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离原上草,"原"字探源

离离原上草,“原”字探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对这首家喻户晓的诗,从来没有人解释"离离原上草"的"原"字,即使解释,也是"原野"。然而,探索这个"原"字的内涵后,我们会发现,它绝不是可有可无的。

这首诗是白居易少年时代的作品。

宋人尤袤《全唐诗话》记载:白居易16岁时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作品谒见大名人顾况。顾况看了"白居易"这仨字,逗他,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但当他翻看小白居易的诗作,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禁连声赞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

这件事又见《唐摭言》卷七:"白乐天初举,名未振,以歌诗谒顾况。况谑之曰:'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及读至《赋得古原草送别》诗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况叹之曰:'有句如此,居天下有甚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这种做法起源于"应制诗",后来广泛用于科举"试帖诗"。此诗为作者准备科举考试而拟题的习作,所以也加了"赋得"二字。

"离离原上草",唐人张固《幽闲鼓吹》等书又作"咸阳原上草"。

这个"原",并不是通常认为的平原,而是"塬"的另一写法。塬是西北黄土高原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桌状高地,四边陡,顶上平。

毛泽东《沁园春·雪》"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以象的体形比喻原,是非常恰当的。塬顶平,四边陡峭,转动角柔和,正好像大象的样子。毛泽东这精彩的比喻,也是对原的形象描述,正是因为毛泽东生活、战斗在陕北高原,日日与"原"相伴,才作出了这样恰如其分的比喻。

咸阳原处于渭河之北,九山之南,从周武王封其十五弟毕公高于此起,曾称"毕原"。周平王东迁后,这里又成为秦襄公的封地,历经周秦汉唐,是中国文明古老的摇篮之一,是名副其实的"古原"。

咸阳原还是著名的秦直道的起点。秦始皇为人类留下两个巨大工程,一是长城,二是秦直道。长城是守卫,秦直道是进攻。有了直道秦军可以迅速从咸阳开进到长城脚下。从秦到唐,秦直道上演出了无数威武、雄壮的武戏。

李白的《忆秦娥》"咸阳古道音尘绝",就是对秦直道悠远历史的感慨。

认可了"离离原上草"的"原"是黄土高原上的一种特殊地貌,我们应该对这首诗重新认识。

一、白居易的这首诗,虽然是"赋得"诗,是"高考模拟作文",但是,从一个"原"字可以看出,诗人是看到了什么就写了什么,并没有虚构。这首诗是源于生活,是写实的,是真实的生活记录。

二、诗中所写的"草",不是通常所见的草,而是塬上之草。在黄土高原,塬有相对好一些的耕作条件,但是,毕竟是黄土高原,塬上土层薄,墒情差,这里的草,是不会茂盛的。塬上的草应该有顽强的生命力。从南方来的白居易,看到这种草,感到了生命的力量。

三、从"原"联系到"古道"--秦直道,再联系到"荒城",将草置于秦始皇时代悠远、古老、宏大的背景之中,这首诗的意境就更加深沉了。

离离原上草,“原”字探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对这首家喻户晓的诗,从来没有人解释"离离原上草"的"原"字,即使解释,也是"原野"。然而,探索这个"原"字的内涵后,我们会发现,它绝不是可有可无的。

这首诗是白居易少年时代的作品。

宋人尤袤《全唐诗话》记载:白居易16岁时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作品谒见大名人顾况。顾况看了"白居易"这仨字,逗他,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但当他翻看小白居易的诗作,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禁连声赞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

这件事又见《唐摭言》卷七:"白乐天初举,名未振,以歌诗谒顾况。况谑之曰:'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及读至《赋得古原草送别》诗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况叹之曰:'有句如此,居天下有甚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这种做法起源于"应制诗",后来广泛用于科举"试帖诗"。此诗为作者准备科举考试而拟题的习作,所以也加了"赋得"二字。

"离离原上草",唐人张固《幽闲鼓吹》等书又作"咸阳原上草"。

这个"原",并不是通常认为的平原,而是"塬"的另一写法。塬是西北黄土高原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桌状高地,四边陡,顶上平。

毛泽东《沁园春·雪》"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以象的体形比喻原,是非常恰当的。塬顶平,四边陡峭,转动角柔和,正好像大象的样子。毛泽东这精彩的比喻,也是对原的形象描述,正是因为毛泽东生活、战斗在陕北高原,日日与"原"相伴,才作出了这样恰如其分的比喻。

咸阳原处于渭河之北,九山之南,从周武王封其十五弟毕公高于此起,曾称"毕原"。周平王东迁后,这里又成为秦襄公的封地,历经周秦汉唐,是中国文明古老的摇篮之一,是名副其实的"古原"。

咸阳原还是著名的秦直道的起点。秦始皇为人类留下两个巨大工程,一是长城,二是秦直道。长城是守卫,秦直道是进攻。有了直道秦军可以迅速从咸阳开进到长城脚下。从秦到唐,秦直道上演出了无数威武、雄壮的武戏。

李白的《忆秦娥》"咸阳古道音尘绝",就是对秦直道悠远历史的感慨。

认可了"离离原上草"的"原"是黄土高原上的一种特殊地貌,我们应该对这首诗重新认识。

一、白居易的这首诗,虽然是"赋得"诗,是"高考模拟作文",但是,从一个"原"字可以看出,诗人是看到了什么就写了什么,并没有虚构。这首诗是源于生活,是写实的,是真实的生活记录。

二、诗中所写的"草",不是通常所见的草,而是塬上之草。在黄土高原,塬有相对好一些的耕作条件,但是,毕竟是黄土高原,塬上土层薄,墒情差,这里的草,是不会茂盛的。塬上的草应该有顽强的生命力。从南方来的白居易,看到这种草,感到了生命的力量。

三、从"原"联系到"古道"--秦直道,再联系到"荒城",将草置于秦始皇时代悠远、古老、宏大的背景之中,这首诗的意境就更加深沉了。


相关文章

  • "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细思量(改)
  • "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细思量 刊<社会科学评论>2005年第1期 <社会科学报>"学术看台"(2005.4.21)转摘 作者:王先胜 内容提要:已经启动并列入"十五 ...查看


  • "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细思量
  • "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细思量 作者:王先胜 日期:2005-12-3 http://www.yuandao.com/dispbbs.asp?boardid=9&id=1712&Star=7 内容提要:已 ...查看


  • 中国烹饪探源
  • 中国烹饪探源 彩绘凤鸟双连漆杯(中国古代酒器) 春夜宴桃李园图 胡应祥(民国) 中国在世界上被誉为"烹饪王国",这是因为中国烹饪源远流长,技艺精湛.在古代汉语里,"烹"作"烧煮"解 ...查看


  • 华夏文明探源工程 中国最早的水井
  • 学院:能动学院 学号: 姓名:王鹏--华夏文明探源工程概述作业 XXXXXX 一.个人简历(Resume ) 大家好,我是中国最早的水井,下面我来做一下自我介绍. i. 时间:公元前3600年(3600 B.C. ) 我出生于距今5600余 ...查看


  • 党内法规制度执行不力的立法探源_操申斌
  • 2011年第2期(总第159期)理查看


  • 重阳节手抄报:重阳节习俗探源
  • 我国习俗,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为何叫"重阳"或"重九"呢?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谈道:"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 ...查看


  • 探源|中国都城史上的"地标"--古都洛阳
  • 古都洛阳如何成为中国早期建都观念的"样本"??? "十省通衢,天下之中",说的便是千年古都--洛阳.这座城市堪称中国都城史上的"地标".4000多年的城市发展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 ...查看


  • 太宰治的[斜阳]与"-族"语探源
  • 太宰治的<斜阳>与"-族"语探源 吴玉美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06级日语系研究生, 四川 610064) [摘要]<斜阳>是二战后日本无赖派代表作家太宰治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战后日本贵族在社会变革 ...查看


  • 作文:撕扯青春的色彩[九]
  • 外边的空气比医院里边满是消毒水的味道好多了. 我重重得舒了一口气,徐离离在后边跟着我,离开医院的路上我们都没有说话. "离离,陪我回家好吗?" 小 荷 作文网 "好." 一路上离离的脸上没有一丝微笑,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