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无疆
——初三复习课反思
龙潭区实验学校 王玉琦
古之学者必有师。有师之幸,幸于师能传我道,能受我业,能解我惑。
十年前,初入教坛,战战兢兢,不知语文为何物时,有幸拜区进修学校语文教研员张巧云老师为师,幸运地得到了张老师的一次次指导,并幸福地走在语文教学之路上;
十年后,离开两年的我,再次回到了初中语文教坛,并站在了初三语文教学这样一个特殊而重要的位置,诚惶诚恐,当我迷茫于初三紧张而忙碌的第一轮复习时,张老师亲临我校,连续三天深入课堂听课,文言文、现代文、作文指导三类课型的指导,站在理论高度,指导我的实际教学,让我看清自身的不足,找到努力的方向。深入浅出,解我之惑,有这样的老师,幸运,幸福。
静下心来,细细反思,感受颇深,受益匪浅,按听课顺序反思如下:
一、现代文复习
初三第一轮复习——现代文复习,整体设想是以课外现代文为例,详讲一篇文章侧重复习一种表现手法,再用一至两篇文章巩固训练,指导考试常见题型的答题方法与技巧。
本次选文为《谁会错过那番花信风》,教学设想是以本文为例,重点复习“象征”这一表现手法。
张老师评课:一课一得,能突出重点,对“象征”这一知识讲解透
彻,学生听得明白,教学设想好。不足之处是,落实不好,比如在答题时,只让学生口答,而没有真正落实到笔上,时间安排欠佳,前半节课堂进度稍慢,最精彩之处没分析透。
改进措施:首先是我自身的问题,没有强调,提高对知识落实的认识,训练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现代文注重讲方法的同时,更注重评改,在练习与评改中落实所讲。
二、作文
本次作文辅导为“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重点指导学生材料作文提练观点的方法,并大量训练。
张老师评课:初三的复习课能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方法的归纳,是非常好的教学习惯。不足之处是,所选的材料有些陈旧,可以贴近生活多选一些时政新闻,热点人物,学生发言的面不够宽,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观点写到本上。
三、文言文复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课是《孟子两章》中的第二章,这一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本文篇幅短小,逻辑严密,思想深邃,观点鲜明,语言精辟,用形象化的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
在复习时目标明确,按照中考时文言文阅读题型和要求进行知识梳理与复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先明确需掌握的知识,再要求学生自主学生,最后进行检测,当堂任务当堂完成。这节课学生解决了这样一些问题:文学常识填空、文言词积累、重点句子的理解、课文的背诵。
张老师评课:知识落实到位,而且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要求,需掌握什么,掌握到什么程度,学生心中有数。不足之处,提问的形式可再多样一些,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树立信心,使他们在课堂上乐于展示自我风采。
通过张老师对这三节课的指导,让我对自己今后的复习课教学有了一个新的思索与认识。
第一、将分层教学进行到底。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的提高。
第二、课堂上的时间多些给学生。美国的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告诉我,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我可能记住;如果让我参与,我就会真正理解。”我把它做为我教学的宗旨。把课堂真正地还人学生,教师做一个指导者、倾听者。
第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得确很有道理。我曾经无数次的对学生说:如果因为我教你们的语文,你们对语文感兴趣,自己会去积累,会主动去读,会主动去写,那我的目的达到了。在紧张而忙碌的复习阶段,采取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让“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不在成为一句空话。重点强调书写。
第五,让“小组合作”在作业的跟踪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给学生下达的作业任务,需要跟踪到位,可以借助小组长的力量。
行者无疆,在语文教学之路上,我是一个行者,坚实梦想,不停止自己前行的脚步,虽然无疆,但我已一路走过!
行者无疆
——初三复习课反思
龙潭区实验学校 王玉琦
古之学者必有师。有师之幸,幸于师能传我道,能受我业,能解我惑。
十年前,初入教坛,战战兢兢,不知语文为何物时,有幸拜区进修学校语文教研员张巧云老师为师,幸运地得到了张老师的一次次指导,并幸福地走在语文教学之路上;
十年后,离开两年的我,再次回到了初中语文教坛,并站在了初三语文教学这样一个特殊而重要的位置,诚惶诚恐,当我迷茫于初三紧张而忙碌的第一轮复习时,张老师亲临我校,连续三天深入课堂听课,文言文、现代文、作文指导三类课型的指导,站在理论高度,指导我的实际教学,让我看清自身的不足,找到努力的方向。深入浅出,解我之惑,有这样的老师,幸运,幸福。
静下心来,细细反思,感受颇深,受益匪浅,按听课顺序反思如下:
一、现代文复习
初三第一轮复习——现代文复习,整体设想是以课外现代文为例,详讲一篇文章侧重复习一种表现手法,再用一至两篇文章巩固训练,指导考试常见题型的答题方法与技巧。
本次选文为《谁会错过那番花信风》,教学设想是以本文为例,重点复习“象征”这一表现手法。
张老师评课:一课一得,能突出重点,对“象征”这一知识讲解透
彻,学生听得明白,教学设想好。不足之处是,落实不好,比如在答题时,只让学生口答,而没有真正落实到笔上,时间安排欠佳,前半节课堂进度稍慢,最精彩之处没分析透。
改进措施:首先是我自身的问题,没有强调,提高对知识落实的认识,训练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现代文注重讲方法的同时,更注重评改,在练习与评改中落实所讲。
二、作文
本次作文辅导为“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重点指导学生材料作文提练观点的方法,并大量训练。
张老师评课:初三的复习课能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方法的归纳,是非常好的教学习惯。不足之处是,所选的材料有些陈旧,可以贴近生活多选一些时政新闻,热点人物,学生发言的面不够宽,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观点写到本上。
三、文言文复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课是《孟子两章》中的第二章,这一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本文篇幅短小,逻辑严密,思想深邃,观点鲜明,语言精辟,用形象化的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
在复习时目标明确,按照中考时文言文阅读题型和要求进行知识梳理与复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先明确需掌握的知识,再要求学生自主学生,最后进行检测,当堂任务当堂完成。这节课学生解决了这样一些问题:文学常识填空、文言词积累、重点句子的理解、课文的背诵。
张老师评课:知识落实到位,而且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要求,需掌握什么,掌握到什么程度,学生心中有数。不足之处,提问的形式可再多样一些,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树立信心,使他们在课堂上乐于展示自我风采。
通过张老师对这三节课的指导,让我对自己今后的复习课教学有了一个新的思索与认识。
第一、将分层教学进行到底。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的提高。
第二、课堂上的时间多些给学生。美国的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告诉我,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我可能记住;如果让我参与,我就会真正理解。”我把它做为我教学的宗旨。把课堂真正地还人学生,教师做一个指导者、倾听者。
第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得确很有道理。我曾经无数次的对学生说:如果因为我教你们的语文,你们对语文感兴趣,自己会去积累,会主动去读,会主动去写,那我的目的达到了。在紧张而忙碌的复习阶段,采取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让“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不在成为一句空话。重点强调书写。
第五,让“小组合作”在作业的跟踪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给学生下达的作业任务,需要跟踪到位,可以借助小组长的力量。
行者无疆,在语文教学之路上,我是一个行者,坚实梦想,不停止自己前行的脚步,虽然无疆,但我已一路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