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先生简介及佳作

【名言警句】 故立志者,爲學之心也;爲學者,立志之事也。 —— 王陽明

張大千先生簡介及佳作

相關搜索: 張大千, 佳作, 簡介

1899~1983

中國現代中國畫家。名權,後改作爰,号大千,小名季爰。1899年5月10日生于四川省内江縣。先世廣東省番禺縣人,康熙二十二年(1683)遷蜀,蔔居内江。父張懷忠,早年從事教育,後從政,再改鹽業。母曾氏友貞,善繪事,姊名瓊枝,亦善畫。兄弟10人,二兄張澤,别号虎癡,以畫虎名于世。

張大千排行第八,7歲啓蒙課讀,9歲習畫,12歲能畫山水、花鳥和人物,見者呼爲神童。13歲就讀于新式學堂,至19歲與仲兄張澤留學日本京都,學習繪畫與染織。1919年,返上海,拜曾熙爲師,因未婚妻謝舜華去世,痛而在松江禅定寺出家,法号大千。3月後還俗,奉命歸川,與曾慶蓉結婚。婚後重返上海,從師于李瑞清,曾、李二師以清末遺老提倡書法、繪畫,對他影響頗深。曾熙始爲他取名曰“猨”(亦寫作蝯),省作爰。張大千在上海結識吳昌碩、黃賓虹、王震、馮超然、吳觀岱、吳待秋、吳湖帆、鄭午昌等。1924年,在上海首次舉行個人畫展。1929年籌辦全國美展,任幹事會員。1931年,與兄張澤一同作爲唐宋元明中國畫展代表赴日本。次年,全家移居蘇州,住網師園。其時,張大千潛心于曆代名家傑作,尤沉酣于石濤,凡能得見,靡不心摹手追。1933年,應南京中央大學校長羅家倫、藝術系主任徐悲鴻之邀,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轉年即辭職,專事創作。1936年,上海中華書局出版《張大千畫集》,徐悲鴻作序,推譽“五百年來一大千”。1938年,經上海、香港返蜀,居青城山上清宮,臨摹宋元名迹。1940年,赴敦煌莫高窟臨摹曆代壁畫,前後共計2年零7個月,共臨摹276幅,并爲莫高窟重新編号。1943年,出版《大風堂臨摹敦煌壁畫》。敦煌之行,轟動了文化界,促進了藝術家、史學家對發掘敦煌寶藏的興趣。抗戰勝利後,張大千的作品先後在巴黎、倫敦、日内瓦和國内各地展出,聲名大震。1949年,暫居香港,遊台灣,次年應印度美術會之邀赴新德裏舉行畫展,并留居印度大吉嶺年餘,其間曾去阿旃陀石窟臨摹壁畫,以之與敦煌莫高窟壁畫作比較研究。在印期間所繪作品多精細工筆,且有《大吉嶺詩稿》1卷。

1951年返港,翌年遷居阿根廷;1953年,再移居巴西,在聖保羅購地150畝,建中國式莊園──八德園,留居17年。1955年,所藏畫以《大風堂名迹》4冊在日本東京出版。1956年,首次歐洲之行,赴法國與畢加索會見。1957年,以寫意畫《秋海棠》被紐約國際藝術學會選爲世界大畫家,并榮獲金獎。此後,又相繼在法國、比利時、希臘、西班牙、瑞士、新加坡、泰國、德國、英國、巴西、美國及香港等辦畫展。1969年,遷居美國舊金山,修園名曰環筚庵。居美10年,是張大千創作的鼎盛期。1972年,在舊金山舉辦四十年回顧展。1973年,捐贈作品108幅給台北曆史博物館。1974年,獲美國加州太平洋大學名譽人文博士學位。1978年,移居台北,于台北外雙溪築摩耶精舍。晚年思鄉而不得歸,于1983年4月2日因心髒病逝世。享年84歲。現在他生前台灣居住的“摩耶精舍” 建爲“張大千紀念館”。

張大千是天才型畫家,其創作達“包衆體之長,兼南北二宗之富麗”,集文人畫,作家畫,宮廷畫和民間藝術爲一體。于中國畫人物、山水、花鳥、魚蟲、走獸、工筆,無所不能,無一不精。詩文真率豪放,書法勁拔飄逸,外柔内剛,獨具風采。張大千的畫風,在早,中年時期主要以臨古仿古居多,花費了一生大部的時間和心力,從清朝一直上溯到隋唐,逐一研究他們的作品,從臨摹到仿作,進而到僞作。

張大千的畫風,先後曾經數度改變,晚年時曆經探索,在57歲時自創潑彩畫法,是在繼承法唐代王洽的潑墨畫法的基礎上,揉入西歐繪畫的色光關系,而發展出來的一種山水畫筆墨技法。可貴之處,是技法的變化始終能保持中國畫的傳統特色,創造出一種半抽象墨彩交輝的意境。張大千30歲以前的畫風可謂“清新俊逸”,50歲進于“瑰麗雄奇”,60歲以後達“蒼深淵穆”之境,80後氣質淳化,筆簡墨淡,其獨創潑墨山水,奇偉瑰麗,與天地融合。增強了意境的感染力和畫幅的整體效果。

本主題由 鄒美倫 于 2011-6-23 14:07 移動

收藏 分享 評分

歡迎光臨中國墨緣網http://zml2712.5d6d.com/bbs.php

敬請注冊、登錄,以便參與交流評論!

分享到: QQ空間 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

回複 引用

訂閱 報告 道具 TOP

  

中國墨緣網

管理員

  

  

2#

  發表于 2010-8-13 13:18 | 隻看該作者

張大千先生簡介及佳作

峨嵋山水圖1.jpg (94.06 KB)

歡迎光臨中國墨緣網http://zml2712.5d6d.com/bbs.php

敬請注冊、登錄,以便參與交流評論!

回複 引用

報告 道具 TOP

中國墨緣網

管理員

  

  

9#

  發表于 2010-8-13 13:26 | 隻看該作者

【名言警句】 希望是厄運的忠實的姐妹。 —— 普希金

張大千先生簡介及佳作

仿倪雲林秋水清空.jpg (50.66 KB)

歡迎光臨中國墨緣網http://zml2712.5d6d.com/bbs.php

敬請注冊、登錄,以便參與交流評論!

回複 引用

報告 道具 TOP

中國墨緣網

管理員

  

  

10#

  發表于 2010-8-13 13:26 | 隻看該作者

【名言警句】 過去屬于死神,未來屬于你自己。 —— 雪萊

張大千先生簡介及佳作

仿王蒙山水.jpg (54.14 KB)

歡迎光臨中國墨緣網http://zml2712.5d6d.com/bbs.php

敬請注冊、登錄,以便參與交流評論!

回複 引用

報告 道具 TOP

1234下一頁

返回列表

【名言警句】 故立志者,爲學之心也;爲學者,立志之事也。 —— 王陽明

張大千先生簡介及佳作

相關搜索: 張大千, 佳作, 簡介

1899~1983

中國現代中國畫家。名權,後改作爰,号大千,小名季爰。1899年5月10日生于四川省内江縣。先世廣東省番禺縣人,康熙二十二年(1683)遷蜀,蔔居内江。父張懷忠,早年從事教育,後從政,再改鹽業。母曾氏友貞,善繪事,姊名瓊枝,亦善畫。兄弟10人,二兄張澤,别号虎癡,以畫虎名于世。

張大千排行第八,7歲啓蒙課讀,9歲習畫,12歲能畫山水、花鳥和人物,見者呼爲神童。13歲就讀于新式學堂,至19歲與仲兄張澤留學日本京都,學習繪畫與染織。1919年,返上海,拜曾熙爲師,因未婚妻謝舜華去世,痛而在松江禅定寺出家,法号大千。3月後還俗,奉命歸川,與曾慶蓉結婚。婚後重返上海,從師于李瑞清,曾、李二師以清末遺老提倡書法、繪畫,對他影響頗深。曾熙始爲他取名曰“猨”(亦寫作蝯),省作爰。張大千在上海結識吳昌碩、黃賓虹、王震、馮超然、吳觀岱、吳待秋、吳湖帆、鄭午昌等。1924年,在上海首次舉行個人畫展。1929年籌辦全國美展,任幹事會員。1931年,與兄張澤一同作爲唐宋元明中國畫展代表赴日本。次年,全家移居蘇州,住網師園。其時,張大千潛心于曆代名家傑作,尤沉酣于石濤,凡能得見,靡不心摹手追。1933年,應南京中央大學校長羅家倫、藝術系主任徐悲鴻之邀,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轉年即辭職,專事創作。1936年,上海中華書局出版《張大千畫集》,徐悲鴻作序,推譽“五百年來一大千”。1938年,經上海、香港返蜀,居青城山上清宮,臨摹宋元名迹。1940年,赴敦煌莫高窟臨摹曆代壁畫,前後共計2年零7個月,共臨摹276幅,并爲莫高窟重新編号。1943年,出版《大風堂臨摹敦煌壁畫》。敦煌之行,轟動了文化界,促進了藝術家、史學家對發掘敦煌寶藏的興趣。抗戰勝利後,張大千的作品先後在巴黎、倫敦、日内瓦和國内各地展出,聲名大震。1949年,暫居香港,遊台灣,次年應印度美術會之邀赴新德裏舉行畫展,并留居印度大吉嶺年餘,其間曾去阿旃陀石窟臨摹壁畫,以之與敦煌莫高窟壁畫作比較研究。在印期間所繪作品多精細工筆,且有《大吉嶺詩稿》1卷。

1951年返港,翌年遷居阿根廷;1953年,再移居巴西,在聖保羅購地150畝,建中國式莊園──八德園,留居17年。1955年,所藏畫以《大風堂名迹》4冊在日本東京出版。1956年,首次歐洲之行,赴法國與畢加索會見。1957年,以寫意畫《秋海棠》被紐約國際藝術學會選爲世界大畫家,并榮獲金獎。此後,又相繼在法國、比利時、希臘、西班牙、瑞士、新加坡、泰國、德國、英國、巴西、美國及香港等辦畫展。1969年,遷居美國舊金山,修園名曰環筚庵。居美10年,是張大千創作的鼎盛期。1972年,在舊金山舉辦四十年回顧展。1973年,捐贈作品108幅給台北曆史博物館。1974年,獲美國加州太平洋大學名譽人文博士學位。1978年,移居台北,于台北外雙溪築摩耶精舍。晚年思鄉而不得歸,于1983年4月2日因心髒病逝世。享年84歲。現在他生前台灣居住的“摩耶精舍” 建爲“張大千紀念館”。

張大千是天才型畫家,其創作達“包衆體之長,兼南北二宗之富麗”,集文人畫,作家畫,宮廷畫和民間藝術爲一體。于中國畫人物、山水、花鳥、魚蟲、走獸、工筆,無所不能,無一不精。詩文真率豪放,書法勁拔飄逸,外柔内剛,獨具風采。張大千的畫風,在早,中年時期主要以臨古仿古居多,花費了一生大部的時間和心力,從清朝一直上溯到隋唐,逐一研究他們的作品,從臨摹到仿作,進而到僞作。

張大千的畫風,先後曾經數度改變,晚年時曆經探索,在57歲時自創潑彩畫法,是在繼承法唐代王洽的潑墨畫法的基礎上,揉入西歐繪畫的色光關系,而發展出來的一種山水畫筆墨技法。可貴之處,是技法的變化始終能保持中國畫的傳統特色,創造出一種半抽象墨彩交輝的意境。張大千30歲以前的畫風可謂“清新俊逸”,50歲進于“瑰麗雄奇”,60歲以後達“蒼深淵穆”之境,80後氣質淳化,筆簡墨淡,其獨創潑墨山水,奇偉瑰麗,與天地融合。增強了意境的感染力和畫幅的整體效果。

本主題由 鄒美倫 于 2011-6-23 14:07 移動

收藏 分享 評分

歡迎光臨中國墨緣網http://zml2712.5d6d.com/bbs.php

敬請注冊、登錄,以便參與交流評論!

分享到: QQ空間 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

回複 引用

訂閱 報告 道具 TOP

  

中國墨緣網

管理員

  

  

2#

  發表于 2010-8-13 13:18 | 隻看該作者

張大千先生簡介及佳作

峨嵋山水圖1.jpg (94.06 KB)

歡迎光臨中國墨緣網http://zml2712.5d6d.com/bbs.php

敬請注冊、登錄,以便參與交流評論!

回複 引用

報告 道具 TOP

中國墨緣網

管理員

  

  

9#

  發表于 2010-8-13 13:26 | 隻看該作者

【名言警句】 希望是厄運的忠實的姐妹。 —— 普希金

張大千先生簡介及佳作

仿倪雲林秋水清空.jpg (50.66 KB)

歡迎光臨中國墨緣網http://zml2712.5d6d.com/bbs.php

敬請注冊、登錄,以便參與交流評論!

回複 引用

報告 道具 TOP

中國墨緣網

管理員

  

  

10#

  發表于 2010-8-13 13:26 | 隻看該作者

【名言警句】 過去屬于死神,未來屬于你自己。 —— 雪萊

張大千先生簡介及佳作

仿王蒙山水.jpg (54.14 KB)

歡迎光臨中國墨緣網http://zml2712.5d6d.com/bbs.php

敬請注冊、登錄,以便參與交流評論!

回複 引用

報告 道具 TOP

1234下一頁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 写在[松园阁藏古今书画珍品]出版之际
  • 2012年5月,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了林青编著的<松园阁藏古今书画珍品>.这本八开436页全彩精印的图集,收录松园阁所藏书画中的367幅珍品.松园阁是香港当代著名鉴藏家陆海天先生的号.陆海天先生秉承家学,鉴古藏珍,其所藏书画之富, ...查看


  • 张大千晚年在台湾绘画艺术之特点与文化定位
  • 傅申先生在<血战古人的张大千>一文中提到: "张大千在绘画上的范围之广.幅度之宽.功力之深.天赋之高.精进之勤.超越之速.自期之远.自负之高.成就之大,不论你喜不喜欢他,不得不承认他不但是近代大家之一,也是整个绘画史上 ...查看


  • 从赞誉聂振文其人其画所想到的
  • 大匠之门艺术网 从赞誉聂振文其人其画所想到的 先生.老师.大师.张大千再传弟子--翻开微信上朋友圈,有关好友聂振文的称谓让人眼花缭乱,赞美文章足以让好友飘飘然.浑浑然.而我不以为然,不管振文名气多大,他也不会把自己当作一个艺人而处处显摆,更 ...查看


  • 现代山水画创作中如何突出意境表达
  • 现代山水画创作中如何突出意境表达 摘要:千年以来,中国山水画随着民族文化的发展不断融合发展的精神,将传统文化,自然意境与个人思想以空灵的表现形式跃然纸上,留给今人和后世无尽的宝贵财富.然现代山水画的发展如何,发展方向将走向何方,去往何处是今 ...查看


  • 自驾游记富春江核心景点严子陵钓鱼台
  • 自驾游记:富春江核心景点--严子陵钓鱼台 2012-05-27 严子陵钓鱼台是富春江的核心景区之一,是"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上的主要风景点,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也是闻名于世的东南古 ...查看


  • 渡海而返的白云
  • "渡海白云贯古今--黄君璧黄湘詅父女作品展"于上周六在上海美术馆揭幕,此次展览除了展出黄君璧各个时期的佳作50余幅外,还有其女儿黄湘詅的作品20余幅.看似一个来自台湾父女两代艺术家的展览,其实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黄君璧在 ...查看


  • 荣宝看台 齐白石:线条,让毕加索拳拳服膺
  • 齐白石:线条,让毕加索拳拳服膺 线条,是齐白石最让毕加索服膺的地方.早在毕加索谢绝我国邀请而风趣地说"我不敢去你们中国,因为中国有个齐白石"之前,他就曾经很认真地对慕名前去拜访的张大千说:"在这个世界谈艺术,第 ...查看


  • 语文培优训练
  • 语文培优训练 2015年9月29日 [2015年高考新课标2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 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 ...查看


  • 八十七神仙图赏评
  • 八十七神仙图赏评 为纪念徐悲鸿诞辰115周年,徐悲鸿纪念馆特地拿出镇馆之宝<八十七神仙卷>,按原作1:1比例设计制作,相对于栉风沐雨的原作,黄金版画卷视觉效果更加辉煌壮观,人物形象更加灵动鲜明,既保持了中国绘画的传统特色,又彰显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