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世人对孔子的十大误解(5):孔子与南子是咋回事?

按:今日的影视把孔子见南子一事演绎成一段风流韵事。其实,真实的孔子是很内向很害羞的,很不善于与女性打交道。孔子见南子时,南子坐在帘子里边,孔子连正眼也没敢看一下南子。更窝囊的是,此事被大弟子子路知道后,还像小学生一样承认做错了事。

电影《孔子》里,南子含情脉脉地望着孔子

南子是当时国际知名美女。这个人有些像后世的武则天,对政治颇有兴趣。由于卫灵公宠爱她,卫国的实权几乎在她手上。南子夫人求知欲很强,对有才有德的贤人,如蘧伯玉等十分尊敬,总想多向他们请益。由于对女人干政有偏见,同时,由于她不拘小节,接触的男子很多,所以传说她名声不好。她曾数度邀请孔子,孔子都拒绝了。最后她以礼相邀,孔子还是去见了她。南子见孔子这件事上,有很多有趣之处。

首先,孔子在卫国工作,南子是他大老板的夫人,主动让人传话,“寡小君”想见你一下,主要还是谈工作上的事,孔子的第一个反应是拒绝不见。于情于礼,都说不过去,更不要说可能会对自己在卫国的工作有影响。孔子曾经夸过“君子哉蘧伯玉《论语·卫灵公》)”,而蘧伯玉还很敬重南子,南子常接见这些贤人,因此南子提出想见见孔子,也不是什么大新闻,更没有发展暧昧关系的目的。孔子的第一反应可以看出他对女性的畏惧心理。

其次,孔子见南子,是自己先做了一番思想斗争,并没有事先征求他的“风纪督察长”子路的意见。先斩后奏,回来以后才向子路汇报,“我原来决定不见她,按照礼仪去见了她(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史记·孔子世家》)。”这与鲁国的叛臣公山不狃召孔子去做官不一样,孔子事先跟子路商量,子路力阻,孔子避免了一次失足的机会。孔子自己心里清楚,见南子这件事,如果事先让子路知道,肯定去不成。孔子不按照惯例,事先征求子路的意见,说明孔子内心深处,还是想见一见这位绝色美女政客。

孔子是去见了南子,那么他目睹了南子的风韵了吗?很可能没有。司马迁是这样记载的,南子夫人坐在葛布做的帷帐中等待。孔子一进门就面朝北叩头行礼,连看都没有看到南子在哪,朝着南子的绣帐的大致方向就拜(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史记·孔子世家》)。夫子的紧张、害羞、不能自已跃然纸上。南子夫人肯定看见了孔子,及时还了礼,在帷帐中拜了两拜。司马迁只描写了夫子的听觉感受,只听到南子披戴的环佩玉器首饰发出了叮当撞击的清响(环佩玉声璆然)。如果孔子也看到了,司马迁应该首先着墨于夫子的视觉感受,因为男性对女性第一观感、也是最主要的,是在视觉感受。

在女人缘上,孔子要多窝囊,就有多窝囊。在鲁国,季桓子享受美色,孔子中计,失去了一生中最好的工作机会。在卫国,连南子的风韵都没敢欣赏一眼,回来还像犯了错误的小学生一样,主动向子路承认错误。而且,对孔子的检讨,子路还不满意,仍然“不说(悦)”。

孔子一急,就发誓:“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论语·雍也》)!”第一句,《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略有出入,为“予所不者”。 《论语》的话应该更可靠些,但是不管怎么说,孔子这句话都没有说完全。结果,导致后世各种各样的解读。“否”在那时是作为“不是这样”讲的,比如“否,非若是也(《战国策·魏策四》)”。根据当时的情景,孔子这句话的完整意思应该是“我所说的不是这样的话”,那么天打五雷轰。子路为什么怀疑老师没有把实话全说出来呢?因为平时老师做这些事情,都要先征求他的意见,可是这次老师打破了常规,没跟他商量就去了。因此,子路有理由相信,孔子也有自己想去见南子的因素。按照常理,谁不想去见南子这样的人呢,既可养眼,又给自己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何乐而不为!

当今有些学者认为,孔子是圣人,高高在上,怎么会向学生承认错误,更不会对弟子发誓(矢),成合体统了!因此拼命把“矢”解释成别的意思。我在另外一讲专门谈子路实际上是孔子“纪检委员”。比如,两次叛臣召孔子去做官,孔子都跃跃欲试,都是子路力阻,孔子最后还是没有去。还有一次,子路问孔子:“卫君请你去做官,你将先从哪着手?”孔子说,“必也正名乎!”子路马上反应道:“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论语·子路》)?”子路意思是说,您老夫子竟迂腐到这步田地!孔子是怕子路的,特别是子路说话直,得理不让人。

按:今日的影视把孔子见南子一事演绎成一段风流韵事。其实,真实的孔子是很内向很害羞的,很不善于与女性打交道。孔子见南子时,南子坐在帘子里边,孔子连正眼也没敢看一下南子。更窝囊的是,此事被大弟子子路知道后,还像小学生一样承认做错了事。

电影《孔子》里,南子含情脉脉地望着孔子

南子是当时国际知名美女。这个人有些像后世的武则天,对政治颇有兴趣。由于卫灵公宠爱她,卫国的实权几乎在她手上。南子夫人求知欲很强,对有才有德的贤人,如蘧伯玉等十分尊敬,总想多向他们请益。由于对女人干政有偏见,同时,由于她不拘小节,接触的男子很多,所以传说她名声不好。她曾数度邀请孔子,孔子都拒绝了。最后她以礼相邀,孔子还是去见了她。南子见孔子这件事上,有很多有趣之处。

首先,孔子在卫国工作,南子是他大老板的夫人,主动让人传话,“寡小君”想见你一下,主要还是谈工作上的事,孔子的第一个反应是拒绝不见。于情于礼,都说不过去,更不要说可能会对自己在卫国的工作有影响。孔子曾经夸过“君子哉蘧伯玉《论语·卫灵公》)”,而蘧伯玉还很敬重南子,南子常接见这些贤人,因此南子提出想见见孔子,也不是什么大新闻,更没有发展暧昧关系的目的。孔子的第一反应可以看出他对女性的畏惧心理。

其次,孔子见南子,是自己先做了一番思想斗争,并没有事先征求他的“风纪督察长”子路的意见。先斩后奏,回来以后才向子路汇报,“我原来决定不见她,按照礼仪去见了她(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史记·孔子世家》)。”这与鲁国的叛臣公山不狃召孔子去做官不一样,孔子事先跟子路商量,子路力阻,孔子避免了一次失足的机会。孔子自己心里清楚,见南子这件事,如果事先让子路知道,肯定去不成。孔子不按照惯例,事先征求子路的意见,说明孔子内心深处,还是想见一见这位绝色美女政客。

孔子是去见了南子,那么他目睹了南子的风韵了吗?很可能没有。司马迁是这样记载的,南子夫人坐在葛布做的帷帐中等待。孔子一进门就面朝北叩头行礼,连看都没有看到南子在哪,朝着南子的绣帐的大致方向就拜(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史记·孔子世家》)。夫子的紧张、害羞、不能自已跃然纸上。南子夫人肯定看见了孔子,及时还了礼,在帷帐中拜了两拜。司马迁只描写了夫子的听觉感受,只听到南子披戴的环佩玉器首饰发出了叮当撞击的清响(环佩玉声璆然)。如果孔子也看到了,司马迁应该首先着墨于夫子的视觉感受,因为男性对女性第一观感、也是最主要的,是在视觉感受。

在女人缘上,孔子要多窝囊,就有多窝囊。在鲁国,季桓子享受美色,孔子中计,失去了一生中最好的工作机会。在卫国,连南子的风韵都没敢欣赏一眼,回来还像犯了错误的小学生一样,主动向子路承认错误。而且,对孔子的检讨,子路还不满意,仍然“不说(悦)”。

孔子一急,就发誓:“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论语·雍也》)!”第一句,《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略有出入,为“予所不者”。 《论语》的话应该更可靠些,但是不管怎么说,孔子这句话都没有说完全。结果,导致后世各种各样的解读。“否”在那时是作为“不是这样”讲的,比如“否,非若是也(《战国策·魏策四》)”。根据当时的情景,孔子这句话的完整意思应该是“我所说的不是这样的话”,那么天打五雷轰。子路为什么怀疑老师没有把实话全说出来呢?因为平时老师做这些事情,都要先征求他的意见,可是这次老师打破了常规,没跟他商量就去了。因此,子路有理由相信,孔子也有自己想去见南子的因素。按照常理,谁不想去见南子这样的人呢,既可养眼,又给自己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何乐而不为!

当今有些学者认为,孔子是圣人,高高在上,怎么会向学生承认错误,更不会对弟子发誓(矢),成合体统了!因此拼命把“矢”解释成别的意思。我在另外一讲专门谈子路实际上是孔子“纪检委员”。比如,两次叛臣召孔子去做官,孔子都跃跃欲试,都是子路力阻,孔子最后还是没有去。还有一次,子路问孔子:“卫君请你去做官,你将先从哪着手?”孔子说,“必也正名乎!”子路马上反应道:“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论语·子路》)?”子路意思是说,您老夫子竟迂腐到这步田地!孔子是怕子路的,特别是子路说话直,得理不让人。


相关文章

  • 从[幽兰操]谈[孔子]
  • [摘要] <幽兰操>只有短短的六十四个字,却韵味十足,汲取了史诗与英雄传说的浩渺气质,带着兰花冷漠的美艳,但又说着人生的变动和永恒.这首古琴曲也正好应和了影片一以贯穿的东西――孔子作为一个"人"拥有的兰一样的 ...查看


  • 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原因(转载)
  • 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原因:内心始终风和日暖 核心提示:正因心头有谱,于是,他才要明知故犯!都五六十好几了,他一身清澈,却不避锋芒:他明知不可,却要为之.于是,他远眺前方,尽管有晦暗迷濛:他举目四望,也难免一片苍茫:但是 ...查看


  • 再议_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_
  • 082 再议"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哲学社会科学 版 王海成(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上海200241) 摘要:<论语·阳货>中的"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一语的传统注释并没有错误.吴正中.于 ...查看


  • 孔子是私生,身高九尺余可比姚明[组图
  • 花随月转阴晴收录于人民文史 来源重庆晚报 孔子到底长什么模样?两千多年来世人一直没有定.山东省文物部门近日透露,目前最早的孔子壁画像已经在山东现身--这就是前不久在东平县一座汉代墓室中发现的孔子见老子问礼故事的彩绘壁画.孔子研究专家认为,这 ...查看


  • [淮南子]思想主旨新探[淮南
  • <淮南子>思想主旨新探 [摘要]关于<淮南子>的中心思想的认定,近代学者一般持两种观点,即 "道家"和"杂家"说.本文认为应该重视高诱所说"讲论道德,总统仁义&quo ...查看


  • [淮南子·人间训]白话译文(二)
  • <淮南子·人间训>白话译文(二) (2008-10-27 11:21:01) 标签: 文化 <淮南子·人间训>白话译文(二) 译文: 秦穆公派遣孟盟率军去偷袭郑国.孟盟率领部队通过东周国境后向东进发.郑国的商人弦高和 ...查看


  • 曾国藩-养活一团春意思
  • 曾国藩-养活一团春意思 在曾国藩家训里有一句名言,叫"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所谓"撑起两根穷骨头"是讲人要有骨气,而"养活一团春意思"是说人的心中要有一种生机,要有一种 ...查看


  • 诸子学起源的重要因素
  • 诸子学起源的重要因素 孔德立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学是继周代王官学之后的主要学术文化形态.从先秦时期的<庄子·天下>篇,到汉代的<论六家要旨><汉书·艺文志>,再到近代的章太炎.胡适的论述,无不在对先秦诸子 ...查看


  • 关于孝的新闻
  • <历史感应统纪>连载:以善巧助父母觉悟才是大孝 历史感应统纪发刊序历史者,古今治乱贤愚之陈迹也.感应者,古今得失吉凶之征验也.历史多矣,孰能一一遍读,故特撮取感应事迹之显著者,统而纪之,以贡同伦,用... 03月20日11:57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