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运动例题分析

【例 1】 甲、乙二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上升。乙看见楼房在 匀速上升。甲在匀速下降。则他们相对于地面: A.甲上升,乙下降 B.甲下降,乙上升 C.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慢 D.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快 【分析】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是以自己或自己所乘的升降机为参照物。如果以地面 为参照物,楼房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甲相对楼房和地面在匀速下降。 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 也是以自己或自己所乘的升降机为参照物的。 若以地面为参照 物,楼房相对地面静止,则乙相于地面匀速下降。同时乙看见甲在下降,这时甲下降得比乙 快。若甲在乙上方,则二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若甲在乙下方,则二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 大。 【解】选 D。 【评注】研究一个物体怎样运动,首先要确定参照物,看这个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 怎样变化。 【例 2】某人 5 分钟步行通过的路程是 0.9 千米,则此人步行时的速度为____

米/秒, 合____千米/时. 若以这样的速度行走半小时可以通过_______米的路程.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计算题. 分析:解答本题要涉及以下知识: 1、速度计算公式的应用及变形:v=s/t、s=vt. 2、单位换算,包括时间、路程、速度各自单位的换算. 解答:解:因为 s=0.9km=900m,t=5min=300s, 所以 v= =3m/s=10.8km/h. 半小时通过的路程为 s=vt=3m/s×30×60s=5400m. 故答案是:3;10.8;5400. 点评:该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速度计算公式的应用,以及单位的统一和换算.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单位 的换算.

【例 3】飞机作俯冲飞行时,飞行员说:“大地迎面而来”,这是以_______作参照物的.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专题:答案开放型;参照思想. 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选择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如果发生位置的变化, 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解答:解:飞机作俯冲飞行时,“大地迎面而来”,被研究的物体是大地,大地是运动的,一定要选择一 个和大地之间发生位置改变的物体做参照物,并且选择一个与大地之间距离越来越小的物体为参照物.选

择飞机或飞行员都可以. 故答案为:飞行员.(答案不唯一) 点评:(1)参照物的选择,作为参照物的物体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运动的,如果选定为参照物,就假 定为不动的物体. (2)由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会选择参照物,会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例 4】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54 千米/时=_____米/秒; 20 米/秒=_______千米/时.

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速度之间的换算关系:1 米/秒=3.6 千米/时就可算出该题. 解答:解:∵1 米/秒=3.6 千米/时, ∴54 千米/时=54/3.6 米/秒=15 米/秒; 20 米/秒=20×3.6 千米/时=72 千米/时. 故答案为:15;72.

【例 5】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它在前 2 秒的平均速度是 6 米/秒,后 4 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3 米/秒,则该物

体在 6 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A.3.5 米/秒 考点:速度的计算. 专题:计算题;应用题. 分析:已知平均速度和通过的时间,根据公式 S=Vt 可求通过的距离,最后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就是全程的 平均速度. 解答:解:前 2 秒的距离为 S1=V1t1=6m/s×2s=12m;后 4 秒的距离 S2=V2t2=3m/s×4s=12m; 该物体在 6 秒内通过的距离 S=12m+12m=24m; 该物体在 6 秒内的平均速度 V=s/t=24m/6s=4m/s; 故选 C. ) B.3.75 米/秒 C.4 米/秒

【例 6】一列长 310 米的火车,用 13 米/秒的速度匀速通过一隧道需要 1 分 10 秒的时间,求隧道的长度.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应用题. 分析:已知速度和时间,先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出列车运动的路程,则隧道的长度应是列车运动的路程减去 列车自身的长. 解答:解:由题意得

s 隧道=s-s 车=vt-s 车=13m/s×70s-310m=600m.

答:隧道长是 600m.

【例 7】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分度值是 1mm 的刻度尺测同一长度,测量结果都相同,下列四组数据是他

们记录的结果,其中数据符合要求的是( A.1.54 dm 考点:长度的测量. ) B.15.4cm C.154 mm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测量结果应准确到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在最小分度值以下应再估读一 位; 根据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逐一分析各选项,做出选择. 解答:解:A、1.54dm=15.4cm,测量结果准确到 cm,不符合题意; B、15.4cm,测量结果准确到 cm,不符合题意; C、154mm=15.4cm,测量结果准确到 cm,不符合题意; D、154.0 故选 D. mm,测量结果准确到 mm,0 是估读数字,符合题意;

【例 8】汽车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小明在车中测试汽车的速度,用手表测出汽车从路程牌 62km

到 63km 的时间是 33s,此时汽车的速度最接近于( A.33 km/h 考点:速度的计算. 专题:计算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根据题意求出汽车的路程,然后由速度公式求出汽车的速度. 解答:解:汽车的路程 s=63km-62km=1km=1000m,运动时间 t=33s, 则汽车的速度 v=s/t=1000m/33s≈30m/s=109km/h; 故选 D. B.120 ) km/h C.33 m/s

【例 9】做匀速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运动时间之比为 1:3,通过路程之比为 4:1,则甲、乙两物 体运动速度之比为_________.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比例法;运动和力. 分析:先确定甲乙两物体的时间之比、路程之比,再根据速度公式就可算出它们的速度之比. 解答:

【例 1】 甲、乙二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上升。乙看见楼房在 匀速上升。甲在匀速下降。则他们相对于地面: A.甲上升,乙下降 B.甲下降,乙上升 C.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慢 D.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快 【分析】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是以自己或自己所乘的升降机为参照物。如果以地面 为参照物,楼房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甲相对楼房和地面在匀速下降。 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 也是以自己或自己所乘的升降机为参照物的。 若以地面为参照 物,楼房相对地面静止,则乙相于地面匀速下降。同时乙看见甲在下降,这时甲下降得比乙 快。若甲在乙上方,则二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若甲在乙下方,则二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 大。 【解】选 D。 【评注】研究一个物体怎样运动,首先要确定参照物,看这个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 怎样变化。 【例 2】某人 5 分钟步行通过的路程是 0.9 千米,则此人步行时的速度为____

米/秒, 合____千米/时. 若以这样的速度行走半小时可以通过_______米的路程.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计算题. 分析:解答本题要涉及以下知识: 1、速度计算公式的应用及变形:v=s/t、s=vt. 2、单位换算,包括时间、路程、速度各自单位的换算. 解答:解:因为 s=0.9km=900m,t=5min=300s, 所以 v= =3m/s=10.8km/h. 半小时通过的路程为 s=vt=3m/s×30×60s=5400m. 故答案是:3;10.8;5400. 点评:该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速度计算公式的应用,以及单位的统一和换算.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单位 的换算.

【例 3】飞机作俯冲飞行时,飞行员说:“大地迎面而来”,这是以_______作参照物的.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专题:答案开放型;参照思想. 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选择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如果发生位置的变化, 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解答:解:飞机作俯冲飞行时,“大地迎面而来”,被研究的物体是大地,大地是运动的,一定要选择一 个和大地之间发生位置改变的物体做参照物,并且选择一个与大地之间距离越来越小的物体为参照物.选

择飞机或飞行员都可以. 故答案为:飞行员.(答案不唯一) 点评:(1)参照物的选择,作为参照物的物体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运动的,如果选定为参照物,就假 定为不动的物体. (2)由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会选择参照物,会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例 4】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54 千米/时=_____米/秒; 20 米/秒=_______千米/时.

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速度之间的换算关系:1 米/秒=3.6 千米/时就可算出该题. 解答:解:∵1 米/秒=3.6 千米/时, ∴54 千米/时=54/3.6 米/秒=15 米/秒; 20 米/秒=20×3.6 千米/时=72 千米/时. 故答案为:15;72.

【例 5】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它在前 2 秒的平均速度是 6 米/秒,后 4 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3 米/秒,则该物

体在 6 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A.3.5 米/秒 考点:速度的计算. 专题:计算题;应用题. 分析:已知平均速度和通过的时间,根据公式 S=Vt 可求通过的距离,最后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就是全程的 平均速度. 解答:解:前 2 秒的距离为 S1=V1t1=6m/s×2s=12m;后 4 秒的距离 S2=V2t2=3m/s×4s=12m; 该物体在 6 秒内通过的距离 S=12m+12m=24m; 该物体在 6 秒内的平均速度 V=s/t=24m/6s=4m/s; 故选 C. ) B.3.75 米/秒 C.4 米/秒

【例 6】一列长 310 米的火车,用 13 米/秒的速度匀速通过一隧道需要 1 分 10 秒的时间,求隧道的长度.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应用题. 分析:已知速度和时间,先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出列车运动的路程,则隧道的长度应是列车运动的路程减去 列车自身的长. 解答:解:由题意得

s 隧道=s-s 车=vt-s 车=13m/s×70s-310m=600m.

答:隧道长是 600m.

【例 7】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分度值是 1mm 的刻度尺测同一长度,测量结果都相同,下列四组数据是他

们记录的结果,其中数据符合要求的是( A.1.54 dm 考点:长度的测量. ) B.15.4cm C.154 mm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测量结果应准确到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在最小分度值以下应再估读一 位; 根据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逐一分析各选项,做出选择. 解答:解:A、1.54dm=15.4cm,测量结果准确到 cm,不符合题意; B、15.4cm,测量结果准确到 cm,不符合题意; C、154mm=15.4cm,测量结果准确到 cm,不符合题意; D、154.0 故选 D. mm,测量结果准确到 mm,0 是估读数字,符合题意;

【例 8】汽车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小明在车中测试汽车的速度,用手表测出汽车从路程牌 62km

到 63km 的时间是 33s,此时汽车的速度最接近于( A.33 km/h 考点:速度的计算. 专题:计算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根据题意求出汽车的路程,然后由速度公式求出汽车的速度. 解答:解:汽车的路程 s=63km-62km=1km=1000m,运动时间 t=33s, 则汽车的速度 v=s/t=1000m/33s≈30m/s=109km/h; 故选 D. B.120 ) km/h C.33 m/s

【例 9】做匀速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运动时间之比为 1:3,通过路程之比为 4:1,则甲、乙两物 体运动速度之比为_________.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比例法;运动和力. 分析:先确定甲乙两物体的时间之比、路程之比,再根据速度公式就可算出它们的速度之比. 解答:


相关文章

  • 必修1第三章 归纳总结
  • 专题归纳总结 专题一 摩擦力问题的解题思路 1.摩擦力的产生与分类判断 (1)假设法判断是否存在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的产生可根据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直接判断,由于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相对隐蔽,常用假设法进行判定,即假设物体不受静摩擦力,看物体 ...查看


  • 高考物理选择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 高考物理中的选择题的分析和解题技巧 第一部分:理论指导 选择题是现代各种形式的考试中最为常用的一种题型,它分为单项选择和不定项选择.组合选择和排序选择(比如一些实验考查题) 等形式.在高考物理中选择题分数占物理总分的40%,在高考理科综合试 ...查看


  • 最后一讲(对学生高考前的培训)
  • 对学生高考前的培训 一.考前心态调整和注意事项 主要介绍考前心态的调整和考试用品以及有关证件的准备. 1. 考前要保湿情绪的问题,避免情绪的剧烈起伏,尽量做到"心如止水".维持好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存在恋爱关系的同学 ...查看


  • 高考复习--[曲线运动]典型例题复习
  • 四.曲线运动 一.知识网络 二.画龙点睛 概念 1.曲线运动: ⑴曲线运动定义:曲线运动是一种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其速度方向随时间不断变化 ⑵曲线运动中质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就是曲线的切线方向 ⑶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因为物体速度方向不断变化 ...查看


  • 如何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与大小?
  • 如何计算摩擦力的大小和判断摩擦力的方向? 本报记者 李位华 高中物理教学中"物体的受力分析"是物理学中的难点,在三种性质的力中,"弹力"."摩擦力"属于高考热点,而摩擦力大小的计算 ...查看


  • 四年级英语易错题
  • 四年级第二学期英语常见易错点分析 ★[词汇汇总]考点一:重点词组 复习说明:主要出现在选布同类单词,单项选择题和翻译题中,如果是名词词组记住做题时记得要看清楚单复数.必记内容: 衣物类:glasses,coat,dress,jacket,j ...查看


  • 孙恒芳教你学物理----传送带问题分析
  • 孙恒芳教你学物理-----传送带问题分析 [专题分析] 传送带问题是高中阶段比较常见也是比较复杂的的题目形式.受力方面,要分析物体与传送带之间是否存在摩擦力,是存在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运动方面,要分析物体与传送带之间是相对运动,还是相对 ...查看


  • 曲线运动知识点
  • 1.曲线运动: ⑴曲线运动定义:曲线运动是一种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其速度方向随时间不断变化 ⑵曲线运动中质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就是曲线的切线方向 ⑶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因为物体速度方向不断变化,所以曲线运动的物体总有加速度 [注意]曲线运动 ...查看


  • [地球的运动(一)]复习教案
  • <地球的运动(一)>复习教案 政史地 徐鑫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会考条目要求)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用图来说明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使同时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 2.通过画图和计算,培养学生 ...查看


  • 动能定理经典例题
  • 例题讲解或讨论 主要针对本节重点难点--动能定理,适当举例,加深学生对该定理的理解,提高应用能力. 例1.一物体做变速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合外力一定对物体做功,使物体动能改变 B.物体所受合外力一定不为零 C.合外力一定对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