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课题:1.认识一元二次方程

学习目标:1、结合上一节课的实际问题中所建立的一元二次方程模型,激发学

生求解的意识。

2、经历探索满足一元二次方程解或近似解的过程,促进学生对方程

解的理解,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学习重难点:一元二次方程解或近似解的过程 第一环节:复习回顾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得到了如下的两个一元二次方程:

82x52x18,即:2x213x110;

x6272102,即:x212x150。

发现一元二次方程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同样广泛的应用。上一节课的两个问题是否已经得以完全解决?你能求出各方程中的x吗? 第二环节:情境引入

1、在前一节课的问题中,我们若设所求的宽度为x(m),得到方程:82x52x18,即:2x

2

13x110;

(1)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你能确定x的大致范围吗? ?说说你的理由.

(2)x可能小于0吗?可能大于4吗?可能大于2.5吗?说说你的理由,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3)完成下表:

(4)你知道所求的宽度x(m)是多少吗? 还有其他求解方法吗?与同伴进行交流.

第三环节:做一做

1

上节课我们通过设未知数得到满足条件的方程,即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x(m)满足方程x672102,把这个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为x212x150

2

(1)你能猜出滑动距离x(m)的大致范围吗?

(2)小明认为底端也滑动了1 m,他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3)底端滑动的距离可能是2 m吗?可能是3 m吗?为什么? (4)x的整数部分是几?十分位是几?

附学生对第(1)问的说理过程如下:

在此题中,我认为x的取值范围是0<x<4。首先,梯子滑动的距离x>0是显而易见的,在下图中,求得BC=6m,而BD<10m,因此CD<4m。所以x的取值范围是0<x<4。

学生完成下面的表格:

同时发现:没能在这些整数取值中找到方程的解,但却通过表格分析发现,当x的取值是1和2时,所对应代数式的值是-2和13,而且随着x的取值越大,相应代数式的值也越大。因此若想使代数式的值为0,那么x的取值应在1和2之间。从而确定x的整数部分是1。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在1和2之间继续找方程的解。以下分了两种不同的做法: 甲同学的做法:

所以1<x<1.5 进一步计算:

2

所以1.1<x<1.2

因此x的整数部分是1,十分位是1。 乙同学的做法:

所以1.1<x<1.2

因此x的整数部分是1,十分位是1。

对于这几种做法,教师要及时地给与肯定和鼓励,并可将二者加以比较。

第四环节:练习与提高

五个连续整数,前三个数的平方和等于后两个数的平方。您能求出这五个整数分别是多少吗?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总结探索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和关键,以及在求解(或近似解)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基础作业:P35习题1、2、3

拓展作业:课堂精练P21 1、2、3、4、5

综合作业:课堂精练P21 6、 7、8、9、10、11、12

3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课题:1.认识一元二次方程

学习目标:1、结合上一节课的实际问题中所建立的一元二次方程模型,激发学

生求解的意识。

2、经历探索满足一元二次方程解或近似解的过程,促进学生对方程

解的理解,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学习重难点:一元二次方程解或近似解的过程 第一环节:复习回顾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得到了如下的两个一元二次方程:

82x52x18,即:2x213x110;

x6272102,即:x212x150。

发现一元二次方程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同样广泛的应用。上一节课的两个问题是否已经得以完全解决?你能求出各方程中的x吗? 第二环节:情境引入

1、在前一节课的问题中,我们若设所求的宽度为x(m),得到方程:82x52x18,即:2x

2

13x110;

(1)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你能确定x的大致范围吗? ?说说你的理由.

(2)x可能小于0吗?可能大于4吗?可能大于2.5吗?说说你的理由,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3)完成下表:

(4)你知道所求的宽度x(m)是多少吗? 还有其他求解方法吗?与同伴进行交流.

第三环节:做一做

1

上节课我们通过设未知数得到满足条件的方程,即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x(m)满足方程x672102,把这个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为x212x150

2

(1)你能猜出滑动距离x(m)的大致范围吗?

(2)小明认为底端也滑动了1 m,他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3)底端滑动的距离可能是2 m吗?可能是3 m吗?为什么? (4)x的整数部分是几?十分位是几?

附学生对第(1)问的说理过程如下:

在此题中,我认为x的取值范围是0<x<4。首先,梯子滑动的距离x>0是显而易见的,在下图中,求得BC=6m,而BD<10m,因此CD<4m。所以x的取值范围是0<x<4。

学生完成下面的表格:

同时发现:没能在这些整数取值中找到方程的解,但却通过表格分析发现,当x的取值是1和2时,所对应代数式的值是-2和13,而且随着x的取值越大,相应代数式的值也越大。因此若想使代数式的值为0,那么x的取值应在1和2之间。从而确定x的整数部分是1。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在1和2之间继续找方程的解。以下分了两种不同的做法: 甲同学的做法:

所以1<x<1.5 进一步计算:

2

所以1.1<x<1.2

因此x的整数部分是1,十分位是1。 乙同学的做法:

所以1.1<x<1.2

因此x的整数部分是1,十分位是1。

对于这几种做法,教师要及时地给与肯定和鼓励,并可将二者加以比较。

第四环节:练习与提高

五个连续整数,前三个数的平方和等于后两个数的平方。您能求出这五个整数分别是多少吗?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总结探索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和关键,以及在求解(或近似解)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基础作业:P35习题1、2、3

拓展作业:课堂精练P21 1、2、3、4、5

综合作业:课堂精练P21 6、 7、8、9、10、11、12

3


相关文章

  • 方程解决问题教学案例
  • <方程>教学案例 教学片断: 一.揭示课题 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请看大屏幕,让我们一起读出它的名字,好吗?(板书:方程)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这位朋友吧 二.创设情境,感知平衡 师:老师听说咱们五年级 ...查看


  •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1
  • 课题: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一) 教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二册(上)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 编著) 课堂设计理念: 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通过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情景,挖掘学生内在的研究问题的巨大潜能,使学生 ...查看


  • 5.1-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 课题:5.1.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课型:新授课 年级:七年级 姓名: 王元 单位:台儿庄区枣庄六中 电话:[1**********] 邮箱:[1**********]@126.com 能否提供录像课:能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 ...查看


  •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2.内容解析 一元二次方程是方程在一元一次方程基础上 "次"的推广,同时它是解决诸多实际问题的需要,为勾股 ...查看


  •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lxy
  •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间的关系.会列方程表示事物之间简单的数量关系. 2.在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操作交流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活动经验. ...查看


  • 2017年秋七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 2017年秋七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殷 勇 一.指导思想: 深化教学改革, 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 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活动为主线, 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充分体现 ...查看


  • 高中数学教案--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
  • <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说课教案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进行交流. 我说课的题目是<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标准 方程>,内容选自于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实验教材>高二下册第九章第二单 ...查看


  • 2.1认识一元二次方程说课
  • 2.1.认识一元二次方程(1)说课稿 海上学校 宋维菊 2015-9-23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七年级已学过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经历过由具体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学生在八年级已学过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经 ...查看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1.课程名称: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2.教学材料:人教版 4.授课时间:共61课时 5.授课教师:七年级全体数学教师 6.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一.课程目标 第一章 有理数. 对正.负数的认识:有理数的概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