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国际业务模式探讨

CCB Column

建行天地

银行国际业务模式探讨

文/高文武 编辑/王玲

当前国内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的

架构设置带有浓重的外汇管制色彩。这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部门专门负责本行境外机构业务的发展和布局具有完全不同的内涵和外延。除中国银行外,国内多数商业银行的外汇业务在开办之初就从系统、制度、流程、人员和组织建设上与人民币业务“分而治之”。该模式难免会形成国际业务“行中行”的管理特点,增大国际业务部门与行内其他部门之间的协调成本。

务种类和性质将部分外汇业务归并至相应人民币业务部门经营与管理(称为“专业归口模式”),如外汇会计工作归并到财会部门管理,外汇资金工作归并到资金部门或资产负债管理部门管理。但是,由于本外币业务操作系统、本外币业务清算渠道、业务惯例及管理规定不同,各行的本外币专业归口并不彻底。很多情况下,银行对外汇业务分设不同的业务小组或处室进行管理和经营,实际上仍是本外币两条线管理。

二是呈现多样化与本地特色。因各地的对外开放程度不同、客户基础不同、人员配备不同,不同分支机构之间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带有本地特色的经营管理模式。对于区域内外商投资企业分布较多、具有世界500强外资客户的分支机构,往往设有专门的国际业务部门负责营销和业务操作,外汇业务清算设有专门的通道;区

域内外商投资企业分布较少的分支机构,一般只设置一个外汇业务窗口,或者与人民币业务归并到一起。

三是向一体化趋势发展。商业银行大都经历了与人民币业务分分合合的整合过程。从长期看,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发展,将最终趋向于本外币一体化管理。但是,遵从于“生产关系服从于生产力”的理论,过程的反复在所难免。

利弊分析

一是“条线管理模式”。作为国内银行早期经营外汇业务的历史产物,在一定历史阶段内、甚至目前在外汇业务普及率不高的某些地区,可以发挥专业集中的优势。这种模式有利于国际业务各部门间的衔接与协调,但是它不能调动部门以外员工的积极性,无法发挥商业银行(尤其是大型商业银行)的整体优势,易形成国际

经营特点

一是本外币两条线管理。所有与国际业务相关联的业务(比如外汇的存款、贷款、会计、清算结算、资金等)均纳入国际业务部门集中经营与管理,形成大而全的“行中行”的管理模式(称为“条线管理模式”)。有些银行已经在探索按业

中国外汇 CHINA FOREX

2011.06

业务部门“孤军奋战”的局面。

二是“专业归口模式”。该模式能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各部门的专业优势,调动全行员工办理国际业务的积极性,发挥商业银行的整体优势。但是,在人民币普遍实行集约化后台作业模式的今天,银行却遭遇到客户服务和业务发展的瓶颈,又转而开始考虑分步实施改革,以兼顾外汇业务与人民币的异同。

三是“单证中心模式”。该模式在发挥专业审单优势、释放基层行业务压力、减少单证纠纷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单证中心模式在实践中越来越成为一个“点”来面向辖内的单证客户。一是单证业务营销人员稀缺,客户经理、产品经理和审单专家难以形成互动和互补;二是总行或分行的单证处理人员因埋头于金额小、笔数多的单据处理中无暇旁顾,没有精力将单证知识和审单经验转化为营销客户的生产力;三是最终造成辖内单证业务量徘徊不前。虽然经营行及其营销人员由总行或分行进行过该项专业的培训,但是由于根本不接触单证业务,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得不到运用。

四是“分层负责管理模式”。这是与单证中心完全不同的管理模式。以外汇汇出汇款为例,基层网点只是负责接单,经营行国际业务部门负责外管政策把关,按照各项外管政策要求进行申报核销,在国际业务处理系统上编辑SWIFT报文,最后通过分行国际业务部发出并统一负责对外查询查复。可以说,这是解决“条线管理模式”弊端的一个渐进式探索,既解决了外币汇款清算的通道瓶颈,外管政策审查也得到较好的专业把控。对于外汇业务普及程度远不及中国银行的大多数国内商业银行来讲,这种模式比较符合当前实际。

门,而客户账务扣划环节却不一定由审查部门发出。这就造成资料审核和资金清算的权责不对称,可能因此造成已经扣账的客户因资料审查不过关要补充资料,而此时汇率已经变化(尤其是二次汇改后,人民币汇率波动较大)的情况。这极易引起银行与客户的纠纷。为此,笔者结合“分行——一级支行——经营网点”的三层组织架构设置,提出“统一资金清算,下沉单证服务”的国际业务经营管理模式的构建方案。

统一资金清算的设计

其是为支行与网点之间的资金清算和客户账务扣划方式设立标准模式,并制定统一的操作规范和风险控制要求,由支行进行选择和使用。尤其是对由国际结算业务处理系统通兑直接扣划客户账务的做法进行统一规范,还原“国际结算”的“结算”职能,打破多年来个别支行的国际结算只是清算环节、与客户账务信息、支行资金头寸管理相脱节的做法,将国际结算业务与人民币结算业务进行更加深入的归并和统一。这样,资料审查和资金清算基本集中在一个层级,而层级的选择则根据客户、网点人员素质、业务复杂程度进行区分。这样,不但从流程上避免了资料反复补充、汇率重新设定的问题,使效率和安全能够得到较好的平衡,而且流程固化而不僵化。

需要注意的是,国际结算的集中平台是以支行为主,分行为辅,这与人民币后台作业大多集中于分行是一个非常大的区别。这是由国际结算业务的特点所决定的。一是专业性。需要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外管知识,这就要求国际结算的集中平台不能太分散。二是时效性。全球的时差限制、地区同业竞争状况、客户与银行之间进行单据和汇率沟通的需求等,都要求国际结算的集中平台要与客户具有较好的交互性,不能过于集中。从此战略出发,

优化基层行国际业务部门高素质人才的配置,将是必然和必要的选择。

该模式还具有很好的开放性和延展性。比如,选择业务量大、大客户集中的营业网点作为支行国际业务部的延伸点,在国际结算业务处理系统中设置一种“虚拟用户”功能,在不改变二级架构的前提下,实现更加贴近客户需求的经营管理模式和增值服务。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这种架构的设计,将有利于银行在本外币一体化趋势下对本外币业务经营管理部门、人员、流程和制度的整合。

“下沉单证服务”的设计

其是把国际结算业务处理系统支持的系统操作部分(比如打印面函、信用证确认等)与需要和客户面对面沟通的工作,下放到一级支行操作,而分行仍保留专业性比较强的审单、开证部分,以期达到增强支行国际业务部的单证营销和客户维护能力,使之由“单点运作”变成“多点服务”。今后,分行的审单职能将逐渐上收到总行单证中心,一方面便于总行单证上收后分行层面专注于产品经理队伍的建设,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单证业务开展提供广泛的业务和人力资源。

“统一资金清算,下沉单证服务”在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方面,可分三个层面推进:一是通过业务流程和岗位环节的设置,对业务按种类和金额进行事中的经办、复核和授权控制,做到层层把关,逐级控制。二是引入技术控制,积极探讨开发相关系统软件。通过对系统数据的分析,对不符合外管规定的外汇业务数据进行筛除,提高待核查账户外管政策执行的效率和准确率,改善监管手段落后的局面。下一步建议研究将国际结算业务处理系统的账务扣划纳入本外币统一的会计监控,从资金清算上进行监控。三是完善外汇业务事后监督体系,加强对外汇业务的

事后监督能力。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银行深圳市分行

方案探讨

当前国际结算业务涉及的外管政策审查,基本都集中在经营行国际业务部

59

CCB Column

建行天地

银行国际业务模式探讨

文/高文武 编辑/王玲

当前国内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的

架构设置带有浓重的外汇管制色彩。这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部门专门负责本行境外机构业务的发展和布局具有完全不同的内涵和外延。除中国银行外,国内多数商业银行的外汇业务在开办之初就从系统、制度、流程、人员和组织建设上与人民币业务“分而治之”。该模式难免会形成国际业务“行中行”的管理特点,增大国际业务部门与行内其他部门之间的协调成本。

务种类和性质将部分外汇业务归并至相应人民币业务部门经营与管理(称为“专业归口模式”),如外汇会计工作归并到财会部门管理,外汇资金工作归并到资金部门或资产负债管理部门管理。但是,由于本外币业务操作系统、本外币业务清算渠道、业务惯例及管理规定不同,各行的本外币专业归口并不彻底。很多情况下,银行对外汇业务分设不同的业务小组或处室进行管理和经营,实际上仍是本外币两条线管理。

二是呈现多样化与本地特色。因各地的对外开放程度不同、客户基础不同、人员配备不同,不同分支机构之间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带有本地特色的经营管理模式。对于区域内外商投资企业分布较多、具有世界500强外资客户的分支机构,往往设有专门的国际业务部门负责营销和业务操作,外汇业务清算设有专门的通道;区

域内外商投资企业分布较少的分支机构,一般只设置一个外汇业务窗口,或者与人民币业务归并到一起。

三是向一体化趋势发展。商业银行大都经历了与人民币业务分分合合的整合过程。从长期看,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发展,将最终趋向于本外币一体化管理。但是,遵从于“生产关系服从于生产力”的理论,过程的反复在所难免。

利弊分析

一是“条线管理模式”。作为国内银行早期经营外汇业务的历史产物,在一定历史阶段内、甚至目前在外汇业务普及率不高的某些地区,可以发挥专业集中的优势。这种模式有利于国际业务各部门间的衔接与协调,但是它不能调动部门以外员工的积极性,无法发挥商业银行(尤其是大型商业银行)的整体优势,易形成国际

经营特点

一是本外币两条线管理。所有与国际业务相关联的业务(比如外汇的存款、贷款、会计、清算结算、资金等)均纳入国际业务部门集中经营与管理,形成大而全的“行中行”的管理模式(称为“条线管理模式”)。有些银行已经在探索按业

中国外汇 CHINA FOREX

2011.06

业务部门“孤军奋战”的局面。

二是“专业归口模式”。该模式能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各部门的专业优势,调动全行员工办理国际业务的积极性,发挥商业银行的整体优势。但是,在人民币普遍实行集约化后台作业模式的今天,银行却遭遇到客户服务和业务发展的瓶颈,又转而开始考虑分步实施改革,以兼顾外汇业务与人民币的异同。

三是“单证中心模式”。该模式在发挥专业审单优势、释放基层行业务压力、减少单证纠纷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单证中心模式在实践中越来越成为一个“点”来面向辖内的单证客户。一是单证业务营销人员稀缺,客户经理、产品经理和审单专家难以形成互动和互补;二是总行或分行的单证处理人员因埋头于金额小、笔数多的单据处理中无暇旁顾,没有精力将单证知识和审单经验转化为营销客户的生产力;三是最终造成辖内单证业务量徘徊不前。虽然经营行及其营销人员由总行或分行进行过该项专业的培训,但是由于根本不接触单证业务,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得不到运用。

四是“分层负责管理模式”。这是与单证中心完全不同的管理模式。以外汇汇出汇款为例,基层网点只是负责接单,经营行国际业务部门负责外管政策把关,按照各项外管政策要求进行申报核销,在国际业务处理系统上编辑SWIFT报文,最后通过分行国际业务部发出并统一负责对外查询查复。可以说,这是解决“条线管理模式”弊端的一个渐进式探索,既解决了外币汇款清算的通道瓶颈,外管政策审查也得到较好的专业把控。对于外汇业务普及程度远不及中国银行的大多数国内商业银行来讲,这种模式比较符合当前实际。

门,而客户账务扣划环节却不一定由审查部门发出。这就造成资料审核和资金清算的权责不对称,可能因此造成已经扣账的客户因资料审查不过关要补充资料,而此时汇率已经变化(尤其是二次汇改后,人民币汇率波动较大)的情况。这极易引起银行与客户的纠纷。为此,笔者结合“分行——一级支行——经营网点”的三层组织架构设置,提出“统一资金清算,下沉单证服务”的国际业务经营管理模式的构建方案。

统一资金清算的设计

其是为支行与网点之间的资金清算和客户账务扣划方式设立标准模式,并制定统一的操作规范和风险控制要求,由支行进行选择和使用。尤其是对由国际结算业务处理系统通兑直接扣划客户账务的做法进行统一规范,还原“国际结算”的“结算”职能,打破多年来个别支行的国际结算只是清算环节、与客户账务信息、支行资金头寸管理相脱节的做法,将国际结算业务与人民币结算业务进行更加深入的归并和统一。这样,资料审查和资金清算基本集中在一个层级,而层级的选择则根据客户、网点人员素质、业务复杂程度进行区分。这样,不但从流程上避免了资料反复补充、汇率重新设定的问题,使效率和安全能够得到较好的平衡,而且流程固化而不僵化。

需要注意的是,国际结算的集中平台是以支行为主,分行为辅,这与人民币后台作业大多集中于分行是一个非常大的区别。这是由国际结算业务的特点所决定的。一是专业性。需要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外管知识,这就要求国际结算的集中平台不能太分散。二是时效性。全球的时差限制、地区同业竞争状况、客户与银行之间进行单据和汇率沟通的需求等,都要求国际结算的集中平台要与客户具有较好的交互性,不能过于集中。从此战略出发,

优化基层行国际业务部门高素质人才的配置,将是必然和必要的选择。

该模式还具有很好的开放性和延展性。比如,选择业务量大、大客户集中的营业网点作为支行国际业务部的延伸点,在国际结算业务处理系统中设置一种“虚拟用户”功能,在不改变二级架构的前提下,实现更加贴近客户需求的经营管理模式和增值服务。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这种架构的设计,将有利于银行在本外币一体化趋势下对本外币业务经营管理部门、人员、流程和制度的整合。

“下沉单证服务”的设计

其是把国际结算业务处理系统支持的系统操作部分(比如打印面函、信用证确认等)与需要和客户面对面沟通的工作,下放到一级支行操作,而分行仍保留专业性比较强的审单、开证部分,以期达到增强支行国际业务部的单证营销和客户维护能力,使之由“单点运作”变成“多点服务”。今后,分行的审单职能将逐渐上收到总行单证中心,一方面便于总行单证上收后分行层面专注于产品经理队伍的建设,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单证业务开展提供广泛的业务和人力资源。

“统一资金清算,下沉单证服务”在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方面,可分三个层面推进:一是通过业务流程和岗位环节的设置,对业务按种类和金额进行事中的经办、复核和授权控制,做到层层把关,逐级控制。二是引入技术控制,积极探讨开发相关系统软件。通过对系统数据的分析,对不符合外管规定的外汇业务数据进行筛除,提高待核查账户外管政策执行的效率和准确率,改善监管手段落后的局面。下一步建议研究将国际结算业务处理系统的账务扣划纳入本外币统一的会计监控,从资金清算上进行监控。三是完善外汇业务事后监督体系,加强对外汇业务的

事后监督能力。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银行深圳市分行

方案探讨

当前国际结算业务涉及的外管政策审查,基本都集中在经营行国际业务部

59


相关文章

  • 银行的综合经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探讨
  • 摘要:目前我国银行的风险管理存在风险管理职能分散.缺少一个统一协调的监督机制�风险管理所需要的数据分析与技术处理的方法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等问题.要构建银行的综合经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需要选择恰当的风险管理模式,建设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及培 ...查看


  • 2012会计论文题目
  • 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方向 1. 基于模块化的价值链会计研究 2. 论财务会计报告的改革与发展 3. 关于会计本质.职能.对象.任务等问题的探讨 4. 关于会计理论结构探讨 5. 关于会计研究方法的探讨 6. 会计监督问题研究 7. 论会计目标 ...查看


  • 中小物流企业供应链金融模式探讨
  • 2009年 第11期 物流工程与管理 ・供应链管理・ 第31卷 总第185期 LOGISTICS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中小物流企业供应链金融模式探讨 □ 邹 敏,谢 明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管理系, ...查看


  • 探讨中国农村土地金融问题的发展与走向
  • 探讨中国农村土地金融问题的发展与走向 摘要:农村土地政策对农村土地金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现行土地政策存在的合理性入手,通过对中国农村现状和问题的分析以及对比国外典型金融制度分析利弊,从而探讨出最适合中国未来农村土地金融的发展.我们 ...查看


  •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探讨
  • 财政部颁布的新独立审计准则全面引入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强调在审计过程中要关注审计对象的风险因素,重视风险的战略分析和评价.针对商业银行固有的不稳定性.高风险性和负外部性特征及其所处的复杂经营环境,尝试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引入商业银行 ...查看


  • ITIL在银行最佳实践的探讨
  • ITIL 在银行最佳实践的探讨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李小庆 (专注.专业.专长.作者为金融信息化专家,管理学博士)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IT 支持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银行的经营业务的质量,进而影响到银行的市场声誉和客户满意度.因此对IT 的 ...查看


  • 320个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 1.企业破产重整中债权人利益保护研究 2.中国经济部门价格指数波动差异性研究 3.并购方高管动机与并购贷款的特殊风险控制 4.消费金融发展的理论解释与国际经验借鉴 5.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财富效应研究 6.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中国贸易影响 ...查看


  • 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理论探讨
  • [摘要]本文有银行业混业经营试点引发思考,介绍了国内外金融业发展历史,并引入关系网络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成本理论对现阶段混业经营的优越性进行分析.结合我国实际指出,混业经营混业经营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向. [关键词]分业经营:混业经 ...查看


  • 金融专业毕业论文题目[1]
  • 金融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金工方向 1.美国次级债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2.对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与改革问题的思考 3.区域金融合作对环渤海经济中心构建的支持 4.关于环渤海地区金融合作问题的研究 5.从紧的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 6.我国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