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钢材的热处理

∙ 模具钢材的热处理 发布时间:2009-12-17 12:00:52 来源:互联网文字【大 中 小】 钢材经适当的热处理可显著增加硬度、强度、韧度、耐磨耗性等机械性质。施行电镀作表面处理,模具精度提高、表面光亮,使脱模更顺利,成品表面光度增加。因此欲模具寿命延长、质量提升,除了事先预选适当的模具材料外,对于加工后,模具的热处理方法的选定也极其重要,以下分点说明。

正常化

此项热处理旨在消除铸造、锻造、辊轧等高温高压处理所产生的粗晶组织,并将加工所生的内部应力消除。其方法为将工作加热到变态点AC3或ACm 点以上30°~50℃的温度后,使之在空气中自然冷却,如图1所示。使用大型构造用钢,在材料经锻造成模型后,再施以正常化处理。

退火

退火是为了使钢料软化,调整结晶组织,除去内部应力。其方法为加热到AC3或AC1变态点以上30°~50℃,保持适当时间后,在炉中或灰中冷却。模具材料退火处理有两种方式。

消除应力退火

目的在除去加工所引起的内部应力。适用于粗切削、中切削或需淬火的模具零件。因淬火时麻田散铁变态所生的应力将加大,除非先行实施退火消除内部应力,否则将造成巨大的应变,而致淬火罅裂、翘曲。即使不淬火的零件,若经大量粗重切削,不经此项处理的话,也将因加工应力的残存,而终致尺寸的精度改变或发生翘曲。

球状化退火

目的在改善加工性,增加韧性,防止淬火罅裂,使钢中的碳化物变成球状组织。 淬火

淬火的目的是为了将钢硬化、增加强度。其方法为钢材加热到AC3或AC1变态点以上约30°~50℃,保持适当时间后,使它在淬火液中急速冷却,而产生高硬度的麻田散铁组织,如图3所示。模具零件常用的淬火方法有下列三种。

普通淬火

加热到变态点以上的温度后,在水或油中急冷以得麻田散铁组织。此方法,加热必需防止过热及氧化脱碳的现象发生。对于壁厚不均的模具,将会有加热不均匀。由于各部份的度差发生热膨胀差,致影响变态点,引起变态差,而致淬火罅裂。因此为了达到均匀加热,最好用盐浴或惰性气炉。

氧化、脱碳之防止可采用盐浴炉或可调整的隋性气炉。热处理变形的防止,宜使用淬火温度低,自硬性大,有气冷程度的淬火钢。含大量铬、镍的合金钢、高速钢具有此一空气中冷却而硬化的特性,对于加工后再行热处理的模具、精度、形状能保持而不致变形,精密度失掉。

麻淬火(marquenching)

将待处理的加热到淬火温度后,投入于温度为Ms 点(冷却时由沃斯田铁转变为麻田散铁的开始温度) 的热盐浴中,待材料的温度成为均一后,取出气冷,缓慢引起麻田散铁变态、材质变硬,不致发生淬火应力及罅裂,最后再施行回火处理。

麻回火(martempering)

将加热到淬火温度后,投入于温度为Ms 点及Mf 点(冷却时由沃斯田铁转变为麻田散铁的终了温度) 间的热盐浴内淬火(100~200℃) ,长时间保存恒温,直到变态终了,然后空冷。利用此法淬火者,麻田散铁自行回火,淬火应力消除,冲击值得以提高,韧性较回火处理者强。工业界一般皆不等待到恒温变态终了,即行捞出,如图示,而后段则采气冷回火。 回火

淬火后的钢虽然强度大硬度高,但是很脆。假如淬火钢加热到A1变态点以下的适当温度时,不但可以除去淬火钢的内部应力,又能调节硬度得到适当的强韧性,这种处理叫回火。依照回火之目的,可分为低温回火与高温回火两种。

低温回火

适用于淬火硬度需要相当高的情况下,将高碳钢加热于温度约200℃的低温,目的应于消除淬火所产生的内部应力。残留的沃斯田铁组织不易产生变化,可维持相当高的硬度。 高温回火

适用于构造用钢,将其加热在温度500℃~600℃之间使其组织变为有韧性的糙斑铁。此时可兼顾钢材的韧度和硬度。

含碳量为0.45%的中碳钢,在不同回火温度下的机械性质。

对于施行一次回火,不能得到满意的机械性质的钢料如高钢及高速钢,可施行2~3次的返复回火。 表面处理

表面处理是指以加热或化学处理的方法,使钢料表面增加硬度到达某一深度。其方法有渗碳、高周波及火焰淬火、氮化及电镀。分别叙述如下。

渗透淬火

低碳钢或表面淬火钢(低镍钢、低镍铬钢等低碳钢) 在适当的渗碳剂中加热,使表面起渗碳到某一深度,使成高碳的状态的表面硬化法。在渗碳剂中以850~900℃加热8~10小时,则钢料表面起渗碳约2mm 的深度。渗碳完后再施以淬火处理,使渗碳部份硬化。若有不想渗碳的部份,可预先镀铜以防止。一般渗碳剂可分为固体渗碳、气体渗碳与液体渗碳等三种。

固体渗碳的渗碳剂使用木炭、焦炭等固体。以木炭粉为主,加入20~30%的碳酸钡、碳酸钠等促进剂。

气体渗碳的渗碳剂为气体,主要为一氧化碳或甲烷碳化氢,渗碳浓度容易调节,可使渗碳均匀。渗碳能力大,不只表面,连心部也可均匀渗碳。

液体渗碳的渗碳剂为溶融的氰化物,将钢加热到AC1变态点以上而渗碳。通常薄层硬化是浓度较高的氰化钠盐浴中作低温(850~900℃) 处理,而厚层硬化以浓度较低的氰化钠盐浴作高温(900~950℃) 的处理。

高周波硬化

藉高周波感应电流将钢料表面急热,在到达淬火温度后,用适当的冷却剂急冷,称为高周波淬火。主要用于需具强韧及耐磨耗的机械性质的模具零件,如导销、复归销、斜销等等。含碳量0.4~0.5%的碳钢,或合金钢皆适用于本方法。

火焰淬火

以氧气-乙炔火焰将钢料表面急速加热到淬火温度,再以水急速冷却而使表面硬化。本方法的特色在于只将外周表面淬火硬化,因此淬火应变小,可应用于各种形状及大小的钢制品。淬火方法大致分别有两种。

全面同时淬火法

适用于较小面积的处理。全面同时加热,然后对此加热到淬火温度的面进行冷却以硬化之。

移动淬火法

大面积不适宜用全面同时淬火法,乃改用顺序移动加热及冷却的组合吹管,以行加温冷却全面积。也可应用于不易全面淬火的模具的局部淬火、零件的磨擦面,可增高耐磨性,延长模具寿命。

氮化

氮化是在氨气或含氨的媒体中加热,增加氮含量而将钢表面硬化的方法。加热温度高时,硬度减低,但氮化深度加深。氯化时间取决于所需氮化深度,大约是50小时0.5mm ,标准是100小时0.7mm 。镀锡或镀镍的部份,可以防止氮化。

氮化用钢,其标准成份大约是碳0.35~0.45%、铝1.0~1.3%、铬1.3~1.8%、钼0.5%以下,此时的氮化温度500~500℃,表面硬度为HRC67~70,为一非常硬的氮化层。

氮化法依其媒剂可分为气氮化、液体氮化、软氮化(低温盐浴氮化法) 。

气体氮化法

被处理的料件装于氮化箱内,放入于炉中,通入氨气,温度为500~550℃左右,氮化时间为50~100小时。此种方法为低温处理,使热处理变形接近于无。

液体氮化法

液体氮化法与液体渗碳法之不同点,在于本法是在AC1变态点以下加温而渗碳法却在AC1以上,且本法所用之盐浴含较高的氮量而较少的碳量。将氰化钠盐与氰酸盐和碳酸盐适当混合,加温到560℃,将料浸入约2~3小时,即可形成薄层的氮化层,可增耐磨耗性,防止烧焦及耐疲劳性。

软氮化法

此种方法使用于氰化钾(KCN)等的盐浴槽中,温度在520~570℃的低温。其处理与液体渗碳法相同,唯温度较低,且其硬度约只为气体渗氮的一半,故称为软氮法。氮化时间较气体氮化法为低,约1~2小时。此种方法处理的低碳钢、中碳钢其硬度增加有限,约可达到HRC53~59。但其耐磨耗性与耐疲劳性显著增加。

离子氮化法(Iron-Nite)

为了改进气体氮化法(硬氮化) ,处理时间长、效率低,最外层的氮化物很脆等缺点。德国的Berkard berghaus发明离子氮化法。离子氮化法首先企业化的是西德的

Klockner . Ionon. Gmbh。其方法是将待处理的工作装入电氮化炉内(图7) ,首先将炉内排气至10-2~10-3T 后导入N2气体(或N2+H2混合气体) ,使炉内保持所需要之处理气压(通常10-4~10Torr) 。以炉本体作正极,处理工作作负极,将两极间施加500V ~1000V 的直流电压,炉气便因辉光放电而电离化(即气体被离子化而成正离子向负极的处理工作表面冲击) ,处理工作表面受到加热,同时氮化也因此而进行。

处理温度与一般的氮化温度一样,通常在480℃~570℃的温度范围内。温度的控制系以辐射高温计测定温度而以电流值控制之,表面氮气浓度可改变炉内充填的混合气体(N2+H2)的分压比而调整之。参图8离子氮化之处理循环。

电离气中生成之氮离子便向工作表面快速冲撞,动能转变成热能,造成温度上升。这时由于对氮离子的冲击及飞溅(spattering),所产生的排斥作用,Fe 、C 、O 等元素由工作表面被打出来,飞散出来的Fe 在放电的电离子中与N 离子结合而形成Fe-N 的氮化铁。Fe-N 的氮化铁由于附着作用而附着于表面上,N 便向最外层扩散侵入。即最外层的化合物层由于扩散顺序发生FeN→Fe2N→Fe3N→Fe4N等组织变化而产生氮化作用。最外层由离子冲击作用Fe 不断地飞散出来继续形成氮化物,成为氮气供应的输送源而促进氮化的进行。 离子氮化的特点为处理温度低,处理的工件变形小又无公害问题,为最新最进步的表面硬化法。其可处理的材料除了碳钢、模具钢、工具钢、氮化钢、合金钢、高速钢外,过去认为难以处理的不锈钢、钛、钴等利用本法已能实施良好的表面硬化。参图10可知经过I .N .处理的材料,可得到极高的表面硬度,并可获致极优良的耐磨耗性、耐疲劳性、耐蚀性及耐剥离性。 电镀

电镀是在模具表面被覆其它金属,以增加表面光度、提高表面硬度,增强耐蚀性的表面处理,以下分述之。

镀硬铬

将欲镀的部份浸入于无水铬酸为主的电解液中,通以电流,铬析出而附着于表面。镀层比普通镀层厚,约0.01~0.02mm ,硬度HRC67~70。使用本处理增进下列优点。罅脱模良好。镀硬铬表面光滑如镜,脱模非常顺利。

镀层表面硬,耐磨耗性佳,不易刮伤,硬度高达HRC67~70。对盐酸、稀硫酸以外的化学品有良好的耐蚀性。

镀铬面有精美的光辉,模具凹穴经此处理,所射出的成品也能具备精美的光泽,提升产品价值。

无电解镀镍

此法不经电解作用,不像上法,乃纯粹的化学方法施行镀着。镀着经由附着于模具上的触媒剂的作用,使镍被还原,而形成表面镀着层。此种镀着的特性为:

不致发生的镀层厚度差,为一较均匀的镀着法。

表面不生针孔,光滑而硬。镀层硬度HRC49,经热处理更可提高HRC64~67。着性良好,不易剥离。耐蚀性良好。

∙ 模具钢材的热处理 发布时间:2009-12-17 12:00:52 来源:互联网文字【大 中 小】 钢材经适当的热处理可显著增加硬度、强度、韧度、耐磨耗性等机械性质。施行电镀作表面处理,模具精度提高、表面光亮,使脱模更顺利,成品表面光度增加。因此欲模具寿命延长、质量提升,除了事先预选适当的模具材料外,对于加工后,模具的热处理方法的选定也极其重要,以下分点说明。

正常化

此项热处理旨在消除铸造、锻造、辊轧等高温高压处理所产生的粗晶组织,并将加工所生的内部应力消除。其方法为将工作加热到变态点AC3或ACm 点以上30°~50℃的温度后,使之在空气中自然冷却,如图1所示。使用大型构造用钢,在材料经锻造成模型后,再施以正常化处理。

退火

退火是为了使钢料软化,调整结晶组织,除去内部应力。其方法为加热到AC3或AC1变态点以上30°~50℃,保持适当时间后,在炉中或灰中冷却。模具材料退火处理有两种方式。

消除应力退火

目的在除去加工所引起的内部应力。适用于粗切削、中切削或需淬火的模具零件。因淬火时麻田散铁变态所生的应力将加大,除非先行实施退火消除内部应力,否则将造成巨大的应变,而致淬火罅裂、翘曲。即使不淬火的零件,若经大量粗重切削,不经此项处理的话,也将因加工应力的残存,而终致尺寸的精度改变或发生翘曲。

球状化退火

目的在改善加工性,增加韧性,防止淬火罅裂,使钢中的碳化物变成球状组织。 淬火

淬火的目的是为了将钢硬化、增加强度。其方法为钢材加热到AC3或AC1变态点以上约30°~50℃,保持适当时间后,使它在淬火液中急速冷却,而产生高硬度的麻田散铁组织,如图3所示。模具零件常用的淬火方法有下列三种。

普通淬火

加热到变态点以上的温度后,在水或油中急冷以得麻田散铁组织。此方法,加热必需防止过热及氧化脱碳的现象发生。对于壁厚不均的模具,将会有加热不均匀。由于各部份的度差发生热膨胀差,致影响变态点,引起变态差,而致淬火罅裂。因此为了达到均匀加热,最好用盐浴或惰性气炉。

氧化、脱碳之防止可采用盐浴炉或可调整的隋性气炉。热处理变形的防止,宜使用淬火温度低,自硬性大,有气冷程度的淬火钢。含大量铬、镍的合金钢、高速钢具有此一空气中冷却而硬化的特性,对于加工后再行热处理的模具、精度、形状能保持而不致变形,精密度失掉。

麻淬火(marquenching)

将待处理的加热到淬火温度后,投入于温度为Ms 点(冷却时由沃斯田铁转变为麻田散铁的开始温度) 的热盐浴中,待材料的温度成为均一后,取出气冷,缓慢引起麻田散铁变态、材质变硬,不致发生淬火应力及罅裂,最后再施行回火处理。

麻回火(martempering)

将加热到淬火温度后,投入于温度为Ms 点及Mf 点(冷却时由沃斯田铁转变为麻田散铁的终了温度) 间的热盐浴内淬火(100~200℃) ,长时间保存恒温,直到变态终了,然后空冷。利用此法淬火者,麻田散铁自行回火,淬火应力消除,冲击值得以提高,韧性较回火处理者强。工业界一般皆不等待到恒温变态终了,即行捞出,如图示,而后段则采气冷回火。 回火

淬火后的钢虽然强度大硬度高,但是很脆。假如淬火钢加热到A1变态点以下的适当温度时,不但可以除去淬火钢的内部应力,又能调节硬度得到适当的强韧性,这种处理叫回火。依照回火之目的,可分为低温回火与高温回火两种。

低温回火

适用于淬火硬度需要相当高的情况下,将高碳钢加热于温度约200℃的低温,目的应于消除淬火所产生的内部应力。残留的沃斯田铁组织不易产生变化,可维持相当高的硬度。 高温回火

适用于构造用钢,将其加热在温度500℃~600℃之间使其组织变为有韧性的糙斑铁。此时可兼顾钢材的韧度和硬度。

含碳量为0.45%的中碳钢,在不同回火温度下的机械性质。

对于施行一次回火,不能得到满意的机械性质的钢料如高钢及高速钢,可施行2~3次的返复回火。 表面处理

表面处理是指以加热或化学处理的方法,使钢料表面增加硬度到达某一深度。其方法有渗碳、高周波及火焰淬火、氮化及电镀。分别叙述如下。

渗透淬火

低碳钢或表面淬火钢(低镍钢、低镍铬钢等低碳钢) 在适当的渗碳剂中加热,使表面起渗碳到某一深度,使成高碳的状态的表面硬化法。在渗碳剂中以850~900℃加热8~10小时,则钢料表面起渗碳约2mm 的深度。渗碳完后再施以淬火处理,使渗碳部份硬化。若有不想渗碳的部份,可预先镀铜以防止。一般渗碳剂可分为固体渗碳、气体渗碳与液体渗碳等三种。

固体渗碳的渗碳剂使用木炭、焦炭等固体。以木炭粉为主,加入20~30%的碳酸钡、碳酸钠等促进剂。

气体渗碳的渗碳剂为气体,主要为一氧化碳或甲烷碳化氢,渗碳浓度容易调节,可使渗碳均匀。渗碳能力大,不只表面,连心部也可均匀渗碳。

液体渗碳的渗碳剂为溶融的氰化物,将钢加热到AC1变态点以上而渗碳。通常薄层硬化是浓度较高的氰化钠盐浴中作低温(850~900℃) 处理,而厚层硬化以浓度较低的氰化钠盐浴作高温(900~950℃) 的处理。

高周波硬化

藉高周波感应电流将钢料表面急热,在到达淬火温度后,用适当的冷却剂急冷,称为高周波淬火。主要用于需具强韧及耐磨耗的机械性质的模具零件,如导销、复归销、斜销等等。含碳量0.4~0.5%的碳钢,或合金钢皆适用于本方法。

火焰淬火

以氧气-乙炔火焰将钢料表面急速加热到淬火温度,再以水急速冷却而使表面硬化。本方法的特色在于只将外周表面淬火硬化,因此淬火应变小,可应用于各种形状及大小的钢制品。淬火方法大致分别有两种。

全面同时淬火法

适用于较小面积的处理。全面同时加热,然后对此加热到淬火温度的面进行冷却以硬化之。

移动淬火法

大面积不适宜用全面同时淬火法,乃改用顺序移动加热及冷却的组合吹管,以行加温冷却全面积。也可应用于不易全面淬火的模具的局部淬火、零件的磨擦面,可增高耐磨性,延长模具寿命。

氮化

氮化是在氨气或含氨的媒体中加热,增加氮含量而将钢表面硬化的方法。加热温度高时,硬度减低,但氮化深度加深。氯化时间取决于所需氮化深度,大约是50小时0.5mm ,标准是100小时0.7mm 。镀锡或镀镍的部份,可以防止氮化。

氮化用钢,其标准成份大约是碳0.35~0.45%、铝1.0~1.3%、铬1.3~1.8%、钼0.5%以下,此时的氮化温度500~500℃,表面硬度为HRC67~70,为一非常硬的氮化层。

氮化法依其媒剂可分为气氮化、液体氮化、软氮化(低温盐浴氮化法) 。

气体氮化法

被处理的料件装于氮化箱内,放入于炉中,通入氨气,温度为500~550℃左右,氮化时间为50~100小时。此种方法为低温处理,使热处理变形接近于无。

液体氮化法

液体氮化法与液体渗碳法之不同点,在于本法是在AC1变态点以下加温而渗碳法却在AC1以上,且本法所用之盐浴含较高的氮量而较少的碳量。将氰化钠盐与氰酸盐和碳酸盐适当混合,加温到560℃,将料浸入约2~3小时,即可形成薄层的氮化层,可增耐磨耗性,防止烧焦及耐疲劳性。

软氮化法

此种方法使用于氰化钾(KCN)等的盐浴槽中,温度在520~570℃的低温。其处理与液体渗碳法相同,唯温度较低,且其硬度约只为气体渗氮的一半,故称为软氮法。氮化时间较气体氮化法为低,约1~2小时。此种方法处理的低碳钢、中碳钢其硬度增加有限,约可达到HRC53~59。但其耐磨耗性与耐疲劳性显著增加。

离子氮化法(Iron-Nite)

为了改进气体氮化法(硬氮化) ,处理时间长、效率低,最外层的氮化物很脆等缺点。德国的Berkard berghaus发明离子氮化法。离子氮化法首先企业化的是西德的

Klockner . Ionon. Gmbh。其方法是将待处理的工作装入电氮化炉内(图7) ,首先将炉内排气至10-2~10-3T 后导入N2气体(或N2+H2混合气体) ,使炉内保持所需要之处理气压(通常10-4~10Torr) 。以炉本体作正极,处理工作作负极,将两极间施加500V ~1000V 的直流电压,炉气便因辉光放电而电离化(即气体被离子化而成正离子向负极的处理工作表面冲击) ,处理工作表面受到加热,同时氮化也因此而进行。

处理温度与一般的氮化温度一样,通常在480℃~570℃的温度范围内。温度的控制系以辐射高温计测定温度而以电流值控制之,表面氮气浓度可改变炉内充填的混合气体(N2+H2)的分压比而调整之。参图8离子氮化之处理循环。

电离气中生成之氮离子便向工作表面快速冲撞,动能转变成热能,造成温度上升。这时由于对氮离子的冲击及飞溅(spattering),所产生的排斥作用,Fe 、C 、O 等元素由工作表面被打出来,飞散出来的Fe 在放电的电离子中与N 离子结合而形成Fe-N 的氮化铁。Fe-N 的氮化铁由于附着作用而附着于表面上,N 便向最外层扩散侵入。即最外层的化合物层由于扩散顺序发生FeN→Fe2N→Fe3N→Fe4N等组织变化而产生氮化作用。最外层由离子冲击作用Fe 不断地飞散出来继续形成氮化物,成为氮气供应的输送源而促进氮化的进行。 离子氮化的特点为处理温度低,处理的工件变形小又无公害问题,为最新最进步的表面硬化法。其可处理的材料除了碳钢、模具钢、工具钢、氮化钢、合金钢、高速钢外,过去认为难以处理的不锈钢、钛、钴等利用本法已能实施良好的表面硬化。参图10可知经过I .N .处理的材料,可得到极高的表面硬度,并可获致极优良的耐磨耗性、耐疲劳性、耐蚀性及耐剥离性。 电镀

电镀是在模具表面被覆其它金属,以增加表面光度、提高表面硬度,增强耐蚀性的表面处理,以下分述之。

镀硬铬

将欲镀的部份浸入于无水铬酸为主的电解液中,通以电流,铬析出而附着于表面。镀层比普通镀层厚,约0.01~0.02mm ,硬度HRC67~70。使用本处理增进下列优点。罅脱模良好。镀硬铬表面光滑如镜,脱模非常顺利。

镀层表面硬,耐磨耗性佳,不易刮伤,硬度高达HRC67~70。对盐酸、稀硫酸以外的化学品有良好的耐蚀性。

镀铬面有精美的光辉,模具凹穴经此处理,所射出的成品也能具备精美的光泽,提升产品价值。

无电解镀镍

此法不经电解作用,不像上法,乃纯粹的化学方法施行镀着。镀着经由附着于模具上的触媒剂的作用,使镍被还原,而形成表面镀着层。此种镀着的特性为:

不致发生的镀层厚度差,为一较均匀的镀着法。

表面不生针孔,光滑而硬。镀层硬度HRC49,经热处理更可提高HRC64~67。着性良好,不易剥离。耐蚀性良好。


相关文章

  • 冲压模具材料的选用及热处理要求
  • 冲压模具材料的选用及热处理要求 一. 冲裁模具材料的选用及热处理要求 选用冲裁模具材料应考虑工件生产的批量,若批量不大就没有必要选择高寿命的模具材料:还应考虑被冲工件的材质,不同材质适用的模具材料亦有所不同.对于冲裁模具,耐磨性是决定模具寿 ...查看


  • 模具寿命的概念
  • 一.模具寿命的概念原理 模具寿命是指在保证制件品质的前提下, 模具所能达到的生产次数(冲压次数.成型次数) .它包括反复刃磨和更换易损件,直至模具的主要部分更换所成形的合格制件总数. 模具使用寿命:模具已经生产的次数.模具的失效分为非正常失 ...查看


  • 常用模具材料
  • 6.4 常用塑料模具零部件材料 塑料注射模具结构比较复杂,一套完整的模具有各种各样的零件,各个零件在模具中所处的位置.作用不同,对材料的性能要求就有所不同.合理选择模具零件的材料,是生产高质量模具.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基础. 6.4.1 塑 ...查看


  • 塑料模具成型论文
  • 塑料模具成型方法论述 模具是现代工业的重要工艺装备,是许多工业产品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所使用到的各种工具和产品,大到机床的底座.机身外壳,小到一个胚头螺丝.纽扣以及各种家用电器的外壳,无不与模具有着密切的关系.模具 ...查看


  • 绿色制造论文
  • 绿色制造论文 学号:80623027 姓名:彭建和 指导老师:郑老师 [摘要]在对绿色制造概念介绍的基础上,介绍了模具绿色制造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包装.绿色维护和绿色回收.再处理等阶段,并结合锻模.冲压模.注塑模具自 ...查看


  • 冲压模制造对其使用寿命的影响分析
  • 冲压模制造对其使用寿命的影响分析 冲压模具,是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冷冲压模具(俗称冷冲模).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 ...查看


  • 模具材料及其发展概况
  • 模具材料及其发展概况 模具材料及其发展概况 朱福顺1, 2, 王鹏程1, 郭胜利1 (1. 内蒙古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010062; 2. 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机电系, 110122) 摘 要 本文全面的综述了金属成形和塑料成型模 ...查看


  • 模架零件材料的选用
  • 模具材料选用标准 成型零部件材料选用 .1 成型零部件指与塑料直接接触而成型制品的模具零部件,如型腔.型芯.滑块.镶件.斜顶.侧抽等. .2 成型零部件的材质直接关系到模具的质量.寿命,决定着所成型塑料制品的外观及内在质量,必须十分 慎重, ...查看


  • 钢材类型品牌及表面处理方法
  • 钢材的类型.品牌及表面处理方法 表面处理方法:1.氮化处理2.热处理 (一) C45 W 中炭钢 美国标准编号: AISI 1050 ~ 1055:日本标准编号: S50C~ S55C德国标准编号: 1.1730 .中炭钢或45# 钢香港称 ...查看


  • 基体钢属于高合金钢
  • 基体钢属于高合金钢,合金元素总量大10%,成本较高,淬火温度区间较窄,热处理工艺难度大,从而限制了改类钢的推广使用.Gd 钢属于低合金钢,合金元素总量在4%左右,但综合了多种元素作用,使模具钢材的碳化物偏析小,分布均匀,主要力学性能如冲击韧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