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有机磷的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Anhui

Agn.Sei.2014,42(33):11697—11701,11703责任编辑刘月娟责任校对李岩

土壤有机磷的研究进展

石文静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在我国的多数土壤中,土壤有机磷在土壤磷素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土壤有机磷直接关系土壤中有效磷的丰缺。它可以通过矿化作用转化为可供植物直接利用的磷。笔者从土壤有机磷的组成、土壤有机磷的分级、土壤有机磷总量的测定方法、土壤有机磷含量的影

响因素、土壤有机磷的矿化及其影响因素、施肥对土壤有机磷组分含量及形态转化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土壤有机磷近年来的研究进

展,并且提出目前土壤磷素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热点。关键词土壤;有机磷;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S1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l(2014)33—11697—05

ResearchAdvanceinSoilOrganicPhosphorusSill

Wen-jing

content

(StateKeylaboratoryofGrasslandAgro—ecosystem,SchoolofLifeScience,[anzhouUniversity,Lanzhou,Gansu730000)

Abstract

to

Inmostsoilsinof

China,proportionofsoilorganicphosphorusislargerintotal

can

the

soilavailablephosphorus.It

recent

phosphorus.Soilorganicphosphorusisdirectlyrelated

betransformedintoavailablephosphorusbymineralization.Theresearchadvancesofsoilor-

ganicphosphorusin

years

were

summarizedfromaspectsofsoilorganic

phosphoruscomposition,fractionation,totalamount

and

determination

content

method,contentinfluencingform

factors,mineraliz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effectsoffertilization

on

soil

organic

were

phosphorusfractions

and

transformation.The

existingproblemsinsoilorganicphosphorusresearchanditshotspotsinfuturealsoputforward.

KeywordsSoil;Organicphosphorus;Research

advance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须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有着不能被替代的功能…。植物所需要的磷素主要是从土壤中获得的,所以土壤缺乏植物可利用的磷就会成为植物生长发育的

为是土壤有机磷的主要形态。核酸类有机磷是一类含磷和

氮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较容易和黏粒相结合形成有机一无

机复合体。当它形成有机一无机复合体时,它不容易被酶所水解,变得较稳定,难以被植物所利用旧。。但是,核酸类有机磷相较于植素而言,它是较容易被磷酸酶所水解的,而后释放出磷酸和糖类。微生物量磷指的是,土壤中所有活体微生物所含有的磷,其含量虽小,仅仅是微生物干物质量的1.4%~4.7%,但是它对于土壤磷素循环转化和植物磷素营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一o。相较于土壤无机磷,有机磷在土壤中的移动性较大,被土壤无机矿物的固定程度较低,即使是难溶于水的有机磷,经矿化后也可以持续释放出无机磷,对植物生长极为有利一“…。2土壤有机磷的分级

为了评估土壤有效磷库的大小及土壤磷素的供应状况,各国学者先后提出一些磷素的分级测定方法¨“。这些方法不仅可以用来估计土壤中有效磷的数量、不同土壤磷组分库的数量以及对土壤有效磷的补充能力。1“,而且可以用于研究不同的管理措施对土壤磷素分布的影响、微生物活动对土壤磷素的影响以及土壤磷素的迁移与转化等¨1。目前,土壤有机磷的分级测定方法较多,而使用合适的有机磷分级方法研究土壤中有机磷的形态及有效性对于揭示土壤磷素状况及其转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比于土壤无机磷的分级研究,土壤有机磷分级研究的进展相对缓慢,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才提出土壤有机磷的分级方法,即Bowman—Cole法‘1“。Bowman和Cole将土壤有机磷分为活性有机磷(用0.5

moL/L

主要问题。21。因此,土壤中的磷是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

因子,其含量以及供给状况对植物的生长有直接的影响?在我国的大部分土壤中,土壤有机磷在土壤全磷量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土壤有机磷通过矿化作用可以转变成供给植物直接利用的有效态磷,因而它直接关系着土壤中可利用的有效磷量,尤其是在无机磷量较低的土壤上,有机磷的矿化就成为植物吸收磷素的重要来源p1。因此,土壤有机磷的研究是

极其重要的。土壤有机磷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土壤一植物

系统中的磷营养循环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有机磷的研究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尤其是针对有机磷含量较高而有效磷相对贫乏的土壤。笔者就土壤有机磷现有的研究做简要概述,以期为国内土壤有机磷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1土壤有机磷的组成

土壤磷素包括有机磷和无机磷两种形态,其中土壤有机磷可以占土壤全磷量的20%~80%,其变幅较大,且土壤有机磷量和有机质含量之间呈正相关,其含量会随地区和土壤类型的不同而不同”o。土壤有机磷不仅含有化合态的肌醇磷酸酯、磷脂、核苷酸、磷蛋白、磷酸糖,而且含有吸附在有机物表面和与有机物络合的磷酸盐¨・以及微生物量磷旧j。其中,肌醇磷酸酯的含量最高,约占有机磷总量的50%"。,磷酯约1%~5%,核酸类有机磷占10%以下,核酸类中核苷酸

0.2%~2.5%。8o,微生物量磷约3%。植物、微生物残体等都

可以释放出磷酯类化合物,其中以土壤微生物为主。磷酯类较易分解,有的甚至可以通过自然纯化学反应分解,可被认

基金项目作者简介收稿日期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203007):

石文静(1990一),女,满族,内蒙古包头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土壤生态学。

2014一lO一14

pn为8.5的NaHCO,浸

提的磷)、中等活性有机磷(包括酸溶性的有机磷和碱溶性的无机磷)、中等稳定性有机磷(存在于不沉淀的富里酸部分中的有机磷)以及高稳性有机磷(存在于沉淀的胡敏酸部分中的有机磷)4种组分¨…,其中活性有机磷是最容易被植物吸收且最易被矿化的,而高稳性有机磷则是最难被矿化的且基

万方数据

11698

安徽农业科学

本不会被植物所吸收。贺铁等曾对该法进行了校验研究,其效验结果表明该该分级方法不仅可以把几种矿化程度不同的有机化合物分离开来,而且可以用来检验土壤有机磷对植物的有效性。但是,Bowman—Cole分级法也有缺陷。曾有学者认为Bowman—Cole法中的先酸后碱的浸提顺序不够合理¨“,这是因为先酸后碱的浸提顺序会造成中等活性的有机磷量偏高,而使稳定性的有机磷量偏小。范业宽等¨刮将浸提方法改为先碱后酸,并且针对石灰性土壤的特点,在提

取稳定性和中度活性有机磷的方法中探讨超声波处理对缩

短振荡时间的贡献,结果表明在提取石灰性土壤中稳定性有机磷时,先用0.5

mol/L

NaHCO,去除速效磷,再用0.05

moL/L

NaOH浸提,经超声波处理15min,效果较好,同一处

理的残样用1mol/L

H:SO。处理2h,可提取中度活性有机

磷。随后,有学者提出,有机磷并不是胡敏酸、富里酸的结构成分,且Jackman和c.A.Blaok提出植酸盐和它的衍生物的生物有效性是不同的,植铁酸在pH3~7下较难水解,但是它的衍生物肌醇三磷酸铁盐较容易被水解,所以Bowman.Cole将pH1.0~1.8作为划分中稳性与高稳性有机磷的标准是不太理想的。范业宽等¨71在他们的研究中用大量的土样来制备稳定性有机磷的碱浸提液,把浸提液pH逐次调节

为5个不同等级,并且过滤得到5组沉淀物,进而研究5组

不同沉淀物返加到土壤中后矿化速率的差异,从而寻找划分中稳性与高稳性有机磷的合理pH分界值。研究表明,pH为3是划分土壤中稳性与高稳性有机磷较合理的分界值。胡晓玲等¨副基于范业宽酸性水稻土改良法的优点,针对Bowman.Cole法对石灰性土壤有机磷分组方法方面的不足,提出石灰性土壤活性有机磷和中度活性有机磷的分级方法。

除了Bowman—Cole分级体系之外,还有其他4种分级体系,分别是lvanoff等提出的有机磷分级、Hedley等提出的土壤磷素分级体系及其修正体系、Guppy分级法以及Tiessen等提出的土壤磷素分级体系。Ivanoff等虽然仍采用先酸后碱的浸提顺序来提取中等活性有机磷及稳定性有机磷,但是他们认为活性有机磷应包括微生物量磷,所以将浸提中等活性有机磷的浸提剂改成了1

mol/L

HCl¨1。目前被学者采用最

多且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是Hedley分级法。该法可以更好地反映出土壤中磷素形态的动态变化。它是通过连续浸提的技术,把有机磷和无机磷分在不同的组分中¨…,分为树脂一P、NaHCO,.P、微生物量磷、NaOH—P、土壤团聚体内磷(土壤超声分散后用NaOH提取)、磷灰石型磷(用稀HCl提取)以及残留磷七大类。但是,Hedley土壤磷素分级方法因为需要配备高速离心机,使用o.45¨m滤膜过滤,所以存在着耗时较长、成本偏高等问题。Cross和Schlesinger对Hedley磷素分级方法做了进一步的丰富。他们认为,在成土过程中,土壤中磷素形态会随着生物地球化学作用而不断的发生变化,所以将Hedley分级中的磷素形态重新归纳为生物态磷(Bio—

logical

fraction)和地球化学态磷(Geochemicalfraction)…1。Guppy等针对Hedley体系中要对浸提液高速离心和频繁过滤的问题,提出一种简便的磷分级体系。他们把土壤磷分为

万方数据

了5个组分,即树脂一P、NaHCO,一P、NaOH—P、HCl一P、残余一Pm]。这种方法对P的回收率高达95%,并且具有操作简单、适用性更强、费用相对较低等优点¨o。Tiessen等也对

Hedley磷素分级法作了进一步的修正,将土壤磷素分为六大

类,省去了Hedley分级法中含量较低的土壤微生物量磷和土壤团聚体内磷,在用稀盐酸浸提后又用浓盐酸进行浸提,用于提取残留态中的部分有机磷。该方法已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Hedley磷素分级改进方法¨1。土壤有机磷的化学性质和组成是十分复杂的,所以到目前为止对土壤有机磷没有统一的分级方法。Bowman—Cole法是现在较经典、常用的方法。有机磷的分级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3施肥对土壤有机磷组分含量及形态转化的影响

长期施用有机肥可以增加有机磷含量旧“。增加的有机磷主要是活性和中度活性有机磷。于群英旧副曾通过培养试验研究了有机肥料对有机磷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的施用能使土壤的高活性、中活性及中稳性有机磷的含量明显增加,尤其是中活性有机磷含量。张为政等旧。研究表明,中活性有机磷和高稳性有机磷会因有机肥的施用而增加,活性有机磷和中稳性有机磷却减少。张亚丽等Ⅲo研究表明,有机肥料的施用可以使土壤中4种有机磷组分含量明显提高。尹金来等哺1则在石灰性土壤上进行了化肥和有机肥配合施用对土壤有机磷影响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磷的各组分在化肥和有机肥配合施用的情况下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增量最大的是活性有机磷,其次是中度活性、中稳性有机磷,而增幅最小的是高稳性有机磷∞・。绿肥和粪肥施入土壤能显著增加土壤中有机磷的有效形态Ⅲ1。陈欣等嵋“研究了长期施肥后黑土供磷能力,结果表明与长期不施肥处理相比,施化肥与化肥配施有机肥均能明显增加土壤各形态磷素。邢璐等Ⅲo对施加粪肥对潮土有机磷形态转化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研究,发现粪肥施加可以增加土壤有机磷的形态。尹岩等四1通过室内淹水灭菌的培养方法,研究了有机肥施用对土壤有机磷转化的影响,发现有机肥的施用使有机磷含量增加,并且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有机肥磷素可以直接转化为活性有机磷和高稳态有机磷。4土壤有机磷的测定及有机磷总含量的影响因素

4.1

土壤有机磷总量的测定土壤有机磷总量的测定方法

主要有灼烧法和浸提法2种。灼烧法较浸提法更为简便、精确,所以灼烧法是目前较常用的方法。其原理是通过灼烧使得有机磷矿化,然后用酸溶解浸提,酸液中的磷来自有机磷和无机磷两部分,未经灼烧的土壤用同浓度的酸浸提所含的磷只来源于无机部分,经灼烧提取的磷量与未经灼烧提取的磷量两者的差值即为有机磷总量。各学者在采取灼烧法浸提过程中所用酸的浓度不一。Acquaye¨州在进行土壤有机磷矿化研究时,用灼烧法测定土壤有机磷量所用的提取的酸是

0.1mol/LH2S04;Btinemann等¨1’“1所用的提取酸是0.5

molfL

H2S04;Achat等¨刮所用的则是0.1mol/L

H2S04;而

Cell等Ⅲ。采用灼烧法测定土壤有机磷量所用的提取的酸是HCl。现在对于所用的提取酸,仍有学者在不断进行新的尝

42卷33期

石文静等土壤有机磷的研究进展

11699

.-1

2试与改进。

浸提法是采用H2S04一NaOH浸提,即先用H:s0。再用

5J,;Na014浸提出酸性及碱性有机磷和无机磷,减去其中无机态

J。磷,从而得蓟有机态磷含量。该方法的特点是把总磷进一步

ji_区分为酸溶性磷及碱溶性磷,然后分别减去浸提液中的无机

三磷,而得到酸溶性有机磷和碱溶性有机磷,两者的和就是土

‘壤有机磷总量。浸提法的缺点在于容易不完全浸提以及有水解反应的发生。这就会造成测得的有机磷总量比实际小。针对不同土壤类型所用的浸提剂也有区别”o,学者们也在对

其进行不断地改进。在较新文献中,Muhammad等"纠试验所

用的浸提剂是0.5

mol/LNaHCO,、0.1

mol/L

NaOH和1

mol/LHCl。

4.2土壤有机磷总含量的影响因素土壤有机磷的含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影响因素有土壤理化性质、季节变化、生物因素及人为活动。

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有机磷含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土壤有机磷的含量受土壤母质的影响颇大,母质不同,土壤中有机磷的含量也不尽相同嘲1;有机磷及其各组分在土壤中的含量分布因土壤类型的不同而不同㈨o,通常有机磷含量最高的是有机土和有机质土,其次是软土及变性土,而氧化土及某些灰化土的有机磷含量最低"o;土壤pH对土壤有机磷含量也有影响,酸性土壤较碱性土壤更易积累有机磷引。

季节变化、海拔高度对土壤有机磷含量的影响主要表现

oj为以百方面。季节变化会影响土壤有机磷含量,土壤有机磷

,・含量在不同的季节变化较大¨…。土壤有机磷含量通常随着气愠的升高、雨量的增加而增加口1,并且土壤有机磷含量因

季节不同而呈周期性变化"“。海拔高度也是土壤有机磷含

量的影响因素之一。海拔高度不同,其土壤有机磷含量也会

有差异。严加亮旧1在武夷山进行海拔高度对土壤有机磷的研究,发现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有机磷的含量逐渐增加,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同一土层不同海拔高度土壤有机磷的含量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影响土壤有机磷含量的生物因素主要是指植物和土壤

微生物。在以磷为限制因子的草地上,从植物残余物中释放

出来的磷会迅速进入土壤有机磷中,然后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p…。植物物种组成影响着土壤中有机磷的储量。土壤中有机磷的含量会因植被类型的不同而有差异。裴海岜㈣1用Bowman—Cole法对不同草甸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磷的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草甸土壤中活性有机磷的含量最低。另外,根际土壤中有机磷量、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和非根际区相比有明显差别。这是由植物的吸收、土壤磷素的迁移方式以及植物根系分泌物对植物生长微区的改造造成的H“。曾有人对埂土中的红油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根际土壤有机磷总量、有效磷含量均低于非根际土壤m1。土壤中有机磷的储量离不开微生物的作用。土壤微生物量磷是土壤有机磷中最为活跃的部分H“。陈国潮等H引对微生物量磷与土壤磷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微生物量磷与土

万方数据

壤全磷、土壤有机磷以及土壤速效磷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影响着土壤的有机磷储量。这是因为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会导致进入土壤的肥料和植物残

体的数量和性质不同ⅢJ,同时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会影响

土壤养分物质的输入与输出,进而影响土壤的养分含量。滕泽琴等‘45。选取已有50年传统耕作历史的农田和退耕24年的草地(围栏和放牧)2种生态系统来探讨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磷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各组分无机磷的含量有影响,对有机磷亦有影响。

长期施用磷肥、氮磷钾肥或与有机肥料混施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累积有机磷,有效磷状况也会因此而有所提高…。长期施用化学磷肥或有机肥可以使土壤的有机磷量和无机磷量增加,而化肥主要增加无机磷含量,有机肥则以增加有机磷含量为主拉“。孟娜等m1曾通过微区桶试验证明了有机肥的施用能明显地增加土壤有机磷的含量及土壤的磷酸酶活性。刘世亮等H¨采用玉米盆栽磷肥试验,用Bowman—Cole法对石灰性土壤中玉米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有机磷含量进行了分组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土壤中施人不同磷肥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有机磷含量。

5土壤有机磷的有效性及有机磷的矿化

5.1

土壤有机磷的有效性土壤中的有机磷经矿化作用转

变成的有效态磷是土壤中有效磷的主要来源之一,而土壤中

的磷素是植物获得其生长所需磷素的唯一来源,所以土壤有机磷的有效性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O土壤有机磷的有效性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主要影响因子有土壤—H、、。土壤温度、土壤微生物、有机肥料的施用等。有研究表明,土

壤pH会影响有机磷的有效性及土壤的供磷力…。。土壤温度影响着土壤有机磷的有效性。一般认为,土壤温度对土壤有机磷有效性的直接作用不明显,主要是通过作用于微生物和植物等间接影响有效磷。土壤温度的变化可导致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活性发生变化¨“。土壤低温会使土壤微生物活性降低,进而降低土壤有机磷有效性¨…。土壤有机磷的矿化离不开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微生物矿化有机磷的过程是土壤中的磷能否被循环利用的关键¨“。土壤有机磷往往要在土壤磷酸酶的酶促作用下才能转化为植物可吸收利用的形态,土壤中的酶则主要来自于土壤微生物和植物根系的分泌Ⅲo。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强弱往往可以反映土壤有机磷

分解和合成的动向与强度。一般认为,土壤磷酸酶活性强,

则土壤磷素状况好H…。土壤微生物量磷由于其周转快、极易矿化为植物有效磷而成为土壤有效磷的活性库‘421。VA菌根对促进作物吸收土壤磷素也具有良好作用¨“。冯固等Ⅲo用同位素示踪法在石灰性土壤上研究了AV菌根真菌对土壤有机磷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AV菌根真菌侵染促进了玉米根际土壤有机磷矿化,提高了土壤有机磷的生物有效性。有机肥料的施用也会影响土壤有机磷的有效性。曹翠玉等‘5¨通过室内培养与田间长期定位试验,在连续施肥15年的黄潮土上研究有机肥料对土壤有机磷的影响,结果表明

11700

安徽农业科学

连年施用有机肥料能提高土壤有机磷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土壤供磷水平。

5.2土壤有机磷的矿化在土壤中,有机磷矿化和生物同定这2个过程是同时存在的,是土壤磷素循环的主要过程。一方面,进入土壤的磷素因为吸附沉淀、微生物固持而被土壤所固定;另一方面,由于土壤生物的作用,进入土壤的磷素得以分解和转化”“。在一般情况下,土壤有机磷必须经过矿化作用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Ⅲ1。也有研究表明,某些有机磷化合物是可以被植物直接I吸收的,但在植物整个供磷量中所占比例较小∞…。土壤中有机磷经过物理、化学等过程转变成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态磷的过程就是有机磷的矿化。矿化是分解过程的一部分,主要取决于土壤微生物活性。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尤其是在温度条件适合微生物生长时,有机磷的分解矿化较快。有研究表明,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能够将难以被植物吸收利用的磷转化成可吸收利用的磷H“。Achat等。33。研究也表明,土壤微生物在磷素循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过去,有机磷矿化作用的研究只注重其矿化过程的研究【54。“,而当前研究的内容逐渐丰富起来,逐步涉及根系分泌物对有机磷矿化的影响、矿化机理等方面。Spohn等p6。研究了根系分泌物通过非菌根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磷的矿化作用,结果表明丙氨酸、葡萄糖能促进微生物总磷的矿化和磷酸酶活性,非菌根微生物根际分泌物对于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非常重要。Spohn等口“假设磷矿化是由微生物对碳的需求来驱动的,研究了调节微生物磷矿化的机理,结果证明其

假设正确,磷的矿化并不是由微生物对磷的需要来驱动的而

是对碳的需求。

5.3土壤有机磷矿化的影响因素影响土壤有机磷矿化的因素有很多。土壤有机磷的矿化是在磷酸酶的作用下以土壤微生物为中介进行的‘42:,其矿化速率决定于微生物的活动及酶活性pJ,所以凡是影响土壤微生物和磷酸酶活性的因素都会影响有机磷的矿化。其主要的影响网子有土壤的pH、土壤本身的有机磷含量、土壤温湿度、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及肥料的添加等。

土壤的pH对于磷的矿化率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冈素”…。这可能是因为在不同的pH条件下有机磷溶解性有差异。在不同pH的土壤中其他元素对磷的同定不同旧,进而影响土壤有机磷的矿化。有研究表明.土壤有机磷矿化随土壤pH的升高而增强旧J。土壤本身的含磷量对有机磷的矿化作用有影响。Fellman等”副研究表明,土壤的含磷量显著影响土壤磷的矿化率。赵少华等。5列研究表明,土壤中有机磷的初始含量对矿化速率有影响。

土壤的温度和湿度对有机磷的矿化具有显著影响。这是因为土壤温湿度直接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Whalen等¨9。在连续施用牛粪25年的土壤上,每5年采集1次样品,选取2个不同的土壤温度(10和20℃)及2个不同湿度(田间持水量的50%、75%)进行正交设计,在实验室进行室内培养试验,研究氮磷的矿化势,结果表明当土壤在温度为20

万方数据

℃,湿度为田间持水量的75%时,最大矿化量的回归方程斜率最大,并且实验室的储藏和培养条件影响该斜率。Yi等㈣o研究了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增温和放牧对有机磷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温和放牧相结合可以明显促进有机磷的矿化。

研究表明,无论是有机肥料的添加还是无机肥料的添加

都会影响土壤有机磷的矿化作用。张为政等B3。研究表明,有机肥的施用可以使石灰性土壤pH下降,土壤有机磷的矿化作用增强。Mafongoya等”o研究表明,有机肥料的添加有利于磷的矿化。Randhawa ̄6¨通过同位素稀释法结合室内培养法研究了绿肥的添加对有机磷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肥的添加可以使有机磷的矿化作用增强,增加土壤磷的可用性。Tangjang等。62。研究结果表明,磷矿化量在添加粪肥及无机肥料的土壤中较高。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微生物量磷、酶活性有影响‘63J,所以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也影响着有机磷的矿化作用。6结语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土壤有机磷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但是仍有很多问题未得到解决。目前,土壤有机磷仍有一部分的形态尚不明确。土壤有机磷中磷酸肌醇含量最多,可以达到有机磷总量的50%左右,其他的形态包括磷酯、核酸类、磷蛋白、微生物量磷等所占的比例均较少,而另一些形态由于技术等方面原因尚不明确。土壤有机磷的分级方法是研究土壤有机磷组分转化规律的基础,但是目前,有机磷的分级方法虽较多,但都存在缺陷。Bowman—Cole法虽是现在较经典、常用的方法,但是仍有很多方面需要改进;Hedley分级法虽然采用最多、具有较好应用前景,但由于存在耗时较长、成本偏高等问题,其运用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一套合理的、可以弥补已提出方法不足的且能反映土壤有机磷动态变化规律的有机磷分级方法的提出仍需广大学者的努力。有研究表明,有机磷各组分、形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但是各组分、形态之间的转化机理也未被探明。土壤有机磷的矿化直接关系到土壤磷素的有效性,因此土壤有机磷矿化研究一直被学者所关注。如何能使有机磷更快速地转化进而被植物所吸收利用将成为研究热点。但是,现在国内外对于土壤有机磷矿化作用的报道相较于碳氮矿化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多集中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研究尚有不足;由于土壤中有机磷矿化及生物固定这2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的,现在关于有机磷矿化量的计算都只是量的体现,并不是其真实过程的体现,生物固定的机理也不清楚。土壤微生物量磷是土壤有机磷中最为活跃的部分,并且土壤微生物对于磷素的转化循环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土壤微生物量磷虽引起学者们的关注,但是研究还不完善,所以应加强土壤微生物量磷方面的研究。这也会成为将来土壤有机磷研究的重要方面。参考文献

[1]来璐,郝明德,彭令发.土壤磷素研究进展[J].水土保持研究,2003,10

(1):65—67.

[2]夏凤禹,魏胜利,周胜利.上壤磷素形态及其有效化途径的研究进展

42卷33期石文静等土壤有机磷的研究进展

11701

[J].林业勘查设讨,2009,151(3):65—67.phosldu)msduringnaluralrevegetati(IilofPinussylvestrison

disosedsand

[3]赵少华,宁万太,张璐,等上壤有机磷研究进展[J].应用牛S学报,2004,15(11):2189—2194.

[4]尹逊霄,华珞,张振贤,等.土壤中磷素的有效1_牛及其循环转化机制

[J].首IIIii范大学学报,2005,26(3):95—101.

[5]赵琼,曾德慧.陆地生态系统磷素循环及其影响因素[J].植物生态学

报,2005,29(1):153—163.

[6]BROOKESPc,POWISONDs,JENKlNSONDS.Phosphorusinthesoil

microbialbionmss[J].SoilBiologyandBiochemistry,1984,16:169—175.[7]张林,吴宁,吴彦,等.土壤磷素形态及其分级方法研究进展[J].应用

生态学报,2009,20(7):】775—1782[8]孙桂芳,金继运,石元亮.±壤磷素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研究进展[J].

中国土壤till料,201l(2):I一9.[9]TA‘rE

KB.Thebiological

transformationofphosphorusinsoil[J].Plant

andSoil,1984,76:245—256.

[10]DALAL

RC.Soil

organicphosphorus[J].AdvancesinAgronomy,1977,

29:83—119.

[11]秦胜金,刘景双,王国平.影响土壤磷有效性变化作用机理[J].土壤

通报,2006,37(5):1012—1016.

[12]雷宏军,刘鑫,朱端卫.酸性土壤磷分级新方法建立与生物学评价

[J].土壤学报,2007,44(5):860—866.

[13]陈刚才,酿雾,王仕禄,等.土地中元素磷的地球化学[J].地质地球化

学,2001,29(2):78—81.[14]BOWMANRA,COLEC

VTransfi)rmationsof

organicphosphorussub-

stancesinsoilevaluatedbyNaHC01extraction[J].SoilSOi,1978,125:49

—54.

[15]刘建玲,张风华.土壤磷素fL学f7-为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j河北农

业大学学报,2000,23(3):36—45.

[16]范业宽,胡晓玲,李世俊.Bowman—Cole提取石灰4I'1-5:壤稳定…j中度

活性有机磷方法的改进[J].华中撼【k大学学报,1997,16(5):39—42.

[17]范业宽,李世俊,谭胜昔,等.Bowvnan.Cole法土二壤稳定性有机磷分级

方法存在问题的探讨[J].土壤通报,1999,30(1):2l一22.

[18]胡晓玲,尹淑霞,范业宽.石灰性土壤活性有机磷和中度活性有机磷

的有效|生分组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1,29(5):629—631.

[19]何小凤,谢英荷.土壤磷素形态及分级方法研究概述[J].科学之友,

2007(2):148—149

[20]冯跃华,张杨珠.土壤有机磷分级研究进展[J].湖南农、¨,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2,28(3):259—264.

[21]曲均峰,戴建军,徐明岗,等.长期施肥对土壤磷素影响研究进腱[J].

热带农业科学,2009,29(3):75—80.

[22]于群英.不同有机肥料对土壤有机磷组分的影响[J]安徽铀№科学,

2003,31(4):540—541.

[23]张为政,陈魁卿.有机肥对L壤有机磷组分及其宵效性的影响『J].东

北农学院学报,1988,19(2):112一118.

[24]张亚丽,沈其荣,曹翠E有机肥料对上壤有机磷组分及生物有效性

的影响[J].南京:勰业大学学报,1998,21(3):59—63.

[25]关焱,字万太,李建东.长期施日B对{一壤养分库的影响[J].生态学杂

志,2004,23(6):131—137.[26]陈欣,赵晶晶,鲁彩艳,等.有机物料中磷素研究进展[J].河南人学学

报:自然科学版,2007,37(I):56—60.

『27]陈欣,韩晓增,宋春,等.长期施肥对黑土供磷能/j及磷素有效’r#的影

响[J].安徽捉Ⅱ,科学,2012,40(6):3292—3294.

f28]邢璐,王火焰,陈玉东,等.施加粪肥对潮土有机磷形态转(LV,j影响

[J].土壤,2013,45(5):845—849.

『29]尹岩,梁成华,杜立字,等.施用有机肥对土壤有机磷转化的影响研究

『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2(4):39—43.[30]ACQUAYE

K.Somesignificanceofsoilorganicphosphorusmineraliza—

tioninthephosphorusnutritionof

co(’na

in

Ghana[J].Plant

anti

Soil,

1963,19(1):65—80.

[31]BUNEMANN

EK,MARSCHNERP.MCNEILI.AM,eta1.Mea.,iuring

rates

ofgr()ss

and

netmineralizationof

organicphosphorusinsoilsfJ].

SoilBioh)gyandBiochemistry,2007,39(4):900—913.

[32]TIECHER

T,RHEINHEIMERDDS,CALEGARlETA.Soilorganic

phosphorusformsunderdifferentsoil

nmnagement

s.vstenl's

mn]winter

crops。in

longterm

experiment[J].Soil&TillageResearch,2012,124:57

—67

[33]ACHAT

DL。,BAKKERMR,ZELLERB,etal

b)ng-tem]organi(’phos—

photosmineralizationin

Spedosolsunderforestsanditsrelationto(、arbon

andnitrogenmineralization[J].SoilBMogyandBiochenfistn,2010,42

(9):1479—1490.

[34]CEH

L,CERLIC,TURNERBL,eta1.Biogeochemicalcyclingofsoil

万方数据

quarriesin

Northwestern

Russia[Jj.Plant

aod

soil,2013,367(1/2):121

一134

【35jMUH^MMADAM,MARSCHNERP,KHAI|1DSK.Additionoforganic

andinorganicPsources

tosoil—Effects

on

Pp“)ls

and

microorganisrrts

SoilBiologyandBiochemistry.2012,49:106—113.

[36]赵吴琼氏朝施9巴土壤有机磷形态变化及其有效f生研究[D].哈尔滨:

东北农、l』:大学,2007

[37]周志红农业生态系统中磷循环的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1996,15

(5):62—66.

[38]严加亮.武夷山不【石】海拔土壤磷素的空间异质性研究[D].福仆f:福建

农林火。亨’,2012.

[39]孙大帅f:同放牧强度对青藏高I顷东部高寒草甸植被和{二壤影响的

研究[1)].兰州:兰州大学,2012.

[40]裴海岜.小同草甸披做类型I,f?壤有机磷类型及含量探讨[J].土壤,

2()02(I):47—50.

[41]谭鑫,张宏我国高寒草甸上壤磷素研究进展[J].草业与畜牧,2009,

160(3):I一5.

[42]黄敏,是金水,黄jji,等.土壤磷素微生物作用的研究进展[J].生态

环±章,13)03.12(3):366—370.[43]陈圈潮,何振立,黄昌勇.菜茶果冈红壤微生物量磷与士壤磷以及磷

植物育々夤陛之间的关系研究[J].t‘壤学报,2001,38(1):75—80.

[44]崔纪超.毛艳玲,杨智杰,等.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研究进展[J].亚热

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09,3(4):80—89.[45]滕泽琴,李旭东,韩会阁,等.土地利用方式对陇中黄土高原七壤磷组

分的影响[J].草、”学报,2013,22(2):30—37.

146:盂哪,嗲文华,贾r,f,等.磷肥、有机肥对土壤有机磷及磷酸酶活眭的影

响[J]7I删E农业大学学报,2006,29(4):57—59.

47]。Ij…廿亮,铆尧磊,乍柯川,等.作物根际土壤有机磷的分组及有效陛研

究[J].河南农、№大学学报,2002,36(1):27—31.

『48]沈乒隧,张鼎华.酸陆_[-壤无机磷研究进展[J].福建林业科技,2005,

32(1):75—78.

[49]谢光辉±:壤磷素循环与磷肥施用研究进展[J].土壤肥料,1989,6

(4):4—8.

『50]冯固,杨恙秋,白{圣莎,等石灰滗j:壤上VA菌根真菌对±二壤有机磷

矿(Lieu影响及其机碑劲J}茶[J].J‘壤通报,1993,24(4):184—186.

[51]曹翠R蒋f城.有机肥料对黄潮i.有效磷庠的影响[J].士壤,1998,

30(5):235—238.

[52]扬珏.阮晓红土壤磷素循环及其对七壤磷流失的影响[J].t嚷与环

境,200l,10(3):256—258.

『53]赵少毕,7F万奠:,张璐,等.东北:l!t角‘机磷的矿化过程研究[J].应用

生态学报,2005,16(IO):1858—1861

『54]sAd;At/S,PARF'HTRL,SA[3’G,eta1.Carbonandphosphorustrans—

fonnalillns(1uringde(omlx)sitionofpineforestfloorwithdifferentphos-

photos

status

J1.Biol

Fertil

Soils,1998,27:197—204

『55]MAFONGOYA

PL,BARAK

P,REEDJD.Carbon,nitrogen

andphos-

phorosnlineralization‘Jftreelea'.esand

lrlanure

JI.BiolFertSoils,2000,

30:298—305.

[56]SPOHN

M,ERMAKA,KUZYAKOVY.Microbial

grossorganicphosphor-

HS

minPralization‘-an1)e

stinmlatedbyrootexudates:A33Pisotopicdilu-

tionstud、一J1.SoilBiologyandBio(・hemistrv.2013.65:254—263.

f57]SPOHNM.KUZYAKO\LPhosphorusmineralizationcanbedrivenby

mienJI)ialneedforcarlton『J]&}ilBioh)gyandBiochemistry,2013,61:69

—75.

『58]FELLM^NJB.D’AMOREDV.Nitrogenandphosphorusmineralization

inthreewetlm_1td

typesinsoutheast.uaska,USAlJ].Wetlands,2007,27

(1):44—53.

『59]WHAl.ENJK,CtlANGC,OIJsONBM.Nitrogenandphosphorusminer-

alization|H)tentialsofsoilsrecei『、ing

repeatedannualcattlemanuleappli—cationsiJ

Biolo盼and

Fertilit、of

SOils,2001,34(5):334—341.

60

YICa【l—mi.WANGYF,CHENCR.W}umingantigrazingincreasemin・eralizatit)lloforganicrinan

alpinemeadOWecosystemof

Qinghai—Tibet

P1ateau,China

I.Plant&)il.2012.357:73—87.

『61]RANI)H^w^PS,CONI)RONLM.DIHJ,eta1.Effectofgreenmanure

addition

on

soilorgani(’phosphorusmineralisation[J].NutrientCyclingin

Agroecosystems,2005,73(2/3):181—189.

[62]TANGJAN(;S.ARUNACHALAM

A,ARUNACHALAMK,eta1.Influence

ofplantresidues.farmyardmanureandinorgani(‘fertilizers

on

s()ilNand

mineralizationandgrovdhof.4behnoschusesculerⅡusLinn[J].Climate

ChangeandEnvironmentalSustainalfility,2013,1(2):127—137.

(下转第11703页)

42卷33期朱惠明等小麦孕穗肥用量比较研究

11703

小穗退化的作用最好。比对照降低了31.08%,4粒小穗比例比对照提高了74.21%:施用97.5kg/hm2尿素的C处理1粒小穗比例比对照降低了35.62%,4粒小穗比例比对照提高115.31%,4粒小穗数量比对照增加了1倍多。用量最少的A处理和用量最多的E处理平均结实小穗结实粒数分别比对照多结实0.08、0.11粒,C处理平均结实小穗粒数达到2.68粒,比对照多结实0.19粒,小穗结实粒数最多,结实能力最强,最终每穗结实粒数最多,C处理每穗粒数比对照增加4.13粒,增加10.07%。

2.3.2小穗结实。施用孕穗肥增强了幼穗分化发育的养分

供给能力,促进了小穗的高位小花的正常发育,提高了高位小花的结实能力’2J。由表2可知,在成熟期,施用孕穗肥处理结实粒数少的1—3粒小穗比例明显降低,结实粒数多的4粒小穗比例明显提高,其中以l粒小穗比例的降低和4粒小穗比例的提高最明显。施用52.5kg/hm2尿素的A处理l粒小穗比例比对照降低了19.34%,4粒小穗比例比对照提高了63.13%;施用142.5kg/hm2尿素的E处理1粒小穗比例

表2孕穗肥用量对穗部性状的影响

处理

ABCDECk

穗下节

cm3I.5032.Ol32.7732.II32.3I3I.19

总小穗

19.0318.7719.2919.0919.0719.34

退化小穗

2.792.732.472.612.662.86

退化/J、穗

%14.6614.5412.8013.6713.9514.79

1粒小穗

%11.5510.419.2210.389.8714.32

2謦,j、穗

%34.0233.003I.1031.513I.9933.21

3等,J、穗

%40.5841.2141.4044.0l43.3544.73

4麓/j、穗粒/实小穗粒/穗

%13.8515.3818.2814.4914.798.49

2.572.622.682.642.602.49

41.6941.9645.1543.5542.6141.02

千粒重

g4I.4242.2042.5742.6042.7140.75

2.3.3粒重。施用孕穗肥各处理的粒重均明显高于对照,其中施用52.5kdhm2尿素的A处理粒重增加最小,比对照千粒重增加0.67g,增幅为1.64%;施用142.5ks/hm2尿素的E处理粒重增加最多,比对照千粒重增加1.96g,增幅为4.81%。在该试验用量条件下,施用孕穗肥后的粒重随孕穗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

2.4孕穗肥用量对单穗生产力的影响将成熟期取样测定的各处理每穗粒数和粒重的乘积作为单穗生产力。由表3可知,各处理间单穗生产力存在极显著差异(F=9.848一>5.64)。采用新复极差测验(LSR法)进行处理间多重比较,发现施用97.5、120、142.5kg/hm2尿素的c、D、E处理单穗生产力在0.0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施用75kg/hm2尿素的B处理单穗生产力在0.05水平显著高于对照,施用52.5kg/hm2尿素的A处理单穗生产力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在5个施用不同孕穗肥用量的处理间,C处理单穗生产力在0.叭水平显著高于A和B处理,在0.05水平显著高于E处理;D处理单穗生产力在0.05水平显著高于A处理;其他处理单穗生产力差异不显著。

经分析和比较,孕穗肥施用97.5kg/hm2尿素的c处理提高单穗生产力、增加产量的作用最为理想。此外,孕穗肥施用120kg/hm2尿素的D处理增产作用也比较理想。孕穗肥用量低于75kg/hm2和超过120kg/hm2尿素,对于提高单穗生产力、增加产量的作用均不太理想。

表3孕穗肥用量对单穗生产力的影响

注:不同大小写字母分别表不差异在0.01、0.05水平显著。

3结论与讨论

研究表明,叶龄余数0.5叶施用孕穗肥,不会明显增加后期倒伏的风险,能增强后期的养分供给水平,促进幼穗的正常发育生长,减少小穗、小花退化,增加结实小穗的结实粒数,全面提高穗型质量,同时能有效防止早衰,延长叶片的绿叶功能期,提高光合产物生产和积累能力,促进增粒、增重,

提高单穗和群体的生产能力。叶龄余数o.5叶施用孕穗肥,

最佳用量为97.5kg/hm2尿素,其次为120kg/hm2尿素,用量低于75kg/hm2尿素时作用不显著,用量超过120

kg/hm2

尿素时不但施用不经济,而且会引起施用效果的下降。参考文献

[1]凌启鸿.作物群体质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23—

2=舅.

[2]彭永欣,蔡建忠,赵兴荣.小麦小花分化退化与保花增粒的研究[C]//

凌启鸿.稻麦研究新进展.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176—179.

(上接第11701页)

[63]BALOTA

ences

ities,and

use

mineralizationin

brazilianofisol[J].LandDegradation&

EL,YADAIF,AMARALH,eta1.Long-termland

influ-

Development,2014,25(4):397—406.

soilmicrobialbiomassPandS.phosphataseandarylsulfataseactiv-

万方数据

土壤有机磷的研究进展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石文静, SHI Wen-jing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安徽农业科学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4(33)

引用本文格式:石文静. SHI Wen-jing 土壤有机磷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14(33)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Anhui

Agn.Sei.2014,42(33):11697—11701,11703责任编辑刘月娟责任校对李岩

土壤有机磷的研究进展

石文静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在我国的多数土壤中,土壤有机磷在土壤磷素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土壤有机磷直接关系土壤中有效磷的丰缺。它可以通过矿化作用转化为可供植物直接利用的磷。笔者从土壤有机磷的组成、土壤有机磷的分级、土壤有机磷总量的测定方法、土壤有机磷含量的影

响因素、土壤有机磷的矿化及其影响因素、施肥对土壤有机磷组分含量及形态转化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土壤有机磷近年来的研究进

展,并且提出目前土壤磷素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热点。关键词土壤;有机磷;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S1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l(2014)33—11697—05

ResearchAdvanceinSoilOrganicPhosphorusSill

Wen-jing

content

(StateKeylaboratoryofGrasslandAgro—ecosystem,SchoolofLifeScience,[anzhouUniversity,Lanzhou,Gansu730000)

Abstract

to

Inmostsoilsinof

China,proportionofsoilorganicphosphorusislargerintotal

can

the

soilavailablephosphorus.It

recent

phosphorus.Soilorganicphosphorusisdirectlyrelated

betransformedintoavailablephosphorusbymineralization.Theresearchadvancesofsoilor-

ganicphosphorusin

years

were

summarizedfromaspectsofsoilorganic

phosphoruscomposition,fractionation,totalamount

and

determination

content

method,contentinfluencingform

factors,mineraliz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effectsoffertilization

on

soil

organic

were

phosphorusfractions

and

transformation.The

existingproblemsinsoilorganicphosphorusresearchanditshotspotsinfuturealsoputforward.

KeywordsSoil;Organicphosphorus;Research

advance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须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有着不能被替代的功能…。植物所需要的磷素主要是从土壤中获得的,所以土壤缺乏植物可利用的磷就会成为植物生长发育的

为是土壤有机磷的主要形态。核酸类有机磷是一类含磷和

氮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较容易和黏粒相结合形成有机一无

机复合体。当它形成有机一无机复合体时,它不容易被酶所水解,变得较稳定,难以被植物所利用旧。。但是,核酸类有机磷相较于植素而言,它是较容易被磷酸酶所水解的,而后释放出磷酸和糖类。微生物量磷指的是,土壤中所有活体微生物所含有的磷,其含量虽小,仅仅是微生物干物质量的1.4%~4.7%,但是它对于土壤磷素循环转化和植物磷素营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一o。相较于土壤无机磷,有机磷在土壤中的移动性较大,被土壤无机矿物的固定程度较低,即使是难溶于水的有机磷,经矿化后也可以持续释放出无机磷,对植物生长极为有利一“…。2土壤有机磷的分级

为了评估土壤有效磷库的大小及土壤磷素的供应状况,各国学者先后提出一些磷素的分级测定方法¨“。这些方法不仅可以用来估计土壤中有效磷的数量、不同土壤磷组分库的数量以及对土壤有效磷的补充能力。1“,而且可以用于研究不同的管理措施对土壤磷素分布的影响、微生物活动对土壤磷素的影响以及土壤磷素的迁移与转化等¨1。目前,土壤有机磷的分级测定方法较多,而使用合适的有机磷分级方法研究土壤中有机磷的形态及有效性对于揭示土壤磷素状况及其转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比于土壤无机磷的分级研究,土壤有机磷分级研究的进展相对缓慢,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才提出土壤有机磷的分级方法,即Bowman—Cole法‘1“。Bowman和Cole将土壤有机磷分为活性有机磷(用0.5

moL/L

主要问题。21。因此,土壤中的磷是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

因子,其含量以及供给状况对植物的生长有直接的影响?在我国的大部分土壤中,土壤有机磷在土壤全磷量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土壤有机磷通过矿化作用可以转变成供给植物直接利用的有效态磷,因而它直接关系着土壤中可利用的有效磷量,尤其是在无机磷量较低的土壤上,有机磷的矿化就成为植物吸收磷素的重要来源p1。因此,土壤有机磷的研究是

极其重要的。土壤有机磷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土壤一植物

系统中的磷营养循环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有机磷的研究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尤其是针对有机磷含量较高而有效磷相对贫乏的土壤。笔者就土壤有机磷现有的研究做简要概述,以期为国内土壤有机磷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1土壤有机磷的组成

土壤磷素包括有机磷和无机磷两种形态,其中土壤有机磷可以占土壤全磷量的20%~80%,其变幅较大,且土壤有机磷量和有机质含量之间呈正相关,其含量会随地区和土壤类型的不同而不同”o。土壤有机磷不仅含有化合态的肌醇磷酸酯、磷脂、核苷酸、磷蛋白、磷酸糖,而且含有吸附在有机物表面和与有机物络合的磷酸盐¨・以及微生物量磷旧j。其中,肌醇磷酸酯的含量最高,约占有机磷总量的50%"。,磷酯约1%~5%,核酸类有机磷占10%以下,核酸类中核苷酸

0.2%~2.5%。8o,微生物量磷约3%。植物、微生物残体等都

可以释放出磷酯类化合物,其中以土壤微生物为主。磷酯类较易分解,有的甚至可以通过自然纯化学反应分解,可被认

基金项目作者简介收稿日期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203007):

石文静(1990一),女,满族,内蒙古包头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土壤生态学。

2014一lO一14

pn为8.5的NaHCO,浸

提的磷)、中等活性有机磷(包括酸溶性的有机磷和碱溶性的无机磷)、中等稳定性有机磷(存在于不沉淀的富里酸部分中的有机磷)以及高稳性有机磷(存在于沉淀的胡敏酸部分中的有机磷)4种组分¨…,其中活性有机磷是最容易被植物吸收且最易被矿化的,而高稳性有机磷则是最难被矿化的且基

万方数据

11698

安徽农业科学

本不会被植物所吸收。贺铁等曾对该法进行了校验研究,其效验结果表明该该分级方法不仅可以把几种矿化程度不同的有机化合物分离开来,而且可以用来检验土壤有机磷对植物的有效性。但是,Bowman—Cole分级法也有缺陷。曾有学者认为Bowman—Cole法中的先酸后碱的浸提顺序不够合理¨“,这是因为先酸后碱的浸提顺序会造成中等活性的有机磷量偏高,而使稳定性的有机磷量偏小。范业宽等¨刮将浸提方法改为先碱后酸,并且针对石灰性土壤的特点,在提

取稳定性和中度活性有机磷的方法中探讨超声波处理对缩

短振荡时间的贡献,结果表明在提取石灰性土壤中稳定性有机磷时,先用0.5

mol/L

NaHCO,去除速效磷,再用0.05

moL/L

NaOH浸提,经超声波处理15min,效果较好,同一处

理的残样用1mol/L

H:SO。处理2h,可提取中度活性有机

磷。随后,有学者提出,有机磷并不是胡敏酸、富里酸的结构成分,且Jackman和c.A.Blaok提出植酸盐和它的衍生物的生物有效性是不同的,植铁酸在pH3~7下较难水解,但是它的衍生物肌醇三磷酸铁盐较容易被水解,所以Bowman.Cole将pH1.0~1.8作为划分中稳性与高稳性有机磷的标准是不太理想的。范业宽等¨71在他们的研究中用大量的土样来制备稳定性有机磷的碱浸提液,把浸提液pH逐次调节

为5个不同等级,并且过滤得到5组沉淀物,进而研究5组

不同沉淀物返加到土壤中后矿化速率的差异,从而寻找划分中稳性与高稳性有机磷的合理pH分界值。研究表明,pH为3是划分土壤中稳性与高稳性有机磷较合理的分界值。胡晓玲等¨副基于范业宽酸性水稻土改良法的优点,针对Bowman.Cole法对石灰性土壤有机磷分组方法方面的不足,提出石灰性土壤活性有机磷和中度活性有机磷的分级方法。

除了Bowman—Cole分级体系之外,还有其他4种分级体系,分别是lvanoff等提出的有机磷分级、Hedley等提出的土壤磷素分级体系及其修正体系、Guppy分级法以及Tiessen等提出的土壤磷素分级体系。Ivanoff等虽然仍采用先酸后碱的浸提顺序来提取中等活性有机磷及稳定性有机磷,但是他们认为活性有机磷应包括微生物量磷,所以将浸提中等活性有机磷的浸提剂改成了1

mol/L

HCl¨1。目前被学者采用最

多且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是Hedley分级法。该法可以更好地反映出土壤中磷素形态的动态变化。它是通过连续浸提的技术,把有机磷和无机磷分在不同的组分中¨…,分为树脂一P、NaHCO,.P、微生物量磷、NaOH—P、土壤团聚体内磷(土壤超声分散后用NaOH提取)、磷灰石型磷(用稀HCl提取)以及残留磷七大类。但是,Hedley土壤磷素分级方法因为需要配备高速离心机,使用o.45¨m滤膜过滤,所以存在着耗时较长、成本偏高等问题。Cross和Schlesinger对Hedley磷素分级方法做了进一步的丰富。他们认为,在成土过程中,土壤中磷素形态会随着生物地球化学作用而不断的发生变化,所以将Hedley分级中的磷素形态重新归纳为生物态磷(Bio—

logical

fraction)和地球化学态磷(Geochemicalfraction)…1。Guppy等针对Hedley体系中要对浸提液高速离心和频繁过滤的问题,提出一种简便的磷分级体系。他们把土壤磷分为

万方数据

了5个组分,即树脂一P、NaHCO,一P、NaOH—P、HCl一P、残余一Pm]。这种方法对P的回收率高达95%,并且具有操作简单、适用性更强、费用相对较低等优点¨o。Tiessen等也对

Hedley磷素分级法作了进一步的修正,将土壤磷素分为六大

类,省去了Hedley分级法中含量较低的土壤微生物量磷和土壤团聚体内磷,在用稀盐酸浸提后又用浓盐酸进行浸提,用于提取残留态中的部分有机磷。该方法已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Hedley磷素分级改进方法¨1。土壤有机磷的化学性质和组成是十分复杂的,所以到目前为止对土壤有机磷没有统一的分级方法。Bowman—Cole法是现在较经典、常用的方法。有机磷的分级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3施肥对土壤有机磷组分含量及形态转化的影响

长期施用有机肥可以增加有机磷含量旧“。增加的有机磷主要是活性和中度活性有机磷。于群英旧副曾通过培养试验研究了有机肥料对有机磷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的施用能使土壤的高活性、中活性及中稳性有机磷的含量明显增加,尤其是中活性有机磷含量。张为政等旧。研究表明,中活性有机磷和高稳性有机磷会因有机肥的施用而增加,活性有机磷和中稳性有机磷却减少。张亚丽等Ⅲo研究表明,有机肥料的施用可以使土壤中4种有机磷组分含量明显提高。尹金来等哺1则在石灰性土壤上进行了化肥和有机肥配合施用对土壤有机磷影响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磷的各组分在化肥和有机肥配合施用的情况下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增量最大的是活性有机磷,其次是中度活性、中稳性有机磷,而增幅最小的是高稳性有机磷∞・。绿肥和粪肥施入土壤能显著增加土壤中有机磷的有效形态Ⅲ1。陈欣等嵋“研究了长期施肥后黑土供磷能力,结果表明与长期不施肥处理相比,施化肥与化肥配施有机肥均能明显增加土壤各形态磷素。邢璐等Ⅲo对施加粪肥对潮土有机磷形态转化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研究,发现粪肥施加可以增加土壤有机磷的形态。尹岩等四1通过室内淹水灭菌的培养方法,研究了有机肥施用对土壤有机磷转化的影响,发现有机肥的施用使有机磷含量增加,并且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有机肥磷素可以直接转化为活性有机磷和高稳态有机磷。4土壤有机磷的测定及有机磷总含量的影响因素

4.1

土壤有机磷总量的测定土壤有机磷总量的测定方法

主要有灼烧法和浸提法2种。灼烧法较浸提法更为简便、精确,所以灼烧法是目前较常用的方法。其原理是通过灼烧使得有机磷矿化,然后用酸溶解浸提,酸液中的磷来自有机磷和无机磷两部分,未经灼烧的土壤用同浓度的酸浸提所含的磷只来源于无机部分,经灼烧提取的磷量与未经灼烧提取的磷量两者的差值即为有机磷总量。各学者在采取灼烧法浸提过程中所用酸的浓度不一。Acquaye¨州在进行土壤有机磷矿化研究时,用灼烧法测定土壤有机磷量所用的提取的酸是

0.1mol/LH2S04;Btinemann等¨1’“1所用的提取酸是0.5

molfL

H2S04;Achat等¨刮所用的则是0.1mol/L

H2S04;而

Cell等Ⅲ。采用灼烧法测定土壤有机磷量所用的提取的酸是HCl。现在对于所用的提取酸,仍有学者在不断进行新的尝

42卷33期

石文静等土壤有机磷的研究进展

11699

.-1

2试与改进。

浸提法是采用H2S04一NaOH浸提,即先用H:s0。再用

5J,;Na014浸提出酸性及碱性有机磷和无机磷,减去其中无机态

J。磷,从而得蓟有机态磷含量。该方法的特点是把总磷进一步

ji_区分为酸溶性磷及碱溶性磷,然后分别减去浸提液中的无机

三磷,而得到酸溶性有机磷和碱溶性有机磷,两者的和就是土

‘壤有机磷总量。浸提法的缺点在于容易不完全浸提以及有水解反应的发生。这就会造成测得的有机磷总量比实际小。针对不同土壤类型所用的浸提剂也有区别”o,学者们也在对

其进行不断地改进。在较新文献中,Muhammad等"纠试验所

用的浸提剂是0.5

mol/LNaHCO,、0.1

mol/L

NaOH和1

mol/LHCl。

4.2土壤有机磷总含量的影响因素土壤有机磷的含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影响因素有土壤理化性质、季节变化、生物因素及人为活动。

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有机磷含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土壤有机磷的含量受土壤母质的影响颇大,母质不同,土壤中有机磷的含量也不尽相同嘲1;有机磷及其各组分在土壤中的含量分布因土壤类型的不同而不同㈨o,通常有机磷含量最高的是有机土和有机质土,其次是软土及变性土,而氧化土及某些灰化土的有机磷含量最低"o;土壤pH对土壤有机磷含量也有影响,酸性土壤较碱性土壤更易积累有机磷引。

季节变化、海拔高度对土壤有机磷含量的影响主要表现

oj为以百方面。季节变化会影响土壤有机磷含量,土壤有机磷

,・含量在不同的季节变化较大¨…。土壤有机磷含量通常随着气愠的升高、雨量的增加而增加口1,并且土壤有机磷含量因

季节不同而呈周期性变化"“。海拔高度也是土壤有机磷含

量的影响因素之一。海拔高度不同,其土壤有机磷含量也会

有差异。严加亮旧1在武夷山进行海拔高度对土壤有机磷的研究,发现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有机磷的含量逐渐增加,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同一土层不同海拔高度土壤有机磷的含量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影响土壤有机磷含量的生物因素主要是指植物和土壤

微生物。在以磷为限制因子的草地上,从植物残余物中释放

出来的磷会迅速进入土壤有机磷中,然后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p…。植物物种组成影响着土壤中有机磷的储量。土壤中有机磷的含量会因植被类型的不同而有差异。裴海岜㈣1用Bowman—Cole法对不同草甸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磷的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草甸土壤中活性有机磷的含量最低。另外,根际土壤中有机磷量、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和非根际区相比有明显差别。这是由植物的吸收、土壤磷素的迁移方式以及植物根系分泌物对植物生长微区的改造造成的H“。曾有人对埂土中的红油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根际土壤有机磷总量、有效磷含量均低于非根际土壤m1。土壤中有机磷的储量离不开微生物的作用。土壤微生物量磷是土壤有机磷中最为活跃的部分H“。陈国潮等H引对微生物量磷与土壤磷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微生物量磷与土

万方数据

壤全磷、土壤有机磷以及土壤速效磷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影响着土壤的有机磷储量。这是因为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会导致进入土壤的肥料和植物残

体的数量和性质不同ⅢJ,同时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会影响

土壤养分物质的输入与输出,进而影响土壤的养分含量。滕泽琴等‘45。选取已有50年传统耕作历史的农田和退耕24年的草地(围栏和放牧)2种生态系统来探讨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磷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各组分无机磷的含量有影响,对有机磷亦有影响。

长期施用磷肥、氮磷钾肥或与有机肥料混施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累积有机磷,有效磷状况也会因此而有所提高…。长期施用化学磷肥或有机肥可以使土壤的有机磷量和无机磷量增加,而化肥主要增加无机磷含量,有机肥则以增加有机磷含量为主拉“。孟娜等m1曾通过微区桶试验证明了有机肥的施用能明显地增加土壤有机磷的含量及土壤的磷酸酶活性。刘世亮等H¨采用玉米盆栽磷肥试验,用Bowman—Cole法对石灰性土壤中玉米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有机磷含量进行了分组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土壤中施人不同磷肥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有机磷含量。

5土壤有机磷的有效性及有机磷的矿化

5.1

土壤有机磷的有效性土壤中的有机磷经矿化作用转

变成的有效态磷是土壤中有效磷的主要来源之一,而土壤中

的磷素是植物获得其生长所需磷素的唯一来源,所以土壤有机磷的有效性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O土壤有机磷的有效性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主要影响因子有土壤—H、、。土壤温度、土壤微生物、有机肥料的施用等。有研究表明,土

壤pH会影响有机磷的有效性及土壤的供磷力…。。土壤温度影响着土壤有机磷的有效性。一般认为,土壤温度对土壤有机磷有效性的直接作用不明显,主要是通过作用于微生物和植物等间接影响有效磷。土壤温度的变化可导致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活性发生变化¨“。土壤低温会使土壤微生物活性降低,进而降低土壤有机磷有效性¨…。土壤有机磷的矿化离不开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微生物矿化有机磷的过程是土壤中的磷能否被循环利用的关键¨“。土壤有机磷往往要在土壤磷酸酶的酶促作用下才能转化为植物可吸收利用的形态,土壤中的酶则主要来自于土壤微生物和植物根系的分泌Ⅲo。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强弱往往可以反映土壤有机磷

分解和合成的动向与强度。一般认为,土壤磷酸酶活性强,

则土壤磷素状况好H…。土壤微生物量磷由于其周转快、极易矿化为植物有效磷而成为土壤有效磷的活性库‘421。VA菌根对促进作物吸收土壤磷素也具有良好作用¨“。冯固等Ⅲo用同位素示踪法在石灰性土壤上研究了AV菌根真菌对土壤有机磷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AV菌根真菌侵染促进了玉米根际土壤有机磷矿化,提高了土壤有机磷的生物有效性。有机肥料的施用也会影响土壤有机磷的有效性。曹翠玉等‘5¨通过室内培养与田间长期定位试验,在连续施肥15年的黄潮土上研究有机肥料对土壤有机磷的影响,结果表明

11700

安徽农业科学

连年施用有机肥料能提高土壤有机磷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土壤供磷水平。

5.2土壤有机磷的矿化在土壤中,有机磷矿化和生物同定这2个过程是同时存在的,是土壤磷素循环的主要过程。一方面,进入土壤的磷素因为吸附沉淀、微生物固持而被土壤所固定;另一方面,由于土壤生物的作用,进入土壤的磷素得以分解和转化”“。在一般情况下,土壤有机磷必须经过矿化作用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Ⅲ1。也有研究表明,某些有机磷化合物是可以被植物直接I吸收的,但在植物整个供磷量中所占比例较小∞…。土壤中有机磷经过物理、化学等过程转变成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态磷的过程就是有机磷的矿化。矿化是分解过程的一部分,主要取决于土壤微生物活性。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尤其是在温度条件适合微生物生长时,有机磷的分解矿化较快。有研究表明,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能够将难以被植物吸收利用的磷转化成可吸收利用的磷H“。Achat等。33。研究也表明,土壤微生物在磷素循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过去,有机磷矿化作用的研究只注重其矿化过程的研究【54。“,而当前研究的内容逐渐丰富起来,逐步涉及根系分泌物对有机磷矿化的影响、矿化机理等方面。Spohn等p6。研究了根系分泌物通过非菌根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磷的矿化作用,结果表明丙氨酸、葡萄糖能促进微生物总磷的矿化和磷酸酶活性,非菌根微生物根际分泌物对于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非常重要。Spohn等口“假设磷矿化是由微生物对碳的需求来驱动的,研究了调节微生物磷矿化的机理,结果证明其

假设正确,磷的矿化并不是由微生物对磷的需要来驱动的而

是对碳的需求。

5.3土壤有机磷矿化的影响因素影响土壤有机磷矿化的因素有很多。土壤有机磷的矿化是在磷酸酶的作用下以土壤微生物为中介进行的‘42:,其矿化速率决定于微生物的活动及酶活性pJ,所以凡是影响土壤微生物和磷酸酶活性的因素都会影响有机磷的矿化。其主要的影响网子有土壤的pH、土壤本身的有机磷含量、土壤温湿度、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及肥料的添加等。

土壤的pH对于磷的矿化率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冈素”…。这可能是因为在不同的pH条件下有机磷溶解性有差异。在不同pH的土壤中其他元素对磷的同定不同旧,进而影响土壤有机磷的矿化。有研究表明.土壤有机磷矿化随土壤pH的升高而增强旧J。土壤本身的含磷量对有机磷的矿化作用有影响。Fellman等”副研究表明,土壤的含磷量显著影响土壤磷的矿化率。赵少华等。5列研究表明,土壤中有机磷的初始含量对矿化速率有影响。

土壤的温度和湿度对有机磷的矿化具有显著影响。这是因为土壤温湿度直接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Whalen等¨9。在连续施用牛粪25年的土壤上,每5年采集1次样品,选取2个不同的土壤温度(10和20℃)及2个不同湿度(田间持水量的50%、75%)进行正交设计,在实验室进行室内培养试验,研究氮磷的矿化势,结果表明当土壤在温度为20

万方数据

℃,湿度为田间持水量的75%时,最大矿化量的回归方程斜率最大,并且实验室的储藏和培养条件影响该斜率。Yi等㈣o研究了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增温和放牧对有机磷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温和放牧相结合可以明显促进有机磷的矿化。

研究表明,无论是有机肥料的添加还是无机肥料的添加

都会影响土壤有机磷的矿化作用。张为政等B3。研究表明,有机肥的施用可以使石灰性土壤pH下降,土壤有机磷的矿化作用增强。Mafongoya等”o研究表明,有机肥料的添加有利于磷的矿化。Randhawa ̄6¨通过同位素稀释法结合室内培养法研究了绿肥的添加对有机磷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肥的添加可以使有机磷的矿化作用增强,增加土壤磷的可用性。Tangjang等。62。研究结果表明,磷矿化量在添加粪肥及无机肥料的土壤中较高。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微生物量磷、酶活性有影响‘63J,所以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也影响着有机磷的矿化作用。6结语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土壤有机磷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但是仍有很多问题未得到解决。目前,土壤有机磷仍有一部分的形态尚不明确。土壤有机磷中磷酸肌醇含量最多,可以达到有机磷总量的50%左右,其他的形态包括磷酯、核酸类、磷蛋白、微生物量磷等所占的比例均较少,而另一些形态由于技术等方面原因尚不明确。土壤有机磷的分级方法是研究土壤有机磷组分转化规律的基础,但是目前,有机磷的分级方法虽较多,但都存在缺陷。Bowman—Cole法虽是现在较经典、常用的方法,但是仍有很多方面需要改进;Hedley分级法虽然采用最多、具有较好应用前景,但由于存在耗时较长、成本偏高等问题,其运用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一套合理的、可以弥补已提出方法不足的且能反映土壤有机磷动态变化规律的有机磷分级方法的提出仍需广大学者的努力。有研究表明,有机磷各组分、形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但是各组分、形态之间的转化机理也未被探明。土壤有机磷的矿化直接关系到土壤磷素的有效性,因此土壤有机磷矿化研究一直被学者所关注。如何能使有机磷更快速地转化进而被植物所吸收利用将成为研究热点。但是,现在国内外对于土壤有机磷矿化作用的报道相较于碳氮矿化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多集中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研究尚有不足;由于土壤中有机磷矿化及生物固定这2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的,现在关于有机磷矿化量的计算都只是量的体现,并不是其真实过程的体现,生物固定的机理也不清楚。土壤微生物量磷是土壤有机磷中最为活跃的部分,并且土壤微生物对于磷素的转化循环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土壤微生物量磷虽引起学者们的关注,但是研究还不完善,所以应加强土壤微生物量磷方面的研究。这也会成为将来土壤有机磷研究的重要方面。参考文献

[1]来璐,郝明德,彭令发.土壤磷素研究进展[J].水土保持研究,2003,10

(1):65—67.

[2]夏凤禹,魏胜利,周胜利.上壤磷素形态及其有效化途径的研究进展

42卷33期石文静等土壤有机磷的研究进展

11701

[J].林业勘查设讨,2009,151(3):65—67.phosldu)msduringnaluralrevegetati(IilofPinussylvestrison

disosedsand

[3]赵少华,宁万太,张璐,等上壤有机磷研究进展[J].应用牛S学报,2004,15(11):2189—2194.

[4]尹逊霄,华珞,张振贤,等.土壤中磷素的有效1_牛及其循环转化机制

[J].首IIIii范大学学报,2005,26(3):95—101.

[5]赵琼,曾德慧.陆地生态系统磷素循环及其影响因素[J].植物生态学

报,2005,29(1):153—163.

[6]BROOKESPc,POWISONDs,JENKlNSONDS.Phosphorusinthesoil

microbialbionmss[J].SoilBiologyandBiochemistry,1984,16:169—175.[7]张林,吴宁,吴彦,等.土壤磷素形态及其分级方法研究进展[J].应用

生态学报,2009,20(7):】775—1782[8]孙桂芳,金继运,石元亮.±壤磷素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研究进展[J].

中国土壤till料,201l(2):I一9.[9]TA‘rE

KB.Thebiological

transformationofphosphorusinsoil[J].Plant

andSoil,1984,76:245—256.

[10]DALAL

RC.Soil

organicphosphorus[J].AdvancesinAgronomy,1977,

29:83—119.

[11]秦胜金,刘景双,王国平.影响土壤磷有效性变化作用机理[J].土壤

通报,2006,37(5):1012—1016.

[12]雷宏军,刘鑫,朱端卫.酸性土壤磷分级新方法建立与生物学评价

[J].土壤学报,2007,44(5):860—866.

[13]陈刚才,酿雾,王仕禄,等.土地中元素磷的地球化学[J].地质地球化

学,2001,29(2):78—81.[14]BOWMANRA,COLEC

VTransfi)rmationsof

organicphosphorussub-

stancesinsoilevaluatedbyNaHC01extraction[J].SoilSOi,1978,125:49

—54.

[15]刘建玲,张风华.土壤磷素fL学f7-为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j河北农

业大学学报,2000,23(3):36—45.

[16]范业宽,胡晓玲,李世俊.Bowman—Cole提取石灰4I'1-5:壤稳定…j中度

活性有机磷方法的改进[J].华中撼【k大学学报,1997,16(5):39—42.

[17]范业宽,李世俊,谭胜昔,等.Bowvnan.Cole法土二壤稳定性有机磷分级

方法存在问题的探讨[J].土壤通报,1999,30(1):2l一22.

[18]胡晓玲,尹淑霞,范业宽.石灰性土壤活性有机磷和中度活性有机磷

的有效|生分组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1,29(5):629—631.

[19]何小凤,谢英荷.土壤磷素形态及分级方法研究概述[J].科学之友,

2007(2):148—149

[20]冯跃华,张杨珠.土壤有机磷分级研究进展[J].湖南农、¨,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2,28(3):259—264.

[21]曲均峰,戴建军,徐明岗,等.长期施肥对土壤磷素影响研究进腱[J].

热带农业科学,2009,29(3):75—80.

[22]于群英.不同有机肥料对土壤有机磷组分的影响[J]安徽铀№科学,

2003,31(4):540—541.

[23]张为政,陈魁卿.有机肥对L壤有机磷组分及其宵效性的影响『J].东

北农学院学报,1988,19(2):112一118.

[24]张亚丽,沈其荣,曹翠E有机肥料对上壤有机磷组分及生物有效性

的影响[J].南京:勰业大学学报,1998,21(3):59—63.

[25]关焱,字万太,李建东.长期施日B对{一壤养分库的影响[J].生态学杂

志,2004,23(6):131—137.[26]陈欣,赵晶晶,鲁彩艳,等.有机物料中磷素研究进展[J].河南人学学

报:自然科学版,2007,37(I):56—60.

『27]陈欣,韩晓增,宋春,等.长期施肥对黑土供磷能/j及磷素有效’r#的影

响[J].安徽捉Ⅱ,科学,2012,40(6):3292—3294.

f28]邢璐,王火焰,陈玉东,等.施加粪肥对潮土有机磷形态转(LV,j影响

[J].土壤,2013,45(5):845—849.

『29]尹岩,梁成华,杜立字,等.施用有机肥对土壤有机磷转化的影响研究

『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2(4):39—43.[30]ACQUAYE

K.Somesignificanceofsoilorganicphosphorusmineraliza—

tioninthephosphorusnutritionof

co(’na

in

Ghana[J].Plant

anti

Soil,

1963,19(1):65—80.

[31]BUNEMANN

EK,MARSCHNERP.MCNEILI.AM,eta1.Mea.,iuring

rates

ofgr()ss

and

netmineralizationof

organicphosphorusinsoilsfJ].

SoilBioh)gyandBiochemistry,2007,39(4):900—913.

[32]TIECHER

T,RHEINHEIMERDDS,CALEGARlETA.Soilorganic

phosphorusformsunderdifferentsoil

nmnagement

s.vstenl's

mn]winter

crops。in

longterm

experiment[J].Soil&TillageResearch,2012,124:57

—67

[33]ACHAT

DL。,BAKKERMR,ZELLERB,etal

b)ng-tem]organi(’phos—

photosmineralizationin

Spedosolsunderforestsanditsrelationto(、arbon

andnitrogenmineralization[J].SoilBMogyandBiochenfistn,2010,42

(9):1479—1490.

[34]CEH

L,CERLIC,TURNERBL,eta1.Biogeochemicalcyclingofsoil

万方数据

quarriesin

Northwestern

Russia[Jj.Plant

aod

soil,2013,367(1/2):121

一134

【35jMUH^MMADAM,MARSCHNERP,KHAI|1DSK.Additionoforganic

andinorganicPsources

tosoil—Effects

on

Pp“)ls

and

microorganisrrts

SoilBiologyandBiochemistry.2012,49:106—113.

[36]赵吴琼氏朝施9巴土壤有机磷形态变化及其有效f生研究[D].哈尔滨:

东北农、l』:大学,2007

[37]周志红农业生态系统中磷循环的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1996,15

(5):62—66.

[38]严加亮.武夷山不【石】海拔土壤磷素的空间异质性研究[D].福仆f:福建

农林火。亨’,2012.

[39]孙大帅f:同放牧强度对青藏高I顷东部高寒草甸植被和{二壤影响的

研究[1)].兰州:兰州大学,2012.

[40]裴海岜.小同草甸披做类型I,f?壤有机磷类型及含量探讨[J].土壤,

2()02(I):47—50.

[41]谭鑫,张宏我国高寒草甸上壤磷素研究进展[J].草业与畜牧,2009,

160(3):I一5.

[42]黄敏,是金水,黄jji,等.土壤磷素微生物作用的研究进展[J].生态

环±章,13)03.12(3):366—370.[43]陈圈潮,何振立,黄昌勇.菜茶果冈红壤微生物量磷与士壤磷以及磷

植物育々夤陛之间的关系研究[J].t‘壤学报,2001,38(1):75—80.

[44]崔纪超.毛艳玲,杨智杰,等.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研究进展[J].亚热

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09,3(4):80—89.[45]滕泽琴,李旭东,韩会阁,等.土地利用方式对陇中黄土高原七壤磷组

分的影响[J].草、”学报,2013,22(2):30—37.

146:盂哪,嗲文华,贾r,f,等.磷肥、有机肥对土壤有机磷及磷酸酶活眭的影

响[J]7I删E农业大学学报,2006,29(4):57—59.

47]。Ij…廿亮,铆尧磊,乍柯川,等.作物根际土壤有机磷的分组及有效陛研

究[J].河南农、№大学学报,2002,36(1):27—31.

『48]沈乒隧,张鼎华.酸陆_[-壤无机磷研究进展[J].福建林业科技,2005,

32(1):75—78.

[49]谢光辉±:壤磷素循环与磷肥施用研究进展[J].土壤肥料,1989,6

(4):4—8.

『50]冯固,杨恙秋,白{圣莎,等石灰滗j:壤上VA菌根真菌对±二壤有机磷

矿(Lieu影响及其机碑劲J}茶[J].J‘壤通报,1993,24(4):184—186.

[51]曹翠R蒋f城.有机肥料对黄潮i.有效磷庠的影响[J].士壤,1998,

30(5):235—238.

[52]扬珏.阮晓红土壤磷素循环及其对七壤磷流失的影响[J].t嚷与环

境,200l,10(3):256—258.

『53]赵少毕,7F万奠:,张璐,等.东北:l!t角‘机磷的矿化过程研究[J].应用

生态学报,2005,16(IO):1858—1861

『54]sAd;At/S,PARF'HTRL,SA[3’G,eta1.Carbonandphosphorustrans—

fonnalillns(1uringde(omlx)sitionofpineforestfloorwithdifferentphos-

photos

status

J1.Biol

Fertil

Soils,1998,27:197—204

『55]MAFONGOYA

PL,BARAK

P,REEDJD.Carbon,nitrogen

andphos-

phorosnlineralization‘Jftreelea'.esand

lrlanure

JI.BiolFertSoils,2000,

30:298—305.

[56]SPOHN

M,ERMAKA,KUZYAKOVY.Microbial

grossorganicphosphor-

HS

minPralization‘-an1)e

stinmlatedbyrootexudates:A33Pisotopicdilu-

tionstud、一J1.SoilBiologyandBio(・hemistrv.2013.65:254—263.

f57]SPOHNM.KUZYAKO\LPhosphorusmineralizationcanbedrivenby

mienJI)ialneedforcarlton『J]&}ilBioh)gyandBiochemistry,2013,61:69

—75.

『58]FELLM^NJB.D’AMOREDV.Nitrogenandphosphorusmineralization

inthreewetlm_1td

typesinsoutheast.uaska,USAlJ].Wetlands,2007,27

(1):44—53.

『59]WHAl.ENJK,CtlANGC,OIJsONBM.Nitrogenandphosphorusminer-

alization|H)tentialsofsoilsrecei『、ing

repeatedannualcattlemanuleappli—cationsiJ

Biolo盼and

Fertilit、of

SOils,2001,34(5):334—341.

60

YICa【l—mi.WANGYF,CHENCR.W}umingantigrazingincreasemin・eralizatit)lloforganicrinan

alpinemeadOWecosystemof

Qinghai—Tibet

P1ateau,China

I.Plant&)il.2012.357:73—87.

『61]RANI)H^w^PS,CONI)RONLM.DIHJ,eta1.Effectofgreenmanure

addition

on

soilorgani(’phosphorusmineralisation[J].NutrientCyclingin

Agroecosystems,2005,73(2/3):181—189.

[62]TANGJAN(;S.ARUNACHALAM

A,ARUNACHALAMK,eta1.Influence

ofplantresidues.farmyardmanureandinorgani(‘fertilizers

on

s()ilNand

mineralizationandgrovdhof.4behnoschusesculerⅡusLinn[J].Climate

ChangeandEnvironmentalSustainalfility,2013,1(2):127—137.

(下转第11703页)

42卷33期朱惠明等小麦孕穗肥用量比较研究

11703

小穗退化的作用最好。比对照降低了31.08%,4粒小穗比例比对照提高了74.21%:施用97.5kg/hm2尿素的C处理1粒小穗比例比对照降低了35.62%,4粒小穗比例比对照提高115.31%,4粒小穗数量比对照增加了1倍多。用量最少的A处理和用量最多的E处理平均结实小穗结实粒数分别比对照多结实0.08、0.11粒,C处理平均结实小穗粒数达到2.68粒,比对照多结实0.19粒,小穗结实粒数最多,结实能力最强,最终每穗结实粒数最多,C处理每穗粒数比对照增加4.13粒,增加10.07%。

2.3.2小穗结实。施用孕穗肥增强了幼穗分化发育的养分

供给能力,促进了小穗的高位小花的正常发育,提高了高位小花的结实能力’2J。由表2可知,在成熟期,施用孕穗肥处理结实粒数少的1—3粒小穗比例明显降低,结实粒数多的4粒小穗比例明显提高,其中以l粒小穗比例的降低和4粒小穗比例的提高最明显。施用52.5kg/hm2尿素的A处理l粒小穗比例比对照降低了19.34%,4粒小穗比例比对照提高了63.13%;施用142.5kg/hm2尿素的E处理1粒小穗比例

表2孕穗肥用量对穗部性状的影响

处理

ABCDECk

穗下节

cm3I.5032.Ol32.7732.II32.3I3I.19

总小穗

19.0318.7719.2919.0919.0719.34

退化小穗

2.792.732.472.612.662.86

退化/J、穗

%14.6614.5412.8013.6713.9514.79

1粒小穗

%11.5510.419.2210.389.8714.32

2謦,j、穗

%34.0233.003I.1031.513I.9933.21

3等,J、穗

%40.5841.2141.4044.0l43.3544.73

4麓/j、穗粒/实小穗粒/穗

%13.8515.3818.2814.4914.798.49

2.572.622.682.642.602.49

41.6941.9645.1543.5542.6141.02

千粒重

g4I.4242.2042.5742.6042.7140.75

2.3.3粒重。施用孕穗肥各处理的粒重均明显高于对照,其中施用52.5kdhm2尿素的A处理粒重增加最小,比对照千粒重增加0.67g,增幅为1.64%;施用142.5ks/hm2尿素的E处理粒重增加最多,比对照千粒重增加1.96g,增幅为4.81%。在该试验用量条件下,施用孕穗肥后的粒重随孕穗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

2.4孕穗肥用量对单穗生产力的影响将成熟期取样测定的各处理每穗粒数和粒重的乘积作为单穗生产力。由表3可知,各处理间单穗生产力存在极显著差异(F=9.848一>5.64)。采用新复极差测验(LSR法)进行处理间多重比较,发现施用97.5、120、142.5kg/hm2尿素的c、D、E处理单穗生产力在0.0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施用75kg/hm2尿素的B处理单穗生产力在0.05水平显著高于对照,施用52.5kg/hm2尿素的A处理单穗生产力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在5个施用不同孕穗肥用量的处理间,C处理单穗生产力在0.叭水平显著高于A和B处理,在0.05水平显著高于E处理;D处理单穗生产力在0.05水平显著高于A处理;其他处理单穗生产力差异不显著。

经分析和比较,孕穗肥施用97.5kg/hm2尿素的c处理提高单穗生产力、增加产量的作用最为理想。此外,孕穗肥施用120kg/hm2尿素的D处理增产作用也比较理想。孕穗肥用量低于75kg/hm2和超过120kg/hm2尿素,对于提高单穗生产力、增加产量的作用均不太理想。

表3孕穗肥用量对单穗生产力的影响

注:不同大小写字母分别表不差异在0.01、0.05水平显著。

3结论与讨论

研究表明,叶龄余数0.5叶施用孕穗肥,不会明显增加后期倒伏的风险,能增强后期的养分供给水平,促进幼穗的正常发育生长,减少小穗、小花退化,增加结实小穗的结实粒数,全面提高穗型质量,同时能有效防止早衰,延长叶片的绿叶功能期,提高光合产物生产和积累能力,促进增粒、增重,

提高单穗和群体的生产能力。叶龄余数o.5叶施用孕穗肥,

最佳用量为97.5kg/hm2尿素,其次为120kg/hm2尿素,用量低于75kg/hm2尿素时作用不显著,用量超过120

kg/hm2

尿素时不但施用不经济,而且会引起施用效果的下降。参考文献

[1]凌启鸿.作物群体质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23—

2=舅.

[2]彭永欣,蔡建忠,赵兴荣.小麦小花分化退化与保花增粒的研究[C]//

凌启鸿.稻麦研究新进展.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176—179.

(上接第11701页)

[63]BALOTA

ences

ities,and

use

mineralizationin

brazilianofisol[J].LandDegradation&

EL,YADAIF,AMARALH,eta1.Long-termland

influ-

Development,2014,25(4):397—406.

soilmicrobialbiomassPandS.phosphataseandarylsulfataseactiv-

万方数据

土壤有机磷的研究进展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石文静, SHI Wen-jing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安徽农业科学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4(33)

引用本文格式:石文静. SHI Wen-jing 土壤有机磷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14(33)


相关文章

  • 土壤有机碳研究进展
  •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09(6) 土壤有机碳研究进展 任 军 1,2 ,郭金瑞,边秀芝,闫孝贡,刘钊剑,吴景贵 22221* (11吉林农业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8;21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 长春 130124) 摘 要:回顾了国内外 ...查看


  • 植物过程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_1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年6月 第16卷 第6期 CHINESEJOURNALOFAPPLIEDECOLOGY,Jun.2005,16(6)B1163~1168 植物过程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李鸿博 史 锟 1 1** * 徐德应 2 2 ...查看


  • 区域土壤有机碳密度及碳储量计算方法探讨
  • 土 壤 通 报Vol.36,No.6第36卷第6期 Dec.,2005 ChineseJournalofSoilScience2005年12月 区域土壤有机碳密度及碳储量计算方法探讨 徐 艳,张凤荣,段增强,张 琳,孔祥斌, (中国农业大学 ...查看


  • 土壤污染与修复
  • 土壤/沉积物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吸附研究 温立玉 211101011 植物营养学专业 摘要:土壤/沉积物是是水环境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众多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转化的载体.归宿和蓄积场所,同时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有很好的吸附效果.在分析和研究了 ...查看


  • 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因素及其研究
  • 第26卷第3期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Vol.26No.3 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因素及其研究 李小涵1,郝明德1,2,王朝辉1,李利利1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712100;2.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凌712 ...查看


  • 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天意酵业
  • 天意酵业 tyjiaoxiangren没有人不想远离化学品的危险,只是不知道如何去改变.天意酵业,用微生物来为您打造有机.健康的生活. 精彩内容 1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 微生物生物量虽然只占土壤有机质库的一小部分,但它存储的都是可 ...查看


  • 碳同位素技术在土壤碳循环研究中的应用
  • 第20卷第5期2005年5月 文章编号:100128166(2005) 0520568210 地球科学进展 ADVANCES I N E ART H SC I ENCE Vol . 20 No . 5 May . , 2005 碳同位素技术 ...查看


  • 土壤磷酸酶活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1, 15(4) :5~8J ournal of Anhui T echnical T eachers College 土壤磷酸酶活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于群英 (安徽技术师范学院, 安徽 凤阳 233100) ...查看


  • 红壤丘陵区土壤有机碳储量模拟
  • 摘要 土壤的有机碳蓄积量及其动态变化,不仅是维持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在全球变化碳循环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基于GIS技术和DNDC模型,以江西省余江县为例,模拟研究了典型红壤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变化.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