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悲陈陶

  《悲陈陶》

  作者:杜甫

  原文: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注释:

  1、陈陶:地名,即陈陶斜,又名陈陶泽,在长安西北。

  2、孟冬:农历十月。十郡:指秦中各郡。良家子:从百姓中征召的士兵。

  3、无战声:战事已结束,旷野一片死寂。

  4、义军:官军,因其为国牺牲,故称义军。

  5、向北啼:这时唐肃宗驻守灵武,在长安之北,故都人向北而啼。

  翻译:

  初冬时节,从十几个郡征来的良家子弟,

  一战之后鲜血都洒在陈陶水泽之中。

  蓝天下的旷野现在变得死寂无声,

  四万名兵士竟然在一日之内全部战死。

  野蛮的胡兵箭镞上滴着善良百姓的鲜血,

  唱着人们听不懂的胡歌在长安街市上饮酒狂欢。

  长安城的百姓转头向陈陶方向失声痛哭,

  日夜盼望唐朝军队打回来恢复昔日的太平生活。

  赏析: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冬,唐军跟安史叛军在陈陶作战,唐军四五万人几乎全军覆没。来自西北十郡(今陕西一带)清白人家的子弟兵,血染陈陶战场,景象是惨烈的。杜甫这时被困在长安,诗即为这次战事而作。

  陈陶之战伤亡是惨重的,但是杜甫从战士的牺牲中,从沉默气氛中,从人民流泪的悼念中,从他们悲哀的心底上仍然发现并写出了悲壮的美。(m.lz13.cn)它能给人们以力量,鼓舞人民为讨平叛乱而继续斗争。

  这首诗的写作,说明杜甫没有客观主义地展览伤痕,而是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他根据战争的正义性质,写出了人民的感情和愿望,表现出他在创作思想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 杜甫的诗全集

* 杜甫:哀江头

* 杜甫:哀王孙

  《悲陈陶》

  作者:杜甫

  原文: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注释:

  1、陈陶:地名,即陈陶斜,又名陈陶泽,在长安西北。

  2、孟冬:农历十月。十郡:指秦中各郡。良家子:从百姓中征召的士兵。

  3、无战声:战事已结束,旷野一片死寂。

  4、义军:官军,因其为国牺牲,故称义军。

  5、向北啼:这时唐肃宗驻守灵武,在长安之北,故都人向北而啼。

  翻译:

  初冬时节,从十几个郡征来的良家子弟,

  一战之后鲜血都洒在陈陶水泽之中。

  蓝天下的旷野现在变得死寂无声,

  四万名兵士竟然在一日之内全部战死。

  野蛮的胡兵箭镞上滴着善良百姓的鲜血,

  唱着人们听不懂的胡歌在长安街市上饮酒狂欢。

  长安城的百姓转头向陈陶方向失声痛哭,

  日夜盼望唐朝军队打回来恢复昔日的太平生活。

  赏析: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冬,唐军跟安史叛军在陈陶作战,唐军四五万人几乎全军覆没。来自西北十郡(今陕西一带)清白人家的子弟兵,血染陈陶战场,景象是惨烈的。杜甫这时被困在长安,诗即为这次战事而作。

  陈陶之战伤亡是惨重的,但是杜甫从战士的牺牲中,从沉默气氛中,从人民流泪的悼念中,从他们悲哀的心底上仍然发现并写出了悲壮的美。(m.lz13.cn)它能给人们以力量,鼓舞人民为讨平叛乱而继续斗争。

  这首诗的写作,说明杜甫没有客观主义地展览伤痕,而是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他根据战争的正义性质,写出了人民的感情和愿望,表现出他在创作思想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 杜甫的诗全集

* 杜甫:哀江头

* 杜甫:哀王孙


相关文章

  • 20世纪杜甫研究述评
  • 20世纪杜甫研究述评 摘要:20世纪中国大陆的杜甫研究深受新旧文化.东西文化交互撞击及多次政治思潮的影响,以1949年.1976年为界呈现出三个时期,依次表现出剥去封建时代加给他的"圣化"的外衣.只把他作为普通诗人来研究 ...查看


  • 杜甫很忙图片全集
  • 杜甫很忙!网友恶搞杜甫很忙图片全集 [PConline 欣赏]今年正好是诗圣杜甫诞辰1300周年,近期一组名为"杜甫很忙"的系列图片在微博上疯转.在这些再创作的图片里,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西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 ...查看


  • 论杜甫诗的悲剧主题
  • 杜甫研究学刊一九九八年第一期 总第55期 论杜甫诗的悲剧主题 丁启阵 一部杜诗, 内容丰富广博.从格调上说, 除了忧苦一类以外, 当然也有欢快的诗篇; 但是, 在全部杜诗中, 前一类诗作不但数量大, 艺术价值也明显比欢快类的诗篇高得多.事实 ...查看


  • 议论文:杜甫---管翔羽
  • 议论文:杜甫 创作者:管翔羽 QQ:11067869 18 人们一想起杜甫,脑海浮现的多半是一位忧国忧民.朴实谦和的长者.但长者也曾年轻,温厚的人也有狂放的一面.如果不是命运的捉弄,杜甫在后人面前呈现的,也许是另一种面貌. 交游:因为狂傲差 ...查看


  • 导游词杜甫草堂3篇
  • 导游词杜甫草堂3篇 杜甫草堂内溪流环绕,竹木葱茏,台池阁掩映在花木丛中,是一处颇有特色的祠宇园林.下面是导游词杜甫草堂,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导游词杜甫草堂 各位团友:大家好,杜甫在<客至>一诗中写道到"花径未曾缘 ...查看


  • 锦城笔记:草堂漫笔
  • 锦城笔记:草堂漫笔 说到杜甫,总离不开成都草堂.其实这里既不是杜甫的故乡,也不是杜甫的墓地,杜甫不过在这里住过几年,却成了文学史上一块圣地.想想也不奇怪,许多名景.名寺.名楼,因一首诗,某个文人而脍炙人口,如我们熟知的江南三大楼不就是这样. ...查看


  • 你误会杜甫了(上)
  • 一说到唐朝,一提到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我们脑海中浮现的一定是这个大名鼎鼎的"杜工部".但如果单凭学校所学,我们可能很难全面地去把握杜甫的人物形象.近15年高考201套考题杜甫诗歌鉴赏直接考查8首,足见其重要程度.全面地把 ...查看


  • 杜甫生平介绍
  • 彭林旺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 由于他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 生平 杜甫生长在"奉儒守官 ...查看


  • 从杜甫的经历看其成就
  • 从杜甫的经历看其成就 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至宋之问.沈佺期等,言揣声音,浮切不差,而号"律诗",竞相袭沿.逮开元间,稍裁以雅正,然恃华者质反,好丽者壮违,人得一概,皆自名所长.至甫,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 ...查看


  • "杜甫很忙"事件介绍
  • "杜甫很忙"事件介绍 据悉,这些恶搞"诗圣"杜甫的图片的原图来源于高中语文必修课本<登高>一诗的插图,图中杜甫侧坐在石头上,迎着风略抬起头,面带忧郁. 但经过网友涂鸦,杜甫身世凄苦.忧国忧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