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姐 教案教学设计

一、激情引入

1. 放电影《在烈火中永生》片段,简单介绍《红岩》。

2. 讲述:在《红岩》塑造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革命者形象中,在革命斗争年代牺牲的先烈之中,有这样一位女性,不管老人还是孩子,都尊称她为江姐。吟唱她高尚品质的歌曾经成为特定时代的流行曲,她舞台上的艺术形象更深入人心。这位牺牲于重庆中美合作所的女烈士江姐,名叫江竹筠。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 自读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件什么事,遇到生字或难字多读几遍。

2. 检查生字词。

3. 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感悟交流

1. 面对所谓的转移,特务、难友、江姐各是什么表现?分别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抓重点词进一步了解人物的内心。

2. 交流重点词句。

特务:不停地催促。

难友:难过、不安、痛哭、舍不得。

江姐:不慌不忙、平静、像赴盛典、挺立。

⑴从不慌不忙你体会到什么?

⑵为什么看见江姐平静的表情,大家还不安?从平静和不安你读懂了什么?

⑶江姐为什么要精心地梳妆打扮?

指导读好第4~5段,并背诵。

⑷读读江姐与难友告别的话,你读出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当江姐把战友收拾的衣物递还回去时,当她说留给大家吧。看见这些东西,就等于看见我一样时,江姐会想些什么?战友们会想些什么?

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这最后考验的时候指什么?为什么这段话像是江姐对自己说的,也像是对大家说的?

⑸出示最后一段: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又想起了哪些画面?放歌曲《红梅赞》,朗读。

四、读写结合,升华情感

1. 再次放歌曲《红梅赞》。听着这动人的歌曲,望着江姐的面容,你想说点什么?写下来。

2. 交流。☆江竹筠

江竹筠,1920年农历8月20生于四川自贡,10岁到重庆的织袜厂当了童工,11岁时,她又进了重庆的一所教会办的孤儿院,边做工边读书。在苦难的生活经历中,江竹筠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充满了憎恨,同时也养成了刻苦学习的精神。她在上学时非常用功,记忆力超群。后来据同牢难友讲,在狱中,她背诵和默写下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和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供难友们学习。

江竹筠于1939年考入重庆的中国公学,秘密加入了共产党。1944年秋,江竹筠又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系,翌年转入农艺系。1946年,她毕业后回到重庆,参加和领导学生运动。1947年春,中共重庆市委创办《挺进报》,江竹筠具体负责校对、整理、传送电讯稿和发行工作,只几个月的时间,报纸就发行到1600多份,引起了敌人的极大恐慌。

1948年4月,《挺进报》的发行机关被伪装进步的特务打入,以顺藤摸瓜的方式破坏了重庆市委,6月,江竹筠被逮捕。在押往重庆码头的途中,她碰巧遇到了已经成了叛徒的原中共川东地委书记涂孝文,立即机智地大声呵斥叛徒,使得叛徒无法再伪装害人。江竹筠被送到重庆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渣滓洞监狱后,惨遭手指钉竹签等毒刑的残酷折磨,仍坚贞不屈,并领导狱中的难友同敌人展开坚决的斗争。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被特务秘密枪杀,然后被用镪水毁尸灭迹,时年29岁。

她最崇拜苏联女英雄英勇不屈的卓娅丹娘;狱中难友则把她称为中国的丹娘。

在亿万中国人的心中,江姐是革命意志坚强的代表。她的一句名言曾震动了无数人的心:竹签子是竹子做的,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的。

一、激情引入

1. 放电影《在烈火中永生》片段,简单介绍《红岩》。

2. 讲述:在《红岩》塑造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革命者形象中,在革命斗争年代牺牲的先烈之中,有这样一位女性,不管老人还是孩子,都尊称她为江姐。吟唱她高尚品质的歌曾经成为特定时代的流行曲,她舞台上的艺术形象更深入人心。这位牺牲于重庆中美合作所的女烈士江姐,名叫江竹筠。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 自读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件什么事,遇到生字或难字多读几遍。

2. 检查生字词。

3. 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感悟交流

1. 面对所谓的转移,特务、难友、江姐各是什么表现?分别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抓重点词进一步了解人物的内心。

2. 交流重点词句。

特务:不停地催促。

难友:难过、不安、痛哭、舍不得。

江姐:不慌不忙、平静、像赴盛典、挺立。

⑴从不慌不忙你体会到什么?

⑵为什么看见江姐平静的表情,大家还不安?从平静和不安你读懂了什么?

⑶江姐为什么要精心地梳妆打扮?

指导读好第4~5段,并背诵。

⑷读读江姐与难友告别的话,你读出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当江姐把战友收拾的衣物递还回去时,当她说留给大家吧。看见这些东西,就等于看见我一样时,江姐会想些什么?战友们会想些什么?

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这最后考验的时候指什么?为什么这段话像是江姐对自己说的,也像是对大家说的?

⑸出示最后一段: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又想起了哪些画面?放歌曲《红梅赞》,朗读。

四、读写结合,升华情感

1. 再次放歌曲《红梅赞》。听着这动人的歌曲,望着江姐的面容,你想说点什么?写下来。

2. 交流。☆江竹筠

江竹筠,1920年农历8月20生于四川自贡,10岁到重庆的织袜厂当了童工,11岁时,她又进了重庆的一所教会办的孤儿院,边做工边读书。在苦难的生活经历中,江竹筠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充满了憎恨,同时也养成了刻苦学习的精神。她在上学时非常用功,记忆力超群。后来据同牢难友讲,在狱中,她背诵和默写下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和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供难友们学习。

江竹筠于1939年考入重庆的中国公学,秘密加入了共产党。1944年秋,江竹筠又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系,翌年转入农艺系。1946年,她毕业后回到重庆,参加和领导学生运动。1947年春,中共重庆市委创办《挺进报》,江竹筠具体负责校对、整理、传送电讯稿和发行工作,只几个月的时间,报纸就发行到1600多份,引起了敌人的极大恐慌。

1948年4月,《挺进报》的发行机关被伪装进步的特务打入,以顺藤摸瓜的方式破坏了重庆市委,6月,江竹筠被逮捕。在押往重庆码头的途中,她碰巧遇到了已经成了叛徒的原中共川东地委书记涂孝文,立即机智地大声呵斥叛徒,使得叛徒无法再伪装害人。江竹筠被送到重庆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渣滓洞监狱后,惨遭手指钉竹签等毒刑的残酷折磨,仍坚贞不屈,并领导狱中的难友同敌人展开坚决的斗争。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被特务秘密枪杀,然后被用镪水毁尸灭迹,时年29岁。

她最崇拜苏联女英雄英勇不屈的卓娅丹娘;狱中难友则把她称为中国的丹娘。

在亿万中国人的心中,江姐是革命意志坚强的代表。她的一句名言曾震动了无数人的心:竹签子是竹子做的,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的。


相关文章

  • 声乐基础教案
  • 声乐基础教案 第 一 章 一.授课内容:声乐基本知识与发声技巧 二.教学目的: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练习,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正确的发声技巧及良好的歌唱状态, 在演唱练声曲时强调呼吸对声音连贯的重要性,加强学生对声乐作品旋律性的歌唱要求,在正确演 ...查看


  • 新人音版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 <让世界充满爱>教案 1.学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2.让学生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了解作者用音乐来表现生活的精神,并 ...查看


  • 期末复习动员班会教案
  • 主题 "期末复习动员"主题班会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 /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这是传统剧目<红梅赞>中的一段歌词,不畏严寒的梅花正是以江姐为代表的红 ...查看


  • [江姐]教学设计之一
  • 课文说明: 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江竹筠同志不顾个人安危坚持为党工作以及向对敌人的严刑审讯,坚贞不屈的英雄事迹,歌颂了英勇无畏的斗争意志和宁死不屈的高尚品质. 教学目标: 1.分析人物言行.心理,体会思想感情. 2.积累描写人物语言.神态. ...查看


  • 精彩课堂的预设与生成读后感
  • >读后感 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是当前新课程背景下关注的焦点,也是很多语文老师困惑的问题之一,课堂应该走预设的路还是走生成的路?只要是生成的都好吗?怎样 才能催生更多有效的生成呢?近段时间带着这些问题我认真读了<精彩课堂的预设 ...查看


  • [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
  • <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课文生动地描写了江姐牺牲前的悲壮的情景,成功地塑造出一个生活严谨.对革命无比忠贞.视死如归的女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学情分析:当代的孩子对革命时期的故事了解很少,革命家所表现的崇高的品质他们不一 ...查看


  • 罗广斌三写江姐树英雄
  • 2000年4月我在写<话说〈红岩〉>一书时,我才发现,原来"第一个"也是"第一次"写江竹筠烈士的不是别人,是罗广斌.他是最早写江竹筠烈士的人. 罗广斌,重庆忠县人.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查看


  • 歌剧[江姐]外的故事(六)编外"艺术家"
  • 歌剧<江姐>外的故事 系列(六)编外"艺术家" 2007-07-25 歌剧<江姐>从初期的创作,到后来的公演大获成功,除了凝聚有词曲 作者.乐队.全体(不同时期)演员,以及参与演出的工作人员共同的 ...查看


  • 周蕾蕾[中国歌剧]教学反思
  • <中国歌剧>教学反思 音乐科组:周蕾蕾 中国歌剧,本身就是一个博大.多彩的领域.要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对其详细介绍,让学生对"中国歌剧"有全面的认识,不太现实.因此,只能从本课的中心--"音乐与戏剧&q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