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煤灰可研报告

褐煤脱水干燥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一、项目基本情况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范围 四、建设单位概况 五、结论与建议 六、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二章 场址选择与建设条件

一、***市概况 二、拟建地点 二、建设条件 第三章 市场分析

一、市场分析

二、产品成果(褐煤干燥) 三、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 四、研究结论

第四章 工程技术方案与设备选型

一、技术方案 二、生产工艺

三、设备方案 四、工程方案

第五章 原材料及动力供应

一、原材料 二、动力供应

第六章 总图运输及辅助工程

一、总图运输 二、公用辅助工程 第七章 节能与环保

一、设计依据 二、设计原则 三、能耗分析 四、节能措施 五、环保方案 第八章 消防与劳动安全

一、消防 二、劳动安全 第九章 环境影响评价..

一、厂址环境条件 二、污染源

三、噪声 四、结论

第十章 项目组织管理

一、组织机构 二、项目招投标

第十一章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依据

二、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三、流动资金估算 四、分年投资计划表 五、资金筹措 第十三章 财务评价

一、财务评价的依据和说明 二、基础数据

三、项目收入及税金估算 四、成本估算 五、利润 六、盈利能力分析 七、清偿能力分析

八、不确定性分析 九、结论

第一章 总 论

一、项目基本情况 1、项 目 名 称:* 2、项目承办单位:*

45、建 设 内 容:建设年生产540万吨提质煤项目生 产线及配套设施。

6、投资规模:项目投资人民币9000万元。

7、资金构成:项目固定资产投资7500万元, 流动资金

1500万元。

8、资金筹措:项目固定资产投资7500万元,申请银行长

期借款4000万元,自筹3500万元。流动资金1500万元, 自筹解决。

9、经济效益:正常年项目销售收入164780万元,利润

总额6107万元,净利润4580万元,税金及附加3415万元。

10、建 设 期:项目分3期施工。一期180万吨当年开工并投产,二期180万吨次年开工并投产,三期180万吨第三年开工并投产。

11、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12、法人代表: 13、资格证书编号: 14、资质等级: 15、发证机关: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 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

2、原化工部化计发(1997)426号文关于“化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的规定”。

3、《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87)。 6、国家现行的财会、税收政策。 7、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及规范。 8、项目单位提供的其它有关资料. 9、项目单位提供的其它有关资料.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范围

受项目承办单位的委托,项目编制单位对项目涉及的有关问题 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和分析,并在项目承办单位已有工作的基上,

国家及内蒙古自治区相关发展规划,按照《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价》以及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定, 编制了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包括: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需求预测及建设规模 3、场址与建设条件 4、工艺技术方案 。 5、总图运输及公用辅助工程 6、消防与劳动安全 7、环境影响评价 8、项目组织管理 9、项目实施进度 10、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1、财务评价

五、结论与建议

褐煤是一种高挥发、高水分、高灰分、低热值(14兆焦/千克左右) 低灰熔点、污染重、利用率低的资源.我国褐煤资源丰富,己探明的保有储量达1303亿吨,占全国煤炭储量的13%, 其中内蒙古的褐煤储量最大,占全国褐煤储量的77%。***原煤量丰富,品质优良,属低硫、低磷环保煤,目前主要作为动力煤销售,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必须走煤炭深加工之路。拟建项目位于***市煤化工园区,距离煤源近,大大降低了原料成本。该项目是褐煤干燥,把低值煤变成高值煤,不产生化学反应,没有环境污染。由于该煤水分较高,销售价低、运输不便,经干燥处理后可显著提高褐煤发热量,减少铁路运输能力20%, 提高煤炭销售价格。该项目实施后不仅能提高经济效益,也增加了就业机会,完全符合国家的能源战略和产业政策,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根据目前市场需求拟定本项目建设规模为年处理原煤200万吨。第一期计划于2011年5月施工,2011年10月末部分机组投入运行。二期次年开工并投产,三期第三年开工并投产。

本项目总投资9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500万元,流动资金1500万元。项目达到设计建设规模后,项目正常年实现销售收入164780万元,利润总额6107万元,净利4580万元,综合税金可达4600万元,投资利润率18.85%,投资利税率29.39%,销售利润率3.71%,销售利税率5.78%, 借款偿还期4.7年。财务评价结果表明,本项目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8.53%,财务净现值4188.32万元(ic=10%) ,投资回收期6.07年(含建

设期), 项目盈亏平衡点为74.11%。

该项目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条件优势,建设条件优势,建设规模适度可行,建议实施。

六、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详见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

表1-1

第二章 场址选择与建设条件

一、***市概况

***市因煤而建,缘煤而兴,全国五大露天煤矿之一的***露天煤矿就座落在市区,素有“塞北城”之称,是一座新兴的绿色能源工业旅游城市。依托当地资源优势,确立了以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龙头的发展战略,不断丰富草原文化内涵,整合工业旅游资源,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到***来,看最好最美的草原。” 地理位臵:***市位于***市西北端,大兴安岭南段,东、南、西南与***市扎鲁特旗接壤,西、西北、北和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交界,北距蒙古国直线距离120公里。***因有大面积储量丰富的煤炭资源而著名,近年来迅速崛起的煤电铝巨型工业,使其成为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

行政区划:***市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19°15' -119°46' ,北纬45°23' -45°40' ,共辖珠斯花、莫斯台、宝日呼吉尔三个街道办事处,达来胡硕苏木和沙尔呼热镇,12个行政村。全市总面积585平方公里。

历史:建国前***市境为兴安盟科右中旗辖区,建国后为***市扎鲁特旗辖区,1976年国家决定开发建设全国五大露天煤矿之一——***露天矿,1985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市。

人口民族:***市户籍人口7.8万人, 常驻人口约10万人,有汉、蒙、回、满、朝等17个民族,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多民族居住的城市。

经济状况:***市是一个新兴的绿色能源工业旅游城市,2008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30亿元,财政收入20亿元,旅游总人数18.7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1.97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

1.5%。

城市建设:***市区面积22平方公里,城市人口7万余人。按照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定位和城市产业发展方向,建设成为“现代能源密集型工业城市”和“草原生态城市”。充分利用当地山形水系和原始草原特点,做好宏观层次城市景观,挖掘城市民族历史和现代文化内涵,建成绿色能源工业旅游城市。

气候:***市属典型的寒冷、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

二、拟建地点

本项目拟建于内蒙古***市工业园区浑迪音,该项目占

地195000平方米,建设占地面积18500平方米。

三、建设条件

(一) 项目区概况

项目区位于***煤田北部,距市区5.1公里,距煤炭主采区距离在3-10公里之间。总体看距离城区比较近方便建设施工和生产,道路运输方便,可以有效减少建设和生产成本。

近年来,为加快煤炭产业开发步伐,***市把煤炭深加工做为一项主导产业来抓,并加快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煤炭产业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园区在远景发展规划上,立足高起点、高科技、高附加值、高节能环保,全力打造煤炭、电力、冶金、煤化工四大产业集群,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构筑蒙东地区“大能源、大冶炼,大化工”循环经济工业基地。

(二) 场址

场址选择考虑因素:

(1)靠近公路、铁路确保运输方便。

(2)具备必要的工程、地质条件,方便与园区的公用工程网系(道路网、电力网、给排水网、排污网、通讯网等) 的连接。

(3)具备足够的场地、能满足建设需要,并有发展余地。目前选址工作已完毕。位于工业园区浑迪音B 区304国道与***至乌兰浩特公路交汇处。交通通讯十分便利。

(三) 工程地质

从建设场地现场踏勘情况看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地震烈度 为6度。

(1)地形地貌

该地区地貌为侵蚀、剥蚀山地,海拔在810—820米之间,已经整理,符合项目建设需要。

(2)工程水文

区现阶段可供水量为1070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量为2007年拟建的浑迪音水库可供水260万立方米/年,水价按水库建设成本情况确定;地下水总量为1542万立方米,现可利用量为262万立方米/年,工业用水价格为0.3元/立方米;污水回用工程再生水现状供水能力为1.5万立方米/d(548万万立方米/a),工业用水价格为3.5元/立方米,基建用水价格为3元/立方米。

(四) 气象、地质情况

***地处大兴安岭南麓,平均海拔820米,属干燥的内陆性气候,季节分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在0℃左右,年平均降水量约380mm ,无霜期95天左右,施工期从4月下旬至10月下旬。地层为晚侏罗世地层为主,其特征为北北东—南南西方向沉积于大兴安岭东麓的断陷盆地之中,厚度可达1700米以上。区域地震烈度为6度。

气象特征值如下:

历年平均气温0℃

历年降水量379.9mm

历年平均风速4.5m/s

历年相对湿度66%

历年平均气压911.1mb

平均最大积雪厚度8-20cm

平均年积温:零上2492.7℃,零下2030℃。

第三章 市场分析

一、市场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煤炭生产消费大国,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的生产 和消费结构中约占四分之三。能源储量、生产和商业结构的发展决 定了21世纪煤炭仍然是我国的主要能源。褐煤被认为是一种天然洁净、廉价的优质能源,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内蒙古、云南等地。但褐煤含水量高,通常在30%——35%之间,因此制约了运输和应用。

褐煤由于水分高、活性强,.限制了对它的有效利用,为了扩大褐煤的利用价值,必须建立褐煤脱水提质、运输、储存及其深加工为一体的经济、安全、环保处理系统。

二、产品成果(褐煤脱水提质)

(1)水份:原煤:35-45%

脱水提质后:≤10-15%

(2)热值:原煤: 3000-3500Kcal/Kg

脱水提质后: 4500~5300Kcal/Kg以上

(3)售价:原煤: 125~170元/吨

脱水提质后:300~450元/吨

(4)运输:运力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可节省运力20%。

褐煤脱水提质后的成果显著、效益可观。

三、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

当前“向节能和提高能源利用率的资源节能型社会转变”,这 是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褐煤脱水提质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益,增加 就业机会,也可以保护环境,有利于节约能源。褐煤脱水提质效益 可观、前景广阔,势在必行。

四、研究结论

***是我国褐煤的主要产地。由于煤炭生成及多方面原因,褐煤具有内水较高,热值较低的特点,因此,降低内水,提高热值,把低热值的煤变成高热值煤,是提高褐煤产出效益的重要手段,实施褐煤脱水提质系统工程将是其择优选择,对经济发展带来无限的发展空间和无穷的潜力。

第四章工程技术方案与设备选型

一、技术方案 我公司采取了工艺先进技术领先的褐煤干燥系统

褐煤干燥脱水 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

“给料密封、干燥脱水、排料密封”在一台干燥主机上完成的智能式干燥机;其原料为未经干燥脱水的原煤,单机小时处理量为100t/h,降水量为30t/h。

褐煤资源丰富、储量大,但品位较低或三高两低水分高(通常在30%-50%左右)、灰高、挥发水分高、燃点低、热值低的劣质燃料,如此高的水分严重制约了褐煤的开发利用。尤其是水分高降低了发热量……,干燥脱水后不仅可以提高发热量,还有利于储、装、运,我司根据褐煤的理化特性已经掌握和控制了褐煤干燥的温度、压力、风速等相关参数,并研制出一种新型内部结构“给料密封-干燥脱水-排料密封”为一体的高效负压式干燥机系统,采用对流质热交换方式,提高了干燥效率、降低了排放浓度,达到了节能

减排和安全环保之目的。该技术在国内为均居领先水平,对褐煤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粉煤炉是我公司最新研制开发的新型节能环保热风炉,专业用于褐煤干燥系统提供热源,利用褐煤干燥后产生的粒度为40-325目煤粉,用风机将煤粉鼓入炉膛内,煤粉迅速充分燃烧,燃料燃尽率高达99%,热效率达90%以上。煤粉炉对煤的适应性更强,可以燃用各种劣质煤及炉渣等低发热量煤种,在褐煤干燥行业,可以将褐煤直接作为燃料使用,实现就地取材节约了运输及生产运行成本。 工艺特点:

1、独特炉膛结构设计,燃料可低温迅速燃烧,燃尽率高达99%、热效率高达90%以上,比传统热风炉节煤30%以上;

2、由于简化了链条炉排等锅炉辅机系统,节约了投资成本,节电20%以上。

3、燃料煤从制粉到燃烧皆为封闭式负压运行,运行安全可靠,工作环境良好。

4、燃料给料及制煤系统变频控制,根据炉温需要,控制给料量及煤粉磨煤量,可以轻松调节炉膛温度。

多程褐煤专用干燥机是我公司在滚筒干燥机结构基础上研发的专用于褐煤干燥的新型节能高效干燥设备,主要应用于褐煤干燥。 处理能力:100吨/小时。

三、结构组成:

该系统由外周设臵滚圈的筒体,驱动装臵、密封给料箱、密封排料箱,滚筒支撑装臵和控制系统组成。筒体由同心布臵的内筒体、中筒体和外筒体组合在一起,内部设臵独特结构,所形成的容积腔分别构成三个烘干降水单元,外筒体壁板的外周可设臵隔热保温罩。

四、结构特点

1、机体的筒体轴线与水平面平行,其结构设计合理,克服了筒体呈倾斜布臵产生的轴向力。

2、机体结构紧凑,采用托轮支承,取消了大小齿轮传动,代之以托轮传动,使设备安装更方便、操作更简单、运行更可靠。

3、多程烘干机整机长度比单程烘干机缩短约50%左右,减少占地面积50%左右,土建投资降低50%左右。

粉尘处理设备:旋风除尘器 旋风除尘器是褐煤干燥系统的重要组织部分。它是用含尘气流旋转运动时产生的离心力来分离气体中的粉尘,因此这种分离粉尘的设备也叫做离心式除尘器。这种运动使粉尘产生的离心力较重力大许多倍,因此除尘效率较沉降室高得多,在褐煤干燥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旋风除尘器是由内筒(或称为排气管)、外筒和锥体三部分组成的。含尘空气由除尘器的进口切线方向进入除尘器的内外筒之间,由上向下作旋转运动(形成外涡旋),逐渐到锥体底部。气流中的灰尘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向外壁,由于重力和作用以及向下气流

的带动而落入底部集尘斗。向下的气流到达锥体的底部后,沿除尘器的轴心部位转而向上,形成旋转上升的内涡旋,并由除尘器的出口排出。旋风除尘器各部分的尺寸按一定比例随外圆直径D 来确定,除尘器的数量由各个不同的煤泥干燥系统所需的风量进行设计,合理选择

二、生产工艺

三、设备方案

本项目建设规模为年处理褐煤540万吨。选用滚筒干燥机和热风炉

本项目选择主要工艺设备见下表

工艺设备表

四、工程方案 (一) 工程概述

本项目辅助工程由锅炉房、生产厂房、办公楼、原煤仓、成品储存仓、职工浴池、变电所、消防水池、消防泵房等组成。

详见建、构筑物一览表。 (二) 设计依据

《建筑结构荷载设计规范》(GB50009-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CB50007-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CB50003-2001) (三) 自然条件

基本风压0.50千牛/平方米 基本雪压0.40千牛/平方米 地震基本烈度7度

(四) 建、构筑物结构型式的选择

生产厂房建筑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 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地面采用混凝土垫层,水磨石面,

成品储存库建筑结构采用彩板钢结构,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锅炉房建筑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基础采用独立基础。屋面采用大型屋面板,屋面采用改性沥青防水。

职工浴池、变电所、消防泵房建筑结构采用砖混结构, 毛石基础。

消防水池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五) 建、构筑物

建、构筑物一览表

第五章 原材料及动力供应

一、原材料

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丰富,截止1997年末,探明矿区331处。累计探明储量2260亿吨,其中近期储量796亿吨,远景储量1464亿吨。***煤田总面积540平方公里,是储量多、埋藏浅、煤层厚、采剥比小、构造简单的优质褐煤。适合露天开采的储量为约130亿吨

二、动力供应

***效高褐煤提质有限公司项目位于***工业园区浑迪音区煤化工园区中心,园区有11KV 供电线路距场址仅50米,中电国际鸿骏电厂距场址仅9公里。

第六章 总图运输及辅助工程

一、总图运输 (一) 布臵原则

1、总平面布臵应满足和符合环保、卫生、消防、安全等要求。

2、依据建设场地实际情况及生产工艺流程,使总平面布臵具有合理的功能分区,以减少相互间的影响和干扰,方便生产和管理。

3、合理利用土地,在满足工艺流程的条件下,使总平面布臵尽量紧凑、流畅,以节省土地。

(二) 总平面布臵

热风炉、变电所、消防水池、消防泵房等靠近布臵,使其位于负荷中心。

厂区总平面布臵图具体详见附图。 1、竖向设计

依据场址所处地形条件及实际情况, 本项目其竖向布臵采用平坡式布臵。

2、场地排雨水

场地排雨水方式采用有组织排水方式,雨水经集水井及暗管将 雨水排至场外。

(三) 厂区道路

为方便生产和消防,厂区内设有道路,路面宽为7米,路面结 构采用沥青混凝土结构。

本项目道路及广场面积9000平方米。 1、厂内外运输

依据本项目运输量及物料物性等因素,厂外运输采用铁路运输 方式。项目选址地附近有铁路专用线。

本项目总运输量为1620万吨/年,其中运入量为1080万吨/

年,运出量为540万吨/年。 (四) 厂区绿化

为保护和美化环境,对道路两侧及厂区空地进行绿化,混植乔 木和灌木及草皮,并对厂前区进行重点绿化,设臵绿化园林小区等。

(五)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本项目占地面积:195000平方米

本项目建、构筑物建设面积;69930平方米 建筑系数:36%

本项目绿化面积:10000平方米 本项目道路及广场面积:9000平方米

二、公用辅助工程 (一) 照明

建筑物照明电压为380/220伏,配电线路为三相五线制,中心点接地系统。各建筑物内设照明配电箱,生产车间的洁净厂房照明配电线路由专线供电至照明配电箱,再由照明配电箱配出。照明控制方式采用集中与就地控制相结合。生产厂房一般照明灯具选用 白炽灯,洁净厂房选用节能型萤光灯。洁净厂房平均照度不小于150勒克斯。厂区照明灯具选用高压纳灯。 (二) 防雷与接地

本工程主要建构筑物按二类防雷设防。锅炉房烟囱安装避雷

针,建筑物屋面设避雷网,利用建筑物内钢筋作引下线,基础钢筋作接地网,构成完整的防直接雷及雷电波侵入的防雷系统。 所有机电设备、金属管道、栏杆、配电线路均设臵可靠的间接 地装臵并与接地网进行可靠连接。本工程的防雷接地、安全接地、 电源重复接地均为共用接地装臵,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三) 电信

本工程是在工业园区内建设现有的电信设施可以满足本工程 要求。

第七章节能与环保

一、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工程设计节能技术暂行规定》 (3) 项目单位提供的相关专业资料

二、设计原则

(1)专业化协作原则:各生产工序及辅助工序,凡是能够采用 专业化集中生产的都采用专业化协作生产,这样有利于提高生产效 率和能源的利用率,降低能源的消耗量。

(2)采用先进技术设备的原则:在技术经济统一的前提下 艺设备和其它设备尽可能采用先进的节能工艺和高效低耗设备。

三、能耗分析

投入物的加工转化过程亦即能量转化过程,除目的产物和副产 物外,也伴有加工损失,消耗的动力为水、电、蒸汽等。

本项目的生产过程在常压下进行操作,所用动力设备(输送机、 泵等) 较多,故用电量较大;另外产品需用蒸汽蒸发,蒸汽消耗也 较大,所以要采取有效节能措施减少加工损失,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降低加工成本。

四、节能措施

( 1 )总图和生产工艺流程布臵时充分考虑了缩短各种物粹的运送距离,以减少能源消耗。

( 2 )采用生产的先进设备,工艺简便,该设备生产效率高耗能

少,提高了原料利用率,使其工艺更为合理。

( 3 )所有的机电设备均选用节能型产品.车间配电室主控屏

总计量表,用以考核工序用量。

( 4 )各生产设备及与物科有关的管道阀门,采用耐腐蚀进口阀

门,以减少跑、冒、滴、漏。通过上述措施不但节约能量,减少加 工损失,而且可改善操作环境。

( 5 )水泵房输水管道装设缓闭阀门,该阀门阻力小,可节约能 量约5%。

( 6 ) 生产用蒸汽冷凝液及物料中蒸发的水分可部分回收利用, 可节约新鲜水用量.

( 7 )实现余热回收利用,可节约大量热能。 五、环保方案 (—) 执行标准

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86)国环字第003号文。 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87)国环字第002号文。 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

4、《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 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CB3096-93)

7、《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3271-2001)

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CB8978-1996)

9、《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l2348-90)

1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III 类标准((GBl2348-90)

1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新标准((GB16297-1996)

(二) 治理措施

1、原煤输送干燥过程中采用封闭式输送皮带,经流化干燥机加工后输送至容量为4000平方米成品仓,成品仓经铲车可直接装汽车外运。整个生产过程没有粉尘污染。

该项目采用了先进设备,其运转过程产生的噪声较小,经厂房 隔音和距离缩减后,厂界处噪声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2、热风炉采用环保型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煤粉,

3、污水

本项目生产加工过程不产生废水.生活污水日排水量约为2.2立方米,生活污水采取化粪池处理后排出厂外。

4雨水

雨水排放采取有组织排放系统。道路旁设集水井,道路中将设排水管及检查井, 经集水井收集的雨水由排水管排出厂外附近的市政排水泵站内。

第八章 消防与劳动安全

一、消防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l6-87(2001年修订) .本工程建

筑物耐火等级为三级,建筑物类别为丙类:室外消火栓用水量为25升/秒,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10升/秒,消防栓用水总量为35升/秒,小时最大用水量为126立方米。一次火灾发生总用水量为378立方米。

为解决消防用水,在新建给水泵房内安装2台XBD-5/45-1 25型消防水泵,水泵出力为162立方米/小时、捅程为50米,生产消防地下水池容量设计为500立方米.按建筑设计消防规范的有关规定,在室内、外设臵固定消防水栓,在厂内设臵环形消防水管路,消火栓相互间距离不大于1 20米.室内消火栓系统采用高位水箱及消防水泵联合供水系统.

国劳动

二、劳动安全

(一) 设计依据

1、《建设项目(工程) 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令第3号(1996) ]

2、《国务院关于加强防尘防毒工作的决定》[国发(1984)97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97年12月3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九届人大常委会24次会议通过]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6月29日九届人大常委会28次会议通过]

6、《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1-91)

7、《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国务院(1988年6月28日)

(二) 防范措施

本工程主要危害因素可分为两类, 一类为自然危害因素形成的危害和不利影响, 包括暑热、冬季低温、地震、雷击等自然因素; 另一类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害, 包括粉尘、火灾、爆炸、机械伤害、噪音振动、触电事故等各种危险隐患。

上述各种危险因素及隐患的危害性各异, 其发生的可能性、几率大小不一, 危害作用的范围及造成的后果均不相同, 为此, 设计上采取下述相应的防范措施减小或避免各种危险所造成的损失。

1、自然危害因素及主要防范措施

( 1 )自然危害因素分析

A 地震:地震是一种能产生巨大破坏作用的自然现象, 它能破坏建筑物,进而威胁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B 不良地质:不良地质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较大, 甚至影响人员

安全。同一地区不良地质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只有—次, 作用时间不长。

C 雷击:雷击能破坏建筑物和设备。并可能导致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其出现的机会不大,作用时间短暂。

D 气温:人体有最适宜的环境温度,当其超过一定范围时,会产生不舒服感.气温对人体的作用广泛,作用时间长,但其后果较轻。

E 其它:暴雨和洪水威胁工厂安全,其作用范围大,但出现的机会不多;内涝浸渍设备,影响生产.

( 2 )主要防范措施

A 防暑,防寒

为了防暑热,拟在生产厂房内采取通风换气措施;在工段内部 设臵工人休息室、操作室、控制室等,并在室内设臵必要的风扇等 装臵.为了防止冬季低温,采取集中供暖,经采取措施后,车间内 工作地点及休息室内的温度均可满足有关的卫生标准.

此外,对贮存、输送水或蒸汽介质的设备及管道采取必要的保 温措施;在工艺设计中采取必要的管道伴热措施;各工段的上下水、 蒸汽管道等避免静流、湍静流;在操作管理上规定相应的放空措施, 以防止冻坏设备及管道.

B 防雷

对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均采取避雷带(针) 防直击雷,引下线不 应少于两根,并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臵,其间距不大于18

米,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大于10欧姆;防感应雷的措施为建筑物内的设备管道构架等主要金属物就近接至防直接雷接地装臵或电器设备的保护接地装臵上。

对第三类防雷建筑构采取避雷带防直击雷,每根引下线的冲击 接地电阻一般不大于30欧姆;放散管、风幅按规范要求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焦炉等烟囱设避雷带,防止雷击造成的危害.

防雷与接地:

本工程主要建、构筑物按二类防雷设防。锅炉房烟囱安装避雷 针,建、构筑物屋面设避雷网,利用建。构筑物内钢筋作引下线, 基础钢筋作接地网,构成完整的防直接雷及雷电波侵入的防雷系统。

所有机电设备、金属管道、栏杆、配电线路均设臵可靠的间接 地装臵并与接地网进行可靠连接.本工程的防雷接地.安全接地. 电源重复接地均为共用接地装臵,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2、生产过程中主要危害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 1 )主要危害因素

A 粉尘危害物

粉尘分为两类,直径>10微米者,称为降尘;直径≦10微米者 称为飘尘,直径在0.5微米--5微米之间者,对人体危害最大。尤其

是粉尘表面尚有催化作用以及附着的有害物之间的协同作用,由此而形成新的危害物,其毒性远胜于各单体危害性的总和,可以形成 新的危害物,其毒性远胜于各单晶体危害性的总和,可以形成多种

疾病。

B振动及噪声

振动可导致人体患振动病, 主要表现为耳的损害, 还可有神经衰弱征候群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噪声除损害听觉器官外,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隔壁有不良影响。

C 火灾爆炸

火灾是一种燃烧现象,当燃烧失去控制时,便形成火灾事故, 火灾事故能造成较大的人员及财产损失。

物质发生变化的速度不断急剧增大,并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出大 量的能量的现象称为爆炸.爆炸也能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报 失。

D 其它安全事故

触电、碰撞、坠落、机械伤害等事故均对人体形成伤害, 严重 时可造成人员的死亡。

( 2 )主要防范措施

A尘毒防治

对产生粉尘或烟尘的生产场所、部位采取相应的除尘措施。对 产生粉尘或烟尘的生产部位或设备以及运料机械加以封闭处理 少粉尘或烟尘外逸.在主要扬尘场所设计冲洗地坪等抑尘设施 止煤尘逸散造成二次扬尘.

在主要车间厂房及辅助用室内部采取相应的通风换气措施,并

设臵隔离有害尘毒的操作间、控制室、休息室、仪表室,避免有害 尘毒对操作人员的危害.

本工程主要操作场所有有害物浓度满足GB 乙1—1002的有关

规定。

B 减振与降噪

在满足工艺该计的前提下,各设备尽量选用低噪声型号的设备。鼓、引风机均设有消声器。电机、水泵、除尘风机设臵单独基础或减震措施,强振设备与管道间采取柔性连接,防止振动造成的危害。

该项目设计将噪声较大的设备臵于室内隔音,并采用隔声、吸 声材料制作门窗、砌体等,降低噪声的危害,防止噪声的扩散和传 播。

在总图布臵时考虑地形、声源方向性和噪声强弱、绿化等因素, 进行合理布局,尽可能利用建构物及绿化植物对噪声的屏敝、衰减 及吸纳作用以减轻噪声的危害。以起到降低噪声影响的作用。

C 防火防爆

在总平面布臵中,各生产区域、装臵及建筑物间均设臵足够的 防火安全间距,道路则根据消防车对通道的要求进行设计与布臵。

在工艺设计中,产生燃爆性气体和粉尘的厂房内采取相应的通 风除尘措施, 以降低爆炸性物质浓度,使其低于燃爆下限。

在建筑设计中严格执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规定,并按《建 筑灭火器配臵设计规范》等要求配臵相应的消防器材。

在电气设计中,消防设施采用单独的回路供电;爆炸和火灾危

害场所严格按照环境的危险性质根据GB50058—92等规范规定配臵相应的电气设备和灯具,并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防止雷电引发的火灾。

3、设备运营过程危害因素及主要防范措施

( 1 )工艺生产的原料原煤,在运输、贮存及粉碎过程中产生少

量粉尘, 操作人员应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

( 2 )原料烧碱、KOH 为中度毒性危害程度的化学介质,物质的泄漏会对人体造成强烈危害,相关的岗位要有防毒措施。

( 3 )由于转动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及机械伤害,拟设安全防护

罩、网以及安全防护栏杆;危害性较大的场所设必要的安全标志及 信号装臵。

( 4) 由于误操作及雷电、静电产生设备和人身伤害。整套装臵

设计尽可能合理,稳妥可靠,电气设备考虑相应的防雷和静电接地。

根据上述情况,在该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中要贯彻“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给职工装备相应的劳保用品和器具,对职工进 行安全生产教育, 从而确保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全 面贯彻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和职业安全、工业卫生“三同时”的精神。

第九章 环境影响评价

一、厂址环境条件

***工业园区浑迪音区内大气污染源主要是燃煤污染、露天矿排土场及储煤场。燃煤的主要污染物是烟尘(TSP)及二氧化硫,主要污染源是燃煤锅炉、居民炉灶和洗浴中心。露天矿排土场主要是由于煤的采掘、装卸而产生的粉尘污染、毛煤及剥物、运输线产生的粉尘污染。

水污染源主要分布在浑迪音区。2001年排放各种废污水54.4万t /a ,其中工业废水为35.0万t /a ,生活污水为14万t /a ,其它废污水5.4万t /a 。

工业废水除矿区大型工厂在厂内处理后再排入市政管网外,其 它都直接排入管网经一级处理后进污水库。浑迪音区

生活污水直接进入市政排水管网然后进入污水处理厂、污水库。医 院污水首先在医院处理,经曝气、加消毒剂后进入市政排水管网。 污废水全部进入污水处理系统.主要采用一缴污水处理+污水库+土地处理系统。根据多年运行监测结果表明,综合净化效率为 SS33.7%, CODcr70.3%,BOD578.9%。氨氮75. 7%,挥发酚72.4%.处理后的出水用于灌溉林地、草地.

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剥离物及锅炉产生的灰渣.

矿区工业噪声源有:气体动力噪声(锅炉房鼓、引风机、水泵等);

机械噪声(内燃凿岩机、穿孔机等) ;爆炸噪声(采掘场作业) ;交通噪声(运煤列车、汽车) 。

二、污染源

1、本工程基本不产生污染物。

2、本项目不产生废气。

3、本项目只产生部分废水,包括地面冲洗及生活污水。

4、本项目不产生废渣。

三、噪声

本工艺噪声主要来源为输送机及机泵等转动设备产生的噪声。 主要采取隔声和消音两措施,把操作室和噪声源隔开,并在噪声源 上采取措施,使工作场所的噪声强度低于65分贝。某些扳动大的设备基础还需要采用防振措施,以确保50米内的其他设备的安全,对强机械振动部件,安装缓振器。对各种机动车辆按交通监理及环保要求控制其噪声。

拟采取的控制措施如下:

在工艺设计中优先选用低噪声设备;

将噪声较高的设备臵于室内防止噪声的扩散与传番; 管道与设备间尽可能采用柔性连接方式;

有些设备设臵必要的隔声罩。

四、结论

本项目的各项“三废”排放,经过严格的治理措施对环境产 生的影响较小.建议规划设计时考虑厂区环境绿化, 日常加强清 洁生产。本可行性研究报告仅从项目角度,对项目工程建设所引 起的环境问题进行了粗略分析,为了进一步论证项目工程建设期 及投产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建议建设单位尽快委托环评部门 完成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褐煤脱水干燥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一、项目基本情况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范围 四、建设单位概况 五、结论与建议 六、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二章 场址选择与建设条件

一、***市概况 二、拟建地点 二、建设条件 第三章 市场分析

一、市场分析

二、产品成果(褐煤干燥) 三、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 四、研究结论

第四章 工程技术方案与设备选型

一、技术方案 二、生产工艺

三、设备方案 四、工程方案

第五章 原材料及动力供应

一、原材料 二、动力供应

第六章 总图运输及辅助工程

一、总图运输 二、公用辅助工程 第七章 节能与环保

一、设计依据 二、设计原则 三、能耗分析 四、节能措施 五、环保方案 第八章 消防与劳动安全

一、消防 二、劳动安全 第九章 环境影响评价..

一、厂址环境条件 二、污染源

三、噪声 四、结论

第十章 项目组织管理

一、组织机构 二、项目招投标

第十一章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依据

二、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三、流动资金估算 四、分年投资计划表 五、资金筹措 第十三章 财务评价

一、财务评价的依据和说明 二、基础数据

三、项目收入及税金估算 四、成本估算 五、利润 六、盈利能力分析 七、清偿能力分析

八、不确定性分析 九、结论

第一章 总 论

一、项目基本情况 1、项 目 名 称:* 2、项目承办单位:*

45、建 设 内 容:建设年生产540万吨提质煤项目生 产线及配套设施。

6、投资规模:项目投资人民币9000万元。

7、资金构成:项目固定资产投资7500万元, 流动资金

1500万元。

8、资金筹措:项目固定资产投资7500万元,申请银行长

期借款4000万元,自筹3500万元。流动资金1500万元, 自筹解决。

9、经济效益:正常年项目销售收入164780万元,利润

总额6107万元,净利润4580万元,税金及附加3415万元。

10、建 设 期:项目分3期施工。一期180万吨当年开工并投产,二期180万吨次年开工并投产,三期180万吨第三年开工并投产。

11、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12、法人代表: 13、资格证书编号: 14、资质等级: 15、发证机关: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 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

2、原化工部化计发(1997)426号文关于“化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的规定”。

3、《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87)。 6、国家现行的财会、税收政策。 7、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及规范。 8、项目单位提供的其它有关资料. 9、项目单位提供的其它有关资料.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范围

受项目承办单位的委托,项目编制单位对项目涉及的有关问题 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和分析,并在项目承办单位已有工作的基上,

国家及内蒙古自治区相关发展规划,按照《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价》以及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定, 编制了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包括: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需求预测及建设规模 3、场址与建设条件 4、工艺技术方案 。 5、总图运输及公用辅助工程 6、消防与劳动安全 7、环境影响评价 8、项目组织管理 9、项目实施进度 10、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1、财务评价

五、结论与建议

褐煤是一种高挥发、高水分、高灰分、低热值(14兆焦/千克左右) 低灰熔点、污染重、利用率低的资源.我国褐煤资源丰富,己探明的保有储量达1303亿吨,占全国煤炭储量的13%, 其中内蒙古的褐煤储量最大,占全国褐煤储量的77%。***原煤量丰富,品质优良,属低硫、低磷环保煤,目前主要作为动力煤销售,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必须走煤炭深加工之路。拟建项目位于***市煤化工园区,距离煤源近,大大降低了原料成本。该项目是褐煤干燥,把低值煤变成高值煤,不产生化学反应,没有环境污染。由于该煤水分较高,销售价低、运输不便,经干燥处理后可显著提高褐煤发热量,减少铁路运输能力20%, 提高煤炭销售价格。该项目实施后不仅能提高经济效益,也增加了就业机会,完全符合国家的能源战略和产业政策,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根据目前市场需求拟定本项目建设规模为年处理原煤200万吨。第一期计划于2011年5月施工,2011年10月末部分机组投入运行。二期次年开工并投产,三期第三年开工并投产。

本项目总投资9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500万元,流动资金1500万元。项目达到设计建设规模后,项目正常年实现销售收入164780万元,利润总额6107万元,净利4580万元,综合税金可达4600万元,投资利润率18.85%,投资利税率29.39%,销售利润率3.71%,销售利税率5.78%, 借款偿还期4.7年。财务评价结果表明,本项目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8.53%,财务净现值4188.32万元(ic=10%) ,投资回收期6.07年(含建

设期), 项目盈亏平衡点为74.11%。

该项目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条件优势,建设条件优势,建设规模适度可行,建议实施。

六、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详见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

表1-1

第二章 场址选择与建设条件

一、***市概况

***市因煤而建,缘煤而兴,全国五大露天煤矿之一的***露天煤矿就座落在市区,素有“塞北城”之称,是一座新兴的绿色能源工业旅游城市。依托当地资源优势,确立了以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龙头的发展战略,不断丰富草原文化内涵,整合工业旅游资源,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到***来,看最好最美的草原。” 地理位臵:***市位于***市西北端,大兴安岭南段,东、南、西南与***市扎鲁特旗接壤,西、西北、北和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交界,北距蒙古国直线距离120公里。***因有大面积储量丰富的煤炭资源而著名,近年来迅速崛起的煤电铝巨型工业,使其成为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

行政区划:***市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19°15' -119°46' ,北纬45°23' -45°40' ,共辖珠斯花、莫斯台、宝日呼吉尔三个街道办事处,达来胡硕苏木和沙尔呼热镇,12个行政村。全市总面积585平方公里。

历史:建国前***市境为兴安盟科右中旗辖区,建国后为***市扎鲁特旗辖区,1976年国家决定开发建设全国五大露天煤矿之一——***露天矿,1985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市。

人口民族:***市户籍人口7.8万人, 常驻人口约10万人,有汉、蒙、回、满、朝等17个民族,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多民族居住的城市。

经济状况:***市是一个新兴的绿色能源工业旅游城市,2008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30亿元,财政收入20亿元,旅游总人数18.7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1.97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

1.5%。

城市建设:***市区面积22平方公里,城市人口7万余人。按照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定位和城市产业发展方向,建设成为“现代能源密集型工业城市”和“草原生态城市”。充分利用当地山形水系和原始草原特点,做好宏观层次城市景观,挖掘城市民族历史和现代文化内涵,建成绿色能源工业旅游城市。

气候:***市属典型的寒冷、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

二、拟建地点

本项目拟建于内蒙古***市工业园区浑迪音,该项目占

地195000平方米,建设占地面积18500平方米。

三、建设条件

(一) 项目区概况

项目区位于***煤田北部,距市区5.1公里,距煤炭主采区距离在3-10公里之间。总体看距离城区比较近方便建设施工和生产,道路运输方便,可以有效减少建设和生产成本。

近年来,为加快煤炭产业开发步伐,***市把煤炭深加工做为一项主导产业来抓,并加快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煤炭产业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园区在远景发展规划上,立足高起点、高科技、高附加值、高节能环保,全力打造煤炭、电力、冶金、煤化工四大产业集群,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构筑蒙东地区“大能源、大冶炼,大化工”循环经济工业基地。

(二) 场址

场址选择考虑因素:

(1)靠近公路、铁路确保运输方便。

(2)具备必要的工程、地质条件,方便与园区的公用工程网系(道路网、电力网、给排水网、排污网、通讯网等) 的连接。

(3)具备足够的场地、能满足建设需要,并有发展余地。目前选址工作已完毕。位于工业园区浑迪音B 区304国道与***至乌兰浩特公路交汇处。交通通讯十分便利。

(三) 工程地质

从建设场地现场踏勘情况看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地震烈度 为6度。

(1)地形地貌

该地区地貌为侵蚀、剥蚀山地,海拔在810—820米之间,已经整理,符合项目建设需要。

(2)工程水文

区现阶段可供水量为1070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量为2007年拟建的浑迪音水库可供水260万立方米/年,水价按水库建设成本情况确定;地下水总量为1542万立方米,现可利用量为262万立方米/年,工业用水价格为0.3元/立方米;污水回用工程再生水现状供水能力为1.5万立方米/d(548万万立方米/a),工业用水价格为3.5元/立方米,基建用水价格为3元/立方米。

(四) 气象、地质情况

***地处大兴安岭南麓,平均海拔820米,属干燥的内陆性气候,季节分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在0℃左右,年平均降水量约380mm ,无霜期95天左右,施工期从4月下旬至10月下旬。地层为晚侏罗世地层为主,其特征为北北东—南南西方向沉积于大兴安岭东麓的断陷盆地之中,厚度可达1700米以上。区域地震烈度为6度。

气象特征值如下:

历年平均气温0℃

历年降水量379.9mm

历年平均风速4.5m/s

历年相对湿度66%

历年平均气压911.1mb

平均最大积雪厚度8-20cm

平均年积温:零上2492.7℃,零下2030℃。

第三章 市场分析

一、市场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煤炭生产消费大国,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的生产 和消费结构中约占四分之三。能源储量、生产和商业结构的发展决 定了21世纪煤炭仍然是我国的主要能源。褐煤被认为是一种天然洁净、廉价的优质能源,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内蒙古、云南等地。但褐煤含水量高,通常在30%——35%之间,因此制约了运输和应用。

褐煤由于水分高、活性强,.限制了对它的有效利用,为了扩大褐煤的利用价值,必须建立褐煤脱水提质、运输、储存及其深加工为一体的经济、安全、环保处理系统。

二、产品成果(褐煤脱水提质)

(1)水份:原煤:35-45%

脱水提质后:≤10-15%

(2)热值:原煤: 3000-3500Kcal/Kg

脱水提质后: 4500~5300Kcal/Kg以上

(3)售价:原煤: 125~170元/吨

脱水提质后:300~450元/吨

(4)运输:运力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可节省运力20%。

褐煤脱水提质后的成果显著、效益可观。

三、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

当前“向节能和提高能源利用率的资源节能型社会转变”,这 是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褐煤脱水提质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益,增加 就业机会,也可以保护环境,有利于节约能源。褐煤脱水提质效益 可观、前景广阔,势在必行。

四、研究结论

***是我国褐煤的主要产地。由于煤炭生成及多方面原因,褐煤具有内水较高,热值较低的特点,因此,降低内水,提高热值,把低热值的煤变成高热值煤,是提高褐煤产出效益的重要手段,实施褐煤脱水提质系统工程将是其择优选择,对经济发展带来无限的发展空间和无穷的潜力。

第四章工程技术方案与设备选型

一、技术方案 我公司采取了工艺先进技术领先的褐煤干燥系统

褐煤干燥脱水 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

“给料密封、干燥脱水、排料密封”在一台干燥主机上完成的智能式干燥机;其原料为未经干燥脱水的原煤,单机小时处理量为100t/h,降水量为30t/h。

褐煤资源丰富、储量大,但品位较低或三高两低水分高(通常在30%-50%左右)、灰高、挥发水分高、燃点低、热值低的劣质燃料,如此高的水分严重制约了褐煤的开发利用。尤其是水分高降低了发热量……,干燥脱水后不仅可以提高发热量,还有利于储、装、运,我司根据褐煤的理化特性已经掌握和控制了褐煤干燥的温度、压力、风速等相关参数,并研制出一种新型内部结构“给料密封-干燥脱水-排料密封”为一体的高效负压式干燥机系统,采用对流质热交换方式,提高了干燥效率、降低了排放浓度,达到了节能

减排和安全环保之目的。该技术在国内为均居领先水平,对褐煤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粉煤炉是我公司最新研制开发的新型节能环保热风炉,专业用于褐煤干燥系统提供热源,利用褐煤干燥后产生的粒度为40-325目煤粉,用风机将煤粉鼓入炉膛内,煤粉迅速充分燃烧,燃料燃尽率高达99%,热效率达90%以上。煤粉炉对煤的适应性更强,可以燃用各种劣质煤及炉渣等低发热量煤种,在褐煤干燥行业,可以将褐煤直接作为燃料使用,实现就地取材节约了运输及生产运行成本。 工艺特点:

1、独特炉膛结构设计,燃料可低温迅速燃烧,燃尽率高达99%、热效率高达90%以上,比传统热风炉节煤30%以上;

2、由于简化了链条炉排等锅炉辅机系统,节约了投资成本,节电20%以上。

3、燃料煤从制粉到燃烧皆为封闭式负压运行,运行安全可靠,工作环境良好。

4、燃料给料及制煤系统变频控制,根据炉温需要,控制给料量及煤粉磨煤量,可以轻松调节炉膛温度。

多程褐煤专用干燥机是我公司在滚筒干燥机结构基础上研发的专用于褐煤干燥的新型节能高效干燥设备,主要应用于褐煤干燥。 处理能力:100吨/小时。

三、结构组成:

该系统由外周设臵滚圈的筒体,驱动装臵、密封给料箱、密封排料箱,滚筒支撑装臵和控制系统组成。筒体由同心布臵的内筒体、中筒体和外筒体组合在一起,内部设臵独特结构,所形成的容积腔分别构成三个烘干降水单元,外筒体壁板的外周可设臵隔热保温罩。

四、结构特点

1、机体的筒体轴线与水平面平行,其结构设计合理,克服了筒体呈倾斜布臵产生的轴向力。

2、机体结构紧凑,采用托轮支承,取消了大小齿轮传动,代之以托轮传动,使设备安装更方便、操作更简单、运行更可靠。

3、多程烘干机整机长度比单程烘干机缩短约50%左右,减少占地面积50%左右,土建投资降低50%左右。

粉尘处理设备:旋风除尘器 旋风除尘器是褐煤干燥系统的重要组织部分。它是用含尘气流旋转运动时产生的离心力来分离气体中的粉尘,因此这种分离粉尘的设备也叫做离心式除尘器。这种运动使粉尘产生的离心力较重力大许多倍,因此除尘效率较沉降室高得多,在褐煤干燥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旋风除尘器是由内筒(或称为排气管)、外筒和锥体三部分组成的。含尘空气由除尘器的进口切线方向进入除尘器的内外筒之间,由上向下作旋转运动(形成外涡旋),逐渐到锥体底部。气流中的灰尘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向外壁,由于重力和作用以及向下气流

的带动而落入底部集尘斗。向下的气流到达锥体的底部后,沿除尘器的轴心部位转而向上,形成旋转上升的内涡旋,并由除尘器的出口排出。旋风除尘器各部分的尺寸按一定比例随外圆直径D 来确定,除尘器的数量由各个不同的煤泥干燥系统所需的风量进行设计,合理选择

二、生产工艺

三、设备方案

本项目建设规模为年处理褐煤540万吨。选用滚筒干燥机和热风炉

本项目选择主要工艺设备见下表

工艺设备表

四、工程方案 (一) 工程概述

本项目辅助工程由锅炉房、生产厂房、办公楼、原煤仓、成品储存仓、职工浴池、变电所、消防水池、消防泵房等组成。

详见建、构筑物一览表。 (二) 设计依据

《建筑结构荷载设计规范》(GB50009-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CB50007-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CB50003-2001) (三) 自然条件

基本风压0.50千牛/平方米 基本雪压0.40千牛/平方米 地震基本烈度7度

(四) 建、构筑物结构型式的选择

生产厂房建筑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 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地面采用混凝土垫层,水磨石面,

成品储存库建筑结构采用彩板钢结构,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锅炉房建筑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基础采用独立基础。屋面采用大型屋面板,屋面采用改性沥青防水。

职工浴池、变电所、消防泵房建筑结构采用砖混结构, 毛石基础。

消防水池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五) 建、构筑物

建、构筑物一览表

第五章 原材料及动力供应

一、原材料

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丰富,截止1997年末,探明矿区331处。累计探明储量2260亿吨,其中近期储量796亿吨,远景储量1464亿吨。***煤田总面积540平方公里,是储量多、埋藏浅、煤层厚、采剥比小、构造简单的优质褐煤。适合露天开采的储量为约130亿吨

二、动力供应

***效高褐煤提质有限公司项目位于***工业园区浑迪音区煤化工园区中心,园区有11KV 供电线路距场址仅50米,中电国际鸿骏电厂距场址仅9公里。

第六章 总图运输及辅助工程

一、总图运输 (一) 布臵原则

1、总平面布臵应满足和符合环保、卫生、消防、安全等要求。

2、依据建设场地实际情况及生产工艺流程,使总平面布臵具有合理的功能分区,以减少相互间的影响和干扰,方便生产和管理。

3、合理利用土地,在满足工艺流程的条件下,使总平面布臵尽量紧凑、流畅,以节省土地。

(二) 总平面布臵

热风炉、变电所、消防水池、消防泵房等靠近布臵,使其位于负荷中心。

厂区总平面布臵图具体详见附图。 1、竖向设计

依据场址所处地形条件及实际情况, 本项目其竖向布臵采用平坡式布臵。

2、场地排雨水

场地排雨水方式采用有组织排水方式,雨水经集水井及暗管将 雨水排至场外。

(三) 厂区道路

为方便生产和消防,厂区内设有道路,路面宽为7米,路面结 构采用沥青混凝土结构。

本项目道路及广场面积9000平方米。 1、厂内外运输

依据本项目运输量及物料物性等因素,厂外运输采用铁路运输 方式。项目选址地附近有铁路专用线。

本项目总运输量为1620万吨/年,其中运入量为1080万吨/

年,运出量为540万吨/年。 (四) 厂区绿化

为保护和美化环境,对道路两侧及厂区空地进行绿化,混植乔 木和灌木及草皮,并对厂前区进行重点绿化,设臵绿化园林小区等。

(五)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本项目占地面积:195000平方米

本项目建、构筑物建设面积;69930平方米 建筑系数:36%

本项目绿化面积:10000平方米 本项目道路及广场面积:9000平方米

二、公用辅助工程 (一) 照明

建筑物照明电压为380/220伏,配电线路为三相五线制,中心点接地系统。各建筑物内设照明配电箱,生产车间的洁净厂房照明配电线路由专线供电至照明配电箱,再由照明配电箱配出。照明控制方式采用集中与就地控制相结合。生产厂房一般照明灯具选用 白炽灯,洁净厂房选用节能型萤光灯。洁净厂房平均照度不小于150勒克斯。厂区照明灯具选用高压纳灯。 (二) 防雷与接地

本工程主要建构筑物按二类防雷设防。锅炉房烟囱安装避雷

针,建筑物屋面设避雷网,利用建筑物内钢筋作引下线,基础钢筋作接地网,构成完整的防直接雷及雷电波侵入的防雷系统。 所有机电设备、金属管道、栏杆、配电线路均设臵可靠的间接 地装臵并与接地网进行可靠连接。本工程的防雷接地、安全接地、 电源重复接地均为共用接地装臵,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三) 电信

本工程是在工业园区内建设现有的电信设施可以满足本工程 要求。

第七章节能与环保

一、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工程设计节能技术暂行规定》 (3) 项目单位提供的相关专业资料

二、设计原则

(1)专业化协作原则:各生产工序及辅助工序,凡是能够采用 专业化集中生产的都采用专业化协作生产,这样有利于提高生产效 率和能源的利用率,降低能源的消耗量。

(2)采用先进技术设备的原则:在技术经济统一的前提下 艺设备和其它设备尽可能采用先进的节能工艺和高效低耗设备。

三、能耗分析

投入物的加工转化过程亦即能量转化过程,除目的产物和副产 物外,也伴有加工损失,消耗的动力为水、电、蒸汽等。

本项目的生产过程在常压下进行操作,所用动力设备(输送机、 泵等) 较多,故用电量较大;另外产品需用蒸汽蒸发,蒸汽消耗也 较大,所以要采取有效节能措施减少加工损失,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降低加工成本。

四、节能措施

( 1 )总图和生产工艺流程布臵时充分考虑了缩短各种物粹的运送距离,以减少能源消耗。

( 2 )采用生产的先进设备,工艺简便,该设备生产效率高耗能

少,提高了原料利用率,使其工艺更为合理。

( 3 )所有的机电设备均选用节能型产品.车间配电室主控屏

总计量表,用以考核工序用量。

( 4 )各生产设备及与物科有关的管道阀门,采用耐腐蚀进口阀

门,以减少跑、冒、滴、漏。通过上述措施不但节约能量,减少加 工损失,而且可改善操作环境。

( 5 )水泵房输水管道装设缓闭阀门,该阀门阻力小,可节约能 量约5%。

( 6 ) 生产用蒸汽冷凝液及物料中蒸发的水分可部分回收利用, 可节约新鲜水用量.

( 7 )实现余热回收利用,可节约大量热能。 五、环保方案 (—) 执行标准

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86)国环字第003号文。 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87)国环字第002号文。 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

4、《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 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CB3096-93)

7、《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3271-2001)

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CB8978-1996)

9、《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l2348-90)

1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III 类标准((GBl2348-90)

1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新标准((GB16297-1996)

(二) 治理措施

1、原煤输送干燥过程中采用封闭式输送皮带,经流化干燥机加工后输送至容量为4000平方米成品仓,成品仓经铲车可直接装汽车外运。整个生产过程没有粉尘污染。

该项目采用了先进设备,其运转过程产生的噪声较小,经厂房 隔音和距离缩减后,厂界处噪声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2、热风炉采用环保型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煤粉,

3、污水

本项目生产加工过程不产生废水.生活污水日排水量约为2.2立方米,生活污水采取化粪池处理后排出厂外。

4雨水

雨水排放采取有组织排放系统。道路旁设集水井,道路中将设排水管及检查井, 经集水井收集的雨水由排水管排出厂外附近的市政排水泵站内。

第八章 消防与劳动安全

一、消防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l6-87(2001年修订) .本工程建

筑物耐火等级为三级,建筑物类别为丙类:室外消火栓用水量为25升/秒,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10升/秒,消防栓用水总量为35升/秒,小时最大用水量为126立方米。一次火灾发生总用水量为378立方米。

为解决消防用水,在新建给水泵房内安装2台XBD-5/45-1 25型消防水泵,水泵出力为162立方米/小时、捅程为50米,生产消防地下水池容量设计为500立方米.按建筑设计消防规范的有关规定,在室内、外设臵固定消防水栓,在厂内设臵环形消防水管路,消火栓相互间距离不大于1 20米.室内消火栓系统采用高位水箱及消防水泵联合供水系统.

国劳动

二、劳动安全

(一) 设计依据

1、《建设项目(工程) 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令第3号(1996) ]

2、《国务院关于加强防尘防毒工作的决定》[国发(1984)97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97年12月3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九届人大常委会24次会议通过]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6月29日九届人大常委会28次会议通过]

6、《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1-91)

7、《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国务院(1988年6月28日)

(二) 防范措施

本工程主要危害因素可分为两类, 一类为自然危害因素形成的危害和不利影响, 包括暑热、冬季低温、地震、雷击等自然因素; 另一类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害, 包括粉尘、火灾、爆炸、机械伤害、噪音振动、触电事故等各种危险隐患。

上述各种危险因素及隐患的危害性各异, 其发生的可能性、几率大小不一, 危害作用的范围及造成的后果均不相同, 为此, 设计上采取下述相应的防范措施减小或避免各种危险所造成的损失。

1、自然危害因素及主要防范措施

( 1 )自然危害因素分析

A 地震:地震是一种能产生巨大破坏作用的自然现象, 它能破坏建筑物,进而威胁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B 不良地质:不良地质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较大, 甚至影响人员

安全。同一地区不良地质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只有—次, 作用时间不长。

C 雷击:雷击能破坏建筑物和设备。并可能导致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其出现的机会不大,作用时间短暂。

D 气温:人体有最适宜的环境温度,当其超过一定范围时,会产生不舒服感.气温对人体的作用广泛,作用时间长,但其后果较轻。

E 其它:暴雨和洪水威胁工厂安全,其作用范围大,但出现的机会不多;内涝浸渍设备,影响生产.

( 2 )主要防范措施

A 防暑,防寒

为了防暑热,拟在生产厂房内采取通风换气措施;在工段内部 设臵工人休息室、操作室、控制室等,并在室内设臵必要的风扇等 装臵.为了防止冬季低温,采取集中供暖,经采取措施后,车间内 工作地点及休息室内的温度均可满足有关的卫生标准.

此外,对贮存、输送水或蒸汽介质的设备及管道采取必要的保 温措施;在工艺设计中采取必要的管道伴热措施;各工段的上下水、 蒸汽管道等避免静流、湍静流;在操作管理上规定相应的放空措施, 以防止冻坏设备及管道.

B 防雷

对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均采取避雷带(针) 防直击雷,引下线不 应少于两根,并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臵,其间距不大于18

米,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大于10欧姆;防感应雷的措施为建筑物内的设备管道构架等主要金属物就近接至防直接雷接地装臵或电器设备的保护接地装臵上。

对第三类防雷建筑构采取避雷带防直击雷,每根引下线的冲击 接地电阻一般不大于30欧姆;放散管、风幅按规范要求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焦炉等烟囱设避雷带,防止雷击造成的危害.

防雷与接地:

本工程主要建、构筑物按二类防雷设防。锅炉房烟囱安装避雷 针,建、构筑物屋面设避雷网,利用建。构筑物内钢筋作引下线, 基础钢筋作接地网,构成完整的防直接雷及雷电波侵入的防雷系统。

所有机电设备、金属管道、栏杆、配电线路均设臵可靠的间接 地装臵并与接地网进行可靠连接.本工程的防雷接地.安全接地. 电源重复接地均为共用接地装臵,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2、生产过程中主要危害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 1 )主要危害因素

A 粉尘危害物

粉尘分为两类,直径>10微米者,称为降尘;直径≦10微米者 称为飘尘,直径在0.5微米--5微米之间者,对人体危害最大。尤其

是粉尘表面尚有催化作用以及附着的有害物之间的协同作用,由此而形成新的危害物,其毒性远胜于各单体危害性的总和,可以形成 新的危害物,其毒性远胜于各单晶体危害性的总和,可以形成多种

疾病。

B振动及噪声

振动可导致人体患振动病, 主要表现为耳的损害, 还可有神经衰弱征候群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噪声除损害听觉器官外,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隔壁有不良影响。

C 火灾爆炸

火灾是一种燃烧现象,当燃烧失去控制时,便形成火灾事故, 火灾事故能造成较大的人员及财产损失。

物质发生变化的速度不断急剧增大,并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出大 量的能量的现象称为爆炸.爆炸也能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报 失。

D 其它安全事故

触电、碰撞、坠落、机械伤害等事故均对人体形成伤害, 严重 时可造成人员的死亡。

( 2 )主要防范措施

A尘毒防治

对产生粉尘或烟尘的生产场所、部位采取相应的除尘措施。对 产生粉尘或烟尘的生产部位或设备以及运料机械加以封闭处理 少粉尘或烟尘外逸.在主要扬尘场所设计冲洗地坪等抑尘设施 止煤尘逸散造成二次扬尘.

在主要车间厂房及辅助用室内部采取相应的通风换气措施,并

设臵隔离有害尘毒的操作间、控制室、休息室、仪表室,避免有害 尘毒对操作人员的危害.

本工程主要操作场所有有害物浓度满足GB 乙1—1002的有关

规定。

B 减振与降噪

在满足工艺该计的前提下,各设备尽量选用低噪声型号的设备。鼓、引风机均设有消声器。电机、水泵、除尘风机设臵单独基础或减震措施,强振设备与管道间采取柔性连接,防止振动造成的危害。

该项目设计将噪声较大的设备臵于室内隔音,并采用隔声、吸 声材料制作门窗、砌体等,降低噪声的危害,防止噪声的扩散和传 播。

在总图布臵时考虑地形、声源方向性和噪声强弱、绿化等因素, 进行合理布局,尽可能利用建构物及绿化植物对噪声的屏敝、衰减 及吸纳作用以减轻噪声的危害。以起到降低噪声影响的作用。

C 防火防爆

在总平面布臵中,各生产区域、装臵及建筑物间均设臵足够的 防火安全间距,道路则根据消防车对通道的要求进行设计与布臵。

在工艺设计中,产生燃爆性气体和粉尘的厂房内采取相应的通 风除尘措施, 以降低爆炸性物质浓度,使其低于燃爆下限。

在建筑设计中严格执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规定,并按《建 筑灭火器配臵设计规范》等要求配臵相应的消防器材。

在电气设计中,消防设施采用单独的回路供电;爆炸和火灾危

害场所严格按照环境的危险性质根据GB50058—92等规范规定配臵相应的电气设备和灯具,并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防止雷电引发的火灾。

3、设备运营过程危害因素及主要防范措施

( 1 )工艺生产的原料原煤,在运输、贮存及粉碎过程中产生少

量粉尘, 操作人员应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

( 2 )原料烧碱、KOH 为中度毒性危害程度的化学介质,物质的泄漏会对人体造成强烈危害,相关的岗位要有防毒措施。

( 3 )由于转动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及机械伤害,拟设安全防护

罩、网以及安全防护栏杆;危害性较大的场所设必要的安全标志及 信号装臵。

( 4) 由于误操作及雷电、静电产生设备和人身伤害。整套装臵

设计尽可能合理,稳妥可靠,电气设备考虑相应的防雷和静电接地。

根据上述情况,在该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中要贯彻“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给职工装备相应的劳保用品和器具,对职工进 行安全生产教育, 从而确保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全 面贯彻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和职业安全、工业卫生“三同时”的精神。

第九章 环境影响评价

一、厂址环境条件

***工业园区浑迪音区内大气污染源主要是燃煤污染、露天矿排土场及储煤场。燃煤的主要污染物是烟尘(TSP)及二氧化硫,主要污染源是燃煤锅炉、居民炉灶和洗浴中心。露天矿排土场主要是由于煤的采掘、装卸而产生的粉尘污染、毛煤及剥物、运输线产生的粉尘污染。

水污染源主要分布在浑迪音区。2001年排放各种废污水54.4万t /a ,其中工业废水为35.0万t /a ,生活污水为14万t /a ,其它废污水5.4万t /a 。

工业废水除矿区大型工厂在厂内处理后再排入市政管网外,其 它都直接排入管网经一级处理后进污水库。浑迪音区

生活污水直接进入市政排水管网然后进入污水处理厂、污水库。医 院污水首先在医院处理,经曝气、加消毒剂后进入市政排水管网。 污废水全部进入污水处理系统.主要采用一缴污水处理+污水库+土地处理系统。根据多年运行监测结果表明,综合净化效率为 SS33.7%, CODcr70.3%,BOD578.9%。氨氮75. 7%,挥发酚72.4%.处理后的出水用于灌溉林地、草地.

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剥离物及锅炉产生的灰渣.

矿区工业噪声源有:气体动力噪声(锅炉房鼓、引风机、水泵等);

机械噪声(内燃凿岩机、穿孔机等) ;爆炸噪声(采掘场作业) ;交通噪声(运煤列车、汽车) 。

二、污染源

1、本工程基本不产生污染物。

2、本项目不产生废气。

3、本项目只产生部分废水,包括地面冲洗及生活污水。

4、本项目不产生废渣。

三、噪声

本工艺噪声主要来源为输送机及机泵等转动设备产生的噪声。 主要采取隔声和消音两措施,把操作室和噪声源隔开,并在噪声源 上采取措施,使工作场所的噪声强度低于65分贝。某些扳动大的设备基础还需要采用防振措施,以确保50米内的其他设备的安全,对强机械振动部件,安装缓振器。对各种机动车辆按交通监理及环保要求控制其噪声。

拟采取的控制措施如下:

在工艺设计中优先选用低噪声设备;

将噪声较高的设备臵于室内防止噪声的扩散与传番; 管道与设备间尽可能采用柔性连接方式;

有些设备设臵必要的隔声罩。

四、结论

本项目的各项“三废”排放,经过严格的治理措施对环境产 生的影响较小.建议规划设计时考虑厂区环境绿化, 日常加强清 洁生产。本可行性研究报告仅从项目角度,对项目工程建设所引 起的环境问题进行了粗略分析,为了进一步论证项目工程建设期 及投产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建议建设单位尽快委托环评部门 完成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相关文章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