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近代化的探索

※中考历史复习导学案※

专题二:近代化的探索

一、知识梳理

1、艰难的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包括(按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排) 、 、 、 四个重大历史事件。

2、近代化探索的分段与特征

【多维思考】

1、如何整体看待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中国的近代化,从学习西方的 入手,进而学习先进的 和 ,是一个推动中

国 不断前进的过程,是几代中国人民为 的不屈探索的过程,是不断缩小与 国家差距的过程,是解放中国人民思想和发展中国 的过程。

中国的近代化探索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中国近代化的特点是从学习西方 到学习西方的 制

度,再到学习西方的先进 ,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不断深入的过程;此过程说明要实现国家富强,首先要实现民族独立。

2、对中国近代化探索不同阶段的思辨性思考(提示:即正反两方面思考也叫辩证思考)

洋务运动虽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他引进了 ,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和技术

工人,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 ,在客观上促进了 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洋务运动的失败告诉我们,没有民族独立,没有先进的 制度,不改变落后的 ,中国近代化是不可能成功。同时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地主阶级 运动,说明地主阶级不能挽救民族危机,实现民族富强。

维新变法运动目的是救 图 ,发展 ,是爱国和进步的,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 作用,有利于 资本主义 的传播,它提出的一系列的改革蓝图,是中国资产阶级进行近代

化的首次尝试,戊戌变法加速了中国人的思想解放,为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 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资产阶级不能挽救民族危亡。

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巨变,推翻了 专制,建立

了 。它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 观念深入人心。这也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由于 具有软弱性(即革命的不彻底性),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在代表大地主、大军阀利益的袁世凯手中,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 的社会性质,也未能实现国家民族的复兴。再一次说明:走 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不能领导中华民族走上富强道路。

新文化运动起到了更彻底的 作用,促进了 在中国的传播。

3、你怎样认识孙中山的伟大功绩?孙中山先生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共同探究】(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发现规律】

1、从四次近代化事件中我们不难看出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

的内容呈现出了怎样的规律?

2、中国近代化进程之所以艰难曲折,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3、近代化的四次探索的结果充分说明以下几方面道理:

【以史为鉴】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能从中国近代抗争和探索的历史中吸取什么教训?

2、辛亥革命100年来的历史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3、我们青少年应如何向革命先驱学习,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古今贯通】

历史事件间是有其联系的。请你说说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前提背景是什么?再谈谈新文化运动对后来的中共成立之间的联系。

【中外比较】

温馨提示:实现近代化(也叫早期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思想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在近代的变革顺序确是正好相反的。

(1) 对于学者所说的西方近代的变革过程,请你结合17——19世纪中期西方在制度方面、器物方面变革的史实加以说明。

(2)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在中国先后出现了器物变革、制度变革、思想变革,请分别举出其中一个历史事件。

(3)为什么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俄国通过“农奴制改革”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而中国通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还是没有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链接中考】

1、(2011·黑龙江龙东)6.洋务运动前期的口号是( )

A.自强 B.求富 C.民主 D.平等

2、(2011·台湾)34.1898年,紫禁城内发生政变,慈禧太后再度出面掌政,到处搜捕被视为乱党的改革者,原被裁撤的政府部门和各类官职也重新恢复,军政大权则由太后信任的权贵控制。下列何者是造成此事件发生的原因?( )

A.自強运动 B.百日维新 C.八国联军 D.辛亥革命

3、(2011·深圳)教育家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 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此则日记最可能记于( )

A.1895年 B.1898年 C.1911年 D.1949年

4、(2011·天水)下列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中全面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是( )

A.陈独秀 B.李大利 C.胡适 D.鲁迅

5、(2011·泰安)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最主要的共同成果是( )

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D.实现了民族独立

6、(2011·贵州安顺市)2.八年级的小明和小红两位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经过讨论,他们得出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正确的是( )

A.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

C.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7、(2011·齐齐哈尔)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法等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经历了从“师夷长技以”到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接着,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

(1)材料一中,使中国开始和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不平等条约分别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师夷长技以”指的是什么事件?揭开了“变法维新”序幕的是什么事件?(2分)

(3)材料二中,“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指的是什么事件?(1分)该事件的领导者是谁?(1分)今年(2011年)是该事件发生多少周年?

(4)材料二中,“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指的是什么事件?(1分)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能从中国近代抗争和探索的历史中吸取什么教训?(1分)

8、(2011·西宁) 24.纵观“l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的中国历史,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三大历史事件,谱成中国近代化的三部曲。三者各自的得失及彼此间的内在联系,体现着中国近代化的基本进程及其特点。”联系所学知识,写出三者在探索中国近代化方面各自做出的主要贡献。

(1)洋务运动:

(2)戊戌变法:

【中考预测】

结合胡锦涛主席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讲话内容(见学案第1页“新闻链接”)

全面评价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中考历史复习导学案※

专题二:近代化的探索

一、知识梳理

1、艰难的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包括(按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排) 、 、 、 四个重大历史事件。

2、近代化探索的分段与特征

【多维思考】

1、如何整体看待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中国的近代化,从学习西方的 入手,进而学习先进的 和 ,是一个推动中

国 不断前进的过程,是几代中国人民为 的不屈探索的过程,是不断缩小与 国家差距的过程,是解放中国人民思想和发展中国 的过程。

中国的近代化探索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中国近代化的特点是从学习西方 到学习西方的 制

度,再到学习西方的先进 ,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不断深入的过程;此过程说明要实现国家富强,首先要实现民族独立。

2、对中国近代化探索不同阶段的思辨性思考(提示:即正反两方面思考也叫辩证思考)

洋务运动虽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他引进了 ,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和技术

工人,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 ,在客观上促进了 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洋务运动的失败告诉我们,没有民族独立,没有先进的 制度,不改变落后的 ,中国近代化是不可能成功。同时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地主阶级 运动,说明地主阶级不能挽救民族危机,实现民族富强。

维新变法运动目的是救 图 ,发展 ,是爱国和进步的,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 作用,有利于 资本主义 的传播,它提出的一系列的改革蓝图,是中国资产阶级进行近代

化的首次尝试,戊戌变法加速了中国人的思想解放,为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 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资产阶级不能挽救民族危亡。

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巨变,推翻了 专制,建立

了 。它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 观念深入人心。这也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由于 具有软弱性(即革命的不彻底性),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在代表大地主、大军阀利益的袁世凯手中,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 的社会性质,也未能实现国家民族的复兴。再一次说明:走 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不能领导中华民族走上富强道路。

新文化运动起到了更彻底的 作用,促进了 在中国的传播。

3、你怎样认识孙中山的伟大功绩?孙中山先生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共同探究】(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发现规律】

1、从四次近代化事件中我们不难看出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

的内容呈现出了怎样的规律?

2、中国近代化进程之所以艰难曲折,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3、近代化的四次探索的结果充分说明以下几方面道理:

【以史为鉴】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能从中国近代抗争和探索的历史中吸取什么教训?

2、辛亥革命100年来的历史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3、我们青少年应如何向革命先驱学习,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古今贯通】

历史事件间是有其联系的。请你说说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前提背景是什么?再谈谈新文化运动对后来的中共成立之间的联系。

【中外比较】

温馨提示:实现近代化(也叫早期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思想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在近代的变革顺序确是正好相反的。

(1) 对于学者所说的西方近代的变革过程,请你结合17——19世纪中期西方在制度方面、器物方面变革的史实加以说明。

(2)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在中国先后出现了器物变革、制度变革、思想变革,请分别举出其中一个历史事件。

(3)为什么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俄国通过“农奴制改革”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而中国通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还是没有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链接中考】

1、(2011·黑龙江龙东)6.洋务运动前期的口号是( )

A.自强 B.求富 C.民主 D.平等

2、(2011·台湾)34.1898年,紫禁城内发生政变,慈禧太后再度出面掌政,到处搜捕被视为乱党的改革者,原被裁撤的政府部门和各类官职也重新恢复,军政大权则由太后信任的权贵控制。下列何者是造成此事件发生的原因?( )

A.自強运动 B.百日维新 C.八国联军 D.辛亥革命

3、(2011·深圳)教育家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 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此则日记最可能记于( )

A.1895年 B.1898年 C.1911年 D.1949年

4、(2011·天水)下列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中全面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是( )

A.陈独秀 B.李大利 C.胡适 D.鲁迅

5、(2011·泰安)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最主要的共同成果是( )

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D.实现了民族独立

6、(2011·贵州安顺市)2.八年级的小明和小红两位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经过讨论,他们得出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正确的是( )

A.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

C.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7、(2011·齐齐哈尔)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法等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经历了从“师夷长技以”到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接着,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

(1)材料一中,使中国开始和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不平等条约分别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师夷长技以”指的是什么事件?揭开了“变法维新”序幕的是什么事件?(2分)

(3)材料二中,“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指的是什么事件?(1分)该事件的领导者是谁?(1分)今年(2011年)是该事件发生多少周年?

(4)材料二中,“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指的是什么事件?(1分)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能从中国近代抗争和探索的历史中吸取什么教训?(1分)

8、(2011·西宁) 24.纵观“l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的中国历史,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三大历史事件,谱成中国近代化的三部曲。三者各自的得失及彼此间的内在联系,体现着中国近代化的基本进程及其特点。”联系所学知识,写出三者在探索中国近代化方面各自做出的主要贡献。

(1)洋务运动:

(2)戊戌变法:

【中考预测】

结合胡锦涛主席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讲话内容(见学案第1页“新闻链接”)

全面评价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相关文章

  • 中外历史基本线索框架
  • 中外历史基本线索框架 一.总体了解中国古代史进程: 1.原始社会:距今约170年万年前元谋人--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前 2.奴隶社会: 夏朝(建立) 商朝(发展) 西周(强盛) 春秋(衰亡) 前2070年 前1600年 前1046年 前 ...查看


  • 专题研讨第四组学习方案(新)
  • 小`"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学习方案 专题研讨 第四组 一.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一)背景::早在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已经开始现代化探索,但是因为当时中国各方面的落后,现代化探索的任务并未完成.1963年1月29日, ...查看


  • 2011年中考历史(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资料)
  • [2011年中考历史]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资料 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 专题一列强侵华史(1840-1953) 一.列强侵华史实--列强侵华手段包括军事侵略.政治侵略.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 1.军事侵略---- ...查看


  • [基础教育参考]2014年专题策划说明
  • 2014年,<基础教育参考>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部署为指针,以服务于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线,以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更加重要.更加明确.更加丰富的内容为关注重点,按照教育规 ...查看


  • 天津市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8 第二次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
  • 专题8 第二次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 一.选择题 1. 在中国近代史上, 各阶层一直在内忧外患中寻找着强国御侮之道.其中农民阶级发起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资产阶级发起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从社会 ...查看


  • [历史必修Ⅲ]内容标准解读
  • <历史必修Ⅲ>内容标准解读 一.关于<历史Ⅲ>学习模块的说明 (一) 确定<历史Ⅲ>中学习专题的基本思路 历史(Ⅲ)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其学习内容共分为8个学习专 ...查看


  • 初三历史总复习计划
  • 初三历史总复习计划 总复习一共分为两轮 第一轮复习:整合基础知识点,帮助学生构筑知识体系. 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历史现象.历史概念的本质内涵,以及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所产生的影响等.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坚持"全.准.深.新" ...查看


  • 河南中考历史冲刺重点备考问题
  • 2011年中考历史冲刺重点备考问题 一.中国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2010年7月31日在巴西利亚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角度: ( ...查看


  • 改革开放教案
  • 时间:_______年 ____月 ____日 星期_____ 课题: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通史概要: 本专题主要叙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50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