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能不能虚构?

  就文体而言,中小学作文中的记叙文可涵盖好多种写作体裁,如报纸副刊上常见的小散文、人物通讯、小报告文学、新闻特写等等。这么一些文章形式,大多属于写人记事,也就是中小学生所要学习的记叙文了。如果从这方面去理解记叙文的形式,那么可以明白无误地告诉同学们:作文是不可以虚构的。那么,什么样的文章样式才能虚构呢?它们主要指小说、戏剧、电影故事等文艺作品。这里的虚构也绝不是一般词汇学意义上的虚构,如果仅凭词汇意义,那就是凭空捏造了,那就更不允许了。文艺创作中的虚构是一个专门的文艺理论术语,指的是文艺创作中为概括生活、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所采取的一种艺术手法。即作者在塑造形象时,不是简单地摹写社会生活中实有的人和事,而是对生活素材进行集中、概括,并运用丰富的想象,补充人物、事件中不足的和没有发现的环节,或对分散的生活材料进行缀合、熔铸以构成情节、塑造形象。只有建筑在现实生活基础上的虚构才具有真实性和说服力。一般而言,学生所写的训练性记叙文,不能视同文艺创作,因此,青少年朋友问作文能不能虚构?我的回答是不能虚构。  但是,学生作文毕竟不是写新闻消息,它具有不同于社会性文章的专门训练性目的。既然是训练,就不一定完全按社会性文章的要求去做。因此,我们应当允许同学们借助文艺创作的虚构方法,在行文中对人物、事件、行为、心理,特别是细节部分进行合理的想象,作一些艺术化的处理。写作文,特别是写记叙文,懂不懂得艺术化的处理方式,对提升作文档次是至关重要的。  写作文不同于随便说话,既然是文章,就要力求漂亮一些。要让别人读起来感到有起伏,有弹性,有矛盾的交错。如你写与妈妈顶嘴一段,三言两语,直来直去,仿佛刚开始就没有了。也许你认为当时就是这么个状态,没想那么多,但你既然写成文章了,就必须想得多一些。比如一位小作者在文章的后部分写道:  “妈妈不准我看电视,我气得跑进了房间。但我想想,妈妈毕竟是长辈,也是为我好,于是我就主动向妈妈认错。妈妈最后原谅了我,我和妈妈都感到很幸福。”  这段表达除了语言上有可斟酌之处外,主要问题是太单调,像是在随便说话,不像文章的样子。如果你能借用文学手法作一些艺术化的表达,效果可能会大不一样。我们不妨试着作如下修改:  我一气之下冲进了自己的小房间,砰的一声重重地关上了房门,心中愤愤不平地嘟囔道:这也管,那也管,看一会儿电视都不行,难道我什么都要你管吗?过了一会儿,我终于渐渐地平静了下来。我独自一人坐在窗户前,抬头向窗外望去。夜空的繁星明灭闪烁,一缕月光斜斜地映照在墙角边的书柜上。我突然省悟到:自己刚才的言行是否过分了些。此时此刻,关于妈妈的往事一下子涌进了我的脑海。记得从上小学的第一天起,妈妈就开始为我的学习操心。每次开家长会,她总是坐在最前面,认真记下老师对学习的要求和考试成绩的分析。  有一次妈妈身体不舒服,仍然要送我上学,我说:“妈妈,你不是不舒服吗?让我自己走吧。”妈妈说:“早上天寒地冻,车多路滑,还是妈妈送你吧。”当我在校门口和妈妈说再见时,我看到疲惫的妈妈脸上露出了微笑。妈妈十几年如一日关心我,爱护我,可我为一点小事竟然这样对妈妈。我慢慢地走近房门,轻轻地推开门朝妈妈走去。我低着头站在妈妈面前,轻轻地说:“妈妈,我错了,我对不起您,以后一定好好学习……”妈妈一边点头,一边缓缓地走过来抚摸着我的头说:“强强,你只有努力学习才对啊!”此时此刻,我分明看到了妈妈眼眶里充溢着泪水。但稍后,妈妈又露出了她那特有的微笑,我从妈妈的微笑中看到了妈妈的深切期待,更理解了妈妈对我的一片苦心和一腔深情……  看了修改,这名叫张强的同学给我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是这样说的:“老师,看了你的修改,我真有恍然大悟之感。你把我本来就要倾诉的情感倾诉了出来,你把我本来就要表达的意思那么准确、完整地表达了出来。我终于懂得了什么叫文章的厚实、丰满、曲折有致,什么又叫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人物对话……”  其实,经过张强同学一定的加工想象写出来的内容,并没有违反真实的本质,但又如张强同学自己所说,修改后的有些内容就是他本来就想说而没能说出来的话。由此可见,学写记叙文时,有意培养自己的想象能力,有意培养自己艺术化构思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我们绝不能误解为老师在提倡所谓的虚构作文,如前面所指出的,就一般意义上的记叙文而言,是不可以虚构的,我们尤其不能提倡写常规记叙文时随意地虚构人物和情节。我建议同学们写记叙文至少要有一个“原型”,基本材料或主干事件应该是真实存在的,有了这个基础,再进行艺术化构思和艺术化细节处理,就不会有大问题了。  至此,我们已有理由给同学们一个比较完整的结论:写记叙文是不可以虚构的,但作为作文训练和作文考试,可以借助于文艺创作中的虚构手法作一些艺术化处理,可以通过自身的间接经验对原型材料作修正补充,以使行文更有灵活性,更适宜于作文训练和作文考试的目的要求。  (摘自《姚卫伟百场写作辅导精华》,有删改)

  就文体而言,中小学作文中的记叙文可涵盖好多种写作体裁,如报纸副刊上常见的小散文、人物通讯、小报告文学、新闻特写等等。这么一些文章形式,大多属于写人记事,也就是中小学生所要学习的记叙文了。如果从这方面去理解记叙文的形式,那么可以明白无误地告诉同学们:作文是不可以虚构的。那么,什么样的文章样式才能虚构呢?它们主要指小说、戏剧、电影故事等文艺作品。这里的虚构也绝不是一般词汇学意义上的虚构,如果仅凭词汇意义,那就是凭空捏造了,那就更不允许了。文艺创作中的虚构是一个专门的文艺理论术语,指的是文艺创作中为概括生活、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所采取的一种艺术手法。即作者在塑造形象时,不是简单地摹写社会生活中实有的人和事,而是对生活素材进行集中、概括,并运用丰富的想象,补充人物、事件中不足的和没有发现的环节,或对分散的生活材料进行缀合、熔铸以构成情节、塑造形象。只有建筑在现实生活基础上的虚构才具有真实性和说服力。一般而言,学生所写的训练性记叙文,不能视同文艺创作,因此,青少年朋友问作文能不能虚构?我的回答是不能虚构。  但是,学生作文毕竟不是写新闻消息,它具有不同于社会性文章的专门训练性目的。既然是训练,就不一定完全按社会性文章的要求去做。因此,我们应当允许同学们借助文艺创作的虚构方法,在行文中对人物、事件、行为、心理,特别是细节部分进行合理的想象,作一些艺术化的处理。写作文,特别是写记叙文,懂不懂得艺术化的处理方式,对提升作文档次是至关重要的。  写作文不同于随便说话,既然是文章,就要力求漂亮一些。要让别人读起来感到有起伏,有弹性,有矛盾的交错。如你写与妈妈顶嘴一段,三言两语,直来直去,仿佛刚开始就没有了。也许你认为当时就是这么个状态,没想那么多,但你既然写成文章了,就必须想得多一些。比如一位小作者在文章的后部分写道:  “妈妈不准我看电视,我气得跑进了房间。但我想想,妈妈毕竟是长辈,也是为我好,于是我就主动向妈妈认错。妈妈最后原谅了我,我和妈妈都感到很幸福。”  这段表达除了语言上有可斟酌之处外,主要问题是太单调,像是在随便说话,不像文章的样子。如果你能借用文学手法作一些艺术化的表达,效果可能会大不一样。我们不妨试着作如下修改:  我一气之下冲进了自己的小房间,砰的一声重重地关上了房门,心中愤愤不平地嘟囔道:这也管,那也管,看一会儿电视都不行,难道我什么都要你管吗?过了一会儿,我终于渐渐地平静了下来。我独自一人坐在窗户前,抬头向窗外望去。夜空的繁星明灭闪烁,一缕月光斜斜地映照在墙角边的书柜上。我突然省悟到:自己刚才的言行是否过分了些。此时此刻,关于妈妈的往事一下子涌进了我的脑海。记得从上小学的第一天起,妈妈就开始为我的学习操心。每次开家长会,她总是坐在最前面,认真记下老师对学习的要求和考试成绩的分析。  有一次妈妈身体不舒服,仍然要送我上学,我说:“妈妈,你不是不舒服吗?让我自己走吧。”妈妈说:“早上天寒地冻,车多路滑,还是妈妈送你吧。”当我在校门口和妈妈说再见时,我看到疲惫的妈妈脸上露出了微笑。妈妈十几年如一日关心我,爱护我,可我为一点小事竟然这样对妈妈。我慢慢地走近房门,轻轻地推开门朝妈妈走去。我低着头站在妈妈面前,轻轻地说:“妈妈,我错了,我对不起您,以后一定好好学习……”妈妈一边点头,一边缓缓地走过来抚摸着我的头说:“强强,你只有努力学习才对啊!”此时此刻,我分明看到了妈妈眼眶里充溢着泪水。但稍后,妈妈又露出了她那特有的微笑,我从妈妈的微笑中看到了妈妈的深切期待,更理解了妈妈对我的一片苦心和一腔深情……  看了修改,这名叫张强的同学给我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是这样说的:“老师,看了你的修改,我真有恍然大悟之感。你把我本来就要倾诉的情感倾诉了出来,你把我本来就要表达的意思那么准确、完整地表达了出来。我终于懂得了什么叫文章的厚实、丰满、曲折有致,什么又叫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人物对话……”  其实,经过张强同学一定的加工想象写出来的内容,并没有违反真实的本质,但又如张强同学自己所说,修改后的有些内容就是他本来就想说而没能说出来的话。由此可见,学写记叙文时,有意培养自己的想象能力,有意培养自己艺术化构思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我们绝不能误解为老师在提倡所谓的虚构作文,如前面所指出的,就一般意义上的记叙文而言,是不可以虚构的,我们尤其不能提倡写常规记叙文时随意地虚构人物和情节。我建议同学们写记叙文至少要有一个“原型”,基本材料或主干事件应该是真实存在的,有了这个基础,再进行艺术化构思和艺术化细节处理,就不会有大问题了。  至此,我们已有理由给同学们一个比较完整的结论:写记叙文是不可以虚构的,但作为作文训练和作文考试,可以借助于文艺创作中的虚构手法作一些艺术化处理,可以通过自身的间接经验对原型材料作修正补充,以使行文更有灵活性,更适宜于作文训练和作文考试的目的要求。  (摘自《姚卫伟百场写作辅导精华》,有删改)


相关文章

  • 作文教学的写实与虚构
  • 在作文教学中,有一种允许学生虚构,记人叙事不必拘泥于真人真事的做法.对此,有的赞成,有的反对,众说不一. 应该说,旨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任何尝试,都是有益的,都有助于研究探讨学生作文的一般过程和规律.但也毋需讳言,并不是任何一种做法,都尽善 ...查看


  • 2017年高考作文指导:高考作文获得高分的五字要诀
  • ⒈显 由于时间关系,高考阅卷老师不能细细揣摩文章,也不能明晓考生的作文功底,考生要特别讲究一个"显"字. 首先,文章的主旨要明了,平时作文,有学生喜欢写些含蓄的文字,以求文学的含蓄美,也得到了老师的青睐,甚至发表了不少的 ...查看


  • 想象世界 学习虚构教案
  • 想象世界 学习虚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想象的方式: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收集课文片段,体会想象作文的写法: (2)课堂练笔:可提供文字或图片,让学生自由想象,交流. 3.情感态度价 ...查看


  • 真人真事的四个版本
  • 小名片 陆生作,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散文学会会员,<少年作家>杂志.<历史揭秘>杂志执行主编,致力于探索写作方法.推广微童话与传统民间故事. 微信公众号:陆老师的聪明作文法 [一] &q ...查看


  • 高考寓言类材料作文审题指导
  • 阮江潮 [教学目标] 1.认识寓言的含义及特点.类别 2.掌握寓言类材料作文审题的几种常见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寓言类材料作文审题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表格分析寓言,正确审题. [寓言的定义] "寓者,寄也:言者,话也&quo ...查看


  • 关于学生作文不真实的思考
  • 关于学生作文不真实的思考 "君不见,语文教学路漫漫;路漫漫,作文教学尤为难;尤为难,不见学生吐真言."一位从事语文教学多年的教师在语文教研会上无奈地调侃道.其实,他说出了语文教师们的心里话:作文中,不少孩子编假故事,作假 ...查看


  • 启发联想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 启发联想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王功高 (金寨县斑竹元镇希望小学,安徽金寨237371) 摘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小学高年级作文教 学中的一个重要训练内容,也是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紧密结合课文.让学生感悟联想的合理性:要创 ...查看


  • 国外作文教学的策略和启示
  • 国外作文教学的策略和启示 国外作文教学的策略和启示 赵连红(河北威县二中) (文章发表于<语文教学通讯> 2007.12) 作为各国母语教学难题之一的作文教学正受到人们空前的关注.从各国作文教学的总趋势看, 人们普遍重视教材建设 ...查看


  • [你听,多美]作文讲评课堂实录
  • <你听,多美>作文讲评课堂实录 <你听,多美>作文讲评课堂实录 师:清晨,我被屋外呼呼的风声惊醒,想起我们上次的一篇作文<你听,多美>还没讲评.当然,这风声肯定是不美了,搅扰了我的清梦不说,在快要春暖花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