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变化

人口的变化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

人口的自然增长由人口基数及人口自然增长率决定,而自然增长率由出生率、死亡率共同决定。

出生率: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生人数与同期人口总数之比 死亡率: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死亡人数与同期人口总数之比

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数—死亡数)与人口总数之比 即自然增长率 =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

人口的自然增长不仅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关,而且还与人口基数有关:人口数量的增长=人口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于人口基数增大,虽然自然增长率下降,但每年人口增长的数量不一定下降。

2、人口在数量变化在时间上是不均匀的

20世纪以来。因为过去的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方式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这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与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总结)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最根本的是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都能促使人口的增长正说明了这个问题:生产力水平高低——生存环境、生活水平、医疗水平——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增长数量变化

(过渡)就整个世界而言,人口的自然增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特点,同

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国家或地区,往往也具有不同的人口自然增长特点。

3、世界人口增长在空间上是不平衡的

(1)人口增长较多的大洲,排序说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2)人口增长较少的大洲,排序说明?(大洋洲、欧洲、北美洲) (3)人口增长较快的大洲,排序说明?(非洲、拉丁美洲、亚洲) (4)人口增长较慢的大洲,排序说明?(欧洲、北美、大洋洲)

亚非拉地区人口增长的速度较快,而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同欧洲、北美洲、大洋洲这些国家经济水平相比情况相差甚远. 由此可见,目前世界上人口数量的增长主要来自哪些国家?(发展中国家),相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又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增长较为缓慢)

自然增长率水平达国家

展中国家

水平较高

人口增长很快,世界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到80%以上

保持较低水平

缓慢

人口增长 原因分析今后变化趋势

典型国家 举例

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

人口增长开较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还会逐渐减少

俄罗斯、德国和日本

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

疗卫生事业的始趋于缓慢 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

当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都趋于缓慢,相比二三十年前,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亿人大国人口增长的速度明显减缓,但是相比较发达国家来说,其增长速度还是快得多。绝大多数发达国家人口数量增长较稳定,有些国家还出现了负增长。发达国家人口出现负增长的原因是基于社会经济的变化,发达的经济,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使人们老有所依,导致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了改变,生育率下降。同时由于社会竞争激烈,父母为了使子女能够顺利的融入社会,所以在前期教育中的投入比较多,从而使发达国家的生育率进一步降低,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的现象。人口老龄化都会导致什么样的问题呢?(劳动力不足,资源得不到合理开发,社会负担加重,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面临压力增大,国

防兵员不足等问题,也会影响经济正常发展,是人们的生活质量下降)那么如果人口增长很快是不是就很好呢?(不是,会出现劳动力过剩,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加,衣食住行、教育、交通以及环境等各方面的压力增大,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过渡)既然人口增长的速度不能过快,也不能太慢,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控制人口增长的速度呢?不同的国家应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

(小结)不同的国家应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对与发达国家来说人口增长缓慢,应采取鼓励生育,吸引移民的措施;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较快,实行控制人口的政策已经迫在眉睫。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共同的目标就是实现环境人口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人口的自然增长,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有哪些?(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人口的基数)世界人口的数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地区,人口数量的增长又有不同的特点。面对不同的人口形势,各国应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

【知识点归纳】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 (1)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 =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 (2)人口基数

2、人口在数量变化在时间上是不均匀的

3、世界人口增长在空间上是不平衡的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特征

自然增长率水平 达国家

缓慢

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

人口增长

水平较高

很快,世界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到80%以上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

人口增长开

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

人口增长

原因分析

今后变化趋典型国家 举例

较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还会逐渐减少

持较低水平

俄罗斯、德国和日本

展中国家

疗卫生事业的始趋于缓慢 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

(2)不同国家的人口政策

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 区分概念: 1、 人口移动和人口迁移

人口移动泛指人口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化,如旅游、出差、购物等。

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特殊类型,它指的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即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永久性或长期地改变。

“人口迁移”这个概念中包括了三大要素:空间移动,居住地变更,时间限度(永久性或长期)。移动距离的长短并不能作为人口迁移的标准!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

面进行分析:(1)人口迁移的规模大小(或人口流动的流量大小)(2)人口迁移的方向(或迁出区和迁入区的分布)(3)人口迁移方式(例如自发的,政府组织的,外力强迫等)(4)人口迁移特点形成的原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等)(5)人口迁移的意义(或作用),包括对迁出区和迁入区的作用。

2、 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这是人口迁移按是否跨越国界而划分的两种形式。

(1) 国际人口迁移: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一年)的迁移活动。 跳转到第(二)部分的世界人口迁移在二战前后的不同变化。

(2)国内人口迁移: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地区向另一地区移居的现象。 跳转到第(三、四)部分的美国的人口迁移和中国的人口迁移。 (二) 国际人口迁移

(三)国内人口迁移

1、 美国的人口迁移

2、 中国的人口迁移

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大规模人口流动的原因和影响:

主要原因:(1)我国是一个人口多、耕地少的国家,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长期处于剩余状态。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村大批潜在的剩余劳动力成为显性的剩余劳动力,他们迫切要求进入小城市寻找就业机会;(2)1984年推出的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的政策,为我国流动人口的大量涌现提供了契机;(3)城乡及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是促使我国人口大量流动的最根本原因。

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人口迁移与以前人口迁移主要受国家政策的影响不同,这一时期的人口流动主要是自发性的,迁移和外出的目的主要是务工和经商,因学习、培训和分配工作而迁移的人数也逐步增加。

总的来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吸引人口迁移的最重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务工和经商)。

(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总上所述可以看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 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因素; 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因素;

3、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以及个人动机和需求因素。(五)人口迁移的意义

人口迁移在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 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等很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三节 人口合理容量 一、 地球上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1. 环境承载力 2. 环境人口容量 3. 环境人口容量估计 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1. 人口合理容量

2. 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 人口的自然增长 1、10年来人口增长

历史时期 人类的生产劳动 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 人口变化的原因

农业革命之前 主要从事采集和狩猎 人口数量化少,增长缓慢 人们获取食物的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难水平差,死亡率高

农业革命至工业革命期间 利用简单的工具从事农业活动 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加快 耕作和灌溉技术发展,食物供应变得稳定而可靠,死亡率下降

工业革命以后 工业生产活动迅速扩大和发展 人口数量继续增加,增长速度更加迅猛 用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人类不断壮大着改造自然的能力,人们能获得充足的食物和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降低

2、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

自然增长率水平 人口增长特点及成因 今后变化趋势

发达国家 保持较低水平 受生育观念、生活质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增长缓慢 今后几十年,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

发展中国家 水平较高 由于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 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速度将趋缓,但人口数量还将增加

中国 水平较低 增长缓慢 人口基数大

4、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5、人口增长模式与相应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 人口问题

历 原始低增长阶段——“高高低”模式——原始型 人口增长过快 史 加速增长阶段———“高低高”模式——传统型——————儿童比重过大 轨 增长减缓阶段—— 人口增长缓慢 迹 低速增长阶段——“低低低”模式——现代型———————人口老龄化 6、影响人口模式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环境、社会福利、文化观念

7、为什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尚未进入现代型?生产力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社会制度。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 人口的迁移

1、 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三要素:居住地变更、时间上长期性(1年以上)、市空间位置变化是否跨越行政界限 2、 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时期 特点 迁出地区 迁入地区 原因 意义

19世纪以前 以集团型、大批量移民为主 旧大陆(亚非欧) 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 欧洲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 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 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 西欧、北美、西亚、北非 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 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

3、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迁移和人口数量增减。 4、 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

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政府组织“屯垦戍边” 时代 影响因素 迁移特点 流向

古代 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政府组织“屯垦戍边” 大批迁入 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

当代 性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受国家政治政策影响大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有计划、有组织 东部——西北和东北 沿海——内陆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 (改革开放政策) 迁移流量大,流向改变 西部——东部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农村——城市

5、 我国人口迁移的意义: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短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6、 人口迁移效应

对迁入地区 积极 提供廉价劳动力,节约教育费用,促进迁入地经济发展 消极 造成不安定因素,加剧人地矛盾

对迁出地区 积极 缓解人地矛盾,改善环境,增加收入(外汇),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交流

消极 人才外流

其它效应 改变人口分布,人口结构;促进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人口群体基因交流和融合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主要因素:一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二是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经济因素、生态环境、政治因素、社会变革、宗教、个人动机和需求 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2、美国

1)促使美国成为移民国家的因素: ①新大陆为开发,需要大量劳动力

②15—16世纪,欧洲圈地运动,失业工人和破产农民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待遇迁往美洲 ③新航线开辟,为人们顺利迁移扫清障碍 ④殖民扩张,掠夺美洲资源财富 2)美国国内人口迁移 时期 迁移的原因 迁移流量

19世纪中期 南北战争——政治 人口大规模西移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经济 由乡村流入城市

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 农业危机、自然灾害——经济、生态环境 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 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 东北老工业基地环境恶化,西部、南部有新资源、新兴工业的阳光地带——经济、生态环境、个人动机需求 由东北部迁往南部和西部

70年代以后 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重建(经济、生态环境) 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 环境承载力

1、 环境承载力,只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 环境人口容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报政府和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3、 环境人口容量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科技发展水平——————决定开发数量 资源————环境人口容量 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决定消耗数量

最主要因素:在各因素中,科技发展水平与华努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关系,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关系,资源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关系。

4、 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稳定性。 二、人口合理容量

1、人口合理容量: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俄人口数量。——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2、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又总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对整个世界来说

(1)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2)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3)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良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一.单项选择题(15题)

读下面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 回答1-3题

1.现阶段我国人口再生产属于下列哪种情况

A.(1)→(2) B.(2)→(3) C.(3)→(4) D.(4)→(5)

2.下列国家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处于图中(2)阶段的是

A.尼日利亚 B.韩国 C.古巴 D.澳大利亚 3.图中表现有老龄化趋向的阶段是

A.(1) B.(2) C.(4) D.(5) 4.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科技发展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所以发达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大 B .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为16亿左右,所以目前我国的耕地和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较高 C .不论是以悲观或乐观的观点来评估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人口与环境矛盾都十分突出 D .随科技发展和消费水平的不断变化,环境人口容量不能定量地评估,只能定性说明

5.改革开放后,中国大批学生到欧美留学和大量民工涌向我国东南沿海大城市,两者的共同之处是A .都是政策性移民,具有自发的性质。 B .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是最重要的拉力因素

C .地区自然条件相差很大,环境质量不同是决定性因素 D .都是追求自身职业更好的发展,谋求更高的生活水平

6.英国阿伯丁、我国大庆等城市的兴起,引起大量人口迁入,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气候条件适宜 B.政治中心的改变 C.经济发展较慢 D.矿产资源的开发

7.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A .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B .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C .由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D .由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8.对于人口迁移所造成的影响,错误的是 ..A .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

B .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各种联系 C .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环境问题 D .在迁入地,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9.“安史之乱”引发的人口迁移,使我国人口分布的中心首次

A.由黄河流域移到了珠江流域 B.由长江流域移到了珠江流域 C.由黄河流域移到了长江流域 D.由长江流域移到了黄河流域 10.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 A .影响生育率和死亡率来实现的

B .影响生育政策、文化和宗教等社会环境来实现的 C .自然环境因素对生育率的作用来实现的

D .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婚姻制度等社会环境来实现的 11.80年代,促使我国人口大量流动的根本原因是 A .大量农村劳动力闲置

B .1984年,国家放宽对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等政策 C .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

D .城市生活水平高,有较好的学习、医疗条件

12.2001年11月实施的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经转变为现代型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A.黔、鲁、京、浙、苏 B .豫、新、京、浙、苏 C .渝、琼、京、津、沪 D .沪、京、津、浙、苏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环境污染是造成人口死亡率上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B .自然环境因素对死亡率影响较为明显的是地形、气候、水文

C .社会经济因素对死亡率影响较为明显的是经济、政治、受教育水平、医疗条件 D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人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不断加深和扩大 14.目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首要问题是

A .环境问题 B .粮食问题 C .资源问题 D .人口问题 15.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引起的移民

A .多为短期流动人口 B .是国家有计划、有组织安排的 C .以人口自发迁移为主 D .对迁入地的建设发展不利

二.综合题

16.下图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E 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B 国的人口问题,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四国中,与E 国人口问题一样突出的是:

A .印度 B.埃塞俄比亚 C.法国 D.俄罗斯 17.读“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年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比较的地区是 、 和 。这三个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主

要原因是 。

(2)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

(3)四川省人口大量外迁对当地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6.(1)人口老龄化;(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3)C 。

17.(1)京津唐;沪宁杭;珠三角;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医疗、教育、居住条件好;(2)矿产资源丰富;(3)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等的联系,缓解人地矛盾。 一、选择题

2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与1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3-4题。

1.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最重的年份分别是

A.2019年,2066年 B.2066年,2019年 C.2001年,2019年 D.2001年,2066年 2.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

A .数量 B.职业构成 C.性别构成 D.年龄构成 3.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

A. 人口素质 B.人口增长状况 C.人口数量 D.人口发展状况 4.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由小到大的排序正确的是

A .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工业时期 B .农业时期----原始社会----工业时期----现代社会 C .工业时期----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

D .原始社会----农业时期----工业时期----现代社会

读下图,回答以下3题。

5.在世界各大洲中,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大洲已经出现了众多的环境问题,其中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

A .环境污染 B.水土流失 C .荒漠化 D.土壤盐碱化

6.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防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

的最适宜的人口数,被称为 ( )

A .环境承载力 B.环境人口容量 C .人口合理容量 D.地球环境容量

7.下列各国中,环境人口容量最小的国家是 ( )

A .日本 B.加拿大 C.德国 D.科威特

某地域全部空间平面上力矩达到平衡的点就是人口重心。每当人口分布状况发生变化,人口重心就会有相应迁移。从一个时期人口重心的迁移轨迹,可以看出全地域人口分布状况变化的总趋势。读“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迁移示意图”,完成以下2题。

8.下列关于我国人口重心迁移趋势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①表示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迁移,②表示汉族人口重心迁移 B .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西迁明显

C .相对于少数民族,汉族人口重心南迁明显 D .人口重心的迁移与经济重心的迁移没有关系 9.我国少数民族人口重心大致位于( )

A .江南丘陵 B .青藏高原 C .四川盆地 D .东北平原

下面四幅人口变化曲线图中,横轴表示时间。读图回答以下3题。

10.若纵坐标表示人口总量,目前人口增长控制较为合理的是

A. 甲 B.乙 C.丙 D.丁

11.若纵坐标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四图中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变化趋势是 ( )

A. 甲 B.乙 C.丙 D.丁

12.形成我国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的原因是 ( )

A. 出生率上升 B.出生率下降 C. 死亡率上升 D.死亡率下降 二、填空题

13.读南京市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及其变动趋势表(扶养比是指非劳动适龄人口数与劳动适龄人口数之比) ,回

( )

(2)改革开放30多年来,南京市扶养比有何变化?原因是什么?

(3)表中资料说明,南京市目前的人口增长处于 阶段, 即 型。

(4)南京市人口结构存在什么问题?应该采取的相应措施有哪些?

14.1972年出版的《增长的极限》一书,报道了梅托斯等人用计算机模拟研究“人类的境遇”问题,研究者

以1900年到1970年世界人口、粮食、资源以及工业污染的变化数值为依据,提出一个“人口增长、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的世界模型”,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人口不受限制增长必将导致人均粮食________________。 (2)人口膨胀,必然会使自然资源、工业生产发生____________。

(3)人口剧增、环境污染加剧,会加速粮食__________,从而使人口死亡率____________。 (4)从模型曲线可以看出,为了人类的根本福利,应当___________。

答案

1.A 2.B 3.C 4.D

5.解析:目前,世界上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非洲最显著的环境问题是荒漠化。答案:C 6.解析: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叫做人口合理容量。答案:C

7.解析:科威特虽然石油资源丰富,但国土面积狭小,科技水平较低,国内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自然条件

恶劣,故环境人口容量较小。答案:D 8.[解析] ①表示汉族人口重心迁移,②表示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迁移;少数民族人口重心东迁明显;人口重

心的迁移与经济重心的迁移有很大关系。[答案] C

9.[解析] 由图中经纬度区间可知,我国少数民族人口重心大致位于四川盆地。[答案] C 10.B 11.A 12.B

13.解析:(1)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经济的发展,少儿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逐渐下降,老年人口占总人

口比重不断上升。(2)出生率低,故少儿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居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故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3)南京属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人口再生产模式。(4)从数据中可得,南京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应该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养老制度。 答案:(1)少年儿童比重整体下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增加;老年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

(2)总扶养比和少年儿童扶养比整体呈下降趋势,老年人口扶养比整体呈上升趋势。 原因:出生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少年儿童占总人口比重下降;随着居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口死亡率下降。 (3)低速增长 现代

(4)问题:人口老龄化。 措施:从全市实际出发,构建和完善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养老制度;发展老年社会服务事业,全面提高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依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等。 14.(1)减少 (2)灾难性下降 (3)减产,提高 (4)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防止环境污染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纬度带人口数量最多的是 ( ) A.北纬40—60度 B.北纬20—40度 C.赤道—北纬20度 D.赤道—南纬20度

2.北半球温带地区比南半球温带地区人口数量多,主要原因是 ( ) A .北半球温带温度和降水适宜 B.南半球温带地势起伏大 C .北半球温带比南半球温带陆地面积大 D.北半球温带开发早

3.干旱地区人口分布多呈点状、线状分布的原因是 ( ) A .地形的影响 B.水源的影响 C.政策的影响 D.文化背景的影响 4.下列属于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有影响的是 ( ) ① 生产力发展水平 ② 生产活动方式 ③ 交通运输条件 ④ 文化教育状况 A .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我国人口分布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胡焕庸线”,起止于 ( ) A .漠河—腾冲 B.黑河—腾冲 C.漠河—大理 D.黑河—大理 6.不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的因素是 ( ) A .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消费水平 D.人口受教育水平 7.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由小到大的排序正确的是 ( ) A .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工业时期 B .农业时期—原始社会—工业时期—现代社会 C .工业时期—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 D .原始社会—农业时期—工业时期—现代社会

8.下列关于我国人地矛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我国幅员辽阔,各种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均居世界前列 B .由于人口的增长,我国可耕地总量会增多

C .我国淡水资源丰富,人均淡水占有量为世界人均的2倍

D .我国人地矛盾已十分突出,所以要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政策

9.环境人口容量的特点是 ( ) ① 不确定性 ② 确定性 ③ 相对确定性④ 相对不确定性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综合题

10.读右面“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 因素表示 ,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2)图中B 因素表示 该因素的发展与变化,必然带来人 类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 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3)图中的C 因素表示人口的 ,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C 因素并不相同,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影响。

(4)图中E 因素表示 ,其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5)图中D 表示 ,目前对D 的估计,全世界大约是 亿左右,中国大约是 亿。 能力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环境人口容量的多少取决于该地域在目前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B .环境人口容量的多少是由该地域资源状况所决定的 C .科技越发达,该区域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越多

D .某区域环境人口容量估算值是建立在环境人口容量相对稳定基础上的

2.高山、高原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是 ( ) ①土层贫瘠 ②交通不便 ③气候寒冷、风力大 ④干旱缺水

A .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部人口稀少的原因是 ( ) A .气候炎热 B.降水少 C.矿产资源贫乏 D.地势起伏大

4.美国东北部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最主要原因是 ( ) A .气候温暖湿润 B.地势平坦开阔

C .交通便利 D.工矿业发达,商业贸易活动频繁,社会经济发达 5.1990年以来,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增加要比中西部快,其主要原因是 ( ) A .中西部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比东部低 B.东部地区的出生率比西部高 C .大量人口从中西部向东部迁移的结果 D.中西部地区计划生育工作做的好 6.关于我国人口与可耕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 ) A .我国属于世界人均可耕地最低的国家行列

B .目前我国人均可耕地不足世界人均可耕地的四分之一

C .我国可耕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一位,人口与可耕地之间不存在矛盾

D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村人口比重下降,农业用地不断增加,可耕地总数和人均可耕地存在继续增加的趋势

7.第五次人口普查与前几次人口普查相比,统计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是 ( ) A .近几年人口增长过快 B.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C .国内自发的人口迁移 D.大量的国际人口迁移

8.以下现象呈负相关的是 ( ) A .人口出生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 B.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迁入量

C .妇女受教育程度与生育子女数 D.交通、通信的发展与人口迁移的规模和范围 二、综合题

9.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1:尽管从1973年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已累计少生人口3亿以上,但按照中国目前的人口基数和人口出生率,预计到2010年人口将达到14亿,到2050年将达到16亿,这时才有可能实现零增长。如此巨大的人口数量以及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人口增长趋势,无疑对我国的环境.资源和经济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和压力。

材料2:我国人口形势严峻,为了摸清全国人口状况,国家组织了第五次人口普查。这次普查除了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外,国务院还强调对外资企业.三资企业和娱乐场所要认真清查登记。

材料3:下面是新中国人口增长图

(1)新中国人口的基本特点是

(2)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是

(3)到1998年,我国城市人口比重约为 ,提倡晚婚、晚育的主要目的是 。

(4)我国各种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 ,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应该怎样处理解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C 3. B 4. D 5. B 6. C 7. D 8. D 9. A 一、综合题

10. (1)资源基础 (2)科技水平 环境人口容量 (3)受教育水平和消费水平 (4)经济发达程度 (5)环境人口容量 110亿 16亿 能力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C 3. B 4. D 5. C 6. A 7. C 8. C 二、综合题 9. (1)人口增长快、人口基数大、年龄结构轻,农村人口比重大、文化素质低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30% 控制人口增长速度 (4)很少 人口总数多 (5)人口的增长同社会经济相适应,同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人口的变化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

人口的自然增长由人口基数及人口自然增长率决定,而自然增长率由出生率、死亡率共同决定。

出生率: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生人数与同期人口总数之比 死亡率: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死亡人数与同期人口总数之比

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数—死亡数)与人口总数之比 即自然增长率 =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

人口的自然增长不仅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关,而且还与人口基数有关:人口数量的增长=人口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于人口基数增大,虽然自然增长率下降,但每年人口增长的数量不一定下降。

2、人口在数量变化在时间上是不均匀的

20世纪以来。因为过去的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方式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这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与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总结)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最根本的是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都能促使人口的增长正说明了这个问题:生产力水平高低——生存环境、生活水平、医疗水平——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增长数量变化

(过渡)就整个世界而言,人口的自然增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特点,同

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国家或地区,往往也具有不同的人口自然增长特点。

3、世界人口增长在空间上是不平衡的

(1)人口增长较多的大洲,排序说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2)人口增长较少的大洲,排序说明?(大洋洲、欧洲、北美洲) (3)人口增长较快的大洲,排序说明?(非洲、拉丁美洲、亚洲) (4)人口增长较慢的大洲,排序说明?(欧洲、北美、大洋洲)

亚非拉地区人口增长的速度较快,而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同欧洲、北美洲、大洋洲这些国家经济水平相比情况相差甚远. 由此可见,目前世界上人口数量的增长主要来自哪些国家?(发展中国家),相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又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增长较为缓慢)

自然增长率水平达国家

展中国家

水平较高

人口增长很快,世界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到80%以上

保持较低水平

缓慢

人口增长 原因分析今后变化趋势

典型国家 举例

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

人口增长开较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还会逐渐减少

俄罗斯、德国和日本

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

疗卫生事业的始趋于缓慢 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

当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都趋于缓慢,相比二三十年前,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亿人大国人口增长的速度明显减缓,但是相比较发达国家来说,其增长速度还是快得多。绝大多数发达国家人口数量增长较稳定,有些国家还出现了负增长。发达国家人口出现负增长的原因是基于社会经济的变化,发达的经济,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使人们老有所依,导致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了改变,生育率下降。同时由于社会竞争激烈,父母为了使子女能够顺利的融入社会,所以在前期教育中的投入比较多,从而使发达国家的生育率进一步降低,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的现象。人口老龄化都会导致什么样的问题呢?(劳动力不足,资源得不到合理开发,社会负担加重,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面临压力增大,国

防兵员不足等问题,也会影响经济正常发展,是人们的生活质量下降)那么如果人口增长很快是不是就很好呢?(不是,会出现劳动力过剩,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加,衣食住行、教育、交通以及环境等各方面的压力增大,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过渡)既然人口增长的速度不能过快,也不能太慢,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控制人口增长的速度呢?不同的国家应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

(小结)不同的国家应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对与发达国家来说人口增长缓慢,应采取鼓励生育,吸引移民的措施;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较快,实行控制人口的政策已经迫在眉睫。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共同的目标就是实现环境人口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人口的自然增长,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有哪些?(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人口的基数)世界人口的数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地区,人口数量的增长又有不同的特点。面对不同的人口形势,各国应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

【知识点归纳】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 (1)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 =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 (2)人口基数

2、人口在数量变化在时间上是不均匀的

3、世界人口增长在空间上是不平衡的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特征

自然增长率水平 达国家

缓慢

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

人口增长

水平较高

很快,世界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到80%以上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

人口增长开

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

人口增长

原因分析

今后变化趋典型国家 举例

较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还会逐渐减少

持较低水平

俄罗斯、德国和日本

展中国家

疗卫生事业的始趋于缓慢 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

(2)不同国家的人口政策

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 区分概念: 1、 人口移动和人口迁移

人口移动泛指人口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化,如旅游、出差、购物等。

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特殊类型,它指的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即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永久性或长期地改变。

“人口迁移”这个概念中包括了三大要素:空间移动,居住地变更,时间限度(永久性或长期)。移动距离的长短并不能作为人口迁移的标准!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

面进行分析:(1)人口迁移的规模大小(或人口流动的流量大小)(2)人口迁移的方向(或迁出区和迁入区的分布)(3)人口迁移方式(例如自发的,政府组织的,外力强迫等)(4)人口迁移特点形成的原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等)(5)人口迁移的意义(或作用),包括对迁出区和迁入区的作用。

2、 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这是人口迁移按是否跨越国界而划分的两种形式。

(1) 国际人口迁移: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一年)的迁移活动。 跳转到第(二)部分的世界人口迁移在二战前后的不同变化。

(2)国内人口迁移: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地区向另一地区移居的现象。 跳转到第(三、四)部分的美国的人口迁移和中国的人口迁移。 (二) 国际人口迁移

(三)国内人口迁移

1、 美国的人口迁移

2、 中国的人口迁移

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大规模人口流动的原因和影响:

主要原因:(1)我国是一个人口多、耕地少的国家,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长期处于剩余状态。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村大批潜在的剩余劳动力成为显性的剩余劳动力,他们迫切要求进入小城市寻找就业机会;(2)1984年推出的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的政策,为我国流动人口的大量涌现提供了契机;(3)城乡及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是促使我国人口大量流动的最根本原因。

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人口迁移与以前人口迁移主要受国家政策的影响不同,这一时期的人口流动主要是自发性的,迁移和外出的目的主要是务工和经商,因学习、培训和分配工作而迁移的人数也逐步增加。

总的来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吸引人口迁移的最重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务工和经商)。

(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总上所述可以看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 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因素; 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因素;

3、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以及个人动机和需求因素。(五)人口迁移的意义

人口迁移在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 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等很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三节 人口合理容量 一、 地球上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1. 环境承载力 2. 环境人口容量 3. 环境人口容量估计 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1. 人口合理容量

2. 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 人口的自然增长 1、10年来人口增长

历史时期 人类的生产劳动 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 人口变化的原因

农业革命之前 主要从事采集和狩猎 人口数量化少,增长缓慢 人们获取食物的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难水平差,死亡率高

农业革命至工业革命期间 利用简单的工具从事农业活动 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加快 耕作和灌溉技术发展,食物供应变得稳定而可靠,死亡率下降

工业革命以后 工业生产活动迅速扩大和发展 人口数量继续增加,增长速度更加迅猛 用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人类不断壮大着改造自然的能力,人们能获得充足的食物和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降低

2、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

自然增长率水平 人口增长特点及成因 今后变化趋势

发达国家 保持较低水平 受生育观念、生活质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增长缓慢 今后几十年,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

发展中国家 水平较高 由于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 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速度将趋缓,但人口数量还将增加

中国 水平较低 增长缓慢 人口基数大

4、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5、人口增长模式与相应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 人口问题

历 原始低增长阶段——“高高低”模式——原始型 人口增长过快 史 加速增长阶段———“高低高”模式——传统型——————儿童比重过大 轨 增长减缓阶段—— 人口增长缓慢 迹 低速增长阶段——“低低低”模式——现代型———————人口老龄化 6、影响人口模式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环境、社会福利、文化观念

7、为什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尚未进入现代型?生产力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社会制度。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 人口的迁移

1、 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三要素:居住地变更、时间上长期性(1年以上)、市空间位置变化是否跨越行政界限 2、 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时期 特点 迁出地区 迁入地区 原因 意义

19世纪以前 以集团型、大批量移民为主 旧大陆(亚非欧) 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 欧洲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 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 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 西欧、北美、西亚、北非 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 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

3、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迁移和人口数量增减。 4、 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

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政府组织“屯垦戍边” 时代 影响因素 迁移特点 流向

古代 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政府组织“屯垦戍边” 大批迁入 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

当代 性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受国家政治政策影响大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有计划、有组织 东部——西北和东北 沿海——内陆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 (改革开放政策) 迁移流量大,流向改变 西部——东部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农村——城市

5、 我国人口迁移的意义: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短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6、 人口迁移效应

对迁入地区 积极 提供廉价劳动力,节约教育费用,促进迁入地经济发展 消极 造成不安定因素,加剧人地矛盾

对迁出地区 积极 缓解人地矛盾,改善环境,增加收入(外汇),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交流

消极 人才外流

其它效应 改变人口分布,人口结构;促进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人口群体基因交流和融合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主要因素:一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二是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经济因素、生态环境、政治因素、社会变革、宗教、个人动机和需求 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2、美国

1)促使美国成为移民国家的因素: ①新大陆为开发,需要大量劳动力

②15—16世纪,欧洲圈地运动,失业工人和破产农民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待遇迁往美洲 ③新航线开辟,为人们顺利迁移扫清障碍 ④殖民扩张,掠夺美洲资源财富 2)美国国内人口迁移 时期 迁移的原因 迁移流量

19世纪中期 南北战争——政治 人口大规模西移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经济 由乡村流入城市

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 农业危机、自然灾害——经济、生态环境 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 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 东北老工业基地环境恶化,西部、南部有新资源、新兴工业的阳光地带——经济、生态环境、个人动机需求 由东北部迁往南部和西部

70年代以后 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重建(经济、生态环境) 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 环境承载力

1、 环境承载力,只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 环境人口容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报政府和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3、 环境人口容量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科技发展水平——————决定开发数量 资源————环境人口容量 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决定消耗数量

最主要因素:在各因素中,科技发展水平与华努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关系,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关系,资源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关系。

4、 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稳定性。 二、人口合理容量

1、人口合理容量: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俄人口数量。——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2、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又总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对整个世界来说

(1)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2)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3)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良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一.单项选择题(15题)

读下面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 回答1-3题

1.现阶段我国人口再生产属于下列哪种情况

A.(1)→(2) B.(2)→(3) C.(3)→(4) D.(4)→(5)

2.下列国家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处于图中(2)阶段的是

A.尼日利亚 B.韩国 C.古巴 D.澳大利亚 3.图中表现有老龄化趋向的阶段是

A.(1) B.(2) C.(4) D.(5) 4.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科技发展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所以发达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大 B .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为16亿左右,所以目前我国的耕地和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较高 C .不论是以悲观或乐观的观点来评估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人口与环境矛盾都十分突出 D .随科技发展和消费水平的不断变化,环境人口容量不能定量地评估,只能定性说明

5.改革开放后,中国大批学生到欧美留学和大量民工涌向我国东南沿海大城市,两者的共同之处是A .都是政策性移民,具有自发的性质。 B .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是最重要的拉力因素

C .地区自然条件相差很大,环境质量不同是决定性因素 D .都是追求自身职业更好的发展,谋求更高的生活水平

6.英国阿伯丁、我国大庆等城市的兴起,引起大量人口迁入,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气候条件适宜 B.政治中心的改变 C.经济发展较慢 D.矿产资源的开发

7.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A .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B .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C .由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D .由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8.对于人口迁移所造成的影响,错误的是 ..A .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

B .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各种联系 C .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环境问题 D .在迁入地,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9.“安史之乱”引发的人口迁移,使我国人口分布的中心首次

A.由黄河流域移到了珠江流域 B.由长江流域移到了珠江流域 C.由黄河流域移到了长江流域 D.由长江流域移到了黄河流域 10.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 A .影响生育率和死亡率来实现的

B .影响生育政策、文化和宗教等社会环境来实现的 C .自然环境因素对生育率的作用来实现的

D .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婚姻制度等社会环境来实现的 11.80年代,促使我国人口大量流动的根本原因是 A .大量农村劳动力闲置

B .1984年,国家放宽对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等政策 C .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

D .城市生活水平高,有较好的学习、医疗条件

12.2001年11月实施的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经转变为现代型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A.黔、鲁、京、浙、苏 B .豫、新、京、浙、苏 C .渝、琼、京、津、沪 D .沪、京、津、浙、苏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环境污染是造成人口死亡率上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B .自然环境因素对死亡率影响较为明显的是地形、气候、水文

C .社会经济因素对死亡率影响较为明显的是经济、政治、受教育水平、医疗条件 D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人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不断加深和扩大 14.目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首要问题是

A .环境问题 B .粮食问题 C .资源问题 D .人口问题 15.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引起的移民

A .多为短期流动人口 B .是国家有计划、有组织安排的 C .以人口自发迁移为主 D .对迁入地的建设发展不利

二.综合题

16.下图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E 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B 国的人口问题,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四国中,与E 国人口问题一样突出的是:

A .印度 B.埃塞俄比亚 C.法国 D.俄罗斯 17.读“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年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比较的地区是 、 和 。这三个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主

要原因是 。

(2)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

(3)四川省人口大量外迁对当地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6.(1)人口老龄化;(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3)C 。

17.(1)京津唐;沪宁杭;珠三角;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医疗、教育、居住条件好;(2)矿产资源丰富;(3)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等的联系,缓解人地矛盾。 一、选择题

2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与1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3-4题。

1.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最重的年份分别是

A.2019年,2066年 B.2066年,2019年 C.2001年,2019年 D.2001年,2066年 2.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

A .数量 B.职业构成 C.性别构成 D.年龄构成 3.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

A. 人口素质 B.人口增长状况 C.人口数量 D.人口发展状况 4.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由小到大的排序正确的是

A .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工业时期 B .农业时期----原始社会----工业时期----现代社会 C .工业时期----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

D .原始社会----农业时期----工业时期----现代社会

读下图,回答以下3题。

5.在世界各大洲中,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大洲已经出现了众多的环境问题,其中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

A .环境污染 B.水土流失 C .荒漠化 D.土壤盐碱化

6.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防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

的最适宜的人口数,被称为 ( )

A .环境承载力 B.环境人口容量 C .人口合理容量 D.地球环境容量

7.下列各国中,环境人口容量最小的国家是 ( )

A .日本 B.加拿大 C.德国 D.科威特

某地域全部空间平面上力矩达到平衡的点就是人口重心。每当人口分布状况发生变化,人口重心就会有相应迁移。从一个时期人口重心的迁移轨迹,可以看出全地域人口分布状况变化的总趋势。读“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迁移示意图”,完成以下2题。

8.下列关于我国人口重心迁移趋势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①表示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迁移,②表示汉族人口重心迁移 B .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西迁明显

C .相对于少数民族,汉族人口重心南迁明显 D .人口重心的迁移与经济重心的迁移没有关系 9.我国少数民族人口重心大致位于( )

A .江南丘陵 B .青藏高原 C .四川盆地 D .东北平原

下面四幅人口变化曲线图中,横轴表示时间。读图回答以下3题。

10.若纵坐标表示人口总量,目前人口增长控制较为合理的是

A. 甲 B.乙 C.丙 D.丁

11.若纵坐标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四图中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变化趋势是 ( )

A. 甲 B.乙 C.丙 D.丁

12.形成我国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的原因是 ( )

A. 出生率上升 B.出生率下降 C. 死亡率上升 D.死亡率下降 二、填空题

13.读南京市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及其变动趋势表(扶养比是指非劳动适龄人口数与劳动适龄人口数之比) ,回

( )

(2)改革开放30多年来,南京市扶养比有何变化?原因是什么?

(3)表中资料说明,南京市目前的人口增长处于 阶段, 即 型。

(4)南京市人口结构存在什么问题?应该采取的相应措施有哪些?

14.1972年出版的《增长的极限》一书,报道了梅托斯等人用计算机模拟研究“人类的境遇”问题,研究者

以1900年到1970年世界人口、粮食、资源以及工业污染的变化数值为依据,提出一个“人口增长、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的世界模型”,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人口不受限制增长必将导致人均粮食________________。 (2)人口膨胀,必然会使自然资源、工业生产发生____________。

(3)人口剧增、环境污染加剧,会加速粮食__________,从而使人口死亡率____________。 (4)从模型曲线可以看出,为了人类的根本福利,应当___________。

答案

1.A 2.B 3.C 4.D

5.解析:目前,世界上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非洲最显著的环境问题是荒漠化。答案:C 6.解析: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叫做人口合理容量。答案:C

7.解析:科威特虽然石油资源丰富,但国土面积狭小,科技水平较低,国内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自然条件

恶劣,故环境人口容量较小。答案:D 8.[解析] ①表示汉族人口重心迁移,②表示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迁移;少数民族人口重心东迁明显;人口重

心的迁移与经济重心的迁移有很大关系。[答案] C

9.[解析] 由图中经纬度区间可知,我国少数民族人口重心大致位于四川盆地。[答案] C 10.B 11.A 12.B

13.解析:(1)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经济的发展,少儿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逐渐下降,老年人口占总人

口比重不断上升。(2)出生率低,故少儿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居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故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3)南京属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人口再生产模式。(4)从数据中可得,南京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应该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养老制度。 答案:(1)少年儿童比重整体下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增加;老年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

(2)总扶养比和少年儿童扶养比整体呈下降趋势,老年人口扶养比整体呈上升趋势。 原因:出生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少年儿童占总人口比重下降;随着居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口死亡率下降。 (3)低速增长 现代

(4)问题:人口老龄化。 措施:从全市实际出发,构建和完善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养老制度;发展老年社会服务事业,全面提高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依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等。 14.(1)减少 (2)灾难性下降 (3)减产,提高 (4)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防止环境污染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纬度带人口数量最多的是 ( ) A.北纬40—60度 B.北纬20—40度 C.赤道—北纬20度 D.赤道—南纬20度

2.北半球温带地区比南半球温带地区人口数量多,主要原因是 ( ) A .北半球温带温度和降水适宜 B.南半球温带地势起伏大 C .北半球温带比南半球温带陆地面积大 D.北半球温带开发早

3.干旱地区人口分布多呈点状、线状分布的原因是 ( ) A .地形的影响 B.水源的影响 C.政策的影响 D.文化背景的影响 4.下列属于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有影响的是 ( ) ① 生产力发展水平 ② 生产活动方式 ③ 交通运输条件 ④ 文化教育状况 A .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我国人口分布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胡焕庸线”,起止于 ( ) A .漠河—腾冲 B.黑河—腾冲 C.漠河—大理 D.黑河—大理 6.不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的因素是 ( ) A .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消费水平 D.人口受教育水平 7.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由小到大的排序正确的是 ( ) A .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工业时期 B .农业时期—原始社会—工业时期—现代社会 C .工业时期—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 D .原始社会—农业时期—工业时期—现代社会

8.下列关于我国人地矛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我国幅员辽阔,各种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均居世界前列 B .由于人口的增长,我国可耕地总量会增多

C .我国淡水资源丰富,人均淡水占有量为世界人均的2倍

D .我国人地矛盾已十分突出,所以要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政策

9.环境人口容量的特点是 ( ) ① 不确定性 ② 确定性 ③ 相对确定性④ 相对不确定性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综合题

10.读右面“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 因素表示 ,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2)图中B 因素表示 该因素的发展与变化,必然带来人 类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 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3)图中的C 因素表示人口的 ,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C 因素并不相同,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影响。

(4)图中E 因素表示 ,其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5)图中D 表示 ,目前对D 的估计,全世界大约是 亿左右,中国大约是 亿。 能力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环境人口容量的多少取决于该地域在目前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B .环境人口容量的多少是由该地域资源状况所决定的 C .科技越发达,该区域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越多

D .某区域环境人口容量估算值是建立在环境人口容量相对稳定基础上的

2.高山、高原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是 ( ) ①土层贫瘠 ②交通不便 ③气候寒冷、风力大 ④干旱缺水

A .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部人口稀少的原因是 ( ) A .气候炎热 B.降水少 C.矿产资源贫乏 D.地势起伏大

4.美国东北部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最主要原因是 ( ) A .气候温暖湿润 B.地势平坦开阔

C .交通便利 D.工矿业发达,商业贸易活动频繁,社会经济发达 5.1990年以来,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增加要比中西部快,其主要原因是 ( ) A .中西部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比东部低 B.东部地区的出生率比西部高 C .大量人口从中西部向东部迁移的结果 D.中西部地区计划生育工作做的好 6.关于我国人口与可耕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 ) A .我国属于世界人均可耕地最低的国家行列

B .目前我国人均可耕地不足世界人均可耕地的四分之一

C .我国可耕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一位,人口与可耕地之间不存在矛盾

D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村人口比重下降,农业用地不断增加,可耕地总数和人均可耕地存在继续增加的趋势

7.第五次人口普查与前几次人口普查相比,统计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是 ( ) A .近几年人口增长过快 B.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C .国内自发的人口迁移 D.大量的国际人口迁移

8.以下现象呈负相关的是 ( ) A .人口出生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 B.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迁入量

C .妇女受教育程度与生育子女数 D.交通、通信的发展与人口迁移的规模和范围 二、综合题

9.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1:尽管从1973年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已累计少生人口3亿以上,但按照中国目前的人口基数和人口出生率,预计到2010年人口将达到14亿,到2050年将达到16亿,这时才有可能实现零增长。如此巨大的人口数量以及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人口增长趋势,无疑对我国的环境.资源和经济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和压力。

材料2:我国人口形势严峻,为了摸清全国人口状况,国家组织了第五次人口普查。这次普查除了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外,国务院还强调对外资企业.三资企业和娱乐场所要认真清查登记。

材料3:下面是新中国人口增长图

(1)新中国人口的基本特点是

(2)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是

(3)到1998年,我国城市人口比重约为 ,提倡晚婚、晚育的主要目的是 。

(4)我国各种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 ,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应该怎样处理解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C 3. B 4. D 5. B 6. C 7. D 8. D 9. A 一、综合题

10. (1)资源基础 (2)科技水平 环境人口容量 (3)受教育水平和消费水平 (4)经济发达程度 (5)环境人口容量 110亿 16亿 能力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C 3. B 4. D 5. C 6. A 7. C 8. C 二、综合题 9. (1)人口增长快、人口基数大、年龄结构轻,农村人口比重大、文化素质低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30% 控制人口增长速度 (4)很少 人口总数多 (5)人口的增长同社会经济相适应,同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相关文章

  • 中国农业人口分布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_戴蓉
  • RESOURCESANDENVIRONMENT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第20卷第5期专刊CHINAPOPULATION,Vol.20No.52010 中国农业人口分布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 戴 蓉 1 * 郭泺 1,2 薛达元 1,2 孙 ...查看


  • 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对人口结构的影响
  • 摘要:通过对生育率.出生性别比例.人口红利和人口老龄化的分析,我国的生育政策急需调整,有必要开放二胎政策.假设二胎政策已经开放,预测生育率.出生性别比.人口抚养比.老年人口抚养比和青壮年.少年及老年系数等,分析变化趋势并判断二胎政策对我国人 ...查看


  • 人口与环境
  • 人口与环境(一) 一.知识结构 二.本单元基本内容概述 本单元仅仅抓住人地关系主线,通过分析人口现象的各个侧面(如: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迁移等)与环境的关系及其互动性影响,来研究人口问题,讨论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使人口问题落脚 ...查看


  • [人口的数量变化]说课稿
  • <人口的数量变化>说课稿 一.说教材 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是目前人类最为关注的四大热点问题.不难发现,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口是关键因素,人口问题是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人口数量和空间上的变化,都会引发包括资源. ...查看


  • 健康人口学的定义界定和内涵研究
  • 作者:郑晓瑛宋新明 人口研究 2000年06期 我国的人口研究自70年代以来得到了迅猛发展,人口政策和人口方案的有效执行使人口控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人口学者借用西方人口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并结合我国实际对人口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为我国人口 ...查看


  •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教学反思
  • 反思一: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完成四幅图的教学.第一幅图,是图1-1-2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图.本图首先要让学生读出人口增长的特点:一是人口不断增长,二是增长速度越来越快.接着引导学生将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分成三个阶 ...查看


  • 基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的数学模型
  • 基于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数学模型 一.问题重述 自1978年将计划生育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以来,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计划生育政策对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促进世界人口与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但是,在经 ...查看


  • 中国县域人均粮食占有量的时空格局
  • 第69卷第12期2014年12月 地理学报 ACTAGEOGRAPHICASINICA Vol.69,No.12December,2014 中国县域人均粮食占有量的时空格局 --基于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对比分析 李亚婷1,2,潘少奇2,苗长 ...查看


  • 1.2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
  •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 教学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 意义 2过程与方法:利用图表分析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 利用比较法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移具 有不同的特点: 3情感.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