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茂源:"曼陀罗"是一种人共同的经验

雅昌专访

▲艺术家:杨茂源

导言2015年3月7日,杨茂源个展“曼陀罗”在站台中国开幕,此次展览是艺术家对于东方经验及其特有的方法论的不断深化的呈现。

早在90年代,杨茂源便已经对东方精神特征开始感兴趣。80年代,还在上学的杨茂源去了一趟敦煌,那是当时所有学艺术的人都向往的地方,之后,杨茂源有幸在90年去到大英博物馆,观看到了斯坦因从带走的敦煌藏经洞带走的东西,这些经历奠定了他之后具有强烈的东方精神特征和相伴生的方法论。

在他以往的作品中,涉及绘画、雕塑、装置、摄影等不同媒介。从他早期深入楼兰所创作的“雕刻-从1994年开始”,到2000前后创作的充气动物雕塑系列,2005-2009以中西方文化及宗教经典形象为模本的“往里看”系列,都体现出他这套工作的方法论。

杨茂源于2000年前后创作了充气的动物雕塑,他是靠一种巨大的直觉与信仰的驱动创造的“圆形”,作为事物的终极形态消解了动物的原型而呈现为一种异样的文化感。动物的原型被艺术家刻意消解掉,以膨胀的形态传达了某种奇异神秘的力量。“膨胀”的疼痛和“圆满”的和谐,构成复杂而难以和解的矛盾体,而使作品具有强烈的冲击力。这也正是杨茂源作品中诡秘的难以言说的同时也是最触动观者神经的的东西。体现了他艺术创作的态度--通过对心理学中的“原型”概念的运用,来指出艺术思考的谱系和独特性。使其与其它当代艺术作品的差异而富于原创性。

在他以往的作品中,他借助对“圆形”的利用以及“消解”的手法,从东方古代的启蒙时期的文化思想,而发展出一种特殊的工作方式。他以他特有的物化方式入侵了西方“美”的概念,但却是为了对这个概念提出质疑。针对西方的话语思想,他将“西方”经典雕像的各种棱角和细节进行磨平、抛光。用向内观照的东方文化视角重新阐释了西方经典雕塑头像。传达了东方文化中“圆即和谐”的哲学思想。从而触及到文化入侵,融合,及新生概念的思考。此次“曼陀罗”总结性地延续和深化了这一理念。

曼陀罗在梵语中即为“圆”,它的基本形态特征为中心、对称、延伸。当我们思考它们含义的时候,曼陀罗被画成圆形的事实可以让我们想到整体性的一种经验。在严格意义上,曼陀罗要求在符号中有一个中心点或聚焦点,从那里出发作一种对称设计。这暗示着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中心,一切与那里相联,一切受命于那里,而它自己是能量与力量的源泉。曼陀罗艺术已经在全世界被用作一种自我表达的过程,为个人成长和精神转化服务。

此次展览总共展出了5组(件)最新创作的作品:《曼陀罗》(蓝色)、《骆驼》 雕塑、综合媒介作品《工作室2号》、《无题》系列以及彩色墨水作品《正面》、《背面》,艺术家用这些作品体现了他对于“曼陀罗”的理解:

雅昌艺术网:展览的名称叫“曼陀罗”,这是一个梵语,它有着怎样的含义?与您之前的创作有怎样的关系?

杨茂源:曼陀罗最早是跟佛教有关系,它其实是一种植物,是一种花,在北京的臭水沟边上都会有,那个花是以前的人用来产生迷幻的一种毒物,它比较寒,人最初的宗教,接近超人的能力的时候需要一种high的感觉,可能跟这个有关系。

我认为的“曼陀罗”就是一种经验,是每个人内心的一种感受它的结构,比如每个人从小的时候起就会有一个自己的中心点,这种思维方法跟中国人的心态、内心有一些关系,我对这个东西比较感兴趣。这次展览的作品我有意的强调一种文化的距离,比如说从中国到亚洲到非洲、到欧洲,这些文明区间在历史上有一种交流,互相有这样一种文化的醒悟和渗透,有这样一种关系,这里面会涉及到一些文化上的差异,还有很多东西被埋掉了,就像曾经的楼兰古国,一个文明就被风沙埋掉了,过了几百年又被风沙吹出来了。这种不同的文化区域里面,在交汇的地方会有很多误读的痕迹。这种生成不仅仅是非洲的或者是欧洲的,是一个交汇的区域,多年来,我对这种交汇的文化区域的产生以及相互渗透的痕迹比较感兴趣。

▲《骆驼》 雕塑(骆驼标本,牛皮,橡胶气囊等) 270X190X190CM 2014年

雅昌艺术网:展览只展出了一件雕塑作品《骆驼》,为什么会对这种动物感兴趣?

杨茂源:这次选择用骆驼因为它有一个特别明确的地域性,就是在中亚、非洲,一直以来它承载的东西很多,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骆驼承载的是人跟文化之间的交流。

雅昌艺术网:“圆形”是您作品一直选择的形式,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形式?

杨茂源:我可能没有什么选择,我的作品有一个很顽固的呈现方法,可能这种东西更能传达出我的想表达的东西。比如一个圆形,一个圆球,针对物种、生命体,它是一个生命,但把里头充满气体的时候就代表死亡,因为任东西充气,最后的结果就是爆炸。我选择这个东西让我比较兴奋的是它的这种矛盾性:是一个生命,同时又有一种死亡的隐喻;圆形还代表着一种快乐,所有人都喜欢气球,气球对于孩子来说是他们最想触摸的,这是人的基因造成的;“圆”也有圆满的意思,所谓极乐,便是一种“圆满”

此次展览的其他纸上作品都是我近期工作,是我对于曼陀罗产生的不同文化区域里面的关系的探索。

▲《工作室2号》 综合媒介 101.5X66.5cmx6,57X76cmx7 2014

雅昌艺术网:《工作室2号》也是由一组绘画组成的,他们都是一些局部的画面,这些都是您工作室中的场景吗?

杨茂源:《工作室2号》是我复原的我工作室的场景,这里面有一些我平时工作的手稿和一些我在工作时涉及到的痕迹和一些素材,我将这些回归到一个平面空间里面。因为我的工作场景经常摆了一些工作的道具,像雕像,有的时候是我涉及到的一些感兴趣的地区的一些东西,有的是我以前旅行时候的一些草图,这是我现阶段的工作室,就跟记笔记一样,把这段时间有的东西基本上都记下来。

雅昌艺术网:您刚才说文化是有距离的,是不是在这个空间中,文化已经没有距离了?

杨茂源:它一直是在对抗当中,每一个文明都不希望我的东西被别人破坏,但是这是不可能的,它是相互的,比如说中国、美国,美国进入到中国之后他也跟中国有一些关系,就会变成中国式的了;再比如说你去伦敦工作半年、一年,你回来就会不一样,这是相互之间的关系。我尤其是对整个欧亚陆地的文明区感兴趣,因为里面充满了太多矛盾和像谜一样的东西,我们也搞不太清楚,也没有被发掘出来,像丝绸之路,它是一个通道,虽然曾经是商业的通道,但如今更是文明的通道,那个区间有特别多的东西。

▲《无题》系列 彩色墨水 75.5X56CMX3 2014年

雅昌艺术网:《无题》系列,表现了三幅中、西方的经典肖像,这正是体现出了您对于不同文明的兴趣?

杨茂源:是的,我对不同文化背景的经典比较感兴趣,因为会少说很多东西,不需要解读、不需要说,一看这是一个希腊的东西,那是一个亚洲的东西,那是一个罗马的东西,大家都很熟悉,在我以前做雕像的时候是我的一个工作的范畴。

▲《曼陀罗》(蓝色) 56X38X30CM 纸上水墨 2014年

雅昌艺术网:在您的这些作品,有许多的图案,比如《曼陀罗》这件作品中,就是由30幅不同的图案组成的一组作品;《无题》系列,人的脸部便是一个图案;《正面》、《背面》这组绘画看起来就像是花瓣的形状,为什么会对这些图案感兴趣?

杨茂源:因为图案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它在人有语言之前已经有了,它是更加直观的,图案所隐喻的内容不太容易言说,我比较感兴趣的便是这个,而且图案本身它的文化属性很明确。我喜欢说不太清楚的感觉,但是又觉得人和人之间的交流是可以提供相对应的一种东西。

雅昌艺术网:您是如何获得这些不同图案的经验的?

杨茂源:这种经验的获得可能是平面,因为小时候你看花不觉得它是有图案的,没有秩序感,一看花真好看、真香就过了。当你知道花,每个花是造物,这个东西我们不知道怎么造出来的,但是知道我们得受惠于它,就是它除了好看,除了花本身代表不同的人赋予它的意义,更多的是它的结构,任何的花草都会围绕太阳走,我们人受用这个东西。看些图案,有的人可能会觉得这到底是哪个地区的?人为什么画出这样的图案?有的人看这个东西的时候,会想看看、闻闻就好,各种不同的经验,这种经验的获得是平的。人的思维不是很确定的,比如我是先看花才觉得曼陀罗好,或者先觉得曼陀罗好才认识到花都是那么美,不是这样的,它是平的。这就是所有的人,我对于所有人有共知、有共性的东西感兴趣。比如说对于圆球,所有人都对圆球有一个态度,没有人不喜欢的,我送你一个气球,肯定你也想玩一下,那个感觉会触及你身体的某一部分经验,你会觉得高兴;当然我把这个好玩的东西放在有生命的身上,你会觉得这个东西跟生命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又代表死亡,或者是极乐,其实极乐跟死亡很接近,好的不能再好了,其实就是死亡,它是很接近的,不太容易说清楚。

雅昌艺术网:这些图案没有您从早期对于敦煌的研究得到一些灵感?

杨茂源:研究谈不上,但是有些东西过目不忘,看了之后就觉得这个东西真好,你就有痕迹了,这个痕迹很重要,有的东西作为深入研究之后未必在你的动作里边能够呈现,有的东西可能看了一眼始终忘不掉。所以人有这样的东西,有的时候我的工作也试图回过头来想一下,我为什么不喜欢这个东西,通常没有答案,没有答案可能是最接近准确的一个状态。

比如你看花,任何花都有一个花蕊中心,花瓣要么五个、要么六个、要么三个,这就是曼陀罗,所有的东西都是这样的,只是人获取了这种经验,知道自然界有一种密码,知道有一种规律(规矩),所以你看到任何的花都觉得很对称很好看,这是人共同的一种经验,曼陀罗在更广义上的,比如说一个城市的中心广场,有很多道往其他方向走,就是一个构成,看地图这就是曼陀罗,它是一个人的内心经验,人生活起来方便,所有的这种东西。

▲《正面》(左)、《背面》(右) 彩色墨水 75.5X56CMX9 2014年

雅昌艺术网:花的图案便可以理解为“曼陀罗”?

杨茂源:其实一切可以是曼陀罗,图案、花,都是,这是一种人共同的经验。比如你住在一个城市里面,这个城市的中心肯定是你家。你上班,看地图,一直在围绕着你们家周围,无论您工作、购物、娱乐最后肯定回到这一点,这是一种人的共同经验,它不仅仅是宗教的,我们可以把这种经验泛化,这种经验每个人身上都有。我们眼睛肯定是盯着一点去看,聚焦是人共同的一个东西。因为曼陀罗最重要一点是它不太容易说清楚,它有一种让你进入到吃药状态似的感觉,人需要这个东西,人控制精神,你想美好,怎么达到美好,“曼陀罗”就能达到美好,最原始的东西就是这个。这是一个跟生命有关的东西,跟人的内心有一种对抗,中国人很容易理解这个东西,每个人心里都有。

| 文章版权归雅昌艺术网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雅昌专访

▲艺术家:杨茂源

导言2015年3月7日,杨茂源个展“曼陀罗”在站台中国开幕,此次展览是艺术家对于东方经验及其特有的方法论的不断深化的呈现。

早在90年代,杨茂源便已经对东方精神特征开始感兴趣。80年代,还在上学的杨茂源去了一趟敦煌,那是当时所有学艺术的人都向往的地方,之后,杨茂源有幸在90年去到大英博物馆,观看到了斯坦因从带走的敦煌藏经洞带走的东西,这些经历奠定了他之后具有强烈的东方精神特征和相伴生的方法论。

在他以往的作品中,涉及绘画、雕塑、装置、摄影等不同媒介。从他早期深入楼兰所创作的“雕刻-从1994年开始”,到2000前后创作的充气动物雕塑系列,2005-2009以中西方文化及宗教经典形象为模本的“往里看”系列,都体现出他这套工作的方法论。

杨茂源于2000年前后创作了充气的动物雕塑,他是靠一种巨大的直觉与信仰的驱动创造的“圆形”,作为事物的终极形态消解了动物的原型而呈现为一种异样的文化感。动物的原型被艺术家刻意消解掉,以膨胀的形态传达了某种奇异神秘的力量。“膨胀”的疼痛和“圆满”的和谐,构成复杂而难以和解的矛盾体,而使作品具有强烈的冲击力。这也正是杨茂源作品中诡秘的难以言说的同时也是最触动观者神经的的东西。体现了他艺术创作的态度--通过对心理学中的“原型”概念的运用,来指出艺术思考的谱系和独特性。使其与其它当代艺术作品的差异而富于原创性。

在他以往的作品中,他借助对“圆形”的利用以及“消解”的手法,从东方古代的启蒙时期的文化思想,而发展出一种特殊的工作方式。他以他特有的物化方式入侵了西方“美”的概念,但却是为了对这个概念提出质疑。针对西方的话语思想,他将“西方”经典雕像的各种棱角和细节进行磨平、抛光。用向内观照的东方文化视角重新阐释了西方经典雕塑头像。传达了东方文化中“圆即和谐”的哲学思想。从而触及到文化入侵,融合,及新生概念的思考。此次“曼陀罗”总结性地延续和深化了这一理念。

曼陀罗在梵语中即为“圆”,它的基本形态特征为中心、对称、延伸。当我们思考它们含义的时候,曼陀罗被画成圆形的事实可以让我们想到整体性的一种经验。在严格意义上,曼陀罗要求在符号中有一个中心点或聚焦点,从那里出发作一种对称设计。这暗示着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中心,一切与那里相联,一切受命于那里,而它自己是能量与力量的源泉。曼陀罗艺术已经在全世界被用作一种自我表达的过程,为个人成长和精神转化服务。

此次展览总共展出了5组(件)最新创作的作品:《曼陀罗》(蓝色)、《骆驼》 雕塑、综合媒介作品《工作室2号》、《无题》系列以及彩色墨水作品《正面》、《背面》,艺术家用这些作品体现了他对于“曼陀罗”的理解:

雅昌艺术网:展览的名称叫“曼陀罗”,这是一个梵语,它有着怎样的含义?与您之前的创作有怎样的关系?

杨茂源:曼陀罗最早是跟佛教有关系,它其实是一种植物,是一种花,在北京的臭水沟边上都会有,那个花是以前的人用来产生迷幻的一种毒物,它比较寒,人最初的宗教,接近超人的能力的时候需要一种high的感觉,可能跟这个有关系。

我认为的“曼陀罗”就是一种经验,是每个人内心的一种感受它的结构,比如每个人从小的时候起就会有一个自己的中心点,这种思维方法跟中国人的心态、内心有一些关系,我对这个东西比较感兴趣。这次展览的作品我有意的强调一种文化的距离,比如说从中国到亚洲到非洲、到欧洲,这些文明区间在历史上有一种交流,互相有这样一种文化的醒悟和渗透,有这样一种关系,这里面会涉及到一些文化上的差异,还有很多东西被埋掉了,就像曾经的楼兰古国,一个文明就被风沙埋掉了,过了几百年又被风沙吹出来了。这种不同的文化区域里面,在交汇的地方会有很多误读的痕迹。这种生成不仅仅是非洲的或者是欧洲的,是一个交汇的区域,多年来,我对这种交汇的文化区域的产生以及相互渗透的痕迹比较感兴趣。

▲《骆驼》 雕塑(骆驼标本,牛皮,橡胶气囊等) 270X190X190CM 2014年

雅昌艺术网:展览只展出了一件雕塑作品《骆驼》,为什么会对这种动物感兴趣?

杨茂源:这次选择用骆驼因为它有一个特别明确的地域性,就是在中亚、非洲,一直以来它承载的东西很多,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骆驼承载的是人跟文化之间的交流。

雅昌艺术网:“圆形”是您作品一直选择的形式,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形式?

杨茂源:我可能没有什么选择,我的作品有一个很顽固的呈现方法,可能这种东西更能传达出我的想表达的东西。比如一个圆形,一个圆球,针对物种、生命体,它是一个生命,但把里头充满气体的时候就代表死亡,因为任东西充气,最后的结果就是爆炸。我选择这个东西让我比较兴奋的是它的这种矛盾性:是一个生命,同时又有一种死亡的隐喻;圆形还代表着一种快乐,所有人都喜欢气球,气球对于孩子来说是他们最想触摸的,这是人的基因造成的;“圆”也有圆满的意思,所谓极乐,便是一种“圆满”

此次展览的其他纸上作品都是我近期工作,是我对于曼陀罗产生的不同文化区域里面的关系的探索。

▲《工作室2号》 综合媒介 101.5X66.5cmx6,57X76cmx7 2014

雅昌艺术网:《工作室2号》也是由一组绘画组成的,他们都是一些局部的画面,这些都是您工作室中的场景吗?

杨茂源:《工作室2号》是我复原的我工作室的场景,这里面有一些我平时工作的手稿和一些我在工作时涉及到的痕迹和一些素材,我将这些回归到一个平面空间里面。因为我的工作场景经常摆了一些工作的道具,像雕像,有的时候是我涉及到的一些感兴趣的地区的一些东西,有的是我以前旅行时候的一些草图,这是我现阶段的工作室,就跟记笔记一样,把这段时间有的东西基本上都记下来。

雅昌艺术网:您刚才说文化是有距离的,是不是在这个空间中,文化已经没有距离了?

杨茂源:它一直是在对抗当中,每一个文明都不希望我的东西被别人破坏,但是这是不可能的,它是相互的,比如说中国、美国,美国进入到中国之后他也跟中国有一些关系,就会变成中国式的了;再比如说你去伦敦工作半年、一年,你回来就会不一样,这是相互之间的关系。我尤其是对整个欧亚陆地的文明区感兴趣,因为里面充满了太多矛盾和像谜一样的东西,我们也搞不太清楚,也没有被发掘出来,像丝绸之路,它是一个通道,虽然曾经是商业的通道,但如今更是文明的通道,那个区间有特别多的东西。

▲《无题》系列 彩色墨水 75.5X56CMX3 2014年

雅昌艺术网:《无题》系列,表现了三幅中、西方的经典肖像,这正是体现出了您对于不同文明的兴趣?

杨茂源:是的,我对不同文化背景的经典比较感兴趣,因为会少说很多东西,不需要解读、不需要说,一看这是一个希腊的东西,那是一个亚洲的东西,那是一个罗马的东西,大家都很熟悉,在我以前做雕像的时候是我的一个工作的范畴。

▲《曼陀罗》(蓝色) 56X38X30CM 纸上水墨 2014年

雅昌艺术网:在您的这些作品,有许多的图案,比如《曼陀罗》这件作品中,就是由30幅不同的图案组成的一组作品;《无题》系列,人的脸部便是一个图案;《正面》、《背面》这组绘画看起来就像是花瓣的形状,为什么会对这些图案感兴趣?

杨茂源:因为图案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它在人有语言之前已经有了,它是更加直观的,图案所隐喻的内容不太容易言说,我比较感兴趣的便是这个,而且图案本身它的文化属性很明确。我喜欢说不太清楚的感觉,但是又觉得人和人之间的交流是可以提供相对应的一种东西。

雅昌艺术网:您是如何获得这些不同图案的经验的?

杨茂源:这种经验的获得可能是平面,因为小时候你看花不觉得它是有图案的,没有秩序感,一看花真好看、真香就过了。当你知道花,每个花是造物,这个东西我们不知道怎么造出来的,但是知道我们得受惠于它,就是它除了好看,除了花本身代表不同的人赋予它的意义,更多的是它的结构,任何的花草都会围绕太阳走,我们人受用这个东西。看些图案,有的人可能会觉得这到底是哪个地区的?人为什么画出这样的图案?有的人看这个东西的时候,会想看看、闻闻就好,各种不同的经验,这种经验的获得是平的。人的思维不是很确定的,比如我是先看花才觉得曼陀罗好,或者先觉得曼陀罗好才认识到花都是那么美,不是这样的,它是平的。这就是所有的人,我对于所有人有共知、有共性的东西感兴趣。比如说对于圆球,所有人都对圆球有一个态度,没有人不喜欢的,我送你一个气球,肯定你也想玩一下,那个感觉会触及你身体的某一部分经验,你会觉得高兴;当然我把这个好玩的东西放在有生命的身上,你会觉得这个东西跟生命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又代表死亡,或者是极乐,其实极乐跟死亡很接近,好的不能再好了,其实就是死亡,它是很接近的,不太容易说清楚。

雅昌艺术网:这些图案没有您从早期对于敦煌的研究得到一些灵感?

杨茂源:研究谈不上,但是有些东西过目不忘,看了之后就觉得这个东西真好,你就有痕迹了,这个痕迹很重要,有的东西作为深入研究之后未必在你的动作里边能够呈现,有的东西可能看了一眼始终忘不掉。所以人有这样的东西,有的时候我的工作也试图回过头来想一下,我为什么不喜欢这个东西,通常没有答案,没有答案可能是最接近准确的一个状态。

比如你看花,任何花都有一个花蕊中心,花瓣要么五个、要么六个、要么三个,这就是曼陀罗,所有的东西都是这样的,只是人获取了这种经验,知道自然界有一种密码,知道有一种规律(规矩),所以你看到任何的花都觉得很对称很好看,这是人共同的一种经验,曼陀罗在更广义上的,比如说一个城市的中心广场,有很多道往其他方向走,就是一个构成,看地图这就是曼陀罗,它是一个人的内心经验,人生活起来方便,所有的这种东西。

▲《正面》(左)、《背面》(右) 彩色墨水 75.5X56CMX9 2014年

雅昌艺术网:花的图案便可以理解为“曼陀罗”?

杨茂源:其实一切可以是曼陀罗,图案、花,都是,这是一种人共同的经验。比如你住在一个城市里面,这个城市的中心肯定是你家。你上班,看地图,一直在围绕着你们家周围,无论您工作、购物、娱乐最后肯定回到这一点,这是一种人的共同经验,它不仅仅是宗教的,我们可以把这种经验泛化,这种经验每个人身上都有。我们眼睛肯定是盯着一点去看,聚焦是人共同的一个东西。因为曼陀罗最重要一点是它不太容易说清楚,它有一种让你进入到吃药状态似的感觉,人需要这个东西,人控制精神,你想美好,怎么达到美好,“曼陀罗”就能达到美好,最原始的东西就是这个。这是一个跟生命有关的东西,跟人的内心有一种对抗,中国人很容易理解这个东西,每个人心里都有。

| 文章版权归雅昌艺术网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相关文章

  • 夯实基础创建标杆努力提升生产管理水平
  • 夯实基础 创建标杆 努力提升生产管理水平 各位领导.同仁们: 大家好! 首先欢迎各位莅临忻府支公司检查指导工作,下面就我公司创建红旗变电站.红旗线路的情况作一简要汇报: 红旗站.线的创建,标志着农网工作思路向着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转型.我 ...查看


  • 9-3尊胜佛母心咒
  • 9-3 佛顶尊胜佛母心咒 一.佛顶尊胜佛母简介: 佛顶尊胜佛母简称尊胜佛母,又称乌瑟腻沙尊胜佛母.顶髻尊胜佛母.佛顶尊胜佛母,藏音:"朗觉玛".尊胜佛母乃长寿三尊之一,可主长寿.多供在无量寿佛右边,左边为白度母,三尊象征 ...查看


  • 犍陀罗佛教美术 --读宫治昭[犍陀罗佛教美术寻踪]
  • 前段时间在上海博物馆展出的<圣境印象--印度佛教艺术展>,为普通观众开启了一道欣赏印度佛教美术的窗口,但事实上,这些看上去充满异国情调的佛教造像,早在公元3世纪时,便沿着丝绸之路逐渐向东传入古代中国,尤其是西北印度犍陀罗造像样式 ...查看


  • 话题作文素材大全之成长话题--实践
  • 话题作文素材大全之成长话题--实践 作者文集:会员 类型:作文教学 加入时间:2010年6月12日6:36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公开课教案及配套课件+单元测试 201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 201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 初中朗读音频大全 高中朗 ...查看


  • 2014年北京市朝阳区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 2014年北京市朝阳区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 1.(6分)(2014•朝阳区二模)下列叙述对应有误的是( ) A.载体蛋白:可帮助一些物质顺或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 B.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并参与控制物质进出 C.胰岛素与胰高血 ...查看


  •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案
  • 圆学子梦想 铸金字品牌 第五单元 第17课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1. 理清文章结构, 了解写作手法. 2. 学会按恰当的顺序来写说明文. 3. 了解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品味准确严密的说明语言. 4.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和探索精神. 大自然 ...查看


  • 常见有毒盆景
  • 常见的一些有毒花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种植花草的人逐渐多了起来.千姿百态的花草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美的享受,但是有些花卉虽然有美丽的外表和迷人的幽香,实际上却对人体有害.人们应善于识别,趋利避害,尤其是家里有小孩子的,容易误食,同时除了 ...查看


  • 印度的种姓制度
  • 印度的种姓制度 是印度与其他南亚地区普遍存在的社会体系.种姓制度以婆罗门为中心,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即种姓.各种姓依所居地区不同而划分成许多次种姓,这些次种姓内部再依所居聚落不同分成许多聚落种姓,这些聚落种姓最后再分成行不同 ...查看


  • 沙盘游戏的理论基础大全
  • 沙盘游戏的理论基础大全 随着心理行业的蓬勃发展,心理沙盘游戏成为心理应用技术治疗不可或缺的一项心理技术.心理沙盘游戏治疗到底是如何起的作用呢?它的理论基础又是什么呢?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我们能找到的关于沙盘游戏的理论基础,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