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理的糖尿病饮食,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的百分比为:( D )
A. 25%-30% B. 35%-40% C. 45%-50% D. 55%-60%
2.合理的糖尿病饮食,脂肪应占总热量的百分比为:( C )
A. 5%-10% B. 15%-20% C. 25%-30% D. 35%-40%
3.下列哪一项属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A )
A.冠心病 B.眼底病变 C.糖尿病肾病 D.神经病变
4.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 D )
A.血肌酐水平升高 B.伴有糖尿病眼底病变 C.浮肿 D.尿中有微量白蛋白
5.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最典型的早期临床表现为:( A )
A.头晕、乏力 B.恶心、呕吐 C.视物模糊 D.意识改变
6.为了解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应多长时间检查一次眼底?( B )
A.两年一次 B.一年一次 C.每次体检时都要查 D.出现眼部症状后检查
7.最易导致低血糖昏迷的降糖药是:( A )
A.优降糖 B.亚莫利 C.达美康 D.糖适平
8.胰岛素治疗时,以下控制血糖最理想的治疗方案为:( D )
A. 每日两次注射预混胰岛素 B.每日三次注射短效胰岛素
C. 每日四次注射短效胰岛素
D. 每日三次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睡前注射中效或长效胰岛素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药物不属于磺脲类药物的是(A)
A.
米格列奈
B.
优降糖
C.
美吡哒
D.
亚莫利
2.
吡格列酮口服降糖药是(
A
)
A.
胰岛素增敏剂
B.
α
糖苷酶抑制剂
C.
双胍类药物
D.
磺脲类药物
3.
糖尿病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
B
)
视网膜病变
B.
大血管并发症
C.
微血管并发症
D.
糖尿病肾病
4.
磺脲类药物的禁忌证是(
D
)
A.I
型糖尿病
B.
肝肾功能不全
C.
孕妇、需要手术病人
D.
以上均是
5.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副作用,包括(
D
A.
体重增加
B.
头痛、乏力
C.
贫血和红细胞减少
D.
以上均是
6.
作用机制主要是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肝脏对于胰岛素的敏感性,可以减少肝葡萄糖
的输出的药物是(
B
)
。
A.
磺脲类药物
B.
双胍类药物
C.
α
糖苷酶抑制剂
D.
胰岛素增敏剂
7.
主要抑制多糖的水解,使葡萄糖的吸收减慢,使餐后血糖曲线较为平稳,从而降低餐后高
血糖的药物是(
C
)
。
A.
磺脲类药物
B.
双胍类药物
C.
α
糖苷酶抑制剂
D.
胰岛素增敏剂
8.
在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除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达标外,理想的血压是(
B
)
A
<
140/90 mmHg
B
130/80 mmHg
C
<
135/90 mmHg
D
<
130/90 mmHg
9.
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物降糖的机制是( A
)
A.
刺激胰腺分泌胰岛素
B.
抑制肝葡萄糖的合成
C.
增加外周肌肉胰岛素对葡萄糖的摄取
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
D.
抑制葡萄糖的吸收
10.
世界糖尿病日是(
C
)
A.11
12
日
B.11
月
13
日
C.11
月
14
日
D. 11
月
15
11.
鱼精蛋白锌的胰岛素类型是(
C
)
A.
短效(
RI
)
B.
中效(
NPH
)
C.
(PZI) D.
预混
(RI+NPH)
12.
下列哪些患者不适宜胰岛素强化治疗(
D
)
A.
已有晚期并发症者
B.
精神病或精神迟缓者
C.2
岁以下幼儿
D.
以上均是
13.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血糖控制的目标是糖化血红蛋白的比例是(
A
)
A.
小于等于
6.5%
B.
大于等于
6.5%
C.
小于等于
7.5%
D.
大于等于
7.5%
14.I
型糖尿病的胰岛素分泌特点是(
A
)
A.
胰岛素缺乏
B.
胰岛素缺乏与胰岛素抵抗共同存在
胰岛素抵抗
D.
胰岛素分泌延迟
15.
影响胰岛素作用的因素包括(
D
)
A.
基础胰岛素
B.
个体的反应差异
注射部位
D.
以上均是
16.
反映近两三个月糖尿病控制情况最理想的指标为( D
)
A
.空腹血糖
B
.餐后血糖 C
.尿糖
D
.糖化血红蛋白
17. .
用心率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运动量,运动时最合适的心率为(A
A
.
170-
年龄
B
.
130-
年龄
.
220-
休息时的心率
D
.
190-
年龄
18
.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
(
D
)
A
.血肌酐水平升高
B
.伴有糖尿病眼底病变
C
.浮肿
D
.尿中有微量白蛋白
19.
.胰岛素治疗时,以下控制血糖最理想的治疗方案为: (
D
)
A.
每日两次注射预混胰岛素
B.
每日三次注射短效胰岛素
C.
每日四次注射短效胰岛素
D.
每日三次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
+
睡前注射中效或长效胰岛素
20.
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宜选用哪一种治疗方案
(D)
A
糖尿病饮食
+
甲苯磺丁脲
B
糖尿病饮食
+
胰岛素
C
糖尿病饮食
+
二甲双胍
D
低优质蛋白
糖尿病饮食
+
胰岛素
E
单纯糖尿病饮食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92题)
1、Ⅰ型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C】
A、冠心病
B、脑血管病
C、肾小球硬化症
D、酮症酸中毒
E、感染性休克
2、糖尿病眼底病变中,出现哪一种情况最易引起失明【B】
A、微血管瘤
B、新生血管破裂
C、硬性渗出物
D、软性渗出物
E、视网膜出血
3、患者饭后尿糖(++),空腹尿糖阴性,可诊断为【D】
A、轻型糖尿病
B、糖耐量低减
C、继发性糖尿病性糖尿
D、食后糖尿
E、非葡萄糖糖尿
4、若诊断临床糖尿病,应选择下述哪项检查【B】
A、尿糖
B、空腹血糖
C、糖化血红蛋白
D、口服糖耐量试验
E、空腹胰岛素测定
5、判断糖尿病控制程度较好的指标是【C】
A、空腹血糖
B、饭后血糖
C、糖化血红蛋白
D、空腹血浆胰岛素含量
E、OGTT
6、糖尿病饮食治疗下列哪种是正确的【E】
A、病情轻可以不用饮食治疗
B、有并发症者不用饮食治疗
C、用药治疗时,可不用饮食治疗
D、肥胖者宜给高热量饮食治疗
E、不论病情轻重都需饮食治疗
7、双胍类降糖药最常见的副作用为【C】
A、乳酸性酸中毒
B、低血糖
C、胃肠道反应
D、过敏性皮疹
E、肝功异常
8、磺脲类药物的主要副作用是【B】
A、恶心,呕吐
B、低血糖反应
C、肝功能损害
D、白细胞减少
E、皮肤瘙痒
9、代谢产物由胆汁排入肠道,很少经过肾排泄的磺脲类药物是【E】
A、格列本脲
B、格列吡嗪
C、格列奇特
D、格列波脲
E、格列喹酮
10、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E】
A、原有症状加重或首次出现“三多”伴乏力
B、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极度口渴,尿量增多
C、有代谢性酸中毒症状
D、严重脱水伴循环衰竭体征
E、以上都是
1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主要治疗是【D】
A、中枢兴奋剂,纠正酸中毒
B、纠正酸中毒,补充体液和电解质
C、纠正酸中毒,应用胰岛素
D、补充体液和电解质,应用胰岛素
E、应用中枢兴奋剂及胰岛素
12、不宜使用胰岛素的病人为【D】
A、糖尿病合并肺结核
B、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
C、糖尿病患者妊娠或分娩
D、糖尿病患者过度肥胖
E、糖尿病患者手术前后
13、应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不恰当的方法是【E】
A、从小量开始以避免Somogyi效应
B、以饮食疗法为基本治疗
C、血糖波动大量可加用双呱类药物
D、酮症酸中毒时首选普通胰岛素(RI)
E、高渗昏迷宜选用鱼精蛋白锌胰岛素(PZI)
14、碳酸氢钠处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指征为【D】
A、治疗酸中毒的起初2小时
B、出现血钾过高
C、出现心律紊乱
D、血pH
E、pH
15、成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治疗采用【D】
A、每4小时静脉注射50U胰岛素
B、每4小时静脉滴注5~10URI
C、每2小时静脉滴注5~10U(PZI)
D、每小时静脉滴注4~6URI
E、每小时静脉滴注5~10UPZI
16、成人低血糖是指【C】
A、血糖低于3.36mmol/L(60mg/dl)(真糖法)
B、血糖低于3.08mmol/L(55mg/dl)(真糖法)
C、血糖低于2.8mmol/L(50mg/dl)(真糖法)
D、血糖低于或等于2.52mmol/L(45mg/dl)(真糖法)
E、血糖低于或等于2.24mmol/L(40mg/dl)(真糖法)
17、关于胰岛素瘤,下列哪项不是该病的特点【C】
A、低血糖经常出现在空腹或活动后
B、胰岛素释放指数增加
C、血糖降至1.67mmol/L,胰岛素则停止释放
D、禁食后多在48小时出现低血糖
E、胰高血糖素可诱发低血糖
18、下列哪项不符合低血糖的症状或表现【D】
A、手抖
B、心悸
C、饥饿感
D、便频
E、皮肤多汗
19、对于功能性低血糖病人,为减少低血糖发作,下述哪项饮食调整是不对的【E】
A、少食多餐
B、进较干食物
C、高蛋白饮食
D、高脂饮食
E、低纤维饮食
20、42岁,男性,平素多食,肥胖,2次尿糖阳性,空腹血糖5.4mmol/L,饭后2小时血糖7.6mmol/L,考虑为【C】
A、药物性尿糖
B、应激性糖尿
C、肾性糖尿
D、肿瘤性糖尿
E、甲亢致糖尿
21、男性,26岁,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10年,经胰岛素治疗,症状时轻时重,有明显的低血糖症状,近2个月眼睑及下肢浮肿,乏力,腰痛,BP160/10ˉ0mmHg,尿蛋白(++),颗粒管型少许,尿糖(++)。应诊断为【A】
A、糖尿病肾病
B、肾动脉硬化
C、肾盂肾炎
D、肾炎
E、胰岛素副作用
22、男性,45岁,体胖,平素食欲佳。近1个月饮水量逐渐增多,每日约1500ml,尿量多,空腹血糖6.7mmol/L(120mg/dl),尿糖(+),应做哪些检查来确诊糖尿病【D】
A、24小时尿糖定量
B、24小时尿C肽测定
C、皮质素葡萄糖耐量试验
D、葡萄糖耐量试验
E、24小时尿糖定量
23、一患者尿量为2000ml/d,尿比重为1.028,此时应考虑下列哪种疾病或状态【C】
A、尿崩症
B、肾硬化症
C、糖尿病
D、精神性多饮
E、大量饮水后
24、28岁,怀孕8个月,突眼,“三多”症状数月,伴有怕热,汗多,体重不增加。体检:血压120/80mmHg,中度贫血面容,甲状腺Ⅰ°肿大,HR:92次/分,下肢无浮肿。化验:空腹血糖16.7mmol/L,尿糖(+++)尿蛋白(+++),血T3为400ng/dl(正常80~200mg/dl)。其完整诊断应该是【C】
A、糖尿病,甲亢
B、甲亢并糖代谢紊乱
C、糖尿病,甲亢妊娠并肾小球硬化症
D、糖尿病,妊娠中毒症
E、糖尿病,妊娠并肾小球硬化症
25、男性,65岁,患糖尿病15年,长期应用苯乙福明,因意识障碍急诊入院。检查结果:浅昏迷,呼吸深大、中度脱水,膝反射极弱,血压80/65mmHg,血糖15mmol/L,血钠140mmol/L,血钾5.6mmol/L,CO2CP12mmol/L,BUN15mmol/L,尿糖(+++),尿酮体(+),尿蛋白(++),最可能的诊断是【C】
A、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
B、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
C、乳酸性酸中毒昏迷
D、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昏迷
E、脑血管意外所致昏迷
26、某病人轻度肥胖,空腹血糖5.6mmol/L,口服葡萄糖75g后30分钟血糖达高峰,为11.1mmol/L,2小时值为6.7mmol/L,3小时为4.6mmol/L,其血浆胰岛素浓度及变化可能是【C】
A、空腹时100μIU/ml(正常5~24μIU/ml)
B、空腹时
C、空腹时正常,口服葡萄糖后缓慢升高,持续时间延长,以后下降
D、空腹时正常,口服葡萄糖后迅速升高,持续时间长,以后下降
E、空腹时正常,口服葡萄糖后迅速升高,然后逐渐下降
27、男性,65岁,身高160cm,体重70kg,尿糖(-),糖耐量试验结果为空腹5.0mmol/L,1小时7.6mmol/L,2小时7.0mmol/L,3小时5.4mmol/L.应考虑为【B】
A、可诊为糖尿病
B、可排除糖尿病
C、糖耐量低减
D、无临床意义
E、以上都不是
28、女性,22岁,患糖尿病7年,一直用胰岛素治疗。1小时前昏迷,检查皮肤湿冷,血压120/80mmHg,BUN4.3mmol/L,CO2CP22.0mmol/L,最可能的诊断是【D】
A、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
B、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
C、乳酸性酸中毒昏迷
D、低血糖昏迷
E、脑血管疾病
29、一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13.9mmol/L,尿酮体阴性,近期2次尿蛋白分别为(+),(++),对本例最适合的治疗【C】
A、双胍类降糖药
B、磺脲类降糖药
C、胰岛素
D、单纯饮食治疗
E、双胍类+磺脲类降糖药
30、女性,27岁,患糖尿病5年,消瘦,血糖常在16.7mmol/L(300mg/dl)以上,易出现酮症,胰岛素释放试验低平型,较好的治疗方案是【B】
A、运动疗法+饮食疗法+胰岛素
B、饮食疗法+胰岛素
C、饮食疗法+胰岛素+格列吡嗪
D、单纯胰岛素治疗
E、甲福明+饮食疗法,必要时加胰岛素
1.合理的糖尿病饮食,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的百分比为:( D )
A. 25%-30% B. 35%-40% C. 45%-50% D. 55%-60%
2.合理的糖尿病饮食,脂肪应占总热量的百分比为:( C )
A. 5%-10% B. 15%-20% C. 25%-30% D. 35%-40%
3.下列哪一项属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A )
A.冠心病 B.眼底病变 C.糖尿病肾病 D.神经病变
4.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 D )
A.血肌酐水平升高 B.伴有糖尿病眼底病变 C.浮肿 D.尿中有微量白蛋白
5.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最典型的早期临床表现为:( A )
A.头晕、乏力 B.恶心、呕吐 C.视物模糊 D.意识改变
6.为了解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应多长时间检查一次眼底?( B )
A.两年一次 B.一年一次 C.每次体检时都要查 D.出现眼部症状后检查
7.最易导致低血糖昏迷的降糖药是:( A )
A.优降糖 B.亚莫利 C.达美康 D.糖适平
8.胰岛素治疗时,以下控制血糖最理想的治疗方案为:( D )
A. 每日两次注射预混胰岛素 B.每日三次注射短效胰岛素
C. 每日四次注射短效胰岛素
D. 每日三次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睡前注射中效或长效胰岛素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药物不属于磺脲类药物的是(A)
A.
米格列奈
B.
优降糖
C.
美吡哒
D.
亚莫利
2.
吡格列酮口服降糖药是(
A
)
A.
胰岛素增敏剂
B.
α
糖苷酶抑制剂
C.
双胍类药物
D.
磺脲类药物
3.
糖尿病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
B
)
视网膜病变
B.
大血管并发症
C.
微血管并发症
D.
糖尿病肾病
4.
磺脲类药物的禁忌证是(
D
)
A.I
型糖尿病
B.
肝肾功能不全
C.
孕妇、需要手术病人
D.
以上均是
5.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副作用,包括(
D
A.
体重增加
B.
头痛、乏力
C.
贫血和红细胞减少
D.
以上均是
6.
作用机制主要是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肝脏对于胰岛素的敏感性,可以减少肝葡萄糖
的输出的药物是(
B
)
。
A.
磺脲类药物
B.
双胍类药物
C.
α
糖苷酶抑制剂
D.
胰岛素增敏剂
7.
主要抑制多糖的水解,使葡萄糖的吸收减慢,使餐后血糖曲线较为平稳,从而降低餐后高
血糖的药物是(
C
)
。
A.
磺脲类药物
B.
双胍类药物
C.
α
糖苷酶抑制剂
D.
胰岛素增敏剂
8.
在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除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达标外,理想的血压是(
B
)
A
<
140/90 mmHg
B
130/80 mmHg
C
<
135/90 mmHg
D
<
130/90 mmHg
9.
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物降糖的机制是( A
)
A.
刺激胰腺分泌胰岛素
B.
抑制肝葡萄糖的合成
C.
增加外周肌肉胰岛素对葡萄糖的摄取
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
D.
抑制葡萄糖的吸收
10.
世界糖尿病日是(
C
)
A.11
12
日
B.11
月
13
日
C.11
月
14
日
D. 11
月
15
11.
鱼精蛋白锌的胰岛素类型是(
C
)
A.
短效(
RI
)
B.
中效(
NPH
)
C.
(PZI) D.
预混
(RI+NPH)
12.
下列哪些患者不适宜胰岛素强化治疗(
D
)
A.
已有晚期并发症者
B.
精神病或精神迟缓者
C.2
岁以下幼儿
D.
以上均是
13.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血糖控制的目标是糖化血红蛋白的比例是(
A
)
A.
小于等于
6.5%
B.
大于等于
6.5%
C.
小于等于
7.5%
D.
大于等于
7.5%
14.I
型糖尿病的胰岛素分泌特点是(
A
)
A.
胰岛素缺乏
B.
胰岛素缺乏与胰岛素抵抗共同存在
胰岛素抵抗
D.
胰岛素分泌延迟
15.
影响胰岛素作用的因素包括(
D
)
A.
基础胰岛素
B.
个体的反应差异
注射部位
D.
以上均是
16.
反映近两三个月糖尿病控制情况最理想的指标为( D
)
A
.空腹血糖
B
.餐后血糖 C
.尿糖
D
.糖化血红蛋白
17. .
用心率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运动量,运动时最合适的心率为(A
A
.
170-
年龄
B
.
130-
年龄
.
220-
休息时的心率
D
.
190-
年龄
18
.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
(
D
)
A
.血肌酐水平升高
B
.伴有糖尿病眼底病变
C
.浮肿
D
.尿中有微量白蛋白
19.
.胰岛素治疗时,以下控制血糖最理想的治疗方案为: (
D
)
A.
每日两次注射预混胰岛素
B.
每日三次注射短效胰岛素
C.
每日四次注射短效胰岛素
D.
每日三次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
+
睡前注射中效或长效胰岛素
20.
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宜选用哪一种治疗方案
(D)
A
糖尿病饮食
+
甲苯磺丁脲
B
糖尿病饮食
+
胰岛素
C
糖尿病饮食
+
二甲双胍
D
低优质蛋白
糖尿病饮食
+
胰岛素
E
单纯糖尿病饮食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92题)
1、Ⅰ型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C】
A、冠心病
B、脑血管病
C、肾小球硬化症
D、酮症酸中毒
E、感染性休克
2、糖尿病眼底病变中,出现哪一种情况最易引起失明【B】
A、微血管瘤
B、新生血管破裂
C、硬性渗出物
D、软性渗出物
E、视网膜出血
3、患者饭后尿糖(++),空腹尿糖阴性,可诊断为【D】
A、轻型糖尿病
B、糖耐量低减
C、继发性糖尿病性糖尿
D、食后糖尿
E、非葡萄糖糖尿
4、若诊断临床糖尿病,应选择下述哪项检查【B】
A、尿糖
B、空腹血糖
C、糖化血红蛋白
D、口服糖耐量试验
E、空腹胰岛素测定
5、判断糖尿病控制程度较好的指标是【C】
A、空腹血糖
B、饭后血糖
C、糖化血红蛋白
D、空腹血浆胰岛素含量
E、OGTT
6、糖尿病饮食治疗下列哪种是正确的【E】
A、病情轻可以不用饮食治疗
B、有并发症者不用饮食治疗
C、用药治疗时,可不用饮食治疗
D、肥胖者宜给高热量饮食治疗
E、不论病情轻重都需饮食治疗
7、双胍类降糖药最常见的副作用为【C】
A、乳酸性酸中毒
B、低血糖
C、胃肠道反应
D、过敏性皮疹
E、肝功异常
8、磺脲类药物的主要副作用是【B】
A、恶心,呕吐
B、低血糖反应
C、肝功能损害
D、白细胞减少
E、皮肤瘙痒
9、代谢产物由胆汁排入肠道,很少经过肾排泄的磺脲类药物是【E】
A、格列本脲
B、格列吡嗪
C、格列奇特
D、格列波脲
E、格列喹酮
10、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E】
A、原有症状加重或首次出现“三多”伴乏力
B、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极度口渴,尿量增多
C、有代谢性酸中毒症状
D、严重脱水伴循环衰竭体征
E、以上都是
1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主要治疗是【D】
A、中枢兴奋剂,纠正酸中毒
B、纠正酸中毒,补充体液和电解质
C、纠正酸中毒,应用胰岛素
D、补充体液和电解质,应用胰岛素
E、应用中枢兴奋剂及胰岛素
12、不宜使用胰岛素的病人为【D】
A、糖尿病合并肺结核
B、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
C、糖尿病患者妊娠或分娩
D、糖尿病患者过度肥胖
E、糖尿病患者手术前后
13、应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不恰当的方法是【E】
A、从小量开始以避免Somogyi效应
B、以饮食疗法为基本治疗
C、血糖波动大量可加用双呱类药物
D、酮症酸中毒时首选普通胰岛素(RI)
E、高渗昏迷宜选用鱼精蛋白锌胰岛素(PZI)
14、碳酸氢钠处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指征为【D】
A、治疗酸中毒的起初2小时
B、出现血钾过高
C、出现心律紊乱
D、血pH
E、pH
15、成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治疗采用【D】
A、每4小时静脉注射50U胰岛素
B、每4小时静脉滴注5~10URI
C、每2小时静脉滴注5~10U(PZI)
D、每小时静脉滴注4~6URI
E、每小时静脉滴注5~10UPZI
16、成人低血糖是指【C】
A、血糖低于3.36mmol/L(60mg/dl)(真糖法)
B、血糖低于3.08mmol/L(55mg/dl)(真糖法)
C、血糖低于2.8mmol/L(50mg/dl)(真糖法)
D、血糖低于或等于2.52mmol/L(45mg/dl)(真糖法)
E、血糖低于或等于2.24mmol/L(40mg/dl)(真糖法)
17、关于胰岛素瘤,下列哪项不是该病的特点【C】
A、低血糖经常出现在空腹或活动后
B、胰岛素释放指数增加
C、血糖降至1.67mmol/L,胰岛素则停止释放
D、禁食后多在48小时出现低血糖
E、胰高血糖素可诱发低血糖
18、下列哪项不符合低血糖的症状或表现【D】
A、手抖
B、心悸
C、饥饿感
D、便频
E、皮肤多汗
19、对于功能性低血糖病人,为减少低血糖发作,下述哪项饮食调整是不对的【E】
A、少食多餐
B、进较干食物
C、高蛋白饮食
D、高脂饮食
E、低纤维饮食
20、42岁,男性,平素多食,肥胖,2次尿糖阳性,空腹血糖5.4mmol/L,饭后2小时血糖7.6mmol/L,考虑为【C】
A、药物性尿糖
B、应激性糖尿
C、肾性糖尿
D、肿瘤性糖尿
E、甲亢致糖尿
21、男性,26岁,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10年,经胰岛素治疗,症状时轻时重,有明显的低血糖症状,近2个月眼睑及下肢浮肿,乏力,腰痛,BP160/10ˉ0mmHg,尿蛋白(++),颗粒管型少许,尿糖(++)。应诊断为【A】
A、糖尿病肾病
B、肾动脉硬化
C、肾盂肾炎
D、肾炎
E、胰岛素副作用
22、男性,45岁,体胖,平素食欲佳。近1个月饮水量逐渐增多,每日约1500ml,尿量多,空腹血糖6.7mmol/L(120mg/dl),尿糖(+),应做哪些检查来确诊糖尿病【D】
A、24小时尿糖定量
B、24小时尿C肽测定
C、皮质素葡萄糖耐量试验
D、葡萄糖耐量试验
E、24小时尿糖定量
23、一患者尿量为2000ml/d,尿比重为1.028,此时应考虑下列哪种疾病或状态【C】
A、尿崩症
B、肾硬化症
C、糖尿病
D、精神性多饮
E、大量饮水后
24、28岁,怀孕8个月,突眼,“三多”症状数月,伴有怕热,汗多,体重不增加。体检:血压120/80mmHg,中度贫血面容,甲状腺Ⅰ°肿大,HR:92次/分,下肢无浮肿。化验:空腹血糖16.7mmol/L,尿糖(+++)尿蛋白(+++),血T3为400ng/dl(正常80~200mg/dl)。其完整诊断应该是【C】
A、糖尿病,甲亢
B、甲亢并糖代谢紊乱
C、糖尿病,甲亢妊娠并肾小球硬化症
D、糖尿病,妊娠中毒症
E、糖尿病,妊娠并肾小球硬化症
25、男性,65岁,患糖尿病15年,长期应用苯乙福明,因意识障碍急诊入院。检查结果:浅昏迷,呼吸深大、中度脱水,膝反射极弱,血压80/65mmHg,血糖15mmol/L,血钠140mmol/L,血钾5.6mmol/L,CO2CP12mmol/L,BUN15mmol/L,尿糖(+++),尿酮体(+),尿蛋白(++),最可能的诊断是【C】
A、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
B、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
C、乳酸性酸中毒昏迷
D、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昏迷
E、脑血管意外所致昏迷
26、某病人轻度肥胖,空腹血糖5.6mmol/L,口服葡萄糖75g后30分钟血糖达高峰,为11.1mmol/L,2小时值为6.7mmol/L,3小时为4.6mmol/L,其血浆胰岛素浓度及变化可能是【C】
A、空腹时100μIU/ml(正常5~24μIU/ml)
B、空腹时
C、空腹时正常,口服葡萄糖后缓慢升高,持续时间延长,以后下降
D、空腹时正常,口服葡萄糖后迅速升高,持续时间长,以后下降
E、空腹时正常,口服葡萄糖后迅速升高,然后逐渐下降
27、男性,65岁,身高160cm,体重70kg,尿糖(-),糖耐量试验结果为空腹5.0mmol/L,1小时7.6mmol/L,2小时7.0mmol/L,3小时5.4mmol/L.应考虑为【B】
A、可诊为糖尿病
B、可排除糖尿病
C、糖耐量低减
D、无临床意义
E、以上都不是
28、女性,22岁,患糖尿病7年,一直用胰岛素治疗。1小时前昏迷,检查皮肤湿冷,血压120/80mmHg,BUN4.3mmol/L,CO2CP22.0mmol/L,最可能的诊断是【D】
A、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
B、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
C、乳酸性酸中毒昏迷
D、低血糖昏迷
E、脑血管疾病
29、一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13.9mmol/L,尿酮体阴性,近期2次尿蛋白分别为(+),(++),对本例最适合的治疗【C】
A、双胍类降糖药
B、磺脲类降糖药
C、胰岛素
D、单纯饮食治疗
E、双胍类+磺脲类降糖药
30、女性,27岁,患糖尿病5年,消瘦,血糖常在16.7mmol/L(300mg/dl)以上,易出现酮症,胰岛素释放试验低平型,较好的治疗方案是【B】
A、运动疗法+饮食疗法+胰岛素
B、饮食疗法+胰岛素
C、饮食疗法+胰岛素+格列吡嗪
D、单纯胰岛素治疗
E、甲福明+饮食疗法,必要时加胰岛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