的幽愁暗恨。

寻声暗问弹者谁? 琵琶声停语欲迟 (迟疑)。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 灯重开宴。千呼万唤

始出来,犹抱 琵琶半遮面。

(第一层: 写邀请琵琶女的经过。 “寻”“问”“移”“添”“回”“开 宴”“呼”“唤”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地表现 了诗人忽闻琵琶声和急欲见到弹奏者的迫切心 情。诗人运用想象“欲语迟”、夸张“千呼万 唤始出来”和行动描写“犹抱琵琶半遮面”, 精炼而又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矛盾复杂的 心情。这中间有自惭身世,本不愿再向人献艺 却又拗不过作者盛情相邀的不得已之情,也有 在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束缚下的犹疑和顾虑。准 确描绘了琵琶女真切的个性,复杂的心理和特 有的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如见其态。 )

•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 抑 (低 沉抑郁)声声思(悲),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 (随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写琵琶女的调 弦、音调、感受、神态,包含丰富的切身生活体验, 为下文弹奏有情作铺垫,是情的根源。这里略写,预 示以后琵琶女自叙身世的一段叙述。 )轻拢慢捻抹复 挑,初为《霓裳》后《六么》。(写指法,即演奏者 对各种技法综合的、熟练地运用,达到炉火纯青的地 步,接着写以高超的技巧所奏的名曲,然后对音乐展 开大段描写。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用“急雨”、 “私语”的比喻对比在不同弹法下产生截然相反的音 乐效果。用大珠小珠落在玉盘的比喻来概括音乐的 美。 )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滑”和 “难”比喻声音的特色,“滑”指流利畅通,像善于 歌唱的黄莺在花间鸣叫一样流畅、悦耳;“难”指滞 涩阻塞,就像人低声哭泣,气咽声堵,又像冰下泉水, 阻塞难通。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形容声音越来越低沉,以至停歇。 )别有幽愁暗 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停止后,让听众想象和感 受琵琶女的幽愁暗恨,因此暂时的寂静无声,比连续 不断的铿锵之声更能撩拨人们的心弦,增加一层对比 : 有声无声。 )银瓶乍(突然)破水浆迸,铁骑突出 (奔突而出)刀枪鸣。(比喻琴声在沉咽、暂停后忽 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是全曲的最强音。)

曲终收拨当心(对着琵琶中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写 乐曲收束时的动作和声音。 ) 第二层:弹奏琵琶的过程,乐曲旋律的变化:舒缓流畅---逐 渐沉咽 ----间歇停顿-----激越雄壮。(全诗描写重点,最精彩 的地方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用精炼的笔 墨,突出琵琶感人的艺术效果。“悄无言” ,说明乐曲引 人入胜,感人肺腑,它虽然结束了,但听众还是曲

意未尽, 仍然沉浸在动人的音乐中,神情恍惚,如醉如痴。这是一种 间接描写,更突出了音乐的魅力, 是画龙点睛之笔。“秋月 白”,把动态的音乐凝固在静态的画面里,曲终已经收拨, 乐声已经消逝,但人们的欣赏活动仍在继续。眼前是江水茫 茫,无边无际,四周寥落,万籁俱寂,中天一轮明月,江心 倒映一派光辉。人们凭着诗意的想象,似乎感到这秋凉的夜 色中弥漫着音乐的气氛,这粼粼的波光中荡漾着动人的旋律。 这是“以景衬情”的典范。 ) 第三层 : 听众的反映。

调弦校音,情随声出 演奏名曲,倾诉悲情 珠落玉盘,急切愉悦 演奏琵琶曲 幽咽凝绝,幽愁暗恨 铁骑突出,激越雄壮

(序曲) (总写) (第一乐段) (第二乐段)

(第三乐段) (曲终) 曲终收拨,戛然而止 江心月白,余韵无穷 (魅力)

•再见


相关文章

  • 高二语文必修三四理解性默写题(加逍遥游)
  • 中段考默写复习题 (一)<劝学> 1. <劝学>中用"墨绳"和"磨刀石"作喻说明学习的重要性的两句 是: , . 2.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和反省 ...查看


  • [强烈推荐]黄冈中学高二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 本文由gjfghdfgdf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高二语文学习资料 阳光家教网 www.ygjj.com 高二语文 黄冈中学高二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题 一,(30 分,每小题 ...查看


  • 张家界市民族中学高二语文诗词默写(1)
  • 张家界市民族中学高二语文诗词默写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133 整理:田 伟.丁 健 1. (1).时不可兮骤得, .(屈原<湘夫人>) (2).人生亦有命, ?酌酒以自宽,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查看


  • 高考必备64篇高中阶段14篇情景默写分课专项练习
  • 编制:王宏坤 审核:高二语文组 使用时间:2015年12月 情景默写分课专项练习(一) (高中部分) 一.<虞美人>(李煜)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 ...查看


  • 高二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 高二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考生须知: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试 卷 I 一.选择题.(共28分,每小题2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栖(qī) 息 尸骸 ...查看


  • 2013最新上海高中语文课文篇目
  • 上海高中语文课文篇目(高一) (基本篇目和﹡略读篇目) 一年级第一学期 第一单元 生命体验 1.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2.跨越百年的美丽 梁衡 3.﹡生命本来没有名字 周国平 第二单元 美好亲情 4.边城(节选1.13章) 沈从文 5.合欢 ...查看


  • 高一语文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 高一语文教学质量分析报告(08年春) 任教班级:高一(3)一(5) 辛宗国 一.整体考试情况分析: 本次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总体情况不错,全年级语文平均分在98分以上.没有出现低分学生,低分率为零. 本试卷很好地体现了借课外文本考课内掌握 ...查看


  • 2011年春季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
  • 2011年春季高二语文月考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 一.选择题(33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组词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豆豉(ch ǐ) 癖好(p ...查看


  • 高二语文春夜宴诸从弟桃园序
  •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理解关键字词: 2.理解文中"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 3.比较阅读同类"宴序"文章,理解本序与古人作的"宴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