鳝鱼骨里的妈妈滋味 1

  小时候,我家门前的“亭仔脚”(就是屋檐下),摆了一个鳝鱼摊子,专卖炒鳝鱼和鳝鱼面。

  摊子黄昏才开张,正是我放学回家的时间,远远就会看到爆炒鳝鱼的大烟,嗅觉似乎与视觉同时抵达,香味猛然飘进我的鼻子,把我勾到摊子前面,我便低着头绕过巷子,回到家里。

  为什么要低着头呢?

  因为炒鳝鱼的价钱很贵,我们根本吃不起。

  不要说炒鳝鱼,连鳝鱼面也吃不起,我们家兄弟姐妹很多,一人吃一碗面,恐怕是一星期的饭钱了。

  妈妈经常向卖鳝鱼的妇人央求拜托,杀了鳝鱼剩下的骨头,一定要留给我们,妈妈深信鳝鱼的骨头布满钙质,还有各种维生素,对我们这些正在成长的孩子,大有帮助。

  每天晚上,妈妈总会从鳝鱼摊提回一大袋的骨头,洗也不洗就丢到大锅里熬煮。

  为什么洗也不洗?

  因为,妈妈说:“鳝鱼骨头上还带着鲜血,那是最为滋补的,洗净多么可惜!”

  熬过两三个小时,鳝鱼骨头几乎在锅中化完,汤水变成咖啡色,水面上

  浮着油花,这时,妈妈会撒一把葱花,

  关火。

  鳝骨汤熬成时,夜已经深了。

  妈妈把我们叫到灶间,一人一碗汤,再配上她在另一家面包店要来的面包皮,在锅里烤热了,变成香味扑鼻的饼干。

  我们细细地咀嚼面包皮,配着清甜香浓的鱼骨汤,深深感觉到生活的幸福。

  只要卖鳝鱼的来摆摊,我们一定会喝鳝鱼骨汤,奇怪的是,我从来没有喝腻过,而且一直觉得这是人间至极的美味。

  妈妈担心我们会吃腻,有时会在汤里加点竹笋,或下点蛋花;有时会用豆腐红烧,或与萝卜同卤……固然用的都是普通的食材,却布满了美味的魔术。

  最神奇的,算是炸鳝鱼骨了。鳝鱼骨本来是歪曲扭动的,下了油锅时忽然被拉直了,一条一条就像薯条一样,起锅时撒一些胡椒盐,香、酥、脆,真是美味极了。

  我吃了好几年的鳝鱼骨头,一直到我去外地念书。偶然回到乡下,喝到妈妈亲手熬的汤,总是觉得美味如昔,心中更是布满了感动,妈妈把那深情与爱熬进了那平凡的汤里,使我们身强体健,在普遍营养不良的乡下孩子中,我们总是气色红润,精神饱满。

  也许是小时候吃不到鳝鱼,长大之后,只要到馆子吃饭,看到有卖鳝鱼的,总会点两道来吃,一边吃一边怀念起那一段艰苦的岁月。

  只要有爱,就是无价的。

  妈妈早已离世,在异国的雪夜中,我想到再也喝不到清炖的鳝鱼骨汤,

  再也不能,一口一口,细细体会妈妈的深情。

  想着想着,我的眼泪一滴一滴地落下,像窗外的雪花。

  (选自《意林》2011年第20期)

  1.体会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妈妈经常向卖鳝鱼的妇人央求拜托,杀了鳝鱼剩下的骨头,一定要留给我们。

  (2)妈妈担心我们会吃腻,有时会在汤里加点竹笋,或下点蛋花;有时会用豆腐红烧,或与萝卜同卤……固然用的都是普通的食材,却布满了美味的魔术。

  2.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供稿/江苏 周俊根)

  (参考答案见下期二、三版中缝)

  小时候,我家门前的“亭仔脚”(就是屋檐下),摆了一个鳝鱼摊子,专卖炒鳝鱼和鳝鱼面。

  摊子黄昏才开张,正是我放学回家的时间,远远就会看到爆炒鳝鱼的大烟,嗅觉似乎与视觉同时抵达,香味猛然飘进我的鼻子,把我勾到摊子前面,我便低着头绕过巷子,回到家里。

  为什么要低着头呢?

  因为炒鳝鱼的价钱很贵,我们根本吃不起。

  不要说炒鳝鱼,连鳝鱼面也吃不起,我们家兄弟姐妹很多,一人吃一碗面,恐怕是一星期的饭钱了。

  妈妈经常向卖鳝鱼的妇人央求拜托,杀了鳝鱼剩下的骨头,一定要留给我们,妈妈深信鳝鱼的骨头布满钙质,还有各种维生素,对我们这些正在成长的孩子,大有帮助。

  每天晚上,妈妈总会从鳝鱼摊提回一大袋的骨头,洗也不洗就丢到大锅里熬煮。

  为什么洗也不洗?

  因为,妈妈说:“鳝鱼骨头上还带着鲜血,那是最为滋补的,洗净多么可惜!”

  熬过两三个小时,鳝鱼骨头几乎在锅中化完,汤水变成咖啡色,水面上

  浮着油花,这时,妈妈会撒一把葱花,

  关火。

  鳝骨汤熬成时,夜已经深了。

  妈妈把我们叫到灶间,一人一碗汤,再配上她在另一家面包店要来的面包皮,在锅里烤热了,变成香味扑鼻的饼干。

  我们细细地咀嚼面包皮,配着清甜香浓的鱼骨汤,深深感觉到生活的幸福。

  只要卖鳝鱼的来摆摊,我们一定会喝鳝鱼骨汤,奇怪的是,我从来没有喝腻过,而且一直觉得这是人间至极的美味。

  妈妈担心我们会吃腻,有时会在汤里加点竹笋,或下点蛋花;有时会用豆腐红烧,或与萝卜同卤……固然用的都是普通的食材,却布满了美味的魔术。

  最神奇的,算是炸鳝鱼骨了。鳝鱼骨本来是歪曲扭动的,下了油锅时忽然被拉直了,一条一条就像薯条一样,起锅时撒一些胡椒盐,香、酥、脆,真是美味极了。

  我吃了好几年的鳝鱼骨头,一直到我去外地念书。偶然回到乡下,喝到妈妈亲手熬的汤,总是觉得美味如昔,心中更是布满了感动,妈妈把那深情与爱熬进了那平凡的汤里,使我们身强体健,在普遍营养不良的乡下孩子中,我们总是气色红润,精神饱满。

  也许是小时候吃不到鳝鱼,长大之后,只要到馆子吃饭,看到有卖鳝鱼的,总会点两道来吃,一边吃一边怀念起那一段艰苦的岁月。

  只要有爱,就是无价的。

  妈妈早已离世,在异国的雪夜中,我想到再也喝不到清炖的鳝鱼骨汤,

  再也不能,一口一口,细细体会妈妈的深情。

  想着想着,我的眼泪一滴一滴地落下,像窗外的雪花。

  (选自《意林》2011年第20期)

  1.体会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妈妈经常向卖鳝鱼的妇人央求拜托,杀了鳝鱼剩下的骨头,一定要留给我们。

  (2)妈妈担心我们会吃腻,有时会在汤里加点竹笋,或下点蛋花;有时会用豆腐红烧,或与萝卜同卤……固然用的都是普通的食材,却布满了美味的魔术。

  2.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供稿/江苏 周俊根)

  (参考答案见下期二、三版中缝)


相关文章

  • 鳝鱼骨里妈妈的滋味阅读答案
  • 篇一:鳝鱼骨里妈妈的滋味阅读答案 篇二:鳝鱼骨里妈妈的滋味阅读答案 解决意林里<鳝鱼骨里的妈妈滋味>的相关阅读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内容2.''最神奇的,算是炸鳝鱼骨了''.这是原文遗落的一句话.根据你的理解,请将此句还 ...查看


  • 鳝鱼骨里的妈妈滋味
  • 小时候,我家门前的"亭仔脚"(就是屋檐下),摆了一个鳝鱼摊子,专卖炒鳝鱼和鳝鱼面. 摊子黄昏才开张,正是我放学返家的时间,远远就会看到爆炒鳝鱼的大烟,嗅觉似乎与视觉同时抵达,香味猛然飘进我的鼻子,把我勾到摊子前面,我便低 ...查看


  • 六年级阅读训练
  • 鳝鱼骨里的妈妈滋味 小时候,我家门前的"亭仔脚"(就是屋檐下),摆了一个鳝鱼摊子,专卖炒鳝鱼和鳝鱼面.摊子黄昏才开张,正是我放学返家的时间,远远就会看到爆炒鳝鱼的大烟,嗅觉似乎与视觉同时抵达,香味猛然飘进我的鼻子,把我勾 ...查看


  • [感恩父母的作文]感恩母亲
  • "世界上最美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有人曾说.谁把我们带到了这个世界上?谁把我们抚养成人而又毫无怨言? 当我们在娘胎的时候,又怎知母亲的辛苦,我们在妈妈的肚子踢打妈妈的时候,何曾知道妈妈的痛?当我们要降临的时候,母 ...查看


  •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第二编 寓言故事(五)
  •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第二编  寓言故事(五) 狡猾的鳝鱼 很久以前,有的动物还没有定居下来.一天,它们聚集在一起来商议.商议了很久,没有商议出个好办法.还是蛇想出个主意说: "鱼喜欢水,那就让鱼住在水里,我和青蛙住在陆 ...查看


  • 作文指导:怎样运用联想与想象
  • [彭老师教作文] 联想与想象 一.导语(什么是联想与想象) 1.诗人郭沫若告诉我们,天上的街市最迷人,那里有提着灯笼的人儿在行走:五柳先生笔下的桃花源最和谐,有良田美宅,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苏学士的琼楼玉宇最为华丽庄严,那里有婵娟翩翩起舞. ...查看


  • 怎样培养学生作文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 作文指导:怎样运用联想与想象 联想与想象 一.导语(什么是联想与想象) 1.诗人郭沫若告诉我们,天上的街市最迷人,那里有提着灯笼的人儿在行走:五柳先生笔下的桃花源最和谐,有良田美宅,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苏学士的琼楼玉宇最为华丽庄严,那里有婵 ...查看


  • 双筒望远镜之兔子的朋友是乌龟观后感作文
  • 双筒望远镜之兔子的朋友是乌龟观后感 1 这是一个关于城市孩子的故事. 五年级孩鲁科.鲁赛是一对有着强烈好奇心的双胞胎,他们对什么都有兴趣,对什么事都想参与,并且总想弄出个所以然.可是"所以然"并不总青睐他们--他们想试验 ...查看


  •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范文
  •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生命之爱> 习作要求 我们学习了本组课文,还搜集了有关的资料,对生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让我们把这段时间的学习收获和大家交流,可以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也可以说说身边那些热爱生命的故事,还可以说说自己获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