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名词活用知识总结

文言文名词活用知识总结

文言文中,名词活用不外乎两种类型:一种是活用作动词,一种是活用为状语,本文拟结合具体例句从这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可以分为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名词的意动用法三种类型。

(一) 名词作一般动词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可以作动词用,在句子中充任谓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名词+名词

如果一个句子中有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名词即不是并列关系、同位语关系,又不是偏正关系,句中也没有其它动词作谓语,那么其中的一个名词作动词用。 例 1、 范曾数目项王。(《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

例2、 籍吏民,封府库。(《史记·项羽本纪》)

例1“目”,名词作动词,当“看、使眼色”讲,作谓语,“项王”为其宾语。 例2“籍” ,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登记”,“吏民”为其宾语。

例3、舍相如广成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舍”,名词作动词读作“shè”,当“安排住宿”讲。

2、能愿动词+名词

能愿动词的位置是在动词之前的,当一个名词置于能愿动词之后,句中有没有其它动词时,这个名词作动词用。

例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例5、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史记·项羽本纪》)

例4、“水”,名词,在能愿动词“能“之后用作动词,当“泅水”讲,作谓语。

例5、“王”在能愿动词“欲”之后用作动词,当“称王”讲,作谓语,读作“wàng”。

3、名词+补语(介词结构)

补语的位置通常是附在动词之后。当一个名词在补语之前,句中有没有其它动词时,这个名词作动词用。

例6、沛公军霸上。(《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

例7、秦伐韩,军于閼与。(《史记·项羽本纪》)

例6、例7中的“军”均置于补语之前活用为动词,意为“驻扎”,所不同的是例6补语省略了介词“于”。

4、否定副词+名词

否定副词往往置于动词之前修饰动词的。所以紧接在否定副词之后的名词通常用作动词。

例8、小信未福,神弗福也。(《左传·曹刿论战》)

例9、恐托不效。(诸葛亮《出师表》)

例8中的“福” 紧接在否定副词“弗”之后活用为动词作谓语,当“保佑”讲。 例9中的“效” 紧接在否定副词“不”之后活用为动词作谓语,当“奏效、有效”讲。

5、所+名词

特殊的指示代词“所”的后面一般只接动词或动宾词组,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表示……的东西、……的方式等。如果“所”字之后粘附名词,那么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10、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记王忠肃公翱事》)

例1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起义》) 例10“货”粘附于“所”字之后,用作动词,意为购买。

例11“罾”本是一种鱼网,在这里活用为动词,“所罾”就是“所网者的”。

6、名词+代词

代词是不受名词修饰的,所以代词(通常为“之”、“者”)前面的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例1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例1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例12“名”在作宾语的代词“之”之前活用为动词,当“命名”讲。

例13“名”在作宾语的代词“者”之前活用为动词,当“指名”讲。

7、 名词用“而”跟其它谓词性成分相连,活用为动词

例14、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荀子·天论》)

例15、遵海而南。(《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例16、败楚汉,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史记·项羽本纪》)

“而”作为连词可以连接动词,所以例14“王”用在连词“而”之后活用为动词,当“称王”讲。

例15“南”用在连词“而”之后活用为动词,意为“向南走”。

例16“西”用在连词“而”之后也活用为动词。

(二) 名词的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名词也有用作使动的,是指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17、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项羽本纪》) “王我”是“使我王”,即“使我为王”。

(三) 名词用作意动词

名词的意动就是名词带上宾语,主观上对宾语会有“感到它怎样”或“把它看作什么”的意思。

例18、忧愁风雨,树犹如此。(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例19、友风而子雨。(《荀子·赋》)

例18、“忧愁”,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忧愁。

例19、“友”、“子”为名词的意动用法,意为“以……为友,以……为子。即整句意为以风为友,以雨为子。

二、名词作状语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用在动词的前面,对这个动词起着直接修饰或限制作用,在句中充任状语,名词作状语的用法常见有以下3种类型:

(一) 表示比喻意

这是指拿用作状语的那个名词的动态来描绘它所修饰的那个动词所表示的状态,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像……一样,像……似的。

例20、又间令吴广之汉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

例21、有狼当道,人立而啼。(马中锡《中山狼传》)

例20“狐鸣”作状语修饰动词“呼”,意为像狐狸一样鸣叫。

例21“人”作状语修饰动词“立”,意为像人一样站立着。

(二) 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这是把动词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当作状语的那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来看待,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当作……那样”和“像对待……那样。

例22、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兄”名词修饰动词“事”,作状语。

(三)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凭借的工具或动作行为使用的方法 例23、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2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列子·愚公移山》)

例2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例23、名词“廷”表示动作行为“见”发生的处所,意为“在廷上”。 例24、名词“箕畚”表示动作行为“运”所凭借的工具。

例25、名词“躬”表示动作行为“耕”所使用的方法,作“耕”的状语。

名词用作状语是比较常见的文言语法现象,如何判断一个名词是否用作状语呢? 结合以上名词作状语的类型分析,我们知道,用作状语的名词它的位置都是置于动词之前的。因此,一般来说,凡是置于动词之前的名词如果不充任句子的主语,那么,这个名词就活用作状语了。

文言文名词活用知识总结

文言文中,名词活用不外乎两种类型:一种是活用作动词,一种是活用为状语,本文拟结合具体例句从这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可以分为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名词的意动用法三种类型。

(一) 名词作一般动词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可以作动词用,在句子中充任谓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名词+名词

如果一个句子中有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名词即不是并列关系、同位语关系,又不是偏正关系,句中也没有其它动词作谓语,那么其中的一个名词作动词用。 例 1、 范曾数目项王。(《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

例2、 籍吏民,封府库。(《史记·项羽本纪》)

例1“目”,名词作动词,当“看、使眼色”讲,作谓语,“项王”为其宾语。 例2“籍” ,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登记”,“吏民”为其宾语。

例3、舍相如广成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舍”,名词作动词读作“shè”,当“安排住宿”讲。

2、能愿动词+名词

能愿动词的位置是在动词之前的,当一个名词置于能愿动词之后,句中有没有其它动词时,这个名词作动词用。

例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例5、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史记·项羽本纪》)

例4、“水”,名词,在能愿动词“能“之后用作动词,当“泅水”讲,作谓语。

例5、“王”在能愿动词“欲”之后用作动词,当“称王”讲,作谓语,读作“wàng”。

3、名词+补语(介词结构)

补语的位置通常是附在动词之后。当一个名词在补语之前,句中有没有其它动词时,这个名词作动词用。

例6、沛公军霸上。(《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

例7、秦伐韩,军于閼与。(《史记·项羽本纪》)

例6、例7中的“军”均置于补语之前活用为动词,意为“驻扎”,所不同的是例6补语省略了介词“于”。

4、否定副词+名词

否定副词往往置于动词之前修饰动词的。所以紧接在否定副词之后的名词通常用作动词。

例8、小信未福,神弗福也。(《左传·曹刿论战》)

例9、恐托不效。(诸葛亮《出师表》)

例8中的“福” 紧接在否定副词“弗”之后活用为动词作谓语,当“保佑”讲。 例9中的“效” 紧接在否定副词“不”之后活用为动词作谓语,当“奏效、有效”讲。

5、所+名词

特殊的指示代词“所”的后面一般只接动词或动宾词组,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表示……的东西、……的方式等。如果“所”字之后粘附名词,那么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10、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记王忠肃公翱事》)

例1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起义》) 例10“货”粘附于“所”字之后,用作动词,意为购买。

例11“罾”本是一种鱼网,在这里活用为动词,“所罾”就是“所网者的”。

6、名词+代词

代词是不受名词修饰的,所以代词(通常为“之”、“者”)前面的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例1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例1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例12“名”在作宾语的代词“之”之前活用为动词,当“命名”讲。

例13“名”在作宾语的代词“者”之前活用为动词,当“指名”讲。

7、 名词用“而”跟其它谓词性成分相连,活用为动词

例14、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荀子·天论》)

例15、遵海而南。(《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例16、败楚汉,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史记·项羽本纪》)

“而”作为连词可以连接动词,所以例14“王”用在连词“而”之后活用为动词,当“称王”讲。

例15“南”用在连词“而”之后活用为动词,意为“向南走”。

例16“西”用在连词“而”之后也活用为动词。

(二) 名词的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名词也有用作使动的,是指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17、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项羽本纪》) “王我”是“使我王”,即“使我为王”。

(三) 名词用作意动词

名词的意动就是名词带上宾语,主观上对宾语会有“感到它怎样”或“把它看作什么”的意思。

例18、忧愁风雨,树犹如此。(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例19、友风而子雨。(《荀子·赋》)

例18、“忧愁”,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忧愁。

例19、“友”、“子”为名词的意动用法,意为“以……为友,以……为子。即整句意为以风为友,以雨为子。

二、名词作状语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用在动词的前面,对这个动词起着直接修饰或限制作用,在句中充任状语,名词作状语的用法常见有以下3种类型:

(一) 表示比喻意

这是指拿用作状语的那个名词的动态来描绘它所修饰的那个动词所表示的状态,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像……一样,像……似的。

例20、又间令吴广之汉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

例21、有狼当道,人立而啼。(马中锡《中山狼传》)

例20“狐鸣”作状语修饰动词“呼”,意为像狐狸一样鸣叫。

例21“人”作状语修饰动词“立”,意为像人一样站立着。

(二) 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这是把动词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当作状语的那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来看待,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当作……那样”和“像对待……那样。

例22、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兄”名词修饰动词“事”,作状语。

(三)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凭借的工具或动作行为使用的方法 例23、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2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列子·愚公移山》)

例2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例23、名词“廷”表示动作行为“见”发生的处所,意为“在廷上”。 例24、名词“箕畚”表示动作行为“运”所凭借的工具。

例25、名词“躬”表示动作行为“耕”所使用的方法,作“耕”的状语。

名词用作状语是比较常见的文言语法现象,如何判断一个名词是否用作状语呢? 结合以上名词作状语的类型分析,我们知道,用作状语的名词它的位置都是置于动词之前的。因此,一般来说,凡是置于动词之前的名词如果不充任句子的主语,那么,这个名词就活用作状语了。


相关文章

  •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总结
  •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总结 一.通假字 1 秦王必说见臣:通"悦",高兴 yuâ 3.日以尽矣(通"已",已经) 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通"凌",凌辱) 5.今日往而 ...查看


  • 高中语文选修1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总结
  • 高中语文选修1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总结.txt 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生幸福:对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场心伤: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段荒唐:错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声叹息. 1.通假字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 邹忌修八尺有余(有,) 徐公来 ...查看


  •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2013-03-18 15:03 来源:互联网       [ 标签: 文言文 高一语文 必修一 ] 小编寄语:关于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文言文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有很多知识点需要我们进行总结, ...查看


  •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一.常用实词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及意义,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1.安 (1)安逸.例:死于安乐(& ...查看


  • 小石潭记 文言知识总结 通假字一词多义等
  • 一.通假字 "见"通"现". 二.古今异义 1.小生:古义:青年,后生.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去:古义:离开.乃记之而去: 今义:常用义为"往" ...查看


  • 文言文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
  • 文言文词类活用之名词作状语 教者:刘应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弄清楚古代汉语词类活用之名词作状语几种情形: 2.掌握名词作状语的基本规律: 3.引导学生运用本次课的方法,能自行归纳其他文言知识规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正确.快速判断出名 ...查看


  •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总结
  •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 3.秦伯说(&qu ...查看


  •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 ..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 初中语文知识点 积累及运用 识记字音 识记字形 标点符号 正确使用实词.虚词 正确使用熟语 辨析修改病 句 语句表述 压缩语段 仿用.选用.变换句式 简明.连贯.得体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 ...查看


  • 暑假计划:今年最新高三暑期计划
  • 近50天的假期将给同学们带来很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好这段时间是每位即将步入高三毕业班的学子必须思考和践行的问题.假期"未雨绸缪",高三才能"大显身手".下面我就语文学科假期复习谈几点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