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级干部任职资格考试提纲

哲学

哲学是理论化、 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人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是关于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和依据);二是关于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具有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特点,其本质特性是实践性。产生的三大自然科学基础是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发现、细胞的发现、生物进化的发现。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存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他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对物质的定义)。观念的东西不外是融入人脑中,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他的物质性。人的意识高于一切,决定一切的观点是唯心主义观点。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意识的产生经历了三个决定性环节: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生命物质的反映形式,由只具有刺激感应性的低级生物到有感觉能力的高级动物,由一般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

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这种物质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否认前观点。意识的作用:能动的认识世界,又通过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

唯物辩证法的两大特征: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辩证法在考察事物及其在观念上的反映时,本质上是从他们的联系、联结、运动、产生和消逝方面去考察的。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二者对立的实质在于对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的看法不同。辩证法归结为三大规律: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的否定的规律。

实践的基本特点是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和能动性。有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验三种形式。

认识的产生和发展包括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具有表面性、具体性和直接性的特点。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具有深刻性、抽象性和间接性的特点。

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 1

容的辨证统一。

社会存在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三个方面。人口因素包括人口的数量、质量、构成、分布以及发展变化的规律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其具体表现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面貌,决定着整个社会制度、社会形态的变革与更替。

社会意识包括人们的政治、法律思想、哲学、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和人们的风俗习惯、社会心理、民族感情等,其核心是政治、法律思想。

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具有历史继承性,意识形态发展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意识形态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制约性。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变革社会的最终决定力量。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作用主要表现在可以加速和延缓历史发展的进程。

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界定为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所研究的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及其相互关系。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指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而且不会因此而危及这个社会的基本条件,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

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特点:一是分工将不复存在;二是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三是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四是分配上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无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和特点:最先进、最革命、最有组织性和团结性的阶级,是其他劳动阶级的唯一的天然代表,包括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还包括脑力劳动的无产阶级。

2

无产阶级运动首先是一国范围内的斗争,每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当然首先应该打倒本国的资产阶级,就其内容来说仍然是国际性质的。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列宁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出发,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过或数国先取得胜利。这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新发展,也是列宁主义的重要标志。

列宁先后提出了社会主义最初级形式、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发达的社会主义、完全的社会主义、完备形式的社会主义等概念,已经有了社会主义将经历不同发展阶段的思想。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产物。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特点:同各种错误思潮做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把毛泽东思想总结为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关于政策和策略、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关于党的建设六个方面。

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极端不平衡,是半殖民半封建中国的最基本国情。

中国无产阶级特有的特点:最具革命性,比较有觉悟,和农民有一种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联盟。中国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时代、领导权、前途。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和官僚主义的革命,这条总路线包含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和领导权等方面的基本思想。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基本依据:1、必要性。半殖民半封建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反革命力量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2、可能性。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中国革命的影响;全国革命形式继续向前发展; 3

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政策正确。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联合工农兵学商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就是人民解放军的、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最基本政治纲领。

毛泽东在1949年6月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完整地形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内容: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有经济,发展具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合作经济。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四大家族为首的垄断资本归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主要成分: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有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构成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抗日战争中,毛泽东提出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著名论断。

再井冈山的斗争时期,毛泽东和朱德总结提出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和“诱敌深入”的原则。

统一战线的实质是中国革命中无产阶级的同盟军问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含两个联盟: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工人阶级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

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是统一战线乃至整个中国革命成败的关键。

独立自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是实现党对统一战线领导权的中心环节。

统一战线的基本方针政策:又联合又斗争;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有理有利有节;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毛泽东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是既相适应,又相矛盾。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完整地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总目标和总要求。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 4

思想上政治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他称这个总目标是一个伟大的工程。1994年十四届四中全会再次提出。

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党的发展和巩固过程,就是正确制定和实施党的政治路线的过程,就是密切联系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的过程。这是党的建设的基本规律。要把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并保证其得到全面贯彻和完全实现,作为党的建设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党的建设要着重从思想上建党。

毛泽东提出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在党内进行马列主义教育,不断以无产阶级思想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按照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面貌改造每一个党员。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形式是整风。

毛泽东提出了“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目标是要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党的团结和统一是党的生命。处理党内矛盾和斗争,应该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体现了党对待马克思主义、对待群众、对待自己的科学态度。党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大作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和根本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的根本内容。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核心内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根本的政治、组织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人民群众的基本态度和基本观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中国共产党最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独立自主就是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实际相结合,由自己来寻找适合本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主要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来进行革命和建设。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特点:科学性、独创性、完整性。

邓小平理论

5

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时代依据:对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的科学判断;对时代特征——科技进步、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正确认识;对国际割据——多极化趋势以及世界矛盾变化、力量消涨的正确把握。

邓小平理论的理论渊源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起点,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开始起步。这次会议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确定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事实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产生。这次会议实现了两大理论突破: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邓小平南巡讲话取得的三大理论突破: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三个有利于标准。

党的十四大系统地对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从九个方面作了系统的概括,并第一次阐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使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十四大以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以“整体突破,制度建设,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转变”为标志的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党在思想理论方面也取得了四大理论突破:一是对公有制的含义、主体地位和实现形式,社会主义分配理论,政治建设和党的执政方式,党的建设理论进行了新的理论概括。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基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邓小平理论核心内容:由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建设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国家对外开放、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精神文明建设、建设政治保证、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八个基本理论。

邓小平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由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一国两制和平实现祖国统一,社会主义事业依靠力量、社会主义国家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和执政党建设五个基本理论组成。

邓小平指出:两个凡是错误的,因为他违背了马克思主义,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首次发表在中央党校《理论动态》上。邓小平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在1978年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准备会上。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他贯彻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渗透于这一理论的每一个基本问题和重要观点,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活的灵魂。

6

邓小平的两大历史性贡献:一是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意义;二是创立和发展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学风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基本含义是理论不仅运用于改造客观世界,还要改造主观世界。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用保生机的源泉。创新包括理论重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理论创新是前提,是关键,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是针对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邓小平同志认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和最能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是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是三个有利于。

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主要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重要条件),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基础)。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党的一贯立场,不是完全新的东西。

十二届六中全会《关于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第一次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作了初步阐述。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和立论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这个论断包含对社会国情和自然国情的科学认识。这两层含义要求我们既不能超越,也不能倒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显著特点是: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发达、不平衡,基本制度及其具体体制、运行机制不成熟、不完善,经济和社会成分不完全、不纯粹,优越性和先进性体现不充分、不显著。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其基本要求是要有较快的速度,要有效益的速度,要发展先进的社会生产力,要善于抓住机遇。

右的表现主要是否定四项基本原则,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左的表现主要是否定改革开放,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来自经济领域。

党的十三大正式确立了邓小平的“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此战略是从发展阶段上规划我国的发展战略。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从地域上规划我国的发展战略。实施西部大开发,关系全国发展大局,关系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是 7

振兴中华的宏伟战略任务。

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1、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2、适应世界范围结构调整,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3、增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的根本保证;4、缩小东西差距,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4、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必然要求。

农业问题实际上包括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农业的发展,一要靠政策,二要靠科学。 对外开放的必然性:1、现代生产力的开放性,本质上要求我国必须实行对外开放;2、我国近现代以来闭关锁国的沉痛教训客观上要求对外开放;3、现阶段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艰巨任务迫切要求对外开放;4、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在要求。

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对外开放要处理好三个关系:1、正确认识和处理对外开放与大胆吸收人类文明成果的关系;2、正确认识和处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3、正确认识和处理对外开放与国家经济安全的关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由我国首倡,现已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处理国家关系的重要准则。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目的是反对霸权主义,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

独立自主四项原则是由我党提出的,已被世界多数政党接受了的处理党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内容是: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

民主有三层含义:国家形态的民主,制度形态的民主,作风形态的民主。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1、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本质要求;2、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根本手段,是保证科学决策的前提和基础;3、防止腐败、保证党和国家不变颜色的根本保障;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政治文明通常指人们改造社会的政治成果的总和。其核心内容是民主发展的积极成果。

人权泛指人们按照人的本质和尊严依法享有和应该享有的各种权利。我党文献中第一次提出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党的十五次代表大会。西方人权观与我国人权观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否承认人权的阶级性。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没有主权就没有人权。

我国对人权问题的基本观点:1、个人权与集体权的统一;2、生存权与发展权的统一;3、人权与国情的统一;4、人权 8

与国家主权的统一。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有着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保证、相互制约。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目标,是党的领导方略的重大转变。依法治国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保证,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不能同步进行,要协调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评价标准:1、要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

2、要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3、要有利于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4、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5、要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与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的区别的标志是是否以马列主义为指导。

党的政治领导是指党在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决策方面的领导。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

爱国统一战线的主要内容是:一个目标(实现四化,统一祖国,振兴中华),两面旗臶(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两个范围的联盟和四个服务(为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为促进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服务)。

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个特点和优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02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第一次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是贯穿十六大报告的主线。 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全面建设小康目标体现在: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江泽民提出要实现小康,必须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居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 怎样坚持公有制为主,非公有制为辅:1、毫不动摇地坚持公有制经济;2、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3、使二者统一于现代化建设中。

9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关系:1、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2、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3、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地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式、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基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1、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2、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3、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4、是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5、始终做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毛、邓一脉相承表现在:1、都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3、坚持为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服务的宗旨。

为什么确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1、为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指明了方向;2、为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3、指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衡量标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赋予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指导思想和党的任务以鲜明的时代内容和时代特征,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与时俱进的理论。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1、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2、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3、本质是坚持执政为民。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就是与时俱进。一定要看到《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充分估计这些变化对我们党执政提出的严峻挑战。自觉地把思想从那些不和适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善于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10

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我国带来的变化: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形式、利益关系、分配方式多样化。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要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发展是贯彻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党的先进性体现在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归根到底是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抓主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是指导全党全国工作大局的思想,是指导我们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方针。

始终代表先进生产的发展要求,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我们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俜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包括军人、干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科学的本质是创新。

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政治问题主要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

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实质是体制创新。

1992年江泽民根据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明确提出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提法。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蓝图和基本框架。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公有资产 11

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必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2001年12月加入世贸组织。

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生态的基本国策,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农问题的重要性:1、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2、是实现现代化目标,难度最大而又非完成不可的任务;

3、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积极扩大就业必须坚持市场主导,劳动者自主择业,政府促进就业。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核心内容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客观需要。

依法治国的要求:1、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2、党要善于通过法定程序把主张转变成国家意志;3、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4、全党同志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按照宪法和法律办事。

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打得赢和不变质是新形势下我军必须解决的两个历史性课题。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

判断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标准: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财产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做的贡献。

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核心问题是祖国统一。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在于我们党。

12

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原则: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坚持党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全局工作的政治领导,坚持党对军队和其他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的绝对领导,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中华民族的三大历史任务: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1、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2、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3、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4、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也在发展。

是否自觉地为实现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是否符合党员条件,是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党的建设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提高党的领导及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党的建设必须实现的基本要求: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的宗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

党要管党是指党要加强自身的管理和建设。

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1、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2、有强烈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3、坚持实事求是,反对形式主义;4、坚持和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5、善于团结同志。

党的基层组织的地位作用:1、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2、党巩固和发展的组织基础;3、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环节;4、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5、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1、严格执行党的纪律;2、严格按党章、制度、规定办事;3、严格按党章标准发展党员;

4、党内生活中讲党性、讲原则,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5、对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严格要求、管理、监督。

13

科学发展观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科学发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1、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提供政治保证;2、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社会环境保证;3、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体制机制保证;4、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组织保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1、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2、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3、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4、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制建设,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单)。

社会和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

加强社会事业发展的途径:1、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2、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3、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4、坚强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5、加强环境治理。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

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途径:1、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2、完善法律制度,搭实社会和谐的法制基础;3、完善司法体制机制,加强社会和谐的司法保障;4、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2、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单);3、坚持正确导向,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4、广 14

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

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完善社会管理的途径:1、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2、推进社会建设,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3、健全社会组织,增强服务社会功能;4、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5、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激发社会活力,增强社会团结和睦的途径:1、增强全社会活力,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2、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3、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团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4、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加强党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导途径:1、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构建和谐社会的本领;2、加强基层基础工作;3、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单);4、深入开展党风廉正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党执政以来的主要经验:1、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单);2、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3、必须抓好发展第一要务;4、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执政以来的主要经验之一;判);5、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6必须坚持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判)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判)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才能:错)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于搞好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正、团结协调的要求,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领导集体。

我们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创造性实践,为我们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宝贵经验:1、必须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保证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2、必须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3、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保证党始终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4、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单)。

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特点之一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单)

15

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特点之一是注重宣传引导,加强先进型报道。

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的途径:1、根本在于增强党员的先进性意识,激发其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内在动力;2、重点在于解决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党员队伍整体的先进性;3、关键在于完善制度和机制,把党的先进性要求转化为党员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判)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判);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4、建设生态文明(单)。

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途径: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途径:1、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2、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3、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4、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途径: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建设和谐文化;3、弘扬中华文化;4、推进文化创新。

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途径: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强城乡居民收入;4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中共党史

五四运动产生的背景: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俄国十月革命、巴黎和会失败。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杂志,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

五四运动的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和约签字、取消21条。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

16

五四运动的意义:1、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促进了中国工人运动同马克思主义的结合,中国共产主义运动迅速发展到工人阶级为建立自己的政党而斗争的阶段;3、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做了准备;4、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李大钊的著作:《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有:新青年、湘江评论、每周评论。

1920年,由陈道望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是第一个中文全译文。

1920年8月,陈独秀、李汉俊等人在上海建立了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北京、上海、长沙、武汉、济南。

中共一大于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出席的有李达、张国焘、陈公博等12名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国共产党党纲)和第一个决议(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李达、张国焘3人组成的党的领导机构。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通过了《加入第三国际的决议案》,并决定出版党中央机关刊物〈向导〉,标志着党的创立的完成。

制定民主革命纲领的依据:中国的社会性质。原因是正确分析和认识中国国情。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国共合作的基础是新三民主义。

1926年春季开始北伐,目标是打倒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把革命势力从广东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

北伐的历史功绩:1、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2、推动了工农运动的迅猛发展;3、为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4、扩大了中共的影响;5、为土地革命做了准备。中国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和主力军。

大革命失败的教训:1、党必须实现和保持对革命的领导;2、必须建立统一战线,并掌握其领导权;3、必须进行土地革命,解决好农民问题;4、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5、必须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结合。

1927省发动和组织农民秋收暴动,作为党的最重要任务。

1927年8月1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在湘赣边界发动了秋收起义。1927年12月11

革命道路理论的代表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阐述 17

了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为中心阵地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形成以毛泽东1930年1月写下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文章为标志。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

遵义会议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组织问题,是党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是我们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从受共产国际支配到独立自主解决党内问题。

1935年12月召开的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方针。还解决了遵义会议来不及解决的政治路线问题。 1942年2月,毛泽东做了〈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报告,全党整风运动普遍展开。包括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以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学风为中心任务。

中共七大的主要议程:听取和讨论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朱德〈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刘少奇〈关于改革党的章程〉的报告,周恩来作的〈论统一战线〉的重要发言。全面论述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个主要法宝和党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作风。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开始抗日战争,历经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投降。

1949年3月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解决国民党残余部队的三种方式:天津方式,以战斗解决敌人;北平方式,和平解决;绥远方式,保留一段时间再改编。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提出了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总任务。号召全党要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

建国初期党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将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并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努力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

1956年6月召开的七届三中全会是建国初期党中央的一次最重要的会议。规定了实现主要任务的三个条件:土改完成、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成。确定了“不要四面出击”的战略策略方针。

建国初期我们党为巩固政权和和恢复国民经济而进行的斗争有:完成大陆解放统一、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地方政权、抗美援朝。

过度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一体三翼。一化是主体,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是两翼,即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18

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总的来讲有三个特点:和平改造、逐步改造、对制度和对人同时改造。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一系列新方针,代表了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初探索。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即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加强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加强集体领导和反对个人崇拜。

1961年11962年1月七千人大会后,开始了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1963年,党基本完成了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

1958年5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1959年7月到8月,庐山会议召开,由纠左转为了反右,开展了反右倾斗争。

1965年姚文元在上海〈文汇报〉发表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成为文革的导火线。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通知〉(五一六通知)和同年8月把届十一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十六条),标志着文革的全面发动。

文革发生的原因:1、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阶级斗争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是文革发生的根本原因;2、民主集中制遭到破坏;3、当时特殊的国际环境;4、对社会主义缺乏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1、思想上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拨乱反正;2、政治上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3、经济上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4、形成了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的伟大转折。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讨论并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的通过,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已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任务。

1983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的一号文件,要求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讨论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党的十三大的会议内容:1、第一次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2、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3、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4、高度评价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找到建设中特主义道路的伟大意义。

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选举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19

1992年,邓小平先后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谈话,提出了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重要命题。这为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写入党章。

党的十六大的主题: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臶,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这是我们党在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重大时刻召开的一次代表大会。会议选举产生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政治局。

党的十七大于2007年10月在北京召开。

党的八大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1、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精神;2、都明确了经济建设中心任务;3、有一定继承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市场经济就是以市场为基础,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合理配臵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

市场经济的特征:市场主体的自立性、市场关系的平等性、市场体系的完整性、市场活动的竞争性、市场发展的开放性、市场运行的有序性。

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也称市场机制,它是其体制的基本机制,是价值规律作用的基本实现形式。市场机制由供求、价格、竞争三个基本要素组成。一般来说,当出售商品能给卖者带来更多的盈利时,商品的供给就多,反之供给就减少。一般来说,人们获得商品支付的货币越少,需求量就减少,反之需求量就扩大。

影响需求的因素:商品的效用、消费者的需要、消费者的收入、商品的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人们对商品价格的预期。 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上升;当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则下降。

竞争就是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经济各主体之间为争夺有利的生产和交换条件而发生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排斥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分为部门内的竞争和部门间的竞争。

市场经济运行的主要原则:等价交换、自由竟争、优胜劣汰、机会均等、城市守信、开放。

在现实生活中,妨碍自由竟争的垄断可以表现为自然性垄断、技术性垄断和行政性垄断。市场的自由主要体现在资源选 20

择的自由和资源流动的自由。要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维护诚信原则。

实行开放原则的好处:能够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从而提高竞争力,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可以研究和把握他人的比较优势,加快自己薄弱环节的发展。 力量状况可以把市场划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在市场体系中,既包括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在内的

市场体系具有统一性、开放性、竞争性、有序性等特征。

市场体系的作用应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来考察。微观方面:实现各级经济主体相互联系的纽带、各微观经济主体展示能力的舞台、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合理化的重要条件。宏观方面:建立健全宏观调空体系的基础、实现宏观调空目标的重要条件。

广义的商品市场包括组成市场体系的一般商品市场系列和特殊商品市场系列。商品市场由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服务性商品市场组成。商品市场按交易范围划分为全国性、区域性和集贸市场。按交易形式划分为零售、批发、批零兼营。按时间划分为现货和期货。消费品市场包括农副产品市场和日用工业品市场。农副产品市场具有季节性、分散性、非均衡性和鲜活性;日用工业品市场具有多向性、多变性、替代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生产资料市场具有批量大、专用性强、配套性强和引申需求关联大。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力市场可分为普通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普通劳动力市场具有的特征:普通劳动者从事的劳动基本上属于社会简单劳动;供需双方的谈判简洁明快,具有双向选择的特点;经常供大于求,价格偏低。人才市场的特征:求职者都是以脑力劳动和复杂劳动为主的高层次劳动者;供不应求;人才的市场流动带动劳动技术和技术资源的流动。

金融市场的特点:商品的单一性,价格的相对一致性。按资金融通方式可分为直接融资市场和间接;按时间可分为短期资金市场(货币)和长期(资本市场);按交易标地物分为证券、外汇和黄金市场;按信用工具分为一级市场(发行市场)和二级(交易)。

货币市场是指经营一年期以内货币资金融通的市场,包括银行的短期存贷款市场、企业间的短期借贷市场、商业票据承兑贴现市场、短期国债和可转让单据市场、金融企业间短期资金拆借市场。特点:融资时间短、信用工具流动性强、参与这多、利率变动比较频繁。

21

资本市场包括中长期存贷款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

外汇特指外国货币、外币有价证券、外币支付凭证和其他外汇资金。

黄金市场是集中进行黄金买卖和金币兑换的市场。

市场主体的类型:企业、居民、政府、市场中介组织。

企业是从事生产和经营的基本单位,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也是生产力的主体和国民经济的细胞。具备的条件:企业自身必须拥有明确的产权;必须是在法律和经济上成为独立自主的主体;必须与其他交易者处于平等地位。

居民作为产品和劳务的消费者表现为:1、是消费主体;2、居民消费的增加或减少必然对社会总产品和供求总量造成影响;3、居民消费支出的结构性变化对供求结构造成影响。

政府的经济职能表现在:1、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搞好宏观基础设施建设;3、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4、调节社会分配和建立社会保障。

市场中介组织的类型:1、为维护市场规则和市场秩序服务的;2、为扩大市场交易服务的;3、介于两者之间的。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产权制度为核心、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反映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的企业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在市场经济中,存在三种企业制度:业主制、合伙制、公司制,只有公司制才是现代企业制度真正的实现形式。

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1、公司必须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2、公司承担有限责任;3、法人治理结构。

我国国有企业制度的弊端:1、产权关系模糊,产权主体不明确;2、产权管理混乱,政企不分;3、资产经营责任不明,经济效益低下;4、国有资本呆滞,缺乏流动性。

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1、制定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体系;2、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3、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4、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国有企业党组织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政府的经济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政府市场监督的主要任务: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打击制假、售假行为;培育和发展生产要素市场;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和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宏观调空的必要性:1、社会化生产的需要;2、弥补市场缺陷的需要;3、适应经济成分多元化的需要。

宏观调空的主要目标:物价相对稳定、经济适度增长、劳动者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社会相对公平。

宏观调空的手段:经济手段(具体包括价格杠杆、财税杠杆、信贷杠杆)、法律手段、计划手段、行政手段。

22

宏观调控政策:财政、货币、产业。当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则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增加,从而使总需求增长;当总供给小于总需求时,则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以抑制总需求的增长。金融手段有:控制货币发行量、确定和调整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调整中央银行对各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再贴现率以及开展公开市场业务等。

根据货币供应量和需求量的关系,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紧缩性、平衡性三种。产业政策的核心是经济结构问题。 国民收入是一个国家的所有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一年)新创造的物质产品的总价值。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首先在物质生产部门内进行。国有企业分配为:上交国家的税金和利润、职工工资、企业利润;集体企业:税金、职工工资、企业利润;私营企业:税金、雇员工资、企业主利润;股份制企业:税金、出资人红利、职工工资、企业积累。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方向:支付非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的收入,向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项目投资,设立社会保证基金,建立社会后备基金。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主体分配形式。具体实现形式主要是工资、津贴和奖金。非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的重要补充。具体类型有:按个体劳动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按经济效益分配、按资分配、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团体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运用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办法,为社会成员、特别是无谋生能力而生活困难的成员提供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种制度。

我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1、有助于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减除老企业负担;2、有效地保障市场竞争中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3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4、通过社会保障,调节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前进。

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1、社会保险,是指通过立法,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参与,建立社会保险专项基金,保障劳动者因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而失去收入或收入很少时,仍然维持最基本生活的需要。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纲领。2、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对无收入生活来源的孤寡、老弱病残者,或遭受灾祸而使生活变得困难的家庭和个人,提供最基本的生存援助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最低纲领。3、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最高纲领。4、社会优抚,特殊纲领;5、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积类,补充纲领。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原则和目标:1、社会保障水平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保障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2、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使劳动者在履行规定义务的前提下,有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权利;3、社会互济和自我保障相结合;4、 23

政策要统一。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内容:1、深化劳动就业制度改革;2、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3、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又叫世界贸易,是泛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进口大于出口叫贸易逆差或出超,出口大于进口叫贸易顺差或入超。

国际贸易的特点:1、全球货物贸易发展速度加快,规模扩大;2、国际货物贸易结构发生深刻变化;3、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4、国际贸易地区分布形成了新格局;5、国际贸易方式日趋多样化、手段日益现代化、信息化。6、对外贸易依存度提高。

国际贸易的类型:一般贸易、加工贸易、补偿贸易、对等贸易、易货贸易、租赁贸易。国际贸易政策按性质分为自由国际贸易政策、保护国际贸易政策和公平国际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按自由程度分为完全自由贸易政策好自由性贸易政策。按照作用方向分为进口限制政策、出口保护政策和出口限制政策。按照标准不同分为基于国际规则的公平贸易政策和基于单边的公平贸易政策。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世界贸易组织的目标是实现贸易自由化。

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贸易自由化原则、透明度原则、允许列外和差别待遇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是指对于任何两个或多个缔约方来说,缔约一方现在或将来给予第三方在贸易上的特权、优惠和豁免,也同样给予缔约对方或其他缔约方。国民待遇原则是指缔约方之间相互保证给予对方的自然人、法人和商船在本国境内享有与本国自然人、法人和商船同等的待遇。互惠原则是指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之间相互给予对方以贸易上的优惠待遇。

发展中国家优惠待遇原则具体表现:1、允许发展中国家用较长时间履行义务或者有较长的过度期;2、允许发展中国家在履行义务时有较大的灵活性;3、规定发展中国家在履行某些义务时发达国家成员应当提供技术援助。

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1、大大加快世界各国贸易自由化进程;2、世界贸易组织的贸易自由化主要体现的是一般取消数量限制,在逐步取消数量限制的同时实行非关税壁垒关税化;3、将对世界贸易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较为有力的保障;4、将 24

导致世界贸易和收入的较大增长。

国际金融是指通过不同国家的货币兑换(即国际汇兑),在国与国之间实现货币流通与信用活动。

广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国际经济交易活动的全部记录。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结构: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净误差与遗漏项目。

外汇市场是由各种经营外汇的机构和个人进行外汇买卖和调剂外汇供求的场所和领域。外汇市场的业务种类有现汇业务、期汇业务、套汇业务。

外汇市场的作用:1、为国际经济往来提供货币兑换和结算的便利;2、为银行外汇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平衡外汇头寸的蓄水池;3、对一国对外金融、经贸部门起到了晴雨表的作用;4、也是外汇投机者活动的中心。

影响汇率的因素:国际收支状况、通货膨胀程度、利率水平、进出口政策与国际储备。汇率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影响因素:影响进出口贸易。本币贬值,外汇汇率提高,有利于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反之。

能作为国际储备的资产的特点:必须为一过货币当局所持有,具有流动性,能为各国所普遍接受。

国际储备的作用: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维护本国货币汇率的稳定,作为一国对外举债的基本保证。

作为储备货币的条件:1、该种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2、必须在世界范围内被普遍接受;3、数量必须适应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

外汇储备调整的原则: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

国际融资方式:金融期货、金融期权、金融互换、票据发行便利。

金融期货的特点:1、交易标的物为特定的金融资产;2、采用场内交易形式,交易双方均需交纳保证金;3、通过指定交易所采取公开喊价方式成交;4、交割时间与交易价格实现确定;5、交易标的物的交割需通过清算中心进行。

金融期货的种类:外汇期货、利率期货、股票指数期货。

金融期权分为:按合约持有人的权利不同分为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按权利行使时间分为欧式期权和美式期权;按交易环境分为常内期权和场外期权;按合约下的原形资产分为货币期权、利率期权和股票指数期权;

金融互换的种类:货币互换、利率互换。

国际金融市场包括外汇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黄金市场。

国际资本流动分为长期和短期。长期资本流动分为国际直接投资、国际证券投资和国际贷款。短期资本流动有短期主权 25

投资与贷款、保值性资本流动、投机性资本流动、贸易资金金融通。

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或更多国家建立子公司或分公司,由母公司进行有效控制和统筹决策,从事跨越国界的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实体。

跨国公司选择国外投资的目标有:资源寻求型投资、市场寻求型投资、成本寻求型投资。

我国利用外资的作用:弥补资金不足;促进产业升级;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增加财政收入,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我国利用外资的原则:1、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2、充分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原则;3、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利用外资为辅的原则。

我国利用外资的方式:对外借款(政府借款、国际金融组织借款、商业银行贷款、出口信贷、证券融资)、外商直接投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独资经营企业和合作开发)和外商其他投资方式。

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必要性:1、国际分工及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2、政府加强干预经济的客观要求;3、地理、社会、历史、文化等非经济条件的要求。方式:国家投资合作、资金借贷、对外援助、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利用外援。

经济全球化是指这样一种状况,即商品、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一定程度的大规模的自由流动。基本特征:1、贸易自由化是经济全球花的重要前提;2、金融全球化是重要组成部分;3、生产全球化是主要表现;

4、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进步是物质基础。

经济学常识

国民经济核算是对国民经济活动进行整体的系统的核算。它从数量上系统地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及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使用各个环节之间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内在联系。其具体含义有:国家或国际组织为统一国民经济核算而制定的核算标准和规范;全面、系统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数据体系。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领土范围内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价值的总和。 国民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是衡量经济活动的基本总量。 货币供应量分为三个层次:流通中的现金(M0)、狭义货币供应量(M0加活期存款)M1、广义货币供应量(M1加定期存款) 26

价格指数是指反映不同时期价格总水平的变动趋势和幅度的经济指数。在国际上衡量通货膨胀的价格指数一般有消费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和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折算指数。

衍生金融工具的特征:跨期交易、杠杆效应、不确定性和高风险、套期保值和投机套利共存。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关税分为进口税、出口税、过境税和进口附加税。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按照国际惯例,基尼系数在0.2以下为高度平均,0.2-0.3为相对平均,0.3-0.4为比较合理,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

债券的特征:偿还性、流通性、安全性和收益性。

股票的作用:一种出资证明,持有者凭股票来证明自己的股东身份,持有者凭股票参加发行企业的利润分配。

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使国家权力,组织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活动。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部门和公务员(判)。

中国行政管理的特征:鲜明的政治性、服务的广泛性、重要的执行性和一定的强制性。

行政管理是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内容,必然体现国家的本质,为国家的统治服务,因此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判,单) 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对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和报告工作,并接受其监督。(判)

政府职能反映政府活动的基本方向、基本任务和主要作用,是国家本质的外在表现。(判)

政府职能的特征:阶级性、广泛性、稳定性和发展性、系统性。政府行政管理是一个动态管理过程,涉及国家和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政府职能自然也具有广泛性。(单)自从产生政府就有政府职能,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政府具有某些相同的职能,这是政府职能的稳定性。但政府职能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有所改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往往有不同的政府职能,因而具有发展性。(判)

27

政府的基本职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文化职能是指政府为满足人民文化生活的需要,对文化事业进行的管理(单)。 政府职能配臵的原则:1、适应外部环境需要的原则;2、与政府能力一致原则;3、根据政府层级恰当配臵政府职能原则。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主要表现在政府社会经济管理职能转变和政府职能实现方式的变化。(判)

政府的社会经济职能转变表现为三种方式:1、由微观经济管理与调空转向宏观;2、管理对象由企业变为市场;3、由人治性的计划管理转向法治管理;

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是政企分开。(单,判)

狭义的行政组织仅指国家的行政机关。

行政组织的一般特征:目的性、系统性、服务性、权威性。行政组织要实现的目标是组成人员的共同目标。

行政组织设臵的基本原则:职能需要、整体协调、命令统一、分级管理、职权责相称、精简效能。

行政组织划分方法:直线式结构、职能式结构、直线职能式结构、矩阵式结构。

1993年,《国家公务员条例》出台,标志着中国已经确立并实施了公务员制度。2006年1月1日《公务员法》正式实施,这是中国公务员管理科学化、法制化的里程碑。

职位分类是对公务员实施科学管理的基础和前提。职位分类的依据是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轻重和所需资格条件。公务员考核重点在全面实施考核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工作实绩。考核方式:平时和定期。考核等级有优秀、称基本称职,不称职。

公务员职务任用的原则:优化、精干、德才兼备的原则,法定程序原则、一人一职与因事设职原则。任用的形式:选任制、委任制、聘任制、考任制。

公务员免职的原则:法定程序原则、适时免职原则、平等原则。

公务员晋升的原则:择优晋升原则,逐级晋升原则,依法晋升原则,贯彻公开、民主、平等、竞争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原则,实行功绩制原则,坚持考核、考试原则。

公务员奖励的原则:既注重奖励个人,也注重奖励集体;既注重定期,也注重及时;既以精神奖励为主,又要与物质奖励相结合。

行政处分的种类: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处分的程序:立案、调查、公布调查结果、提出处理意见、审核批准、机关批准。

28

任职培训,既对晋升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在任职前或任职后一年内进行的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即对从事专项工作的公务员进行的培训。

公务员交流原则:依法有序原则,因才适用的原则,适当照顾公务员切身利益的原则。任职回避,即公务员之间有回避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和财务等特殊职位的工作。公务回避即涉及本人厉害关系的、涉及本人亲属关系人员的厉害关系的、其他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情形。

回避的基本原则:加强监督、自我约束、严格制度、整体配套。

公务员工资结构:基本工资(职务、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

辞职包括公务员辞去公职和辞去领导职务。

辞退的条件:连续两年确定为不称职;不胜任现任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安排;因机关调整,拒绝合理安排的;不履行义务,不遵守纪律,经教育仍无转变,不适合继续机关工作,又不宜开除处分的;旷工或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15天,或者一年内累计旷工30天。

公务员退休的方式有强制退休和自愿退休。

公共政策的功能:调控、分配、促进、导向。

中枢系统是公共政策制定体制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发现问题成为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基本的重要起点。政策方案的设计是制定政策过程中最为关键也最需要创造力的东西。

政策执行的手段有:经济、法律、行政、宣传与引导。法律手段具有规范性、强制性、稳定性等特点。经济手段是指根据客观经济规律以及客观利益的要求,在公共政策执行中调节各种利益关系,以及节约执行成本、提高执行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宣传与引导手段是指通过对政策的宣传以及行为的引导完成政策执行目标的方式。

政策执行的方法:调动必要的政策资源,目标群体的配合,采取正确的执行策略,选配合格的执行者,有效的沟通和正确的协调,有效的饿监督。

公共安全是指社会和公民个人从事和进行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和交往所需要的稳定的外部环境和秩序。 公共危机的特点:普遍存在性、突发性、不确定性、扩散性、威胁性

公共危机的类型:自然灾害,特大安全事故,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性群体事件。

29

公共危机管理的主要环节:危机预防、危机准备、危机救治(启动预案、应急疏散、紧急救援、危机控制)、危机善后管理。危机预防是危机管理的第一步。处理好善后工作是危机管理至为关键的步骤。

行政监督是指作为依法享有行政监督权的监督主体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行使国家权力所实施的监督。

内部行政监督体系的主要监督类型有一般监督、业务监督、专职监督。一般监督是指行政管理组织机构内部按直接隶属关系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垂直纵向监督和不在同一辖区的机构间的水平横向监督。专职监督是专门设臵的监督机构对所有部门及个人工作的全面性监督。

行政外部监督体系的主要形式:立法监督、司法监督、政党监督、社会监督、媒体舆论监督。立法监督是指国家立法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活动实施的监督。它是层次最高、权威最大、范围最广、最有法律效力的异体监督。(判)司法监督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据宪法和法律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活动实施的强制性监督。政党监督是政党组织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行政行为的监督。

行政监督的原则:法治性、客观公正性、经常性、系统性、民主性、公开性。

领导科学

领导科学的显著特点:综合性、应用性、社会历史性。

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是服务。内涵:指导性服务、管理性服务、生活性服务、事务性服务。

领导活动的基本要素:领导者、被领导者、领导环境、领导目标。领导活动的基本职能:引导、率领、指挥、协调、监督、教育。引导是领导的一般职能,核心是正确地规划目标。领导环境可分为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两种。把握领导环境、利用和改造是领导活动必不可少的内容和任务。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相互信任、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相互支持、相互监督。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矛盾也是客观存在的,是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种表现。

现阶段,领导班子团结的思想基础是党的基本路线。

领导与管理具有高度的互补性、相容性和复合性。领导学与管理学关系:领导学从管理学中分化出来并形成一部独立的 30

学科。

领导工作中的群众路线原则: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和创造者的观点;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全社会服务的观念;树立一切向群众负责的观点;树立相互信任和依赖群众的观点。

领导作风的内在基础是领导者的素质修养,领导者素质是一个领导者之所以成为领导者和成为一个成功领导者的基础。领导作风的实质是领导者世界观的反映,代表着领导者的行为方式和思想倾向。

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是现代领导者首要条件: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要有廉洁奉公的政治道德修养;要有为国为民求贤若渴的精神。

渊博的知识是现代领导者成功的基石:要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要有丰富的社会科学文化知识;要有娴熟的现代管理知识;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经常获取新知识。

较强的工作能力是现代领导素质的核心:要有创新应变能力(要有改革创新观念,领导者要敢于破旧立新,推陈出新,要有永不满足的态度);要有战略思维能力;要有组织决策能力;要有协调沟通能力。在领导工作2/3的时间用于协调和沟通。

战略思维能力就是全局性思维和长远性思维。树立大局观念,现阶段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战略决策是关系到全局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的决策。

良好的生理素质是领导者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客观特质基础。

调查研究最正确的方法是解剖麻雀,举一反三。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中心环节就是调查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疏导的方法是所有领导者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正确的方法。

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梯次的年龄结构、合理的知识结构、互补的能力结构、相容的气质结构。

领导决策的程序:发现问题,确立目标;集思广益,拟订方案;价值评估,方案优选;先行试点,实践检验;全面实施,追踪检查。

科学决策的首要原则是客观原则。

决策是领导者首要的基本职能,没有决策就没有领导,贯穿于领导过程的始终,领导过程是由许多决策组成的连续不断的链条,决策是领导者履行各项职能的基础,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领导事务的成败。

领导者在决策中的主要职责是确立决策目标,制定决策方案,负责方案优选,领导方案实施。

领导选人用人的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大胆选拔新人;用有胆有识之才;扬长避短;量才用人;因事用人; 31

用养并重。

党的人才路线是任人唯贤,领导者活动的有效性取决于领导这选才用人的公正性,现阶段领导者最重要的价值理念是重视人才和知识。

领导人际关系协调的原则:平等、互利、诚信、精神。

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干部任命的原则:先考察后任命;工作需要与个人专业特长相结合;集体讨论决定;严格审批程序。

目前实行的人才选拔制度:选举制、考选制、聘任制、委任制。

思想政治工作中影响人积极性的内因主要是人生观。

奖励人才的方式:荣誉、物质、晋升。

领导艺术最突出的特点是创造性。领导科学是理论性的领导艺术。(从认识论看)领导艺术是一种客观存在,与政客的权术相比,各种领导艺术都具有真理性、科学性和正义性。

法律

法的本质: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以国家意志表现出来的统治阶级意志,体现的是统治阶级整体利益和意志,直接决定法本质的是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的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状况。

权利与义务在结构上是对立统一的,在功能上是作用互补关系。

法律关系包括假定(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三个基本要素。

法分为成文法与不成文法,根本法与普通法。

狭义法的适用仅指国家司法机关运用法律于具体案件的专门活动。

法的效力范围通常包括时间效力、空间效力和对人效力。

法的解释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

国家监督分为权力机关监督、司法机关监督、行政机关监督。

32

1999年宪法修正案郑重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保护私有财产写进了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于:在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在经济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精神文明上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我国属于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对某一地区实行不同于一般行政区的政治、经济和法律制度,该地区不拥有国家主权,但却具有特殊的法律地位。 政治权利表现为两种形式: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言论、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政治自由)。

行政法的特点:对象的确定性、内容的广泛性、内容的相对易变性。

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基本精神和要求:职权法定、权责统一、依程序行政、违法行政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基本精神和要求:正当性、情理性。

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依法对行政相对人违反行政法规范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给予人身、财产、名誉等方面的法律制裁的行政行为。

行政征收是指行政主体凭借国家行政权,根据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向行政相对人强制地、无偿地征集一定数额金钱或实物的行政行为。

行政复议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行政机关受理申请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一种行政行为。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依法进行审理和裁判的专门司法活动。

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不是提出行政诉讼的必经前臵程序;不因诉讼停止执行;被告负举证责任;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 33

合法性原则;不适用调解原则;司法受案和和变更原则。

不能作为行政诉讼的:1、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2、抽象行政行为;3、内部行政行为;4、终局行政行为。

可作为行政诉讼受理的条件:1、不服从行政处罚的;2、不服行政强制措施的;3、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经营自主权的;4、许可证制度中侵权行为引起的;5、不履行法定职责;6、未依法发给抚恤金的;7、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引起的;8、其他因人身、财产引起的。

民事法律关系包括主体、内容和客体。

民法的基本原则:平等、意思自治、公平、诚实信用、禁止权利滥用。

物权法是2007年10月1日正式实施。是调整物的归属和利用关系的法律。物权是绝对权、对世权,以物为客体。

物权具有优先权效力和物上请求权效力。

所有权的内容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

国有财产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指在某一特定的物业范围内,建筑物为多人分别所有时,由各所有人的专有部分的专有权、共有部分的持份权及因其共有关系所生的成员权三要素所构成特别所有权。

共有分为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

用益物权是以物的使用收益为目的而设立的他物权。包括: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 担保物权包括抵押权、质押权、留臵权。在以动产设定抵押权时,不以登记为成立要件,但是未经登记的动产抵押权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债是指特定当事人之间请求为一定给付的民事法律关系。是一种相对权。

可发生债的事实有:合同、不当得利、无因管理、侵权行为、缔约过失及其他。

知识产权是民事主体对其创造性的智力劳动成果依法所享有的专有权利,广义的知识产权包括人类一切智力创造成果。 知识产权的特点:无形性、法定权、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

34

继承法的原则:1、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继承权原则;2、继承权男女平等原则;3、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4、养老育幼原则。

合同又称契约,是双方当事人的法律行为。

民事责任当然具有强制性。

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停止侵害、恢复名誉、赔礼道歉、排除妨害、支付人身伤亡赔偿金。

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我国法律明文规定的,在制定和适用刑法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的、刑法所固有的,全局性和根本性的准则。包括罪行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和罪刑相适应原则。

犯罪的特征:具有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犯罪构成要件:犯罪客体要件、犯罪客观要件、犯罪主体要件、犯罪主观要件。刑法中的自然人犯罪主体的共同要件有:犯罪主体必须是自然人,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和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犯罪的主观要件包括故意和过失。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种类:任意的共同犯罪和必要的共同犯罪、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简单的共同犯罪和复杂的共同犯罪;一般共同犯罪和有组织的共同犯罪。共同犯罪人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

单位犯罪的主体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一般采取双罚制原则。

犯罪分类:重罪与轻罪、形式犯与实质犯、自然犯与法定犯。

犯罪的形态:即遂、预备、未遂和终止。犯罪预备类型:为实施犯罪准备工具的行为;其他为实施犯罪创造便利条件的行为。

职务犯罪的类型:危害国家安全罪、贪污贿赂罪、渎职罪。

35

基本国情

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我国地形可分为山地、高原、丘陵、平原、盆地。整个地势自西向东逐渐下降,构成巨大的阶梯状斜面。新疆土鲁番盆地中的艾丁湖湖面低于海平面154米,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地方。

我国近海大陆架总面积约127平方公里,约占世界大陆架总面积的1/20,我国渤海、黄海全部位于大陆架上。

我国具有典型的季风型气候,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形成四季分明、雨热同季的特征。寒潮、气旋、梅雨、台风等是我国常见的几种气候类型。全国大体上可话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情藏高寒区。

我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局世界前列,耕地局世界第四位。特点:1、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小;2、绝对良大、人均良小;3、分布不平衡,生产力地区差异大;4、耕地后备资源少,难利用的土地多。土地资源的隐患:土地流失日益严重,乱占耕地现象严重。

我国水资源居世界第五位,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和美国。特点:1、人均单位面积占有量不丰富(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2、地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3、年际和季节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

我国已发现160多种矿产,可利用的150多种,铜、铝、锰、硼、滑石、高岭土等居世界重要地位。特点:1、矿种多,探明储量多;2、伴生、共生矿矿床多,综合矿多,综合利用程度低;3、贫矿多,富矿少;4、分布不平衡;5、中小型产地多。

生物资源由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资源组成。植物资源包括森林、草场、栽培作物(种子植物种类居世界第3位);动物资源包括野生、家畜家禽、鱼类资源。微生物资源包括真菌、细菌、防线菌、病毒等。

海洋资源包括生物、矿产、化学和动力能源。渤海、南黄海、东海、台湾浅滩、珠江口、北部湾、莺歌海等7个含油气盆地。我国海域的化学资源主要是海水盐、镁和溴,浓度分别居世界第1位、第2位、第8位。我国海洋能源的 理论蕴藏量约为6亿万千瓦以上。

资源与环境密不可分,从一般意义上说,资源既是环境,环境也是资源。环境侧重于指人类生存需要的合适的自然物质 36

条件,即自然环境、生态环境;资源侧重于人类市场所需要的可资利用的物质来源。

我国土地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大面积土地质量退化,土地浪费,优良耕地减少。

我国陆地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局部地区缺水矛盾尖锐;水资源污染日益严重;水资源浪费大,地下水开采过量。

海洋资源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沿海水域开发不充分,利用不够合理,普遍存在不合理占用海岸的想象。

我国森林资源存在的问题:森林资源质量利益下降,,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维护生态平衡的需要。原因:砍伐过度,火灾和虫灾危害严重,执法不严。

我国草原资源存在的问题:过度垦殖造成对草原的破坏,过度放牧和草原退化。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人口数量的1、5,预计到2010年将接近14亿,到21世纪中叶将达到15-16亿。我国人口众多,分布不平衡,以黑龙江黑河至云南腾冲一线位界的东南地区人口多,西北一侧人口少。

到2014年我国开始进入老龄社会,到2045年将成为老人大国。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大城市化现象较为严重;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业比较落后。

我国提高国民素质的措施:1、加大教育投入,逐步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4.2%;2、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3、重视素质教育;4、要对现有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臵、优化结构。

生态问题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找到破坏和污染从而影响人体健康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现象。

我国环境保护政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政策;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重的原则;强化环境管理的政策。到2000年,我国初步形成了完整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环保奋斗目标:2010年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降低10%万元GDP能耗降低20%;到2010年重点地区和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到2020年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具体措施有:1、中央财政将投入20亿元用于节能减排体系建设;2、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采取区域限批措施;3、强化重点污染治理工程建设和运营监管;4、继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5、继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的环保专项行动。

1984年成立了环境保护委员会,1998年改为国家环境保护局。其主要职责:制定环保法规;颁布环保标准;负责环境污 37

染的各项防治工作;制定环保科技政策及规划,开展环保宣传。

城市环境保护途径:1、从制定规划入手改善城市的市区结构和布局;2、从节约能源和改变城市能源结构入手解决大气污染问题;3、从保护和节约水资源入手综合整治城市水源和水系的污染问题;4、从资源化、无害化入手,综合利用和处理城市垃圾;5、从管理入手综合整治城市的噪声污染;6、从发动群众入手绿化和美化环境。

农村环境保护措施: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2、开展农业区域化和环境保护工作;3、发展无废物、无污染的生态农业;

4、防止乡镇企业污染。

我国以1996年为转折点,基本遏制了污染加剧的趋势。

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要做的工作:1、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2、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3、加快建立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公共财政体制。

我国分配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分配关系尚未理顺;农民收入增长过缓;分配方式不规范,分配秩序混乱,调节手段不完备。

我国的扶贫政策体现了三个阶段的逐步改进过程:1979年之前是以救济为主的输血式扶贫;1980-1995年是以扶持贫困地区经济为主的开发式扶贫;1996年以来是以扶持贫困人口为主的开发式扶贫,以增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能力。所采取的方式主要有以工代赈、科技扶贫、机关定点扶贫、横向联合与对口帮扶、社会公益扶贫、劳务输出扶贫、异地搬迁移民扶贫、国际合作扶贫。

国家经济实力有几个方面来衡量:国家收入、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银行资金、扩大再生产、主要产品及其在世界的位次。

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包括地理、人口、资源、经济、科技和国防实力、国民凝聚力在内的生存力,包括社会、经济、科技、国防各方面发展的综合能力,包括国家战略目标、国家意志、政治制度、政府素质、调整改革能力在内的协同力的有机结合。中国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2006年我国GDP总量排名居世界第4位,综合国力在世界主要大国中排名第6位。

38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在战略上实行防御、自卫和后发制人的 原则。按照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兵于民的反正,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我国的武装力量由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武装警察部队、民兵组成。其组织体制按基本组织结构分为总部体制、军兵种体制、军区体制。军事科学院是全军最高军事科学研究机关,是全军军事科学研究的中心。我国坚持严格控制、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的原则,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体制和法规制度。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由职工工资、职工从工作单位得到的其他收入、个体劳动者和私营企业主的收入、城镇居民的其他劳动收入、赡养赠送收入、其他收入。农民收入来源:集体统一经营中得到的纯收入、经济联合体中得到的纯收入、家庭经营收入、其他非生产性收入。2007年,我国农村人均纯收入4140元,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全国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农村为43.1%,城镇为36.3%。

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的有利因素:1、发展潜力巨大;2、人力资源丰富;3、自然资源丰富;4、资源占世界总量比重迅速上升。不利因素:各种资源占世界比重不均衡。三个需注意的弱点:金融市场、高等教育培训及公共和私人机构的质量。

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是综合国力的主要表现。又总体经济状况、商业效率、政府效率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是个大指标来评判。中国在国际竞争力表现最为突出的是经济竞争力。

四川省情

四川辖18个地级市,3个民族自治州,面积48.5平方公里,是中国第5大省。人口仅次于河南、山东。四川是多民族聚居的省区,有55个民族,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唯一的羌族聚居区、第2大藏族聚居区。其中彝、藏、羌、苗、回、蒙古、满、纳西、土家、白、布依、傣、壮、历历等14个世居民族。

四川植被类型多样,植物种类丰富,又被称为活化石的水杉、银杉、红杉等。

我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7%左右。四川商业机构网点地域分布广、门类齐、覆盖面积大,是全国的商贸大省。国务院确定了把成都建成中国西南的商贸、科技、金融中心,交通、通信枢纽。

39

四川自然地理特点: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气候复杂多样;河网结构别具特色;具有生物多样性。我省河网结构分为树枝状水系、羽毛状水系、网状水系三种。境内的岷江、龙门山、邛崃山和大凉山均属中国著名的动植物基因库,是中国珍惜保护动植物集中地区之一。

四川发展大致经过五种格局变化:1、以成渝为中心的两点式区域经济格局;2、一线两翼的区域经济格局(江油-成都-乐山一线,两翼是攀西和川南地区);3、依托两市,发展两线(江油-峨眉山和成都-重庆)开发两翼,带动全省的区域经济格局;4、依托一点(成都)构建一圈(成都平原经济圈)开发两片(川南、攀西)扶持三区(丘陵地区、盆周山区、民族地区);5、以成都平原和攀西为重点,各区域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

当前全省区域经济发展形成三个类型:较发达地区(成都平原、川南地区、攀枝花市);发展种地区(丘陵地区);后发展地区(山区和民族地区)

四川区域发展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城乡二元结构制约明显;区域发展不平衡;区域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中心缺失;开放型经济发展滞后;聚集效应不明显。

今后区域发展的三个重点:凸显各地特色和比较优势;区域间的合理分布和有效衔接;差别化的区域政策。

2007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10505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达到1330亿元。省第九次党代会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主题,勾画了今后五年的发展和蓝图。确立了“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全省工作总体取向。加快发展是当务之急、民心所向,科学发展是本质要求、根本途径,又好又快发展是奋斗目标、检验标准。确立了把四川建设成为“辐射西部,面向全国,融入世界的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战略目标。这一战略目标是在科学分析形势、准确把握省情的基础上提出的,是立足西部、面向全国的开放性定位。

我省发展思路:以工业强省为主导,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强开放合作,加强科技教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主、三化、三加强,指明了四川跨越发展的基本路径,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主要着力点和突破点。

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经阶段和必由之路。要把大力推进工业化作为加快发展的核心战略。

40

城镇化是现代经济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发展现代工业的最佳载体。要重点打造成都平原城市群、川南城市群、攀西城市群和川东城市群。

要围绕整合科教资源和科技成果转化两个主要环节,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要把合理形成交通枢纽作为我省现阶段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纲。

三步走目标:到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15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8000元;到2015年,47000亿元,31000元;2020年,55000亿元,比2000年翻两番。提出了建设“富裕四川、和谐四川、文明四川、开放四川、生态四川的发展愿望。要大力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

战略发展路径:打造一枢纽(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三中心(物流、商贸、金融)、四基地(重要战略资源开发基地、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农产品深加工基地)。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基本内涵:枢纽凸显和提升区位优势,中心巩固和加强区域功能,基地支撑和增强高地实力。其核心在打造枢纽。

建设四基地必须做大重点企业、做强骨干企业、做优主打产品。

要实施三向拓展(突出南向、加强东向、畅通西向)、四层推进的开放合作战略。

破除四种观念:破除盆地观念,强化开放意识;破除内陆观念,强化前言意识;破除自满观念,强化进取意识;破除休闲观念,强化爬坡意识。

41

哲学

哲学是理论化、 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人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是关于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和依据);二是关于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具有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特点,其本质特性是实践性。产生的三大自然科学基础是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发现、细胞的发现、生物进化的发现。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存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他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对物质的定义)。观念的东西不外是融入人脑中,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他的物质性。人的意识高于一切,决定一切的观点是唯心主义观点。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意识的产生经历了三个决定性环节: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生命物质的反映形式,由只具有刺激感应性的低级生物到有感觉能力的高级动物,由一般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

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这种物质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否认前观点。意识的作用:能动的认识世界,又通过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

唯物辩证法的两大特征: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辩证法在考察事物及其在观念上的反映时,本质上是从他们的联系、联结、运动、产生和消逝方面去考察的。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二者对立的实质在于对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的看法不同。辩证法归结为三大规律: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的否定的规律。

实践的基本特点是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和能动性。有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验三种形式。

认识的产生和发展包括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具有表面性、具体性和直接性的特点。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具有深刻性、抽象性和间接性的特点。

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 1

容的辨证统一。

社会存在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三个方面。人口因素包括人口的数量、质量、构成、分布以及发展变化的规律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其具体表现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面貌,决定着整个社会制度、社会形态的变革与更替。

社会意识包括人们的政治、法律思想、哲学、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和人们的风俗习惯、社会心理、民族感情等,其核心是政治、法律思想。

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具有历史继承性,意识形态发展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意识形态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制约性。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变革社会的最终决定力量。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作用主要表现在可以加速和延缓历史发展的进程。

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界定为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所研究的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及其相互关系。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指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而且不会因此而危及这个社会的基本条件,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

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特点:一是分工将不复存在;二是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三是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四是分配上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无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和特点:最先进、最革命、最有组织性和团结性的阶级,是其他劳动阶级的唯一的天然代表,包括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还包括脑力劳动的无产阶级。

2

无产阶级运动首先是一国范围内的斗争,每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当然首先应该打倒本国的资产阶级,就其内容来说仍然是国际性质的。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列宁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出发,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过或数国先取得胜利。这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新发展,也是列宁主义的重要标志。

列宁先后提出了社会主义最初级形式、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发达的社会主义、完全的社会主义、完备形式的社会主义等概念,已经有了社会主义将经历不同发展阶段的思想。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产物。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特点:同各种错误思潮做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把毛泽东思想总结为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关于政策和策略、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关于党的建设六个方面。

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极端不平衡,是半殖民半封建中国的最基本国情。

中国无产阶级特有的特点:最具革命性,比较有觉悟,和农民有一种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联盟。中国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时代、领导权、前途。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和官僚主义的革命,这条总路线包含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和领导权等方面的基本思想。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基本依据:1、必要性。半殖民半封建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反革命力量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2、可能性。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中国革命的影响;全国革命形式继续向前发展; 3

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政策正确。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联合工农兵学商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就是人民解放军的、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最基本政治纲领。

毛泽东在1949年6月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完整地形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内容: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有经济,发展具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合作经济。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四大家族为首的垄断资本归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主要成分: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有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构成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抗日战争中,毛泽东提出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著名论断。

再井冈山的斗争时期,毛泽东和朱德总结提出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和“诱敌深入”的原则。

统一战线的实质是中国革命中无产阶级的同盟军问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含两个联盟: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工人阶级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

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是统一战线乃至整个中国革命成败的关键。

独立自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是实现党对统一战线领导权的中心环节。

统一战线的基本方针政策:又联合又斗争;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有理有利有节;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毛泽东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是既相适应,又相矛盾。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完整地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总目标和总要求。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 4

思想上政治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他称这个总目标是一个伟大的工程。1994年十四届四中全会再次提出。

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党的发展和巩固过程,就是正确制定和实施党的政治路线的过程,就是密切联系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的过程。这是党的建设的基本规律。要把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并保证其得到全面贯彻和完全实现,作为党的建设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党的建设要着重从思想上建党。

毛泽东提出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在党内进行马列主义教育,不断以无产阶级思想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按照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面貌改造每一个党员。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形式是整风。

毛泽东提出了“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目标是要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党的团结和统一是党的生命。处理党内矛盾和斗争,应该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体现了党对待马克思主义、对待群众、对待自己的科学态度。党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大作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和根本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的根本内容。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核心内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根本的政治、组织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人民群众的基本态度和基本观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中国共产党最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独立自主就是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实际相结合,由自己来寻找适合本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主要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来进行革命和建设。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特点:科学性、独创性、完整性。

邓小平理论

5

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时代依据:对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的科学判断;对时代特征——科技进步、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正确认识;对国际割据——多极化趋势以及世界矛盾变化、力量消涨的正确把握。

邓小平理论的理论渊源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起点,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开始起步。这次会议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确定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事实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产生。这次会议实现了两大理论突破: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邓小平南巡讲话取得的三大理论突破: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三个有利于标准。

党的十四大系统地对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从九个方面作了系统的概括,并第一次阐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使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十四大以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以“整体突破,制度建设,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转变”为标志的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党在思想理论方面也取得了四大理论突破:一是对公有制的含义、主体地位和实现形式,社会主义分配理论,政治建设和党的执政方式,党的建设理论进行了新的理论概括。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基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邓小平理论核心内容:由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建设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国家对外开放、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精神文明建设、建设政治保证、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八个基本理论。

邓小平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由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一国两制和平实现祖国统一,社会主义事业依靠力量、社会主义国家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和执政党建设五个基本理论组成。

邓小平指出:两个凡是错误的,因为他违背了马克思主义,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首次发表在中央党校《理论动态》上。邓小平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在1978年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准备会上。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他贯彻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渗透于这一理论的每一个基本问题和重要观点,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活的灵魂。

6

邓小平的两大历史性贡献:一是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意义;二是创立和发展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学风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基本含义是理论不仅运用于改造客观世界,还要改造主观世界。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用保生机的源泉。创新包括理论重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理论创新是前提,是关键,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是针对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邓小平同志认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和最能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是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是三个有利于。

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主要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重要条件),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基础)。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党的一贯立场,不是完全新的东西。

十二届六中全会《关于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第一次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作了初步阐述。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和立论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这个论断包含对社会国情和自然国情的科学认识。这两层含义要求我们既不能超越,也不能倒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显著特点是: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发达、不平衡,基本制度及其具体体制、运行机制不成熟、不完善,经济和社会成分不完全、不纯粹,优越性和先进性体现不充分、不显著。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其基本要求是要有较快的速度,要有效益的速度,要发展先进的社会生产力,要善于抓住机遇。

右的表现主要是否定四项基本原则,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左的表现主要是否定改革开放,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来自经济领域。

党的十三大正式确立了邓小平的“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此战略是从发展阶段上规划我国的发展战略。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从地域上规划我国的发展战略。实施西部大开发,关系全国发展大局,关系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是 7

振兴中华的宏伟战略任务。

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1、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2、适应世界范围结构调整,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3、增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的根本保证;4、缩小东西差距,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4、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必然要求。

农业问题实际上包括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农业的发展,一要靠政策,二要靠科学。 对外开放的必然性:1、现代生产力的开放性,本质上要求我国必须实行对外开放;2、我国近现代以来闭关锁国的沉痛教训客观上要求对外开放;3、现阶段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艰巨任务迫切要求对外开放;4、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在要求。

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对外开放要处理好三个关系:1、正确认识和处理对外开放与大胆吸收人类文明成果的关系;2、正确认识和处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3、正确认识和处理对外开放与国家经济安全的关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由我国首倡,现已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处理国家关系的重要准则。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目的是反对霸权主义,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

独立自主四项原则是由我党提出的,已被世界多数政党接受了的处理党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内容是: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

民主有三层含义:国家形态的民主,制度形态的民主,作风形态的民主。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1、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本质要求;2、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根本手段,是保证科学决策的前提和基础;3、防止腐败、保证党和国家不变颜色的根本保障;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政治文明通常指人们改造社会的政治成果的总和。其核心内容是民主发展的积极成果。

人权泛指人们按照人的本质和尊严依法享有和应该享有的各种权利。我党文献中第一次提出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党的十五次代表大会。西方人权观与我国人权观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否承认人权的阶级性。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没有主权就没有人权。

我国对人权问题的基本观点:1、个人权与集体权的统一;2、生存权与发展权的统一;3、人权与国情的统一;4、人权 8

与国家主权的统一。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有着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保证、相互制约。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目标,是党的领导方略的重大转变。依法治国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保证,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不能同步进行,要协调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评价标准:1、要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

2、要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3、要有利于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4、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5、要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与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的区别的标志是是否以马列主义为指导。

党的政治领导是指党在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决策方面的领导。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

爱国统一战线的主要内容是:一个目标(实现四化,统一祖国,振兴中华),两面旗臶(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两个范围的联盟和四个服务(为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为促进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服务)。

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个特点和优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02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第一次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是贯穿十六大报告的主线。 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全面建设小康目标体现在: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江泽民提出要实现小康,必须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居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 怎样坚持公有制为主,非公有制为辅:1、毫不动摇地坚持公有制经济;2、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3、使二者统一于现代化建设中。

9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关系:1、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2、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3、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地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式、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基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1、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2、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3、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4、是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5、始终做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毛、邓一脉相承表现在:1、都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3、坚持为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服务的宗旨。

为什么确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1、为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指明了方向;2、为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3、指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衡量标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赋予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指导思想和党的任务以鲜明的时代内容和时代特征,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与时俱进的理论。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1、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2、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3、本质是坚持执政为民。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就是与时俱进。一定要看到《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充分估计这些变化对我们党执政提出的严峻挑战。自觉地把思想从那些不和适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善于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10

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我国带来的变化: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形式、利益关系、分配方式多样化。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要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发展是贯彻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党的先进性体现在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归根到底是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抓主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是指导全党全国工作大局的思想,是指导我们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方针。

始终代表先进生产的发展要求,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我们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俜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包括军人、干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科学的本质是创新。

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政治问题主要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

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实质是体制创新。

1992年江泽民根据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明确提出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提法。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蓝图和基本框架。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公有资产 11

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必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2001年12月加入世贸组织。

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生态的基本国策,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农问题的重要性:1、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2、是实现现代化目标,难度最大而又非完成不可的任务;

3、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积极扩大就业必须坚持市场主导,劳动者自主择业,政府促进就业。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核心内容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客观需要。

依法治国的要求:1、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2、党要善于通过法定程序把主张转变成国家意志;3、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4、全党同志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按照宪法和法律办事。

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打得赢和不变质是新形势下我军必须解决的两个历史性课题。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

判断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标准: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财产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做的贡献。

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核心问题是祖国统一。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在于我们党。

12

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原则: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坚持党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全局工作的政治领导,坚持党对军队和其他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的绝对领导,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中华民族的三大历史任务: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1、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2、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3、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4、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也在发展。

是否自觉地为实现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是否符合党员条件,是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党的建设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提高党的领导及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党的建设必须实现的基本要求: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的宗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

党要管党是指党要加强自身的管理和建设。

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1、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2、有强烈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3、坚持实事求是,反对形式主义;4、坚持和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5、善于团结同志。

党的基层组织的地位作用:1、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2、党巩固和发展的组织基础;3、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环节;4、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5、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1、严格执行党的纪律;2、严格按党章、制度、规定办事;3、严格按党章标准发展党员;

4、党内生活中讲党性、讲原则,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5、对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严格要求、管理、监督。

13

科学发展观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科学发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1、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提供政治保证;2、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社会环境保证;3、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体制机制保证;4、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组织保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1、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2、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3、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4、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制建设,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单)。

社会和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

加强社会事业发展的途径:1、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2、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3、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4、坚强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5、加强环境治理。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

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途径:1、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2、完善法律制度,搭实社会和谐的法制基础;3、完善司法体制机制,加强社会和谐的司法保障;4、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2、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单);3、坚持正确导向,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4、广 14

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

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完善社会管理的途径:1、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2、推进社会建设,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3、健全社会组织,增强服务社会功能;4、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5、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激发社会活力,增强社会团结和睦的途径:1、增强全社会活力,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2、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3、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团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4、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加强党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导途径:1、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构建和谐社会的本领;2、加强基层基础工作;3、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单);4、深入开展党风廉正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党执政以来的主要经验:1、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单);2、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3、必须抓好发展第一要务;4、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执政以来的主要经验之一;判);5、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6必须坚持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判)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判)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才能:错)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于搞好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正、团结协调的要求,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领导集体。

我们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创造性实践,为我们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宝贵经验:1、必须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保证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2、必须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3、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保证党始终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4、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单)。

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特点之一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单)

15

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特点之一是注重宣传引导,加强先进型报道。

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的途径:1、根本在于增强党员的先进性意识,激发其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内在动力;2、重点在于解决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党员队伍整体的先进性;3、关键在于完善制度和机制,把党的先进性要求转化为党员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判)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判);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4、建设生态文明(单)。

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途径: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途径:1、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2、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3、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4、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途径: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建设和谐文化;3、弘扬中华文化;4、推进文化创新。

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途径: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强城乡居民收入;4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中共党史

五四运动产生的背景: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俄国十月革命、巴黎和会失败。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杂志,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

五四运动的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和约签字、取消21条。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

16

五四运动的意义:1、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促进了中国工人运动同马克思主义的结合,中国共产主义运动迅速发展到工人阶级为建立自己的政党而斗争的阶段;3、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做了准备;4、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李大钊的著作:《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有:新青年、湘江评论、每周评论。

1920年,由陈道望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是第一个中文全译文。

1920年8月,陈独秀、李汉俊等人在上海建立了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北京、上海、长沙、武汉、济南。

中共一大于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出席的有李达、张国焘、陈公博等12名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国共产党党纲)和第一个决议(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李达、张国焘3人组成的党的领导机构。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通过了《加入第三国际的决议案》,并决定出版党中央机关刊物〈向导〉,标志着党的创立的完成。

制定民主革命纲领的依据:中国的社会性质。原因是正确分析和认识中国国情。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国共合作的基础是新三民主义。

1926年春季开始北伐,目标是打倒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把革命势力从广东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

北伐的历史功绩:1、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2、推动了工农运动的迅猛发展;3、为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4、扩大了中共的影响;5、为土地革命做了准备。中国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和主力军。

大革命失败的教训:1、党必须实现和保持对革命的领导;2、必须建立统一战线,并掌握其领导权;3、必须进行土地革命,解决好农民问题;4、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5、必须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结合。

1927省发动和组织农民秋收暴动,作为党的最重要任务。

1927年8月1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在湘赣边界发动了秋收起义。1927年12月11

革命道路理论的代表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阐述 17

了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为中心阵地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形成以毛泽东1930年1月写下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文章为标志。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

遵义会议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组织问题,是党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是我们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从受共产国际支配到独立自主解决党内问题。

1935年12月召开的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方针。还解决了遵义会议来不及解决的政治路线问题。 1942年2月,毛泽东做了〈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报告,全党整风运动普遍展开。包括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以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学风为中心任务。

中共七大的主要议程:听取和讨论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朱德〈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刘少奇〈关于改革党的章程〉的报告,周恩来作的〈论统一战线〉的重要发言。全面论述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个主要法宝和党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作风。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开始抗日战争,历经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投降。

1949年3月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解决国民党残余部队的三种方式:天津方式,以战斗解决敌人;北平方式,和平解决;绥远方式,保留一段时间再改编。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提出了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总任务。号召全党要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

建国初期党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将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并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努力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

1956年6月召开的七届三中全会是建国初期党中央的一次最重要的会议。规定了实现主要任务的三个条件:土改完成、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成。确定了“不要四面出击”的战略策略方针。

建国初期我们党为巩固政权和和恢复国民经济而进行的斗争有:完成大陆解放统一、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地方政权、抗美援朝。

过度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一体三翼。一化是主体,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是两翼,即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18

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总的来讲有三个特点:和平改造、逐步改造、对制度和对人同时改造。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一系列新方针,代表了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初探索。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即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加强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加强集体领导和反对个人崇拜。

1961年11962年1月七千人大会后,开始了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1963年,党基本完成了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

1958年5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1959年7月到8月,庐山会议召开,由纠左转为了反右,开展了反右倾斗争。

1965年姚文元在上海〈文汇报〉发表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成为文革的导火线。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通知〉(五一六通知)和同年8月把届十一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十六条),标志着文革的全面发动。

文革发生的原因:1、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阶级斗争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是文革发生的根本原因;2、民主集中制遭到破坏;3、当时特殊的国际环境;4、对社会主义缺乏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1、思想上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拨乱反正;2、政治上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3、经济上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4、形成了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的伟大转折。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讨论并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的通过,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已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任务。

1983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的一号文件,要求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讨论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党的十三大的会议内容:1、第一次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2、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3、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4、高度评价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找到建设中特主义道路的伟大意义。

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选举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19

1992年,邓小平先后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谈话,提出了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重要命题。这为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写入党章。

党的十六大的主题: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臶,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这是我们党在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重大时刻召开的一次代表大会。会议选举产生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政治局。

党的十七大于2007年10月在北京召开。

党的八大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1、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精神;2、都明确了经济建设中心任务;3、有一定继承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市场经济就是以市场为基础,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合理配臵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

市场经济的特征:市场主体的自立性、市场关系的平等性、市场体系的完整性、市场活动的竞争性、市场发展的开放性、市场运行的有序性。

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也称市场机制,它是其体制的基本机制,是价值规律作用的基本实现形式。市场机制由供求、价格、竞争三个基本要素组成。一般来说,当出售商品能给卖者带来更多的盈利时,商品的供给就多,反之供给就减少。一般来说,人们获得商品支付的货币越少,需求量就减少,反之需求量就扩大。

影响需求的因素:商品的效用、消费者的需要、消费者的收入、商品的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人们对商品价格的预期。 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上升;当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则下降。

竞争就是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经济各主体之间为争夺有利的生产和交换条件而发生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排斥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分为部门内的竞争和部门间的竞争。

市场经济运行的主要原则:等价交换、自由竟争、优胜劣汰、机会均等、城市守信、开放。

在现实生活中,妨碍自由竟争的垄断可以表现为自然性垄断、技术性垄断和行政性垄断。市场的自由主要体现在资源选 20

择的自由和资源流动的自由。要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维护诚信原则。

实行开放原则的好处:能够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从而提高竞争力,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可以研究和把握他人的比较优势,加快自己薄弱环节的发展。 力量状况可以把市场划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在市场体系中,既包括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在内的

市场体系具有统一性、开放性、竞争性、有序性等特征。

市场体系的作用应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来考察。微观方面:实现各级经济主体相互联系的纽带、各微观经济主体展示能力的舞台、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合理化的重要条件。宏观方面:建立健全宏观调空体系的基础、实现宏观调空目标的重要条件。

广义的商品市场包括组成市场体系的一般商品市场系列和特殊商品市场系列。商品市场由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服务性商品市场组成。商品市场按交易范围划分为全国性、区域性和集贸市场。按交易形式划分为零售、批发、批零兼营。按时间划分为现货和期货。消费品市场包括农副产品市场和日用工业品市场。农副产品市场具有季节性、分散性、非均衡性和鲜活性;日用工业品市场具有多向性、多变性、替代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生产资料市场具有批量大、专用性强、配套性强和引申需求关联大。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力市场可分为普通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普通劳动力市场具有的特征:普通劳动者从事的劳动基本上属于社会简单劳动;供需双方的谈判简洁明快,具有双向选择的特点;经常供大于求,价格偏低。人才市场的特征:求职者都是以脑力劳动和复杂劳动为主的高层次劳动者;供不应求;人才的市场流动带动劳动技术和技术资源的流动。

金融市场的特点:商品的单一性,价格的相对一致性。按资金融通方式可分为直接融资市场和间接;按时间可分为短期资金市场(货币)和长期(资本市场);按交易标地物分为证券、外汇和黄金市场;按信用工具分为一级市场(发行市场)和二级(交易)。

货币市场是指经营一年期以内货币资金融通的市场,包括银行的短期存贷款市场、企业间的短期借贷市场、商业票据承兑贴现市场、短期国债和可转让单据市场、金融企业间短期资金拆借市场。特点:融资时间短、信用工具流动性强、参与这多、利率变动比较频繁。

21

资本市场包括中长期存贷款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

外汇特指外国货币、外币有价证券、外币支付凭证和其他外汇资金。

黄金市场是集中进行黄金买卖和金币兑换的市场。

市场主体的类型:企业、居民、政府、市场中介组织。

企业是从事生产和经营的基本单位,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也是生产力的主体和国民经济的细胞。具备的条件:企业自身必须拥有明确的产权;必须是在法律和经济上成为独立自主的主体;必须与其他交易者处于平等地位。

居民作为产品和劳务的消费者表现为:1、是消费主体;2、居民消费的增加或减少必然对社会总产品和供求总量造成影响;3、居民消费支出的结构性变化对供求结构造成影响。

政府的经济职能表现在:1、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搞好宏观基础设施建设;3、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4、调节社会分配和建立社会保障。

市场中介组织的类型:1、为维护市场规则和市场秩序服务的;2、为扩大市场交易服务的;3、介于两者之间的。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产权制度为核心、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反映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的企业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在市场经济中,存在三种企业制度:业主制、合伙制、公司制,只有公司制才是现代企业制度真正的实现形式。

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1、公司必须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2、公司承担有限责任;3、法人治理结构。

我国国有企业制度的弊端:1、产权关系模糊,产权主体不明确;2、产权管理混乱,政企不分;3、资产经营责任不明,经济效益低下;4、国有资本呆滞,缺乏流动性。

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1、制定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体系;2、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3、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4、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国有企业党组织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政府的经济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政府市场监督的主要任务: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打击制假、售假行为;培育和发展生产要素市场;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和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宏观调空的必要性:1、社会化生产的需要;2、弥补市场缺陷的需要;3、适应经济成分多元化的需要。

宏观调空的主要目标:物价相对稳定、经济适度增长、劳动者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社会相对公平。

宏观调空的手段:经济手段(具体包括价格杠杆、财税杠杆、信贷杠杆)、法律手段、计划手段、行政手段。

22

宏观调控政策:财政、货币、产业。当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则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增加,从而使总需求增长;当总供给小于总需求时,则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以抑制总需求的增长。金融手段有:控制货币发行量、确定和调整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调整中央银行对各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再贴现率以及开展公开市场业务等。

根据货币供应量和需求量的关系,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紧缩性、平衡性三种。产业政策的核心是经济结构问题。 国民收入是一个国家的所有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一年)新创造的物质产品的总价值。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首先在物质生产部门内进行。国有企业分配为:上交国家的税金和利润、职工工资、企业利润;集体企业:税金、职工工资、企业利润;私营企业:税金、雇员工资、企业主利润;股份制企业:税金、出资人红利、职工工资、企业积累。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方向:支付非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的收入,向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项目投资,设立社会保证基金,建立社会后备基金。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主体分配形式。具体实现形式主要是工资、津贴和奖金。非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的重要补充。具体类型有:按个体劳动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按经济效益分配、按资分配、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团体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运用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办法,为社会成员、特别是无谋生能力而生活困难的成员提供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种制度。

我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1、有助于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减除老企业负担;2、有效地保障市场竞争中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3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4、通过社会保障,调节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前进。

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1、社会保险,是指通过立法,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参与,建立社会保险专项基金,保障劳动者因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而失去收入或收入很少时,仍然维持最基本生活的需要。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纲领。2、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对无收入生活来源的孤寡、老弱病残者,或遭受灾祸而使生活变得困难的家庭和个人,提供最基本的生存援助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最低纲领。3、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最高纲领。4、社会优抚,特殊纲领;5、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积类,补充纲领。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原则和目标:1、社会保障水平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保障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2、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使劳动者在履行规定义务的前提下,有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权利;3、社会互济和自我保障相结合;4、 23

政策要统一。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内容:1、深化劳动就业制度改革;2、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3、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又叫世界贸易,是泛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进口大于出口叫贸易逆差或出超,出口大于进口叫贸易顺差或入超。

国际贸易的特点:1、全球货物贸易发展速度加快,规模扩大;2、国际货物贸易结构发生深刻变化;3、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4、国际贸易地区分布形成了新格局;5、国际贸易方式日趋多样化、手段日益现代化、信息化。6、对外贸易依存度提高。

国际贸易的类型:一般贸易、加工贸易、补偿贸易、对等贸易、易货贸易、租赁贸易。国际贸易政策按性质分为自由国际贸易政策、保护国际贸易政策和公平国际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按自由程度分为完全自由贸易政策好自由性贸易政策。按照作用方向分为进口限制政策、出口保护政策和出口限制政策。按照标准不同分为基于国际规则的公平贸易政策和基于单边的公平贸易政策。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世界贸易组织的目标是实现贸易自由化。

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贸易自由化原则、透明度原则、允许列外和差别待遇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是指对于任何两个或多个缔约方来说,缔约一方现在或将来给予第三方在贸易上的特权、优惠和豁免,也同样给予缔约对方或其他缔约方。国民待遇原则是指缔约方之间相互保证给予对方的自然人、法人和商船在本国境内享有与本国自然人、法人和商船同等的待遇。互惠原则是指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之间相互给予对方以贸易上的优惠待遇。

发展中国家优惠待遇原则具体表现:1、允许发展中国家用较长时间履行义务或者有较长的过度期;2、允许发展中国家在履行义务时有较大的灵活性;3、规定发展中国家在履行某些义务时发达国家成员应当提供技术援助。

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1、大大加快世界各国贸易自由化进程;2、世界贸易组织的贸易自由化主要体现的是一般取消数量限制,在逐步取消数量限制的同时实行非关税壁垒关税化;3、将对世界贸易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较为有力的保障;4、将 24

导致世界贸易和收入的较大增长。

国际金融是指通过不同国家的货币兑换(即国际汇兑),在国与国之间实现货币流通与信用活动。

广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国际经济交易活动的全部记录。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结构: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净误差与遗漏项目。

外汇市场是由各种经营外汇的机构和个人进行外汇买卖和调剂外汇供求的场所和领域。外汇市场的业务种类有现汇业务、期汇业务、套汇业务。

外汇市场的作用:1、为国际经济往来提供货币兑换和结算的便利;2、为银行外汇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平衡外汇头寸的蓄水池;3、对一国对外金融、经贸部门起到了晴雨表的作用;4、也是外汇投机者活动的中心。

影响汇率的因素:国际收支状况、通货膨胀程度、利率水平、进出口政策与国际储备。汇率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影响因素:影响进出口贸易。本币贬值,外汇汇率提高,有利于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反之。

能作为国际储备的资产的特点:必须为一过货币当局所持有,具有流动性,能为各国所普遍接受。

国际储备的作用: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维护本国货币汇率的稳定,作为一国对外举债的基本保证。

作为储备货币的条件:1、该种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2、必须在世界范围内被普遍接受;3、数量必须适应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

外汇储备调整的原则: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

国际融资方式:金融期货、金融期权、金融互换、票据发行便利。

金融期货的特点:1、交易标的物为特定的金融资产;2、采用场内交易形式,交易双方均需交纳保证金;3、通过指定交易所采取公开喊价方式成交;4、交割时间与交易价格实现确定;5、交易标的物的交割需通过清算中心进行。

金融期货的种类:外汇期货、利率期货、股票指数期货。

金融期权分为:按合约持有人的权利不同分为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按权利行使时间分为欧式期权和美式期权;按交易环境分为常内期权和场外期权;按合约下的原形资产分为货币期权、利率期权和股票指数期权;

金融互换的种类:货币互换、利率互换。

国际金融市场包括外汇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黄金市场。

国际资本流动分为长期和短期。长期资本流动分为国际直接投资、国际证券投资和国际贷款。短期资本流动有短期主权 25

投资与贷款、保值性资本流动、投机性资本流动、贸易资金金融通。

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或更多国家建立子公司或分公司,由母公司进行有效控制和统筹决策,从事跨越国界的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实体。

跨国公司选择国外投资的目标有:资源寻求型投资、市场寻求型投资、成本寻求型投资。

我国利用外资的作用:弥补资金不足;促进产业升级;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增加财政收入,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我国利用外资的原则:1、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2、充分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原则;3、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利用外资为辅的原则。

我国利用外资的方式:对外借款(政府借款、国际金融组织借款、商业银行贷款、出口信贷、证券融资)、外商直接投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独资经营企业和合作开发)和外商其他投资方式。

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必要性:1、国际分工及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2、政府加强干预经济的客观要求;3、地理、社会、历史、文化等非经济条件的要求。方式:国家投资合作、资金借贷、对外援助、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利用外援。

经济全球化是指这样一种状况,即商品、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一定程度的大规模的自由流动。基本特征:1、贸易自由化是经济全球花的重要前提;2、金融全球化是重要组成部分;3、生产全球化是主要表现;

4、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进步是物质基础。

经济学常识

国民经济核算是对国民经济活动进行整体的系统的核算。它从数量上系统地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及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使用各个环节之间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内在联系。其具体含义有:国家或国际组织为统一国民经济核算而制定的核算标准和规范;全面、系统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数据体系。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领土范围内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价值的总和。 国民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是衡量经济活动的基本总量。 货币供应量分为三个层次:流通中的现金(M0)、狭义货币供应量(M0加活期存款)M1、广义货币供应量(M1加定期存款) 26

价格指数是指反映不同时期价格总水平的变动趋势和幅度的经济指数。在国际上衡量通货膨胀的价格指数一般有消费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和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折算指数。

衍生金融工具的特征:跨期交易、杠杆效应、不确定性和高风险、套期保值和投机套利共存。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关税分为进口税、出口税、过境税和进口附加税。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按照国际惯例,基尼系数在0.2以下为高度平均,0.2-0.3为相对平均,0.3-0.4为比较合理,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

债券的特征:偿还性、流通性、安全性和收益性。

股票的作用:一种出资证明,持有者凭股票来证明自己的股东身份,持有者凭股票参加发行企业的利润分配。

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使国家权力,组织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活动。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部门和公务员(判)。

中国行政管理的特征:鲜明的政治性、服务的广泛性、重要的执行性和一定的强制性。

行政管理是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内容,必然体现国家的本质,为国家的统治服务,因此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判,单) 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对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和报告工作,并接受其监督。(判)

政府职能反映政府活动的基本方向、基本任务和主要作用,是国家本质的外在表现。(判)

政府职能的特征:阶级性、广泛性、稳定性和发展性、系统性。政府行政管理是一个动态管理过程,涉及国家和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政府职能自然也具有广泛性。(单)自从产生政府就有政府职能,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政府具有某些相同的职能,这是政府职能的稳定性。但政府职能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有所改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往往有不同的政府职能,因而具有发展性。(判)

27

政府的基本职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文化职能是指政府为满足人民文化生活的需要,对文化事业进行的管理(单)。 政府职能配臵的原则:1、适应外部环境需要的原则;2、与政府能力一致原则;3、根据政府层级恰当配臵政府职能原则。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主要表现在政府社会经济管理职能转变和政府职能实现方式的变化。(判)

政府的社会经济职能转变表现为三种方式:1、由微观经济管理与调空转向宏观;2、管理对象由企业变为市场;3、由人治性的计划管理转向法治管理;

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是政企分开。(单,判)

狭义的行政组织仅指国家的行政机关。

行政组织的一般特征:目的性、系统性、服务性、权威性。行政组织要实现的目标是组成人员的共同目标。

行政组织设臵的基本原则:职能需要、整体协调、命令统一、分级管理、职权责相称、精简效能。

行政组织划分方法:直线式结构、职能式结构、直线职能式结构、矩阵式结构。

1993年,《国家公务员条例》出台,标志着中国已经确立并实施了公务员制度。2006年1月1日《公务员法》正式实施,这是中国公务员管理科学化、法制化的里程碑。

职位分类是对公务员实施科学管理的基础和前提。职位分类的依据是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轻重和所需资格条件。公务员考核重点在全面实施考核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工作实绩。考核方式:平时和定期。考核等级有优秀、称基本称职,不称职。

公务员职务任用的原则:优化、精干、德才兼备的原则,法定程序原则、一人一职与因事设职原则。任用的形式:选任制、委任制、聘任制、考任制。

公务员免职的原则:法定程序原则、适时免职原则、平等原则。

公务员晋升的原则:择优晋升原则,逐级晋升原则,依法晋升原则,贯彻公开、民主、平等、竞争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原则,实行功绩制原则,坚持考核、考试原则。

公务员奖励的原则:既注重奖励个人,也注重奖励集体;既注重定期,也注重及时;既以精神奖励为主,又要与物质奖励相结合。

行政处分的种类: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处分的程序:立案、调查、公布调查结果、提出处理意见、审核批准、机关批准。

28

任职培训,既对晋升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在任职前或任职后一年内进行的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即对从事专项工作的公务员进行的培训。

公务员交流原则:依法有序原则,因才适用的原则,适当照顾公务员切身利益的原则。任职回避,即公务员之间有回避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和财务等特殊职位的工作。公务回避即涉及本人厉害关系的、涉及本人亲属关系人员的厉害关系的、其他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情形。

回避的基本原则:加强监督、自我约束、严格制度、整体配套。

公务员工资结构:基本工资(职务、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

辞职包括公务员辞去公职和辞去领导职务。

辞退的条件:连续两年确定为不称职;不胜任现任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安排;因机关调整,拒绝合理安排的;不履行义务,不遵守纪律,经教育仍无转变,不适合继续机关工作,又不宜开除处分的;旷工或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15天,或者一年内累计旷工30天。

公务员退休的方式有强制退休和自愿退休。

公共政策的功能:调控、分配、促进、导向。

中枢系统是公共政策制定体制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发现问题成为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基本的重要起点。政策方案的设计是制定政策过程中最为关键也最需要创造力的东西。

政策执行的手段有:经济、法律、行政、宣传与引导。法律手段具有规范性、强制性、稳定性等特点。经济手段是指根据客观经济规律以及客观利益的要求,在公共政策执行中调节各种利益关系,以及节约执行成本、提高执行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宣传与引导手段是指通过对政策的宣传以及行为的引导完成政策执行目标的方式。

政策执行的方法:调动必要的政策资源,目标群体的配合,采取正确的执行策略,选配合格的执行者,有效的沟通和正确的协调,有效的饿监督。

公共安全是指社会和公民个人从事和进行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和交往所需要的稳定的外部环境和秩序。 公共危机的特点:普遍存在性、突发性、不确定性、扩散性、威胁性

公共危机的类型:自然灾害,特大安全事故,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性群体事件。

29

公共危机管理的主要环节:危机预防、危机准备、危机救治(启动预案、应急疏散、紧急救援、危机控制)、危机善后管理。危机预防是危机管理的第一步。处理好善后工作是危机管理至为关键的步骤。

行政监督是指作为依法享有行政监督权的监督主体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行使国家权力所实施的监督。

内部行政监督体系的主要监督类型有一般监督、业务监督、专职监督。一般监督是指行政管理组织机构内部按直接隶属关系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垂直纵向监督和不在同一辖区的机构间的水平横向监督。专职监督是专门设臵的监督机构对所有部门及个人工作的全面性监督。

行政外部监督体系的主要形式:立法监督、司法监督、政党监督、社会监督、媒体舆论监督。立法监督是指国家立法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活动实施的监督。它是层次最高、权威最大、范围最广、最有法律效力的异体监督。(判)司法监督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据宪法和法律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活动实施的强制性监督。政党监督是政党组织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行政行为的监督。

行政监督的原则:法治性、客观公正性、经常性、系统性、民主性、公开性。

领导科学

领导科学的显著特点:综合性、应用性、社会历史性。

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是服务。内涵:指导性服务、管理性服务、生活性服务、事务性服务。

领导活动的基本要素:领导者、被领导者、领导环境、领导目标。领导活动的基本职能:引导、率领、指挥、协调、监督、教育。引导是领导的一般职能,核心是正确地规划目标。领导环境可分为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两种。把握领导环境、利用和改造是领导活动必不可少的内容和任务。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相互信任、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相互支持、相互监督。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矛盾也是客观存在的,是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种表现。

现阶段,领导班子团结的思想基础是党的基本路线。

领导与管理具有高度的互补性、相容性和复合性。领导学与管理学关系:领导学从管理学中分化出来并形成一部独立的 30

学科。

领导工作中的群众路线原则: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和创造者的观点;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全社会服务的观念;树立一切向群众负责的观点;树立相互信任和依赖群众的观点。

领导作风的内在基础是领导者的素质修养,领导者素质是一个领导者之所以成为领导者和成为一个成功领导者的基础。领导作风的实质是领导者世界观的反映,代表着领导者的行为方式和思想倾向。

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是现代领导者首要条件: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要有廉洁奉公的政治道德修养;要有为国为民求贤若渴的精神。

渊博的知识是现代领导者成功的基石:要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要有丰富的社会科学文化知识;要有娴熟的现代管理知识;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经常获取新知识。

较强的工作能力是现代领导素质的核心:要有创新应变能力(要有改革创新观念,领导者要敢于破旧立新,推陈出新,要有永不满足的态度);要有战略思维能力;要有组织决策能力;要有协调沟通能力。在领导工作2/3的时间用于协调和沟通。

战略思维能力就是全局性思维和长远性思维。树立大局观念,现阶段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战略决策是关系到全局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的决策。

良好的生理素质是领导者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客观特质基础。

调查研究最正确的方法是解剖麻雀,举一反三。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中心环节就是调查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疏导的方法是所有领导者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正确的方法。

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梯次的年龄结构、合理的知识结构、互补的能力结构、相容的气质结构。

领导决策的程序:发现问题,确立目标;集思广益,拟订方案;价值评估,方案优选;先行试点,实践检验;全面实施,追踪检查。

科学决策的首要原则是客观原则。

决策是领导者首要的基本职能,没有决策就没有领导,贯穿于领导过程的始终,领导过程是由许多决策组成的连续不断的链条,决策是领导者履行各项职能的基础,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领导事务的成败。

领导者在决策中的主要职责是确立决策目标,制定决策方案,负责方案优选,领导方案实施。

领导选人用人的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大胆选拔新人;用有胆有识之才;扬长避短;量才用人;因事用人; 31

用养并重。

党的人才路线是任人唯贤,领导者活动的有效性取决于领导这选才用人的公正性,现阶段领导者最重要的价值理念是重视人才和知识。

领导人际关系协调的原则:平等、互利、诚信、精神。

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干部任命的原则:先考察后任命;工作需要与个人专业特长相结合;集体讨论决定;严格审批程序。

目前实行的人才选拔制度:选举制、考选制、聘任制、委任制。

思想政治工作中影响人积极性的内因主要是人生观。

奖励人才的方式:荣誉、物质、晋升。

领导艺术最突出的特点是创造性。领导科学是理论性的领导艺术。(从认识论看)领导艺术是一种客观存在,与政客的权术相比,各种领导艺术都具有真理性、科学性和正义性。

法律

法的本质: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以国家意志表现出来的统治阶级意志,体现的是统治阶级整体利益和意志,直接决定法本质的是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的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状况。

权利与义务在结构上是对立统一的,在功能上是作用互补关系。

法律关系包括假定(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三个基本要素。

法分为成文法与不成文法,根本法与普通法。

狭义法的适用仅指国家司法机关运用法律于具体案件的专门活动。

法的效力范围通常包括时间效力、空间效力和对人效力。

法的解释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

国家监督分为权力机关监督、司法机关监督、行政机关监督。

32

1999年宪法修正案郑重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保护私有财产写进了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于:在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在经济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精神文明上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我国属于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对某一地区实行不同于一般行政区的政治、经济和法律制度,该地区不拥有国家主权,但却具有特殊的法律地位。 政治权利表现为两种形式: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言论、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政治自由)。

行政法的特点:对象的确定性、内容的广泛性、内容的相对易变性。

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基本精神和要求:职权法定、权责统一、依程序行政、违法行政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基本精神和要求:正当性、情理性。

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依法对行政相对人违反行政法规范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给予人身、财产、名誉等方面的法律制裁的行政行为。

行政征收是指行政主体凭借国家行政权,根据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向行政相对人强制地、无偿地征集一定数额金钱或实物的行政行为。

行政复议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行政机关受理申请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一种行政行为。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依法进行审理和裁判的专门司法活动。

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不是提出行政诉讼的必经前臵程序;不因诉讼停止执行;被告负举证责任;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 33

合法性原则;不适用调解原则;司法受案和和变更原则。

不能作为行政诉讼的:1、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2、抽象行政行为;3、内部行政行为;4、终局行政行为。

可作为行政诉讼受理的条件:1、不服从行政处罚的;2、不服行政强制措施的;3、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经营自主权的;4、许可证制度中侵权行为引起的;5、不履行法定职责;6、未依法发给抚恤金的;7、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引起的;8、其他因人身、财产引起的。

民事法律关系包括主体、内容和客体。

民法的基本原则:平等、意思自治、公平、诚实信用、禁止权利滥用。

物权法是2007年10月1日正式实施。是调整物的归属和利用关系的法律。物权是绝对权、对世权,以物为客体。

物权具有优先权效力和物上请求权效力。

所有权的内容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

国有财产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指在某一特定的物业范围内,建筑物为多人分别所有时,由各所有人的专有部分的专有权、共有部分的持份权及因其共有关系所生的成员权三要素所构成特别所有权。

共有分为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

用益物权是以物的使用收益为目的而设立的他物权。包括: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 担保物权包括抵押权、质押权、留臵权。在以动产设定抵押权时,不以登记为成立要件,但是未经登记的动产抵押权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债是指特定当事人之间请求为一定给付的民事法律关系。是一种相对权。

可发生债的事实有:合同、不当得利、无因管理、侵权行为、缔约过失及其他。

知识产权是民事主体对其创造性的智力劳动成果依法所享有的专有权利,广义的知识产权包括人类一切智力创造成果。 知识产权的特点:无形性、法定权、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

34

继承法的原则:1、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继承权原则;2、继承权男女平等原则;3、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4、养老育幼原则。

合同又称契约,是双方当事人的法律行为。

民事责任当然具有强制性。

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停止侵害、恢复名誉、赔礼道歉、排除妨害、支付人身伤亡赔偿金。

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我国法律明文规定的,在制定和适用刑法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的、刑法所固有的,全局性和根本性的准则。包括罪行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和罪刑相适应原则。

犯罪的特征:具有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犯罪构成要件:犯罪客体要件、犯罪客观要件、犯罪主体要件、犯罪主观要件。刑法中的自然人犯罪主体的共同要件有:犯罪主体必须是自然人,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和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犯罪的主观要件包括故意和过失。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种类:任意的共同犯罪和必要的共同犯罪、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简单的共同犯罪和复杂的共同犯罪;一般共同犯罪和有组织的共同犯罪。共同犯罪人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

单位犯罪的主体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一般采取双罚制原则。

犯罪分类:重罪与轻罪、形式犯与实质犯、自然犯与法定犯。

犯罪的形态:即遂、预备、未遂和终止。犯罪预备类型:为实施犯罪准备工具的行为;其他为实施犯罪创造便利条件的行为。

职务犯罪的类型:危害国家安全罪、贪污贿赂罪、渎职罪。

35

基本国情

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我国地形可分为山地、高原、丘陵、平原、盆地。整个地势自西向东逐渐下降,构成巨大的阶梯状斜面。新疆土鲁番盆地中的艾丁湖湖面低于海平面154米,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地方。

我国近海大陆架总面积约127平方公里,约占世界大陆架总面积的1/20,我国渤海、黄海全部位于大陆架上。

我国具有典型的季风型气候,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形成四季分明、雨热同季的特征。寒潮、气旋、梅雨、台风等是我国常见的几种气候类型。全国大体上可话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情藏高寒区。

我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局世界前列,耕地局世界第四位。特点:1、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小;2、绝对良大、人均良小;3、分布不平衡,生产力地区差异大;4、耕地后备资源少,难利用的土地多。土地资源的隐患:土地流失日益严重,乱占耕地现象严重。

我国水资源居世界第五位,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和美国。特点:1、人均单位面积占有量不丰富(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2、地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3、年际和季节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

我国已发现160多种矿产,可利用的150多种,铜、铝、锰、硼、滑石、高岭土等居世界重要地位。特点:1、矿种多,探明储量多;2、伴生、共生矿矿床多,综合矿多,综合利用程度低;3、贫矿多,富矿少;4、分布不平衡;5、中小型产地多。

生物资源由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资源组成。植物资源包括森林、草场、栽培作物(种子植物种类居世界第3位);动物资源包括野生、家畜家禽、鱼类资源。微生物资源包括真菌、细菌、防线菌、病毒等。

海洋资源包括生物、矿产、化学和动力能源。渤海、南黄海、东海、台湾浅滩、珠江口、北部湾、莺歌海等7个含油气盆地。我国海域的化学资源主要是海水盐、镁和溴,浓度分别居世界第1位、第2位、第8位。我国海洋能源的 理论蕴藏量约为6亿万千瓦以上。

资源与环境密不可分,从一般意义上说,资源既是环境,环境也是资源。环境侧重于指人类生存需要的合适的自然物质 36

条件,即自然环境、生态环境;资源侧重于人类市场所需要的可资利用的物质来源。

我国土地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大面积土地质量退化,土地浪费,优良耕地减少。

我国陆地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局部地区缺水矛盾尖锐;水资源污染日益严重;水资源浪费大,地下水开采过量。

海洋资源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沿海水域开发不充分,利用不够合理,普遍存在不合理占用海岸的想象。

我国森林资源存在的问题:森林资源质量利益下降,,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维护生态平衡的需要。原因:砍伐过度,火灾和虫灾危害严重,执法不严。

我国草原资源存在的问题:过度垦殖造成对草原的破坏,过度放牧和草原退化。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人口数量的1、5,预计到2010年将接近14亿,到21世纪中叶将达到15-16亿。我国人口众多,分布不平衡,以黑龙江黑河至云南腾冲一线位界的东南地区人口多,西北一侧人口少。

到2014年我国开始进入老龄社会,到2045年将成为老人大国。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大城市化现象较为严重;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业比较落后。

我国提高国民素质的措施:1、加大教育投入,逐步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4.2%;2、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3、重视素质教育;4、要对现有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臵、优化结构。

生态问题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找到破坏和污染从而影响人体健康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现象。

我国环境保护政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政策;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重的原则;强化环境管理的政策。到2000年,我国初步形成了完整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环保奋斗目标:2010年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降低10%万元GDP能耗降低20%;到2010年重点地区和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到2020年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具体措施有:1、中央财政将投入20亿元用于节能减排体系建设;2、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采取区域限批措施;3、强化重点污染治理工程建设和运营监管;4、继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5、继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的环保专项行动。

1984年成立了环境保护委员会,1998年改为国家环境保护局。其主要职责:制定环保法规;颁布环保标准;负责环境污 37

染的各项防治工作;制定环保科技政策及规划,开展环保宣传。

城市环境保护途径:1、从制定规划入手改善城市的市区结构和布局;2、从节约能源和改变城市能源结构入手解决大气污染问题;3、从保护和节约水资源入手综合整治城市水源和水系的污染问题;4、从资源化、无害化入手,综合利用和处理城市垃圾;5、从管理入手综合整治城市的噪声污染;6、从发动群众入手绿化和美化环境。

农村环境保护措施: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2、开展农业区域化和环境保护工作;3、发展无废物、无污染的生态农业;

4、防止乡镇企业污染。

我国以1996年为转折点,基本遏制了污染加剧的趋势。

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要做的工作:1、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2、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3、加快建立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公共财政体制。

我国分配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分配关系尚未理顺;农民收入增长过缓;分配方式不规范,分配秩序混乱,调节手段不完备。

我国的扶贫政策体现了三个阶段的逐步改进过程:1979年之前是以救济为主的输血式扶贫;1980-1995年是以扶持贫困地区经济为主的开发式扶贫;1996年以来是以扶持贫困人口为主的开发式扶贫,以增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能力。所采取的方式主要有以工代赈、科技扶贫、机关定点扶贫、横向联合与对口帮扶、社会公益扶贫、劳务输出扶贫、异地搬迁移民扶贫、国际合作扶贫。

国家经济实力有几个方面来衡量:国家收入、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银行资金、扩大再生产、主要产品及其在世界的位次。

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包括地理、人口、资源、经济、科技和国防实力、国民凝聚力在内的生存力,包括社会、经济、科技、国防各方面发展的综合能力,包括国家战略目标、国家意志、政治制度、政府素质、调整改革能力在内的协同力的有机结合。中国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2006年我国GDP总量排名居世界第4位,综合国力在世界主要大国中排名第6位。

38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在战略上实行防御、自卫和后发制人的 原则。按照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兵于民的反正,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我国的武装力量由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武装警察部队、民兵组成。其组织体制按基本组织结构分为总部体制、军兵种体制、军区体制。军事科学院是全军最高军事科学研究机关,是全军军事科学研究的中心。我国坚持严格控制、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的原则,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体制和法规制度。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由职工工资、职工从工作单位得到的其他收入、个体劳动者和私营企业主的收入、城镇居民的其他劳动收入、赡养赠送收入、其他收入。农民收入来源:集体统一经营中得到的纯收入、经济联合体中得到的纯收入、家庭经营收入、其他非生产性收入。2007年,我国农村人均纯收入4140元,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全国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农村为43.1%,城镇为36.3%。

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的有利因素:1、发展潜力巨大;2、人力资源丰富;3、自然资源丰富;4、资源占世界总量比重迅速上升。不利因素:各种资源占世界比重不均衡。三个需注意的弱点:金融市场、高等教育培训及公共和私人机构的质量。

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是综合国力的主要表现。又总体经济状况、商业效率、政府效率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是个大指标来评判。中国在国际竞争力表现最为突出的是经济竞争力。

四川省情

四川辖18个地级市,3个民族自治州,面积48.5平方公里,是中国第5大省。人口仅次于河南、山东。四川是多民族聚居的省区,有55个民族,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唯一的羌族聚居区、第2大藏族聚居区。其中彝、藏、羌、苗、回、蒙古、满、纳西、土家、白、布依、傣、壮、历历等14个世居民族。

四川植被类型多样,植物种类丰富,又被称为活化石的水杉、银杉、红杉等。

我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7%左右。四川商业机构网点地域分布广、门类齐、覆盖面积大,是全国的商贸大省。国务院确定了把成都建成中国西南的商贸、科技、金融中心,交通、通信枢纽。

39

四川自然地理特点: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气候复杂多样;河网结构别具特色;具有生物多样性。我省河网结构分为树枝状水系、羽毛状水系、网状水系三种。境内的岷江、龙门山、邛崃山和大凉山均属中国著名的动植物基因库,是中国珍惜保护动植物集中地区之一。

四川发展大致经过五种格局变化:1、以成渝为中心的两点式区域经济格局;2、一线两翼的区域经济格局(江油-成都-乐山一线,两翼是攀西和川南地区);3、依托两市,发展两线(江油-峨眉山和成都-重庆)开发两翼,带动全省的区域经济格局;4、依托一点(成都)构建一圈(成都平原经济圈)开发两片(川南、攀西)扶持三区(丘陵地区、盆周山区、民族地区);5、以成都平原和攀西为重点,各区域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

当前全省区域经济发展形成三个类型:较发达地区(成都平原、川南地区、攀枝花市);发展种地区(丘陵地区);后发展地区(山区和民族地区)

四川区域发展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城乡二元结构制约明显;区域发展不平衡;区域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中心缺失;开放型经济发展滞后;聚集效应不明显。

今后区域发展的三个重点:凸显各地特色和比较优势;区域间的合理分布和有效衔接;差别化的区域政策。

2007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10505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达到1330亿元。省第九次党代会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主题,勾画了今后五年的发展和蓝图。确立了“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全省工作总体取向。加快发展是当务之急、民心所向,科学发展是本质要求、根本途径,又好又快发展是奋斗目标、检验标准。确立了把四川建设成为“辐射西部,面向全国,融入世界的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战略目标。这一战略目标是在科学分析形势、准确把握省情的基础上提出的,是立足西部、面向全国的开放性定位。

我省发展思路:以工业强省为主导,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强开放合作,加强科技教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主、三化、三加强,指明了四川跨越发展的基本路径,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主要着力点和突破点。

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经阶段和必由之路。要把大力推进工业化作为加快发展的核心战略。

40

城镇化是现代经济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发展现代工业的最佳载体。要重点打造成都平原城市群、川南城市群、攀西城市群和川东城市群。

要围绕整合科教资源和科技成果转化两个主要环节,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要把合理形成交通枢纽作为我省现阶段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纲。

三步走目标:到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15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8000元;到2015年,47000亿元,31000元;2020年,55000亿元,比2000年翻两番。提出了建设“富裕四川、和谐四川、文明四川、开放四川、生态四川的发展愿望。要大力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

战略发展路径:打造一枢纽(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三中心(物流、商贸、金融)、四基地(重要战略资源开发基地、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农产品深加工基地)。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基本内涵:枢纽凸显和提升区位优势,中心巩固和加强区域功能,基地支撑和增强高地实力。其核心在打造枢纽。

建设四基地必须做大重点企业、做强骨干企业、做优主打产品。

要实施三向拓展(突出南向、加强东向、畅通西向)、四层推进的开放合作战略。

破除四种观念:破除盆地观念,强化开放意识;破除内陆观念,强化前言意识;破除自满观念,强化进取意识;破除休闲观念,强化爬坡意识。

41


相关文章

  • 市直单位科级干部任免工作程序
  • 市直单位科级干部任免工作程序 市直单位科级干部任免工作程序 市委组织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 对市直正县级行政事业单位 承担干部人事工作职责的科室正职以及市委. 市政府直属副县级 行政事业单位副职,实行直接任免管理:对市直正县级行政事业 单位除 ...查看


  • 干部任用条例检查工作方案
  • 关于对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 关于对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及有关政策法规情况 进行检查的工作方案按照年初的工作要点和全市干部监督工作会议的精神, 经研 究,拟从7月下旬开始,对各县区.部分市直单位.市管企业贯 彻 ...查看


  • 关于印发[承德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科级干部选拔任用交流轮岗工作实施办法]的 通知
  • 承德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关于印发<承德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科级干部选拔任用交流轮岗工作实施办法>的 通知 承市公积金中心[2013]62号 各县(自治县).区管理部,机关各科室: 为不断完善中心系统科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交流轮 ...查看


  • [精品]干部选拔任用方案
  • 篇一:干部选拔任用方案 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选拔任用条例&g ...查看


  • 管理人员选拔任用管理办法(草稿)
  • 福城矿业 管理人员选拔任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企业选人用人工作,健全完善管理人员选拔任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升管理人员水平,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企业管理队伍,促进企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根据上级有关规定,结合实际,特 ...查看


  • 2009干部科工作总结
  • 2009年干部科工作总结和 年工作打算 2009年,干部科主要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特点体现在"五个突出"上. 一.抓队伍建设突出班子. 1.认真做好干部考察.重新修订了<******县党政(事业)领导班子及成员量化 ...查看


  • 竞争上岗实施方案
  • 一.指导思想 以"xxxx"重要思想和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以中央和省.市有关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文件为依据,进一步深化我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化.制度化,激发干部队伍的活力,提高干部 ...查看


  • 三亚市公务员调任转任工作办法
  • 中共三亚市委办公室 三亚市人民政府 办公室 关于印发<三亚市公务员调任转任工作 办法(试行)>的通知 三办发[2011]39号 各镇党委和人民政府,各区工委和管委会,市委各部门,市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 <三亚市公 ...查看


  • 后勤保障处科级干部竞聘方案
  • 后勤保障处科级干部竞聘方案 根据江财字[2009]33号文<关于印发的通知>精神以及学校第四轮干部竞聘上岗相关要求,结合后勤工作实际,制定后勤保障处科级干部竞聘方案如下: 一.干部竞聘工作原则 1.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 ...查看


  • 公务员任免规定
  • 关于印发<公务员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 规定(试行)>的通知 中组发[2008]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政府人事厅(局),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人民团体干部(人事)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组织部.人事局: 现将&l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