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家

必修1

第1 章

1.19 世纪30 年代, 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M.J.Sehleiden,18o4— 1881)和动物学家施旺(T.Schwann,1810— 1882)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论证生物界的统一性(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2.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1543 年比利时的维萨里发表巨著《人体构造》揭示人体器官水平的结构法国比夏指出器官是由

低一层次的结构——组织构成

●1665 年英国科学家虎克(R·Hooke)用显微镜观察植物木栓组织并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细胞

●荷兰著名磨镜技师列文虎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等。 ●意大利的马尔比基用显微镜广泛观察了动植物的微细结构。但是他们并没有用“细胞”来描述其发现。

●1838 年施莱登提出细胞是构成植物的基本单位,施旺发现研究报道《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一致性的显微研究》

●耐格里用显微镜观察了多种上植物分生区新细胞的形成,发现新细胞的产生原来是细胞分裂的结果。

●1858 年,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第2 章

英国科学家桑格经过10 年努力,终于在1953 年测得牛胰岛素全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1965 年我国科学家完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全部合成

第3 章

1、美国细胞生物家克劳德摸索出采用不同转速对破碎的细胞进行离心的方法,将细胞内的不同细胞分开。——定性定量分离细胞组分的经典方法

2、比利时的德迪夫发现了溶酶体

3、罗马尼亚的帕拉德,改进了电子显微镜,发现了核糖体和线粒体结构,1960 年,帕拉德向人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细胞“超微活动图”。形象地揭示出分泌蛋白质合成并运输到细胞外的过程

第4 章

1、欧文顿(E.Overton):1895年他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地上万次的试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了膜由脂质组成的假说。

2、1925 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得出细胞膜中的脂质必然排列为连续

的两层

3、1959 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生物膜的模型,

所有生物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静态模型),提出了生物膜结构的“单位膜”模型。

4、1972 年桑格和尼克森在“单位膜”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流动镶嵌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为多数人所接受

5、1988 年美国科学家阿格雷成功地将构成水通道的蛋白质分离出来。

1998 年美国科学家麦金农测出了钾离子通道的立体结构。

第5 章

1、1773 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L.Spallanzani,1729- 1799),通过实验证明,胃液有化学

性消化作用。

2、关于酶本质认识

●1857 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通过显微镜观察,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细胞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的

●德国化学家李比希认为引起发酵的是酵母细胞中某些物质

●德国化学家毕希纳将酵母细胞中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酿酶

●美国科学家萨姆纳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的结晶,并且通过化学实验证实脲酶是蛋白质

●20 世纪80 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 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3.光合作用的发现涉及的科学家

●1771 年, 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J.Priestley,1733— 18o4),通过实验发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779 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发现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才能成功,植物只有绿叶才能更新污浊的空气,但不了解植物吸收和释放的究竟是什么

●1817 年,两位法国科学家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出叶绿素。

●1845 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提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起

●1864 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1880 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发现好氧细菌是只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要求看必修一P100 分析)证明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场所

●1939 年,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18O,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20 世纪40 年代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用小球藻做实验,14C 标记CO2 追踪,探明CO2 中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卡尔文循环

第6 章

1958 年,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取胡萝卜韧皮部的一部分细胞,放入植物激素、无机盐等物质的培养液中培养,这些细胞旺盛地分裂和生长,形成细胞团块——根、茎、叶——植株

必修2

第1章

1、19 世纪中期,孟德尔(G.Mendel,1822-1884),奥国人,通过豌豆等植物的杂交试验,于1865

年,在当地的自然科学研究学会上宣读了《植物杂交试验》论文,提出了遗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他被世人公证为“遗传学之父”。

2、1909 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叫做基因

第2 章

1、1903 年,美国遗传学家萨顿用蝗虫细胞作材料,研究精子和细胞形成过程,发现

孟德尔假设的一对遗传因子即等位基因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体的分离非常相似

2、英国科学家摩尔根利用果蝇为实验材料,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被称为染色体遗传理论的奠基人,发现了基因的连锁互换律,人们称之为遗传第三定律。

3、18 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兼物理学家道尔顿,第一个发现色盲也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色盲患者

第3 章

第1 节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1928 年,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F.Grifith,1877—1941),通过实验推想,已杀死的S 型细菌中,

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 型细菌转化为S 型细菌。

1944 年, 美国科学家艾弗里(O.Avery,1877—1955)和他的同事,通过实验证明上述“转化因子”为DNA,也就是说DNA 才是遗传物质。

1952 年,赫尔希(A.Hershey)和蔡斯(M.Chase),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在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2、DNA 分子结构和复制

1953 年,美国科学家沃森(J.D.Watson,1928 一)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F.Crick,1916-2004)共

同提出了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1962 年,沃森、克里克和维尔金斯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英国生物物理学家威尔金斯及同事提供DNA 衍射图谱

1952 年奥地利生物化学家查哥夫提供重要信息A=T G=C

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提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l9 世纪(1859 年),达尔文,在其《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

必修3

第1 章

1、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1857 年他提出动物生

活需要两个环境——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和整个有机体生活的外环境。

2、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①稳态的概念: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②提出稳态持

机制的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第2 章

1、法国学者沃泰默通过实验发现,把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内,会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2、英国科学家斯塔林和贝利斯,证明了小肠黏膜能产生一种化学物质进入血液后,随血液到达胰腺,

引起胰液分泌,这种物质叫促胰液素(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3、俄国生物学家巴甫洛夫是近代消化生理学的奠基人,他和他的学生们随后也得出斯他林和贝利斯

第3 章

1、19 世纪末,达尔文注意到了植物向光性,根据实验推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

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向光性弯曲 2、1910 年詹森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去琼纸片传递给下部 3、1914 年拜尔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4、1928 年荷兰科学家温特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定是一种化学物质。温特认为这可能是

一种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

第4 章

高斯(G.W.Gause):生态学家。他通过实验发现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 林德曼(R.L.Lindeman,1915~1942):美国人,生态学家。他通过对一个结构相对简单的天然湖泊——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的定量分析,发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两个特点,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

1952 年,我国生态学家马世骏,提出从系统的整体调控着眼,运用“改治结合,根除蝗害”的战略,

一方面通过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降低蝗虫密度,一方面改造飞蝗发生地。他提出了“生态经济学”设想,“生态工程”以及“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等一系列新观点。

选修三:

张明觉(1908~1991):美籍华人,生于山西岚县,生理学家。他一生倾心于生殖生理学科研究,是世界上最早从事试管婴儿和避孕药品研究的科学家之一,被科学界誉为“试管婴儿之父”和“避孕药之父”。

动物细胞工程 1976年,阿根廷科学家米尔斯坦(Cesar Milstein,l926一)和德国科学家柯勒(GeorgesKohler,l946一),通过细胞融合制备出单克隆抗体。由于他们的杰出工作,在1984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必修1

第1 章

1.19 世纪30 年代, 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M.J.Sehleiden,18o4— 1881)和动物学家施旺(T.Schwann,1810— 1882)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论证生物界的统一性(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2.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1543 年比利时的维萨里发表巨著《人体构造》揭示人体器官水平的结构法国比夏指出器官是由

低一层次的结构——组织构成

●1665 年英国科学家虎克(R·Hooke)用显微镜观察植物木栓组织并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细胞

●荷兰著名磨镜技师列文虎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等。 ●意大利的马尔比基用显微镜广泛观察了动植物的微细结构。但是他们并没有用“细胞”来描述其发现。

●1838 年施莱登提出细胞是构成植物的基本单位,施旺发现研究报道《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一致性的显微研究》

●耐格里用显微镜观察了多种上植物分生区新细胞的形成,发现新细胞的产生原来是细胞分裂的结果。

●1858 年,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第2 章

英国科学家桑格经过10 年努力,终于在1953 年测得牛胰岛素全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1965 年我国科学家完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全部合成

第3 章

1、美国细胞生物家克劳德摸索出采用不同转速对破碎的细胞进行离心的方法,将细胞内的不同细胞分开。——定性定量分离细胞组分的经典方法

2、比利时的德迪夫发现了溶酶体

3、罗马尼亚的帕拉德,改进了电子显微镜,发现了核糖体和线粒体结构,1960 年,帕拉德向人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细胞“超微活动图”。形象地揭示出分泌蛋白质合成并运输到细胞外的过程

第4 章

1、欧文顿(E.Overton):1895年他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地上万次的试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了膜由脂质组成的假说。

2、1925 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得出细胞膜中的脂质必然排列为连续

的两层

3、1959 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生物膜的模型,

所有生物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静态模型),提出了生物膜结构的“单位膜”模型。

4、1972 年桑格和尼克森在“单位膜”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流动镶嵌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为多数人所接受

5、1988 年美国科学家阿格雷成功地将构成水通道的蛋白质分离出来。

1998 年美国科学家麦金农测出了钾离子通道的立体结构。

第5 章

1、1773 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L.Spallanzani,1729- 1799),通过实验证明,胃液有化学

性消化作用。

2、关于酶本质认识

●1857 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通过显微镜观察,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细胞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的

●德国化学家李比希认为引起发酵的是酵母细胞中某些物质

●德国化学家毕希纳将酵母细胞中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酿酶

●美国科学家萨姆纳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的结晶,并且通过化学实验证实脲酶是蛋白质

●20 世纪80 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 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3.光合作用的发现涉及的科学家

●1771 年, 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J.Priestley,1733— 18o4),通过实验发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779 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发现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才能成功,植物只有绿叶才能更新污浊的空气,但不了解植物吸收和释放的究竟是什么

●1817 年,两位法国科学家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出叶绿素。

●1845 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提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起

●1864 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1880 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发现好氧细菌是只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要求看必修一P100 分析)证明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场所

●1939 年,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18O,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20 世纪40 年代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用小球藻做实验,14C 标记CO2 追踪,探明CO2 中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卡尔文循环

第6 章

1958 年,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取胡萝卜韧皮部的一部分细胞,放入植物激素、无机盐等物质的培养液中培养,这些细胞旺盛地分裂和生长,形成细胞团块——根、茎、叶——植株

必修2

第1章

1、19 世纪中期,孟德尔(G.Mendel,1822-1884),奥国人,通过豌豆等植物的杂交试验,于1865

年,在当地的自然科学研究学会上宣读了《植物杂交试验》论文,提出了遗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他被世人公证为“遗传学之父”。

2、1909 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叫做基因

第2 章

1、1903 年,美国遗传学家萨顿用蝗虫细胞作材料,研究精子和细胞形成过程,发现

孟德尔假设的一对遗传因子即等位基因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体的分离非常相似

2、英国科学家摩尔根利用果蝇为实验材料,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被称为染色体遗传理论的奠基人,发现了基因的连锁互换律,人们称之为遗传第三定律。

3、18 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兼物理学家道尔顿,第一个发现色盲也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色盲患者

第3 章

第1 节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1928 年,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F.Grifith,1877—1941),通过实验推想,已杀死的S 型细菌中,

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 型细菌转化为S 型细菌。

1944 年, 美国科学家艾弗里(O.Avery,1877—1955)和他的同事,通过实验证明上述“转化因子”为DNA,也就是说DNA 才是遗传物质。

1952 年,赫尔希(A.Hershey)和蔡斯(M.Chase),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在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2、DNA 分子结构和复制

1953 年,美国科学家沃森(J.D.Watson,1928 一)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F.Crick,1916-2004)共

同提出了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1962 年,沃森、克里克和维尔金斯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英国生物物理学家威尔金斯及同事提供DNA 衍射图谱

1952 年奥地利生物化学家查哥夫提供重要信息A=T G=C

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提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l9 世纪(1859 年),达尔文,在其《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

必修3

第1 章

1、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1857 年他提出动物生

活需要两个环境——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和整个有机体生活的外环境。

2、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①稳态的概念: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②提出稳态持

机制的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第2 章

1、法国学者沃泰默通过实验发现,把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内,会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2、英国科学家斯塔林和贝利斯,证明了小肠黏膜能产生一种化学物质进入血液后,随血液到达胰腺,

引起胰液分泌,这种物质叫促胰液素(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3、俄国生物学家巴甫洛夫是近代消化生理学的奠基人,他和他的学生们随后也得出斯他林和贝利斯

第3 章

1、19 世纪末,达尔文注意到了植物向光性,根据实验推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

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向光性弯曲 2、1910 年詹森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去琼纸片传递给下部 3、1914 年拜尔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4、1928 年荷兰科学家温特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定是一种化学物质。温特认为这可能是

一种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

第4 章

高斯(G.W.Gause):生态学家。他通过实验发现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 林德曼(R.L.Lindeman,1915~1942):美国人,生态学家。他通过对一个结构相对简单的天然湖泊——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的定量分析,发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两个特点,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

1952 年,我国生态学家马世骏,提出从系统的整体调控着眼,运用“改治结合,根除蝗害”的战略,

一方面通过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降低蝗虫密度,一方面改造飞蝗发生地。他提出了“生态经济学”设想,“生态工程”以及“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等一系列新观点。

选修三:

张明觉(1908~1991):美籍华人,生于山西岚县,生理学家。他一生倾心于生殖生理学科研究,是世界上最早从事试管婴儿和避孕药品研究的科学家之一,被科学界誉为“试管婴儿之父”和“避孕药之父”。

动物细胞工程 1976年,阿根廷科学家米尔斯坦(Cesar Milstein,l926一)和德国科学家柯勒(GeorgesKohler,l946一),通过细胞融合制备出单克隆抗体。由于他们的杰出工作,在1984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关文章

  • 全国高校生医专业排名
  • 全国各高校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排名 A+等 (2个 ) 浙江大学.四川大学 A 等(8个 ) 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大连理工大学 B+ 等 (17 个 ) : 复旦大学.重庆大 ...查看


  • 生物科学的发展与应用
  • 摘要:随着我国对科学技术的探究和发展,生物科学与技术研究成为21世纪以来人类关注的重点话题,其发展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生活面貌.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不断成熟,生物科学逐渐运用于现代医疗领域.农学领域和工业领域,它对基因 ...查看


  •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
  •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 姓名:谢新发 班级:大06数学1班 学号:43号 摘要: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不断涌现,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及作用显得日益广泛.深刻.伴随着信息科技革命的浪潮,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未来也 ...查看


  • 职业规划-生物科学.生物工程专业点评与就业方向
  • F1 以生物.农业为课题的学习 生物科学 所需知识的比例 文科★理科 什么样的一门学科研究一切是活的生物或曾经是活的生物 生物科学的研究来源于人类对自身存在所进行的科学探索: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生命的发生.发展.演化.衰亡的规律是什 ...查看


  • 生物科学专业
  • 生物科学专业 05013001 高等数学 Advanced Mathematics [56-3-1] 内容提要:高等数学课程是高等学校工程专科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 统地获得函数.极限.连续.一元函数微积分等基 ...查看


  • 生物的遗传物质 --基因的奥秘
  •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第十三章第二节<生物的遗传物质>的第一部分--基因的奥秘.学生在对于生物性状的遗传有了一定了解之后,一定想进一步究竟是什么控制着这样神奇的遗传过程.因此顺水推舟地向学生介绍基因的奥秘,解释遗传物质的存在. ...查看


  • 基础生物学包罗万象,与人类和生命休戚相关
  • 基础生物学包括生物学.微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学.神经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细胞生物学及发育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 生物学:研究生物的结构.生理行为和生物起源.进化与遗传发育等,经历了实验 ...查看


  • 现代生物学进展资料
  • 现代生物学进展资料 近代生物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 .描述性生物学阶段: 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为研究生物的结构.生理.生殖和发育等奠定了基础.1859年,英国 ...查看


  • 全日制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1
  • 全日制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言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之一.生物科学研究在20世纪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例如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的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等,这标志着21世纪人类将进入 ...查看


  • 高考必备--人教版高中生物目录
  • 人教版高中生物目录 生物1 必修 分子与细胞 科学家访谈 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 第1章 走近细胞 第1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科学前沿 组装细胞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2节 生命活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