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践行与马克思主义

中国梦的践行与马克思主义

姓名:范宇新

中国梦的践行与马克思主义 范宇新

关键词:中国梦;发展;改革;马克思主义

摘要:中国历史上提出各种救国方案,最后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共领导人民开创了民族复兴的道路。如今,习总书记提出中国梦这一指导思想,中国梦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对中国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中国梦的实现的根本保证是推进改革和发展,而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坚持并践行马克思主义思想。

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2012年11月29日,在国家博物馆,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

一、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着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的任务。各界仁人志士提出过各种救国方案,也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希望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富国强兵;洪秀全发动太平天国运动;康有为、梁启超的戊戌变法要求全面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来挽救民族危亡;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希望通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振兴中华”。然而这些不问政治的梦、盲目学习西方的梦、资本主义救中国的梦,再包括大跃进这样不切实际、违背客观规律的空想梦最终都破灭了。这些违背发展规律、脱离中国实际的设想都不是我们要的中国梦。

终于,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一些先进知识分子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创了独特的中国革命道路,赢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与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引领人民开创了民族复兴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指导中国人民开创民族复兴的道路,之所以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以及建设的巨大成就,不仅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理论,同时也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开放的体系。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的理论,而是科学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国共产党人正是通过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结合,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马克思主义丰富和发展的过程,反映的就是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二、中国梦的内涵、意义

同样,中国梦就是这样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逐步提出来的。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 “进步人类梦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同时,马克思主

义也必然是提出中国梦和实现中国梦的指导思想。这既是历史的必然性决定的,也是马克思主义作为知道思想的科学性决定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中国梦的内涵时,反复强调:“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由此可见,中国梦不仅仅是国家的梦,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构成了整个国家的中国梦。只有人民富裕、幸福,国家才能富强;只有人民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中国梦,整个中华民族才能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说到底是为了人民的梦。这正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这就是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把全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追求。

中国梦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那就是“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使命。中国梦的提出把实现这一历史使命转化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的追求。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就在于用目标来凝聚人心、动员人民、组织队伍。中国梦是14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中国梦这一目标的提出,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的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大大加强了中国人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因此对于促进民族团结,爱国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国梦一经提出,立刻得到全国各地广大人民的响应,说明中国梦表达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声和向往。中国梦是连接中国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民族复兴之梦,对于提升中国的世界影响力也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三、推进改革和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坚定表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走中国道路,指的就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其根本还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作为推动社会前进最活跃、最革命、最根本的力量。目前,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因此要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中国梦的实现打下牢固基础。而我们要坚持的发展,一定要是科学的发展。只有走科学发展之路,才能够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有效地为中国梦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

历史上,科技创新极大地发展生产力,而制度改革又是科技创新的保证。制度与生产力是相互影响,一切事物都在变化,旧的制度不一定适合新的社会发展阶段,因此改革和发展也是相辅相成的,改革促进发展,社会的发展又有了对改革新的需求。

中国三十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依赖于有改革开放的伟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可见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

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推进了民主政治建设,使我国的经济实现了跨越性发展,大大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然而在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我们要认识到我国社会仍旧存在着许多问题,巨大的贫富差距,权力集中导致的贪污腐败等问题渐渐凸显,因此进一步深化改革对于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全面深化改革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十八大以来,“拍蝇打虎”、“八项规定”、“六项禁令” 都让人们看到了中央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的决心。这些改革打破原由利益格局,逐步坚决中国社会存在的很多不和谐的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深化改革是推进发展的必要保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在推进发展,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与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坚持实践唯物主义和实践的观点,它告诉我们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且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坚持唯物辩证法和发展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在变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

推动改革和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而马克思主义是这一过程中要坚持的理论基础。

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中国国情,根据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实事求是地进行改革。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我们绝不能盲目神化某一理论,绝不能迷信某一结论,绝不能搞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我们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更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给我们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凭借这些方法更深入和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世界,在实践中见真知,在创新中求发展。我们还需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深入研究客观事物的内在矛盾,与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只要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始终不懈地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树立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新中国的改革和发展的历史上,有许多完全打破西方传统理论的创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中国模式成功的秘诀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践行,中国未来的发展和改革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进行,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修订版

2. 岳珍.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必然性与科学性.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 年7 月,第8卷,第7期

3. 孙民.中国道路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兼论中国梦的思想境界. 湖北社会科学2013 年第7 期

4. 黄盛泉.改革开放与“中国梦”的内在联系. 长江大学学报( 社科版), 2014 年06 月,第37 卷第6 期

5. 高爱玲.全面深化改革与实现中国梦的辩证关系——对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深度思考. 山东工会论坛, 2014年8月,第20卷第4期

6. 张富文.中国梦的实现路径探析.河南社会科学. 2013 年9 月,第21卷,第9期

7. 李君如.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李君如研究员在上海市马克思主义论坛上的演讲

中国梦的践行与马克思主义

姓名:范宇新

中国梦的践行与马克思主义 范宇新

关键词:中国梦;发展;改革;马克思主义

摘要:中国历史上提出各种救国方案,最后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共领导人民开创了民族复兴的道路。如今,习总书记提出中国梦这一指导思想,中国梦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对中国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中国梦的实现的根本保证是推进改革和发展,而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坚持并践行马克思主义思想。

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2012年11月29日,在国家博物馆,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

一、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着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的任务。各界仁人志士提出过各种救国方案,也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希望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富国强兵;洪秀全发动太平天国运动;康有为、梁启超的戊戌变法要求全面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来挽救民族危亡;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希望通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振兴中华”。然而这些不问政治的梦、盲目学习西方的梦、资本主义救中国的梦,再包括大跃进这样不切实际、违背客观规律的空想梦最终都破灭了。这些违背发展规律、脱离中国实际的设想都不是我们要的中国梦。

终于,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一些先进知识分子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创了独特的中国革命道路,赢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与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引领人民开创了民族复兴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指导中国人民开创民族复兴的道路,之所以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以及建设的巨大成就,不仅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理论,同时也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开放的体系。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的理论,而是科学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国共产党人正是通过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结合,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马克思主义丰富和发展的过程,反映的就是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二、中国梦的内涵、意义

同样,中国梦就是这样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逐步提出来的。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 “进步人类梦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同时,马克思主

义也必然是提出中国梦和实现中国梦的指导思想。这既是历史的必然性决定的,也是马克思主义作为知道思想的科学性决定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中国梦的内涵时,反复强调:“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由此可见,中国梦不仅仅是国家的梦,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构成了整个国家的中国梦。只有人民富裕、幸福,国家才能富强;只有人民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中国梦,整个中华民族才能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说到底是为了人民的梦。这正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这就是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把全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追求。

中国梦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那就是“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使命。中国梦的提出把实现这一历史使命转化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的追求。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就在于用目标来凝聚人心、动员人民、组织队伍。中国梦是14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中国梦这一目标的提出,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的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大大加强了中国人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因此对于促进民族团结,爱国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国梦一经提出,立刻得到全国各地广大人民的响应,说明中国梦表达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声和向往。中国梦是连接中国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民族复兴之梦,对于提升中国的世界影响力也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三、推进改革和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坚定表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走中国道路,指的就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其根本还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作为推动社会前进最活跃、最革命、最根本的力量。目前,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因此要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中国梦的实现打下牢固基础。而我们要坚持的发展,一定要是科学的发展。只有走科学发展之路,才能够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有效地为中国梦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

历史上,科技创新极大地发展生产力,而制度改革又是科技创新的保证。制度与生产力是相互影响,一切事物都在变化,旧的制度不一定适合新的社会发展阶段,因此改革和发展也是相辅相成的,改革促进发展,社会的发展又有了对改革新的需求。

中国三十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依赖于有改革开放的伟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可见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

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推进了民主政治建设,使我国的经济实现了跨越性发展,大大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然而在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我们要认识到我国社会仍旧存在着许多问题,巨大的贫富差距,权力集中导致的贪污腐败等问题渐渐凸显,因此进一步深化改革对于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全面深化改革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十八大以来,“拍蝇打虎”、“八项规定”、“六项禁令” 都让人们看到了中央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的决心。这些改革打破原由利益格局,逐步坚决中国社会存在的很多不和谐的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深化改革是推进发展的必要保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在推进发展,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与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坚持实践唯物主义和实践的观点,它告诉我们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且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坚持唯物辩证法和发展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在变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

推动改革和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而马克思主义是这一过程中要坚持的理论基础。

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中国国情,根据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实事求是地进行改革。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我们绝不能盲目神化某一理论,绝不能迷信某一结论,绝不能搞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我们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更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给我们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凭借这些方法更深入和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世界,在实践中见真知,在创新中求发展。我们还需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深入研究客观事物的内在矛盾,与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只要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始终不懈地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树立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新中国的改革和发展的历史上,有许多完全打破西方传统理论的创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中国模式成功的秘诀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践行,中国未来的发展和改革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进行,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修订版

2. 岳珍.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必然性与科学性.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 年7 月,第8卷,第7期

3. 孙民.中国道路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兼论中国梦的思想境界. 湖北社会科学2013 年第7 期

4. 黄盛泉.改革开放与“中国梦”的内在联系. 长江大学学报( 社科版), 2014 年06 月,第37 卷第6 期

5. 高爱玲.全面深化改革与实现中国梦的辩证关系——对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深度思考. 山东工会论坛, 2014年8月,第20卷第4期

6. 张富文.中国梦的实现路径探析.河南社会科学. 2013 年9 月,第21卷,第9期

7. 李君如.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李君如研究员在上海市马克思主义论坛上的演讲


相关文章

  •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 新华网北京12月23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全文如下. 社会主义核心 ...查看


  • 践行核心价值观凝聚中华正能量
  • 2015年"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启动 践行核心价值观 凝 聚中华正能量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来源:垫江新闻网 发布日期:2015/3/26 [字体:大 中 小] 日前,记者从县关工委获悉,我县将在全县青少年中开展20 ...查看


  • -关于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关于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习主席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讲话的学习心得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我说过,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 ...查看


  •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 代化 李建华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 ...查看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论文
  • 两课实践教学原著导读读书心得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意见 学院名称: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成 绩: 年 月 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央办公厅2014年2月 ...查看


  • 2015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课教案
  • 德育课教学设计教案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濮阳市油田第一中学初中部 童 飞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习目标] 1.学习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培育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品质: 3.全面准确地理解社会主义核 ...查看


  • 培育和践行以诚信为核心理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在中国机械政研会于2013年4月初召开的政研会秘书长工作会议上,中国政研会秘书长王学勤作了题为"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活动"的学习报告. 王学勤秘书长在报告中重点阐述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 ...查看


  • 弘扬和践行中国精神
  • 作者:吴潜涛 北京教育:德育版 2015年07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997(2015)01-0043-0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 ...查看


  • 践行价值观文明我先行倡议书
  • 关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议书 各位团员: 95年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五四运动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查看


  • 关于践行"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要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决议
  • 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十六次代表大会 关于践行"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要求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决议 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十六次代表大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