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电子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专业基础课程与技能操作课程的结合

作者简介:

姓名:凌璟(生于1978年10月) 性别:女 民族:汉

学历:本科(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

工作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

邮 编:215104

联系电话:[1**********](手机) ,0512-61066257(小灵通)

E-mail :[email protected]

联系方式: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大道国际教育院1168号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高新技术的发展,电子类人才的教育方式也要适应市场需求,而不断改进。在此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电子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更需符合时代的需求——理论联系实际。

关键词: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 理论教学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各种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国际互联网应用的普及,提出了“数字化生存”的理念,电子类人才的需求愈加突出。我国经济正在融入国际经济,全面参与全球大

市场的竞争和资源配置,原有的产业结构必须进行相应调整,以适应变化了的市场需要,电子类人才的培养也必须随着形势的发展相应变化,对现有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和探索,使所培养的人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发展需要。

由于电子技术不断发展,新技术层出不穷,电子课程的教学内容也不断扩充,但各个专业培养计划的总学时数却在不断减少,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学时也在相应减少,面对学时减少和内容膨胀,必须改革教学模式与手段。

如模、数电课程是面向电子类专业开设的基础课程,是电子类学生系统化接受电子类课程学习的关键课程,能否扎实地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分析方法,并具有较强的综合运用技能,对学生学习和掌握后续相关课程以及毕业后从事相关领域的技术工作将产生直接的影响。为适应时代对电子类人才培养的要求,作为电子专业基础课程的模电、数电课程既要保持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又要保证学生能把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综合运用,就必须加快课程改革的步伐,提高授课效果。

一、明确课程教学目的制定教学大纲

作为高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是高级技术人员,是应用型人才,更多的是对电子器件、产品的运用,不是设计人员,所以教学中就要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而不是去反复探讨公式的推导,理论的验证。

在学校制定教学大纲时就应该有明确的侧重点,使教学计划制定者有方向,有目标,同时也使教师在教学中把知识点的重要性作出区分。

同时,既然是高等职业学校,必然的以后学生是面临企业的生产第一

线的,动手能力是非常强调的,所以实验课程环节相对就显得重要,而制定课程计划时实验成为了一门独立的课程而取得了较充裕的课时。

二、课程体系模块化建设

在专业教学模块化建设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课程体系;构建专业模块教学体系,应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学生个人成长和就业需要为原则。

因此,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在电子基础课程教学的模块设计上也略有差异。在以前的电子类专业教学中,大多采用一种教学方式,一本大纲,一种教学计划,大致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结构及课时分配如下:

入学第一学期 入学第二学期 入学第三学期 而针对高等职业学院的学生,更需注重的是操作能力,而对与理论知识,更强调的是能够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因而课程教学内容和课时有所改革如图: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五或第

六学期

因为学生在之前的教育中都强调笔试成绩,学生也就出现了常说的“高分低能”现象,所以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就侧重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引入了职业技能鉴定的思路。

在入学第一学期的《电路基础》课程把实验课程单独作为一门课程而占用一定课时,理论教学依然保持在120课时,以确保学生的基础打扎实。在前两个学期中配合电子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结合引入动手技能的培训,从简单的电子焊接技术,到模、数电路的组装、调试,到最后的电子技术综合运用——电路故障维修。使学生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很自然地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创新技能和岗位操作能力。同时通过技能证书的考核,也提高了将来学生就业的竞争立。

通过两届学生的实际操作,在教学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一方面,对于相对枯燥的理论教学内容,由于现学现用,使学生对课程具有很高的兴趣;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来院校招聘,对理论与操作结合培养的学生有非常好的映像,从而也与学院建立了比较好的供需关系,也相对提高了学校的就业率。

三、教学方式、手段的革新,以强化学生能力为目标

1、转变教育观念

进入新时代需要的是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特别是要培养创新能力、协作能力,这都涉及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

在过去的教育中,都教导学生在企业中做工程师,坐办公室才是好出路。但如今的高职教育培养的本就是蓝领阶层,首先就要教师摆正观念,把“职无贵贱”的思想贯穿到日常教学中。

同时在教学中相对就应该把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技能成绩作为成绩考评的侧重点。高职学校建设各类实验室,与企业联系建立教学实习基地就更好的使学生早一步接触企业技术使用,有利于学生更早了解企业需求。

由于教学中一直贯穿着就业教育,使学生在第六学期毕业实习、就业前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到真正面对就业、择业时已经有了很好的心理素质,和理论操作素质,而在人才招聘中处于比较积极主动地状态,大多都能有一个比较有发展前途的职业。

2、理论教学注重结合新科技、新技术

有人说“基础课程几十年不变,没什么好讲的,一本教材用到老,备课年年抄一遍,轻松又省力。”其实这是错误说法,基础理论是不变,但与时代科技的结合是不断深化的。所以作为培养以后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员,必须使技术不断更新,所以哪怕是电子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正因为是基础,与各类技术都有联系,逐步引入,既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为将来的技术深化做好准备。

如讲到模电课程的稳压电路部分,不妨介绍一下先进的各类稳压电源,稳压电源的发展历程,而这些内容最基础的知识就是各类基本稳压电路的结合。

也因为学校教学设备比生产厂家的技术设备总是滞后,而使得学生面临就业时,总感觉自己在高校似乎什么也没学到,到企业必须从头学起,

所以使得企业总不原意招应届毕业生。现在把先进科技引入到教学实践中,使学生在就业时不会对企业设备一问三不知,无从下手,而是能轻松掌握,熟练操作。这就使职业学院的学生在就业中真正取得了优势。

3、强化实践教学

使实习课程贯穿于学生的在校学习中,使学生在模拟环境中进行技能训练,通过基础课程配套的实验课程掌握基本技能,在实习课程中综合运用,从元器件的识别、检测、安装、焊接,到完整电路的调试、检修,直至整机的组装、调试、维修。在实习课程中或是完成一种电子小产品的制作,如收音机、电视机、万用表;或是通过考核取得相应的技能证书,如装配证书、调试证书、维修证书等,使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技术产生成就和自豪感。

同时,教师在这类课程中只起从旁辅助的作用,也就培养了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年级,由于学校与企业联系组建教学实习基地,学生能提早接触企业文化、工作环境和技术要求,使学生对就业有较好的准备。另一方面使企业对学校教学质量、学生素质有更多的了解,而使学生就业有了更好的方向。形成了学生、企业、学校三赢的局面。

4、考核方式多样化

考试改革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是一致的。既然实践操作被提到一定高度,那么笔试就不再是唯一出路。如实习总结、实际操作以及笔试加口试,笔试加操作,或者就利用计算机仿真功能来做一些综合课题也是可取的。通过形式不同的考核方式来检查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的综合掌握运

用能力,也就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全般一种解答方式的情况。

四、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建设成一个大课堂,包括理论课教学的设施与实践教学的设施,两者相结合于一个课堂。讲完理论部分,不用另行安排时间来做相关操作练习,直接在一个课堂里完成理论和实践的教学,使学生通过实践一步到位的掌握理论知识,且直接就把当堂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使枯燥的理论教学具体实物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考验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也使一向被忽视的技能操作受到学生重视。

同时有些实践课程无法在学校完成的,由于职业类学院与企业多有合作,设立实习基地,而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从事一些企业生产实习,完成一些较高难度的实习、实验课题,同时也使企业了解了学生的实际水平,提早选择优秀学生作为将来优先录用的员工,而使学生更早地就参与到了社会就业竞争中,在竞争中求发展。

五、师资建设

种种的教学改革,最终的实施者实直接面对学生的老师,所以最终也就要求教师队伍的建设,使专业教师既能上好理论课程,也要能承担专业实践课程。可以考虑从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理论联系实践的现代教学理念,改变教育观念,提高实践教学在专业基础课教学中重要性的认识;二是配合教师培训计划,把专业教师培养成“双师型”人才,能文能武; 三是提供教师企业实习机会,使教师先了解企业管理、运作,掌握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总之,对于电子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还需要不断的探讨,使之适应知

识经济时代的社会需求,适应加入WTO 后必然面临的国际人才市场的竞争。在教学研究和改革中,要注重因材施教、灵活的学制与层次,以及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同时在加强职业针对性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和终生教育必备的基础教育也不能轻忽,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还是教育不变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成福. 余党军. 赵云.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金华技术学院学报.2003;3(2)

[2]、王金来. 应用电子技术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运城学院学报.2004;22

(5)

[3]、朱庆欢. 赵永泉. 周永明等.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析. 韶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6)

电子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专业基础课程与技能操作课程的结合

作者简介:

姓名:凌璟(生于1978年10月) 性别:女 民族:汉

学历:本科(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

工作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

邮 编:215104

联系电话:[1**********](手机) ,0512-61066257(小灵通)

E-mail :[email protected]

联系方式: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大道国际教育院1168号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高新技术的发展,电子类人才的教育方式也要适应市场需求,而不断改进。在此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电子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更需符合时代的需求——理论联系实际。

关键词: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 理论教学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各种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国际互联网应用的普及,提出了“数字化生存”的理念,电子类人才的需求愈加突出。我国经济正在融入国际经济,全面参与全球大

市场的竞争和资源配置,原有的产业结构必须进行相应调整,以适应变化了的市场需要,电子类人才的培养也必须随着形势的发展相应变化,对现有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和探索,使所培养的人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发展需要。

由于电子技术不断发展,新技术层出不穷,电子课程的教学内容也不断扩充,但各个专业培养计划的总学时数却在不断减少,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学时也在相应减少,面对学时减少和内容膨胀,必须改革教学模式与手段。

如模、数电课程是面向电子类专业开设的基础课程,是电子类学生系统化接受电子类课程学习的关键课程,能否扎实地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分析方法,并具有较强的综合运用技能,对学生学习和掌握后续相关课程以及毕业后从事相关领域的技术工作将产生直接的影响。为适应时代对电子类人才培养的要求,作为电子专业基础课程的模电、数电课程既要保持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又要保证学生能把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综合运用,就必须加快课程改革的步伐,提高授课效果。

一、明确课程教学目的制定教学大纲

作为高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是高级技术人员,是应用型人才,更多的是对电子器件、产品的运用,不是设计人员,所以教学中就要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而不是去反复探讨公式的推导,理论的验证。

在学校制定教学大纲时就应该有明确的侧重点,使教学计划制定者有方向,有目标,同时也使教师在教学中把知识点的重要性作出区分。

同时,既然是高等职业学校,必然的以后学生是面临企业的生产第一

线的,动手能力是非常强调的,所以实验课程环节相对就显得重要,而制定课程计划时实验成为了一门独立的课程而取得了较充裕的课时。

二、课程体系模块化建设

在专业教学模块化建设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课程体系;构建专业模块教学体系,应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学生个人成长和就业需要为原则。

因此,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在电子基础课程教学的模块设计上也略有差异。在以前的电子类专业教学中,大多采用一种教学方式,一本大纲,一种教学计划,大致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结构及课时分配如下:

入学第一学期 入学第二学期 入学第三学期 而针对高等职业学院的学生,更需注重的是操作能力,而对与理论知识,更强调的是能够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因而课程教学内容和课时有所改革如图: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五或第

六学期

因为学生在之前的教育中都强调笔试成绩,学生也就出现了常说的“高分低能”现象,所以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就侧重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引入了职业技能鉴定的思路。

在入学第一学期的《电路基础》课程把实验课程单独作为一门课程而占用一定课时,理论教学依然保持在120课时,以确保学生的基础打扎实。在前两个学期中配合电子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结合引入动手技能的培训,从简单的电子焊接技术,到模、数电路的组装、调试,到最后的电子技术综合运用——电路故障维修。使学生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很自然地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创新技能和岗位操作能力。同时通过技能证书的考核,也提高了将来学生就业的竞争立。

通过两届学生的实际操作,在教学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一方面,对于相对枯燥的理论教学内容,由于现学现用,使学生对课程具有很高的兴趣;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来院校招聘,对理论与操作结合培养的学生有非常好的映像,从而也与学院建立了比较好的供需关系,也相对提高了学校的就业率。

三、教学方式、手段的革新,以强化学生能力为目标

1、转变教育观念

进入新时代需要的是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特别是要培养创新能力、协作能力,这都涉及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

在过去的教育中,都教导学生在企业中做工程师,坐办公室才是好出路。但如今的高职教育培养的本就是蓝领阶层,首先就要教师摆正观念,把“职无贵贱”的思想贯穿到日常教学中。

同时在教学中相对就应该把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技能成绩作为成绩考评的侧重点。高职学校建设各类实验室,与企业联系建立教学实习基地就更好的使学生早一步接触企业技术使用,有利于学生更早了解企业需求。

由于教学中一直贯穿着就业教育,使学生在第六学期毕业实习、就业前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到真正面对就业、择业时已经有了很好的心理素质,和理论操作素质,而在人才招聘中处于比较积极主动地状态,大多都能有一个比较有发展前途的职业。

2、理论教学注重结合新科技、新技术

有人说“基础课程几十年不变,没什么好讲的,一本教材用到老,备课年年抄一遍,轻松又省力。”其实这是错误说法,基础理论是不变,但与时代科技的结合是不断深化的。所以作为培养以后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员,必须使技术不断更新,所以哪怕是电子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正因为是基础,与各类技术都有联系,逐步引入,既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为将来的技术深化做好准备。

如讲到模电课程的稳压电路部分,不妨介绍一下先进的各类稳压电源,稳压电源的发展历程,而这些内容最基础的知识就是各类基本稳压电路的结合。

也因为学校教学设备比生产厂家的技术设备总是滞后,而使得学生面临就业时,总感觉自己在高校似乎什么也没学到,到企业必须从头学起,

所以使得企业总不原意招应届毕业生。现在把先进科技引入到教学实践中,使学生在就业时不会对企业设备一问三不知,无从下手,而是能轻松掌握,熟练操作。这就使职业学院的学生在就业中真正取得了优势。

3、强化实践教学

使实习课程贯穿于学生的在校学习中,使学生在模拟环境中进行技能训练,通过基础课程配套的实验课程掌握基本技能,在实习课程中综合运用,从元器件的识别、检测、安装、焊接,到完整电路的调试、检修,直至整机的组装、调试、维修。在实习课程中或是完成一种电子小产品的制作,如收音机、电视机、万用表;或是通过考核取得相应的技能证书,如装配证书、调试证书、维修证书等,使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技术产生成就和自豪感。

同时,教师在这类课程中只起从旁辅助的作用,也就培养了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年级,由于学校与企业联系组建教学实习基地,学生能提早接触企业文化、工作环境和技术要求,使学生对就业有较好的准备。另一方面使企业对学校教学质量、学生素质有更多的了解,而使学生就业有了更好的方向。形成了学生、企业、学校三赢的局面。

4、考核方式多样化

考试改革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是一致的。既然实践操作被提到一定高度,那么笔试就不再是唯一出路。如实习总结、实际操作以及笔试加口试,笔试加操作,或者就利用计算机仿真功能来做一些综合课题也是可取的。通过形式不同的考核方式来检查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的综合掌握运

用能力,也就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全般一种解答方式的情况。

四、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建设成一个大课堂,包括理论课教学的设施与实践教学的设施,两者相结合于一个课堂。讲完理论部分,不用另行安排时间来做相关操作练习,直接在一个课堂里完成理论和实践的教学,使学生通过实践一步到位的掌握理论知识,且直接就把当堂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使枯燥的理论教学具体实物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考验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也使一向被忽视的技能操作受到学生重视。

同时有些实践课程无法在学校完成的,由于职业类学院与企业多有合作,设立实习基地,而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从事一些企业生产实习,完成一些较高难度的实习、实验课题,同时也使企业了解了学生的实际水平,提早选择优秀学生作为将来优先录用的员工,而使学生更早地就参与到了社会就业竞争中,在竞争中求发展。

五、师资建设

种种的教学改革,最终的实施者实直接面对学生的老师,所以最终也就要求教师队伍的建设,使专业教师既能上好理论课程,也要能承担专业实践课程。可以考虑从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理论联系实践的现代教学理念,改变教育观念,提高实践教学在专业基础课教学中重要性的认识;二是配合教师培训计划,把专业教师培养成“双师型”人才,能文能武; 三是提供教师企业实习机会,使教师先了解企业管理、运作,掌握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总之,对于电子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还需要不断的探讨,使之适应知

识经济时代的社会需求,适应加入WTO 后必然面临的国际人才市场的竞争。在教学研究和改革中,要注重因材施教、灵活的学制与层次,以及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同时在加强职业针对性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和终生教育必备的基础教育也不能轻忽,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还是教育不变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成福. 余党军. 赵云.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金华技术学院学报.2003;3(2)

[2]、王金来. 应用电子技术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运城学院学报.2004;22

(5)

[3]、朱庆欢. 赵永泉. 周永明等.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析. 韶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6)


相关文章

  • 机械电子工程论文: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
  • 机械电子工程论文: 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 1 前言 机械电子工程是机械.电子.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技术有机结合的一门复合技术,常被称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它代表着机械工程技术革命的前沿方向.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学科,它以其强大的应用潜力 ...查看


  • 从物联网构成看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
  • 摘 要:结合物联网技术本身的体系框架,探讨了物联网工程专业所必备的知识体系,并结合二本院校的特点,为这类院校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建议. 关键词:物联网专业:知识体系:培养方案:高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查看


  • 市场营销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选题(1468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 ...查看


  •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总结
  •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总结 李 立 (电子商务与经济系)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是专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电子与通信系以及电子商务与经济系均开设有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深化课 ...查看


  •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 摘要:对<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课堂教学和实验实践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针对课堂教学,从教学内容和课堂教育方法两方面进行了总结探讨.探索创新:针对实验实践,对实验内容和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尝试. 关键词:微型原理及应用:教学方法 ...查看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 第30卷第4期2011年8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ZhengzhouInstituteofAeronauticalIndustryManagement(SocialScienceEdition)Vo.l3 ...查看


  • 应用型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改革探讨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应用型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改革探讨 作者:李文娟 来源:<求知导刊>2015年第07期 摘 要:信号与系统是通信.电子.电气等专业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程.该门课程具有较强的理 ...查看


  • 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设置探讨
  • 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设置探讨 [摘要]职业院校教学中,专业课程的设置直接关系着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平面设计专业是目前热门专业之一,在各地职业院校普遍重视.本文就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分析,通过培养目标.就业方向.课程设置和安排等方面进行简要阐 ...查看


  • 电子商务专业导论课程创意
  • E-Commerce Letters 电子商务评论, 2016, 5(2), 22-25 Published Online May 2016 in Hans. The Course Innovation for Electronic Bus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