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原州区设施农业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固原市原州区现代设施农业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扩大设施农业规模,改善设施农业基础条件,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升本区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促进我区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依据宁财(农)发[2008]740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第一章 项目摘要

1.1 项目名称:固原市原州区现代设施农业建设项目

1.2 项目主管部门:原州区财政局

1.3 项目建设单位:原州区农牧局、水利局、林业局、科技局、扶贫办

1.4 项目建设地点:原州区头营镇二营村、彭堡镇阎堡村

1.5 项目建设年限:2008年

1.6 项目建设总体目标:

建设两个现代设施农业园区,面积2200亩,日光温室650栋,其中:核心示范区面积570亩,温室190栋,组建科技创新平台,创新机制,鼓励科技人员以科特派的形式深入园区,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进行试验示范。通过现代技术装备,配套温室卷帘、滴灌设备、旋耕机等设备,降低劳动强度和劳动力成本;以热风炉配套确保冬季生产安全;以滴灌设备配套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灌水生产效益。开展设施农业技术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不断提高综合研发能力,完善服务功能,使之成为现代设施农业技术的展示窗口和辐射源,促进相关新技术、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推动本区域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

撑,储备技术资源。

通过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技术的引领,提升原州区的设施农业的生产水平,使项目区单栋温室年节本增效800~1200元,总增纯收入52~78万元。

1.7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7.1 建设日光温室650栋,配套自动卷帘机190套,热风炉190套,预冷库100平方米。

1.7.2 配套工程建设

1.7.2.1水利配套:新建机井3眼,配套检查井13座、机井管理房4座、潜水泵3台、压力罐4台、过滤器4台、调节阀4个、控制阀4个、施肥罐4台及配套铺设管道和温室滴灌设施。

1.7.2.2电力配套:变台及配电柜3套,380V动力线路9.19千米,10KV高压线路2.5千米。

1.7.2.3园区道路:砼道路1公里,砂石道路8公里。

1.7.2.4园区绿化:道路绿化林带植树0.6万棵,绿化林带植树0.4万棵。

1.7.3购臵小型旋耕机10台。

1.7.4 高效栽培技术推广

1.7.4.1果树高效栽培技术推广100亩。

1.7.4.2蔬菜高效栽培技术推广100亩。

1.7.5科技培训与服务:印刷各种设施农业技术规程700份,培训农民1000人次。

1.8 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3248.19万元,其中:自治区财政投资

600万元,整合项目资金投资1002.49万元,农民自筹995.7万元,银行贷款650万元。其中:温室工程建设投资2486.5万元,配套工程建设投资667.29万元,设备购臵投资6.4万元,高效栽培技术推广投资40万元,科技培训与服务投资18万元,项目建设管理费投资30万元。

1.9 效益分析:建设日光温室650栋,通过新品种引进、新技术应用,改善基础生产条件等措施,使单栋温室年节本增效800~1200元,总增纯收入52~78万元。

第二章 基本情况

2.1 概况

原州区地处宁夏南部,六盘山东麓,位于东经105°58′-106°32′,北纬35°36′-36°38′,是固原市委、市政府所在地。黑城镇、七营镇和甘城乡划归海原后,辖6镇5乡1个办事处,192个行政村1152个自然村,总人口41.98万人,其中回族19.65万人,占总人口的46.8%。区域面积2756平方公里。境内海拔1450—2500米,年均气温6.3℃,属暖温带半干旱气候。年均降雨量300—450毫米,干旱、冰雹、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较多。由于六盘山抬升作用,垂直地带特征明显,地势南高北低,西南为六盘山土石山丘陵区,东北为黄土丘陵区,中部为清水河河谷川道区。经过长期的自然侵蚀,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地貌特征和土壤类型。气候类型属暖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年降雨量300-450mm,其中7、8、9三个月降水占总降水量的68%,年土壤蒸发量2200mm,平均气温6.3-7.5℃,无霜期120-160天,日照时数2518h,有效积温2500-3200℃。由于地处内陆,地势高亢,又受欧亚大陆及青藏高原气

团控制,形成冬季漫长寒冷,春季气温多变,夏季短暂凉爽,秋季降温迅速,春、夏季降水量偏少,灾害性天气多,区域降水差异大等气候特点。

2.2 社会经济条件

2007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6.2亿元,第二产业4.8亿元,第三产业16.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243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8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41元。

2.3 农业发展现状

种植业发展按照“主攻草畜、马铃薯两大产业,扩大蔬菜、特色种植两大基地”,重点实施了马铃薯产业提升工程、无公害蔬菜产业工程和以枸杞、向日葵为主的特色种植业工程。突出抓了马铃薯产业和蔬菜基地建设。马铃薯种植面积达54.7万亩,鲜薯总产量达到53万吨。瓜菜种植面积达到5.4万亩,年总产瓜菜1.2万吨。建成了头营镇马园、蒋河、三营镇孙家河及市郊高标准设施园区,形成清水河谷川道区设施蔬菜和露地冷凉瓜菜生产区,枸杞、向日葵、胡麻、瓜果、菌草等特色种植区。通过采取“压夏增秋”,“稳粮、扩经、增饲”等措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农业结构趋于合理。粮、经、饲结构比例由2000年的7:2:1,调整到现在的5:2: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彭堡井灌区、头营蔬菜基地等节水改进示范工程,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2.5万亩。2007年,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6.9万亩(其中夏粮46.3万亩,秋粮50.6万亩),经济作物44.6万亩,饲草面积66.5万亩。实现粮食总产15.5万吨,油料总产2790万公斤,农业总产值达到9.7亿元,农

民种植业纯收入725.5元。

2.4 项目区基本情况

2.4.1 社会经济现状

项目区设在原州区彭堡镇阎堡村、头营镇二营村,项目区农户683户,人口3291人。总土地面积17.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185人/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5万亩,人均耕地5亩,机井13眼。农作物种植面积9100亩,其中:马铃薯2200亩、玉米1700亩、向日葵2300亩、小麦800亩,油料300亩、蔬菜400亩、多年生牧草600亩,其他作物800亩。养殖业,牛存栏766头,羊存栏1861只,猪存栏409 头,家禽养殖2600只。劳动力1791人,其中剩余劳动力755人,平均人均纯收入2400元。

项目区交通、通信便捷,西大路和福银高速公路纵贯项目区。农村电网改造已经完成,能够满足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农产品初加工的需要。

2.4.2 产业结构现状

种植业总产值398.2万元,占总农业总产值的52.0%;林业总产值

8.5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1%;畜牧业总产值132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7.%;劳务与其他226.7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9.6%。

2.4.3 自然条件

彭堡镇和头营镇属于原州区清水河中部,平均海拔高度175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7.5℃,年降雨量400mm左右,全年无霜期150天,日照时数2518h,有效积温2500—3200℃。该区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补充灌溉条件较好,有利于设施农业生产。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 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固原市原州区农业技术部门引进日光温室生产技术,并依据本区域气候、土壤特点,设计、推广了“固原一代日光温室”,建成了原州区清河镇东红村、北塬两个设施蔬菜园区。2002年,由山东寿光、福建鲤城给予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支持,建成了头营镇马园村、蒋河村设施农业示范区,并根据多年设施蔬菜生产实际,对原“固原一代日光温室”进行了全方位的改进,完善了 “固原二代日光温室”框架结构体系和生产技术规程,改变了过去日光温室只能种植叶菜,而不能生产果菜的格局,使原州区设施农业发生了质的飞跃。特别是近几年来,在自治区财政、农牧等厅局的支持下,设施果树也得到了示范、推广,使原州区设施农业种植业结构日趋合理。目前,原州区设施农业沿清水河流域的清河镇、头营镇分期实施了设施日光温室园区建设,设施农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并配套推广了膜下暗灌、嫁接换根、穴盘育苗移栽、增施二氧化碳气肥等现代温室生产技术,制定并完善了“原州区设施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使设施农业单产和品质得到明显提升。产品满足当地市场外,其余销往周边市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设施农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又一重要途径。截至2007年底,日光温室总面积达到8400亩,年产各种反季节蔬菜 2100 万公斤,设施农业总产值达到3780万元,总纯收益达到 2940万元,设施农业种植户人均种菜收入 1500元以上。

原州区设施农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发展势头强劲,在农民的增收上占有一席之地,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是基础设施条件较差,水、

电、路配套滞后,使光、热、水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尤其是水资源的利用率很低,节水灌溉没有大面积推广应用,导致棚内漫灌现象严重,棚内湿度过大,病虫害严重,使温室生产效益不高;二是品种结构单一和市场适应性较差,由于原州区设施农业规模小,品种结构单一,没有形成规模及品种规模优势,其产品只能供应周边市场,形成了高档产品得不到高位价格,低档产品在本地市场进入恶性竞争,价格低下,不能满足较大的流通市场多元化的需求;三是产业链短,没有进行预冷、分级、包装以及深加工处理,产业化程度低,产品附加值小,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四是新技术应用、推广进程缓慢,缺乏设施农业生产技术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科学技术对设施农业的贡献份额较小;五是现有条件下,设施农业劳动强度较大,操作繁杂,增加了劳动力成本,影响了部分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

3.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2.1 项目建设是进一步提升传统农业的需要

发展设施农业是改变传统农业“受制于天”状况,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根本性措施,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和发展方向。原州区的农业生产因受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还处在“看天种地、靠天吃饭”的较低层次,近年来虽然推广了设施农业技术,初步建立了设施农业技术体系,国家给予了一定的财力、物力支持,但设施农业发展规模小,农民增收缓慢,严重的影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按照中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就必须变革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以现代发展理念谋化农业,以现代的物质装备武装农业,以现代科学技术提升农业,因此,发展设施农业,充分利用当地的光、热、水资

源,建立长期有效的抗旱节水机制,是提升原州区农业生产水平,促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

3.2.2 项目建设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原州区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因受干旱的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低于发达地区农业生产水平。在雨养区域发展现代农业是十分重要的,把农机、农技相结合,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相结合,生态建设与效益建设相结合,逐步实现 “轻简式”农业,减轻劳动强度,简化劳动程序,获得低投入高产出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原州区初步建成了马园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引领了原州区设施农业的发展,但还不适应当前国内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还需进一步加大设施农业的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建设和提高。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新的模式,引领原州区的设施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是在干旱条件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需要。

3.2.3 项目建设是稳定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之后,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国家和自治区财政注入了大量的专项资金发展旱作农业,但由于原州区水资源十分短缺,仍然没有找到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性技术,农村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传统的耕作方式和栽培管理技术已很难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量和水生产效益。因此转变耕作方式,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实现周年生产,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产值,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选择。

3.2.4 项目建设是提高抗旱减灾能力的有效途径

固原市原州区位于六盘山东麓,年降水量少,约350-400mm,且时

空分布不均衡,且70%以上的降水分布在7、8、9三个月,有效性差,年蒸发量大,是降水量的3到10倍。80年代以来随全球气候变暖,干旱发生频率越来越高,强度逐年加重。尤其是近10年来连年大旱,造成人畜饮水极度困难,农作物无法播种,严重影响了当地农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设施农业也是一种避震抗灾的有效技术,通过设施农业项目建设,并结合微、滴灌技术,生产一季果菜仅用水300方,能有效缓解旱作区农业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变被动抗旱为主动抗旱,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水效率、提高抗旱减灾能力的重要途径。

3.2.5 项目建设是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

原州区长期以来由于恶劣的自然条件和不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造成区域内水土流失严重,植被衰退,这些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通过项目建设,扩大设施农业种植规模,改变传统土地经营模式,在较小的土地面积,通过新技术的应用,集约化种植,获得较高的种植效益,减轻山地的农业生产压力,保护退耕还林生态建设的重大成果,增加了地表覆盖度,有利于保水保土、减少扬沙起尘,促进生态建设与农民增收相结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3.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3.3.1 符合中央和地方农业发展政策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把农业放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给予重点倾斜,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自治区党委、政府做出五年时间要发展100万亩设施农业的规划和构想。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完全符合中央和地方农业发展政策。

3.3.2 地方党委、政府重视设施农业发展

近两年,原州区委、政府把设施农业种植列为本区支柱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并出台了“原州区关于扩大蔬菜产业基地的意见”,编制了《原州区设施农业五年发展规划》,要求各涉农部门和蔬菜种植乡(镇)做好组织协调、资金配套方面的工作,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和资金支持。

3.3.3 设施农业建设有基础

我区设施农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经历了3个阶段,即试验、示范、推广,目前原州区共计建设日光温室8400亩,农民已初步掌握了温室种植技术,而且经济效益显著。受利益驱动,群众普遍对设施农业认识到位,积极性高。

3.3.4 技术服务有保障

近年来,技术人员根据我区气候条件,设计出适宜当地生产的“固原二代温室”,使设施作物能够在冬季正常生长,产量高,效益好;同时,栽培技术不断提高,相继推广了膜下暗灌、增施CO2气肥、嫁接换根、张挂反光幕、穴盘育苗等配套技术,提高了生产能力。其次,原州区、乡、村三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健全,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经验丰富的科技队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自治区农业专家服务团在本区长期开展科技活动、人员培训,为本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技术依托,技术力量能确保较大规模设施农业建设项目的完成。

3.3.5 自然条件优越

原州区干旱少雨,冬季光照充足,极端最低温度出现频率低,灾害性天气少,有井、库补充灌溉条件,十分有利于日光温室瓜菜的反季节

生产,能充分发挥温室蔬菜上市季节的价位优势。

3.3.6 区位优势明显

原州区是宁南山区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银平公路、兰宜公路、银武高速公路和宝中铁路穿境而过,交通方便,有利于农产品流通和外销。固原撤地设市,给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总量将不断增多,蔬菜类农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大,依托城市,服务市民,满足城市居民对菜篮子的需求,为设施蔬菜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商机和市场。

第四章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和原则

4.1 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财政部、自治区财政厅关于改革和完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的意见为指针,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主题,以现代发展理念谋化农业,以现代的物质装备武装农业,以现代科学技术提升农业,切实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整体效益,实现设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建立长期抗旱新机制,以此推动本区域农业快速、健康发展。

4.2 建设原则

4.2.1 统筹规划,优化投资结构的原则

按照全区“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以及设施农业、旱作节水农业发展规划,整合各类支农资金,优化投资结构,发展具有区位优势的特色产业。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让农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4.2.2 因地制宜,做强做大产业的原则

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集中资金投入,集中建设、连片开发,打造设施农业、特色林果产品的品牌。通过示范园区带动,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做强做大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4.2.3 项目资金整合的原则

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渠道不变、用途不改、各负其责”的原则,整合优化项目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思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改善设施农业基础生产条件,展示新成果、新技术、新品种,提高设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做给农民看、帮助农民干,带着农民赚,达到解决农民“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通过科技引领,培育县域农业经济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优势产业,从而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4.2.4 坚持部门协作,优势互补的原则

发挥部门的优势,密切配合,按照项目规划,强化项目实施的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保证项目实施进度和质量。

4.2.5 做好规划,依水而建的原则

在原州区北部川区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较好的区域内规划建设,依水量定规模,确保设施农业的园区建设。

第五章 项目建设地点、内容及规模

5.1 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地点选在原州区头营镇二营村、彭堡镇阎堡村。

5.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5.2.1 温室工程建设

建设日光温室(80m×8m)650栋,配套自动卷帘机190台,热风炉

190台,建设预冷库100平方米,其中:头营镇二营村建设日光温室(80m×8m)500栋,配套自动卷帘机40台,热风炉40台;彭堡镇阎堡村建设日光温室(80m×8m)150栋,配套自动卷帘机150台,热风炉150台,建设预冷库100平方米。

5.2.2 配套工程建设

5.2.2.1 水利配套:新建机井3眼,配套检查井13座、机井管理房4座、潜水泵3台、压力罐4台、过滤器4台、调节阀4个、控制阀4个、施肥罐4台及配套铺设管道和温室滴灌设施,其中:头营镇二营村新建机井3眼,配套检查井8座、机井管理房3座、潜水泵3台、压力罐3台、过滤器3台、调节阀3个、控制阀3个、施肥罐3台及配套铺设管道和温室滴灌设施;彭堡镇阎堡村新建检查井5座、机井管理房1座、配套压力罐1台、过滤器1台、调节阀1个、控制阀1个、施肥罐1台及配套铺设管道和温室滴灌设施。

5.2.2.2 电力配套:变台及配电柜3套,380V动力线路9.19公里,10KV高压线路2.5公里,其中:头营镇二营村配套变台及配电柜3套,380V动力线路4.25公里,10KV高压线路1.5公里; 彭堡镇阎堡村配套380V动力线路4.94公里,10KV高压线路1公里。

5.2.2.3 园区道路:建设砼道路(6米宽)1公里,砂石道路(4米宽)8公里,其中:头营镇二营村建设砂石道路(4米宽)3公里;彭堡镇阎堡村建设砼道路(6米宽)1公里,砂石道路(4米宽)5公里。

5.2.2.4 园区绿化:道路绿化林带植树0.6万棵,绿化林带植树0.4万棵,其中:头营镇二营村道路绿化林带植树0.2万棵;彭堡镇阎堡村道路绿化林带植树0.4万棵,绿化林带植树0.4万棵。

5.2.3 购臵小型旋耕机10台,其中:头营镇二营村7台,彭堡镇阎堡村3台。

5.2.4 推广果树高效栽培技术100亩,蔬菜高效栽培技术100亩,其中:头营镇二营村推广蔬菜高效栽培技术100亩;彭堡镇阎堡村推广果树高效栽培技术100亩。

5.2.5 科技培训与服务

印刷各种设施农业技术规程700份,培训农民1000人次。

第六章 项目建设年限和进度安排

项目计划从2008年4月开始实施,12月底结束,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表

第七章 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3248.19万元,其中:申请自治区财政投资600万元,整合项目资金投资1002.49万元,农民自筹995.7万元,银行贷款650万元。

7.1 投资概算

7.1.1 温室工程建设

工程总投资2486.5万元,其中:温室工程建设2275万元,自动卷帘机114万元,热风炉47.5万元,预冷库50万元。

7.1.2 配套工程建设

工程总投资667.29万元,其中:水利配套406.44万元,电力配套68.86万元,园区道路150万元,园区绿化42万元。

7.1.3设备购臵总投资6.4万元。

7.1.4 高效栽培技术推广

工程总投资40万元,其中:果树高效栽培技术推广20万元,蔬菜高效栽培技术推广20万元。

7.1.5 科技培训与服务总投资18万元。

7.1.6 项目建设管理费总投资30万元。

7.2 项目资金整合

按照突出重点,优化整合原则,原州区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共整合项目资金1002.49万元,其中:

7.2.1 农业产业化资金600万元

7.2.2 农田建设资金108万元

7.2.3 财政支农资金208万元

7.2.4 农业综合开发资金191.29万元

7.2.5 农业产业化资金3.2万元

7.3 资金筹措

7.3.1 温室工程建设

工程总投资2486.5万元,其中:申请自治区财政投资244万元,整合项目资金投资600万元,农民自筹992.5万元,银行贷款650万元。

7.3.2 配套工程建设

工程总投资667.29万元,其中:申请自治区财政投资268万元,整合项目资金投资399.29万元。

7.3.3设备购臵总投资6.4万元,其中:整合项目资金投资3.2万元,农民自筹3.2万元。

7.3.4 高效栽培技术推广申请自治区财政投资40万元。

7.3.5 科技培训与服务申请自治区财政投资18万元。

7.3.6 项目建设管理费申请自治区财政投资30万元。

(详见附表1)

第八章 效益分析

8.1 经济效益

建设配套日光温室650栋,通过新品种引进、新技术应用,改善基础生产条件等措施,单栋温室年节本增效800~1200元,总增纯收入52~78万元。通过项目带动使原州区设施农业达到8万亩,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8.2 社会效益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 使设施农业技术服务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充实、提高。开展设施农业技术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充分发挥示范园区的辐射带动功能,增强周边农区广大农民群众对设施农业技术的认识,加强设施农业建设步伐,促进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提升我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8.3 生态效益

实施该项目,直接增加了地表覆盖度,有利于保水保土,减少风蚀和水蚀。其次,设施农业属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扩大其生产规模,走精耕细作之路,可有效控制对山地的开垦,从而恢复山地植被,保护生态环境。

第九章 组织管理措施

9.1 组织机构

9.1.1 成立项目领导小组

由主管农业工作的区政府副区长任组长、扶贫办主任、财政局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农牧局、林业局、水利局、民政局、发改委、彭堡镇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原州区财政局,由财政局长任办公室主任,有关部门负责人为项目组成员。负责制定实施方案,进行具体项目建设的综合协调,资金的落实,执行项目检查、阶段评估、监督资金使用,指导项目的运行管理。

9.1.2 成立项目实施小组

由原州区财政局牵头,抽调农牧局、林业局、水利局等部门业务精通、工作踏实、责任心强的技术干部组成项目实施小组,负责项目实施。

9.1.3 成立专家技术小组

聘请区内外专家组成专家技术小组,对项目总体建设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研究解决项目建设遇到的技术难题,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并对各分项目建设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

9.2 项目建设期组织管理

项目实行“政府引导、财政牵头、资金整合、科学规划、部门实施、乡镇配合、项目到户”的项目管理运行机制。

9.2.1 建立高效、协调的领导决策体系

建立项目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按照项目建设周期,针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项目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项目涉及有关部门领导的联席会议,全面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统一领导。项目实施单位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和日常管理,对项目实施进行全面跟踪监测,定期通报情况,并且上下沟通,相互协调。

9.2.2 项目建设期的各项管理措施

9.2.2.1 控制管理:项目实行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承包制:①项目的检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按照项目建设周期的阶段性建设计划安排,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和实施人员对进展和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确保项目按设计方案实施。②项目验收:在项目建设完成后,由主管部门领导,组织领导、有关专家、实施人员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写出项目工作总结,项目建设结束后,在自查自验的基础上,由自治区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进行验收。③建档管理:建立项目建设档案,对项目投放的物资、设备购臵等都要进行的登记,做到项目申报、立项、

实施方案、年度总结、生产记录等档案资料齐全。

9.2.2.2 资金管理:项目资金严格按照《自治区支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和要求由财政局专帐核算。①项目资金设立专户,专款专用,实行报账制,先施工,后验收,再报账。②设备、仪器采购实行政府统一采购,按照采购合同金额拨付资金。③项目建设过程中,财政、审计、纪检等部门要进行全程监督检查。

9.3 项目建成后的生产运行机制

项目建成后,移交当地乡(镇)政府和农户管理,原州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选派技术骨干进行田间指导,负责对当地技术人员和农户进行相关技术培训,同时对项目在运行过程中进行监督、检查。项目运行采取市场化运作,农户自负盈亏,滚动发展。

9.4 项目保证措施

9.4.1 资金保障

建立以整合项目资金为主导,采取引进龙头企业筹资、农民投工投劳、自筹资金等多元投入为补充的资金筹措机制。在建设资金方面,一是自治区财政专项资金投一点、二是龙头企业筹一点、农民投一点、银行贷一点,确保项目建设任务的全面完成。

9.4.2 技术保障

技术依托:区内有关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单位,聘请知名专家、教授为项目的顾问,参与策化、设计、指导项目的实施,保证项目建设的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

技术支撑:以原州区农、林、牧、水利技术力量为主,整合各部门、各专业的技术力量,抽调各单位的技术骨干,组成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体

系,对引进新成果和先进技术。组织基层技术人员参与项目建设,形成覆盖农、林、牧、各业,纵向关联的科技服务网络。以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鼓励农业技术人员到项目建设第一线,开展技术承包、培训、咨询服务工作,为项目实施献计献策。

第十章 结论

10.1 固原市原州区现代设施农业建设项目根据当地农业发展需求,立足于本地资源和区位优势,根据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而提出,项目立项依据充分。项目对促进原州区以及同类地区设施农业生产,实现大面积、大幅度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农业科研事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10.2 项目技术成熟,代表了目前本区域设施农业的发展趋势和技术水平,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

10.3 项目建设地点交通便利,通讯发达,便于项目顺利实施。

10.4 项目资金预算合理,资金整合方案可行。

10.5 项目经济效益好,项目建成后,项目区单栋温室年节本增效800~1200元,总增纯收入52~78万元。

10.6 项目社会效益显著,实施该项目,可使设施农业技术服务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充实、提高。开展设施农业技术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充分发挥示范园区的辐射带动功能,增强周边农区广大农民群众对设施农业技术的认识,加强设施农业建设步伐,促进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提升我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0.7 生态效益明显,实施该项目,直接增加了地表覆盖度,有利于

保水保土,减少风蚀和水蚀。其次,设施农业属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扩大其生产规模,走精耕细作之路,可有效控制对山地的开垦,从而恢复山地植被,保护生态环境。

综合上述结论,固原市原州区现代设施农业建设项目可行。

附表:

1、项目建设内容与投资概算表

2、日光温室建造预算表

附图:

1、温室及滴灌管道布设典型设计图

2、二营现代设施农业工程平面图

3、阎堡现代设施农业工程平面图

4、日光温室立体结构示意图

5、日光温室结构切面示意图

附件:

1、设施农业建设工程技术方案

2、二营园区节水灌溉工程设计方案

3、阎堡园区节水灌溉工程设计方案

4、原州区现代设施农业园区防护林造林典型设计

5、原州区现代设施农业果树高效栽植技术规程

6、日光温室无公害黄瓜栽培技术规程

7、日光温室秋冬茬番茄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8、日光温室芹菜生产技术规程

固原市原州区现代设施农业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扩大设施农业规模,改善设施农业基础条件,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升本区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促进我区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依据宁财(农)发[2008]740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第一章 项目摘要

1.1 项目名称:固原市原州区现代设施农业建设项目

1.2 项目主管部门:原州区财政局

1.3 项目建设单位:原州区农牧局、水利局、林业局、科技局、扶贫办

1.4 项目建设地点:原州区头营镇二营村、彭堡镇阎堡村

1.5 项目建设年限:2008年

1.6 项目建设总体目标:

建设两个现代设施农业园区,面积2200亩,日光温室650栋,其中:核心示范区面积570亩,温室190栋,组建科技创新平台,创新机制,鼓励科技人员以科特派的形式深入园区,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进行试验示范。通过现代技术装备,配套温室卷帘、滴灌设备、旋耕机等设备,降低劳动强度和劳动力成本;以热风炉配套确保冬季生产安全;以滴灌设备配套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灌水生产效益。开展设施农业技术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不断提高综合研发能力,完善服务功能,使之成为现代设施农业技术的展示窗口和辐射源,促进相关新技术、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推动本区域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

撑,储备技术资源。

通过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技术的引领,提升原州区的设施农业的生产水平,使项目区单栋温室年节本增效800~1200元,总增纯收入52~78万元。

1.7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7.1 建设日光温室650栋,配套自动卷帘机190套,热风炉190套,预冷库100平方米。

1.7.2 配套工程建设

1.7.2.1水利配套:新建机井3眼,配套检查井13座、机井管理房4座、潜水泵3台、压力罐4台、过滤器4台、调节阀4个、控制阀4个、施肥罐4台及配套铺设管道和温室滴灌设施。

1.7.2.2电力配套:变台及配电柜3套,380V动力线路9.19千米,10KV高压线路2.5千米。

1.7.2.3园区道路:砼道路1公里,砂石道路8公里。

1.7.2.4园区绿化:道路绿化林带植树0.6万棵,绿化林带植树0.4万棵。

1.7.3购臵小型旋耕机10台。

1.7.4 高效栽培技术推广

1.7.4.1果树高效栽培技术推广100亩。

1.7.4.2蔬菜高效栽培技术推广100亩。

1.7.5科技培训与服务:印刷各种设施农业技术规程700份,培训农民1000人次。

1.8 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3248.19万元,其中:自治区财政投资

600万元,整合项目资金投资1002.49万元,农民自筹995.7万元,银行贷款650万元。其中:温室工程建设投资2486.5万元,配套工程建设投资667.29万元,设备购臵投资6.4万元,高效栽培技术推广投资40万元,科技培训与服务投资18万元,项目建设管理费投资30万元。

1.9 效益分析:建设日光温室650栋,通过新品种引进、新技术应用,改善基础生产条件等措施,使单栋温室年节本增效800~1200元,总增纯收入52~78万元。

第二章 基本情况

2.1 概况

原州区地处宁夏南部,六盘山东麓,位于东经105°58′-106°32′,北纬35°36′-36°38′,是固原市委、市政府所在地。黑城镇、七营镇和甘城乡划归海原后,辖6镇5乡1个办事处,192个行政村1152个自然村,总人口41.98万人,其中回族19.65万人,占总人口的46.8%。区域面积2756平方公里。境内海拔1450—2500米,年均气温6.3℃,属暖温带半干旱气候。年均降雨量300—450毫米,干旱、冰雹、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较多。由于六盘山抬升作用,垂直地带特征明显,地势南高北低,西南为六盘山土石山丘陵区,东北为黄土丘陵区,中部为清水河河谷川道区。经过长期的自然侵蚀,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地貌特征和土壤类型。气候类型属暖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年降雨量300-450mm,其中7、8、9三个月降水占总降水量的68%,年土壤蒸发量2200mm,平均气温6.3-7.5℃,无霜期120-160天,日照时数2518h,有效积温2500-3200℃。由于地处内陆,地势高亢,又受欧亚大陆及青藏高原气

团控制,形成冬季漫长寒冷,春季气温多变,夏季短暂凉爽,秋季降温迅速,春、夏季降水量偏少,灾害性天气多,区域降水差异大等气候特点。

2.2 社会经济条件

2007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6.2亿元,第二产业4.8亿元,第三产业16.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243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8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41元。

2.3 农业发展现状

种植业发展按照“主攻草畜、马铃薯两大产业,扩大蔬菜、特色种植两大基地”,重点实施了马铃薯产业提升工程、无公害蔬菜产业工程和以枸杞、向日葵为主的特色种植业工程。突出抓了马铃薯产业和蔬菜基地建设。马铃薯种植面积达54.7万亩,鲜薯总产量达到53万吨。瓜菜种植面积达到5.4万亩,年总产瓜菜1.2万吨。建成了头营镇马园、蒋河、三营镇孙家河及市郊高标准设施园区,形成清水河谷川道区设施蔬菜和露地冷凉瓜菜生产区,枸杞、向日葵、胡麻、瓜果、菌草等特色种植区。通过采取“压夏增秋”,“稳粮、扩经、增饲”等措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农业结构趋于合理。粮、经、饲结构比例由2000年的7:2:1,调整到现在的5:2: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彭堡井灌区、头营蔬菜基地等节水改进示范工程,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2.5万亩。2007年,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6.9万亩(其中夏粮46.3万亩,秋粮50.6万亩),经济作物44.6万亩,饲草面积66.5万亩。实现粮食总产15.5万吨,油料总产2790万公斤,农业总产值达到9.7亿元,农

民种植业纯收入725.5元。

2.4 项目区基本情况

2.4.1 社会经济现状

项目区设在原州区彭堡镇阎堡村、头营镇二营村,项目区农户683户,人口3291人。总土地面积17.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185人/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5万亩,人均耕地5亩,机井13眼。农作物种植面积9100亩,其中:马铃薯2200亩、玉米1700亩、向日葵2300亩、小麦800亩,油料300亩、蔬菜400亩、多年生牧草600亩,其他作物800亩。养殖业,牛存栏766头,羊存栏1861只,猪存栏409 头,家禽养殖2600只。劳动力1791人,其中剩余劳动力755人,平均人均纯收入2400元。

项目区交通、通信便捷,西大路和福银高速公路纵贯项目区。农村电网改造已经完成,能够满足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农产品初加工的需要。

2.4.2 产业结构现状

种植业总产值398.2万元,占总农业总产值的52.0%;林业总产值

8.5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1%;畜牧业总产值132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7.%;劳务与其他226.7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9.6%。

2.4.3 自然条件

彭堡镇和头营镇属于原州区清水河中部,平均海拔高度175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7.5℃,年降雨量400mm左右,全年无霜期150天,日照时数2518h,有效积温2500—3200℃。该区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补充灌溉条件较好,有利于设施农业生产。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 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固原市原州区农业技术部门引进日光温室生产技术,并依据本区域气候、土壤特点,设计、推广了“固原一代日光温室”,建成了原州区清河镇东红村、北塬两个设施蔬菜园区。2002年,由山东寿光、福建鲤城给予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支持,建成了头营镇马园村、蒋河村设施农业示范区,并根据多年设施蔬菜生产实际,对原“固原一代日光温室”进行了全方位的改进,完善了 “固原二代日光温室”框架结构体系和生产技术规程,改变了过去日光温室只能种植叶菜,而不能生产果菜的格局,使原州区设施农业发生了质的飞跃。特别是近几年来,在自治区财政、农牧等厅局的支持下,设施果树也得到了示范、推广,使原州区设施农业种植业结构日趋合理。目前,原州区设施农业沿清水河流域的清河镇、头营镇分期实施了设施日光温室园区建设,设施农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并配套推广了膜下暗灌、嫁接换根、穴盘育苗移栽、增施二氧化碳气肥等现代温室生产技术,制定并完善了“原州区设施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使设施农业单产和品质得到明显提升。产品满足当地市场外,其余销往周边市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设施农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又一重要途径。截至2007年底,日光温室总面积达到8400亩,年产各种反季节蔬菜 2100 万公斤,设施农业总产值达到3780万元,总纯收益达到 2940万元,设施农业种植户人均种菜收入 1500元以上。

原州区设施农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发展势头强劲,在农民的增收上占有一席之地,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是基础设施条件较差,水、

电、路配套滞后,使光、热、水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尤其是水资源的利用率很低,节水灌溉没有大面积推广应用,导致棚内漫灌现象严重,棚内湿度过大,病虫害严重,使温室生产效益不高;二是品种结构单一和市场适应性较差,由于原州区设施农业规模小,品种结构单一,没有形成规模及品种规模优势,其产品只能供应周边市场,形成了高档产品得不到高位价格,低档产品在本地市场进入恶性竞争,价格低下,不能满足较大的流通市场多元化的需求;三是产业链短,没有进行预冷、分级、包装以及深加工处理,产业化程度低,产品附加值小,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四是新技术应用、推广进程缓慢,缺乏设施农业生产技术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科学技术对设施农业的贡献份额较小;五是现有条件下,设施农业劳动强度较大,操作繁杂,增加了劳动力成本,影响了部分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

3.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2.1 项目建设是进一步提升传统农业的需要

发展设施农业是改变传统农业“受制于天”状况,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根本性措施,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和发展方向。原州区的农业生产因受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还处在“看天种地、靠天吃饭”的较低层次,近年来虽然推广了设施农业技术,初步建立了设施农业技术体系,国家给予了一定的财力、物力支持,但设施农业发展规模小,农民增收缓慢,严重的影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按照中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就必须变革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以现代发展理念谋化农业,以现代的物质装备武装农业,以现代科学技术提升农业,因此,发展设施农业,充分利用当地的光、热、水资

源,建立长期有效的抗旱节水机制,是提升原州区农业生产水平,促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

3.2.2 项目建设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原州区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因受干旱的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低于发达地区农业生产水平。在雨养区域发展现代农业是十分重要的,把农机、农技相结合,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相结合,生态建设与效益建设相结合,逐步实现 “轻简式”农业,减轻劳动强度,简化劳动程序,获得低投入高产出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原州区初步建成了马园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引领了原州区设施农业的发展,但还不适应当前国内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还需进一步加大设施农业的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建设和提高。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新的模式,引领原州区的设施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是在干旱条件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需要。

3.2.3 项目建设是稳定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之后,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国家和自治区财政注入了大量的专项资金发展旱作农业,但由于原州区水资源十分短缺,仍然没有找到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性技术,农村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传统的耕作方式和栽培管理技术已很难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量和水生产效益。因此转变耕作方式,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实现周年生产,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产值,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选择。

3.2.4 项目建设是提高抗旱减灾能力的有效途径

固原市原州区位于六盘山东麓,年降水量少,约350-400mm,且时

空分布不均衡,且70%以上的降水分布在7、8、9三个月,有效性差,年蒸发量大,是降水量的3到10倍。80年代以来随全球气候变暖,干旱发生频率越来越高,强度逐年加重。尤其是近10年来连年大旱,造成人畜饮水极度困难,农作物无法播种,严重影响了当地农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设施农业也是一种避震抗灾的有效技术,通过设施农业项目建设,并结合微、滴灌技术,生产一季果菜仅用水300方,能有效缓解旱作区农业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变被动抗旱为主动抗旱,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水效率、提高抗旱减灾能力的重要途径。

3.2.5 项目建设是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

原州区长期以来由于恶劣的自然条件和不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造成区域内水土流失严重,植被衰退,这些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通过项目建设,扩大设施农业种植规模,改变传统土地经营模式,在较小的土地面积,通过新技术的应用,集约化种植,获得较高的种植效益,减轻山地的农业生产压力,保护退耕还林生态建设的重大成果,增加了地表覆盖度,有利于保水保土、减少扬沙起尘,促进生态建设与农民增收相结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3.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3.3.1 符合中央和地方农业发展政策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把农业放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给予重点倾斜,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自治区党委、政府做出五年时间要发展100万亩设施农业的规划和构想。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完全符合中央和地方农业发展政策。

3.3.2 地方党委、政府重视设施农业发展

近两年,原州区委、政府把设施农业种植列为本区支柱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并出台了“原州区关于扩大蔬菜产业基地的意见”,编制了《原州区设施农业五年发展规划》,要求各涉农部门和蔬菜种植乡(镇)做好组织协调、资金配套方面的工作,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和资金支持。

3.3.3 设施农业建设有基础

我区设施农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经历了3个阶段,即试验、示范、推广,目前原州区共计建设日光温室8400亩,农民已初步掌握了温室种植技术,而且经济效益显著。受利益驱动,群众普遍对设施农业认识到位,积极性高。

3.3.4 技术服务有保障

近年来,技术人员根据我区气候条件,设计出适宜当地生产的“固原二代温室”,使设施作物能够在冬季正常生长,产量高,效益好;同时,栽培技术不断提高,相继推广了膜下暗灌、增施CO2气肥、嫁接换根、张挂反光幕、穴盘育苗等配套技术,提高了生产能力。其次,原州区、乡、村三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健全,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经验丰富的科技队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自治区农业专家服务团在本区长期开展科技活动、人员培训,为本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技术依托,技术力量能确保较大规模设施农业建设项目的完成。

3.3.5 自然条件优越

原州区干旱少雨,冬季光照充足,极端最低温度出现频率低,灾害性天气少,有井、库补充灌溉条件,十分有利于日光温室瓜菜的反季节

生产,能充分发挥温室蔬菜上市季节的价位优势。

3.3.6 区位优势明显

原州区是宁南山区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银平公路、兰宜公路、银武高速公路和宝中铁路穿境而过,交通方便,有利于农产品流通和外销。固原撤地设市,给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总量将不断增多,蔬菜类农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大,依托城市,服务市民,满足城市居民对菜篮子的需求,为设施蔬菜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商机和市场。

第四章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和原则

4.1 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财政部、自治区财政厅关于改革和完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的意见为指针,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主题,以现代发展理念谋化农业,以现代的物质装备武装农业,以现代科学技术提升农业,切实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整体效益,实现设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建立长期抗旱新机制,以此推动本区域农业快速、健康发展。

4.2 建设原则

4.2.1 统筹规划,优化投资结构的原则

按照全区“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以及设施农业、旱作节水农业发展规划,整合各类支农资金,优化投资结构,发展具有区位优势的特色产业。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让农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4.2.2 因地制宜,做强做大产业的原则

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集中资金投入,集中建设、连片开发,打造设施农业、特色林果产品的品牌。通过示范园区带动,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做强做大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4.2.3 项目资金整合的原则

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渠道不变、用途不改、各负其责”的原则,整合优化项目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思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改善设施农业基础生产条件,展示新成果、新技术、新品种,提高设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做给农民看、帮助农民干,带着农民赚,达到解决农民“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通过科技引领,培育县域农业经济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优势产业,从而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4.2.4 坚持部门协作,优势互补的原则

发挥部门的优势,密切配合,按照项目规划,强化项目实施的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保证项目实施进度和质量。

4.2.5 做好规划,依水而建的原则

在原州区北部川区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较好的区域内规划建设,依水量定规模,确保设施农业的园区建设。

第五章 项目建设地点、内容及规模

5.1 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地点选在原州区头营镇二营村、彭堡镇阎堡村。

5.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5.2.1 温室工程建设

建设日光温室(80m×8m)650栋,配套自动卷帘机190台,热风炉

190台,建设预冷库100平方米,其中:头营镇二营村建设日光温室(80m×8m)500栋,配套自动卷帘机40台,热风炉40台;彭堡镇阎堡村建设日光温室(80m×8m)150栋,配套自动卷帘机150台,热风炉150台,建设预冷库100平方米。

5.2.2 配套工程建设

5.2.2.1 水利配套:新建机井3眼,配套检查井13座、机井管理房4座、潜水泵3台、压力罐4台、过滤器4台、调节阀4个、控制阀4个、施肥罐4台及配套铺设管道和温室滴灌设施,其中:头营镇二营村新建机井3眼,配套检查井8座、机井管理房3座、潜水泵3台、压力罐3台、过滤器3台、调节阀3个、控制阀3个、施肥罐3台及配套铺设管道和温室滴灌设施;彭堡镇阎堡村新建检查井5座、机井管理房1座、配套压力罐1台、过滤器1台、调节阀1个、控制阀1个、施肥罐1台及配套铺设管道和温室滴灌设施。

5.2.2.2 电力配套:变台及配电柜3套,380V动力线路9.19公里,10KV高压线路2.5公里,其中:头营镇二营村配套变台及配电柜3套,380V动力线路4.25公里,10KV高压线路1.5公里; 彭堡镇阎堡村配套380V动力线路4.94公里,10KV高压线路1公里。

5.2.2.3 园区道路:建设砼道路(6米宽)1公里,砂石道路(4米宽)8公里,其中:头营镇二营村建设砂石道路(4米宽)3公里;彭堡镇阎堡村建设砼道路(6米宽)1公里,砂石道路(4米宽)5公里。

5.2.2.4 园区绿化:道路绿化林带植树0.6万棵,绿化林带植树0.4万棵,其中:头营镇二营村道路绿化林带植树0.2万棵;彭堡镇阎堡村道路绿化林带植树0.4万棵,绿化林带植树0.4万棵。

5.2.3 购臵小型旋耕机10台,其中:头营镇二营村7台,彭堡镇阎堡村3台。

5.2.4 推广果树高效栽培技术100亩,蔬菜高效栽培技术100亩,其中:头营镇二营村推广蔬菜高效栽培技术100亩;彭堡镇阎堡村推广果树高效栽培技术100亩。

5.2.5 科技培训与服务

印刷各种设施农业技术规程700份,培训农民1000人次。

第六章 项目建设年限和进度安排

项目计划从2008年4月开始实施,12月底结束,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表

第七章 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3248.19万元,其中:申请自治区财政投资600万元,整合项目资金投资1002.49万元,农民自筹995.7万元,银行贷款650万元。

7.1 投资概算

7.1.1 温室工程建设

工程总投资2486.5万元,其中:温室工程建设2275万元,自动卷帘机114万元,热风炉47.5万元,预冷库50万元。

7.1.2 配套工程建设

工程总投资667.29万元,其中:水利配套406.44万元,电力配套68.86万元,园区道路150万元,园区绿化42万元。

7.1.3设备购臵总投资6.4万元。

7.1.4 高效栽培技术推广

工程总投资40万元,其中:果树高效栽培技术推广20万元,蔬菜高效栽培技术推广20万元。

7.1.5 科技培训与服务总投资18万元。

7.1.6 项目建设管理费总投资30万元。

7.2 项目资金整合

按照突出重点,优化整合原则,原州区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共整合项目资金1002.49万元,其中:

7.2.1 农业产业化资金600万元

7.2.2 农田建设资金108万元

7.2.3 财政支农资金208万元

7.2.4 农业综合开发资金191.29万元

7.2.5 农业产业化资金3.2万元

7.3 资金筹措

7.3.1 温室工程建设

工程总投资2486.5万元,其中:申请自治区财政投资244万元,整合项目资金投资600万元,农民自筹992.5万元,银行贷款650万元。

7.3.2 配套工程建设

工程总投资667.29万元,其中:申请自治区财政投资268万元,整合项目资金投资399.29万元。

7.3.3设备购臵总投资6.4万元,其中:整合项目资金投资3.2万元,农民自筹3.2万元。

7.3.4 高效栽培技术推广申请自治区财政投资40万元。

7.3.5 科技培训与服务申请自治区财政投资18万元。

7.3.6 项目建设管理费申请自治区财政投资30万元。

(详见附表1)

第八章 效益分析

8.1 经济效益

建设配套日光温室650栋,通过新品种引进、新技术应用,改善基础生产条件等措施,单栋温室年节本增效800~1200元,总增纯收入52~78万元。通过项目带动使原州区设施农业达到8万亩,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8.2 社会效益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 使设施农业技术服务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充实、提高。开展设施农业技术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充分发挥示范园区的辐射带动功能,增强周边农区广大农民群众对设施农业技术的认识,加强设施农业建设步伐,促进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提升我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8.3 生态效益

实施该项目,直接增加了地表覆盖度,有利于保水保土,减少风蚀和水蚀。其次,设施农业属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扩大其生产规模,走精耕细作之路,可有效控制对山地的开垦,从而恢复山地植被,保护生态环境。

第九章 组织管理措施

9.1 组织机构

9.1.1 成立项目领导小组

由主管农业工作的区政府副区长任组长、扶贫办主任、财政局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农牧局、林业局、水利局、民政局、发改委、彭堡镇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原州区财政局,由财政局长任办公室主任,有关部门负责人为项目组成员。负责制定实施方案,进行具体项目建设的综合协调,资金的落实,执行项目检查、阶段评估、监督资金使用,指导项目的运行管理。

9.1.2 成立项目实施小组

由原州区财政局牵头,抽调农牧局、林业局、水利局等部门业务精通、工作踏实、责任心强的技术干部组成项目实施小组,负责项目实施。

9.1.3 成立专家技术小组

聘请区内外专家组成专家技术小组,对项目总体建设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研究解决项目建设遇到的技术难题,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并对各分项目建设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

9.2 项目建设期组织管理

项目实行“政府引导、财政牵头、资金整合、科学规划、部门实施、乡镇配合、项目到户”的项目管理运行机制。

9.2.1 建立高效、协调的领导决策体系

建立项目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按照项目建设周期,针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项目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项目涉及有关部门领导的联席会议,全面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统一领导。项目实施单位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和日常管理,对项目实施进行全面跟踪监测,定期通报情况,并且上下沟通,相互协调。

9.2.2 项目建设期的各项管理措施

9.2.2.1 控制管理:项目实行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承包制:①项目的检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按照项目建设周期的阶段性建设计划安排,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和实施人员对进展和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确保项目按设计方案实施。②项目验收:在项目建设完成后,由主管部门领导,组织领导、有关专家、实施人员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写出项目工作总结,项目建设结束后,在自查自验的基础上,由自治区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进行验收。③建档管理:建立项目建设档案,对项目投放的物资、设备购臵等都要进行的登记,做到项目申报、立项、

实施方案、年度总结、生产记录等档案资料齐全。

9.2.2.2 资金管理:项目资金严格按照《自治区支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和要求由财政局专帐核算。①项目资金设立专户,专款专用,实行报账制,先施工,后验收,再报账。②设备、仪器采购实行政府统一采购,按照采购合同金额拨付资金。③项目建设过程中,财政、审计、纪检等部门要进行全程监督检查。

9.3 项目建成后的生产运行机制

项目建成后,移交当地乡(镇)政府和农户管理,原州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选派技术骨干进行田间指导,负责对当地技术人员和农户进行相关技术培训,同时对项目在运行过程中进行监督、检查。项目运行采取市场化运作,农户自负盈亏,滚动发展。

9.4 项目保证措施

9.4.1 资金保障

建立以整合项目资金为主导,采取引进龙头企业筹资、农民投工投劳、自筹资金等多元投入为补充的资金筹措机制。在建设资金方面,一是自治区财政专项资金投一点、二是龙头企业筹一点、农民投一点、银行贷一点,确保项目建设任务的全面完成。

9.4.2 技术保障

技术依托:区内有关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单位,聘请知名专家、教授为项目的顾问,参与策化、设计、指导项目的实施,保证项目建设的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

技术支撑:以原州区农、林、牧、水利技术力量为主,整合各部门、各专业的技术力量,抽调各单位的技术骨干,组成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体

系,对引进新成果和先进技术。组织基层技术人员参与项目建设,形成覆盖农、林、牧、各业,纵向关联的科技服务网络。以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鼓励农业技术人员到项目建设第一线,开展技术承包、培训、咨询服务工作,为项目实施献计献策。

第十章 结论

10.1 固原市原州区现代设施农业建设项目根据当地农业发展需求,立足于本地资源和区位优势,根据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而提出,项目立项依据充分。项目对促进原州区以及同类地区设施农业生产,实现大面积、大幅度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农业科研事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10.2 项目技术成熟,代表了目前本区域设施农业的发展趋势和技术水平,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

10.3 项目建设地点交通便利,通讯发达,便于项目顺利实施。

10.4 项目资金预算合理,资金整合方案可行。

10.5 项目经济效益好,项目建成后,项目区单栋温室年节本增效800~1200元,总增纯收入52~78万元。

10.6 项目社会效益显著,实施该项目,可使设施农业技术服务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充实、提高。开展设施农业技术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充分发挥示范园区的辐射带动功能,增强周边农区广大农民群众对设施农业技术的认识,加强设施农业建设步伐,促进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提升我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0.7 生态效益明显,实施该项目,直接增加了地表覆盖度,有利于

保水保土,减少风蚀和水蚀。其次,设施农业属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扩大其生产规模,走精耕细作之路,可有效控制对山地的开垦,从而恢复山地植被,保护生态环境。

综合上述结论,固原市原州区现代设施农业建设项目可行。

附表:

1、项目建设内容与投资概算表

2、日光温室建造预算表

附图:

1、温室及滴灌管道布设典型设计图

2、二营现代设施农业工程平面图

3、阎堡现代设施农业工程平面图

4、日光温室立体结构示意图

5、日光温室结构切面示意图

附件:

1、设施农业建设工程技术方案

2、二营园区节水灌溉工程设计方案

3、阎堡园区节水灌溉工程设计方案

4、原州区现代设施农业园区防护林造林典型设计

5、原州区现代设施农业果树高效栽植技术规程

6、日光温室无公害黄瓜栽培技术规程

7、日光温室秋冬茬番茄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8、日光温室芹菜生产技术规程


相关文章

  • 固原市移民区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 摘要 总结了固原市移民区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为该市移民区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设施农业:现状:对策:移民区:宁夏固原 中图分类号 S316:F30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 ...查看


  • 让农民工兄弟有一技之长
  • 为帮助解决成员国中的发展中转型国家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农业人口向非农业和城镇身份转移时面临的各种问题,世界银行推出了 "农民工培训与就业"贷款项目.2009年6月,宁夏争取到该项目贷款1000万美元以及自 ...查看


  • 宁夏农业补贴公告2011年
  • 宁夏公告2011年"三农"政策内容 . 宁夏公告2011年"三农"政策内容 自治区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出台了一 ...查看


  • 固原市开0809展违法建设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0806
  • [法规名称] 固原市开展违法建设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 [颁布部门] 固原市政府 [颁布时间] 2010-07-09 [实施时间] 2010-07-09 [效力属性] 有效 [正 文] 固原市开展违法建设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城市 ...查看


  • 谈原州区防汛经验及做好防汛工作的建议
  • 摘要: 防汛工作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项大事,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本文对原州区2010年防汛工作做了简要回顾.原州区的防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结合原州区近年来面临的的防汛形势,本文对如何做好以后的防汛 ...查看


  • 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
  • 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 (2012-2020年) 国家发展改革委 二〇一二年三月 I 目录 前言........................................................................ ...查看


  • 种粮大户先进事迹
  • 马生科是一个农民出身的回族汉子,引领一帮农民共同发展马铃薯产业,让山区农民种植的"土豆"走出家门,挤进城市,跨越国门,变成他们赖以脱贫致富的"金豆豆". 1.情系农村,务农爱农. 固原市原州区位宁夏南 ...查看


  • 百标验收汇报材料
  • 立足新起点 把握新机遇 努力实现民族教育跨越式发展 --------原州区第四中学实施 "百标"项目汇报材料 根据自治区百标办<关于做好2011年度"百所回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项目学校申报工 ...查看


  • 远程教育环境下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研究
  • 英语课题实验方案> -------------------------------------------------------------------------------- 发表日期:2005年3月16日 出处:原州区六小 作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