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罗丹得到的启示]学案1

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

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茨威格年轻时游历巴黎的一段经历,他经朋友的介绍,有幸结识了当时已经享誉巴黎的雕塑家罗丹。作者回忆了自己初见罗丹时的拘谨,对大师的崇拜,以及从他身上得到的启示。

关于题目

课文的题目是“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启示”即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即“我”通过观察罗丹的工作获得了如下启示:“从此,我知道凡人类的工作必须怎样做,假如那是好而又值得的。”“我参悟到一切艺术与伟业的奥秘——专心,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的全力集中,把易于弛散的意志贯注在一件事情上。”“一个人一定要能够把他自己完全沉浸在他的工作里。没有——我现在才知道——别的秘诀。”

关于作者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和评论家,他出生于维也纳一个工厂主家庭,少年时代爱好文学,青年时代攻读哲学和文学。茨威格的作品,早期受浪漫主义和印象主义的影响,推崇唯美主义。一次大战中他流亡瑞士并结识了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加入了法国作家巴比塞创立的国际进步作家组织“光明社”,从事和平运动。茨威格是一位多才而多产的作家,他擅长写小说,写人物传记,也善于写诗歌和戏剧。其著名作品有传记文学《三大师》(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传)、《三大诗人》(卡萨诺伐、斯汤达和托尔斯泰传)。小说有《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等。晚年写过描述一次大战前夕奥地利社会和文化生活的回忆录《昨天的世界》,茨威格的作品有些受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但他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他渴望出现一个各民族和睦相处的世界。但他的幻想在二次大战中破灭了,他感到“我自己的语言所能通行的那个世界对我来说业已沉沦,我的精神故乡欧洲,业已自趋毁灭”。由于极度失望,1942年他与妻子双双自杀于巴西。

一、字

1.给下列加点字注

饶舌 // 媲美 // 白髯 // 黏土// 秘诀 // 蹙

2.多音字注意并组词。

黏 参 症

3.区分形似字

衰 // 哀

饶 // 绕

决 // 诀

二、词

1.解释下列词语

症结:指肚子里结块的病。比喻事情弄坏或不能解决的关键

慨叹:有所感触而叹息

淳朴:诚实朴素,也作纯朴

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

永垂不朽:(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

2.积累

媲美 淳朴 宽释 微乎其微 永垂不朽 不速之客 米开朗琪罗

三、课文分析

全文从结构上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写作者在创作上的崭露头角,但困惑于自己怎样写得更好,这时一位伟大的人给了他一个伟大的启示,成为他一生的关键。

第二部分(第3至16段)记叙了和雕塑艺术大师罗丹的两次交往。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3—4段),写作者与某画家的争论,从而得到机会与罗丹会面。

第二层:(5—6段),写作者与罗丹的第一次会面,并受到罗丹的邀请。

第三层:(7—16段),写作者与罗丹的第二次会面,着重记叙了罗丹精心修改作品时专心致志、浑然忘我的全过程。

第三部分(第16—19段),写由第二次与罗丹会面得到的启示,提示了全文的中心思想。 思考:

1.课文的第1,2自然段,即文章的第一部分有何作用?

这部分内容给读者留下了三个悬念:一是作者的“症结”是什么,二是那位伟大的人究竟是谁,三是“伟大的启示”是什么?从而开启了下文。

2.作者是怎样刻画罗丹这位艺术大师的形象的?

文章通过罗丹精心修改作品的细致描写,抓住罗丹的神态动作、语言,表现他的专心致志,精益求精,如:

(1)神态描写,“他的眼睛闪耀着”,“时而,他的眼睛高兴得发亮;时而,他的双眉苦恼地蹙着”

(2)动作描写,“退后一步,仔细看着”“一个男子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那种温存关怀般地把温布蒙着女正身像”,“在他快走到门口之前,他看见了我”

(3)语言描写,“就是这肩上线条还是太粗”“对不起,先生。我完全把你忘记了,可是你知道„„”

作者通过以上等细腻传神的描写,我们仿佛目睹了罗丹那朴实亲切,忘我工作的大师风采。

3.在作者眼里,罗丹是一个怎样的人?

从作者对罗丹工作时的神态、语文、动作的描写,可以看出在作者眼里罗丹是一位令人敬仰的艺术大师。在生活中十分朴实,对待工作则精益求精,追求完美,聚精会神到了忘我的境界。

4.作者通过观察罗丹的工作获得了哪些启示?

“从此,我知道凡人类的工作必须怎样做,假如那是好而又值得的。”“我参悟到一切艺术与伟业的奥秘——专心,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的全力集中,把易于松散的意志贯注在一件事情上。”“一个人一定要能够把他自己完全沉浸在他的工作里。没有——我现在才知道——别的秘诀。”

5.如果请你给课文加一个标题,你会选择下面三个标题中的哪一个?为什么?

(1)与罗丹的会面(2)成功的秘诀(3)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

我会选择(2)“成功的秘诀”和(3)“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因为(1)“与罗丹的会面”,只是突出了作者和名人罗丹的两次会面,但这两次会面虽然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却并不是文章的主题所在。这篇文章主要通过作者与罗丹的会面,领悟到了对作者具有重要启发的人生哲理,即聚集会神地工作乃是成功的秘诀,因此选择(2)“成功的秘诀”或(3)“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更能鲜明地突出文章的中心。

深入探求

关于记叙文中的议论

本文的第三部分,写由第二次与罗丹会面得到的启示,揭示了全文的中心思想。这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通过议论点题。把“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精炼地概括为“专心”两个字。 一般来说,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但常常辅之以描写、议论、抒情。

记叙文中的议论,一般是先叙后议,使读者提高对所叙事物的认识,增强文章的思想深度;也有先议后叙,使读者很快进入对将要叙述事物的思考,引起对下文的密切注意。有些记叙文中,作者不直接对所写事物发表议论,而由文章中某个人物去发表议论,作出评价。总之,记叙文中的议论目的都是为了直接点明和加深所写事物的意义,其中有的议论就是文章的中心意思,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因此对记叙文中的议论要细加揣摩,注意它与叙述、描写的关系,它在文章中的作用。

中 考 解 析

【写作特色试题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狐狸想钻进一个葡萄园,无奈洞口太小,只好把自己饿瘦,才钻进了园子。在饱尝了鲜美的葡萄后,却发现自己又胖得钻不出去,只好再饿上几天,才得以离开。因而有人嘲笑狐狸:饿瘦了进去,又饿瘦了出来,什么也没有得到。其实,这只狐狸吃过了葡萄,也就获得了一种经历,拥有了葡萄香甜滋味的记忆和种种经验。

只有经历过,你才能得到最真实的体验,这是无法从别人的传授中获得的。生活中,我们的经历有喜有悲,有成功有失败。但不管结果如何,这些经历都会给予我们一定的启示,都能丰富我们的人生。这是十分可贵的人生经验。

请以“经验”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提示和要求:

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②不要忘了拟一个题目;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否则会扣分;

④不得抄袭;

⑤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最好不要少于500字。

【特色分析】

这是一道看之明白,读之清楚,写之容易的中考作文题,其特色如下:

1.从形式上来说,它是一道话题作文。题目开头的材料设计别致新颖,有利于激发考生写作的欲望和热情。狐狸想吃葡萄的故事考生早就熟悉。可材料却推陈出新——不在于吃到的后果是什么,重要的是你有没有去经历。就是让考场上的考生放下包袱,轻松为文。不拘泥于结果,而注重于过程,在经历的过程中去体验,这正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全新理念。

2.文题的思想性强,以启迪人。

“体验”的含义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自经历。由此可见,要有体验,必须经历,十几岁的初中生虽说人生之路短一些,但家庭、学校、社会的方方面面的某一段难忘的经历、切身独特的体验还是应该有的,梳理自己的人生之路,挑拣一两件经历的事情亦不难。 附中考优秀作文:

灵 魂 的 乞 求

这天,上帝到访了一间地狱。灵魂们纷纷向上帝诉说自己的心声。

“我是成语‘守株待兔’中那个坐享其成的农夫,如果再给我一次生的机会,我一定会好好耕田,靠双手吃饭。”一个骨瘦如柴的中年人泣声道。

“我是一个贪官,当初别人送礼贿赂我时我总对自己说‘干完这次,下次就洗手不干了’,可到头来终究难逃法网,我被依法惩治了。”一个胖胖的中年人诉说着。“上帝,给我一次重生的机会吧,我一定会做一个像包公一样的清官。”他苦苦哀求着上帝。

这时上帝听到一阵清苦的抽噎声:“我是一个自杀者,当初有两个男人追求我,一个年轻有为,但身无分文;一个是大款,整天给我买这买那。最后,金钱战胜了真爱,我选择了后者。但很快他就抛弃了我,而且还骗走了我所有的钱财。这时,那个青年已经很有作为了,我无

颜面对他和亲人,又无法苟且偷生,最终走上了自杀的路。如果我可以重新拥有一次机会,我一定会选择那个青年,我们一定会组建一个幸福的家庭。”这时,这位少妇已经泣不成声了。

上帝微笑道:“你们为你们曾经做过的事而后悔,这很好,你们失去了生命,这并不可惜。只有经历过,你才能得到最真实的体验,这是无法从别人的传授中获得的。生活中,你们的经历有喜有悲,有成功有失败。但不管结果如何,这些经历都会给予我们一定的启示,都能丰富我们的人生。这是十分可贵的人生经验。”

通过新一轮生命的大门打开了,上帝给那些灵魂们一次新的机会。上帝心想:“有了这次体验,他们一定不会再向我乞求‘再给我一个机会’。”

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

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茨威格年轻时游历巴黎的一段经历,他经朋友的介绍,有幸结识了当时已经享誉巴黎的雕塑家罗丹。作者回忆了自己初见罗丹时的拘谨,对大师的崇拜,以及从他身上得到的启示。

关于题目

课文的题目是“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启示”即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即“我”通过观察罗丹的工作获得了如下启示:“从此,我知道凡人类的工作必须怎样做,假如那是好而又值得的。”“我参悟到一切艺术与伟业的奥秘——专心,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的全力集中,把易于弛散的意志贯注在一件事情上。”“一个人一定要能够把他自己完全沉浸在他的工作里。没有——我现在才知道——别的秘诀。”

关于作者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和评论家,他出生于维也纳一个工厂主家庭,少年时代爱好文学,青年时代攻读哲学和文学。茨威格的作品,早期受浪漫主义和印象主义的影响,推崇唯美主义。一次大战中他流亡瑞士并结识了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加入了法国作家巴比塞创立的国际进步作家组织“光明社”,从事和平运动。茨威格是一位多才而多产的作家,他擅长写小说,写人物传记,也善于写诗歌和戏剧。其著名作品有传记文学《三大师》(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传)、《三大诗人》(卡萨诺伐、斯汤达和托尔斯泰传)。小说有《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等。晚年写过描述一次大战前夕奥地利社会和文化生活的回忆录《昨天的世界》,茨威格的作品有些受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但他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他渴望出现一个各民族和睦相处的世界。但他的幻想在二次大战中破灭了,他感到“我自己的语言所能通行的那个世界对我来说业已沉沦,我的精神故乡欧洲,业已自趋毁灭”。由于极度失望,1942年他与妻子双双自杀于巴西。

一、字

1.给下列加点字注

饶舌 // 媲美 // 白髯 // 黏土// 秘诀 // 蹙

2.多音字注意并组词。

黏 参 症

3.区分形似字

衰 // 哀

饶 // 绕

决 // 诀

二、词

1.解释下列词语

症结:指肚子里结块的病。比喻事情弄坏或不能解决的关键

慨叹:有所感触而叹息

淳朴:诚实朴素,也作纯朴

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

永垂不朽:(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

2.积累

媲美 淳朴 宽释 微乎其微 永垂不朽 不速之客 米开朗琪罗

三、课文分析

全文从结构上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写作者在创作上的崭露头角,但困惑于自己怎样写得更好,这时一位伟大的人给了他一个伟大的启示,成为他一生的关键。

第二部分(第3至16段)记叙了和雕塑艺术大师罗丹的两次交往。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3—4段),写作者与某画家的争论,从而得到机会与罗丹会面。

第二层:(5—6段),写作者与罗丹的第一次会面,并受到罗丹的邀请。

第三层:(7—16段),写作者与罗丹的第二次会面,着重记叙了罗丹精心修改作品时专心致志、浑然忘我的全过程。

第三部分(第16—19段),写由第二次与罗丹会面得到的启示,提示了全文的中心思想。 思考:

1.课文的第1,2自然段,即文章的第一部分有何作用?

这部分内容给读者留下了三个悬念:一是作者的“症结”是什么,二是那位伟大的人究竟是谁,三是“伟大的启示”是什么?从而开启了下文。

2.作者是怎样刻画罗丹这位艺术大师的形象的?

文章通过罗丹精心修改作品的细致描写,抓住罗丹的神态动作、语言,表现他的专心致志,精益求精,如:

(1)神态描写,“他的眼睛闪耀着”,“时而,他的眼睛高兴得发亮;时而,他的双眉苦恼地蹙着”

(2)动作描写,“退后一步,仔细看着”“一个男子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那种温存关怀般地把温布蒙着女正身像”,“在他快走到门口之前,他看见了我”

(3)语言描写,“就是这肩上线条还是太粗”“对不起,先生。我完全把你忘记了,可是你知道„„”

作者通过以上等细腻传神的描写,我们仿佛目睹了罗丹那朴实亲切,忘我工作的大师风采。

3.在作者眼里,罗丹是一个怎样的人?

从作者对罗丹工作时的神态、语文、动作的描写,可以看出在作者眼里罗丹是一位令人敬仰的艺术大师。在生活中十分朴实,对待工作则精益求精,追求完美,聚精会神到了忘我的境界。

4.作者通过观察罗丹的工作获得了哪些启示?

“从此,我知道凡人类的工作必须怎样做,假如那是好而又值得的。”“我参悟到一切艺术与伟业的奥秘——专心,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的全力集中,把易于松散的意志贯注在一件事情上。”“一个人一定要能够把他自己完全沉浸在他的工作里。没有——我现在才知道——别的秘诀。”

5.如果请你给课文加一个标题,你会选择下面三个标题中的哪一个?为什么?

(1)与罗丹的会面(2)成功的秘诀(3)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

我会选择(2)“成功的秘诀”和(3)“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因为(1)“与罗丹的会面”,只是突出了作者和名人罗丹的两次会面,但这两次会面虽然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却并不是文章的主题所在。这篇文章主要通过作者与罗丹的会面,领悟到了对作者具有重要启发的人生哲理,即聚集会神地工作乃是成功的秘诀,因此选择(2)“成功的秘诀”或(3)“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更能鲜明地突出文章的中心。

深入探求

关于记叙文中的议论

本文的第三部分,写由第二次与罗丹会面得到的启示,揭示了全文的中心思想。这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通过议论点题。把“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精炼地概括为“专心”两个字。 一般来说,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但常常辅之以描写、议论、抒情。

记叙文中的议论,一般是先叙后议,使读者提高对所叙事物的认识,增强文章的思想深度;也有先议后叙,使读者很快进入对将要叙述事物的思考,引起对下文的密切注意。有些记叙文中,作者不直接对所写事物发表议论,而由文章中某个人物去发表议论,作出评价。总之,记叙文中的议论目的都是为了直接点明和加深所写事物的意义,其中有的议论就是文章的中心意思,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因此对记叙文中的议论要细加揣摩,注意它与叙述、描写的关系,它在文章中的作用。

中 考 解 析

【写作特色试题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狐狸想钻进一个葡萄园,无奈洞口太小,只好把自己饿瘦,才钻进了园子。在饱尝了鲜美的葡萄后,却发现自己又胖得钻不出去,只好再饿上几天,才得以离开。因而有人嘲笑狐狸:饿瘦了进去,又饿瘦了出来,什么也没有得到。其实,这只狐狸吃过了葡萄,也就获得了一种经历,拥有了葡萄香甜滋味的记忆和种种经验。

只有经历过,你才能得到最真实的体验,这是无法从别人的传授中获得的。生活中,我们的经历有喜有悲,有成功有失败。但不管结果如何,这些经历都会给予我们一定的启示,都能丰富我们的人生。这是十分可贵的人生经验。

请以“经验”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提示和要求:

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②不要忘了拟一个题目;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否则会扣分;

④不得抄袭;

⑤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最好不要少于500字。

【特色分析】

这是一道看之明白,读之清楚,写之容易的中考作文题,其特色如下:

1.从形式上来说,它是一道话题作文。题目开头的材料设计别致新颖,有利于激发考生写作的欲望和热情。狐狸想吃葡萄的故事考生早就熟悉。可材料却推陈出新——不在于吃到的后果是什么,重要的是你有没有去经历。就是让考场上的考生放下包袱,轻松为文。不拘泥于结果,而注重于过程,在经历的过程中去体验,这正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全新理念。

2.文题的思想性强,以启迪人。

“体验”的含义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自经历。由此可见,要有体验,必须经历,十几岁的初中生虽说人生之路短一些,但家庭、学校、社会的方方面面的某一段难忘的经历、切身独特的体验还是应该有的,梳理自己的人生之路,挑拣一两件经历的事情亦不难。 附中考优秀作文:

灵 魂 的 乞 求

这天,上帝到访了一间地狱。灵魂们纷纷向上帝诉说自己的心声。

“我是成语‘守株待兔’中那个坐享其成的农夫,如果再给我一次生的机会,我一定会好好耕田,靠双手吃饭。”一个骨瘦如柴的中年人泣声道。

“我是一个贪官,当初别人送礼贿赂我时我总对自己说‘干完这次,下次就洗手不干了’,可到头来终究难逃法网,我被依法惩治了。”一个胖胖的中年人诉说着。“上帝,给我一次重生的机会吧,我一定会做一个像包公一样的清官。”他苦苦哀求着上帝。

这时上帝听到一阵清苦的抽噎声:“我是一个自杀者,当初有两个男人追求我,一个年轻有为,但身无分文;一个是大款,整天给我买这买那。最后,金钱战胜了真爱,我选择了后者。但很快他就抛弃了我,而且还骗走了我所有的钱财。这时,那个青年已经很有作为了,我无

颜面对他和亲人,又无法苟且偷生,最终走上了自杀的路。如果我可以重新拥有一次机会,我一定会选择那个青年,我们一定会组建一个幸福的家庭。”这时,这位少妇已经泣不成声了。

上帝微笑道:“你们为你们曾经做过的事而后悔,这很好,你们失去了生命,这并不可惜。只有经历过,你才能得到最真实的体验,这是无法从别人的传授中获得的。生活中,你们的经历有喜有悲,有成功有失败。但不管结果如何,这些经历都会给予我们一定的启示,都能丰富我们的人生。这是十分可贵的人生经验。”

通过新一轮生命的大门打开了,上帝给那些灵魂们一次新的机会。上帝心想:“有了这次体验,他们一定不会再向我乞求‘再给我一个机会’。”


相关文章

  •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教案1
  • 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 [主干知识] 1.给下边加点字注音. 症结( ) 媲美( ) 蹙眉( ) 黏土( ) 魁梧( ) 搁下( ) 倾吐( ) 别墅(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kǎi( )叹 chì( )热 关jiàn( ) 苦nǎo( ) ...查看


  • 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
  • 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 教学目标 1. 学习文章以典型细节突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2. 充分感受文章充满感情的语言,激发学生对优秀艺术大师的崇敬与敬仰之情感. 说明: 本文在对人物的细节描写上,所用的语言传神而精练,尤其在刻画罗丹对雕塑艺术创 ...查看


  • 6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教案
  • 教学目标: 1. 自由读课文,通过训练学生复述,理清故事情节,整体把握文章逻辑 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罗 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2. 阅读3-15节,师生 ...查看


  • [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读后感
  • 首先我先写关一某个人的外貌等,即活动"猜猜TA是谁". 她是个女生,梳着一头短头发,经常会做一些奇怪的动作,或者经常狂笑不止.她还经常穿着一身戴帽子的粉棉袄,帽子底下可暖和了.她做值日非常积极,并且这是她的职务.猜到她是 ...查看


  • 全神贯注评课稿
  • 任何成功的教学设计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谢筱瑛老师的<全神贯注>教学设计正好做 到这点.在教学之前,谢老师已经结合四年级学生学情和知识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四年级是 学生从中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关键阶段,具有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和自主 ...查看


  • [精品]全神贯注教学反思
  • 篇一:全神贯注教学反思范文 <全神贯注>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述了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邀请好友到家中做客,自己却全神贯注地工作,忘记了挚友的事.突出了他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重在感悟罗丹的浑然忘我,执着追求的精神,明白做什么事都要全 ...查看


  • 市四下语期末试卷2015.6
  • 江阴市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学期期末测试卷2015年6月 (时间:100分钟:满分: 100分 ) 第一部分 积累与应用(38分) 一.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2分) 刘备听了诸葛亮的话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二.看拼音写词语.(8分) ...查看


  • 四下语文5-8单元复习资料
  • 四年级下册语文5-8单元复习资料 一.课文分析 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作者是(高洪波).这是一首呼唤和平的诗, 它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揭示了 17.<触摸春天>的作者是(吴玉楼).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作者也触 ...查看


  • 六年级美术教案4我喜欢的艺术家
  • 4 我喜欢的艺术家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书中出现的艺术家和他们作品的艺术风格 2.临摹或模仿艺术家作品.画一副作业 一.组织教学 二.授新课 1.齐白石: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纪中国画艺术大师,二十世纪十大书法家,画家之一,世界文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