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李成名

21516002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生物物理学专业

摘要: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中国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必然要求,是促进亚欧国家共同发展繁荣的必然选择。这一建设战略受到亚欧国家积极支持和参与,国内相关省份也纷纷制定实施规划方案。与以往的战略不同,“一带一路”建设面临一定问题。“一带一路”没有完美方案,中国需要在初步的评估之后,进一步优化“一带一路”的目标层次和推进策略,包括设定与实力地位上升相符的目标层次,以及推进策略上全球通用做法与中国特色的结合。“一带一路”建设所体现的正是中国外交辩证法——变通发展、兼顾矛盾、突破困境。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国崛起战略思考

1引言

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中亚四国和印度尼西亚时,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这一战略纳入全年工作任务,由此“一带一路”(OneBeltandOneRoad,B&R)战略正式成为中国内政外交的指导思想。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和行动》,“一带一路”战略进入实施阶段。“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1]。同时,作为中国梦的具体化和中国地缘大战略的雏形,“一带一路”战略为当代中国指明了发展方向,规划了中国未来30年全球战略资源的配置格局。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是地理大发现以来,继西方兴起之后人类历史上的又

一伟大过程[2]。这一过程既是中国自身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过程,也是中国国家利益不断向全球扩展的过程。当前,中国的商业利益已全球化,对外贸易影响无远弗届,对外直接投资遍布全球,利益边疆已拓展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中国利益的全球化,客观上要求国家尽快制定与和平发展战略相匹配的外部崛起战略——地缘大战略,以全球视野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战略规划和部署。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波澜壮阔,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中国自身的社会经济结构,也必然并且已经在重塑国际权力结构、改变全球战略资源分配格局,也因此使中国遭遇外部力量的持续阻挠和遏制[3]。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显示,后发大国的命运最终不外乎有两种:一是打破围堵并完成崛起,二是被霸权国家扼杀在崛起的摇篮中[4]。打破外部围堵,既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为维护人类公平正义所肩负的历史责任。从地理学角度对这一战略的地缘内涵及其面临的地缘风险和关键区域进行诠释和分析,将有助于深刻认识这一战略的伟大意义,从而准确把握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现实路径。

2“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

空间是事物存在的基本方式,包括政治过程在内的所有过程都必须落实在特定空间范围内,国家战略必须拥有明确的空间指向。“一带一路”在空间走向上与第二条欧亚大陆桥和中国西行远洋航线基本重合,分别从欧亚大陆北面的大陆核心地带(heartland)和南面的大陆边缘地带(rimland)从东向西贯穿了这块大陆上几乎所有的重要战略枢纽区,并把世界经济地图中三大经济板块(西欧、北美和东亚)的两块(西欧和东亚)紧密地连接了起来。沿“一带一路”配置战略资源,中国将能够通过“以纲带目”引导欧亚大陆地缘政治的基本走向,从而在全球层面塑造更加有利的战略态势。因此,“一带一路”构想为21世纪中国全球大战略指明了地理方向。

3“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意义

古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人民共同走出来的。各国人民排除艰难险阻、跨越万水千山,以极大的毅力和勇气开辟了这条道路。古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新时代背景下,亚欧国家都面临着转变发展模式、增强发展动力的共同使命和挑战,需要沿线各国共同建设“一带一路”,使这条曾经创造无数财富、凝聚各国人民友谊的传奇之路重现辉煌,

成为惠及沿线各国人民的和平之路、合作之路、共赢之路。

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践行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逐步深化同周边国家互利合作。通过“一带一路”建设,能够更好地推动沿线各国人民友好交往,促进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传统的国家之间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给沿线各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好处。

“一带一路”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也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合作带。“‘一带一路’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覆盖约44亿人口,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3%和29%。”[5]通过“一带一路”建设,能够把中国的发展与沿线各国的发展对接起来,把中国梦与沿线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梦想对接起来,让周边国家从中国的发展中获益。

4“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挑战

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近些年来,美国、俄罗斯、日本纷纷实施了力图主导该地区事务的战略举措,给“一带一路”建设带来了严峻挑战。

4.1可能会遭遇美国的战略反制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是由美国主导、共有12个国家参与谈判的一项多边自由贸易协议,协议的内容和标准更多体现美国自由贸易理念及其战略利益诉求。TPP是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意设置高门槛限制中国加入。从短期看,TPP对中国参与推进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合作构成现实制约,不利于中国提升在亚太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从中长期看,TPP的持续推进,将使中国与周边大国关系趋向复杂,增加中国地缘政治与安全压力,甚至可能危及中国长期谋求的和平发展环境。[6]

4.2国内省市争打丝绸之路牌引发无序竞争和恶性竞争

国内各相关省市为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抢占发展先机,纷纷做规划、争地位、要政策,力求得到国家层面的认定与支持,期盼在这一国家战略布局中争得一席之地。但目前,“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整体规划尚未出台,各省市“自

弹自唱”的规划中难免出现区域功能定位趋同、产业结构布局重叠、同质化无序竞争的弊病。

仔细分析各相关省市的功能定位和规划设计,就不难发现许多重复和雷同之处。从各地提出的口号来看,陕西、河南、重庆争抢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福建、江苏、浙江、广东争抢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从各地开通的连接亚欧的国际货运专列来看,西安、重庆、连云港、郑州、成都、武汉、义乌等城市相继开通了类似专列,有“长安号”、“渝新欧”、“新亚欧大陆桥”、“郑欧”、“蓉欧”、“汉新欧”、“义新欧”等国际铁路货运专列往返于中国与欧洲之间,但这些专列大都面临着始发地货源充足、返回地货源匮乏的困境,甚至出现“空担”现象,造成巨大资源浪费。[7]

4.3沿线国家对中国战略意图的误解

由于信息不对称,在国际交往中时常会出现一方对另一方战略意图误解(miscon-ception)、误读(misunderstanding)和误判(misjudgment)的情形,即一国的善意行为在别国眼里可能反而成了恶意的威胁[24]。而国际政治的吊诡之处在于,误解常常与曲解(distortion,misinterpretation,perversion)相伴而行。在亚洲,周边小国已适应原有的地缘战略环境,中国的崛起可能对部分小国的战略预期产生影响,从而使这些小国出于安全本能对中国持抵触和戒备态度。应当注意的是,小国的这种关切和忧虑很可能被某些外部势力利用,从而为其施展“巧实力”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在海上丝绸之路方向上,缅甸于2011年9月暂停密松水电站项目,2014年7月搁置两国铁路项目;斯里兰卡于2015年3月暂停科伦坡港口城项目,都是这一逻辑作用的结果。而在陆上丝绸之路方向上,由于历史原因,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两国对中国抱有较重的戒备心,未来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合作倡议未必能得到两国的积极回应。5结语与展望

“一带一路”的后续效应将进一步显现,有可能成为21世纪最为生动复杂的国际关系现象之一。进而言之,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的周边环境和战略措施均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何跟上变化,适应变化,引导变化,还在于坚持不变的东西;自身和外界变化越快,越大,越猛烈,就越要坚持一定之规。这个不变的东西就是辨证思维,即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的中国对外

战略的决策和实践,或曰“中国外交辩证法”。中国外交辩证法强调对外战略决策与实践要通盘考虑客观世界的发展性、联系性和矛盾性,又要考虑主观的目的性、现实性和限制性,进行阶段性的动态调整,统筹安排。“一带一路”所体现的中国外交辩证法体现为:“变通发展”,中国与相关国家一起,坚定互联互通这个远大理想;“兼顾矛盾”,面对种种主客观的限制和困难,折冲樽俎,谈判协商,进行创造性地妥协;“突破困境”,在达成共识后,具体务实可持续地推进,突破发展困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6-29(2).

[2]高虎城.深化经贸合作共创新的辉煌[N].人民日报,2014-07-02(11).[3]龚雯,田俊荣,王珂.新丝路:通向共同繁荣[N].人民日报,2014-06-30(1).[4]杜尚泽,郝洪.习近平同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举行会谈指出深化中哈战略合作大有可为[N].人民日报,2014-05-20(1).

[5]杜尚泽,郝洪.习近平会见乌兹别克斯坦总统[N].人民日报,2014-05-21(1).[6]杜尚泽,赵成.习近平会见巴基斯坦总统[N].人民日报,2014-05-23(1).[7]赵明昊.习近平会见孟加拉国总理哈西娜[N].人民日报,2014-06-11(1).

“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李成名

21516002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生物物理学专业

摘要: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中国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必然要求,是促进亚欧国家共同发展繁荣的必然选择。这一建设战略受到亚欧国家积极支持和参与,国内相关省份也纷纷制定实施规划方案。与以往的战略不同,“一带一路”建设面临一定问题。“一带一路”没有完美方案,中国需要在初步的评估之后,进一步优化“一带一路”的目标层次和推进策略,包括设定与实力地位上升相符的目标层次,以及推进策略上全球通用做法与中国特色的结合。“一带一路”建设所体现的正是中国外交辩证法——变通发展、兼顾矛盾、突破困境。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国崛起战略思考

1引言

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中亚四国和印度尼西亚时,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这一战略纳入全年工作任务,由此“一带一路”(OneBeltandOneRoad,B&R)战略正式成为中国内政外交的指导思想。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和行动》,“一带一路”战略进入实施阶段。“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1]。同时,作为中国梦的具体化和中国地缘大战略的雏形,“一带一路”战略为当代中国指明了发展方向,规划了中国未来30年全球战略资源的配置格局。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是地理大发现以来,继西方兴起之后人类历史上的又

一伟大过程[2]。这一过程既是中国自身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过程,也是中国国家利益不断向全球扩展的过程。当前,中国的商业利益已全球化,对外贸易影响无远弗届,对外直接投资遍布全球,利益边疆已拓展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中国利益的全球化,客观上要求国家尽快制定与和平发展战略相匹配的外部崛起战略——地缘大战略,以全球视野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战略规划和部署。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波澜壮阔,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中国自身的社会经济结构,也必然并且已经在重塑国际权力结构、改变全球战略资源分配格局,也因此使中国遭遇外部力量的持续阻挠和遏制[3]。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显示,后发大国的命运最终不外乎有两种:一是打破围堵并完成崛起,二是被霸权国家扼杀在崛起的摇篮中[4]。打破外部围堵,既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为维护人类公平正义所肩负的历史责任。从地理学角度对这一战略的地缘内涵及其面临的地缘风险和关键区域进行诠释和分析,将有助于深刻认识这一战略的伟大意义,从而准确把握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现实路径。

2“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

空间是事物存在的基本方式,包括政治过程在内的所有过程都必须落实在特定空间范围内,国家战略必须拥有明确的空间指向。“一带一路”在空间走向上与第二条欧亚大陆桥和中国西行远洋航线基本重合,分别从欧亚大陆北面的大陆核心地带(heartland)和南面的大陆边缘地带(rimland)从东向西贯穿了这块大陆上几乎所有的重要战略枢纽区,并把世界经济地图中三大经济板块(西欧、北美和东亚)的两块(西欧和东亚)紧密地连接了起来。沿“一带一路”配置战略资源,中国将能够通过“以纲带目”引导欧亚大陆地缘政治的基本走向,从而在全球层面塑造更加有利的战略态势。因此,“一带一路”构想为21世纪中国全球大战略指明了地理方向。

3“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意义

古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人民共同走出来的。各国人民排除艰难险阻、跨越万水千山,以极大的毅力和勇气开辟了这条道路。古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新时代背景下,亚欧国家都面临着转变发展模式、增强发展动力的共同使命和挑战,需要沿线各国共同建设“一带一路”,使这条曾经创造无数财富、凝聚各国人民友谊的传奇之路重现辉煌,

成为惠及沿线各国人民的和平之路、合作之路、共赢之路。

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践行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逐步深化同周边国家互利合作。通过“一带一路”建设,能够更好地推动沿线各国人民友好交往,促进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传统的国家之间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给沿线各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好处。

“一带一路”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也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合作带。“‘一带一路’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覆盖约44亿人口,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3%和29%。”[5]通过“一带一路”建设,能够把中国的发展与沿线各国的发展对接起来,把中国梦与沿线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梦想对接起来,让周边国家从中国的发展中获益。

4“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挑战

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近些年来,美国、俄罗斯、日本纷纷实施了力图主导该地区事务的战略举措,给“一带一路”建设带来了严峻挑战。

4.1可能会遭遇美国的战略反制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是由美国主导、共有12个国家参与谈判的一项多边自由贸易协议,协议的内容和标准更多体现美国自由贸易理念及其战略利益诉求。TPP是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意设置高门槛限制中国加入。从短期看,TPP对中国参与推进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合作构成现实制约,不利于中国提升在亚太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从中长期看,TPP的持续推进,将使中国与周边大国关系趋向复杂,增加中国地缘政治与安全压力,甚至可能危及中国长期谋求的和平发展环境。[6]

4.2国内省市争打丝绸之路牌引发无序竞争和恶性竞争

国内各相关省市为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抢占发展先机,纷纷做规划、争地位、要政策,力求得到国家层面的认定与支持,期盼在这一国家战略布局中争得一席之地。但目前,“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整体规划尚未出台,各省市“自

弹自唱”的规划中难免出现区域功能定位趋同、产业结构布局重叠、同质化无序竞争的弊病。

仔细分析各相关省市的功能定位和规划设计,就不难发现许多重复和雷同之处。从各地提出的口号来看,陕西、河南、重庆争抢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福建、江苏、浙江、广东争抢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从各地开通的连接亚欧的国际货运专列来看,西安、重庆、连云港、郑州、成都、武汉、义乌等城市相继开通了类似专列,有“长安号”、“渝新欧”、“新亚欧大陆桥”、“郑欧”、“蓉欧”、“汉新欧”、“义新欧”等国际铁路货运专列往返于中国与欧洲之间,但这些专列大都面临着始发地货源充足、返回地货源匮乏的困境,甚至出现“空担”现象,造成巨大资源浪费。[7]

4.3沿线国家对中国战略意图的误解

由于信息不对称,在国际交往中时常会出现一方对另一方战略意图误解(miscon-ception)、误读(misunderstanding)和误判(misjudgment)的情形,即一国的善意行为在别国眼里可能反而成了恶意的威胁[24]。而国际政治的吊诡之处在于,误解常常与曲解(distortion,misinterpretation,perversion)相伴而行。在亚洲,周边小国已适应原有的地缘战略环境,中国的崛起可能对部分小国的战略预期产生影响,从而使这些小国出于安全本能对中国持抵触和戒备态度。应当注意的是,小国的这种关切和忧虑很可能被某些外部势力利用,从而为其施展“巧实力”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在海上丝绸之路方向上,缅甸于2011年9月暂停密松水电站项目,2014年7月搁置两国铁路项目;斯里兰卡于2015年3月暂停科伦坡港口城项目,都是这一逻辑作用的结果。而在陆上丝绸之路方向上,由于历史原因,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两国对中国抱有较重的戒备心,未来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合作倡议未必能得到两国的积极回应。5结语与展望

“一带一路”的后续效应将进一步显现,有可能成为21世纪最为生动复杂的国际关系现象之一。进而言之,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的周边环境和战略措施均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何跟上变化,适应变化,引导变化,还在于坚持不变的东西;自身和外界变化越快,越大,越猛烈,就越要坚持一定之规。这个不变的东西就是辨证思维,即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的中国对外

战略的决策和实践,或曰“中国外交辩证法”。中国外交辩证法强调对外战略决策与实践要通盘考虑客观世界的发展性、联系性和矛盾性,又要考虑主观的目的性、现实性和限制性,进行阶段性的动态调整,统筹安排。“一带一路”所体现的中国外交辩证法体现为:“变通发展”,中国与相关国家一起,坚定互联互通这个远大理想;“兼顾矛盾”,面对种种主客观的限制和困难,折冲樽俎,谈判协商,进行创造性地妥协;“突破困境”,在达成共识后,具体务实可持续地推进,突破发展困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6-29(2).

[2]高虎城.深化经贸合作共创新的辉煌[N].人民日报,2014-07-02(11).[3]龚雯,田俊荣,王珂.新丝路:通向共同繁荣[N].人民日报,2014-06-30(1).[4]杜尚泽,郝洪.习近平同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举行会谈指出深化中哈战略合作大有可为[N].人民日报,2014-05-20(1).

[5]杜尚泽,郝洪.习近平会见乌兹别克斯坦总统[N].人民日报,2014-05-21(1).[6]杜尚泽,赵成.习近平会见巴基斯坦总统[N].人民日报,2014-05-23(1).[7]赵明昊.习近平会见孟加拉国总理哈西娜[N].人民日报,2014-06-11(1).


相关文章

  • 文化与生活复习提纲
  •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一.文化是什么 1.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2. ...查看


  • 社会主义文化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社会有机统一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文化的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智力支持.一个民族必 ...查看


  • 文化生活答题模板
  • 文化生活答题模板 武平一中高三政治备课组 1.为什么重视文化的作用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查看


  • 马克思对中国的影响
  • 马克思对中国的影响 回首过去,"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已经过去二三十年了.那时,社会主义事业陷入低潮,而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这种鲜明的对照便是来自于 ...查看


  • [人教版必修三政治2017]文化生活答题模板(精华版)
  •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第1-2课)] (1)为什么重视(文化的作用)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 ②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 文化的特点: 1)文 ...查看


  • (可以代替课本的)人教版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
  •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一)文化的内涵.特点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又包括自然科学 ...查看


  • 文化生活主观题答题模板
  • 专题八 文化生活之文化的作用与文化发展 [考点整合] 一.文化的作用或影响理论 参考设问:运用文化的作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文化的影响或作用或价值或功能: 1.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1) 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 ...查看


  • 国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论析
  • 作者:肖贵清郑云天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4年06期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801(2014)02-0025-07 2011年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 ...查看


  • 中国特色快餐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 核心内容提要 市场规模(Market Size) 市场规模(Market Size),即市场容量,本报告里,指的是目标产品或行业的整体规模,通常用产值.产量.消费量.消费额等指标来体现市场规模.千讯咨询对市场规模的研究,不仅要对过去五年的市 ...查看


  • 文化生活主观题必背
  • <文化生活>主观题必背知识(2013年版) [一.文化的作用] 1.为什么重视文化--文化的力量("文化的作用"或"文化软实力")尤其是对社会的影响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