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6・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4年1月第11卷第1期 

中药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翟 颖,杨梦玉 

(1.北京市药品检验所,北京 100035;2.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北京 100026) 

    关键词:中药材;品种问题;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5304(2004)01-0006-02     中药是中医发展的基础。中药包括中药材(炮制品)、饮片及中成药。中药材是构成炮制品和制造中成药的基础,因此,中药材的质量至关重要。 1  目前中药材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品种问题 

1.1.1  品种混乱  如玉竹为百合科黄精属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的干燥根茎,《中国药典》2000版只收载了1种,而实际上古今都将黄精属多种具互生叶而根茎圆柱状者当玉竹用,商品来源复杂。经对采自湖南、广东、北京的玉竹与黄精用RAPD技术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玉竹与黄精存在种间差异,玉竹各个体间也均存在明显的谱带差异[1]。 

1.1.2  同药异名、同名异药现象严重  如《中国药典》2000版规定的旋覆花为日本旋覆花(Inula japonica Thunb.)及欧亚旋覆花(I.Britannica L.)的干燥头状花序,目前的商品药材主要是日本旋覆花,而未见欧亚旋覆花,倒是有线叶、湖北、水朝阳3种旋覆花在销售使用,而商品药材用的却是旋覆花(I.japonica)。对不同植物来源的日本、欧亚、线叶、湖北、水朝阳5种旋覆花利用指纹图谱进行鉴别发现,同一植物来源的不同样品的HPLC图谱基本一致,不同植物来源样品的HPLC图谱有较大差异[2]。 

1.1.3  药用部位、加工方法明确,但生产、使用混淆不分  有研究表明,金银花中的绿原酸在不同的物候期其含量呈一定规律的变化,在花盛期最高[3]。再如,炮制对黄芩中黄芩苷含量的影响表明,加热处理会不同程度地影响黄芩苷的含量,黄芩炮制品中黄芩苷的含量高低与其抗氧化能力作用基本一致,提示治疗不同疾病应选择不同的黄芩(生黄芩或不同的炮制品)[4]。 

1.1.4   地方习用药材问题  药材名称一样,但不同地方所用的却是不同的品种。如海桐皮,浙江用的是芸香科植物雩叶花椒及朵椒的树皮;安徽、湖南、湖北及广西部分地区用的为五加科植物刺楸的树皮;广东、福建用的是木棉科植物木棉的树皮;而云南用的却为豆科植物乔木刺桐的树皮。 1.1.5  假药充斥市场  如乌梢蛇为常用动物药材,《中国药典》2000版收载的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 Cantor.)的干燥体,但药材市场混淆有游蛇科动物白条锦蛇

(Elaphe dione Pallas.)去内脏的干燥体,但两者的外观性状及石油醚浸液的薄层鉴别差别明显,不能等同入药。 1.1.6  种源的遗传、退化、变异  有些已非原有概念的药材,道地药材与非道地药材业已转化,如雪莲花以总黄酮作为考察指标,发现栽培品的总黄铜含量明显高于野生品,似与生态环境有关;且发现雪莲叶及花(包括花苞)的含量明显高于茎与根,栽培雪莲花叶及花的含量明显高于野生品[5]。 1.2  无规范化的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目前,即使是同一品种的药材,由于无规范化的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以致造成中药材在种植、药用部位、采收、加工、贮藏及运输等各个环节上的操作、标准不一致,而这些又都会对中药材的内在质量和外形产生影响。如对《中国药典》和改进法采收加工地龙的研究显示:两法所得活性成分差异明显,且改进法比《中国药典》法活性效价高。又如,被蜜环菌侵染与未被蜜环菌侵染的猪苓菌核其菌龄与糖类成分的含量不同;人工栽培的猪苓菌核以4年后采收的产量、外观及多糖含量为宜[6]。再如,不同产地、不同物候期金银花中的绿原酸含量有差别,道地产区、花盛期的绿原酸含量明显高[3]。还有报道,经对4种不同产地佛手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比较发现,植株生长的环境条件影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相同提取方法但产地不同其化学成分及含量有所不同,不同采收季节及保存时间的长短也能造成化学成分的差异。 1.3  缺少可控的质量标准 

    现有的中药材质量标准规定了来源、药用部位、性状、鉴别等,据初步统计,只有43.45%及29.40%的中药材建立了薄层鉴别和含量测定,有18.55%的药材无任何鉴别和含量测定,只有显微或理化鉴别的分别为16.25%和8.22%。虽然现在还无法说明所选择控制的指标性成分与临床疗效的直接关系,但在目前尚未搞清中药产生临床疗效作用的究竟是哪种或哪类物质时,可暂以某味或数味药材中所含化学成分作为定量控制指标,以控制中药材的质量。 2  几点建议 

    ①国家应对中药材的种植、药用部位、采收、加工、贮藏及运输等制定统一的质量管理规范。②应制定中药材种植、采收、加工、贮藏及运输等研究计划, 利用科学合理的技

2004年1月第11卷第1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7・ 

关于中药新药同类方问题的思考 

刘炳林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北京100038) 

    关键词:中药新药;同类方;中药新药开发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5304(2004)01-0007-02     近年来,中药新药研究低水平重复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从药品的政策和技术上加以管理和引导已经成为多数人的共识。因此,在新颁布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立题目的和依据”中要求“提供和已有国家标准的同类品种的比较”。这里仅就其中争论较多的关于中药处方的类同方(处方的低水平重复)问题谈谈个人的一管之见,以期抛砖引玉。 1  关于中药处方类同方(处方的低水平重复)问题的几种认识 

1.1  市场淘汰说 

    有人认为,药品作为一种市场流通的商品,其淘汰应该完全由市场来决定,而不要人为地去限制和引导。这种观点看似符合市场规律,但笔者认为,公正、公平、自由的市场竞争机制确实是商品优胜劣汰的重要方法,通过同类商品的质量、性能、价格、售后服务等的优劣竞争来实现,这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一方面具有用于治疗疾病或改善人体机能的特殊性;另一方面有其市场流通的特殊性。我国现在的市场经济刚刚开始,公正、公平、自由的市场机制尚未完善,因此,完全由市场尚难于解决药品的自由流通问题。 1.2  传统经验说 

    很多从事中医药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学者提出,处方的加术方法对道地药材、野生与栽培品、种源的培育、种植方法、采收期、药用部位、贮藏管理等进行系统的研究,以统一规范中药材的生产与质量,保障中药的可持续性发展。③通过对不同产地中药材的考察,重新评价现有中药材的质量,对中药材实施批准文号管理。④由于药材质量与产地、采收季节、药用部位等密切相关,故中药材(含炮制品)的种植、药用部位、采收等应考虑其有效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而实施相应的管理,如药材应有说明书、标签,其内容除注明药材名称外,还应有具体药用部位及产地、采收及加工日期、贮藏及运输条件、指标成分的含量等。⑤对已知临床有效成分的中药材应按处方用药量折算入药,否则临床实际用药不准确,疗效难以保证,且不安全,尤其是对毒性、有害成分、贵重药材,故应鼓励中药配方颗粒的研究和使用;对临床尚不清楚其产生疗效物质基础的可暂以指标性成分折算入药。⑥建立国家中药材品种数据库,确立药用种属及药用部位,统一规范药品名称,逐步

减变化是中医的治疗传统,有些古代的名方也是仅仅进行剂量的改变,而药味并未改变,但其作用则完全不同;并且存在着一个医生用一两个方加减同治多种疾病的情况。但我们应该看到,中医的用药组方多数是建立在针对个体治疗基础上的,其剂型也多数为汤剂或散剂,这也是中医传统的主要治病方式。但中成药作为群体用药,必须是针对一类患者,不可能是只针对某个患者;因此,需要有一定的代表性,代表一类患者的同用治法和主要药物。 1.3  加强管理说 

    目前,中药的处方类同(低水平重复)问题在中药新药的开发中已经明显存在,无论是从有利于患者用药、保证患者的权益来看,还是从有利于我国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来看,从根本上限制和管理中药的处方类同(低水平重复)的开发,有其现实的意义。中药新药的处方类同问题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原卫生部药政管理局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此也十分重视,曾经多次召开专门的会议讨论类同方和处方的低水平重复问题,对其加强管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2  加强中药处方类同方(处方的低水平重复)管理的意义 2.1  临床用药的需要 

    国家批准的新药是为了满足临床的需要,如果开发出的新药其处方都十分相近,功效也无多大差别;而作为一个患 形成一药一名。 参考文献: 

[1] 刘塔斯,李  钟,刘春林.玉竹及其混淆品黄精的RAPD分析[J].中国药学杂志,2002,37(10):734. 

[2] 侯艳鹏,王建华,尚明英,等.旋覆花药材HPLC指纹图谱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2,37(12):894. 

[3] 邢俊波,李  萍,刘  云.不同产地、不同物候期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动态变化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3,38(1): 19. 

[4] 鲍建伟,张金龙,徐晓华.炮制对黄芩抗氧化作用的影响[J].中国药学杂志,2002,37(9):661. 

[5] 朱  晨,姜湘英,周丕文,等.野生与种植雪莲花的总黄酮含量比较[J].中国药学杂志,2002,37(2):98. 

[6] 郭顺星,曹文琴,王秋颖,等.与蜜环菌共生过程中猪苓菌核不同部位糖类成分的含量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 2002,37(7):493. 

(收稿日期:2003-03-10) 

・6・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4年1月第11卷第1期 

中药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翟 颖,杨梦玉 

(1.北京市药品检验所,北京 100035;2.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北京 100026) 

    关键词:中药材;品种问题;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5304(2004)01-0006-02     中药是中医发展的基础。中药包括中药材(炮制品)、饮片及中成药。中药材是构成炮制品和制造中成药的基础,因此,中药材的质量至关重要。 1  目前中药材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品种问题 

1.1.1  品种混乱  如玉竹为百合科黄精属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的干燥根茎,《中国药典》2000版只收载了1种,而实际上古今都将黄精属多种具互生叶而根茎圆柱状者当玉竹用,商品来源复杂。经对采自湖南、广东、北京的玉竹与黄精用RAPD技术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玉竹与黄精存在种间差异,玉竹各个体间也均存在明显的谱带差异[1]。 

1.1.2  同药异名、同名异药现象严重  如《中国药典》2000版规定的旋覆花为日本旋覆花(Inula japonica Thunb.)及欧亚旋覆花(I.Britannica L.)的干燥头状花序,目前的商品药材主要是日本旋覆花,而未见欧亚旋覆花,倒是有线叶、湖北、水朝阳3种旋覆花在销售使用,而商品药材用的却是旋覆花(I.japonica)。对不同植物来源的日本、欧亚、线叶、湖北、水朝阳5种旋覆花利用指纹图谱进行鉴别发现,同一植物来源的不同样品的HPLC图谱基本一致,不同植物来源样品的HPLC图谱有较大差异[2]。 

1.1.3  药用部位、加工方法明确,但生产、使用混淆不分  有研究表明,金银花中的绿原酸在不同的物候期其含量呈一定规律的变化,在花盛期最高[3]。再如,炮制对黄芩中黄芩苷含量的影响表明,加热处理会不同程度地影响黄芩苷的含量,黄芩炮制品中黄芩苷的含量高低与其抗氧化能力作用基本一致,提示治疗不同疾病应选择不同的黄芩(生黄芩或不同的炮制品)[4]。 

1.1.4   地方习用药材问题  药材名称一样,但不同地方所用的却是不同的品种。如海桐皮,浙江用的是芸香科植物雩叶花椒及朵椒的树皮;安徽、湖南、湖北及广西部分地区用的为五加科植物刺楸的树皮;广东、福建用的是木棉科植物木棉的树皮;而云南用的却为豆科植物乔木刺桐的树皮。 1.1.5  假药充斥市场  如乌梢蛇为常用动物药材,《中国药典》2000版收载的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 Cantor.)的干燥体,但药材市场混淆有游蛇科动物白条锦蛇

(Elaphe dione Pallas.)去内脏的干燥体,但两者的外观性状及石油醚浸液的薄层鉴别差别明显,不能等同入药。 1.1.6  种源的遗传、退化、变异  有些已非原有概念的药材,道地药材与非道地药材业已转化,如雪莲花以总黄酮作为考察指标,发现栽培品的总黄铜含量明显高于野生品,似与生态环境有关;且发现雪莲叶及花(包括花苞)的含量明显高于茎与根,栽培雪莲花叶及花的含量明显高于野生品[5]。 1.2  无规范化的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目前,即使是同一品种的药材,由于无规范化的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以致造成中药材在种植、药用部位、采收、加工、贮藏及运输等各个环节上的操作、标准不一致,而这些又都会对中药材的内在质量和外形产生影响。如对《中国药典》和改进法采收加工地龙的研究显示:两法所得活性成分差异明显,且改进法比《中国药典》法活性效价高。又如,被蜜环菌侵染与未被蜜环菌侵染的猪苓菌核其菌龄与糖类成分的含量不同;人工栽培的猪苓菌核以4年后采收的产量、外观及多糖含量为宜[6]。再如,不同产地、不同物候期金银花中的绿原酸含量有差别,道地产区、花盛期的绿原酸含量明显高[3]。还有报道,经对4种不同产地佛手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比较发现,植株生长的环境条件影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相同提取方法但产地不同其化学成分及含量有所不同,不同采收季节及保存时间的长短也能造成化学成分的差异。 1.3  缺少可控的质量标准 

    现有的中药材质量标准规定了来源、药用部位、性状、鉴别等,据初步统计,只有43.45%及29.40%的中药材建立了薄层鉴别和含量测定,有18.55%的药材无任何鉴别和含量测定,只有显微或理化鉴别的分别为16.25%和8.22%。虽然现在还无法说明所选择控制的指标性成分与临床疗效的直接关系,但在目前尚未搞清中药产生临床疗效作用的究竟是哪种或哪类物质时,可暂以某味或数味药材中所含化学成分作为定量控制指标,以控制中药材的质量。 2  几点建议 

    ①国家应对中药材的种植、药用部位、采收、加工、贮藏及运输等制定统一的质量管理规范。②应制定中药材种植、采收、加工、贮藏及运输等研究计划, 利用科学合理的技

2004年1月第11卷第1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7・ 

关于中药新药同类方问题的思考 

刘炳林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北京100038) 

    关键词:中药新药;同类方;中药新药开发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5304(2004)01-0007-02     近年来,中药新药研究低水平重复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从药品的政策和技术上加以管理和引导已经成为多数人的共识。因此,在新颁布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立题目的和依据”中要求“提供和已有国家标准的同类品种的比较”。这里仅就其中争论较多的关于中药处方的类同方(处方的低水平重复)问题谈谈个人的一管之见,以期抛砖引玉。 1  关于中药处方类同方(处方的低水平重复)问题的几种认识 

1.1  市场淘汰说 

    有人认为,药品作为一种市场流通的商品,其淘汰应该完全由市场来决定,而不要人为地去限制和引导。这种观点看似符合市场规律,但笔者认为,公正、公平、自由的市场竞争机制确实是商品优胜劣汰的重要方法,通过同类商品的质量、性能、价格、售后服务等的优劣竞争来实现,这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一方面具有用于治疗疾病或改善人体机能的特殊性;另一方面有其市场流通的特殊性。我国现在的市场经济刚刚开始,公正、公平、自由的市场机制尚未完善,因此,完全由市场尚难于解决药品的自由流通问题。 1.2  传统经验说 

    很多从事中医药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学者提出,处方的加术方法对道地药材、野生与栽培品、种源的培育、种植方法、采收期、药用部位、贮藏管理等进行系统的研究,以统一规范中药材的生产与质量,保障中药的可持续性发展。③通过对不同产地中药材的考察,重新评价现有中药材的质量,对中药材实施批准文号管理。④由于药材质量与产地、采收季节、药用部位等密切相关,故中药材(含炮制品)的种植、药用部位、采收等应考虑其有效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而实施相应的管理,如药材应有说明书、标签,其内容除注明药材名称外,还应有具体药用部位及产地、采收及加工日期、贮藏及运输条件、指标成分的含量等。⑤对已知临床有效成分的中药材应按处方用药量折算入药,否则临床实际用药不准确,疗效难以保证,且不安全,尤其是对毒性、有害成分、贵重药材,故应鼓励中药配方颗粒的研究和使用;对临床尚不清楚其产生疗效物质基础的可暂以指标性成分折算入药。⑥建立国家中药材品种数据库,确立药用种属及药用部位,统一规范药品名称,逐步

减变化是中医的治疗传统,有些古代的名方也是仅仅进行剂量的改变,而药味并未改变,但其作用则完全不同;并且存在着一个医生用一两个方加减同治多种疾病的情况。但我们应该看到,中医的用药组方多数是建立在针对个体治疗基础上的,其剂型也多数为汤剂或散剂,这也是中医传统的主要治病方式。但中成药作为群体用药,必须是针对一类患者,不可能是只针对某个患者;因此,需要有一定的代表性,代表一类患者的同用治法和主要药物。 1.3  加强管理说 

    目前,中药的处方类同(低水平重复)问题在中药新药的开发中已经明显存在,无论是从有利于患者用药、保证患者的权益来看,还是从有利于我国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来看,从根本上限制和管理中药的处方类同(低水平重复)的开发,有其现实的意义。中药新药的处方类同问题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原卫生部药政管理局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此也十分重视,曾经多次召开专门的会议讨论类同方和处方的低水平重复问题,对其加强管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2  加强中药处方类同方(处方的低水平重复)管理的意义 2.1  临床用药的需要 

    国家批准的新药是为了满足临床的需要,如果开发出的新药其处方都十分相近,功效也无多大差别;而作为一个患 形成一药一名。 参考文献: 

[1] 刘塔斯,李  钟,刘春林.玉竹及其混淆品黄精的RAPD分析[J].中国药学杂志,2002,37(10):734. 

[2] 侯艳鹏,王建华,尚明英,等.旋覆花药材HPLC指纹图谱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2,37(12):894. 

[3] 邢俊波,李  萍,刘  云.不同产地、不同物候期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动态变化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3,38(1): 19. 

[4] 鲍建伟,张金龙,徐晓华.炮制对黄芩抗氧化作用的影响[J].中国药学杂志,2002,37(9):661. 

[5] 朱  晨,姜湘英,周丕文,等.野生与种植雪莲花的总黄酮含量比较[J].中国药学杂志,2002,37(2):98. 

[6] 郭顺星,曹文琴,王秋颖,等.与蜜环菌共生过程中猪苓菌核不同部位糖类成分的含量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 2002,37(7):493. 

(收稿日期:2003-03-10) 


相关文章

  • 乡镇医院中药调剂工作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建议
  • [摘要] 本文通过探讨乡镇医院中药房的处方调配工作,分析了其在中药调剂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接着分析了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改善建议,希望对提高调剂水平和用药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 乡镇医院;中药调剂问题;原因;建议� [中国分类 ...查看


  • 药品质量标准研究现状
  • 药品质量标准研究现状 毛鑫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院 北京) [摘要]:本文通过对比近几年发表的关于药品质量标准的文献,较为系统 地总结了我国药品质量标准的研究现状,分析中药质量标准的不足之处,并且提 出一系列关于完善我国药品质量标准的建 ...查看


  • 门店运营基础知识
  • 门店运营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 硬件部分 一. 人员结构: 1. 药师或执业药师在职在岗. 2. 上岗证:质量管理.验收养护.计量及营业人员必须是经市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考试合格,取得上岗证的人员.一般还应该有专业的岗位培训记录.再教育记录等. ...查看


  • 为什么你不敢正视中药的安全性?
  • 不管是马兜铃酸致肝癌事件,还是强生爽身粉(含滑石粉)致卵巢癌风险案件,或是云南白药乌头碱超标事件,每次和中药安全性有关的消息一出来,都会惊动大家敏感的神经. 我们杂志也专门发文向大家科普了古人对于中药"毒"性的认识.使用 ...查看


  • 2014年中国中药市场趋势报告
  • 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常误导管理者 ...查看


  • 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调研报告
  • 2013年10月第20卷第10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103· ·中药市场· 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调研报告 尹艳, 李倩, 郭昫, 刘长利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 100069 关键词:亳州:中药材:中药市场 DOI:10.3969/j.iss ...查看


  •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调研报告
  • 新 农 村 建 设 调 研 报 告 沾益县播罗乡小海村委会指导员- 代桂明 一.小海村委会的基本情况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 自201 ...查看


  • [有毒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有毒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作者:冯红霞 张友干 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3年第03期 由博士生导师.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宋少江 ...查看


  • 中药资源保护法律问题
  • 中药资源产地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中药资源在生态.遗传.经济.科学.经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对疾病的治疗研究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保护中药资源是一件关乎人类健康的大事.同时,中国的中医药产业在世界上有着举足轻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