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传统的过年习俗

以前苏州人过年,自有一套传统的过法。过年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腊月廿四要送灶。把灶王爷请到竹马上,用糖果糕饼、糖元宝供奉祭祀,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报平安”,去向玉皇大帝报告我们这户人家一年里的所作所为。

送灶过后,母亲买来鸡、鸭、鱼,自己宰杀。我们这些小孩子喜欢在公鸡身上拔漂亮的羽毛,然后就自己做“绢踢”(毽子),有时也在母亲腌制鱼肉、研磨米粉时做做下手。这时过年的气息开始荡漾开来啦。

腊月廿五,掸檐尘(大扫除),除污秽、除晦气、除旧迎新。腊月廿六母亲和姐姐洗涤被褥床单和衣服。腊月廿七,大家理发、洗浴,干干净净迎新年。廿八、廿九两天,男性成人互相邀约到友人家吃年夜饭。企业也在这时请伙计吃年夜饭、发红包。企业请伙计吃年夜饭时,如果年夜饭上鸭子的嘴对着谁,就说明他将被老板辞退,因此许多伙计是怀着忐忑的心情去吃这顿年夜饭的。

大年夜,家家户户贴春联。春联都是除旧迎新、吉祥祈福的好词句。同时还会贴上“福”字,祈求团圆、和合、年年有余、招财进宝。

家里忙开了头,锅煮灶煨、煎炒爆熬准备年夜饭大餐。傍晚,母亲备好由米饭、橘子、荸荠等组成的万年粮,上面用红纸封固,再插上一杆吊秤。吃年夜饭前,把喜神(祖先遗像)请出来挂在客厅的正中;供上祭品。在大人准备年夜饭的间隙,小孩子会躲到门背后去蹦三蹦,嘴里嘀咕着:“长高、长高,明年快快长高”,往往灵验。

年夜饭烧好了,一切就绪,一家人洗手整衣,按照长幼尊卑,祭拜祖宗。礼毕,家里人对祭祀用的菜品是不能直接享用的,母亲又忙着回锅,煮一下。我们的恭敬,是为了求得祖先的保佑。

在吃年夜饭时,论资排辈,依序而坐,合家团聚。苏州人家吃年夜饭有几个菜是必备的,而且有着许多的口彩。青菜,寓意安乐。这是每年第一个给我们小孩子吃的。母亲在夹青菜给我们时总要叮嘱一句:“吃了年夜饭长一岁了,要多懂事啦,明年安安逸逸,合家平安。”接下来吃的是黄豆芽,寓意如意。肉圆,寓意团圆。蛋饺形似元宝,寓意发财。鱼,谐音年年有余……

吃过年夜饭后,大人的事情还有很多。他们就哄我们孩子早早地上床睡觉,而且每年讲述着一个同样的“老鼠做亲”的故事。

除夕夜,大人通宵达旦不上床休息,他们要守岁,迎接新年的到来。

守岁时,母亲要做大年初一吃的小圆子,还给已经熟睡的我们备好新衣服、放好压岁钱。压岁钱是用红头绳穿了铜钱,压在枕头下面,或者放在床脚、蚊帐角的,说是可以帮助压鬼神、避邪气、保平安。

大年初一醒来,我总会获得一份惊喜——穿新衣、戴新帽、拿压岁钱、吃加糖的小圆子,祈盼在新的一年里人缘好、甜甜蜜蜜;或者吃年糕,巴望一年更比一年高;或者吃春卷,期望新春新气象早点到来;听家家户户放开门炮,祈愿在新的一年里连升三级。

苏州人的大年初一是有很多禁忌的:不出家门,不动刀叉、丫叉、扫把;不倒马桶、不倒垃圾、不泼污水; 不可骂人、不可说粗话……

年初五是接财神的日子,把打上来的头一桶井水倒回井里,寓意财富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然后从东、西、南、北、中,接福、禄、寿、喜、财五路财神。

苏州人闹元宵要从正月十三上灯,到十八才落灯。其间,我们在大人的带领下,去街头看赛花灯、猜灯谜、吃元宵、走三桥、讨吉利……其乐无穷。

至此,我们小时候的年才算过去了,检查一下寒假作业完成得怎么样,做好开学的准备,期盼着下一个新年的到来。

以前苏州人过年,自有一套传统的过法。过年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腊月廿四要送灶。把灶王爷请到竹马上,用糖果糕饼、糖元宝供奉祭祀,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报平安”,去向玉皇大帝报告我们这户人家一年里的所作所为。

送灶过后,母亲买来鸡、鸭、鱼,自己宰杀。我们这些小孩子喜欢在公鸡身上拔漂亮的羽毛,然后就自己做“绢踢”(毽子),有时也在母亲腌制鱼肉、研磨米粉时做做下手。这时过年的气息开始荡漾开来啦。

腊月廿五,掸檐尘(大扫除),除污秽、除晦气、除旧迎新。腊月廿六母亲和姐姐洗涤被褥床单和衣服。腊月廿七,大家理发、洗浴,干干净净迎新年。廿八、廿九两天,男性成人互相邀约到友人家吃年夜饭。企业也在这时请伙计吃年夜饭、发红包。企业请伙计吃年夜饭时,如果年夜饭上鸭子的嘴对着谁,就说明他将被老板辞退,因此许多伙计是怀着忐忑的心情去吃这顿年夜饭的。

大年夜,家家户户贴春联。春联都是除旧迎新、吉祥祈福的好词句。同时还会贴上“福”字,祈求团圆、和合、年年有余、招财进宝。

家里忙开了头,锅煮灶煨、煎炒爆熬准备年夜饭大餐。傍晚,母亲备好由米饭、橘子、荸荠等组成的万年粮,上面用红纸封固,再插上一杆吊秤。吃年夜饭前,把喜神(祖先遗像)请出来挂在客厅的正中;供上祭品。在大人准备年夜饭的间隙,小孩子会躲到门背后去蹦三蹦,嘴里嘀咕着:“长高、长高,明年快快长高”,往往灵验。

年夜饭烧好了,一切就绪,一家人洗手整衣,按照长幼尊卑,祭拜祖宗。礼毕,家里人对祭祀用的菜品是不能直接享用的,母亲又忙着回锅,煮一下。我们的恭敬,是为了求得祖先的保佑。

在吃年夜饭时,论资排辈,依序而坐,合家团聚。苏州人家吃年夜饭有几个菜是必备的,而且有着许多的口彩。青菜,寓意安乐。这是每年第一个给我们小孩子吃的。母亲在夹青菜给我们时总要叮嘱一句:“吃了年夜饭长一岁了,要多懂事啦,明年安安逸逸,合家平安。”接下来吃的是黄豆芽,寓意如意。肉圆,寓意团圆。蛋饺形似元宝,寓意发财。鱼,谐音年年有余……

吃过年夜饭后,大人的事情还有很多。他们就哄我们孩子早早地上床睡觉,而且每年讲述着一个同样的“老鼠做亲”的故事。

除夕夜,大人通宵达旦不上床休息,他们要守岁,迎接新年的到来。

守岁时,母亲要做大年初一吃的小圆子,还给已经熟睡的我们备好新衣服、放好压岁钱。压岁钱是用红头绳穿了铜钱,压在枕头下面,或者放在床脚、蚊帐角的,说是可以帮助压鬼神、避邪气、保平安。

大年初一醒来,我总会获得一份惊喜——穿新衣、戴新帽、拿压岁钱、吃加糖的小圆子,祈盼在新的一年里人缘好、甜甜蜜蜜;或者吃年糕,巴望一年更比一年高;或者吃春卷,期望新春新气象早点到来;听家家户户放开门炮,祈愿在新的一年里连升三级。

苏州人的大年初一是有很多禁忌的:不出家门,不动刀叉、丫叉、扫把;不倒马桶、不倒垃圾、不泼污水; 不可骂人、不可说粗话……

年初五是接财神的日子,把打上来的头一桶井水倒回井里,寓意财富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然后从东、西、南、北、中,接福、禄、寿、喜、财五路财神。

苏州人闹元宵要从正月十三上灯,到十八才落灯。其间,我们在大人的带领下,去街头看赛花灯、猜灯谜、吃元宵、走三桥、讨吉利……其乐无穷。

至此,我们小时候的年才算过去了,检查一下寒假作业完成得怎么样,做好开学的准备,期盼着下一个新年的到来。


相关文章

  • 萧放:春节的历史演变与民俗传承
  • 萧放:春节的历史演变与民俗传承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9-02-09 演讲人:萧放演讲地点:江苏泰州百姓大讲堂 萧放,湖北英山人.法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民俗文字典籍研究中心民俗室主任.主 ...查看


  • 吴地稻作习俗
  • 吴地稻作习俗 一. 春节 春节的江苏民间,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现辑录数则以飨读者. 腊月二十四夜,家家户户要吃团子,有芝麻馅,豆沙馅等.看黄历择日打扫卫生,扫除屋中的一切尘秽,准 ...查看


  • 春节传统文化习俗和需求分析调查社会实践报告
  • 中国春节传统习俗文化的调查研究总结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 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按民间的说法:因&qu ...查看


  • 中国古代汉民族的传统节日琐谈
  • 中国古代汉民族的传统节日琐谈 传统节日属于民俗学研究的范畴.我国古代传统节日很多,而且因时间.地区.民族的不同而各具特色,各不相同.这里主要介绍流传到今天而且在今天人们的生活中还发挥着重要影响的一些汉民族的传统节日. 这些节日我们把它分为三 ...查看


  • 中国18个传统节日详细介绍
  • 1,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七夕节 旧时在民间七月七日是一个很热闹的节日,当时对这一天兴趣最大的,还是年轻女子.她们穿新衣,拜双星,并乞巧. 宋时杭州的小儿女,七夕之时多效颦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 ...查看


  • 老家苏州阅读答案
  • 老家苏州阅读答案 ①有一处地方,尽管你已离开了它,千山万水阻隔.但天涯海角,它永远跟你在一起.那正是每个人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 ②门前走过千百次的长巷,洁净的鹅卵石光滑如洗.青石台阶.黑漆屏门.白粉墙头探出一两枝桃李.小河萦绕回转,潺潺流 ...查看


  • 春节那些事儿
  • "爆竹声声辞旧岁,烟花朵朵迎新年."同学们,春节来了!你们知道春节我们应该怎么玩吗?你们知道春节有什么习俗和传统吗? 春节那些事儿 春节玩什么――放鞭炮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 ...查看


  • 除夕的来历作文
  • 除夕的来历作文 除夕的来历作文(一) 同学们,你们是不是特别喜欢过年?那你们知道年是谁吗?除夕夜又是怎么得名的?嘿嘿,别急别急,且听我慢慢告诉你们吧! 传说古时候有一个怪物,他叫夕,长得非常可怕:他有一个大脑袋,加上嘴巴大得像一头壮牛.他每 ...查看


  • 打糍粑风俗
  • 打糍粑风俗 打糍粑是中国南方各地的春节风俗,各地因民族不同而各有差异.腊月里"打糍粑"是一年中的大喜事,全家都高高兴兴的,亲戚邻居都来帮忙.小孩子知道,一做糍粑就快要过年了.民国时期的<永顺县风土志>中记载: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