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上海市青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青浦区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学业质量调研测试

语 文 试 卷(2016.12)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注意,不能错位。

3.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 积累与运用 (1-5题) (10分)

1.何时倚虚幌, (杜甫《月夜》)(1分)

2.人有悲欢离合, 。( [填作者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分)

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用的最突出的手法是 。在柳永《八声甘州》中运用相同手法的句子是‚ , 、 ?‛(2分)

4.高中毕业和最要好的同学分别,最能表达此刻心情的句子是( )(3分)

A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C .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D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5.如果你在上海人民广场边上向附近商家一位中年妇女询问如何到上海博物馆,最恰当的询问语是( ) ( 2分)

A .嗨!你好!不好意思打扰一下,请问去上海博物馆怎么走?

B .阿姨你好!请问去上海博物馆怎么走比较方便?

C .唔……阿姨你好,你能帮我指点怎么去上海博物馆的路吗?

D .你好!阿姨,你知道上海博物馆在哪里吗?你能帮我指路吗?

二、阅 读 (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6-10题 (16分)

情与辞 朱光潜

①一切艺术都是抒情的,都必表现一种心灵上的感触,显著的如喜、怒、爱、恶、哀、愁等情绪,微妙的如兴奋、颓唐、忧郁、宁静以及种种不易名状的飘来忽去的心境。文学当作一种艺术看,也是如此。不表现任何情致的文字就不算是文学作品。文字有言情、说理、叙事、状物四大功用,在文学的文字中,无论是说理、叙事、状物,都必须流露一种情致;若不然,那就成为枯燥的没有生趣的日常应用文字,如账簿、图表、数理化教科书之类。不过这种界线也很不容易划清,因为人是有情感的动物,而情感是容易为理、事、物所触动的。许多哲学的,史学的,甚至于科学的著作都带有几分文学性,就是因为这个道理。我们不运用言辞则已,一运用言辞,就难免要表现几分主观的心理倾向,至少也要有一种‚理智的信念‛,这仍是一种心情。

②行文有三个步骤,第一步要心中先有一种情致,其次要找出具体的事物可以烘托出这种情

致,这就是思想分内的事,最后要找出适当的文辞把这内在的情思化合体表达出来。文艺先须有要表现的情感,这情感必融会于一种完整的具体意象,即借那个意象得表现,然后用语言把它记载下来。

③我特别提出这一个学说来,用意是在着重这三个步骤中的第二个步骤。这是一般人所常忽略的。一般人常以为由‚情‛可以直接到‚辞‛,不想到中间需经过一个‚思‛的阶段,尤其是十九世纪浪漫派理论家主张‚文学为情感的自然流露‛,很容易使人发生这种误解。在这里我们不妨略谈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和分别。艺术(art )原义为‚人为‛,自然是不假人为的;所以艺术与自然处在对立的地位,是自然就不是艺术,是艺术就不是自然。说艺术是‚人为的‛就无异于说它是‚创造的‛。创造也并非无中生有,它必有所本,自然就是艺术所本。艺术根据自然,加以熔铸雕琢,选择安排,结果乃是一种超自然的世界。换句语说,自然需通过作者的心灵,在里面经过一番意匠经营,才变成艺术。艺术之所以为艺术,全在‚自然‛之上加这一番‚人为‛。

④这番话并非题外话。我们要了解情与辞的道理,必先了解这一点艺术与自然的道理。情是自然,融情于思,达之于辞,才是文学的艺术。在文学的艺术中,情感须经过意象化和文辞化,才算得到表现。人人都知道文学不能没有真正的情感,不过如果只有真正的情感,还是无济于事。你和我何尝没有过真正的情感?何尝不自觉平生经验有不少的诗和小说的材料?但是诗在哪里?小说在哪里?浑身都是情感不能保障一个人成为文学家,犹如满山都是大理石不能保障那座山有雕刻,是同样的道理。

⑤一个作家如果信赖他的生糙的情感,让它‚自然流露‛,结果会像一个掘石匠而不能像一个雕刻家。雕刻家的任务在把一块顽石雕成一个石像,这就是说,给那块顽石一个完整的形式,一条有灵有肉的生命。文学家对于情感也是如此。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有一句名言: ‚诗起于在沉静中回味过来的情绪。‛在沉静中加过一番回味,情感才由主观的感触变成客观的观照对象,才能受思想的洗炼与润色,思想才能为依稀隐约不易捉摸的情感造出一个完整的可捉摸的形式和生命。这个诗的原理可以应用于一切文学作品。

⑥这一番话是偏就作者自己的情感说。从情感需经过观照与思索而言,通常所谓‚主观的‛就必须化为‚客观的‛,我必须跳开小我的圈套,站在客观的地位,来观照我自己,检讨我自己,把我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行动姿态当作一幅画或是一幕戏来点染烘托。古人有‚痛定思痛‛的说法,不只是‚痛‛,写自己的一切的切身经验都必须从追忆着手,这就是说,都必须把过去的我当作另一个人去看。我们需要客观的冷静的态度。明白这个道埋,我们也就应该明白在文艺上通常所说的‚主观的‛与‚客观的‛分别是粗浅的,一切文学创作都必须是‚客观的‛,连写‚主观的经验‛也是如此。

⑦但是一个文学家不应只在写自传,独角演不成戏,虽然写自传,他也要写到旁人,也要表现旁人的内心生活和外表行动。许多大文学家向来不轻易暴露自己,而专写自身以外的人物,莎士比亚便是著例。形形色色的人物的心理变化在他们手中都可以写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他们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因为他们会设身处地去想象,钻进所写人物的心窍,和他们同样想,同样感,过同样的内心生活。写哈姆雷特,作者自己在想象中就变成哈姆雷特,写林黛玉,作者自己在想

象中也就要变成林黛玉。明白这个道理,我们也就应该明白一切文学创作都必须是‚主观的‛,所写的材料尽管是通常所谓‚客观的‛,作者也必须在想象中把它化成亲身经验。

⑧总之,作者对于所要表现的情感,无论是自己的或旁人的,都必须能‚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体验过也观照过;热烈地尝过滋味,也沉静地回味过,在沉静中经过回味,情感便受思想熔铸,由此附丽到具体的意象,也由此产生传达的语言(即所谓‚辞‛),艺术作用就全在这过程上面。

(选自《美学散步》 有删改)

6.第①段画线词语“理智的信念”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7.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是: (3分)

8.对于第⑤段,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作者认为如果只是任情感自然流露,必然无法成为成功的作家。

B .作者将创作文学作品比喻为雕刻艺术品,使说理生动形象。

C .文中引用华兹华斯的名言,说明创作诗歌时只需要情感即可。

D .作者认为情感只有经过思想的打磨锤炼,才能具有形式和生命。

9.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 .文艺中的情,必定先要借助具体的意象作为载体,再诉诸于辞。

B .自然与艺术处于完全对立的地位,没有关联,也绝对无法融合。

C .文艺创作中,表述“主观的经验”时,也需要客观冷静的态度。

D .作家在表现情感时,既要做到放乎情感于其内,又能客观观照。

10. 第⑥段中说“一切文学创作都必须是‘客观的’”,而第⑦段又说“一切文学创作都必须是‘主观的’”,前后是否自相矛盾,为什么?(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5题 (16分)

王小波,晚上能来喝酒吗?

刘心武

(⑴北京有两座著名的金刚宝座塔。打个比方,碧云寺好比著名作家,而五塔寺好比尚未引人注意的作家。

⑵至今还记得19年前深秋到五塔寺写生的情景。那天下午,在空旷的寺庙里,我把对沟通的向往通过画笔铺排在对银杏树的描摹中。

⑶而后,我懒懒地散步于安定门外蒋宅口一带,发现街边一家私营小书店,有一搭没一搭地迈进去,店面很窄,陈列的书不多,瞥来瞥去,净是些纯粹消遣消闲的花花绿绿的东西,不过终于发现有一格塞着些文学书,其中有一本是《黄金时代》,‚又是教人如何‘日进斗金’的发财经‛吧?怎么搁在了这里?顺手抽出,随便一翻,才知确是小说,作者署名王小波。

⑷书里是几个中篇小说,头一篇即《黄金时代》。我试着读了一页,呀,竟欲罢不能,就那么着,站在书架前,一口气把它读完。

⑸那天晚饭后,忽来兴致,打了一圈电话,接电话的人都很惊讶,因为我的主题是:‚你能告诉我联系王小波的电话号码吗?‛广种薄收的结果是,其中一位告诉了我一个号码:‚不过我从没打过,你试试吧。‛

⑹我迫不及待地拨了那个得来不易的电话号码。那边是一个懒懒的声音:‚谁啊?‛

⑺我就直截了当地说:‚看了《黄金时代》,想认识你,跟你聊聊。‛他居然还是懒洋洋的:‚好吧。‛语气虽然出乎我的意料,传递过来的信息却令我欣慰。

⑻我就问他第二天下午有没有时间,他说有,我就告诉他我住在哪里,下午三点半希望他来。第二天下午他基本准时,到了我家。坦白地说,乍见到他,把我吓了一跳。我没想到他那么高,都站着,我得仰头跟他说话。

⑼请他坐到沙发上后,面对着他,不客气地说,觉得丑,而且丑相中还带有些凶样。可是一开始对话,我就越来越感受到他的丰富多彩。开头,觉得他憨厚,再一会儿,感受到他的睿智,两杯茶过后,竟觉得他越看越顺眼,那也许是因为他逐步展示出了其优美的灵魂。

⑽我把在小书店立读《黄金时代》的情形讲给他听,我拍着那书告诉他:‚你写得实在好。不可以这样好!你让我嫉妒!‛从表情上看,他很重视我的嫉妒。

⑾我已经不记得随后又聊了些什么。只记得渐渐地,从我说得多,到他说得多。确实投机,我真的有个新‚谈伴‛了。他也会把我当作一个‚谈伴‛吗?眼见天色转暗,到吃饭的时候了,我邀他到楼下附近一家小餐馆吃饭,他允诺,于是我们一起下楼。

⑿我和王小波选了里头一张靠犄角的餐桌,我们面对面坐下,要了一瓶北京最大众化的牛栏山二锅头,还有若干凉菜和热菜。我不知道王小波为什么能跟我聊得那么欢。我们之间的差异实在太大。那一年我54岁,他比我小10岁。我自己也很惊异,我跟他哪来那么多的‚共同语言‛?‚共同语言‛之所以要打引号,是因为就交谈的实质而言,我们双方多半是在陈述并不共同的想法。

⒀但我们双方偏都听得进对方的‚不和谐音‛,甚至还越听越感觉兴趣盎然。我们并没有多少争论。他的语速,近乎慢条斯理,但语言链却非常坚韧。他的幽默全是软的冷的,我忍不住笑,他不笑,但面容会变得格外温和,我心中暗想,乍见他时所感到的那分凶猛,怎么竟被交谈化解为蔼然可亲了呢?

⒁那一晚我们喝得吃得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地点。每人都喝了半斤高度白酒。微醺中,我忽然发现熟悉的厨师站到我身边,弯下腰望我。我才惊醒过来--原来是在饭馆里呀!我问:" 几点了?" 厨师指指墙上的挂钟,呀,过十一点了!再环顾周围,其他顾客早无踪影,厅堂里一些桌椅已然拼成临时床铺,有的上面已经搬来了被褥--人家早该打烊,困倦的小伙子们正耐住性子等待我们结束神侃离去好睡个痛快觉呢!我酒醒了一半,立刻道歉、付账,王小波也就站起来。

⒂出了餐厅,夜风吹到身上,凉意沁人。我望望王小波,问他:" 你穿得够吗?你还赶得上末班车吗?" 他淡淡地说:" 太不是问题。我流浪惯了。" 我又问:" 我们还能一起喝酒吗?如果我

再给你打电话?" 他点头:" 那当然。" 我们也没有握手,他就转身离去了,步伐很慢,像是在享受秋凉。

⒃1997年初春,大约下午两点,我照例打电话约王小波:‚晚上能来喝酒吗?‛他回答说:‚不行了,中午老同学聚会,喝高了,现在头还在疼,晚上没法跟你喝了。‛我没大在意,嘱咐了一句:‚你还是注意别喝高了好。‛也就算了。

⒄大约一周以后,忽然接到一个电话,声音很生,称是‚王小波的哥儿们‛,直截了当地告诉我:‚王小波去世了。‛我本能地反应是:‚玩笑可不能这样开呀!‛但那竟是事实。

⒅骤然失去王小波这样一个‚谈伴‛,我的悲痛难以用语言表达。生前,王小波只相当于五塔寺,冷寂无声。死后,他却仿佛成了碧云寺,热闹非凡。面对着我在五塔寺的写生,那银杏树里仿佛浮现出王小波的面容,我忍不住轻轻呼唤:王小波,晚上能来喝酒吗?

11. 赏析第⑵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3分)

12. 对⑸、⑹、⑺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表明“我”联系王小波心情迫切。 B.表明王小波当时名气还不是很大。

C. 表明“我”不喜寒暄且说话直率。 D.表明“我”虽有不悦但期待见面。

13. 第⑿段中“共同语言”在文中的含义是 (2分)

14. 联系全文,谈谈你对王小波的认识。(4分)

① ②

③ ④

15. 简析作者对王小波的丰富感情。(4分)

① ②

③ ④

(三)阅读下文,完成16-18 题 (8分)

游西湖 苏 辙

闭门不出十年久,湖上重游一梦回。

行过闾阎争问讯,忽逢鱼鸟亦惊猜。

可怜举目非吾党,谁与开尊共一杯?

归去无言掩屏卧,古人时向梦中来。

【注】①苏辙:北宋文学家,晚年为避新旧党争之祸辞退官职,筑室于颖昌,自号颍滨遗老。②闾阎,指平民。 ②①

16. 高中阶段学过苏辙的散文名篇是《 》(1分)

17. 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首联一笔带过十年的生活。“湖上重游”点题。

B.颈联抒发了没有志趣相同的人的孤独之感。

C.尾联“归去”句主要抒发出一种愤慨之情。

D.这首诗比较真实地记录了苏辙晚年的生活。

18. 联系全诗,赏析颔联的艺术效果。 (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9—24题 (17分)

秦晋殽之战(节选)

⑴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⑵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

⑶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秦晋殽之战》)

19.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穆公访诸蹇叔( ) ②劳师以袭远( ) ..

③蹇叔之子与师( ) ④秦伯素服郊次 ( ) ..

20.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B .君见师之出/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C .劳师以袭远/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D.余收尔骨焉/复驾言兮焉求 ....

21.把上文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22.概括节选三段的段落大意 (3分)

23.同为“哭师”,蹇叔与秦伯的“哭”有何不同?(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4.根据上文内容概括蹇叔形象的主要特点。(2分) ;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 25—29题 (13分)

①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

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实可为笑。

②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诗》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固非谬言也。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迳,乃刻五石牛,臵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

③若能小心奉法,常如朕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

④古人云:‚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鱼藏于水,犹恐其不深,复穴于窟下。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节选自《贞观政要·贪鄙》)

25. 第①段以明珠弹雀为喻,形象地说明了 。(2分)

26. 第②段举公仪休、秦惠王伐蜀为例,对其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列举正反两例,观点鲜明,很有说服力。 B.通过对比,证明不可“规小得而大失”。

C. 列举公仪休,证明“为臣贪必亡其身”。 D.举秦惠王伐蜀一例,证明“主贪丧国”。

27. 对第④段画线句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人与鸟、鱼无异,含有自我警示的意味。 B.太宗认为人贪财和鸟贪高、鱼贪深一样。

C. 唐太宗对人陷身于祸患的结局扼腕叹息。D. 人皆因贪冒财利而使自身陷于灾祸之中。

28. 纵观全文,概括“贪鄙”的恶果。(用自己的话作答)(3分)

① ② ③

29. 谈谈本文的现实意义。(4分)

三、 写 作(70分)

30. 根据以下材料写作

复旦大学严峰教授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设想朱自清活在21世纪,有一天晚上忽然想起家边荷塘,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看到月光淡淡的,拿出手机,咔嚓一下拍照,再发到朋友圈或者微博,写了句‚今晚的荷塘很美‛,然后就没有了,文字没有了,《荷塘月色》没有了,散文没有了。

看了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青浦区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测试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5题)10分

1. 双照泪痕干(1分) 2.月有阴晴圆缺/苏轼 (2分) 3.想象、虚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2分)

4. C.(3分) 5. B.(2分)

二、阅读(6-29题)共70分

(一)(6-10)16分

6. 各类著作在客观地说理、叙事、状物时,往往会带上主观的情感。(2分)

7. 运用比喻,/将文学中的情感比喻为满山的大理石,形象生动地说明只有情感,而不经过思想的洗练与润色,是不可能创作出文学作品的。(3分)

8.C (3分) 9.B(3分)

10. (共5分)不矛盾,两段的着眼点不同。(1分)第⑥段是从写自己的切身经验的角度而言,需要客观、冷静的态度,这样才能在作品中寄托深刻的思想,因而说“一切文学创作都必须是客观的”。(2分)第⑦段是从刻画自身以外的人物的角度而言,因而在创作时,要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主人公身上,因而说“一切文学创作都必须是主观的”。(2分)

(二)(11-15) 16分

11. 行文上是对自己的动作描写,实质上是内心情愫的一次抒发。奠定了全文渴求“谈伴”的基调,“沟通的向往”亦是分外珍惜王小波这个朋友的原因。(3分)

12. D(3分)

13. 虽然彼此立场想法不同但依然能够欣然接纳的对方的意见。(2分)

14. ①生前无名,死后才华作品被世人认可/很有才华。(如很少人知道他的号码,《黄金时代》不热销等)②长相丑且凶,个子很高(段(9) ③不拘小节,随意随性;(回电话的方式;“流浪”的生存方式)④憨厚、睿智 (4分,每条1分)

15. 对他才华的欣赏之情(如第(10)段);对与他交流畅达的投契之情(饭馆吃饭几段);对他早逝的惋惜之情(结尾处);对来之不易的“谈伴”失去的悲痛之情;呼唤中体现出的思念之情等。 (4分,每条1分)

(三)(16-18) 8分

16. 《黄州快哉亭记》(1分)

17.C (3分)(应为无可奈何之情)

18. (共4分)颔联写百姓对他出游西湖的反应。由于他闭门十年,故乡里的父老也很少见过这位官人(昔日副相),人们争相打听(2分)/并运用拟人的手法写连鱼鸟见到他都为之惊猜,形象地写出了他晚年郁郁寡欢的孤独生活。(2分)

(四) (19-24) 17分

19.①参与,参加 ②之于 ③使„„疲劳 ④ 停留,驻扎 (4分)

20.B(2分)

21.劳而无功(既疲劳又无所成功) ,一定会产生背离的心思;并且(况且、再说) 行军千里,难道

谁还会不知道?(4分)

22.⑴秦穆公为攻打郑国征求蹇叔意见,蹇叔直接劝阻,但遭秦穆公拒绝。⑵蹇叔哭送儿子,预

言儿子此去必死无疑。⑶秦穆公哭师认错。(3分,大意对即可)

23.蹇叔哭师是因为预见师必败子不归,表达的兵败丧子之痛。/秦伯哭师是因为自己不听蹇叔

而致败北的自悔自责。(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4分)

24.正直(耿直);聪慧(老谋深算);忠君爱国 (2分)

(五) (25-29) 13分

25. 人贪图身外之物会遭来杀身之祸。(2分)

26.C (2分)

27.D (2分)

28. (3分)①君王贪鄙会致使亡国;②大臣贪鄙,就会破坏国法,损害百姓利益。

③一旦败露会被削除官爵剥夺俸禄,致使自己丧命,还会使得子孙蒙羞。

④即使没有败露,内心惶惶不安,恐惧万分,也会因此丧命。(答对其中三点即得满分)

29. (共4分)本文认为大臣不应贪鄙,而应该履行忠诚正直、奉行无私清廉,这个观点对当下社会仍旧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现实意义)。/(2分)当前国家正大力推进反腐倡廉正是发现了官吏腐败给社会、给党所带来的严重危害。惩治腐败,培育清正廉洁之风,“官清气正”方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2分)

(五)译文:

人有明珠,没有不视之为宝贵的,如果拿去弹射鸟雀,这难道不是很可惜吗?何况人的性命比明珠珍贵,见到金银钱帛不惧怕法律的惩罚,立即直接收受,这就是不爱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且不能拿去弹射鸟雀,何况更加珍贵的性命,怎么能用它来换取财物呢? 群臣如果能够全力竭尽忠诚正直,有益于国家,利于百姓,那么官职爵位立即就可以得到。一律不能用这种受贿的手段求取荣华富贵,随便就收受财物。赃物贿赂暴露以后,自身也将受到损害,确实是可笑的。

贪财的人并不真正懂得吝惜财物。例如内外朝官五品以上的,俸禄优厚,一年所得到的收入,那数目本来就多。如果收受别人的财物贿赂,不过得到几万,一旦暴露出来,俸禄就会被削除,这难道是懂得吝惜财物吗?谋求小的收入却失掉了大的利益。从前公仪休生性喜欢吃鱼,但他不收别人送的鱼,他就能长久吃得上鱼。况且作为国君,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的国家灭亡;作为臣子,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自身丧命。《诗经》说:“大风生成因为有隧道,贪财的人败坏同类。”这确实不是错误的话。过去秦惠王想征伐蜀国,不知道去蜀国的路径,就雕刻了五头石牛,在牛

尾后放着黄金,蜀国人见了,以为石牛会拉出金子。蜀王派遣五个力士拉石牛进蜀。道路修成,秦军随后进攻,蜀国于是灭亡。汉朝大司农田延年贪赃三千万,事情败露后自杀身死。如此之类的事情,哪里能够记得完!

你们如果能小心遵守法令,总是像朕敬畏天地那样,这样不但百姓安宁,自己也可常得快乐。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这话可以深以为戒。如果徇私贪污,不但是破坏国法,伤害百姓,即使事情没有败露,心中怎能不常怀恐惧呢?恐惧多了也有因此而导致死亡的。大丈夫怎么能为了贪求财物,而害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使子孙总是蒙受羞耻呢?”

古人说:“飞鸟栖息于树林,唯恐树木不高,所以在树木的顶端筑巢;鱼藏于水中,唯恐水不深,所以穴居于水底洞穴中。但是还是被人们捕获,都是因为贪吃食饵的缘故。”现在大臣接受任命,身居高位,领取厚禄,应当履行忠诚正直,遵循无私清廉,这样才能没有灾祸,长守富贵啊!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然而使自身陷于灾祸的,都是为了贪求财利,和那鱼鸟有什么区别呢?

青浦区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学业质量调研测试

语 文 试 卷(2016.12)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注意,不能错位。

3.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 积累与运用 (1-5题) (10分)

1.何时倚虚幌, (杜甫《月夜》)(1分)

2.人有悲欢离合, 。( [填作者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分)

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用的最突出的手法是 。在柳永《八声甘州》中运用相同手法的句子是‚ , 、 ?‛(2分)

4.高中毕业和最要好的同学分别,最能表达此刻心情的句子是( )(3分)

A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C .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D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5.如果你在上海人民广场边上向附近商家一位中年妇女询问如何到上海博物馆,最恰当的询问语是( ) ( 2分)

A .嗨!你好!不好意思打扰一下,请问去上海博物馆怎么走?

B .阿姨你好!请问去上海博物馆怎么走比较方便?

C .唔……阿姨你好,你能帮我指点怎么去上海博物馆的路吗?

D .你好!阿姨,你知道上海博物馆在哪里吗?你能帮我指路吗?

二、阅 读 (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6-10题 (16分)

情与辞 朱光潜

①一切艺术都是抒情的,都必表现一种心灵上的感触,显著的如喜、怒、爱、恶、哀、愁等情绪,微妙的如兴奋、颓唐、忧郁、宁静以及种种不易名状的飘来忽去的心境。文学当作一种艺术看,也是如此。不表现任何情致的文字就不算是文学作品。文字有言情、说理、叙事、状物四大功用,在文学的文字中,无论是说理、叙事、状物,都必须流露一种情致;若不然,那就成为枯燥的没有生趣的日常应用文字,如账簿、图表、数理化教科书之类。不过这种界线也很不容易划清,因为人是有情感的动物,而情感是容易为理、事、物所触动的。许多哲学的,史学的,甚至于科学的著作都带有几分文学性,就是因为这个道理。我们不运用言辞则已,一运用言辞,就难免要表现几分主观的心理倾向,至少也要有一种‚理智的信念‛,这仍是一种心情。

②行文有三个步骤,第一步要心中先有一种情致,其次要找出具体的事物可以烘托出这种情

致,这就是思想分内的事,最后要找出适当的文辞把这内在的情思化合体表达出来。文艺先须有要表现的情感,这情感必融会于一种完整的具体意象,即借那个意象得表现,然后用语言把它记载下来。

③我特别提出这一个学说来,用意是在着重这三个步骤中的第二个步骤。这是一般人所常忽略的。一般人常以为由‚情‛可以直接到‚辞‛,不想到中间需经过一个‚思‛的阶段,尤其是十九世纪浪漫派理论家主张‚文学为情感的自然流露‛,很容易使人发生这种误解。在这里我们不妨略谈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和分别。艺术(art )原义为‚人为‛,自然是不假人为的;所以艺术与自然处在对立的地位,是自然就不是艺术,是艺术就不是自然。说艺术是‚人为的‛就无异于说它是‚创造的‛。创造也并非无中生有,它必有所本,自然就是艺术所本。艺术根据自然,加以熔铸雕琢,选择安排,结果乃是一种超自然的世界。换句语说,自然需通过作者的心灵,在里面经过一番意匠经营,才变成艺术。艺术之所以为艺术,全在‚自然‛之上加这一番‚人为‛。

④这番话并非题外话。我们要了解情与辞的道理,必先了解这一点艺术与自然的道理。情是自然,融情于思,达之于辞,才是文学的艺术。在文学的艺术中,情感须经过意象化和文辞化,才算得到表现。人人都知道文学不能没有真正的情感,不过如果只有真正的情感,还是无济于事。你和我何尝没有过真正的情感?何尝不自觉平生经验有不少的诗和小说的材料?但是诗在哪里?小说在哪里?浑身都是情感不能保障一个人成为文学家,犹如满山都是大理石不能保障那座山有雕刻,是同样的道理。

⑤一个作家如果信赖他的生糙的情感,让它‚自然流露‛,结果会像一个掘石匠而不能像一个雕刻家。雕刻家的任务在把一块顽石雕成一个石像,这就是说,给那块顽石一个完整的形式,一条有灵有肉的生命。文学家对于情感也是如此。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有一句名言: ‚诗起于在沉静中回味过来的情绪。‛在沉静中加过一番回味,情感才由主观的感触变成客观的观照对象,才能受思想的洗炼与润色,思想才能为依稀隐约不易捉摸的情感造出一个完整的可捉摸的形式和生命。这个诗的原理可以应用于一切文学作品。

⑥这一番话是偏就作者自己的情感说。从情感需经过观照与思索而言,通常所谓‚主观的‛就必须化为‚客观的‛,我必须跳开小我的圈套,站在客观的地位,来观照我自己,检讨我自己,把我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行动姿态当作一幅画或是一幕戏来点染烘托。古人有‚痛定思痛‛的说法,不只是‚痛‛,写自己的一切的切身经验都必须从追忆着手,这就是说,都必须把过去的我当作另一个人去看。我们需要客观的冷静的态度。明白这个道埋,我们也就应该明白在文艺上通常所说的‚主观的‛与‚客观的‛分别是粗浅的,一切文学创作都必须是‚客观的‛,连写‚主观的经验‛也是如此。

⑦但是一个文学家不应只在写自传,独角演不成戏,虽然写自传,他也要写到旁人,也要表现旁人的内心生活和外表行动。许多大文学家向来不轻易暴露自己,而专写自身以外的人物,莎士比亚便是著例。形形色色的人物的心理变化在他们手中都可以写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他们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因为他们会设身处地去想象,钻进所写人物的心窍,和他们同样想,同样感,过同样的内心生活。写哈姆雷特,作者自己在想象中就变成哈姆雷特,写林黛玉,作者自己在想

象中也就要变成林黛玉。明白这个道理,我们也就应该明白一切文学创作都必须是‚主观的‛,所写的材料尽管是通常所谓‚客观的‛,作者也必须在想象中把它化成亲身经验。

⑧总之,作者对于所要表现的情感,无论是自己的或旁人的,都必须能‚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体验过也观照过;热烈地尝过滋味,也沉静地回味过,在沉静中经过回味,情感便受思想熔铸,由此附丽到具体的意象,也由此产生传达的语言(即所谓‚辞‛),艺术作用就全在这过程上面。

(选自《美学散步》 有删改)

6.第①段画线词语“理智的信念”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7.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是: (3分)

8.对于第⑤段,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作者认为如果只是任情感自然流露,必然无法成为成功的作家。

B .作者将创作文学作品比喻为雕刻艺术品,使说理生动形象。

C .文中引用华兹华斯的名言,说明创作诗歌时只需要情感即可。

D .作者认为情感只有经过思想的打磨锤炼,才能具有形式和生命。

9.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 .文艺中的情,必定先要借助具体的意象作为载体,再诉诸于辞。

B .自然与艺术处于完全对立的地位,没有关联,也绝对无法融合。

C .文艺创作中,表述“主观的经验”时,也需要客观冷静的态度。

D .作家在表现情感时,既要做到放乎情感于其内,又能客观观照。

10. 第⑥段中说“一切文学创作都必须是‘客观的’”,而第⑦段又说“一切文学创作都必须是‘主观的’”,前后是否自相矛盾,为什么?(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5题 (16分)

王小波,晚上能来喝酒吗?

刘心武

(⑴北京有两座著名的金刚宝座塔。打个比方,碧云寺好比著名作家,而五塔寺好比尚未引人注意的作家。

⑵至今还记得19年前深秋到五塔寺写生的情景。那天下午,在空旷的寺庙里,我把对沟通的向往通过画笔铺排在对银杏树的描摹中。

⑶而后,我懒懒地散步于安定门外蒋宅口一带,发现街边一家私营小书店,有一搭没一搭地迈进去,店面很窄,陈列的书不多,瞥来瞥去,净是些纯粹消遣消闲的花花绿绿的东西,不过终于发现有一格塞着些文学书,其中有一本是《黄金时代》,‚又是教人如何‘日进斗金’的发财经‛吧?怎么搁在了这里?顺手抽出,随便一翻,才知确是小说,作者署名王小波。

⑷书里是几个中篇小说,头一篇即《黄金时代》。我试着读了一页,呀,竟欲罢不能,就那么着,站在书架前,一口气把它读完。

⑸那天晚饭后,忽来兴致,打了一圈电话,接电话的人都很惊讶,因为我的主题是:‚你能告诉我联系王小波的电话号码吗?‛广种薄收的结果是,其中一位告诉了我一个号码:‚不过我从没打过,你试试吧。‛

⑹我迫不及待地拨了那个得来不易的电话号码。那边是一个懒懒的声音:‚谁啊?‛

⑺我就直截了当地说:‚看了《黄金时代》,想认识你,跟你聊聊。‛他居然还是懒洋洋的:‚好吧。‛语气虽然出乎我的意料,传递过来的信息却令我欣慰。

⑻我就问他第二天下午有没有时间,他说有,我就告诉他我住在哪里,下午三点半希望他来。第二天下午他基本准时,到了我家。坦白地说,乍见到他,把我吓了一跳。我没想到他那么高,都站着,我得仰头跟他说话。

⑼请他坐到沙发上后,面对着他,不客气地说,觉得丑,而且丑相中还带有些凶样。可是一开始对话,我就越来越感受到他的丰富多彩。开头,觉得他憨厚,再一会儿,感受到他的睿智,两杯茶过后,竟觉得他越看越顺眼,那也许是因为他逐步展示出了其优美的灵魂。

⑽我把在小书店立读《黄金时代》的情形讲给他听,我拍着那书告诉他:‚你写得实在好。不可以这样好!你让我嫉妒!‛从表情上看,他很重视我的嫉妒。

⑾我已经不记得随后又聊了些什么。只记得渐渐地,从我说得多,到他说得多。确实投机,我真的有个新‚谈伴‛了。他也会把我当作一个‚谈伴‛吗?眼见天色转暗,到吃饭的时候了,我邀他到楼下附近一家小餐馆吃饭,他允诺,于是我们一起下楼。

⑿我和王小波选了里头一张靠犄角的餐桌,我们面对面坐下,要了一瓶北京最大众化的牛栏山二锅头,还有若干凉菜和热菜。我不知道王小波为什么能跟我聊得那么欢。我们之间的差异实在太大。那一年我54岁,他比我小10岁。我自己也很惊异,我跟他哪来那么多的‚共同语言‛?‚共同语言‛之所以要打引号,是因为就交谈的实质而言,我们双方多半是在陈述并不共同的想法。

⒀但我们双方偏都听得进对方的‚不和谐音‛,甚至还越听越感觉兴趣盎然。我们并没有多少争论。他的语速,近乎慢条斯理,但语言链却非常坚韧。他的幽默全是软的冷的,我忍不住笑,他不笑,但面容会变得格外温和,我心中暗想,乍见他时所感到的那分凶猛,怎么竟被交谈化解为蔼然可亲了呢?

⒁那一晚我们喝得吃得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地点。每人都喝了半斤高度白酒。微醺中,我忽然发现熟悉的厨师站到我身边,弯下腰望我。我才惊醒过来--原来是在饭馆里呀!我问:" 几点了?" 厨师指指墙上的挂钟,呀,过十一点了!再环顾周围,其他顾客早无踪影,厅堂里一些桌椅已然拼成临时床铺,有的上面已经搬来了被褥--人家早该打烊,困倦的小伙子们正耐住性子等待我们结束神侃离去好睡个痛快觉呢!我酒醒了一半,立刻道歉、付账,王小波也就站起来。

⒂出了餐厅,夜风吹到身上,凉意沁人。我望望王小波,问他:" 你穿得够吗?你还赶得上末班车吗?" 他淡淡地说:" 太不是问题。我流浪惯了。" 我又问:" 我们还能一起喝酒吗?如果我

再给你打电话?" 他点头:" 那当然。" 我们也没有握手,他就转身离去了,步伐很慢,像是在享受秋凉。

⒃1997年初春,大约下午两点,我照例打电话约王小波:‚晚上能来喝酒吗?‛他回答说:‚不行了,中午老同学聚会,喝高了,现在头还在疼,晚上没法跟你喝了。‛我没大在意,嘱咐了一句:‚你还是注意别喝高了好。‛也就算了。

⒄大约一周以后,忽然接到一个电话,声音很生,称是‚王小波的哥儿们‛,直截了当地告诉我:‚王小波去世了。‛我本能地反应是:‚玩笑可不能这样开呀!‛但那竟是事实。

⒅骤然失去王小波这样一个‚谈伴‛,我的悲痛难以用语言表达。生前,王小波只相当于五塔寺,冷寂无声。死后,他却仿佛成了碧云寺,热闹非凡。面对着我在五塔寺的写生,那银杏树里仿佛浮现出王小波的面容,我忍不住轻轻呼唤:王小波,晚上能来喝酒吗?

11. 赏析第⑵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3分)

12. 对⑸、⑹、⑺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表明“我”联系王小波心情迫切。 B.表明王小波当时名气还不是很大。

C. 表明“我”不喜寒暄且说话直率。 D.表明“我”虽有不悦但期待见面。

13. 第⑿段中“共同语言”在文中的含义是 (2分)

14. 联系全文,谈谈你对王小波的认识。(4分)

① ②

③ ④

15. 简析作者对王小波的丰富感情。(4分)

① ②

③ ④

(三)阅读下文,完成16-18 题 (8分)

游西湖 苏 辙

闭门不出十年久,湖上重游一梦回。

行过闾阎争问讯,忽逢鱼鸟亦惊猜。

可怜举目非吾党,谁与开尊共一杯?

归去无言掩屏卧,古人时向梦中来。

【注】①苏辙:北宋文学家,晚年为避新旧党争之祸辞退官职,筑室于颖昌,自号颍滨遗老。②闾阎,指平民。 ②①

16. 高中阶段学过苏辙的散文名篇是《 》(1分)

17. 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首联一笔带过十年的生活。“湖上重游”点题。

B.颈联抒发了没有志趣相同的人的孤独之感。

C.尾联“归去”句主要抒发出一种愤慨之情。

D.这首诗比较真实地记录了苏辙晚年的生活。

18. 联系全诗,赏析颔联的艺术效果。 (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9—24题 (17分)

秦晋殽之战(节选)

⑴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⑵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

⑶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秦晋殽之战》)

19.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穆公访诸蹇叔( ) ②劳师以袭远( ) ..

③蹇叔之子与师( ) ④秦伯素服郊次 ( ) ..

20.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B .君见师之出/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C .劳师以袭远/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D.余收尔骨焉/复驾言兮焉求 ....

21.把上文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22.概括节选三段的段落大意 (3分)

23.同为“哭师”,蹇叔与秦伯的“哭”有何不同?(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4.根据上文内容概括蹇叔形象的主要特点。(2分) ;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 25—29题 (13分)

①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

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实可为笑。

②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诗》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固非谬言也。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迳,乃刻五石牛,臵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

③若能小心奉法,常如朕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

④古人云:‚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鱼藏于水,犹恐其不深,复穴于窟下。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节选自《贞观政要·贪鄙》)

25. 第①段以明珠弹雀为喻,形象地说明了 。(2分)

26. 第②段举公仪休、秦惠王伐蜀为例,对其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列举正反两例,观点鲜明,很有说服力。 B.通过对比,证明不可“规小得而大失”。

C. 列举公仪休,证明“为臣贪必亡其身”。 D.举秦惠王伐蜀一例,证明“主贪丧国”。

27. 对第④段画线句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人与鸟、鱼无异,含有自我警示的意味。 B.太宗认为人贪财和鸟贪高、鱼贪深一样。

C. 唐太宗对人陷身于祸患的结局扼腕叹息。D. 人皆因贪冒财利而使自身陷于灾祸之中。

28. 纵观全文,概括“贪鄙”的恶果。(用自己的话作答)(3分)

① ② ③

29. 谈谈本文的现实意义。(4分)

三、 写 作(70分)

30. 根据以下材料写作

复旦大学严峰教授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设想朱自清活在21世纪,有一天晚上忽然想起家边荷塘,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看到月光淡淡的,拿出手机,咔嚓一下拍照,再发到朋友圈或者微博,写了句‚今晚的荷塘很美‛,然后就没有了,文字没有了,《荷塘月色》没有了,散文没有了。

看了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青浦区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测试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5题)10分

1. 双照泪痕干(1分) 2.月有阴晴圆缺/苏轼 (2分) 3.想象、虚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2分)

4. C.(3分) 5. B.(2分)

二、阅读(6-29题)共70分

(一)(6-10)16分

6. 各类著作在客观地说理、叙事、状物时,往往会带上主观的情感。(2分)

7. 运用比喻,/将文学中的情感比喻为满山的大理石,形象生动地说明只有情感,而不经过思想的洗练与润色,是不可能创作出文学作品的。(3分)

8.C (3分) 9.B(3分)

10. (共5分)不矛盾,两段的着眼点不同。(1分)第⑥段是从写自己的切身经验的角度而言,需要客观、冷静的态度,这样才能在作品中寄托深刻的思想,因而说“一切文学创作都必须是客观的”。(2分)第⑦段是从刻画自身以外的人物的角度而言,因而在创作时,要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主人公身上,因而说“一切文学创作都必须是主观的”。(2分)

(二)(11-15) 16分

11. 行文上是对自己的动作描写,实质上是内心情愫的一次抒发。奠定了全文渴求“谈伴”的基调,“沟通的向往”亦是分外珍惜王小波这个朋友的原因。(3分)

12. D(3分)

13. 虽然彼此立场想法不同但依然能够欣然接纳的对方的意见。(2分)

14. ①生前无名,死后才华作品被世人认可/很有才华。(如很少人知道他的号码,《黄金时代》不热销等)②长相丑且凶,个子很高(段(9) ③不拘小节,随意随性;(回电话的方式;“流浪”的生存方式)④憨厚、睿智 (4分,每条1分)

15. 对他才华的欣赏之情(如第(10)段);对与他交流畅达的投契之情(饭馆吃饭几段);对他早逝的惋惜之情(结尾处);对来之不易的“谈伴”失去的悲痛之情;呼唤中体现出的思念之情等。 (4分,每条1分)

(三)(16-18) 8分

16. 《黄州快哉亭记》(1分)

17.C (3分)(应为无可奈何之情)

18. (共4分)颔联写百姓对他出游西湖的反应。由于他闭门十年,故乡里的父老也很少见过这位官人(昔日副相),人们争相打听(2分)/并运用拟人的手法写连鱼鸟见到他都为之惊猜,形象地写出了他晚年郁郁寡欢的孤独生活。(2分)

(四) (19-24) 17分

19.①参与,参加 ②之于 ③使„„疲劳 ④ 停留,驻扎 (4分)

20.B(2分)

21.劳而无功(既疲劳又无所成功) ,一定会产生背离的心思;并且(况且、再说) 行军千里,难道

谁还会不知道?(4分)

22.⑴秦穆公为攻打郑国征求蹇叔意见,蹇叔直接劝阻,但遭秦穆公拒绝。⑵蹇叔哭送儿子,预

言儿子此去必死无疑。⑶秦穆公哭师认错。(3分,大意对即可)

23.蹇叔哭师是因为预见师必败子不归,表达的兵败丧子之痛。/秦伯哭师是因为自己不听蹇叔

而致败北的自悔自责。(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4分)

24.正直(耿直);聪慧(老谋深算);忠君爱国 (2分)

(五) (25-29) 13分

25. 人贪图身外之物会遭来杀身之祸。(2分)

26.C (2分)

27.D (2分)

28. (3分)①君王贪鄙会致使亡国;②大臣贪鄙,就会破坏国法,损害百姓利益。

③一旦败露会被削除官爵剥夺俸禄,致使自己丧命,还会使得子孙蒙羞。

④即使没有败露,内心惶惶不安,恐惧万分,也会因此丧命。(答对其中三点即得满分)

29. (共4分)本文认为大臣不应贪鄙,而应该履行忠诚正直、奉行无私清廉,这个观点对当下社会仍旧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现实意义)。/(2分)当前国家正大力推进反腐倡廉正是发现了官吏腐败给社会、给党所带来的严重危害。惩治腐败,培育清正廉洁之风,“官清气正”方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2分)

(五)译文:

人有明珠,没有不视之为宝贵的,如果拿去弹射鸟雀,这难道不是很可惜吗?何况人的性命比明珠珍贵,见到金银钱帛不惧怕法律的惩罚,立即直接收受,这就是不爱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且不能拿去弹射鸟雀,何况更加珍贵的性命,怎么能用它来换取财物呢? 群臣如果能够全力竭尽忠诚正直,有益于国家,利于百姓,那么官职爵位立即就可以得到。一律不能用这种受贿的手段求取荣华富贵,随便就收受财物。赃物贿赂暴露以后,自身也将受到损害,确实是可笑的。

贪财的人并不真正懂得吝惜财物。例如内外朝官五品以上的,俸禄优厚,一年所得到的收入,那数目本来就多。如果收受别人的财物贿赂,不过得到几万,一旦暴露出来,俸禄就会被削除,这难道是懂得吝惜财物吗?谋求小的收入却失掉了大的利益。从前公仪休生性喜欢吃鱼,但他不收别人送的鱼,他就能长久吃得上鱼。况且作为国君,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的国家灭亡;作为臣子,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自身丧命。《诗经》说:“大风生成因为有隧道,贪财的人败坏同类。”这确实不是错误的话。过去秦惠王想征伐蜀国,不知道去蜀国的路径,就雕刻了五头石牛,在牛

尾后放着黄金,蜀国人见了,以为石牛会拉出金子。蜀王派遣五个力士拉石牛进蜀。道路修成,秦军随后进攻,蜀国于是灭亡。汉朝大司农田延年贪赃三千万,事情败露后自杀身死。如此之类的事情,哪里能够记得完!

你们如果能小心遵守法令,总是像朕敬畏天地那样,这样不但百姓安宁,自己也可常得快乐。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这话可以深以为戒。如果徇私贪污,不但是破坏国法,伤害百姓,即使事情没有败露,心中怎能不常怀恐惧呢?恐惧多了也有因此而导致死亡的。大丈夫怎么能为了贪求财物,而害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使子孙总是蒙受羞耻呢?”

古人说:“飞鸟栖息于树林,唯恐树木不高,所以在树木的顶端筑巢;鱼藏于水中,唯恐水不深,所以穴居于水底洞穴中。但是还是被人们捕获,都是因为贪吃食饵的缘故。”现在大臣接受任命,身居高位,领取厚禄,应当履行忠诚正直,遵循无私清廉,这样才能没有灾祸,长守富贵啊!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然而使自身陷于灾祸的,都是为了贪求财利,和那鱼鸟有什么区别呢?


相关文章

  • 2017年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 杨浦区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三年级模拟质量调研 语文学科试卷 (答案做在答题卡上)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2016年12月 一. 阅 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7分) ⑴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曾江 通讯 ...查看


  • 上海市杨浦区2017届高三上学期高中等级考质量调研考试政治试题
  • 杨浦区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中等级考质量调研 高三年级政治学科试卷 2016年 12月 考生注意: 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 3.答题前,务必用黑色钢笔.圆珠笔或签字笔 ...查看


  • 2017年上海青浦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 2017年青浦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 东边日出西边雨,.(<竹枝词>) 2. ,故克之.(<曹刿论战>) 3. 知否,知否?. (<如梦令>) 4. 复行数十 ...查看


  • 2017最新青浦高三一模
  • 上海市青浦区2017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注意,不能错位. 3.考试时间150分钟.试 ...查看


  • 2015年上海杨浦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 2015年上海杨浦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 一. 阅 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6分 天书有字又有情--为韩美林<天书>序 李学勤 ⑴ 韩美林先生这部新作,是出版社友人一小部分一小部分地拿给我看的.每次观览 ...查看


  • 2010年青浦区高三历史一模考试卷
  • 新 课 程 教 育 在 线 青浦区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模拟测试 历 考生注意: 史试卷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页.2010年1月 1.答卷前,考生务必分别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用钢笔清楚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铅笔 在答 ...查看


  • 2017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 含答案)
  • 2017届普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运用(10分) 1.按题目要求填空.(5分) (1)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劝学>)(2分) (2)渐风霜凄紧,关河冷落,_____ ...查看


  • 2017年上海长宁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附答案)
  • 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一.积累应用 10分 1. 按要求填空(5分) (1)_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2)望西都,_________,伤心秦汉经行处.<[中吕 ...查看


  • 上海市杨浦区2015届高三物理三模试卷及参考答案
  • 杨浦区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物理练习(5月) 考生注意: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试卷和答题纸上用蓝色或黑色的钢笔或圆珠笔清楚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学号,并用2B 铅笔在答题纸上正确涂写学号. 2.第一.第二和第三大题的作答必须用2B 铅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