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域下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_刘海霞

2015年第31卷第5期(总第143期)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NORTHUNIVERSITYOFCHINA(SOCIALSCIENCEEDITION)       

Vol.31 No.5 2015

()um.143S

()文章编号:16736462015050324100---

生态文明视域下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

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刘海霞,王 萍

()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730050

  摘 要: 新型城镇化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举措。然而,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却存在着资源消耗严重、环境问题突出;土地资源未能有效利用,浪费严重;中部与西部、城镇与农村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因此,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规划,走生态文明道路;坚持节约合理用地,促进土地改革;统筹东部、中西部地区及城乡协调发展。

  关键词: 生态文明;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对策略

:/299.2   文献标识码:oi10.3969.issn.1673646.2015.05.0081  中图分类号: F A   d-j

TTStrateiesofNewheProblemsandCoineUrbanizationConstruction-       ygpgp intheViewofEcdoicalCivilization     g

,WAIUHaixiaNGPinL  g

,)(Lanzhou730050,ChinaShoolofMarxism,TheTechloloofLanzhouUniversit      ygy 

:N,Abstractewurbanizationistheenineofeconomicdevelomentandakemeasuretobuildina           gpyg  

,moderatelroseroussociet.Howevernewurbanizationconstructionisfacinseverechallenes.Re-      yppygg  

,,,sourceenvironmentalandurbanlandresourcewasteandunroortionaldevelomentbetweenurban        ppp,roblems.Accordinlanewteofurbanizationandruralareasandbetween WestandEastaremain             pgyypmustadheretothescientificlanninandreasonablelandusin.        pgg 

:;;wordsecoloicalcivilizationconstructionofnewurbanizationcoinstratreiesKe    gpggy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在持续推进

的过程中不得不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党的十八大,特别是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正式提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新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一般认为,“型城镇化是以民生、可持续发展和质量为内涵,以追求平等、幸福、转型、绿色、健康和集约为核心目标,以实现区域统筹与协调一体、产业升级与低碳转型、生态文明和集约高效、制度改革和体制创

[1]

”在“更加注新为重点内容的崭新的城镇化过程。

城乡结构的战略调整,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等实现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资源消耗严重、环境问题突出

城镇化是经济活动聚集和人口聚集而导致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生产和人口的大量集中,必然导致本区域资源的消耗和浪费,污染的集中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产业是城市生存发展的基础,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外转移,这给中西部地区发展提供良好机遇的同时,

重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厘清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问题并加以理性应对,对于加快国民经济结构和

收稿日期:20153701--

::西北地区环境问题引发的社会冲突及其防控机制研究(、西北民族地区创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CZZ027) 

);甘肃省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生新社会管理的理论与机制研究(12CSH008

)态观及其当代启示(2014A400-

,女,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专业:生态经济学、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发展理论。1977-) 作者简介:刘海霞(

也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带到中西部的一些中小城市。“中小城市以廉价资源吸引高能耗排放产业投资,超出了城市的环境自净能力,造成资源短缺、

[2]

”水源污染、雾霾横行。小城镇的发展也必然需要

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而肆意浪费土地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1.3 中部与西部、城镇与农村发展不协调

城镇化的内核是城市现代化,其最终目标是城乡一体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然而,由于地理环境、地区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并不协调。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制约中西部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区间城镇化发展极不平衡。交通闭塞、信息不畅、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客观因素,严重制约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使得中西部城市发展明显落后,中西部与东南沿海地区的差距日益扩大。“从通行的城市化统计口径来看,

[4]

”人口是衡量城市化的核心指标。目前东部地区的

经济和产业的带动,许多从中心城市转移出的产业,某种程度上都存在一定的污染性,中心城市为了自身的发展和环境治理,将污染企业迁到周围有辐射能力的小城镇,环境问题也直接转嫁到小城镇。据统计,我国有86%的小城镇没有健全的污水处理设施,城市以及乡镇工业排污设施较落后,通过各种渠道直接排放的工业废水,严重污染了地表水、地下水。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工业废水排放导致水源污染,土壤污染日趋严重,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工业废气排放造成了空气质量下降,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二氧化硫等工业污染气体的排放逐年增加。近年来,雾霾天气越来越常见。2014年12月份,全国有104个城市发生雾霾。北京持续一周以上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2.2%,而中部、西部地区分别只有48.5%、44.8%。城镇化是推动我国农村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的综合标志,更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战略

[5]

改革开放3举措。0年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水

1.2 土地资源未能有效利用,浪费严重

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规模扩张的载体。城市化程度越高,进程越快,土地资源的浪费也就越发严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中小城镇建设性用地逐年增加,造成了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的严重浪费。一些城市建设过分追求拓宽马路、修建大型广场,新城区、开发区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过大。统计数据显示:1996~2012

年,全国建设用地年均增加724万亩,其中城镇建设用地年均增加357万亩;2010~2012年,全国建设用地年均增加953万亩,其中城镇建设用地年均

[3]5

”还有一些城市建设完全依赖于增加515万亩。

平不断提升,城镇化规模不断扩张,城镇化率从17.9%提升到53.7%,但许多矛盾也随之出现。大

量农村剩余人口向城镇转移,但城镇却难以安定外来流动人员,很多沿海城市出现人口候鸟性迁移。现今,中国的产业工人主体是农民工,但由于受到户籍制度的影响,被统计为城镇人口的2.34亿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并未在就业、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等方面充分享受到城镇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城镇内部出现的新矛盾,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问题、城镇农民工的基本社会保障问题,给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带来诸多风险和隐患。

2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应对策略

新型城镇化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我国要实现高质量的新型城镇化,发挥新型城镇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正效应,必须顺应发展趋势,转变发展理念,寻找发展良策。

当地资源,为工业发展服务,本地区资源枯竭,这。如甘肃省玉门些城市就变成了无人居住的“鬼城”市,由于玉门油田的开发,城市一夜间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待到玉门油田开采殆尽,玉门市却几乎成为一座空城。许多城市为追求城市的良好形象,建设豪华型标志性特色建筑(如巨型办公,一味追求城市规模的扩大,占用了大量土地区)

面积,导致了耕地的浪费。另外,城镇发展必需品的生产、运输以及产业建设需要大量占用耕地,我国耕地面积日趋减少,目前已接近18亿亩的红线,粮食安全难以确保。农村人口向城镇不断聚集,部分农田荒废,农村大部分住房基本是空巢,土地资

2.1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规划,走生态文明建设

新道路

  我国要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关键在科学规划,因为这是城市发展建设的蓝图。城市发展建设与城市规划和实施的效果密切相关,我国必须坚决拥护《城乡规划法》赋予规划的地位与作用,强调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

的引领作用,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城镇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要使城镇规划在城市建设、发展和管理中起主导作用,从而解决城市建设混乱、小城镇建设分散、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等问题。我国的城镇化体系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小城镇规模建设要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必须协调统一、融合自然环境,在一定的环境承载力范围内谋求发展,让城市融入自然,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建设依山傍水的新型城镇,让城市建设融入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音。“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的科学布局,不仅是新型城镇

[3]18

”化的特征,更是新型城镇化的保障。

城镇化的关键。农村的新型城镇化,要坚持合理利用土地,促进土地改革。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局限性日渐凸显,农村土地碎片化,难以形成规模化经营,客观上束缚了农村的发展。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改革征地制度,依法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这就为农村的土地经营制度改革提供契机,而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课题组完成的《土地改革与新型城镇化》报告更是从新型城镇化的视角,为我国土地制度的在保护农民对改革描绘了极其详尽的顶层设计。“

集体土地承包权的基础上,将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实现农民企业化经营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和规模化程度,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将是农地

[6]90

”经营制度变革的基本方向。

我国要从根本上改善城镇化进程中的资源与环境问题,首先,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我们在城镇化建设中要加大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力度,做好绿化、美化、净化,建设完善的城镇生产、生活污水及污染物处理设施,禁止污染企业和城市污染物向农村扩散,禁止东部污染企业向中西部转移,坚持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做到环境与人的良性互动。新型城镇化,归根到底就是农民的城镇化,农村是新型城镇化中的关键一环,搞好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意,也符合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因此,我国必须将生态文明贯穿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全过程。实践证明,传统生产方式是造成环境问题,导致人类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彻底变革传统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就必须重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生态消费模式。经济迅速增长必然带来环境污染问题,这将不断给控制环境污染提出新课题,比如PM2.5的测控和生态低碳技术发展等,要大力创新环境保护技术,应对生态环境的新情况和新要求。其次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统筹规划。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当地的环境承载力,确定切合实际的目标和标准。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现实条件出发,始终强调资源节约,大力促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经济发展模式调整。

实现城乡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关键是将土地利用数量与空间布局有机结合起来。2014年9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主持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座谈会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为指导,做好相关规划的统筹衔接工作;要更大规模加快棚户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的改造,在城市建设中绝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要着力提高城镇建设用地效率,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大保护自然景观,注重传承历史文化,避免城镇建设千城一面。合理利用耕地资源,保护耕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要加强小城镇和村庄规划管理,严格管制土地用途、管控耕地数量,建立健全耕地占补制度和保护机制;“要落实地方各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制度,建立健全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加强基本农田管理,完善基本农田永久保护长效机

[3]13

。制,强化耕地占补平衡和土地整理复垦监管”

2.3 统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及城乡协调发展

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推进,在中西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地区,加快城镇化进程,培育形成新的增长点,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梯次拓展,推动人口经济布局更加合理、区域发展更加协调。面对我国东西部发展不协调的现实国情,国家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支持力度和政策扶持,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中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发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潜力,充分发挥本地区的资源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型产业,不断提升城镇

2.2 坚持节约合理用地,促进土地经营制度改革

土地既是城乡存在的载体,又是城乡发展的  “

[6]”动力与源泉。城镇化过程中的土地资源问题日益突出,而如何在土地改革上寻求出路则是推进新型

化质量。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时,要始终贯穿可持续发展理念,节约当地能源,坚持优先保护生态环境,从而建设低碳、环保、和谐的新型城镇。

城乡差距较大是我国城镇化发展面临的严重问题,而要缩小差距、达到城乡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城镇化的引领。中国的城镇化必须要从根本上打破二元结构,形成城乡协同发展、优势互补的局面。农村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形成坚强后盾;城镇可以反哺农村,为农村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从而全面推动农村发展,实现城乡居民平等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统筹城乡发展,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推进和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探索城镇化建设新道路。新型城镇化关键在农中央一号”文件中统村,要始终贯彻执行2010年“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精神,协调好城乡之间的资源配置,实现好农民的城镇化,决不能以牺牲农村发展为代价来谋求城镇发展,提高城镇化建设的速度。

化发展客观规律,走中国特色生态文明新型城镇化道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到人民福祉、民族未来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和长远大

[7]

”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始终坚持生态文明、可持计。

续发展、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善于抓住城镇化建设中的机遇,规避风险,积极应对挑战,努力提升我国的城镇化质量和水平,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单卓然,黄亚平.“新型城镇化”概念内涵、目标、规划1

]:策略及认知误区解析[J.城市规划学,2013(2)16-22.

[]潘家华.生态文明的新型城镇化关键在科学规划[]2J.

():环境保护,201471516.-

[]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320142020年)-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罗思东.从小城镇到大都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4

]:政策的演进[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4(6)179-186.

[]刘海霞.西部城镇化建设的困境与出路[]5J.特区经济,

():201010207208.-

[]曹伟,周生路,吴邵华,等.城乡统筹中的土地利用研6

]():究进展[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25815.-[]任致远.关于中国城市现代化发展建设问题的思考7

[]():J.城市发展研究,2014516.-

3 结 语

我国城镇化建设要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条件出发,遵循城镇

(上接第31页)

参考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1M].中

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2M].中

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瞿秋白.瞿秋白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3M].北京:

1959.

[]恩格斯.玫·康·施米特的信[4G]∥马克思恩格斯选

集:第4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5M].北京:

1991.

[]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6M].北京:

社,1986.

[]列宁.列宁全集:第473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

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8

([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9M].北京:

1985.

[]王福山.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当代婚姻家庭“危”与10

“[]():机”J.理论观察,201421011.-

[]蔡慎坤.习主席春节谈家庭建设有何新意?[/11EB

:OL].20150218[20150228].httdacan----∥www.-p/kao.comthread4442011.html.---

[]习近平.在2/1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EBOL].

:∥m0217[20150228].httilitar.eole.2015----pypp////com.cnn20150218c17246726581264.html.-[/13]海外关注习近平主席春节团拜会讲话[EBOL].

:∥n20150219[20150228].httews.xinhuanet.----p////_comtt20150219c1114408076.html.-gg[]王军峰,周贤君,刘艳军.文化传播视阈下的马克思14

],主义大众化研究[社会科学版)J.中北大学学报(():201241215.-

2015年第31卷第5期(总第143期)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NORTHUNIVERSITYOFCHINA(SOCIALSCIENCEEDITION)       

Vol.31 No.5 2015

()um.143S

()文章编号:16736462015050324100---

生态文明视域下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

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刘海霞,王 萍

()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730050

  摘 要: 新型城镇化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举措。然而,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却存在着资源消耗严重、环境问题突出;土地资源未能有效利用,浪费严重;中部与西部、城镇与农村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因此,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规划,走生态文明道路;坚持节约合理用地,促进土地改革;统筹东部、中西部地区及城乡协调发展。

  关键词: 生态文明;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对策略

:/299.2   文献标识码:oi10.3969.issn.1673646.2015.05.0081  中图分类号: F A   d-j

TTStrateiesofNewheProblemsandCoineUrbanizationConstruction-       ygpgp intheViewofEcdoicalCivilization     g

,WAIUHaixiaNGPinL  g

,)(Lanzhou730050,ChinaShoolofMarxism,TheTechloloofLanzhouUniversit      ygy 

:N,Abstractewurbanizationistheenineofeconomicdevelomentandakemeasuretobuildina           gpyg  

,moderatelroseroussociet.Howevernewurbanizationconstructionisfacinseverechallenes.Re-      yppygg  

,,,sourceenvironmentalandurbanlandresourcewasteandunroortionaldevelomentbetweenurban        ppp,roblems.Accordinlanewteofurbanizationandruralareasandbetween WestandEastaremain             pgyypmustadheretothescientificlanninandreasonablelandusin.        pgg 

:;;wordsecoloicalcivilizationconstructionofnewurbanizationcoinstratreiesKe    gpggy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在持续推进

的过程中不得不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党的十八大,特别是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正式提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新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一般认为,“型城镇化是以民生、可持续发展和质量为内涵,以追求平等、幸福、转型、绿色、健康和集约为核心目标,以实现区域统筹与协调一体、产业升级与低碳转型、生态文明和集约高效、制度改革和体制创

[1]

”在“更加注新为重点内容的崭新的城镇化过程。

城乡结构的战略调整,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等实现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资源消耗严重、环境问题突出

城镇化是经济活动聚集和人口聚集而导致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生产和人口的大量集中,必然导致本区域资源的消耗和浪费,污染的集中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产业是城市生存发展的基础,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外转移,这给中西部地区发展提供良好机遇的同时,

重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厘清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问题并加以理性应对,对于加快国民经济结构和

收稿日期:20153701--

::西北地区环境问题引发的社会冲突及其防控机制研究(、西北民族地区创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CZZ027) 

);甘肃省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生新社会管理的理论与机制研究(12CSH008

)态观及其当代启示(2014A400-

,女,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专业:生态经济学、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发展理论。1977-) 作者简介:刘海霞(

也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带到中西部的一些中小城市。“中小城市以廉价资源吸引高能耗排放产业投资,超出了城市的环境自净能力,造成资源短缺、

[2]

”水源污染、雾霾横行。小城镇的发展也必然需要

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而肆意浪费土地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1.3 中部与西部、城镇与农村发展不协调

城镇化的内核是城市现代化,其最终目标是城乡一体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然而,由于地理环境、地区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并不协调。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制约中西部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区间城镇化发展极不平衡。交通闭塞、信息不畅、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客观因素,严重制约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使得中西部城市发展明显落后,中西部与东南沿海地区的差距日益扩大。“从通行的城市化统计口径来看,

[4]

”人口是衡量城市化的核心指标。目前东部地区的

经济和产业的带动,许多从中心城市转移出的产业,某种程度上都存在一定的污染性,中心城市为了自身的发展和环境治理,将污染企业迁到周围有辐射能力的小城镇,环境问题也直接转嫁到小城镇。据统计,我国有86%的小城镇没有健全的污水处理设施,城市以及乡镇工业排污设施较落后,通过各种渠道直接排放的工业废水,严重污染了地表水、地下水。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工业废水排放导致水源污染,土壤污染日趋严重,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工业废气排放造成了空气质量下降,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二氧化硫等工业污染气体的排放逐年增加。近年来,雾霾天气越来越常见。2014年12月份,全国有104个城市发生雾霾。北京持续一周以上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2.2%,而中部、西部地区分别只有48.5%、44.8%。城镇化是推动我国农村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的综合标志,更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战略

[5]

改革开放3举措。0年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水

1.2 土地资源未能有效利用,浪费严重

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规模扩张的载体。城市化程度越高,进程越快,土地资源的浪费也就越发严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中小城镇建设性用地逐年增加,造成了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的严重浪费。一些城市建设过分追求拓宽马路、修建大型广场,新城区、开发区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过大。统计数据显示:1996~2012

年,全国建设用地年均增加724万亩,其中城镇建设用地年均增加357万亩;2010~2012年,全国建设用地年均增加953万亩,其中城镇建设用地年均

[3]5

”还有一些城市建设完全依赖于增加515万亩。

平不断提升,城镇化规模不断扩张,城镇化率从17.9%提升到53.7%,但许多矛盾也随之出现。大

量农村剩余人口向城镇转移,但城镇却难以安定外来流动人员,很多沿海城市出现人口候鸟性迁移。现今,中国的产业工人主体是农民工,但由于受到户籍制度的影响,被统计为城镇人口的2.34亿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并未在就业、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等方面充分享受到城镇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城镇内部出现的新矛盾,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问题、城镇农民工的基本社会保障问题,给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带来诸多风险和隐患。

2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应对策略

新型城镇化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我国要实现高质量的新型城镇化,发挥新型城镇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正效应,必须顺应发展趋势,转变发展理念,寻找发展良策。

当地资源,为工业发展服务,本地区资源枯竭,这。如甘肃省玉门些城市就变成了无人居住的“鬼城”市,由于玉门油田的开发,城市一夜间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待到玉门油田开采殆尽,玉门市却几乎成为一座空城。许多城市为追求城市的良好形象,建设豪华型标志性特色建筑(如巨型办公,一味追求城市规模的扩大,占用了大量土地区)

面积,导致了耕地的浪费。另外,城镇发展必需品的生产、运输以及产业建设需要大量占用耕地,我国耕地面积日趋减少,目前已接近18亿亩的红线,粮食安全难以确保。农村人口向城镇不断聚集,部分农田荒废,农村大部分住房基本是空巢,土地资

2.1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规划,走生态文明建设

新道路

  我国要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关键在科学规划,因为这是城市发展建设的蓝图。城市发展建设与城市规划和实施的效果密切相关,我国必须坚决拥护《城乡规划法》赋予规划的地位与作用,强调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

的引领作用,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城镇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要使城镇规划在城市建设、发展和管理中起主导作用,从而解决城市建设混乱、小城镇建设分散、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等问题。我国的城镇化体系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小城镇规模建设要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必须协调统一、融合自然环境,在一定的环境承载力范围内谋求发展,让城市融入自然,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建设依山傍水的新型城镇,让城市建设融入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音。“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的科学布局,不仅是新型城镇

[3]18

”化的特征,更是新型城镇化的保障。

城镇化的关键。农村的新型城镇化,要坚持合理利用土地,促进土地改革。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局限性日渐凸显,农村土地碎片化,难以形成规模化经营,客观上束缚了农村的发展。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改革征地制度,依法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这就为农村的土地经营制度改革提供契机,而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课题组完成的《土地改革与新型城镇化》报告更是从新型城镇化的视角,为我国土地制度的在保护农民对改革描绘了极其详尽的顶层设计。“

集体土地承包权的基础上,将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实现农民企业化经营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和规模化程度,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将是农地

[6]90

”经营制度变革的基本方向。

我国要从根本上改善城镇化进程中的资源与环境问题,首先,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我们在城镇化建设中要加大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力度,做好绿化、美化、净化,建设完善的城镇生产、生活污水及污染物处理设施,禁止污染企业和城市污染物向农村扩散,禁止东部污染企业向中西部转移,坚持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做到环境与人的良性互动。新型城镇化,归根到底就是农民的城镇化,农村是新型城镇化中的关键一环,搞好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意,也符合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因此,我国必须将生态文明贯穿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全过程。实践证明,传统生产方式是造成环境问题,导致人类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彻底变革传统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就必须重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生态消费模式。经济迅速增长必然带来环境污染问题,这将不断给控制环境污染提出新课题,比如PM2.5的测控和生态低碳技术发展等,要大力创新环境保护技术,应对生态环境的新情况和新要求。其次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统筹规划。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当地的环境承载力,确定切合实际的目标和标准。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现实条件出发,始终强调资源节约,大力促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经济发展模式调整。

实现城乡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关键是将土地利用数量与空间布局有机结合起来。2014年9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主持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座谈会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为指导,做好相关规划的统筹衔接工作;要更大规模加快棚户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的改造,在城市建设中绝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要着力提高城镇建设用地效率,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大保护自然景观,注重传承历史文化,避免城镇建设千城一面。合理利用耕地资源,保护耕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要加强小城镇和村庄规划管理,严格管制土地用途、管控耕地数量,建立健全耕地占补制度和保护机制;“要落实地方各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制度,建立健全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加强基本农田管理,完善基本农田永久保护长效机

[3]13

。制,强化耕地占补平衡和土地整理复垦监管”

2.3 统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及城乡协调发展

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推进,在中西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地区,加快城镇化进程,培育形成新的增长点,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梯次拓展,推动人口经济布局更加合理、区域发展更加协调。面对我国东西部发展不协调的现实国情,国家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支持力度和政策扶持,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中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发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潜力,充分发挥本地区的资源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型产业,不断提升城镇

2.2 坚持节约合理用地,促进土地经营制度改革

土地既是城乡存在的载体,又是城乡发展的  “

[6]”动力与源泉。城镇化过程中的土地资源问题日益突出,而如何在土地改革上寻求出路则是推进新型

化质量。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时,要始终贯穿可持续发展理念,节约当地能源,坚持优先保护生态环境,从而建设低碳、环保、和谐的新型城镇。

城乡差距较大是我国城镇化发展面临的严重问题,而要缩小差距、达到城乡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城镇化的引领。中国的城镇化必须要从根本上打破二元结构,形成城乡协同发展、优势互补的局面。农村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形成坚强后盾;城镇可以反哺农村,为农村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从而全面推动农村发展,实现城乡居民平等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统筹城乡发展,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推进和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探索城镇化建设新道路。新型城镇化关键在农中央一号”文件中统村,要始终贯彻执行2010年“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精神,协调好城乡之间的资源配置,实现好农民的城镇化,决不能以牺牲农村发展为代价来谋求城镇发展,提高城镇化建设的速度。

化发展客观规律,走中国特色生态文明新型城镇化道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到人民福祉、民族未来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和长远大

[7]

”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始终坚持生态文明、可持计。

续发展、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善于抓住城镇化建设中的机遇,规避风险,积极应对挑战,努力提升我国的城镇化质量和水平,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单卓然,黄亚平.“新型城镇化”概念内涵、目标、规划1

]:策略及认知误区解析[J.城市规划学,2013(2)16-22.

[]潘家华.生态文明的新型城镇化关键在科学规划[]2J.

():环境保护,201471516.-

[]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320142020年)-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罗思东.从小城镇到大都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4

]:政策的演进[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4(6)179-186.

[]刘海霞.西部城镇化建设的困境与出路[]5J.特区经济,

():201010207208.-

[]曹伟,周生路,吴邵华,等.城乡统筹中的土地利用研6

]():究进展[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25815.-[]任致远.关于中国城市现代化发展建设问题的思考7

[]():J.城市发展研究,2014516.-

3 结 语

我国城镇化建设要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条件出发,遵循城镇

(上接第31页)

参考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1M].中

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2M].中

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瞿秋白.瞿秋白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3M].北京:

1959.

[]恩格斯.玫·康·施米特的信[4G]∥马克思恩格斯选

集:第4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5M].北京:

1991.

[]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6M].北京:

社,1986.

[]列宁.列宁全集:第473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

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8

([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9M].北京:

1985.

[]王福山.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当代婚姻家庭“危”与10

“[]():机”J.理论观察,201421011.-

[]蔡慎坤.习主席春节谈家庭建设有何新意?[/11EB

:OL].20150218[20150228].httdacan----∥www.-p/kao.comthread4442011.html.---

[]习近平.在2/1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EBOL].

:∥m0217[20150228].httilitar.eole.2015----pypp////com.cnn20150218c17246726581264.html.-[/13]海外关注习近平主席春节团拜会讲话[EBOL].

:∥n20150219[20150228].httews.xinhuanet.----p////_comtt20150219c1114408076.html.-gg[]王军峰,周贤君,刘艳军.文化传播视阈下的马克思14

],主义大众化研究[社会科学版)J.中北大学学报(():201241215.-


相关文章

  • 2017年2月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青年项目和西部项目结项情况
  • 2017年2月,经同行专家鉴定,共有235个年度项目.青年项目和西部项目予以结项.其中,"优秀"15项,"良好"80项,"合格"117项,免于鉴定23项.另有25个项目暂缓结项(参 ...查看


  • 永顺县职称论文发表网-农业经济问题论文选题题目
  •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永顺县职称论文发表网-农业|经济问题论文选题题目 永顺县职称论文发表网-以下是农业|经济问题职称论 ...查看


  • 我国新型城镇化的研究
  • 我国新型城镇化的研究 首先,我们得先理解什么是新型城镇化,所谓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集群化.生态化,实现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 ...查看


  • 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重塑政府运动及其启示 AHP和ZOGP组合应用于公共部门人员选拔配置研究 B社区非营利组织与政府良性互动研究 CCIC公司学习型组织人力资源培训绩效评估研究 DM(直投)广告在我国的发展 ...查看


  • 新型城镇化下传统文化的困境与出路
  • 新型城镇化下传统文化的传承的困境与出路 --读<新型城镇化与文化发展>有感 摘要: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社会的重大历史变迁,传统文化必须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寻找到新的适宜生长的土壤.养料和气候,才能得到传承与发展.然而传统文化在城镇化的 ...查看


  • 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2013年度调研课题指南
  • 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河南省经济学团体联合会 2013年度调研课题指南 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河南省经济学团体联合会 2013年1月 说 明 一.<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河南省经济学团体联合会2013年度调研课题指南>(以 ...查看


  • 沈北新区转型发展战略实施路径研究
  • 沈北新区转型发展战略实施路径研究 □ 张建军,宫远山,王 玲,王柄荃,李佳阳 [摘 要]目前沈阳市战略性新形势和新区发展的内在需求促成了新区转型的条件,拉开了沈阳北部区域联动发展的帷幕,且随着城市空间向北拓展核心区的趋势,使沈北新区面临新的 ...查看


  • 农村社会工作课程论文
  •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域下我国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 专业:社会工作 班级:2013级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班 姓名和学号:周吉[1**********] 摘要:专业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城市发展得尚不成熟,专业的农村社会工作更是处于发展的迷茫期.探索在我 ...查看


  • 毛概思考题答案整理
  • 毛概思考题答案整理 一.蒋昭阳:如何评价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特征?(详细请参考课本P117-119) 我国目前基本国情是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长期性与阶段性统一的动态发展过程,要注意到社会主义初级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