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健康宣教

神经系统疾病患者 按摩及指压止痛等方法减轻头痛。 (4)保持室内环境安静、舒适、光线柔和,健康教育

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

体征的健康教育

一、头痛

头痛(headache)为临床常见症状,由

各种原因刺激颅内外的疼痛敏感结构所引起。颅内的血管、神经和脑膜以及颅外的骨膜、血管、头皮、颈肌、韧带等均为疼痛的敏感结构。凡这些敏感结构受挤压、牵拉、移位、炎症,以及血管的扩张或痉挛、肌肉的紧张性收缩等均引起头痛。

( 一)临床表现 1.偏头痛

2.颅内压增高性头痛 3.颅外局部因素所治头痛 (1)眼源性头痛 (2)耳源性头痛 (3)鼻源性头痛 4.神经性头痛

( 二)住院健康指导

1.用药指导 指导患者尊医嘱服药、告

知药物的作用、用药方法,让患者了解药物的依赖性或成瘾性的特点,以及长期用药的副作用。鼓励患者用松弛、理疗等方法配合药物来缓解疼痛。 2.疾病指导

(1)长期反复发作的头痛,可使患者有焦虑、紧张心理。应帮助其寻找诱因,消除紧张情绪,理解、同情患者的痛苦,教会患者保持身心放松的方法,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以减少发作次数。 (2)帮助患者了解头痛的原因并告知患者可引起或加重疼痛的因素,如情绪紧张、饥饿、失眠、噪声、强光和气候的变化。偏头痛患者进食奶酪、熏鱼、酒类、巧克力也可诱发疼痛,女性患者服避孕药可加重头痛,使患者学会避免各种诱因。 (3)指导患者缓慢深呼吸、听轻音乐、行气功、引导式想象、冷敷或热敷、理疗、

告知患者保证充分的休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二、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是指人们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察觉能力出现障碍。任何病因引起的大脑皮质、皮质下结构、脑干网状上行激活系统等部位的损害或功能抑制,均可出现意识障碍。

( 一)病因

引起意识障碍的常见原因有颅内肿

瘤、全身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中毒性疾病等。

(二)临床表现

临床上可通过患者的言语反应,对疼

痛的刺激反应、瞳孔对光反射、吞咽反射、角膜反射等来判断意识障碍的程度。意识障碍按其程度可分为嗜睡、昏睡和昏迷,昏迷又分为浅昏迷、中昏迷和深昏迷。

(三)住院健康指导

1.饮食指导 告知家属患者应保证营养的供给,给予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补充足够的水分,必要时可通过鼻饲给予流质饮食。

2.疾病指导

(1)指导家属保护患者防止可能的损伤,如癫痫发作时引起气道梗阻或误吸。为患者使用床挡,防止坠床。

(2)患者取平卧头侧位或侧卧位,告知患者家属以免呕吐物误入气管造成窒息。

(3)指导家属根据不同的意识障碍程度,进行相应的意识恢复训练,纠正患者错误概念或定向力错误、辨色错误、计算错误,提供他所熟悉的物品,帮助患者恢复记忆力。 (4)告知应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遵医嘱服用通便药,以防排便时颅内压增高,引起病情变化。

(5)指导家属每2小时为患者翻身拍背一次,可防止压疮及坠积性肺炎的形成。

三、言语障碍

言语障碍(disorders of language)

分为失语和发音困难。由于大脑言语功能区病变使其听、说、阅读和书写能力丧失或残缺称为失语。因发音肌肉的瘫痪、共济失调或肌张力增高所引起的称为发音困难.

(一)临床表现 失语分为运动性失语、感受性失语、失写、失读、命名性失语。

(二)住院健康指导

1.心理指导

患有失语症的患者容易丧失对生活的勇气,可能表现为抑郁或躁狂易怒,此时患者心理异常脆弱与敏感,也最需要护理人员及家属充满爱心的帮助。护士或家属应多与患者交谈,能正确理解患者的问题并及时、耐心地解释,直至患者理解为止﹔护理过程中给患者列举治疗效果好的病例,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避免出现悲观、失望的情绪﹔针对患者的积极态度,只要患者有进步就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患者回从赞扬的表情和语言中得到安慰和自信,从而增强语言训练的勇气和信心。 2.疾病指导

(1)告知患者家属语言训练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要积极配合。

(2)鼓励患者大声说话,告知家属选择感兴趣话题,激发患者进行语言交流的欲望,患者进行尝试和获取成功时给予鼓励。 (3)告知家属选择适当的时机和训练方法,可以在散步时、做家务时或休闲娱乐时进,以实物为教材,,寓教于乐。对不能很好地理解语言的患者,配以手势或实物一起交谈,通过语言与逻辑性的结合,训练患者理解语言的能力﹔对说话困难的患者可以借书写方式来表达﹔对失去阅读能力的患者应将日常用语、短语、短句写在卡片上,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短到长教其朗读。 (4)告知家属在对患者进行语言训练时要耐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切不可急于求成,应逐渐丰富其内容,增加刺激量,才能达到语言逐渐恢复的目的。

四、感觉障碍

感觉障碍(disorders of sensation)

是指机体对各种形式(痛、温、触、压、位置、振动等)刺激的无感知、感知减退或异常的综合征。

(一)病因

感觉障碍常见于脑血管病,如脑出

血、脑梗死等,还可见于脑外伤、脑实质感染和脑肿瘤等。

(二)临床表现

根据病变的性质,临床上将感觉分为抑制性症状和刺激性症状两大类。

1.抑制性症状 感觉传导径路被破坏或功能受抑制时,出现感觉缺失或感觉减退。在同一部位各种感觉均缺失,称为完全性感觉缺失。如果在同一部位只有某种感觉障碍而其他感觉保存着,称为分离性感觉障碍。

2.刺激性症状 感觉传导径路受到刺激或兴奋性增高时出现刺激性症状,有以下表现﹕感觉过敏、感觉过度、感觉倒错、感觉异常、疼痛。

(三)住院健康指导

1.心理指导

针对患者感觉障碍的程度、类型,向患者详细讲解其病情变化。安慰患者,嘱其不必紧张,消除不安感,向患者家属讲解病情,让家属了解此病注意事项,使患者及家属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2.疾病指导

(1)告知患者及家属感觉减退的患者注意避免碰触温度过高或过低的物体,避免烫伤、冻伤,如使用热水袋时,水温不宜超过50℃﹔对感觉过敏的患者,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刺激。对感觉异常者应避免抓挠,以防皮肤损伤。

(2)教给患者做知觉训练,嘱家属每天用温水(40~50℃)擦洗患者感觉障碍的身体部位,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感觉恢复。对无感知患者,用砂纸、毛线刺激触觉﹔用冷水、温水刺激温觉﹔用针尖刺激痛觉等。

(3)教会家属按摩手法,按摩可促进血液

和淋巴液回流,对患侧肢体又有一种感觉刺激作用,还能防止或减少局部水肿,有利于机体的康复。按摩动作要轻柔、缓慢、有节律,切不可用粗暴的手法﹔按摩的顺序应该从肢体的远端到近端,以利于血液循环。 (4)对于深感觉障碍的患者,告知家属在活动过程种应注意保证安全,有人陪伴,室内光线充足,穿合适的鞋,预防跌倒及外伤的发生。

(5)教会患者放松技巧,积极配合医生的药物治疗,遵医嘱按时服药。

五、运动障碍

可分为瘫痪、僵硬、不随意运动和共济

失调等。

瘫痪(paralysis)是指肢体因肌力下降而出现运动障碍称为瘫痪。按瘫痪的临床表现可分为偏瘫、交叉性瘫痪和四肢瘫、截瘫单瘫、局限性瘫痪等。

僵硬是指肌张力增高所引起的肌肉僵硬、活动受限或不能活动的一组综合征。可由中枢神经、周围神经、肌肉和神经肌肉接头病变所引起,包括痉挛、僵直、强直等几种不同的临床表现。

不随意运动是指锥体外系病变引起的,不随意志控制的无规则、无目的的面、舌、躯干、肢体等骨骼肌的不自主运动,可分为震颤、舞蹈、手足徐动、扭转痉挛、投掷动作等。

共济失调是由本体感觉、前庭迷路、小脑系统病变引起的机体维持平衡

和协调不良所产生的临床综合征。很据病变部位可分为脊髓性共济失调、小脑性共济失调、大脑性共济失调。

住院健康指导

1.心理指导

鼓励患者正确对待疾病,消除忧郁、恐惧心理或悲观情绪,摆脱对他人的依赖心理﹔护士及家属应关心患者,避免任何刺激和伤害患者自尊的言行,尤其在帮助患者进食、洗漱和处理大小便时不要流露出厌烦情绪﹔鼓励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克服困难,增强自我照顾能力与自信心,保持自强、自尊的良好心态。 2.疾病指导

(1)告知患者及家属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指导急性期患者床上的患肢体位摆放以保持关节功能位置,防止关节变形而失去正常功能。

(2)协助和督促患者进行早期床上桥式主动运动(训练患腿负重,抬高和放下臀部,为患者行走做准备,以防止患者在行走中德膝关节锁住)、Bobath握手(十字交叉握手,避免手的僵硬收缩)。

(3)如一侧肢体有自主运动,可以健肢带动患肢在床上练习坐起、翻身及患肢运动。开始时运动的强度不宜过大,以免患者痛苦而拒绝训练,应合理、适度、循序渐进。 (4)锻炼时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积极练习仰卧起坐,仰卧伸手、抬腿及大小关节屈伸转动,逐渐实现站立、行走、下蹲,并配合拉绳、提物等,逐步提高肌力。

(5)注意训练手的精细动作,如手腕的屈伸、手的抓握、捻动、捏持、扣纽扣、用勺筷、翻书报等,以提高生活技能。 (6)肢体功能锻炼因有患肢肌张力过高、平衡失调等因素而较困难,故还要加强患者锻炼的意志,要顽强坚持,持之以恒。还要加强主观性训练,即让大脑发出令患肢进行各种活动的指令,进行神经冲动训练。

脑血管疾病患者 健康教育

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CVD)是由各种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而导致脑功能缺损的一组疾病的总称。本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死亡率、致残率均高,是目前人类疾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 脑血管病的分类﹕ 1.根据神经功能缺失时间分为短暂性

脑缺血发作和脑卒中,前者指不足

24小时者,后者为超过24小时者。

2.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小卒中、大卒中和静息卒中。

3.依据病理性质可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前者又称为脑梗死,后者又称为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短暂性可逆神经功能障碍。发作持续数分钟,通常在30分钟内完成恢复,可反复发作。

(一)病因

本病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在认识上还有很多争论。多数研究者认为﹕虽然TIA是一种多病因的综合征,打绝大多数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反复性发作主要是供应脑部的小动脉发生微栓塞所致﹔也可能由于血流动力学、血液成分异常等触发因素所引起。

(二)临床表现

TIA多发于50~70岁中老年人,男性

较多。突然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的症状与体征,数分钟达到高峰,持续数分钟或十余分钟,不遗留后遗症﹔可反复发作,每次发作症状相似。临床上常将TIA分为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两大类。

(三)住院健康指导

1.心理指导

(1)告知患者及家属,说明情绪变化与发生

TIA的关系,避免情绪激动、生气或过度兴奋,以免引起血压升高,导致TIA再次发生,甚至有发生脑卒中的危险。

(2)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思想顾虑,评估患者心理的状态,帮助患者消除恐惧心理,树立与疾病做斗争的信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锻炼身体,加强功能运动。 2.饮食指导

(1)告知其应以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适量糖类、丰富维生素为原则,少食肥肉、猪油、奶油、蛋黄、带鱼、动物内脏及糖果甜食等。

(2)控制总热量,防止超重,饮食要有规律,切忌暴饮暴食或过分饥饿。

(3)戒烟酒。烟草中尼古丁可引起血管痉挛,造成血管壁损伤﹔长期饮酒可导致血压升高。

3.休息运动指导

告知患者应保证充足的睡眠,血压控制不稳定及反复TIA发作患者应有家属陪伴,避免单独活动,以防疾病发作时摔倒。如有头晕、头痛等症状应立即卧床休息,并通知医护人员。告知患者避免突然变换体位,以免引起直立性低血压。

4.用药指导

(1)在使用抗凝治疗时,应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久服阿司匹林可引起不易察觉的胃肠道反应或溃疡病。应观察有无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等症状,宜在饭后服药,以防胃肠道刺激。

(2)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时,要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可擅自服用多种降压药或自行停药、换药。如血压控制不理想,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或种类。

5.疾病指导

告知患者或家属疾病的危险因素,使其了解肥胖、吸烟、酗酒、饮食结构不合理与本病的关系,以及此病反复发作可能会产生的严重后果。使患者积极治疗相关疾病,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从而预防TIA。

(四)出院健康指导

1.告知患者出院后如不注意控制诱发因素此病会反复发作,因此应重点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血液粘稠

度增高及高血脂等。出院后应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戒烟、忌酒。

2.避免情绪激动,去除不安、恐惧、愤怒、忧虑等不利因素,保持心情舒畅。向患者及家属讲清本病可能发生脑梗死及脑出血,经常发作的患者应避免过重的体力劳动及单独外出,以防疾病发作时跌倒。

3.可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如保健操、打太极拳等,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晨起空腹运动。

4.积极治疗原发病,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可随意停药或换药,定期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5.部分患者反复发作未产生后遗症则认为是“小毛病”不予重视。应向患者强调此病的危害性,及时治疗,争取早日康复。本病如未经适当治疗,而任其自然发展,约1/3的患者在数年内发生完全性卒中;约有1/3经历长期的反复发作而损害脑的功能;仅有1/3可能出现自然缓解。因此TIA为脑卒中的一种先兆和警报,在防治脑血管病工作中,及早诊断和正确处理TIA已被普遍认为是一个关键性的重要环节,如能积极治疗,预后较好。

二、脑梗死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CI)或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缺血、缺氧,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临床最常见的类型为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一)病因

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病因为脑动脉粥

样硬化,它常与主动脉、冠状动脉、肾动脉及其他外周动脉硬化同时发生;脑动脉硬化常伴有高血压,二者互相影响,使病变加重。高血脂、糖尿病等则往往加速脑动脉硬化的发展。其次为脑动脉炎,少见为先天血管畸形等。由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脱落发生的栓塞称为血栓栓塞。

(二)临床表现

1.脑血栓的形成

(1)一般表现:好发于中老年人,多见于50~60岁以上或患有动脉粥样硬化者,多伴

有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最初可有头痛、头昏、肢体麻木、无力等,约有1/4的患者曾有TIA史。常在安静时发病,或睡眠中发生,于次晨起床时发现不能说话,一侧肢体瘫痪。

(2)临床类型: 1)完全性卒中: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严重,进展较速度。常于六小时内病情达高峰。 2)进展性卒中:神经功能缺失症状矫情。但呈现渐进性加重。在48小时内不断进展,直至出现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 3)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轻,但持续存在,可在3周内恢复。

2.脑栓塞 起病年龄不一,因多数与风湿性心脏病有关,所以发病年龄以中青年居多,冠心病引起者多为中老年人。

起病急骤是脑栓塞的主要特征,在数秒或很短时间内症状达高峰,常见的症状为局限性抽搐、偏盲、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如有意识障碍较轻且很快恢复。严重者可突然昏迷、全身抽搐,因脑水肿或颅内出血,发生脑疝死亡。

(三)住院指导

1.心理指导

因突然瘫痪、失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情感障碍,早期表现为焦虑、情感脆弱、易伤感、易激惹;后期常出现抑郁、苦闷、悲观等、应积极稳定患者情绪,做好心理护理。

(1)多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及情绪波动的原因,鼓励家人多探视,使其充分享受亲情,消除有害刺激因素,帮助患者从消极情绪中解脱出来。

(2)耐心向患者解释多患疾病的性质、预后、治疗方法和目的,鼓励患者振奋精神,持之以恒投身康复锻炼。

2.饮食指导

(1)告知其饮食应以低盐、低胆固醇、低盐、适量糖类、丰富维生素为原则,少食肥肉,猪油。奶油。蛋黄带鱼、动物内脏及糖果甜食等。

(2)控制总热量,防止超重,饮食要有规律,切忌暴饮暴食或过分饥饿。

(3)吞咽困难患者应于坐位或头高侧卧位

(健侧在下方)喂食为宜,应缓慢为入,不催促患者加快吞咽速度。起病24~48小时仍不能自主进食或进食时反呛明显、吞咽困难者应予鼻饲流食,防止误吸引起窒息或肺部感染。

(4)对能咀嚼但不能用舌头像口腔深处送进事物者,应鼓励经口进食,可用汤匙每次将少量食物送至舌根处让患者吞咽,偏瘫患者应向健侧送入食物,以流食或糊状物为宜。

3.用药指导

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在溶栓、抗凝、降压治疗中可能发生的合并证,告诉出血倾向的早期表现,监测生命体征变化的意义。如发现鼻及齿龈出血或皮肤血点等及时向医护人员报告,以免发生颅脑内出血并发症。说明血压波动对脑卒中发病的影响,血压过高会增加潜在的出血危险性,血压过低会降低脑灌注而导致疾病恶化。因此,在接受药物治疗时,应密切观察用药反应,不可随意调整输液滴数。

4.疾病指导

(1)告知患者应每2小时翻身一次,以免瘫痪的一侧长期受压形成压疮,翻身时做一些主动或被动活动锻炼,逐渐增加肢体活动量。做到强度适中,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2)急性期卧床休息,为防止脑血流减少:神志不清、躁动及颞叶梗死合并精神症状的患者,应护栏,必要时给时给予约束、防止跌伤。伤人或自伤、

(3)教会患者及家属锻炼和翻身的技巧,训练患者平衡和协调能力,在训练时环境安静,使患者注意力集中。

(4)鼓励患者用健侧手进食,消除患者依赖心理,必要时协助进食。训练患者定时协助排便。

(5)恢复期尽量要求患者完成生活护理活动,指导护着简单而有效地交流技巧,循环渐进,以增进患者自我照顾的能力和信心,以适应回归家庭和社会的需要,提高生活质量,减少致残率。

5 .并发症观察指导

告知患者家属随着病情变化,患者可能

会出现意识情况、肢体运动障碍及失语程度等进一步加重,提示梗死灶扩大或合并颅内

出血,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采取急救措施。

6.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包括智能康复、言语康复、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方法及注意事项。告知康复的目的是减少病残者的身心社会功能障碍,使患者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康复锻炼应尽早进行,使已发生的残疾降至最低程度。

(2)应尽早告知卧床姿势,置瘫痪肢体语功能位,做被动运动及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患肢失用性萎缩或功能丧失。锻炼的方式应该从床上被动或主动运动开始,逐渐过渡到床旁至床下活动,时间由短至长,次数由少到多,动作由简单到复杂,循环渐进,逐渐联系摇头、抬头、坐立、两腿下垂、站立、走路等。对失语患者,根据不同失语方式进行训练,促进语言能力恢复。

(四)出院健康指导

1.平时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克服不良嗜好。饮食宜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忌烟酒。

2.鼓励患者做力多能及的家务,根据病情,适当参加体育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3.教会家属掌握鼻饲护理,包括鼻饲的方法,喂食的种类。量。温度。时间及注入速度等交代鼻饲注意事项。指导掌握处理排尿和排便障碍的方法。

4.说明抗凝药和控制血压药物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服用方法,用量、注意事项,告知在发脑卒中时可能出现的前驱症状及家庭救急措施。 5.注意安全,老年人晨间睡醒时不要急于起床,最好安静10分钟后缓慢起床,以防直立性低血压;体位变化时,动作要慢,转头不宜过猛;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外出时要防摔倒,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6.告知患者及家属出院后应树立长期功能康复锻炼的信心和决心,坚持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语言。运动。智能康复训练。数年后仍由恢复进展的可能。康复训练时应有家人陪护,不可操之过急,随意更改训练计划。定期回医院复查,在康复医生指导下开展训练康复宣教知识详细见康复患者健康教育。

三.脑出血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10%~30%,病死率高。致残率高。

(一) 病因

1.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 2.颅脑动脉瘤。 3.脑内动脉畸形。 4.其他病因 脑动脉炎,血液病,抗凝治疗、溶栓治疗时。

(二)临床表现

高血压性脑出血以50~70岁高血压患者最常见,冬春易发。出血前多无预兆,少数有头昏。头痛、肢体麻木和口齿不清等前驱症状。躲在活动和情绪激动、劳累、用力排便时骤然起病。临床症状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失语、大小便失禁等。呼吸深沉带有鼾声,重则成潮式呼吸或不规则呼吸,脉搏缓慢有力,颜面潮红,全身大汗。临床症状体征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用而异,常见临床类型包括基地节出血、脑叶出血、脑桥出血、小脑出血、原发性脑室出血。

(三)住院健康指导 1.心理指导

(1) 急性期患者生命垂危,家属心情焦急,应主动关心患者与家属,详细介绍病情及预后,消除其紧张、焦虑心理,告知合理安排陪护与探视,保持病房环境安静的重要性。减少一切不良刺激,使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抢救与治疗。

(2 )患者急性期后常因留有后遗症,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恢复慢,而易产生烦躁、抑郁情绪从而影响治疗、护理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应鼓励患者增强生活的勇气与信心,消除不良心理反应。在康复护理时首先要求患者达到心理康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早期锻炼的重要性,告诉患者只要坚持功能锻炼,许多症状体征可在1~3年内逐渐改善,以免因心理压力而影响脑功能的恢复。

2.饮食指导

(1)发病后禁食24~48小时。发病3日后,如不能进食者,鼻饲流食,以保证营养供应。

(2)对于尚能进食者喂饭喂水时不宜过

急,遇呕吐或返呛时应暂停休息,防止食物呛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3)恢复期患者予以清淡、低盐、低脂、适量蛋白质、维生素、高纤维饮食。多进食蔬菜及水果,避免辛辣食物。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

1.用药指导

使用脱水如20%的甘露醇溶液静脉滴注时,速度应快,30分钟内滴完。因为此药有利尿作用,告知患者及家属做好排尿准备。输液肢体避免过度活动,以免针头脱落造成液体外漏,引起组织坏死。

遵医嘱正确服用降压药,不可骤停和自行更换、加量,避免血压升高或骤降,加重病情变化。如发现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或以往症状加重等征象,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2.疾病指导

1告知患者及家属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4~6周)太高床头15~30度,以促进脑部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发病时不宜长途运送,过多搬动;翻身时应保护头部、动作轻柔得体,以免加重出血。

1 告知患者及家属应保持环境安静,严格限制探视。避免各种刺激因素,引起患者情绪变化,加重病情

○2告知家属神志不清、躁动及合并精神症状者应加床档并适应给予约束,防止受伤。 ○

3昏迷者头偏向一侧,取下活动假牙,确保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4教会患者及家属锻炼和翻身技巧,训练患者平衡和协调能力。每2小时翻身一次,以免瘫痪的一侧长期受压而形成压疮,翻身时做一些主动或被活动锻炼,逐渐增加肢体活动量。

5给患者使用热水袋时水温不超过50度,外包毛巾,防止烫伤。

○6恢复期应坚持正确服用降压药物,定期复查血压。尽可能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和保管血压计。

○7测血压应在安静状态中进行,如情绪激动或活动后应休息片刻在测量血压,并尽可能做到定时间、定部位(健侧肢体)、定体位、定血压计。血压计每年应送计量单位矫正。

并发症指导 脑疝

1告知患者及家属脑疝是脑出血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因此应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如发现烦躁不安、频繁呕吐、呼吸不规则、意识障碍程度进行性加重等前驱症状时,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 2告知患者家属避免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各种因素(剧咳、打喷嚏、躁动、用力排便等),以免引起再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

告知家属多数患者急性期可出现消化道出血症状,如发现呕吐物成咖啡色、排黑便等状况,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

患者眼睑不能闭合时,可涂眼药膏,并盖湿纱布以保护角膜,防止角膜溃疡。

1. 排泄护理指导

嘱留置尿管的患者要保护引流

通畅。防止引流管脱落、扭曲、受压及堵塞。保持会阴部清洁。同时应注意训练膀胱功能,定时放尿,使之能养成自行排尿的习惯。

告知患者大便时腹压增加,可使血

压升高,甚至加重病情,如出现排便费力、及时通知护士,给予开塞露等以确保大便通畅。在床上排便的患者,应为其创造一个容易排便的环境,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2. 康复指导 见“脑梗死”

(四)出院指导

1.避免情绪激动,去除不安、恐惧、愤怒、

忧虑等不利因素,保持心情舒畅。

2.饮食清淡、多进食含水分、含纤维素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

3.生活要有规律。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切忌排便用力过度和憋气。

4.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适当锻炼,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用力或劳累。 5.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等;按时规律服药,降血压控制在适当水平,以防脑出血在发。 6.见“脑梗死患者出院健康指导3`~5度”。

四.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各种原因出血,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的一种综合征。一般所指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因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又称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一.病因

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主要为先天性颅内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的破裂,其他原因为;高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动脉破裂、血液疾病、脑基底异常血管网病、各种感染引起的脑动脉炎、肿瘤破坏血管、结缔组织疾病等。

二.临床表现 以起病急骤、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惊厥、意识障碍及要穿血性脑脊液为特点;可有情绪激动,用力排便。咳嗽等诱因;以40~70岁发病多见。最常见的病因为先天性颅内动脉瘤,其次是脑血管畸形和高血压动脉硬化。

三. 住院、出院健康指导

住院、出院健康指导见"脑出血"

第三节 癫痫

是慢性反复发作性短暂脑功能失调综

合征,以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反复性发作为特征,是发作性意识丧失的常见原因。 一、病 因

1.特发性癫痫 脑部无可解释症状的结构变化和代谢异常,而和遗传因素有较密切的关系,多数患者在儿童或青年期首次发病。

2.症状性癫痫 是由脑部器质性病变和代谢疾病所引起,占癫痫的大多数,可发生于各个年龄组。包括脑部疾病(如脑先天性疾病、颅脑外伤。颅内感染。脑血管病。颅内肿瘤等)和全身性疾病(脑缺氧、遗传代谢疾病、儿童期发热惊厥、中毒、内科疾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

二、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发作性意识障碍,抽搐,感觉、运动、精神异常或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其诱发因素包括发热、疲劳、饥饿、便秘、饮酒、惊吓、受凉、情感冲动等。

(1)(2)

三、住院健康指导

(一)心理指导

癫痫是一种慢性疾病,病情反复发作,因此患者常产生忧虑、自卑心理,护士应耐心解释病情,鼓励患者保持乐观情绪,消除紧张、恐惧等不安因素,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饮食指导

1.饮食要有规律,每餐按时进食,避免饥饿和暴饮暴食。

2.对于强直性痉挛发作的患者一次饮水不要过量,以免诱发。

3.进食清淡、易消化、富于营养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避免辛辣等刺激强的食物,戒烟酒。

(三)休息活动指导

1.发作控制,症状缓解,无精神异常者

可适当活动,避免激烈运动,防止过度劳累。

2.发作较频繁者,应限制在室内活动,要求家属陪住,必要时住患者卧床休息并加护栏,防止摔伤。

(四)用药指导

1.根据癫痫发作的类型遵医嘱用药,切不可突然停药、间断、不规则服药,注意观察用药疗效和副作用。服药前应做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定期复查以备对照,并定期测量血中药物浓度,以防药物的毒副作用。

2.注意用药副作用

(1)苯妥英钠为抗癫痫大发作和局限性发作的首选药物,可有早期过敏反应如皮疹伴热,如出现应暂时停服,待反应消退后再谨慎使用一次,如发生剥脱性皮炎、淋巴结肿大则需撤换。也可发生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厌食)失眠和毛发增长等,一般不影响治疗、宜在饭后服药,以减轻症状。

(2)卡马西平为精神运动性发作患者首先要,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嗜睡、眩晕、复视、白细胞减少,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定期复查血象(每月)和肝肾功能(每季)。

(3)丙戊酸钠多用于其他抗癫痫药无效的各型癫痫,常见有胃肠道反应,少数出现肝毒性,如发现有乏力。嗜睡、恶心、上腹部不适等反应,要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4)苯巴比妥为小儿癫痫首选,用药过程中如出现嗜睡、小脑征,复视,认知与行为异常等反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五)疾病指导

1.嘱家属注意患者安全,要从有火、水、热、电、机器等危险地方吧患者移开,防止受伤和意外。

2.嘱患者有前驱症状时立即平卧,避免摔伤。

3.指导家属患者发作时应即刻取平卧位、头偏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解开衣领及裤带,以保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4.告知患者家属将毛巾,手帕折叠成条状或用缠以纱布的压舌板或筷子塞入上下臼齿之间,以防舌咬伤。

5.癫痫发作时不要用力按压患者肢体,谨防骨折或脱臼。6.对精神运动性发作的某些自动症患者,要防止其自伤、伤人或毁物。

7.告知患者家属,癫痫持续状态的患者,应专人守护,床旁加床档。对突然发病而易受擦伤的关节处,用棉花及软垫加以保护,防止擦伤。极度躁动患者必要时给予约束带,但注意约束带切勿过紧,应加强保护,防止受伤。

四、出院健康指导

1.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控制癫痫发作需长时间服药的道理,为防止遗忘,可于固定地方放置药物,并于每日固定时间服用。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避免受凉、淋雨及用过冷过热的水淋浴。

3.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食物以清淡且营养丰富为宜。不宜辛、辣、咸、过饱,解除烟酒。

4.适当的参加体力和脑力活动对健康有力,应予以鼓励参与。

5.外出需要有人陪行,如有发作先兆,应尽快找一安全地点平卧,并于上下齿间咬上纱布或手帕。平时随身携带疾病治疗卡,以利发作时及时得到抢救和治疗。

6.不宜从事高空、水上、炉旁。驾驶或高压电视机房等危险性工作,不宜参加剧烈运动和体力劳动。

7.尽量避免某些特发因素,如闪光。音乐。惊吓等。减少声光刺激,保持安静环境。

第四节 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等为只要临床特征。

一 病因

1. 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单纯老龄化并非本病

病因,但老龄化可促本病发作。

2. 2.神经生化变化在本病的发病的发病机制

中起重要作用。在病变过程中,只要变化是1.酪氨酸的减少,至晚期多巴脱羧酶也减少,伴随着黑质神经元的逐步缺失。黑质纹状体系统的多巴胺缺乏易导致锥体外功能失调。

3. 环境因素,如多种分子或类似工业毒素和农

2. 业毒素。少数为遗传因素决定。

4. 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炎、外伤、中毒、基

底节附近肿瘤以及吩噻嗪类药物治疗产生

3. 的震颤、强直等症状,称为帕金森综合征或震颤麻痹综合症。

二 临床表现

心理指导

帕金森病患者因迟钝笨拙、表情淡漠、语言断续、流涎,甚至丧失劳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等,产生自卑忧郁心理。甚至恐惧绝望。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及家属正确面对病情变化与形象改变,讲解本病的相关知识,消除其心理障碍,同时对患者的用药。治疗应做好解释与说明,以取得其合作。

饮食指导

1. 应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盐、低胆固醇、

适量优质蛋白(高蛋白饮食摄入可降低左旋多巴的疗效)的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多食水果与蔬菜等。

2. 对于流涎过多得患者可使用吸管,进食、饮

水时尽量使患者保持坐位或半卧位,集中注意力,如手颤可协助患者进食。

3. 患者症状波动、震颤加剧及肌强直发作后给

予补充足够的营养。每周测体重一次,动态观察体重变化,随时调整饮食计划。 (三)休息活动指导

1.告知家属给患者足够的时间去完成日常

活动(说话、写字、吃饭),活动时移开环境中障碍物,指导并协助患者移动,克服胆怯心理;行走时起动和终止应给予协助,防止跌倒。

2.告知患者及家属多加强肢体运动锻炼,经常活动躯体的各关节,尽量参与各种形式的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目的在于防止和推迟关节强直与肢体挛缩。鼓励患者进行面肌训练,如鼓腮、噘嘴、示齿、伸舌、吹吸等训练,以改善面部表情和吞咽困难现象,协助发音,保持呼吸平稳顺畅。

(四)用药指导

1.指导患者掌握正确服药方法、注意事项,观察药效及不良反应。

(1)抗胆碱能药物常见不良反应有口干、唾液、汗液分泌减少,肠鸣音减弱,排尿困难,瞳孔调节功能不良等。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者禁用。

(2)金刚烷胺的副作用较少见,又不安、意识 障碍、下肢网状青斑、足踝水肿和心律失常等。有肾功不全、癫痫者禁用。

(3)左旋多巴常见副作用为恶心、呕吐、低血压、不安全和意识模糊等,还可有失眠,多梦、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但最常见者为运动障碍和症状波动等长期治疗综合征。运动障碍亦称“异动症”,是舞蹈样或异常不随意运动,表现为面、舌嚼动,摇头以及双臂、双腿和躯干的各种异常运动。体激动剂副作用与左旋多巴类似。剂量过大时,可有错觉和幻觉等精神症状及直立性低血压,有精神病史患者禁用。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剂量。

四、出院健康指导

1.嘱患者保持健康心态和规律的生活,均衡饮食,积极预防便秘。

2.注意安全,不要独自外出,防跌倒、摔伤;经常活动躯体的各个关节,防止强直与僵硬,在家属陪同下适当地进行运动锻炼。

3.在医师指导下根据病情选用药物,按时服药,在服用左旋多巴时定时测量血压,定时做肾功能检查。

4.根据患者的病情、口味需要,提供营养可口、制作精细、黏稠不易反流的食物,让患者每吃一口吞咽2~3次,对于流涎过多的患者可使用吸管。少量多餐,多食水果与

(一)(二)

蔬菜等。

4. 指导患者使用放松的技术,如较慢的深呼

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等,以消除其紧张心理。

(二) 饮食指导

1. 进食低盐、高蛋白并富含钾、钙的饮食,以

补充营养,减少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副作用。 2. 如患者吞咽能力较差时,告知其在用药后

15~30分钟,药效较强时进餐。

3. 咀嚼无力或吞咽困难者,应缓慢进食,以软

第五节 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是神经—肌肉传递障碍的

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特征为受累骨

骼肌易于疲劳,通常在活动后加重,休息后

减轻。

一、 病因

(三) 在重症肌无力的患者中70%以上有胸腺肥大、淋巴滤泡增生,10%~15%的患者合并胸腺肿瘤。在本病的患者中,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结节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发生率增高,以上均提示本病与自身免疫异常有关。

二 临床表现

本病女性多于男性,任何年龄均可患病,其病隐袭。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眼外肌不同程度乏力,其他骨骼肌如咀嚼肌、咽喉舌肌、面肌、四肢肌肉也可受累,分别出现上睑下垂、复视、吞咽困难、四肢无力等,若侵犯呼吸道则出现呼吸困难,称重症肌无力危象,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四) 三 住院健康指导 1.(一) 心理指导

1. 帮助患者适应周围环境及住院生活,使其消

除陌生感。

2.2. 耐心向患者解释病情,消除心理紧张和顾

虑。患者因病程长、病情重、又常有反复;

影响面部表情、视力、吞咽、发育而产生自

卑情绪,常为自己的病情担忧、焦虑。因此

护士应主动关心体贴患者,消除自卑心理,

鼓励其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保持乐观情

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3. 因本病呈进行性加重趋势,需长期疗养,如

症状加重,可能长期卧床不起,要尽力宽慰

患者,使其保持情绪稳定,树立战胜疾病的

信心。

食、半流、糊状物或流食如肉汤、牛奶等为

宜,并在药物生效后小口缓慢进食,反呛明

显不能缓解时鼻饲流食,以免发生窒息或误

吸。

二)疾病指导

1.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本病的病因、临床表现,争取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尤其应鼓励家属关心爱护患者,共同协助患者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鼓励患者尽量生活自理。 2.并发症指导

对重症肌无力的患者,应避免感染、外伤、过度紧张等,以免诱发肌无力危象。 3.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和咳嗽训练,适当做呼吸操,但不要过度疲劳

4.重症期禁食、禁饮,以免发生窒息。可经鼻饲提供所需的营养。

5.保证足够的睡眠,养成定时作息的良好习惯;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劳累。

6.鼓励患者进行力所能及的活动;症状明显或使用冲击治疗期间,应限制在室内活动。

三)用药指导

向患者说明常用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抗

胆碱酯酶药常见不良反应为腹泻、腹痛、恶

心、呕吐、支气管分泌物增多、流泪、出汗等,应在进食前30分钟服用,以缓解症状。

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有大剂量递减隔日疗

法、小剂量递减隔日疗法和大剂量冲击疗

法,临床常采用大剂量递减隔日疗法。用此

疗法时告知患者及家属应摄入高蛋白、低

糖、含钾丰富的饮食,必要时服用制酸药。

长期大量使用激素者指导患者掌握相关知

识:①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症状:

满月脸、水牛背、水肿、低血钾、痤疮等,

停药后可自行恢复。②容易诱发或加重感

染。如果患者出现疲倦不适或饮食改变、烦

躁不安、沉默不语等症状时,应及时报告医

护人员,以便感染早期使用抗生素控制感

( (

3.

4.

1.

2. 3.

4.

5. 6.

染。③因为激素能使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多,可能诱发或加剧为十二指肠溃疡,另外药物使血管脆性增加,可能导致出血倾向,应观察有无呕血、黑便、胃部不适等,如出现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禁止使用对神经—肌肉传递阻滞的药物,如各种氨基苷类抗生素、奎宁、普萘洛尔、氯丙嗪等以及各种肌肉松弛剂(氨酰胆碱、氯化琥珀胆碱),以免加重病情,使肌无力加剧。

使用免疫抑制药治疗者应告知其定期检查血象、肝肾功能,及时发现骨髓抑制及感染征象。

二、 出院健康指导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少到公共场所,避免发生呼吸道感染。

伴有吞咽困难及饮水呛咳症状者,指导家属掌握正确饮食方法,防止误吸。

因患者有呼吸肌无力的经历,出院后因担心疾病复发可产生紧张不安情绪,告知这种情绪会加重病情,教给患者放松的方法,向家属强调多给予患者心理支持,树立长期治疗信心。

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药物只能减轻肌无力的症状,但不能治愈疾病,应避免诱发因素。掌握正确的服药方法(注射抗胆碱酯酶药后15分钟再进食,口服者在饭前30分钟服药的原则),出院后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不要擅自增减药物或自行停药。 育龄妇女应避免妊娠、人工流产等。

外出时随身携带药物及治疗卡,病情加重及时就诊。

神经系统疾病患者 按摩及指压止痛等方法减轻头痛。 (4)保持室内环境安静、舒适、光线柔和,健康教育

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

体征的健康教育

一、头痛

头痛(headache)为临床常见症状,由

各种原因刺激颅内外的疼痛敏感结构所引起。颅内的血管、神经和脑膜以及颅外的骨膜、血管、头皮、颈肌、韧带等均为疼痛的敏感结构。凡这些敏感结构受挤压、牵拉、移位、炎症,以及血管的扩张或痉挛、肌肉的紧张性收缩等均引起头痛。

( 一)临床表现 1.偏头痛

2.颅内压增高性头痛 3.颅外局部因素所治头痛 (1)眼源性头痛 (2)耳源性头痛 (3)鼻源性头痛 4.神经性头痛

( 二)住院健康指导

1.用药指导 指导患者尊医嘱服药、告

知药物的作用、用药方法,让患者了解药物的依赖性或成瘾性的特点,以及长期用药的副作用。鼓励患者用松弛、理疗等方法配合药物来缓解疼痛。 2.疾病指导

(1)长期反复发作的头痛,可使患者有焦虑、紧张心理。应帮助其寻找诱因,消除紧张情绪,理解、同情患者的痛苦,教会患者保持身心放松的方法,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以减少发作次数。 (2)帮助患者了解头痛的原因并告知患者可引起或加重疼痛的因素,如情绪紧张、饥饿、失眠、噪声、强光和气候的变化。偏头痛患者进食奶酪、熏鱼、酒类、巧克力也可诱发疼痛,女性患者服避孕药可加重头痛,使患者学会避免各种诱因。 (3)指导患者缓慢深呼吸、听轻音乐、行气功、引导式想象、冷敷或热敷、理疗、

告知患者保证充分的休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二、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是指人们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察觉能力出现障碍。任何病因引起的大脑皮质、皮质下结构、脑干网状上行激活系统等部位的损害或功能抑制,均可出现意识障碍。

( 一)病因

引起意识障碍的常见原因有颅内肿

瘤、全身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中毒性疾病等。

(二)临床表现

临床上可通过患者的言语反应,对疼

痛的刺激反应、瞳孔对光反射、吞咽反射、角膜反射等来判断意识障碍的程度。意识障碍按其程度可分为嗜睡、昏睡和昏迷,昏迷又分为浅昏迷、中昏迷和深昏迷。

(三)住院健康指导

1.饮食指导 告知家属患者应保证营养的供给,给予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补充足够的水分,必要时可通过鼻饲给予流质饮食。

2.疾病指导

(1)指导家属保护患者防止可能的损伤,如癫痫发作时引起气道梗阻或误吸。为患者使用床挡,防止坠床。

(2)患者取平卧头侧位或侧卧位,告知患者家属以免呕吐物误入气管造成窒息。

(3)指导家属根据不同的意识障碍程度,进行相应的意识恢复训练,纠正患者错误概念或定向力错误、辨色错误、计算错误,提供他所熟悉的物品,帮助患者恢复记忆力。 (4)告知应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遵医嘱服用通便药,以防排便时颅内压增高,引起病情变化。

(5)指导家属每2小时为患者翻身拍背一次,可防止压疮及坠积性肺炎的形成。

三、言语障碍

言语障碍(disorders of language)

分为失语和发音困难。由于大脑言语功能区病变使其听、说、阅读和书写能力丧失或残缺称为失语。因发音肌肉的瘫痪、共济失调或肌张力增高所引起的称为发音困难.

(一)临床表现 失语分为运动性失语、感受性失语、失写、失读、命名性失语。

(二)住院健康指导

1.心理指导

患有失语症的患者容易丧失对生活的勇气,可能表现为抑郁或躁狂易怒,此时患者心理异常脆弱与敏感,也最需要护理人员及家属充满爱心的帮助。护士或家属应多与患者交谈,能正确理解患者的问题并及时、耐心地解释,直至患者理解为止﹔护理过程中给患者列举治疗效果好的病例,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避免出现悲观、失望的情绪﹔针对患者的积极态度,只要患者有进步就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患者回从赞扬的表情和语言中得到安慰和自信,从而增强语言训练的勇气和信心。 2.疾病指导

(1)告知患者家属语言训练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要积极配合。

(2)鼓励患者大声说话,告知家属选择感兴趣话题,激发患者进行语言交流的欲望,患者进行尝试和获取成功时给予鼓励。 (3)告知家属选择适当的时机和训练方法,可以在散步时、做家务时或休闲娱乐时进,以实物为教材,,寓教于乐。对不能很好地理解语言的患者,配以手势或实物一起交谈,通过语言与逻辑性的结合,训练患者理解语言的能力﹔对说话困难的患者可以借书写方式来表达﹔对失去阅读能力的患者应将日常用语、短语、短句写在卡片上,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短到长教其朗读。 (4)告知家属在对患者进行语言训练时要耐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切不可急于求成,应逐渐丰富其内容,增加刺激量,才能达到语言逐渐恢复的目的。

四、感觉障碍

感觉障碍(disorders of sensation)

是指机体对各种形式(痛、温、触、压、位置、振动等)刺激的无感知、感知减退或异常的综合征。

(一)病因

感觉障碍常见于脑血管病,如脑出

血、脑梗死等,还可见于脑外伤、脑实质感染和脑肿瘤等。

(二)临床表现

根据病变的性质,临床上将感觉分为抑制性症状和刺激性症状两大类。

1.抑制性症状 感觉传导径路被破坏或功能受抑制时,出现感觉缺失或感觉减退。在同一部位各种感觉均缺失,称为完全性感觉缺失。如果在同一部位只有某种感觉障碍而其他感觉保存着,称为分离性感觉障碍。

2.刺激性症状 感觉传导径路受到刺激或兴奋性增高时出现刺激性症状,有以下表现﹕感觉过敏、感觉过度、感觉倒错、感觉异常、疼痛。

(三)住院健康指导

1.心理指导

针对患者感觉障碍的程度、类型,向患者详细讲解其病情变化。安慰患者,嘱其不必紧张,消除不安感,向患者家属讲解病情,让家属了解此病注意事项,使患者及家属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2.疾病指导

(1)告知患者及家属感觉减退的患者注意避免碰触温度过高或过低的物体,避免烫伤、冻伤,如使用热水袋时,水温不宜超过50℃﹔对感觉过敏的患者,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刺激。对感觉异常者应避免抓挠,以防皮肤损伤。

(2)教给患者做知觉训练,嘱家属每天用温水(40~50℃)擦洗患者感觉障碍的身体部位,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感觉恢复。对无感知患者,用砂纸、毛线刺激触觉﹔用冷水、温水刺激温觉﹔用针尖刺激痛觉等。

(3)教会家属按摩手法,按摩可促进血液

和淋巴液回流,对患侧肢体又有一种感觉刺激作用,还能防止或减少局部水肿,有利于机体的康复。按摩动作要轻柔、缓慢、有节律,切不可用粗暴的手法﹔按摩的顺序应该从肢体的远端到近端,以利于血液循环。 (4)对于深感觉障碍的患者,告知家属在活动过程种应注意保证安全,有人陪伴,室内光线充足,穿合适的鞋,预防跌倒及外伤的发生。

(5)教会患者放松技巧,积极配合医生的药物治疗,遵医嘱按时服药。

五、运动障碍

可分为瘫痪、僵硬、不随意运动和共济

失调等。

瘫痪(paralysis)是指肢体因肌力下降而出现运动障碍称为瘫痪。按瘫痪的临床表现可分为偏瘫、交叉性瘫痪和四肢瘫、截瘫单瘫、局限性瘫痪等。

僵硬是指肌张力增高所引起的肌肉僵硬、活动受限或不能活动的一组综合征。可由中枢神经、周围神经、肌肉和神经肌肉接头病变所引起,包括痉挛、僵直、强直等几种不同的临床表现。

不随意运动是指锥体外系病变引起的,不随意志控制的无规则、无目的的面、舌、躯干、肢体等骨骼肌的不自主运动,可分为震颤、舞蹈、手足徐动、扭转痉挛、投掷动作等。

共济失调是由本体感觉、前庭迷路、小脑系统病变引起的机体维持平衡

和协调不良所产生的临床综合征。很据病变部位可分为脊髓性共济失调、小脑性共济失调、大脑性共济失调。

住院健康指导

1.心理指导

鼓励患者正确对待疾病,消除忧郁、恐惧心理或悲观情绪,摆脱对他人的依赖心理﹔护士及家属应关心患者,避免任何刺激和伤害患者自尊的言行,尤其在帮助患者进食、洗漱和处理大小便时不要流露出厌烦情绪﹔鼓励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克服困难,增强自我照顾能力与自信心,保持自强、自尊的良好心态。 2.疾病指导

(1)告知患者及家属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指导急性期患者床上的患肢体位摆放以保持关节功能位置,防止关节变形而失去正常功能。

(2)协助和督促患者进行早期床上桥式主动运动(训练患腿负重,抬高和放下臀部,为患者行走做准备,以防止患者在行走中德膝关节锁住)、Bobath握手(十字交叉握手,避免手的僵硬收缩)。

(3)如一侧肢体有自主运动,可以健肢带动患肢在床上练习坐起、翻身及患肢运动。开始时运动的强度不宜过大,以免患者痛苦而拒绝训练,应合理、适度、循序渐进。 (4)锻炼时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积极练习仰卧起坐,仰卧伸手、抬腿及大小关节屈伸转动,逐渐实现站立、行走、下蹲,并配合拉绳、提物等,逐步提高肌力。

(5)注意训练手的精细动作,如手腕的屈伸、手的抓握、捻动、捏持、扣纽扣、用勺筷、翻书报等,以提高生活技能。 (6)肢体功能锻炼因有患肢肌张力过高、平衡失调等因素而较困难,故还要加强患者锻炼的意志,要顽强坚持,持之以恒。还要加强主观性训练,即让大脑发出令患肢进行各种活动的指令,进行神经冲动训练。

脑血管疾病患者 健康教育

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CVD)是由各种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而导致脑功能缺损的一组疾病的总称。本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死亡率、致残率均高,是目前人类疾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 脑血管病的分类﹕ 1.根据神经功能缺失时间分为短暂性

脑缺血发作和脑卒中,前者指不足

24小时者,后者为超过24小时者。

2.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小卒中、大卒中和静息卒中。

3.依据病理性质可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前者又称为脑梗死,后者又称为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短暂性可逆神经功能障碍。发作持续数分钟,通常在30分钟内完成恢复,可反复发作。

(一)病因

本病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在认识上还有很多争论。多数研究者认为﹕虽然TIA是一种多病因的综合征,打绝大多数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反复性发作主要是供应脑部的小动脉发生微栓塞所致﹔也可能由于血流动力学、血液成分异常等触发因素所引起。

(二)临床表现

TIA多发于50~70岁中老年人,男性

较多。突然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的症状与体征,数分钟达到高峰,持续数分钟或十余分钟,不遗留后遗症﹔可反复发作,每次发作症状相似。临床上常将TIA分为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两大类。

(三)住院健康指导

1.心理指导

(1)告知患者及家属,说明情绪变化与发生

TIA的关系,避免情绪激动、生气或过度兴奋,以免引起血压升高,导致TIA再次发生,甚至有发生脑卒中的危险。

(2)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思想顾虑,评估患者心理的状态,帮助患者消除恐惧心理,树立与疾病做斗争的信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锻炼身体,加强功能运动。 2.饮食指导

(1)告知其应以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适量糖类、丰富维生素为原则,少食肥肉、猪油、奶油、蛋黄、带鱼、动物内脏及糖果甜食等。

(2)控制总热量,防止超重,饮食要有规律,切忌暴饮暴食或过分饥饿。

(3)戒烟酒。烟草中尼古丁可引起血管痉挛,造成血管壁损伤﹔长期饮酒可导致血压升高。

3.休息运动指导

告知患者应保证充足的睡眠,血压控制不稳定及反复TIA发作患者应有家属陪伴,避免单独活动,以防疾病发作时摔倒。如有头晕、头痛等症状应立即卧床休息,并通知医护人员。告知患者避免突然变换体位,以免引起直立性低血压。

4.用药指导

(1)在使用抗凝治疗时,应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久服阿司匹林可引起不易察觉的胃肠道反应或溃疡病。应观察有无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等症状,宜在饭后服药,以防胃肠道刺激。

(2)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时,要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可擅自服用多种降压药或自行停药、换药。如血压控制不理想,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或种类。

5.疾病指导

告知患者或家属疾病的危险因素,使其了解肥胖、吸烟、酗酒、饮食结构不合理与本病的关系,以及此病反复发作可能会产生的严重后果。使患者积极治疗相关疾病,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从而预防TIA。

(四)出院健康指导

1.告知患者出院后如不注意控制诱发因素此病会反复发作,因此应重点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血液粘稠

度增高及高血脂等。出院后应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戒烟、忌酒。

2.避免情绪激动,去除不安、恐惧、愤怒、忧虑等不利因素,保持心情舒畅。向患者及家属讲清本病可能发生脑梗死及脑出血,经常发作的患者应避免过重的体力劳动及单独外出,以防疾病发作时跌倒。

3.可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如保健操、打太极拳等,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晨起空腹运动。

4.积极治疗原发病,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可随意停药或换药,定期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5.部分患者反复发作未产生后遗症则认为是“小毛病”不予重视。应向患者强调此病的危害性,及时治疗,争取早日康复。本病如未经适当治疗,而任其自然发展,约1/3的患者在数年内发生完全性卒中;约有1/3经历长期的反复发作而损害脑的功能;仅有1/3可能出现自然缓解。因此TIA为脑卒中的一种先兆和警报,在防治脑血管病工作中,及早诊断和正确处理TIA已被普遍认为是一个关键性的重要环节,如能积极治疗,预后较好。

二、脑梗死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CI)或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缺血、缺氧,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临床最常见的类型为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一)病因

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病因为脑动脉粥

样硬化,它常与主动脉、冠状动脉、肾动脉及其他外周动脉硬化同时发生;脑动脉硬化常伴有高血压,二者互相影响,使病变加重。高血脂、糖尿病等则往往加速脑动脉硬化的发展。其次为脑动脉炎,少见为先天血管畸形等。由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脱落发生的栓塞称为血栓栓塞。

(二)临床表现

1.脑血栓的形成

(1)一般表现:好发于中老年人,多见于50~60岁以上或患有动脉粥样硬化者,多伴

有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最初可有头痛、头昏、肢体麻木、无力等,约有1/4的患者曾有TIA史。常在安静时发病,或睡眠中发生,于次晨起床时发现不能说话,一侧肢体瘫痪。

(2)临床类型: 1)完全性卒中: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严重,进展较速度。常于六小时内病情达高峰。 2)进展性卒中:神经功能缺失症状矫情。但呈现渐进性加重。在48小时内不断进展,直至出现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 3)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轻,但持续存在,可在3周内恢复。

2.脑栓塞 起病年龄不一,因多数与风湿性心脏病有关,所以发病年龄以中青年居多,冠心病引起者多为中老年人。

起病急骤是脑栓塞的主要特征,在数秒或很短时间内症状达高峰,常见的症状为局限性抽搐、偏盲、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如有意识障碍较轻且很快恢复。严重者可突然昏迷、全身抽搐,因脑水肿或颅内出血,发生脑疝死亡。

(三)住院指导

1.心理指导

因突然瘫痪、失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情感障碍,早期表现为焦虑、情感脆弱、易伤感、易激惹;后期常出现抑郁、苦闷、悲观等、应积极稳定患者情绪,做好心理护理。

(1)多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及情绪波动的原因,鼓励家人多探视,使其充分享受亲情,消除有害刺激因素,帮助患者从消极情绪中解脱出来。

(2)耐心向患者解释多患疾病的性质、预后、治疗方法和目的,鼓励患者振奋精神,持之以恒投身康复锻炼。

2.饮食指导

(1)告知其饮食应以低盐、低胆固醇、低盐、适量糖类、丰富维生素为原则,少食肥肉,猪油。奶油。蛋黄带鱼、动物内脏及糖果甜食等。

(2)控制总热量,防止超重,饮食要有规律,切忌暴饮暴食或过分饥饿。

(3)吞咽困难患者应于坐位或头高侧卧位

(健侧在下方)喂食为宜,应缓慢为入,不催促患者加快吞咽速度。起病24~48小时仍不能自主进食或进食时反呛明显、吞咽困难者应予鼻饲流食,防止误吸引起窒息或肺部感染。

(4)对能咀嚼但不能用舌头像口腔深处送进事物者,应鼓励经口进食,可用汤匙每次将少量食物送至舌根处让患者吞咽,偏瘫患者应向健侧送入食物,以流食或糊状物为宜。

3.用药指导

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在溶栓、抗凝、降压治疗中可能发生的合并证,告诉出血倾向的早期表现,监测生命体征变化的意义。如发现鼻及齿龈出血或皮肤血点等及时向医护人员报告,以免发生颅脑内出血并发症。说明血压波动对脑卒中发病的影响,血压过高会增加潜在的出血危险性,血压过低会降低脑灌注而导致疾病恶化。因此,在接受药物治疗时,应密切观察用药反应,不可随意调整输液滴数。

4.疾病指导

(1)告知患者应每2小时翻身一次,以免瘫痪的一侧长期受压形成压疮,翻身时做一些主动或被动活动锻炼,逐渐增加肢体活动量。做到强度适中,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2)急性期卧床休息,为防止脑血流减少:神志不清、躁动及颞叶梗死合并精神症状的患者,应护栏,必要时给时给予约束、防止跌伤。伤人或自伤、

(3)教会患者及家属锻炼和翻身的技巧,训练患者平衡和协调能力,在训练时环境安静,使患者注意力集中。

(4)鼓励患者用健侧手进食,消除患者依赖心理,必要时协助进食。训练患者定时协助排便。

(5)恢复期尽量要求患者完成生活护理活动,指导护着简单而有效地交流技巧,循环渐进,以增进患者自我照顾的能力和信心,以适应回归家庭和社会的需要,提高生活质量,减少致残率。

5 .并发症观察指导

告知患者家属随着病情变化,患者可能

会出现意识情况、肢体运动障碍及失语程度等进一步加重,提示梗死灶扩大或合并颅内

出血,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采取急救措施。

6.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包括智能康复、言语康复、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方法及注意事项。告知康复的目的是减少病残者的身心社会功能障碍,使患者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康复锻炼应尽早进行,使已发生的残疾降至最低程度。

(2)应尽早告知卧床姿势,置瘫痪肢体语功能位,做被动运动及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患肢失用性萎缩或功能丧失。锻炼的方式应该从床上被动或主动运动开始,逐渐过渡到床旁至床下活动,时间由短至长,次数由少到多,动作由简单到复杂,循环渐进,逐渐联系摇头、抬头、坐立、两腿下垂、站立、走路等。对失语患者,根据不同失语方式进行训练,促进语言能力恢复。

(四)出院健康指导

1.平时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克服不良嗜好。饮食宜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忌烟酒。

2.鼓励患者做力多能及的家务,根据病情,适当参加体育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3.教会家属掌握鼻饲护理,包括鼻饲的方法,喂食的种类。量。温度。时间及注入速度等交代鼻饲注意事项。指导掌握处理排尿和排便障碍的方法。

4.说明抗凝药和控制血压药物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服用方法,用量、注意事项,告知在发脑卒中时可能出现的前驱症状及家庭救急措施。 5.注意安全,老年人晨间睡醒时不要急于起床,最好安静10分钟后缓慢起床,以防直立性低血压;体位变化时,动作要慢,转头不宜过猛;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外出时要防摔倒,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6.告知患者及家属出院后应树立长期功能康复锻炼的信心和决心,坚持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语言。运动。智能康复训练。数年后仍由恢复进展的可能。康复训练时应有家人陪护,不可操之过急,随意更改训练计划。定期回医院复查,在康复医生指导下开展训练康复宣教知识详细见康复患者健康教育。

三.脑出血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10%~30%,病死率高。致残率高。

(一) 病因

1.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 2.颅脑动脉瘤。 3.脑内动脉畸形。 4.其他病因 脑动脉炎,血液病,抗凝治疗、溶栓治疗时。

(二)临床表现

高血压性脑出血以50~70岁高血压患者最常见,冬春易发。出血前多无预兆,少数有头昏。头痛、肢体麻木和口齿不清等前驱症状。躲在活动和情绪激动、劳累、用力排便时骤然起病。临床症状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失语、大小便失禁等。呼吸深沉带有鼾声,重则成潮式呼吸或不规则呼吸,脉搏缓慢有力,颜面潮红,全身大汗。临床症状体征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用而异,常见临床类型包括基地节出血、脑叶出血、脑桥出血、小脑出血、原发性脑室出血。

(三)住院健康指导 1.心理指导

(1) 急性期患者生命垂危,家属心情焦急,应主动关心患者与家属,详细介绍病情及预后,消除其紧张、焦虑心理,告知合理安排陪护与探视,保持病房环境安静的重要性。减少一切不良刺激,使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抢救与治疗。

(2 )患者急性期后常因留有后遗症,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恢复慢,而易产生烦躁、抑郁情绪从而影响治疗、护理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应鼓励患者增强生活的勇气与信心,消除不良心理反应。在康复护理时首先要求患者达到心理康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早期锻炼的重要性,告诉患者只要坚持功能锻炼,许多症状体征可在1~3年内逐渐改善,以免因心理压力而影响脑功能的恢复。

2.饮食指导

(1)发病后禁食24~48小时。发病3日后,如不能进食者,鼻饲流食,以保证营养供应。

(2)对于尚能进食者喂饭喂水时不宜过

急,遇呕吐或返呛时应暂停休息,防止食物呛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3)恢复期患者予以清淡、低盐、低脂、适量蛋白质、维生素、高纤维饮食。多进食蔬菜及水果,避免辛辣食物。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

1.用药指导

使用脱水如20%的甘露醇溶液静脉滴注时,速度应快,30分钟内滴完。因为此药有利尿作用,告知患者及家属做好排尿准备。输液肢体避免过度活动,以免针头脱落造成液体外漏,引起组织坏死。

遵医嘱正确服用降压药,不可骤停和自行更换、加量,避免血压升高或骤降,加重病情变化。如发现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或以往症状加重等征象,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2.疾病指导

1告知患者及家属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4~6周)太高床头15~30度,以促进脑部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发病时不宜长途运送,过多搬动;翻身时应保护头部、动作轻柔得体,以免加重出血。

1 告知患者及家属应保持环境安静,严格限制探视。避免各种刺激因素,引起患者情绪变化,加重病情

○2告知家属神志不清、躁动及合并精神症状者应加床档并适应给予约束,防止受伤。 ○

3昏迷者头偏向一侧,取下活动假牙,确保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4教会患者及家属锻炼和翻身技巧,训练患者平衡和协调能力。每2小时翻身一次,以免瘫痪的一侧长期受压而形成压疮,翻身时做一些主动或被活动锻炼,逐渐增加肢体活动量。

5给患者使用热水袋时水温不超过50度,外包毛巾,防止烫伤。

○6恢复期应坚持正确服用降压药物,定期复查血压。尽可能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和保管血压计。

○7测血压应在安静状态中进行,如情绪激动或活动后应休息片刻在测量血压,并尽可能做到定时间、定部位(健侧肢体)、定体位、定血压计。血压计每年应送计量单位矫正。

并发症指导 脑疝

1告知患者及家属脑疝是脑出血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因此应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如发现烦躁不安、频繁呕吐、呼吸不规则、意识障碍程度进行性加重等前驱症状时,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 2告知患者家属避免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各种因素(剧咳、打喷嚏、躁动、用力排便等),以免引起再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

告知家属多数患者急性期可出现消化道出血症状,如发现呕吐物成咖啡色、排黑便等状况,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

患者眼睑不能闭合时,可涂眼药膏,并盖湿纱布以保护角膜,防止角膜溃疡。

1. 排泄护理指导

嘱留置尿管的患者要保护引流

通畅。防止引流管脱落、扭曲、受压及堵塞。保持会阴部清洁。同时应注意训练膀胱功能,定时放尿,使之能养成自行排尿的习惯。

告知患者大便时腹压增加,可使血

压升高,甚至加重病情,如出现排便费力、及时通知护士,给予开塞露等以确保大便通畅。在床上排便的患者,应为其创造一个容易排便的环境,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2. 康复指导 见“脑梗死”

(四)出院指导

1.避免情绪激动,去除不安、恐惧、愤怒、

忧虑等不利因素,保持心情舒畅。

2.饮食清淡、多进食含水分、含纤维素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

3.生活要有规律。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切忌排便用力过度和憋气。

4.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适当锻炼,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用力或劳累。 5.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等;按时规律服药,降血压控制在适当水平,以防脑出血在发。 6.见“脑梗死患者出院健康指导3`~5度”。

四.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各种原因出血,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的一种综合征。一般所指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因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又称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一.病因

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主要为先天性颅内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的破裂,其他原因为;高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动脉破裂、血液疾病、脑基底异常血管网病、各种感染引起的脑动脉炎、肿瘤破坏血管、结缔组织疾病等。

二.临床表现 以起病急骤、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惊厥、意识障碍及要穿血性脑脊液为特点;可有情绪激动,用力排便。咳嗽等诱因;以40~70岁发病多见。最常见的病因为先天性颅内动脉瘤,其次是脑血管畸形和高血压动脉硬化。

三. 住院、出院健康指导

住院、出院健康指导见"脑出血"

第三节 癫痫

是慢性反复发作性短暂脑功能失调综

合征,以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反复性发作为特征,是发作性意识丧失的常见原因。 一、病 因

1.特发性癫痫 脑部无可解释症状的结构变化和代谢异常,而和遗传因素有较密切的关系,多数患者在儿童或青年期首次发病。

2.症状性癫痫 是由脑部器质性病变和代谢疾病所引起,占癫痫的大多数,可发生于各个年龄组。包括脑部疾病(如脑先天性疾病、颅脑外伤。颅内感染。脑血管病。颅内肿瘤等)和全身性疾病(脑缺氧、遗传代谢疾病、儿童期发热惊厥、中毒、内科疾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

二、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发作性意识障碍,抽搐,感觉、运动、精神异常或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其诱发因素包括发热、疲劳、饥饿、便秘、饮酒、惊吓、受凉、情感冲动等。

(1)(2)

三、住院健康指导

(一)心理指导

癫痫是一种慢性疾病,病情反复发作,因此患者常产生忧虑、自卑心理,护士应耐心解释病情,鼓励患者保持乐观情绪,消除紧张、恐惧等不安因素,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饮食指导

1.饮食要有规律,每餐按时进食,避免饥饿和暴饮暴食。

2.对于强直性痉挛发作的患者一次饮水不要过量,以免诱发。

3.进食清淡、易消化、富于营养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避免辛辣等刺激强的食物,戒烟酒。

(三)休息活动指导

1.发作控制,症状缓解,无精神异常者

可适当活动,避免激烈运动,防止过度劳累。

2.发作较频繁者,应限制在室内活动,要求家属陪住,必要时住患者卧床休息并加护栏,防止摔伤。

(四)用药指导

1.根据癫痫发作的类型遵医嘱用药,切不可突然停药、间断、不规则服药,注意观察用药疗效和副作用。服药前应做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定期复查以备对照,并定期测量血中药物浓度,以防药物的毒副作用。

2.注意用药副作用

(1)苯妥英钠为抗癫痫大发作和局限性发作的首选药物,可有早期过敏反应如皮疹伴热,如出现应暂时停服,待反应消退后再谨慎使用一次,如发生剥脱性皮炎、淋巴结肿大则需撤换。也可发生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厌食)失眠和毛发增长等,一般不影响治疗、宜在饭后服药,以减轻症状。

(2)卡马西平为精神运动性发作患者首先要,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嗜睡、眩晕、复视、白细胞减少,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定期复查血象(每月)和肝肾功能(每季)。

(3)丙戊酸钠多用于其他抗癫痫药无效的各型癫痫,常见有胃肠道反应,少数出现肝毒性,如发现有乏力。嗜睡、恶心、上腹部不适等反应,要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4)苯巴比妥为小儿癫痫首选,用药过程中如出现嗜睡、小脑征,复视,认知与行为异常等反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五)疾病指导

1.嘱家属注意患者安全,要从有火、水、热、电、机器等危险地方吧患者移开,防止受伤和意外。

2.嘱患者有前驱症状时立即平卧,避免摔伤。

3.指导家属患者发作时应即刻取平卧位、头偏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解开衣领及裤带,以保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4.告知患者家属将毛巾,手帕折叠成条状或用缠以纱布的压舌板或筷子塞入上下臼齿之间,以防舌咬伤。

5.癫痫发作时不要用力按压患者肢体,谨防骨折或脱臼。6.对精神运动性发作的某些自动症患者,要防止其自伤、伤人或毁物。

7.告知患者家属,癫痫持续状态的患者,应专人守护,床旁加床档。对突然发病而易受擦伤的关节处,用棉花及软垫加以保护,防止擦伤。极度躁动患者必要时给予约束带,但注意约束带切勿过紧,应加强保护,防止受伤。

四、出院健康指导

1.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控制癫痫发作需长时间服药的道理,为防止遗忘,可于固定地方放置药物,并于每日固定时间服用。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避免受凉、淋雨及用过冷过热的水淋浴。

3.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食物以清淡且营养丰富为宜。不宜辛、辣、咸、过饱,解除烟酒。

4.适当的参加体力和脑力活动对健康有力,应予以鼓励参与。

5.外出需要有人陪行,如有发作先兆,应尽快找一安全地点平卧,并于上下齿间咬上纱布或手帕。平时随身携带疾病治疗卡,以利发作时及时得到抢救和治疗。

6.不宜从事高空、水上、炉旁。驾驶或高压电视机房等危险性工作,不宜参加剧烈运动和体力劳动。

7.尽量避免某些特发因素,如闪光。音乐。惊吓等。减少声光刺激,保持安静环境。

第四节 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等为只要临床特征。

一 病因

1. 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单纯老龄化并非本病

病因,但老龄化可促本病发作。

2. 2.神经生化变化在本病的发病的发病机制

中起重要作用。在病变过程中,只要变化是1.酪氨酸的减少,至晚期多巴脱羧酶也减少,伴随着黑质神经元的逐步缺失。黑质纹状体系统的多巴胺缺乏易导致锥体外功能失调。

3. 环境因素,如多种分子或类似工业毒素和农

2. 业毒素。少数为遗传因素决定。

4. 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炎、外伤、中毒、基

底节附近肿瘤以及吩噻嗪类药物治疗产生

3. 的震颤、强直等症状,称为帕金森综合征或震颤麻痹综合症。

二 临床表现

心理指导

帕金森病患者因迟钝笨拙、表情淡漠、语言断续、流涎,甚至丧失劳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等,产生自卑忧郁心理。甚至恐惧绝望。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及家属正确面对病情变化与形象改变,讲解本病的相关知识,消除其心理障碍,同时对患者的用药。治疗应做好解释与说明,以取得其合作。

饮食指导

1. 应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盐、低胆固醇、

适量优质蛋白(高蛋白饮食摄入可降低左旋多巴的疗效)的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多食水果与蔬菜等。

2. 对于流涎过多得患者可使用吸管,进食、饮

水时尽量使患者保持坐位或半卧位,集中注意力,如手颤可协助患者进食。

3. 患者症状波动、震颤加剧及肌强直发作后给

予补充足够的营养。每周测体重一次,动态观察体重变化,随时调整饮食计划。 (三)休息活动指导

1.告知家属给患者足够的时间去完成日常

活动(说话、写字、吃饭),活动时移开环境中障碍物,指导并协助患者移动,克服胆怯心理;行走时起动和终止应给予协助,防止跌倒。

2.告知患者及家属多加强肢体运动锻炼,经常活动躯体的各关节,尽量参与各种形式的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目的在于防止和推迟关节强直与肢体挛缩。鼓励患者进行面肌训练,如鼓腮、噘嘴、示齿、伸舌、吹吸等训练,以改善面部表情和吞咽困难现象,协助发音,保持呼吸平稳顺畅。

(四)用药指导

1.指导患者掌握正确服药方法、注意事项,观察药效及不良反应。

(1)抗胆碱能药物常见不良反应有口干、唾液、汗液分泌减少,肠鸣音减弱,排尿困难,瞳孔调节功能不良等。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者禁用。

(2)金刚烷胺的副作用较少见,又不安、意识 障碍、下肢网状青斑、足踝水肿和心律失常等。有肾功不全、癫痫者禁用。

(3)左旋多巴常见副作用为恶心、呕吐、低血压、不安全和意识模糊等,还可有失眠,多梦、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但最常见者为运动障碍和症状波动等长期治疗综合征。运动障碍亦称“异动症”,是舞蹈样或异常不随意运动,表现为面、舌嚼动,摇头以及双臂、双腿和躯干的各种异常运动。体激动剂副作用与左旋多巴类似。剂量过大时,可有错觉和幻觉等精神症状及直立性低血压,有精神病史患者禁用。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剂量。

四、出院健康指导

1.嘱患者保持健康心态和规律的生活,均衡饮食,积极预防便秘。

2.注意安全,不要独自外出,防跌倒、摔伤;经常活动躯体的各个关节,防止强直与僵硬,在家属陪同下适当地进行运动锻炼。

3.在医师指导下根据病情选用药物,按时服药,在服用左旋多巴时定时测量血压,定时做肾功能检查。

4.根据患者的病情、口味需要,提供营养可口、制作精细、黏稠不易反流的食物,让患者每吃一口吞咽2~3次,对于流涎过多的患者可使用吸管。少量多餐,多食水果与

(一)(二)

蔬菜等。

4. 指导患者使用放松的技术,如较慢的深呼

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等,以消除其紧张心理。

(二) 饮食指导

1. 进食低盐、高蛋白并富含钾、钙的饮食,以

补充营养,减少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副作用。 2. 如患者吞咽能力较差时,告知其在用药后

15~30分钟,药效较强时进餐。

3. 咀嚼无力或吞咽困难者,应缓慢进食,以软

第五节 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是神经—肌肉传递障碍的

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特征为受累骨

骼肌易于疲劳,通常在活动后加重,休息后

减轻。

一、 病因

(三) 在重症肌无力的患者中70%以上有胸腺肥大、淋巴滤泡增生,10%~15%的患者合并胸腺肿瘤。在本病的患者中,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结节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发生率增高,以上均提示本病与自身免疫异常有关。

二 临床表现

本病女性多于男性,任何年龄均可患病,其病隐袭。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眼外肌不同程度乏力,其他骨骼肌如咀嚼肌、咽喉舌肌、面肌、四肢肌肉也可受累,分别出现上睑下垂、复视、吞咽困难、四肢无力等,若侵犯呼吸道则出现呼吸困难,称重症肌无力危象,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四) 三 住院健康指导 1.(一) 心理指导

1. 帮助患者适应周围环境及住院生活,使其消

除陌生感。

2.2. 耐心向患者解释病情,消除心理紧张和顾

虑。患者因病程长、病情重、又常有反复;

影响面部表情、视力、吞咽、发育而产生自

卑情绪,常为自己的病情担忧、焦虑。因此

护士应主动关心体贴患者,消除自卑心理,

鼓励其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保持乐观情

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3. 因本病呈进行性加重趋势,需长期疗养,如

症状加重,可能长期卧床不起,要尽力宽慰

患者,使其保持情绪稳定,树立战胜疾病的

信心。

食、半流、糊状物或流食如肉汤、牛奶等为

宜,并在药物生效后小口缓慢进食,反呛明

显不能缓解时鼻饲流食,以免发生窒息或误

吸。

二)疾病指导

1.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本病的病因、临床表现,争取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尤其应鼓励家属关心爱护患者,共同协助患者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鼓励患者尽量生活自理。 2.并发症指导

对重症肌无力的患者,应避免感染、外伤、过度紧张等,以免诱发肌无力危象。 3.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和咳嗽训练,适当做呼吸操,但不要过度疲劳

4.重症期禁食、禁饮,以免发生窒息。可经鼻饲提供所需的营养。

5.保证足够的睡眠,养成定时作息的良好习惯;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劳累。

6.鼓励患者进行力所能及的活动;症状明显或使用冲击治疗期间,应限制在室内活动。

三)用药指导

向患者说明常用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抗

胆碱酯酶药常见不良反应为腹泻、腹痛、恶

心、呕吐、支气管分泌物增多、流泪、出汗等,应在进食前30分钟服用,以缓解症状。

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有大剂量递减隔日疗

法、小剂量递减隔日疗法和大剂量冲击疗

法,临床常采用大剂量递减隔日疗法。用此

疗法时告知患者及家属应摄入高蛋白、低

糖、含钾丰富的饮食,必要时服用制酸药。

长期大量使用激素者指导患者掌握相关知

识:①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症状:

满月脸、水牛背、水肿、低血钾、痤疮等,

停药后可自行恢复。②容易诱发或加重感

染。如果患者出现疲倦不适或饮食改变、烦

躁不安、沉默不语等症状时,应及时报告医

护人员,以便感染早期使用抗生素控制感

( (

3.

4.

1.

2. 3.

4.

5. 6.

染。③因为激素能使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多,可能诱发或加剧为十二指肠溃疡,另外药物使血管脆性增加,可能导致出血倾向,应观察有无呕血、黑便、胃部不适等,如出现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禁止使用对神经—肌肉传递阻滞的药物,如各种氨基苷类抗生素、奎宁、普萘洛尔、氯丙嗪等以及各种肌肉松弛剂(氨酰胆碱、氯化琥珀胆碱),以免加重病情,使肌无力加剧。

使用免疫抑制药治疗者应告知其定期检查血象、肝肾功能,及时发现骨髓抑制及感染征象。

二、 出院健康指导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少到公共场所,避免发生呼吸道感染。

伴有吞咽困难及饮水呛咳症状者,指导家属掌握正确饮食方法,防止误吸。

因患者有呼吸肌无力的经历,出院后因担心疾病复发可产生紧张不安情绪,告知这种情绪会加重病情,教给患者放松的方法,向家属强调多给予患者心理支持,树立长期治疗信心。

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药物只能减轻肌无力的症状,但不能治愈疾病,应避免诱发因素。掌握正确的服药方法(注射抗胆碱酯酶药后15分钟再进食,口服者在饭前30分钟服药的原则),出院后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不要擅自增减药物或自行停药。 育龄妇女应避免妊娠、人工流产等。

外出时随身携带药物及治疗卡,病情加重及时就诊。


相关文章

  • 健康宣教联合心理护理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宣教联合心理护理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加强健康宣教联合心理护理,比较 ...查看


  • 研究生创先争优小结
  • 三年来,北京大学医学部一直坚持把创先争优活动落到实处,北大医院研究生党总支也深刻理解到之所以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后,要接着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从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力和党员先进性的实际出发,推进党的基层 ...查看


  • 呼吸内科健康知识宣教
  • 目录CONTENTS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知识宣教 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知识宣教 三.慢性支气管炎知识宣教 四.阻塞性肺气肿知识宣教 五.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知识宣教 六.支气管哮喘知识宣教 七.支气管扩张知识宣教 八.肺炎知识宣教 九.肺脓 ...查看


  • 神经内科优质护理实施计划
  • 神经内科优质服务计划 一.提高认识.改善服务态度 1.利用各种时机深入进行思想发动,使全科护士提高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认识. 2.组织大家学习<卫生部2012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服务工作方案>.<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 ...查看


  • 新生儿保健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观察
  • 680 文章编号:1008-6579(2007) 06-0680-02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年12月第15卷第6期 CJ CHC Dec. 2007. Vol 15, NO. 6 =健康教育> 新生儿保健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观察 赵荣 ...查看


  • 4眩晕患者的健康宣教1
  • 眩晕是目眩和头晕的总称,以眼花.视物不清和昏暗发黑为眩:以视物旋转,或如天旋地转不能站立为晕,因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称眩晕. 眩晕伴发症状 (1)自主神经症状:血压变化,出汗,面色苍白,腹泻: (2)耳部症状:耳聋,耳鸣,耳闷: (3)眼部症 ...查看


  • 心律失常健康宣教资料
  • 心律失常的健康教育指导 一.什么是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可发生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但不少系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所致. 二.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包括冲动形成异常.传导的异常或两者兼而有 ...查看


  • 脑外科潜在的护理风险与防范措施
  • 脑外科潜在的护理风险与防范措施 关键词:脑外科潜在.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前言]随着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件>的实施,病人就医时自我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对医疗质量.服务质量.医疗护理水平.医疗护理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 ...查看


  •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
  •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的恢复期患者. 一.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 编码:I63). ...查看


  • 优质护理服务措施
  • 一:入院护理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1 护士面带微笑.起立迎接新病人,给患者和家属留下良好第一印象. 2 备好床单元.护送至床前, 妥善安臵,并通知医生.完成入院体重.生命体征的收集. 3 主动进行自我介绍,入院告知:向病人或家属介绍管床医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