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潍坊历史文化有关的33个成语故事(上)

割席断交,出自《世说新语·德行》,后用来比喻多指指朋友之间因志不同道不合而绝交。

青州从事,魏晋时期,恒公有主簿善别酒,有酒则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

扪虱而谈,扪虱而谈这句成语原作“扪虱而言”,出自《晋书·王猛传》:“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扪虱而谈”这句成语,常用来形容从容不迫、无所畏忌的样子。

难得糊涂,指人在该装糊涂的时候难得糊涂,是清朝乾隆年间郑板桥传世的名言。公元1754年秋,郑板桥由山东范县调任潍县知县,上任之日正遇百年未见的旱灾,见百姓凄惨之极,心胸难奈,极度忧郁,难得糊涂就这样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

逄萌挂冠,该成语见于《后汉书》的《逸民列传》,意思是把官帽取下挂起来,暗喻辞官回家。逄萌是“北海都昌人”,今潍坊市昌邑人。

乐极生悲,公元前349年,楚国大举进攻齐国。淳于髡受齐王之命,得到赵国救援,楚兵撤回。齐威王在后宫大摆酒席犒赏淳于髡。后来人们从“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这句话中引申出“乐极生悲”这个成语,来形容快乐到了极点转而发生悲哀的事情。

暮夜无知,杨震是东汉时华阴人,以教授学生为生,由于正直、博学,人称“关西孔子”。五十多岁杨震被逼不过,只得出来做官。“暮夜无知”原指夜里做的事情,没有人知道。后人用来比喻暗中贿赂。(出自《后汉书杨震列传》)

巢毁卵破,孔融,东汉末年山东人,是孔子的后裔。在汉献帝的时候,孔融曾经做过北海相。“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用它来比喻:国家或集体遭到了不幸,其人民和成员也就当然不能幸免。这句成语包含有激励人们保卫国家、保卫集体、保卫家园的意义。

千虑一得释义:愚蠢的人千百次考虑,总有一次正确。现在一般用为发表意见后表示自谦的话。该成语出自《晏子春秋·杂下十八》:“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 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得意洋洋,这个成语出自《史记·管晏列传》。晏子是齐国的宰相,他对人很谦恭,可是他手下的一个马车夫,却很骄傲。人们从“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引申出“得意洋洋”或“扬扬得意”这个成语,比喻自以为了不起,神气十足的样子。

推己及人,出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朱熹集注:“推己及物。” 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晏子使楚,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答,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故事赞扬了晏子机智勇敢、灵活善辩的外交才能与不惧大国、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

割席断交,出自《世说新语·德行》,后用来比喻多指指朋友之间因志不同道不合而绝交。

青州从事,魏晋时期,恒公有主簿善别酒,有酒则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

扪虱而谈,扪虱而谈这句成语原作“扪虱而言”,出自《晋书·王猛传》:“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扪虱而谈”这句成语,常用来形容从容不迫、无所畏忌的样子。

难得糊涂,指人在该装糊涂的时候难得糊涂,是清朝乾隆年间郑板桥传世的名言。公元1754年秋,郑板桥由山东范县调任潍县知县,上任之日正遇百年未见的旱灾,见百姓凄惨之极,心胸难奈,极度忧郁,难得糊涂就这样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

逄萌挂冠,该成语见于《后汉书》的《逸民列传》,意思是把官帽取下挂起来,暗喻辞官回家。逄萌是“北海都昌人”,今潍坊市昌邑人。

乐极生悲,公元前349年,楚国大举进攻齐国。淳于髡受齐王之命,得到赵国救援,楚兵撤回。齐威王在后宫大摆酒席犒赏淳于髡。后来人们从“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这句话中引申出“乐极生悲”这个成语,来形容快乐到了极点转而发生悲哀的事情。

暮夜无知,杨震是东汉时华阴人,以教授学生为生,由于正直、博学,人称“关西孔子”。五十多岁杨震被逼不过,只得出来做官。“暮夜无知”原指夜里做的事情,没有人知道。后人用来比喻暗中贿赂。(出自《后汉书杨震列传》)

巢毁卵破,孔融,东汉末年山东人,是孔子的后裔。在汉献帝的时候,孔融曾经做过北海相。“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用它来比喻:国家或集体遭到了不幸,其人民和成员也就当然不能幸免。这句成语包含有激励人们保卫国家、保卫集体、保卫家园的意义。

千虑一得释义:愚蠢的人千百次考虑,总有一次正确。现在一般用为发表意见后表示自谦的话。该成语出自《晏子春秋·杂下十八》:“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 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得意洋洋,这个成语出自《史记·管晏列传》。晏子是齐国的宰相,他对人很谦恭,可是他手下的一个马车夫,却很骄傲。人们从“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引申出“得意洋洋”或“扬扬得意”这个成语,比喻自以为了不起,神气十足的样子。

推己及人,出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朱熹集注:“推己及物。” 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晏子使楚,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答,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故事赞扬了晏子机智勇敢、灵活善辩的外交才能与不惧大国、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


相关文章

  • 听说:他们与风筝的故事
  • 他们,有年迈的老者,有刚过而立的中年:他们,有专职风筝轧制事业的专业人士,有空余时间从事风筝研究的业余爱好者:他们,有自小与风筝一块成长的忠实风筝迷,有半路出家却再也不离不弃的爱好者.尽管他们之间有很多不同,但是在风筝面前,他们都有说不完的 ...查看


  • 星级学校自评纪实 汇总1
  • 请根据新表要求,纸质材料打印一式7份上报,同时报电子版. 潍 坊 市 普 通 高 中 星 级 学 校 创 建 评 估 自 评 纪 学校名称(章) _ 山东省昌乐二中___ 校 长 签 名 ____________________ 二0一二年 ...查看


  •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风筝的故事
  • 风筝起源于战国时期.公输般就是后人所说的七巧匠鲁班或"鲁班爷".他制作的"鹊"或"鸢",其原材料是极薄的木片或竹片.汉朝以后,由于纸的发明和应用,在制作风筝时,逐渐以纸代木.称为& ...查看


  • 东西南北的兵,五湖四海的情
  • 东西南北的兵,五湖四海的情 部队是座大熔炉,军营是所大学校.凡当过兵的人都会终生铭记那段非同寻常的军旅生涯,咱当兵的人在为国家奉献青春的同时也获得无价的精神馈赠,这种受用一生的身心历练是其他经历所无法替代的.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 ...查看


  • 我的中国梦征文启事
  • "恒信杯""我的中国梦"征文征画活动开始了 一.宗旨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少年儿童中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少年儿童深刻理解实现中华民族 ...查看


  • 潍坊锦程中学艺术家进校园侧记
  • 潍坊锦程中学艺术家进校园侧记 我校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向上的道德教育,不断推进体育艺术"2+1活动的开展,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艺术教育课程,我校学期至少有2位名家走进校园,通过"艺术家进校园" ...查看


  • 潍坊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中文导游词
  • (2011-05-29 10:30:33) 标签: 导游词 导游考试 山东省 旅游 分类: ★全国中文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  欢迎来到著名的风筝.年画故乡杨家埠.杨家埠是中国最大的木版年画产地,同时又是潍坊风筝的发祥地.杨家埠年画. ...查看


  • 2010潍坊事业编考试试题
  • 2010年潍坊市事业单位考试部分整理试题 单选:40*0.9=36 1. 世博会中国国家管主题:A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已经创下世博会历史的十项第一:1.参加国家和组织最多2.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3.志愿者人数最多4 ...查看


  • 山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山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民间文学序号编号58 I-18 59I-1960I-2061I-2162 I-22 63I-2364I-2465I-2566I-2667 I-27 68 I-28 69 I-29 (共计150项) 2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