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贫困理论与政策研究综述

・256・

价值工程

反贫困理论与政策研究综述

AResearchSummarization

on

theAnti-PovertyTheoryandPolicies

陈昕Chen

Xin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武汉430060)

(InstitutionofPublic—FinanceofZhongnanUniversityof

Economics

andLaw,Wuhan430060,China)

摘要:贫困理论研究的重点是回答“什么是贫困?”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设定贫困线、界定贫困人口,最终目的是寻求解决的办法,即设计反贫困政策。因此,贫困理论研究是制定反贫政策的前提和基础,反贫困政策的设计和实施则是贫困研究的最终目的,二者不可或缺。国内外学者对贫困产生的原因和反贫困策略进行了大量深入地研究,并形成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和理论。

Abstract:What

isthe

point

intheresearch

on

thetheoryof

poverty

isthe

answer

aboutthequestion“what’sthe

poverty?”.According

as

the

answer,we

designthe

antipoverty

policiesincludingthedesignon

thePoverty-Line,identifying

poverty

populationand

reduction

them.So,theresearch

on

thetheoryof

povertyisthepreconditionandfoundation

when

we

designthe

antipoverty

policieswhich

one’s

designingand

acting

also

is

thefinal

target

oftheresearch

on

poverty.Manynational

economists

andforeignerhavestudyingdeeply

on

the

reasons

of

poverty

appearing

andthe

antipoverty

policies.Theyhavemadesome

representationalconclusionsandtheories.

关键词:贫困;反贫困理论;反贫困政策

Key

words:poverty;theoryofantipoverty;policyofantipoverty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8—0256—02

1反贫困的基本理论研究

展经济学在贫困理论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更为抢眼。

反贫困理论构建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1.1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反贫困理论综述美国经济学家拉简称主流经济学。以保罗・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中提出的“收入可能格纳・纳克斯(RagnarNarkse)在《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问题》中提性曲线”和阿瑟・奥肯在《平等与效率一重大的抉择》中提出的“漏斗出了著名的“恶性:循环贫困”理论,他认为,发展中国家之所以存在理论”为代表;二是福利经济学。以霍布森、阿瑟・庇吉和阿尔马蒂着长期的贫困是因为这些国家的经济中存在着若干个互相联系、互亚・森为标杆性人物;三是发展经济学。以瑞典经济学家冈纳・缪尔相作用的“恶性循环系列”。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恶性循环是“贫困的达尔的反贫困思想为代表。20世纪60年代以来,福利经济学和发

恶性循环”:在供给方面,发展中国家较低的收入水平,意味着低储蓄率,由此造成资本形成不足,进而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能力作者简介:陈听(1971一),女,壮族,广两南宁人,广西大学商学院讲师,金融

导致低产出.低产出则造成低收入;在需求方面,发展中国家的低收学硕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农村入意味着购买力低下,从而造成投资不足。美国经济学家纳尔逊以反贫困财政金融体系构建。

纳克斯的“贫困的恶性循环”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低水平均衡陷阱”3.21完善和优化咨询专家的选拔机制专家聘任程序的适当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向来被认为是人类知识与智慧不断积累与完善,最主要的是把社会推荐和行政机关的决定有机的结合起来。发展的重要方法。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行政机关在专家的聘请方面有着非常大的3.3.3责任和激励机制的健全如何确立专家的责任意识,督促自由裁量权,行政机关对于具有一定条件的专家以自由裁量的方式专家发言论证客观谨慎,健全专家咨询的责任便是必须面对的问聘请,即使是有一些所谓的推荐或者提名程序也多是行政机关的内题。另一方面,健全的责任机制也能够保障转机的正当权益,使其不部程序,缺乏透明度和相关的制约。

必为行政机关的失误决策而承担责任。专家参与决策咨询不能仅靠3.2.2建立和健全专家咨询的实施程序专家咨询程序的建构,专家的社会责任感,同样需要决策者和政府机关根据需要建立有效可以借鉴日本审议会的运作经验。日本审议会的运作流程,可以分的刺激反应模式,激发专家群体被社会认同的自豪感、荣誉感,更好为“咨询”、“审议”、“决议”、“答复”等。我国应该参考日本的审议会,的发挥他们的创造潜力。

建立相应的决策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会的议事规则应该进~步明3.3.4鼓励和发展非官方决策咨询机构完善我国的专家咨询确和细化。

机构,鼓励和发展半官方的、独立的决策咨询机构是提高专家咨询水3.2.3保证决策咨询专家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咨询机构和专家平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方法。目前我国的现状是政府的官方的、半官自由接受委托,独立进行研究,不受他人的约束和限制,能比较客方的决策机构发展比较快,在我国的决策咨询中起主要作用。其形观、公正、准确地进行咨询研究。为了保证决策研究和公共决策咨询式主要有政府和党委部门的政策研究办公室、参事室,以及各专门行的科学性,保证调研成果的质量,公共决策咨询机构和咨询专家的政部门的研究等咨询形式,还有一类是各个学术机构,如中国科学工作必须具有独立性。

院、社会科学院等研究机构,还有各个大学和科研院所等。这类机构3.3完善民主监督机制

的优势是依托于政府财政,经费充足,但同时也带来了弊端,主要是3.3.1强化目标群体参与决策的意识公共政策问题能否解决,独立性不强,因此专家很难表达自己的真实愿望。因此,鼓励和发展政策目标能否实现,并不仅仅取决于政策制定者和政策执行者的一非官方的决策咨询机构是构建决策咨询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厢情愿,目标群体理解、接受、遵从公共政策的程度是决定政策有效随着我国决策科学化、法制化过程的不断提高,公共决策咨询性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从利益和成本的分担来看,一项政策如果能理论的研究将会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我国公共决策咨询机制也将够使目标群体获得一定的利益,那么它就容易被目标群体所接受:不断完善与成熟。

反之,一项政策如果被目标群体视为对其利益的侵害和剥夺。那么参考文献:

它就很难得到目标群体的认可。

…1陶学荣.公共政策学[M1.东北财经大学出版丰十,2006.

3.3.2公开原则的贯彻专家意见的公开是公众知情权的要求。【2】黄建柏等.政府决策专家咨询珲论研究综述(J1.科学决策月刊,2008,1.公众显然有权知悉行政机关在做出行政行为是听取了哪些专家的f31郝战红.专家论证制度及立法研究[J】.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中国学意见,同时也显然有权知悉纳税人的钱花到了什么地方,以及是否术期刊网.

14It锡锌.我国公共决策专家咨询制度的悖论及其克服,以美国联邦咨化得值得。另外,专家意见的公开也能够保持论证活动的连续性,节询委员会法为借鉴IJJ.法商研究,2007,2.

约社会资源。同一时期各个不同的行政机关面临的公共问题不可能【5l[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商务印书有天壤之别,这样各个专家咨询委员会没有必要从头开始,在现有

馆,2000.

ValueEngineering

理论。纳尔逊认为,只要人均收入低于人均收入的理论值,国民收入的增长就被更快的人口增长所抵消,使人均收入回到维持生存的水平上,并且保持不变:当人均收入大于这一理论值,国民收入超过人口增长时,入均收入相应增加,直到国民收入下降到与入口增长相

等的水平。在这一点上,人口增长和国民收入达到新的均衡,因此在

反贫困的目的性。由于中国农村反贫困策略实质上是采取了瞄;隹贫困人口(1990年代中期以前主要瞄准贫困地区)的发展援助的方式,因此中国农村“反贫困”的政策含义完整表述是:帮助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地区)通过发展摆脱贫困(李实,2007o在反贫困的路径选择上,国际上主体模式主要有三种类型:①资源配送模式:它属于典型的传统西方或大多数欧共体国家的福利观念。②惩罚“机能障碍(dys—funcional)”模式:着重考查贫困人口生活方式与社会规范,强调消除“机能障碍”来彻底解决贫困问题。③介入“机遇结构

(opportunitystructure)”模式:将贫困与“机遇结构”缺乏联系在一

一个最低人均收入水平增长到与人口增长率相等的人均收入水平之间,存在一个“低水平均衡陷阱”。在这个陷阱中,任何超过最低水平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都将由人口增长所抵消。如果其他条件不变,这种均衡也是稳定的。发展中国家必须进行大规模的资本投资,使投资和产出的增长超过入口增长,才能冲出“低水平均衡陷阱”。

1.2发展经济学与福利经济学的反贫困理论研究综述发展经济学学派的代表人物冈纳・缪尔达尔(GunnarMyrdal)于1957年提出了“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与其他学者不同的是,缪尔达尔从经济、政治、制度、文化:习俗等广泛的层面上研究发展中国家贫困的原因,指出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并不是纯粹的经济现象。缪尔达尔认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其中,技术进步、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因素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呈现出一种“循环积累”的变化态势,形成“累积性的循环”。典型的循环是,在发展中国家,由于收入水平低,导致人们的生活水平低,而生活水平低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营养不良、医疗卫生状况恶化,健康水平下降;另一个后果就是教育水平低下,从而使人口质量下降,劳动力素质不高,那么劳动生产率就难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低下又

最终导致低收入,从而开始了新一轮的贫困循环。所以,缪尔达尔的

起,从对贫困入口研究转向对导致贫困状态的社会及经济结构进行研究,它属于发展经济学的反贫困观念(王俊文,2007)。

由于国情不同,各国选择的反贫困策略都有所不同,但追求反贫资源使用效益最大化,总体贫困规模最小化的策略目标是一致的。反贫资源分配模式主要有三种:①完全瞄准(Pe出ctTargeting)模式。该模式的信息成本高昂,因为需要确定谁最有资格获得扶贫资源,扶贫资源提供者与接受者之间完全信息不对称;②不瞄准(NoTargeting)模式。该模式直接将扶贫资源分配到贫困家庭,信息成本降低,但是会造成扶贫资源的流失和低效;③部分瞄准(partialtargeting)模式。这一模式介于上述两种模式之间,即把反贫资源交给具有某种社会经济特征的子群,如村、镇等基层组织,让他们分配

(MartinRavallion,1991

结论是,资本形成不足和收入分配不平等是导致发展中国家贫困的最重要因素。

1999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印度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AmartyaSen)指出,贫困的实质是能力的缺乏,人们拥有了这种能力就拥有了发展和致富的机会,可能就不会贫困,没有这种可行能力或这种能力被剥夺就会失去发展和致富的机会,就会贫困。所以,阿马蒂亚・森认为“贫困不仅仅是收入低下,而是基本可行能力的剥夺。”也就是说,贫困并不仅仅指比社会上其他人穷,而是指没有争取物质富裕最基本的机会,因为贫困人群缺乏一定的最低限度的能力,包括免受困苦(饥饿、营养不良、可避免的疾病、过早死亡)的基本能力,以及识字算数、享受政府参与的能力(阿玛蒂亚・森,2002

1.3小结与启示后凯恩斯学派的学者十分强调经济增长对于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性,因为资本不足所导致的收入水平低下是贫困形成的根本原因,资本稀缺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解决资本来源问题咸了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途径。同时,纳尔逊强调在没有外力的推动下,“贫困的恶性循环”和“低水平均衡陷阱”将是一种无法打破的均衡现象,依靠贫困地区自身的发展是不能够得到解决的。

3中国农村反贫困政策研究

对于中国是否存在相对完整的农村反贫困政策体系,理论界一直存在较大分歧。以朱玲、吴国宝、何金定等学者为代表的一方认为,虽然中国政府在改善贫困人口经济收入方面做了大量努力,但制度建设明显滞后,反贫困政策体系严重缺位。中国目前采取的反贫困政策大多带有明显的应急特征。因此,营造反贫困制度良性运行的发展环境,进行制度创新,将临时性反贫困措施导入制度性反贫轨道是2l世纪中国反贫困的最重要课题(吴国宝,2000o亦冬则认为“只有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各种制度环境,依靠制度再造贫困地区的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创新机制和发展机制,才能打破贫困地区存在的贫困恶性循环和低水平均衡,使贫困地区摆脱困境”(亦冬,1994)。以李小云、段庆林、朱凤岐、岳希明、李实等学者为代表的另一方则认为,中国一直以来就存在农村反贫困政策体系,只不过这一体系存在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学者们认为,随着中国农村贫困特征已经发生的变化,1980年代确定的“开发式扶贫模式”等反贫困制度需要改革(李小云,2002o进入90年代后,农村除集中分布的区域性贫困外,还出现了贫困地区以外的阶层性贫困,反贫困政策效率明显偏低,“开发式扶贫”制度效果已经开始弱化(段庆林,2001年)。目前,中国贫困现象的主要特征是由于地理、资源、社会及人文等条件为主耍影Ⅱ向因素的区域结构性贫困。区域结构性反贫困战略进一步假设通过区域基础设施的改善,以当地资源为基础的乡镇企业发展,可以逐步缓解区域性的贫困现象。但该战略下的制度安排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异化”现象,许多人称之为“制度缺陷”。实际上,小额信贷的成功实践、参与式社区管理的试验等成功经验已经开始为新的制度创新开辟了路径(蒋凯峰,2009o因此,当前应着手反贫困制度的市场化创新调整,利用市场机制改善贫困地区与贫困农户的落后地位,我国农村反贫困工作的发展方向应当是逐步趋向于制度化、社会化和市场化(段庆林,2001

尽管对目前中国农村是否存在完整的反贫困政策体系存在分歧,但各方学者都在中国反贫困政策体系的构建或完善方向上达成

这些理论研究的政策意义就在于,反贫困资源的提供者只能来自于贫困地区之外,如政府、NGO组织,通过这些部门对贫困地区的大规模投资,才能保证投资率水平高于“临界最小努力值”,最终实现脱贫目标。与后凯恩斯学派将贫困等同于低收入的观点相比,发展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对贫困内涵的理解更为广泛,在强调资本形成、经济增长的重要性的同时,更注重分析收入分配不公和能力缺乏对贫困的根本性影响。缪尔达尔和阿玛蒂亚・森都主张通过权力关系、土地关系以及教育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使社会收入趋于平等,使贫困人口的个人基本能力得以提高,以促使资本形成,提高产出水平。迪帕・纳拉扬(DeepaNarayan)等人则认为,要使贫困者真正脱离贫困,一个成功的策略应该包括以下要素:从穷人的现实出发、投资于穷人的组织能力、变革社会规范、支持那些能够带领穷人们发

展的领导者。

2反贫困政策的研究

对反贫困策略的研究,主要遵循以下三个步骤:首先是界定反贫困的概念,从而确定反贫政策实施的最终目标;其次是选择反贫困路径,即反贫政策实施的切入点:最后是反贫困政策的效果评价。当一定的政策被用来扶贫后,人们自然会关心这些扶贫政策的有效性,并以此为参照,对扶贫政策的后续设计进行修正。

从世界范围看,反贫困的概念主要有三种表达形式:一是减少

贫[](PovertyReduction),从贫困人口的数量角度界定了反贫困的行

了一些共识,明确了最基本和最有效的反贫困战略是靠市场经济来消解贫困,靠制度变革消解贫困(李含琳,1994o一套完整的反贫困制度设计应该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①贫困人口获取资金和劳务机会的渠道:②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建设的资金筹集与管理制度;③包括贫困人口在内的所有公民享有基本教育和医疗服务的制度:④组建运作良好的扶贫开发机构和扶贫企业;⑤建立高效的贫困监测体系;⑥实现反贫困工作的法制化管理,尽快出台“国家反贫困法”(张新伟,1998;朱凤岐等,1996

参考文献:

『11庇古,金镝译寺虿利经济学fJ].华夏出版社,2007.

[2]蔡防,王德文,都阳,张车伟,王美艳.农村发展与增加农民收入【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为过程.二是减缓贫l肃(PovertyAlleviation),从贫困人口的贫困深度反映反贫困的行为过程;三是消除贫[](PovertyEradication),反映了

反贫困理论与政策研究综述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陈昕, Chen Xin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武汉,430060价值工程

VALUE ENGINEERING2010,29(28)

参考文献(2条)

1.蔡昉;王德文;都阳;张车伟 王美艳 农村发展与啬农民收入 20052.庇古;金镝 福利经济学 2007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jzgc201028186.aspx

・256・

价值工程

反贫困理论与政策研究综述

AResearchSummarization

on

theAnti-PovertyTheoryandPolicies

陈昕Chen

Xin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武汉430060)

(InstitutionofPublic—FinanceofZhongnanUniversityof

Economics

andLaw,Wuhan430060,China)

摘要:贫困理论研究的重点是回答“什么是贫困?”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设定贫困线、界定贫困人口,最终目的是寻求解决的办法,即设计反贫困政策。因此,贫困理论研究是制定反贫政策的前提和基础,反贫困政策的设计和实施则是贫困研究的最终目的,二者不可或缺。国内外学者对贫困产生的原因和反贫困策略进行了大量深入地研究,并形成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和理论。

Abstract:What

isthe

point

intheresearch

on

thetheoryof

poverty

isthe

answer

aboutthequestion“what’sthe

poverty?”.According

as

the

answer,we

designthe

antipoverty

policiesincludingthedesignon

thePoverty-Line,identifying

poverty

populationand

reduction

them.So,theresearch

on

thetheoryof

povertyisthepreconditionandfoundation

when

we

designthe

antipoverty

policieswhich

one’s

designingand

acting

also

is

thefinal

target

oftheresearch

on

poverty.Manynational

economists

andforeignerhavestudyingdeeply

on

the

reasons

of

poverty

appearing

andthe

antipoverty

policies.Theyhavemadesome

representationalconclusionsandtheories.

关键词:贫困;反贫困理论;反贫困政策

Key

words:poverty;theoryofantipoverty;policyofantipoverty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8—0256—02

1反贫困的基本理论研究

展经济学在贫困理论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更为抢眼。

反贫困理论构建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1.1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反贫困理论综述美国经济学家拉简称主流经济学。以保罗・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中提出的“收入可能格纳・纳克斯(RagnarNarkse)在《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问题》中提性曲线”和阿瑟・奥肯在《平等与效率一重大的抉择》中提出的“漏斗出了著名的“恶性:循环贫困”理论,他认为,发展中国家之所以存在理论”为代表;二是福利经济学。以霍布森、阿瑟・庇吉和阿尔马蒂着长期的贫困是因为这些国家的经济中存在着若干个互相联系、互亚・森为标杆性人物;三是发展经济学。以瑞典经济学家冈纳・缪尔相作用的“恶性循环系列”。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恶性循环是“贫困的达尔的反贫困思想为代表。20世纪60年代以来,福利经济学和发

恶性循环”:在供给方面,发展中国家较低的收入水平,意味着低储蓄率,由此造成资本形成不足,进而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能力作者简介:陈听(1971一),女,壮族,广两南宁人,广西大学商学院讲师,金融

导致低产出.低产出则造成低收入;在需求方面,发展中国家的低收学硕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农村入意味着购买力低下,从而造成投资不足。美国经济学家纳尔逊以反贫困财政金融体系构建。

纳克斯的“贫困的恶性循环”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低水平均衡陷阱”3.21完善和优化咨询专家的选拔机制专家聘任程序的适当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向来被认为是人类知识与智慧不断积累与完善,最主要的是把社会推荐和行政机关的决定有机的结合起来。发展的重要方法。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行政机关在专家的聘请方面有着非常大的3.3.3责任和激励机制的健全如何确立专家的责任意识,督促自由裁量权,行政机关对于具有一定条件的专家以自由裁量的方式专家发言论证客观谨慎,健全专家咨询的责任便是必须面对的问聘请,即使是有一些所谓的推荐或者提名程序也多是行政机关的内题。另一方面,健全的责任机制也能够保障转机的正当权益,使其不部程序,缺乏透明度和相关的制约。

必为行政机关的失误决策而承担责任。专家参与决策咨询不能仅靠3.2.2建立和健全专家咨询的实施程序专家咨询程序的建构,专家的社会责任感,同样需要决策者和政府机关根据需要建立有效可以借鉴日本审议会的运作经验。日本审议会的运作流程,可以分的刺激反应模式,激发专家群体被社会认同的自豪感、荣誉感,更好为“咨询”、“审议”、“决议”、“答复”等。我国应该参考日本的审议会,的发挥他们的创造潜力。

建立相应的决策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会的议事规则应该进~步明3.3.4鼓励和发展非官方决策咨询机构完善我国的专家咨询确和细化。

机构,鼓励和发展半官方的、独立的决策咨询机构是提高专家咨询水3.2.3保证决策咨询专家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咨询机构和专家平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方法。目前我国的现状是政府的官方的、半官自由接受委托,独立进行研究,不受他人的约束和限制,能比较客方的决策机构发展比较快,在我国的决策咨询中起主要作用。其形观、公正、准确地进行咨询研究。为了保证决策研究和公共决策咨询式主要有政府和党委部门的政策研究办公室、参事室,以及各专门行的科学性,保证调研成果的质量,公共决策咨询机构和咨询专家的政部门的研究等咨询形式,还有一类是各个学术机构,如中国科学工作必须具有独立性。

院、社会科学院等研究机构,还有各个大学和科研院所等。这类机构3.3完善民主监督机制

的优势是依托于政府财政,经费充足,但同时也带来了弊端,主要是3.3.1强化目标群体参与决策的意识公共政策问题能否解决,独立性不强,因此专家很难表达自己的真实愿望。因此,鼓励和发展政策目标能否实现,并不仅仅取决于政策制定者和政策执行者的一非官方的决策咨询机构是构建决策咨询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厢情愿,目标群体理解、接受、遵从公共政策的程度是决定政策有效随着我国决策科学化、法制化过程的不断提高,公共决策咨询性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从利益和成本的分担来看,一项政策如果能理论的研究将会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我国公共决策咨询机制也将够使目标群体获得一定的利益,那么它就容易被目标群体所接受:不断完善与成熟。

反之,一项政策如果被目标群体视为对其利益的侵害和剥夺。那么参考文献:

它就很难得到目标群体的认可。

…1陶学荣.公共政策学[M1.东北财经大学出版丰十,2006.

3.3.2公开原则的贯彻专家意见的公开是公众知情权的要求。【2】黄建柏等.政府决策专家咨询珲论研究综述(J1.科学决策月刊,2008,1.公众显然有权知悉行政机关在做出行政行为是听取了哪些专家的f31郝战红.专家论证制度及立法研究[J】.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中国学意见,同时也显然有权知悉纳税人的钱花到了什么地方,以及是否术期刊网.

14It锡锌.我国公共决策专家咨询制度的悖论及其克服,以美国联邦咨化得值得。另外,专家意见的公开也能够保持论证活动的连续性,节询委员会法为借鉴IJJ.法商研究,2007,2.

约社会资源。同一时期各个不同的行政机关面临的公共问题不可能【5l[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商务印书有天壤之别,这样各个专家咨询委员会没有必要从头开始,在现有

馆,2000.

ValueEngineering

理论。纳尔逊认为,只要人均收入低于人均收入的理论值,国民收入的增长就被更快的人口增长所抵消,使人均收入回到维持生存的水平上,并且保持不变:当人均收入大于这一理论值,国民收入超过人口增长时,入均收入相应增加,直到国民收入下降到与入口增长相

等的水平。在这一点上,人口增长和国民收入达到新的均衡,因此在

反贫困的目的性。由于中国农村反贫困策略实质上是采取了瞄;隹贫困人口(1990年代中期以前主要瞄准贫困地区)的发展援助的方式,因此中国农村“反贫困”的政策含义完整表述是:帮助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地区)通过发展摆脱贫困(李实,2007o在反贫困的路径选择上,国际上主体模式主要有三种类型:①资源配送模式:它属于典型的传统西方或大多数欧共体国家的福利观念。②惩罚“机能障碍(dys—funcional)”模式:着重考查贫困人口生活方式与社会规范,强调消除“机能障碍”来彻底解决贫困问题。③介入“机遇结构

(opportunitystructure)”模式:将贫困与“机遇结构”缺乏联系在一

一个最低人均收入水平增长到与人口增长率相等的人均收入水平之间,存在一个“低水平均衡陷阱”。在这个陷阱中,任何超过最低水平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都将由人口增长所抵消。如果其他条件不变,这种均衡也是稳定的。发展中国家必须进行大规模的资本投资,使投资和产出的增长超过入口增长,才能冲出“低水平均衡陷阱”。

1.2发展经济学与福利经济学的反贫困理论研究综述发展经济学学派的代表人物冈纳・缪尔达尔(GunnarMyrdal)于1957年提出了“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与其他学者不同的是,缪尔达尔从经济、政治、制度、文化:习俗等广泛的层面上研究发展中国家贫困的原因,指出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并不是纯粹的经济现象。缪尔达尔认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其中,技术进步、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因素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呈现出一种“循环积累”的变化态势,形成“累积性的循环”。典型的循环是,在发展中国家,由于收入水平低,导致人们的生活水平低,而生活水平低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营养不良、医疗卫生状况恶化,健康水平下降;另一个后果就是教育水平低下,从而使人口质量下降,劳动力素质不高,那么劳动生产率就难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低下又

最终导致低收入,从而开始了新一轮的贫困循环。所以,缪尔达尔的

起,从对贫困入口研究转向对导致贫困状态的社会及经济结构进行研究,它属于发展经济学的反贫困观念(王俊文,2007)。

由于国情不同,各国选择的反贫困策略都有所不同,但追求反贫资源使用效益最大化,总体贫困规模最小化的策略目标是一致的。反贫资源分配模式主要有三种:①完全瞄准(Pe出ctTargeting)模式。该模式的信息成本高昂,因为需要确定谁最有资格获得扶贫资源,扶贫资源提供者与接受者之间完全信息不对称;②不瞄准(NoTargeting)模式。该模式直接将扶贫资源分配到贫困家庭,信息成本降低,但是会造成扶贫资源的流失和低效;③部分瞄准(partialtargeting)模式。这一模式介于上述两种模式之间,即把反贫资源交给具有某种社会经济特征的子群,如村、镇等基层组织,让他们分配

(MartinRavallion,1991

结论是,资本形成不足和收入分配不平等是导致发展中国家贫困的最重要因素。

1999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印度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AmartyaSen)指出,贫困的实质是能力的缺乏,人们拥有了这种能力就拥有了发展和致富的机会,可能就不会贫困,没有这种可行能力或这种能力被剥夺就会失去发展和致富的机会,就会贫困。所以,阿马蒂亚・森认为“贫困不仅仅是收入低下,而是基本可行能力的剥夺。”也就是说,贫困并不仅仅指比社会上其他人穷,而是指没有争取物质富裕最基本的机会,因为贫困人群缺乏一定的最低限度的能力,包括免受困苦(饥饿、营养不良、可避免的疾病、过早死亡)的基本能力,以及识字算数、享受政府参与的能力(阿玛蒂亚・森,2002

1.3小结与启示后凯恩斯学派的学者十分强调经济增长对于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性,因为资本不足所导致的收入水平低下是贫困形成的根本原因,资本稀缺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解决资本来源问题咸了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途径。同时,纳尔逊强调在没有外力的推动下,“贫困的恶性循环”和“低水平均衡陷阱”将是一种无法打破的均衡现象,依靠贫困地区自身的发展是不能够得到解决的。

3中国农村反贫困政策研究

对于中国是否存在相对完整的农村反贫困政策体系,理论界一直存在较大分歧。以朱玲、吴国宝、何金定等学者为代表的一方认为,虽然中国政府在改善贫困人口经济收入方面做了大量努力,但制度建设明显滞后,反贫困政策体系严重缺位。中国目前采取的反贫困政策大多带有明显的应急特征。因此,营造反贫困制度良性运行的发展环境,进行制度创新,将临时性反贫困措施导入制度性反贫轨道是2l世纪中国反贫困的最重要课题(吴国宝,2000o亦冬则认为“只有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各种制度环境,依靠制度再造贫困地区的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创新机制和发展机制,才能打破贫困地区存在的贫困恶性循环和低水平均衡,使贫困地区摆脱困境”(亦冬,1994)。以李小云、段庆林、朱凤岐、岳希明、李实等学者为代表的另一方则认为,中国一直以来就存在农村反贫困政策体系,只不过这一体系存在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学者们认为,随着中国农村贫困特征已经发生的变化,1980年代确定的“开发式扶贫模式”等反贫困制度需要改革(李小云,2002o进入90年代后,农村除集中分布的区域性贫困外,还出现了贫困地区以外的阶层性贫困,反贫困政策效率明显偏低,“开发式扶贫”制度效果已经开始弱化(段庆林,2001年)。目前,中国贫困现象的主要特征是由于地理、资源、社会及人文等条件为主耍影Ⅱ向因素的区域结构性贫困。区域结构性反贫困战略进一步假设通过区域基础设施的改善,以当地资源为基础的乡镇企业发展,可以逐步缓解区域性的贫困现象。但该战略下的制度安排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异化”现象,许多人称之为“制度缺陷”。实际上,小额信贷的成功实践、参与式社区管理的试验等成功经验已经开始为新的制度创新开辟了路径(蒋凯峰,2009o因此,当前应着手反贫困制度的市场化创新调整,利用市场机制改善贫困地区与贫困农户的落后地位,我国农村反贫困工作的发展方向应当是逐步趋向于制度化、社会化和市场化(段庆林,2001

尽管对目前中国农村是否存在完整的反贫困政策体系存在分歧,但各方学者都在中国反贫困政策体系的构建或完善方向上达成

这些理论研究的政策意义就在于,反贫困资源的提供者只能来自于贫困地区之外,如政府、NGO组织,通过这些部门对贫困地区的大规模投资,才能保证投资率水平高于“临界最小努力值”,最终实现脱贫目标。与后凯恩斯学派将贫困等同于低收入的观点相比,发展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对贫困内涵的理解更为广泛,在强调资本形成、经济增长的重要性的同时,更注重分析收入分配不公和能力缺乏对贫困的根本性影响。缪尔达尔和阿玛蒂亚・森都主张通过权力关系、土地关系以及教育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使社会收入趋于平等,使贫困人口的个人基本能力得以提高,以促使资本形成,提高产出水平。迪帕・纳拉扬(DeepaNarayan)等人则认为,要使贫困者真正脱离贫困,一个成功的策略应该包括以下要素:从穷人的现实出发、投资于穷人的组织能力、变革社会规范、支持那些能够带领穷人们发

展的领导者。

2反贫困政策的研究

对反贫困策略的研究,主要遵循以下三个步骤:首先是界定反贫困的概念,从而确定反贫政策实施的最终目标;其次是选择反贫困路径,即反贫政策实施的切入点:最后是反贫困政策的效果评价。当一定的政策被用来扶贫后,人们自然会关心这些扶贫政策的有效性,并以此为参照,对扶贫政策的后续设计进行修正。

从世界范围看,反贫困的概念主要有三种表达形式:一是减少

贫[](PovertyReduction),从贫困人口的数量角度界定了反贫困的行

了一些共识,明确了最基本和最有效的反贫困战略是靠市场经济来消解贫困,靠制度变革消解贫困(李含琳,1994o一套完整的反贫困制度设计应该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①贫困人口获取资金和劳务机会的渠道:②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建设的资金筹集与管理制度;③包括贫困人口在内的所有公民享有基本教育和医疗服务的制度:④组建运作良好的扶贫开发机构和扶贫企业;⑤建立高效的贫困监测体系;⑥实现反贫困工作的法制化管理,尽快出台“国家反贫困法”(张新伟,1998;朱凤岐等,1996

参考文献:

『11庇古,金镝译寺虿利经济学fJ].华夏出版社,2007.

[2]蔡防,王德文,都阳,张车伟,王美艳.农村发展与增加农民收入【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为过程.二是减缓贫l肃(PovertyAlleviation),从贫困人口的贫困深度反映反贫困的行为过程;三是消除贫[](PovertyEradication),反映了

反贫困理论与政策研究综述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陈昕, Chen Xin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武汉,430060价值工程

VALUE ENGINEERING2010,29(28)

参考文献(2条)

1.蔡昉;王德文;都阳;张车伟 王美艳 农村发展与啬农民收入 20052.庇古;金镝 福利经济学 2007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jzgc201028186.aspx


相关文章

  •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相关研究综述
  •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相关研究综述 院系: 指导老师: 姓名: 学号: 摘要 居住空间是城市物质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是居民决策居住地在空间形态分布上的反映.本文通过笔者阅读从2004年到2014年有关城市空间分异的论文30余篇, ...查看


  •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市场化研究综述
  • 摘要:通过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市场化问题研究的综述和分析,力求获得农村公共产品市场化的相关因素和各种改革方案的比较优势,以期对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字:农村公共产品市场化研究综述 一.引言 农村的公共产品作为满足农民生产和生活的重要生 ...查看


  • 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研究进展
  • 农业经济展望 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研究进展 袁文平 汪诗萍 宋莎莎 杨瑶伊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5)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在反贫困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不容忽视的一个 问题是,迄今为止中 ...查看


  • 经济学毕业论文
  • 农户参与村级互助资金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宁夏地区的实证研究 摘要 村级互助资金组织是一种新型扶贫小额信贷组织,它是将扶贫互助社作为依托,农户自愿参加的非赢利性互助合作组织.本文利用492户宁夏地区农户的调查数据,通过建立Probit模型 ...查看


  • 中国社会科学论坛综述[2]
  •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 粮食安全.减贫与收入分配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国际粮食价格的上涨,如何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和更趋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迎战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粮食安全.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问题,为穷人和弱势群体提供更好的安全防护网,以 ...查看


  • 希望发展新农村幼儿教育研讨会综述
  • 口 2008年10月24.27日,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和浙江省教育学会学前教育分会联合主办.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教育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浙江省安吉县教育局和<早期教育>编辑部承办的全国"托举希望,发展新农村幼儿教育&qu ...查看


  • 读书报告题目怎么写(共8篇)
  • 篇一:读书报告怎么写 它必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 1.要读书. 具体注意事项: 一. 读书报告有没有一定的格式 二. 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 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是读书,应一面看书一面写,不论有甚么感想.疑问和见解,都随 三. 不止读一本书 要把一 ...查看


  • 文档农家乐旅游发展研究
  • 中文摘要农家乐是世纪年代国内兴起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是在国家扶贫政策和市场供求下应运而生的.它是以农业.农村.农事为载体主要利用庭院.鱼塘.果园.农场等场地在一些城郊和旅游景点的周边逐渐发展起来的以展示民族风情和民俗农事为特色以"吃 ...查看


  • 2015文献综述范文
  • 2015文献综述范文 第1篇:关于企业竞争力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序言 伴随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市场更加开放,竞争日益激烈.相关领域(产业)不同程度.有条件.分步骤地放宽市场准入,大批外资企业涌入我国市场,参与市场竞争. 竞争力是市场竞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