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12-23章
(高鸿业版)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1.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 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
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 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 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 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 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 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 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 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 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 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 分析方法也不同, 因此有些经济活 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 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 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 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 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 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 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 看起来, 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 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
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 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 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 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 自存量,又归于存量, 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是存量, 收入是流量。
4.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 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 入 GDP?
解答: 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 公司将从人们手中借到的钱用作生产经营, 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这样这笔钱就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 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因此要计入 GDP。可是政 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 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用于生产经营, 而往往是用于弥补 财政赤字。 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用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来加以支付的, 因而习惯 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
5 .为什么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从个人来说可算是投资,但在经济学上不算是投资?
解答: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建造新厂房、购买新机器 设备等行为,而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人们购买债券或股票,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因而不属于经济学意义的投资活动,也不能计 入 GDP。公司从人们手里取得了出售债券或股票的货币资金再去购买厂房或机器设备,才 算投资活动。
6.为什么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 GDP,而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 GDP?
解答: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 GDP 是因为公务员提供了为社会工作的服务,政府 给他们的工资就是购买他们的服务, 因此属于政府购买, 而政府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 金不计入 GDP,并不是因为灾区或困难人群提供了服务,创造了收入,相反,是因为他们 发生了经济困难,丧失了生活来源才给予其救济的,因此这部分救济金属于政府转移支付。 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手中转移 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 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 所以政府转移支付和 政府购买虽都属政府支出,但前者不计入 GDP 而后者计入 GDP。
7.为什么企业向政府缴纳的间接税(如营业税)也计入 GDP?
解答: 间接税虽由出售产品的厂商缴纳, 但它是加到产品价格上作为产品价格的构成部 分由购买者负担的。间接税虽然不形成要素所有者收入,而是政府的收入,但毕竟是购买商 品的家庭或厂商的支出,因此,为了使支出法计得的 GDP 和收入法计得的 GDP 相一致, 必须把间接税加到收入方面计入 GDP。举例说,某人购买一件上衣支出 100 美元,这 100 美元以支出形式计入 GDP。实际上,
若这件上衣价格中含有 5 美元的营业税和 3 美元的折 旧,则作为要素收入的只有 92 美元。因而,从收入法计算 GDP 时,应把这 5 美元和 3 美 元一起加到 92 美元中作为收入计入 GDP。
8.下列项目是否计入 GDP,为什么? (1)政府转移支付;(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 (3)购买普通股票;(4)购买一块地产。
解答: (1)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 GDP, 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 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 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因为残疾人创造了收入; 相反,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了生活来源才给予其救济的。 (2)购买用过的卡车不计入 GDP,因为卡车生产时已经计入 GDP 了,当然买卖这辆卡 车的交易手续费是计入 GDP 的。 (3)买卖股票的价值不计入 GDP,例如我买卖了一万元某股票,这仅是财产权的转移, 并不是价值的生产。 (4)购买一块地产也只是财产权的转移,因而也不计入 GDP。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12-23章
(高鸿业版)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1.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 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
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 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 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 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 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 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 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 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 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 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 分析方法也不同, 因此有些经济活 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 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 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 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 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 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 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 看起来, 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 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
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 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 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 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 自存量,又归于存量, 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是存量, 收入是流量。
4.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 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 入 GDP?
解答: 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 公司将从人们手中借到的钱用作生产经营, 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这样这笔钱就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 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因此要计入 GDP。可是政 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 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用于生产经营, 而往往是用于弥补 财政赤字。 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用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来加以支付的, 因而习惯 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
5 .为什么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从个人来说可算是投资,但在经济学上不算是投资?
解答: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建造新厂房、购买新机器 设备等行为,而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人们购买债券或股票,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因而不属于经济学意义的投资活动,也不能计 入 GDP。公司从人们手里取得了出售债券或股票的货币资金再去购买厂房或机器设备,才 算投资活动。
6.为什么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 GDP,而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 GDP?
解答: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 GDP 是因为公务员提供了为社会工作的服务,政府 给他们的工资就是购买他们的服务, 因此属于政府购买, 而政府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 金不计入 GDP,并不是因为灾区或困难人群提供了服务,创造了收入,相反,是因为他们 发生了经济困难,丧失了生活来源才给予其救济的,因此这部分救济金属于政府转移支付。 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手中转移 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 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 所以政府转移支付和 政府购买虽都属政府支出,但前者不计入 GDP 而后者计入 GDP。
7.为什么企业向政府缴纳的间接税(如营业税)也计入 GDP?
解答: 间接税虽由出售产品的厂商缴纳, 但它是加到产品价格上作为产品价格的构成部 分由购买者负担的。间接税虽然不形成要素所有者收入,而是政府的收入,但毕竟是购买商 品的家庭或厂商的支出,因此,为了使支出法计得的 GDP 和收入法计得的 GDP 相一致, 必须把间接税加到收入方面计入 GDP。举例说,某人购买一件上衣支出 100 美元,这 100 美元以支出形式计入 GDP。实际上,
若这件上衣价格中含有 5 美元的营业税和 3 美元的折 旧,则作为要素收入的只有 92 美元。因而,从收入法计算 GDP 时,应把这 5 美元和 3 美 元一起加到 92 美元中作为收入计入 GDP。
8.下列项目是否计入 GDP,为什么? (1)政府转移支付;(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 (3)购买普通股票;(4)购买一块地产。
解答: (1)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 GDP, 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 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 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因为残疾人创造了收入; 相反,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了生活来源才给予其救济的。 (2)购买用过的卡车不计入 GDP,因为卡车生产时已经计入 GDP 了,当然买卖这辆卡 车的交易手续费是计入 GDP 的。 (3)买卖股票的价值不计入 GDP,例如我买卖了一万元某股票,这仅是财产权的转移, 并不是价值的生产。 (4)购买一块地产也只是财产权的转移,因而也不计入 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