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第1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

一.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

背景:清朝封建统治走向衰落的时候,世界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英国完成 工业革命).

鸦片输入的危害: 伤害身体、白银大量外流、政治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削弱. 林则徐主张严禁鸦片:(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虎门销烟。(民族英雄) 禁烟措施:缉拿烟贩、交出鸦片、保证以后不再走私鸦片、允许和外商有正当贸易。 虎门销烟的意义:表明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决心和勇气, 振奋了民族精神,维 护了民族尊严

2.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工业产品,掠夺工业原料。

(2)直接原因(借口):林则徐虎门销烟。

(3)结果:结果中国战败,签订>

(4)战败原因:清朝的腐朽落后(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3 中英>

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领土主权丧失) (2)赔款2100万银元

影响:(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遭到破坏严重危害了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3)中国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4)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战败求和的刺激也促使一些新的思想在中国出现

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的原因:英国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强国;武

器先进;

清政府腐败落后,武器落后(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的

资本主义)

4、魏源《海国图志》

(1)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

(2)“师夷长技以制夷”: 师夷:向外国学习。制夷:抵抗外国侵略,使中国富强。

(3)“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意义:开启向西方学习的先河,对洋务运动产生重要影响。

一、劫难 第2课 劫难中的抗争

1、根本原因: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时间:1856——1860年

俄国趁火打劫,共割占了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二、抗争 3、结果: 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 ...

1、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 金田村 洪秀全。1853年占领南京(天京),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在进攻上海时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1862年,太平军在慈溪战斗中,击毙了洋枪队头 目华尔。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下,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2、左宗棠收复新疆。为了粉碎英、俄利用阿古柏分裂新疆的阴谋,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进军新疆,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除沙俄强占的伊犁地区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1884年,根据左宗棠的建议,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

3、为什么说地二次鸦片战争时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继续:(1)根本目的: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产品,掠夺工业原料

(2)性 质: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扩大:(1)侵略的国家:主要是英国(英法)

(2)侵略的时间:2年(4年)

(3)开放的通商口岸:南方沿海(东南沿海并深入内地) (4)签订的条约:英、法、美(英、法、美、俄共7个条约)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

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起因: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2)经过:1894年,日本占领朝鲜,侵略中国,在黄海战役中,邓世昌英

勇抗敌,以身殉国,李鸿章的“避战保船”使中国失去了黄海制海权, 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同年4月,李鸿章与日 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

(3)《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2亿两;

(4)影响: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 民族危机,《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二、瓜分中国的狂潮

(1)三国干涉还辽:俄、德、法(中国给日本白银3000万两)

(2)俄国在中国取得了铁路修筑权、矿山开采

(3)英国如何完全占领香港

①《南京条约》割香港岛; ②《北京条约》割九龙

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 新界

1895年,在北京城门贴出了一副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万寿无疆,普天同庆:慈禧挪用海军军费庆祝60大寿

三 军 败 绩: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割 地 求 和: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第四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1、义和团运动

(1)背景:甲午战争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2)兴起:参加者多是农民和手工业者。进行反清活动,1900年打出“扶 清灭洋”的旗号

2、八国联军侵华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 在廊坊、杨村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的阻击。

攻占天津,随后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1901年,清政府 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3《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1)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加上利息共9.8亿两,以海关税收作担保

(2) 在北京东郊民巷设立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3) 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

(4) 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

4、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攻占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战争性质: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1、有人认为,“如果没有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就不会发生”,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答:不同意这种观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为此,它采用了三件武器:商品、鸦片和炮舰。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英国处于不利地位,于是转向鸦片走,遭到中国人民抵制。为了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不惜使出第三件武器——炮舰。因此虎门销烟只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

2、外国资本主义是怎样侵略中国,把中国一步步地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1)鸦片战争,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北京条约》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

建化程度。

(3)甲午中日战争,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4)八国联军侵华,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四次战争的比较:

19世纪的侵略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20世纪的侵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攻占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日战争

中国战败最主要的原因:

清政府的腐朽(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第6课 近代化的探索

一、洋务运动

(1)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2)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3)学习对象: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4)代表人物: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5)口号:前期“自强”, 后期“求富”为口号

(6)主要内容:①创办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是最大的军事工业)

②创办新式学堂

③派遣留学生

④筹建新式陆海军(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⑤创办民用工业

(7)结果:甲午战争(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彻底破产。 ...(8)性质:封建统治者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

(9)评价:消极: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积极: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一批近代工业企业, 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西方列强侵略也起了一定 的抵制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 (10)失败根本原因: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

军用工业: 李鸿章 江南制造总局 左宗棠 福州船政局

民用工业: 李鸿章 轮船招商局、电报局 张之洞 汉阳铁厂

二、轮船、电报、铁路

1、轮船招商局,经营沿海和内河新航线

2、唐胥铁路是中国第一条铁路(由英国人设计)

3、1880年,清政府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改变了过去靠驿站和马匹传递消息的通讯方式。

三、状元实业家 张謇 主张实业救国 大生纱厂

四、詹天佑

京张铁路(北京——张家口),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 军用工业: 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 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

民用工业: 汉阳铁厂 ——张之洞 轮船招商局——李鸿章

洋务派创办的企业与以前的手工作坊相比有什么不同?

生:洋务派创办的工业是大机器生产,具有资本主义的性质

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体西用)”,洋务派对西方的认识是有限的,未能涉及政治体制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公车上书

1、公车:汉代用公家的马车接送被选拔的读书人赴京,后来作为进京应试举人的称谓。

2、公车上书: 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后,康有为和梁启超等1300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要求变法图强,称“公车上书”。

3、背景: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

4、结果:没成功.

5、影响:拉开了.

二、严复《天演论》——推动维新运动发展

1、 公车上书失败以后,维新派在各地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培养人才,制造 变法舆论。

2、《天演论》,把西方进化论学说(物竞天择)介绍到中国,认为西方胜过中国

的地方不 仅在于器械、而在于制度,只有变法,才能“自强保种”。

3、康有为称赞严复为中国西学第一人。是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

三、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维新变法的高潮(1898)

(1)背景:《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时间:1898年6月11日到1898年9月21日 共103天,故戊戌变法又称 (3) 标志: 1898年6月11日,光绪颁布诏书

(4)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

(5)学习对象:西方先进制度(君主立宪制)

(6)“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政 治 上: 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经 济 上: 发展农工商业.

文化教育上: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废除八股文。 军 事 上: 训练新式陆海军;

(7)性 质:资产阶级性质一场政治改良运动。

(8)失败原因:①维新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大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 们的反对

②.采取改良道路不符合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国情.

③脱离群众。

(9)历史意义: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倡导西方资产阶级学说,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代表人物:谭嗣同,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第一人,“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第8课辛亥革命 一、孙中山创立同盟会

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夏威夷)成立,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

2、中国同盟会:

(1)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立,孙中山为总理,

(2)性质: 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清政府)

(4)机关刊物:>

(5)革命目标:推翻清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6)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孙中山,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民权’’ (创立民国),,’’民生’ (平均地权)’,简称三民主义. 其中,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三民主义的意义(作用):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它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二、武昌起义(辛亥革命)

(1)主力:湖北新军

(2)经过:1911年10月10日,熊秉坤率领,冲向楚望台军械库,当晚占武昌.

12日武汉三镇全部光复。史称’’辛亥革命’’

(3)性质:资产阶级革命。

(4

消极方面: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三、中华民国的建立

1、 历,以中华民国纪元。同时成立了参议院。1912年为民国元年。

2、1912年3。

孙中山:人们称他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20世纪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人。

四、其他知识点

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2、计算民国的方法:年份—1911(1949年是民国38年)

3、洋 务 派:“师夷长技以自强。”

资产阶级维新派:“变者,天下之公理。”

资产阶级革命派:“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4、孙中山:人们称他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20世纪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人。

第9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上海——北京)

标志——陈独秀1915年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 .

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北京大学

两大旗帜——“民主”(德先生)和“科学”(赛先生)

性质:是一场彻底的反对封建思想和文化的运动

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意义——激发了广大新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 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1

2

1、 2、1918

3 化运动的发展。

四、中国近代化历程

史学界普遍认为,在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请列举这三个阶段中的重大事件。

1、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军事生产技术(奕 李鸿章、左宗棠)

2、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维新变法,宣传维新思想;(康有为、梁启超)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3、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和科学 第10课清末明初的文化与教育

一、京师大学堂的开办

(1)1898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

2)梁启超起草京师大学堂的学堂章程,其办学原则:以中国的传统学科为主体,引进

二、废科举、兴学堂

1、

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2、1905

三、《申报》的创办

四、商务印书馆的兴办

1897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照相与电影的出现

1、照相术于19世纪30

40

2、1895

,1905年,中

20世纪初由无声影片到有声电影。

二、剪发辫、改称呼(辛亥革命以后)

1912年3月,孙中山发布剪发辫令,做中华民国新国民。

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政府的职员相互之间一律改称职务。

三、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服饰的变化

西服成为男士在正式场合首选服装; 中山装是这一时期最有特色的服装;

在女士服饰方面,高领服装开始流行。

课伟大的开端

一、五四爱国运动(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合理要求遭到拒绝) 说明: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2)根本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强侵略中国,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必然举措。

(3)斗争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

(4

(5)结果:取得初步胜利(表现在①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②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

职务;③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6)性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7)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8)意义: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标志:1921

(1)时间:1921年7月七一党的生日:1921.7中共一大的召开

(2)地点:上海,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八一 建 军节:1927.8.1 南昌起义

(3)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五 四 青年节:1919.5.4 五四运动

(4)内容:

(5)成立的条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各地建立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6)意义:这次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

貌焕然一新。

三、工人运动的高潮

中共成立后,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从1922年到1923年2月,相继爆发了:

1923

1、三个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2、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政党有什么不同?

(1)指导思想不同: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2)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

(3)奋斗目标不同: 3、中共创建时期的“南陈北李”指:

4 5、之所以说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6、5月4日后来成为“中国青年节”主要是因为

A、北京学生首先发起了五四运动 C、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7、中国提出的正义要求:取消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反对将德国在

第14课 国民革命的洪流

一、 黄埔军校的创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1、时 间:1924.5(在中共的建议下创建)

2、创立 者:孙中山

3、地 点:广州黄埔

4、目 的: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5、性 质:国共合作后创立的一所革命军校。

6、领导机构:孙中山任总理; 蒋介石为校长;

廖仲恺为党代表;周恩来为政治部主任

7、特 点: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8、 作 用: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

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二、 北伐战争

1

张作霖 2 3、目的: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4、性质: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

5、方针:

6、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

6

7

、结果: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北伐战争取得巨大胜利。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答:蒋介石等人背叛革命,出现了反共反人民的政府;旧军阀被打败,但出现了以蒋介

石为首的新军阀,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

有改变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直接原因:军事实力急速膨胀

(2)事 件:

,打死打伤300

2、南京国民政府:

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

级利益。 随后,国民党在各地“清共”,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第一次

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大革命失败(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的事件是

A.北伐战争的胜利 B.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C.工农运动发展 D.国民党在各地“清共”

后面的内容

“陕变事起,

强邻压境,

请回答:

(1)陕变事起指什么历史事件? (西安事变)

(2)文中的汉卿指的是谁? (张学良)

(3)中共的主张是什么?(和平解决)

(4)材料反映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

第15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八一南昌起义(中共有了自己的军队)(注意和武昌起义的区别)

1、时间:1927年8月1日(八一建军节)

2、领导: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

3、结果:胜利后,在转战中失败。

4、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共创建人民军队、

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它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期。

二、革命摇篮井冈山 6、材料解析:西安事变

1、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在湖南起义。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

年4

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三、

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四、 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严重失利。

(2)性质: 战略大转移。

(3)经过:瑞金出发——→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1934.10 1935.1 (打乱敌人追剿计划) (跳出敌人包围圈)

→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1935.10陕北会师 1936.10会宁会师(标志着长

(4)遵义会议(1935年1月)

①内容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②意义: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 ....

转折点。

(5)长征胜利意义: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表明中

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6)长征精神:艰苦奋斗、百折不挠,严守纪律,不怕牺牲,坚定信念等。

长征经历的大山:五岭、 乌蒙山、岷山 大河:金沙江、大渡河

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中得到的教训:把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星星之火指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第四单元 抗日战争 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1、,日本诬陷中国军队炸毁柳条湖段铁路,发动 日

本开始了局部侵华战争。

2、结果: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包括黑龙江、辽宁、吉林在内的东北 三省沦陷,

使3000万同胞过着亡国奴生活。使中国与日本之间的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

盾。

3、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组织了抵抗敌人,首次打破了蒋 介石“不抵抗方针”的限制。

二、不朽的民族战歌

人民音乐家聂耳的代表作是《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年,田汉作词,

聂耳作曲,后来作为新中国国歌。

三、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3、西安事变

时发动者及主张:张学良杨虎城,目的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逼蒋抗日)。

中共代表及主张:以民族利益为重,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并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谈判。

结 果:和平解决

意 义: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标志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预示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防空警报14响:代表东北人民抗战14年。

1、主要原因是:

(1)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不满。

(2)蒋介石还强令张杨两人进攻陕北的红军。

2、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并向全国

3 4、并派周恩来到西安谈判,

5、结果:和平解决

6、影响:成为扭转时局势局的关键,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

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的关键是:中共所作的努力

7、材料解析:西安事变

“陕变事起,强邻压境,

请回答:

(1)陕变事起指什么历史事件? (西安事变)

(2)文中的汉卿指的是谁? (张学良)

(3)中共的主张是什么?(和平解决)

(4)材料反映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

第18课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1、时间:1937年7月7日

2、地点:北京宛平城

3、经过:日本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驻军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

抗日战争爆发。4、

意义:标志着全国抗日战争的爆发

卢沟桥事变以后,日军调集大批军队,向北平、天津、上海发动大规模进攻。

二、共赴国难

1、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两党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开始了全民族抗战。

对军队进行改编: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

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 对军队的改编,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三、南京大屠杀

1、1937年12月13日,日本占领南京,

2、集体枪杀、焚烧、活埋、砍头

3、日本在甲午战争和全面侵华战争期间都曾大肆屠杀中国人民。

1、 关于南京大屠杀,日本一直否认其存在,并在中学历史教材中把“侵略”该为“进入”,

把南京大屠杀改写成南京事件。而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老兵东史郎把他战时日记公布

于世,却引起一场官司败诉。

请回答:(1)说出南京大屠杀的时间及屠杀的人数

1937.12 30万

(2)日本政府为什么要修改教科书

否认南京大屠杀,为战争推卸责任,转移人民视线

(3)东史郎的做法说明了什么

历史不能篡改,日本侵华历史不能掩盖;人民是正视历史、勇于承担责任的

(4)由此事件谈谈你的看法

不忘国耻,认真学习,建设我们的国家, 使国家强大。

2、(日本右翼团体编写的新中学历史教科书)

1937.7.7,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

继续开枪,进入了战斗状态。事件本身不过十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

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了日本教科书对哪一历史事件的歪曲?

七七事变

(2)材料中,日本是怎样推卸责任的?

把七七事变的起因归于中国;把事态扩大的责任也推给中国

(3)针对日本歪曲历史的行径,你最想说一句设么话? 要正视历史,不让悲剧重演

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国共两党合作初步形成(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2、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3、共产党军队改称八路军和新四军

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第19课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一、血战台儿庄(国民党正面战场):

1、年春,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结果:大败日军,消灭日军1万多人。

2、意义: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最大胜利,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

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

二、百团大战 (共产党敌后战场)

1

2、时间年8

3

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徐悲鸿:擅长画马,《愚公移山》表达出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坚韧不拔,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坚

定信念 第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中共七大

1:背景:抗战胜利前夕;

2:时间:1945年4月;

3:地点:延安;

4:内容:(1)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2)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共领导下,

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

的新中国。

(3

(4)选举产生了以的中央领导集体,使党内在组织上空前团结。

5:历史意义:

(1)使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大会,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2)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二、日本无条件投降

1、加速日本投降的事件:①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两枚原子弹;②苏联出兵中

国东北;③毛泽东发出对日寇最后一战的号召④八路军、新四军等展开大反攻。

2、标志:1945.8.15(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3、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①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

②雪洗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百年国耻;

③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4

(1 ②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非正义,失道寡助;中国的抗日是正义战争得道多助。

③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对日抗战,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抗战

④美苏的配合与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

(2)从抗日战争得到的启示:反对战争,珍惜和平; 勿忘国耻,发奋图强;

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动人民群众

5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为何会失败而抗日战争中国会取得胜利?

(1)清朝统治者腐败、妥协投降政策; 军备空虚、武器落后; 部分军事指挥人员贪

生怕死;日本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经济、军事力量强大

(2)同上

五、光复台湾:

1945年10月25

久的台湾光复(1894

年甲午战争,18951 优化设计65

第五单元 解放战争的胜利(1946年6月—1949年9月) 第22课全面内战爆发

一、 重庆谈判

(1)背景: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蒋介石在美国支撑下,阴谋发动内战。

(2)时间:1945.8

(3)人物: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周恩来,西安事变时去西安谈判)

(4)目的(三次电邀毛泽东):欺骗人民,为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消灭共产党

(敢于赴重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揭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5)结果:1945.10.10,签订《会谈纪要》(《“双十协定”》)。

内容:坚决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立 。

(6)意义:揭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向全国人民表明了中共争取和平的诚 意,团结和教育了广大人民。

时间:1945年8月、重庆。

中共谈判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

谈判的背景:国共两党影响政局,中共要求和平,国民党却想独裁

谈判的目的:

三次电邀毛泽东:欺骗人民,为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趁机消灭共产党。

(敢于赴重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揭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谈判的结果:1945年10月10日签订《会谈纪要》(《双十协定》)

谈判未解决的内容: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二、全面内战爆发

1、爆发的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2、中共作战原则: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3、中共作战战术:运动战。

4、结果: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5、性质:美国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的反共反人民的战争

三、材料题:

1、1945年8月20日,蒋介石发电给毛泽东“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 大战方告终结,内争不容再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 从事建设。”

(1)材料中的大战指的是哪一次战争?为什么说“方告结束”?

(2)材料反映蒋介石邀毛泽东到重庆的理由是什么?实际目的是什么?

避免内战,商讨国内和平。 抗日战争,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2、周恩来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参加了哪两次重要的谈判?在其中的一次谈判中,

蒋介石为何说周恩来是它的部下?周恩来在一次谈判中说“不但我个人可以听蒋先 生的话,红军也可以听蒋先生的指挥”是否成了事实? (1)西安事变、重庆谈判

(2)第一次国共合作后创立了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 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3)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改编共产党的八路军和红军 从两次谈判中得到的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民族利益、人民利益为重,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

1、1947年3延安(中共中央所在地)。

2、中共方针:诱敌深入

3

4

1947年3月国民党集中45

粟裕指挥下,把敌人包围在孟良崮地区,3天时间,歼灭整编七十四师。陈毅借用 《三国演义》中的历史典故,将孟良崮战役称为“百万军中取上将 首级”。

三、千里跃进大别山

1947

年夏,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开辟大别山根据地,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1

2、人民解放军把中原地区作为战略反攻的主攻方向,最直接的原因是

1、毛泽东对一次战略部署的生动比喻:

蒋介石把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了出来。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很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们

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1)“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指哪一战略部署?“敌人的胸膛指哪里”?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南京和武汉

(2)这一战略部署的意义?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3)用一句军事常用语概括这一战略(避敌主力、打其虚弱。)

2、1947年国民党占领延安后,得意地说,当年毛泽东在瑞金,被我们打得长征,跑到

陕北,现在在延安,由被我们打得被迫长征。

(1)材料中的两次长征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1934年—1936年红军长征;1947年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2)你认为国民党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不对。从原因和目的来说二者不同。

红军长征:第五次反围剿严重失利后,为保存实力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

转战陕北:为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 主动撤离延安,但继续留在陕北,指挥全国各战场的作战。

(3)材料中的两次长征有什么相似之处?其结果如何?

路线曲折、过程艰辛。

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长征结束,保存了党和红军基本力量

1947年转战陕北,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

3、近代中国2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4、毛泽东为何要留在陕北?

(1)中共中央所在地(2)鼓舞西北军民继续抗战,还可以指挥全国各战场的作战。

(3)体现了伟人的风范,也是我军能战胜敌人的重要精神力量。

21949500公里占线,分三路强渡长江。 23(1927——1949)

3、(19493个重要年代

(1)三年 以 来:1946年人民解放战争开始

(2)三十年以来:1919年,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3)一百多年以前: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人民开始反侵略斗争。

4,率毛泽东称赞他这是义举,为中国人民立下了大功。

5、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 (1)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主要原因) (2)广大解放军战士英勇善战

(3)党中央正确的战略战术 (4)国民党统治腐败,土气低落

6、启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得民心者,得天下)

7、近代中国2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8

9、毛泽东在194910、材料阅读: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 材料以反映的历史事件。(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灭亡 )

(2)霸王指: 诗句的寓意:不要学项羽为了“义”放走刘邦,最终导致自己败 亡的教训,号召江革命进行到底。

(3)钟山指: 这里被誉为虎踞龙盘,列出中国历史上以此为都城的朝代

吴、东晋、宋、齐、梁、陈、太平天国、中华民国。

1926——1927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北伐

1927——1937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土地革命战争(国共两党的战与和)

1937——1945 抗日战争

1945——1949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解放战争

- 21 -

第1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

一.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

背景:清朝封建统治走向衰落的时候,世界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英国完成 工业革命).

鸦片输入的危害: 伤害身体、白银大量外流、政治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削弱. 林则徐主张严禁鸦片:(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虎门销烟。(民族英雄) 禁烟措施:缉拿烟贩、交出鸦片、保证以后不再走私鸦片、允许和外商有正当贸易。 虎门销烟的意义:表明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决心和勇气, 振奋了民族精神,维 护了民族尊严

2.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工业产品,掠夺工业原料。

(2)直接原因(借口):林则徐虎门销烟。

(3)结果:结果中国战败,签订>

(4)战败原因:清朝的腐朽落后(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3 中英>

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领土主权丧失) (2)赔款2100万银元

影响:(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遭到破坏严重危害了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3)中国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4)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战败求和的刺激也促使一些新的思想在中国出现

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的原因:英国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强国;武

器先进;

清政府腐败落后,武器落后(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的

资本主义)

4、魏源《海国图志》

(1)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

(2)“师夷长技以制夷”: 师夷:向外国学习。制夷:抵抗外国侵略,使中国富强。

(3)“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意义:开启向西方学习的先河,对洋务运动产生重要影响。

一、劫难 第2课 劫难中的抗争

1、根本原因: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时间:1856——1860年

俄国趁火打劫,共割占了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二、抗争 3、结果: 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 ...

1、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 金田村 洪秀全。1853年占领南京(天京),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在进攻上海时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1862年,太平军在慈溪战斗中,击毙了洋枪队头 目华尔。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下,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2、左宗棠收复新疆。为了粉碎英、俄利用阿古柏分裂新疆的阴谋,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进军新疆,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除沙俄强占的伊犁地区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1884年,根据左宗棠的建议,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

3、为什么说地二次鸦片战争时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继续:(1)根本目的: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产品,掠夺工业原料

(2)性 质: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扩大:(1)侵略的国家:主要是英国(英法)

(2)侵略的时间:2年(4年)

(3)开放的通商口岸:南方沿海(东南沿海并深入内地) (4)签订的条约:英、法、美(英、法、美、俄共7个条约)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

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起因: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2)经过:1894年,日本占领朝鲜,侵略中国,在黄海战役中,邓世昌英

勇抗敌,以身殉国,李鸿章的“避战保船”使中国失去了黄海制海权, 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同年4月,李鸿章与日 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

(3)《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2亿两;

(4)影响: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 民族危机,《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二、瓜分中国的狂潮

(1)三国干涉还辽:俄、德、法(中国给日本白银3000万两)

(2)俄国在中国取得了铁路修筑权、矿山开采

(3)英国如何完全占领香港

①《南京条约》割香港岛; ②《北京条约》割九龙

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 新界

1895年,在北京城门贴出了一副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万寿无疆,普天同庆:慈禧挪用海军军费庆祝60大寿

三 军 败 绩: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割 地 求 和: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第四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1、义和团运动

(1)背景:甲午战争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2)兴起:参加者多是农民和手工业者。进行反清活动,1900年打出“扶 清灭洋”的旗号

2、八国联军侵华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 在廊坊、杨村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的阻击。

攻占天津,随后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1901年,清政府 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3《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1)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加上利息共9.8亿两,以海关税收作担保

(2) 在北京东郊民巷设立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3) 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

(4) 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

4、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攻占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战争性质: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1、有人认为,“如果没有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就不会发生”,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答:不同意这种观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为此,它采用了三件武器:商品、鸦片和炮舰。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英国处于不利地位,于是转向鸦片走,遭到中国人民抵制。为了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不惜使出第三件武器——炮舰。因此虎门销烟只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

2、外国资本主义是怎样侵略中国,把中国一步步地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1)鸦片战争,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北京条约》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

建化程度。

(3)甲午中日战争,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4)八国联军侵华,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四次战争的比较:

19世纪的侵略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20世纪的侵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攻占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日战争

中国战败最主要的原因:

清政府的腐朽(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第6课 近代化的探索

一、洋务运动

(1)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2)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3)学习对象: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4)代表人物: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5)口号:前期“自强”, 后期“求富”为口号

(6)主要内容:①创办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是最大的军事工业)

②创办新式学堂

③派遣留学生

④筹建新式陆海军(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⑤创办民用工业

(7)结果:甲午战争(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彻底破产。 ...(8)性质:封建统治者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

(9)评价:消极: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积极: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一批近代工业企业, 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西方列强侵略也起了一定 的抵制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 (10)失败根本原因: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

军用工业: 李鸿章 江南制造总局 左宗棠 福州船政局

民用工业: 李鸿章 轮船招商局、电报局 张之洞 汉阳铁厂

二、轮船、电报、铁路

1、轮船招商局,经营沿海和内河新航线

2、唐胥铁路是中国第一条铁路(由英国人设计)

3、1880年,清政府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改变了过去靠驿站和马匹传递消息的通讯方式。

三、状元实业家 张謇 主张实业救国 大生纱厂

四、詹天佑

京张铁路(北京——张家口),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 军用工业: 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 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

民用工业: 汉阳铁厂 ——张之洞 轮船招商局——李鸿章

洋务派创办的企业与以前的手工作坊相比有什么不同?

生:洋务派创办的工业是大机器生产,具有资本主义的性质

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体西用)”,洋务派对西方的认识是有限的,未能涉及政治体制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公车上书

1、公车:汉代用公家的马车接送被选拔的读书人赴京,后来作为进京应试举人的称谓。

2、公车上书: 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后,康有为和梁启超等1300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要求变法图强,称“公车上书”。

3、背景: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

4、结果:没成功.

5、影响:拉开了.

二、严复《天演论》——推动维新运动发展

1、 公车上书失败以后,维新派在各地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培养人才,制造 变法舆论。

2、《天演论》,把西方进化论学说(物竞天择)介绍到中国,认为西方胜过中国

的地方不 仅在于器械、而在于制度,只有变法,才能“自强保种”。

3、康有为称赞严复为中国西学第一人。是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

三、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维新变法的高潮(1898)

(1)背景:《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时间:1898年6月11日到1898年9月21日 共103天,故戊戌变法又称 (3) 标志: 1898年6月11日,光绪颁布诏书

(4)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

(5)学习对象:西方先进制度(君主立宪制)

(6)“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政 治 上: 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经 济 上: 发展农工商业.

文化教育上: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废除八股文。 军 事 上: 训练新式陆海军;

(7)性 质:资产阶级性质一场政治改良运动。

(8)失败原因:①维新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大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 们的反对

②.采取改良道路不符合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国情.

③脱离群众。

(9)历史意义: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倡导西方资产阶级学说,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代表人物:谭嗣同,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第一人,“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第8课辛亥革命 一、孙中山创立同盟会

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夏威夷)成立,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

2、中国同盟会:

(1)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立,孙中山为总理,

(2)性质: 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清政府)

(4)机关刊物:>

(5)革命目标:推翻清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6)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孙中山,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民权’’ (创立民国),,’’民生’ (平均地权)’,简称三民主义. 其中,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三民主义的意义(作用):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它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二、武昌起义(辛亥革命)

(1)主力:湖北新军

(2)经过:1911年10月10日,熊秉坤率领,冲向楚望台军械库,当晚占武昌.

12日武汉三镇全部光复。史称’’辛亥革命’’

(3)性质:资产阶级革命。

(4

消极方面: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三、中华民国的建立

1、 历,以中华民国纪元。同时成立了参议院。1912年为民国元年。

2、1912年3。

孙中山:人们称他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20世纪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人。

四、其他知识点

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2、计算民国的方法:年份—1911(1949年是民国38年)

3、洋 务 派:“师夷长技以自强。”

资产阶级维新派:“变者,天下之公理。”

资产阶级革命派:“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4、孙中山:人们称他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20世纪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人。

第9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上海——北京)

标志——陈独秀1915年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 .

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北京大学

两大旗帜——“民主”(德先生)和“科学”(赛先生)

性质:是一场彻底的反对封建思想和文化的运动

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意义——激发了广大新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 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1

2

1、 2、1918

3 化运动的发展。

四、中国近代化历程

史学界普遍认为,在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请列举这三个阶段中的重大事件。

1、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军事生产技术(奕 李鸿章、左宗棠)

2、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维新变法,宣传维新思想;(康有为、梁启超)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3、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和科学 第10课清末明初的文化与教育

一、京师大学堂的开办

(1)1898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

2)梁启超起草京师大学堂的学堂章程,其办学原则:以中国的传统学科为主体,引进

二、废科举、兴学堂

1、

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2、1905

三、《申报》的创办

四、商务印书馆的兴办

1897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照相与电影的出现

1、照相术于19世纪30

40

2、1895

,1905年,中

20世纪初由无声影片到有声电影。

二、剪发辫、改称呼(辛亥革命以后)

1912年3月,孙中山发布剪发辫令,做中华民国新国民。

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政府的职员相互之间一律改称职务。

三、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服饰的变化

西服成为男士在正式场合首选服装; 中山装是这一时期最有特色的服装;

在女士服饰方面,高领服装开始流行。

课伟大的开端

一、五四爱国运动(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合理要求遭到拒绝) 说明: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2)根本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强侵略中国,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必然举措。

(3)斗争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

(4

(5)结果:取得初步胜利(表现在①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②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

职务;③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6)性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7)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8)意义: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标志:1921

(1)时间:1921年7月七一党的生日:1921.7中共一大的召开

(2)地点:上海,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八一 建 军节:1927.8.1 南昌起义

(3)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五 四 青年节:1919.5.4 五四运动

(4)内容:

(5)成立的条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各地建立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6)意义:这次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

貌焕然一新。

三、工人运动的高潮

中共成立后,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从1922年到1923年2月,相继爆发了:

1923

1、三个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2、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政党有什么不同?

(1)指导思想不同: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2)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

(3)奋斗目标不同: 3、中共创建时期的“南陈北李”指:

4 5、之所以说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6、5月4日后来成为“中国青年节”主要是因为

A、北京学生首先发起了五四运动 C、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7、中国提出的正义要求:取消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反对将德国在

第14课 国民革命的洪流

一、 黄埔军校的创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1、时 间:1924.5(在中共的建议下创建)

2、创立 者:孙中山

3、地 点:广州黄埔

4、目 的: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5、性 质:国共合作后创立的一所革命军校。

6、领导机构:孙中山任总理; 蒋介石为校长;

廖仲恺为党代表;周恩来为政治部主任

7、特 点: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8、 作 用: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

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二、 北伐战争

1

张作霖 2 3、目的: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4、性质: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

5、方针:

6、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

6

7

、结果: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北伐战争取得巨大胜利。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答:蒋介石等人背叛革命,出现了反共反人民的政府;旧军阀被打败,但出现了以蒋介

石为首的新军阀,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

有改变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直接原因:军事实力急速膨胀

(2)事 件:

,打死打伤300

2、南京国民政府:

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

级利益。 随后,国民党在各地“清共”,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第一次

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大革命失败(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的事件是

A.北伐战争的胜利 B.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C.工农运动发展 D.国民党在各地“清共”

后面的内容

“陕变事起,

强邻压境,

请回答:

(1)陕变事起指什么历史事件? (西安事变)

(2)文中的汉卿指的是谁? (张学良)

(3)中共的主张是什么?(和平解决)

(4)材料反映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

第15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八一南昌起义(中共有了自己的军队)(注意和武昌起义的区别)

1、时间:1927年8月1日(八一建军节)

2、领导: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

3、结果:胜利后,在转战中失败。

4、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共创建人民军队、

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它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期。

二、革命摇篮井冈山 6、材料解析:西安事变

1、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在湖南起义。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

年4

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三、

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四、 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严重失利。

(2)性质: 战略大转移。

(3)经过:瑞金出发——→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1934.10 1935.1 (打乱敌人追剿计划) (跳出敌人包围圈)

→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1935.10陕北会师 1936.10会宁会师(标志着长

(4)遵义会议(1935年1月)

①内容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②意义: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 ....

转折点。

(5)长征胜利意义: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表明中

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6)长征精神:艰苦奋斗、百折不挠,严守纪律,不怕牺牲,坚定信念等。

长征经历的大山:五岭、 乌蒙山、岷山 大河:金沙江、大渡河

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中得到的教训:把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星星之火指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第四单元 抗日战争 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1、,日本诬陷中国军队炸毁柳条湖段铁路,发动 日

本开始了局部侵华战争。

2、结果: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包括黑龙江、辽宁、吉林在内的东北 三省沦陷,

使3000万同胞过着亡国奴生活。使中国与日本之间的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

盾。

3、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组织了抵抗敌人,首次打破了蒋 介石“不抵抗方针”的限制。

二、不朽的民族战歌

人民音乐家聂耳的代表作是《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年,田汉作词,

聂耳作曲,后来作为新中国国歌。

三、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3、西安事变

时发动者及主张:张学良杨虎城,目的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逼蒋抗日)。

中共代表及主张:以民族利益为重,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并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谈判。

结 果:和平解决

意 义: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标志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预示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防空警报14响:代表东北人民抗战14年。

1、主要原因是:

(1)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不满。

(2)蒋介石还强令张杨两人进攻陕北的红军。

2、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并向全国

3 4、并派周恩来到西安谈判,

5、结果:和平解决

6、影响:成为扭转时局势局的关键,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

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的关键是:中共所作的努力

7、材料解析:西安事变

“陕变事起,强邻压境,

请回答:

(1)陕变事起指什么历史事件? (西安事变)

(2)文中的汉卿指的是谁? (张学良)

(3)中共的主张是什么?(和平解决)

(4)材料反映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

第18课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1、时间:1937年7月7日

2、地点:北京宛平城

3、经过:日本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驻军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

抗日战争爆发。4、

意义:标志着全国抗日战争的爆发

卢沟桥事变以后,日军调集大批军队,向北平、天津、上海发动大规模进攻。

二、共赴国难

1、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两党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开始了全民族抗战。

对军队进行改编: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

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 对军队的改编,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三、南京大屠杀

1、1937年12月13日,日本占领南京,

2、集体枪杀、焚烧、活埋、砍头

3、日本在甲午战争和全面侵华战争期间都曾大肆屠杀中国人民。

1、 关于南京大屠杀,日本一直否认其存在,并在中学历史教材中把“侵略”该为“进入”,

把南京大屠杀改写成南京事件。而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老兵东史郎把他战时日记公布

于世,却引起一场官司败诉。

请回答:(1)说出南京大屠杀的时间及屠杀的人数

1937.12 30万

(2)日本政府为什么要修改教科书

否认南京大屠杀,为战争推卸责任,转移人民视线

(3)东史郎的做法说明了什么

历史不能篡改,日本侵华历史不能掩盖;人民是正视历史、勇于承担责任的

(4)由此事件谈谈你的看法

不忘国耻,认真学习,建设我们的国家, 使国家强大。

2、(日本右翼团体编写的新中学历史教科书)

1937.7.7,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

继续开枪,进入了战斗状态。事件本身不过十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

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了日本教科书对哪一历史事件的歪曲?

七七事变

(2)材料中,日本是怎样推卸责任的?

把七七事变的起因归于中国;把事态扩大的责任也推给中国

(3)针对日本歪曲历史的行径,你最想说一句设么话? 要正视历史,不让悲剧重演

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国共两党合作初步形成(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2、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3、共产党军队改称八路军和新四军

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第19课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一、血战台儿庄(国民党正面战场):

1、年春,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结果:大败日军,消灭日军1万多人。

2、意义: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最大胜利,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

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

二、百团大战 (共产党敌后战场)

1

2、时间年8

3

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徐悲鸿:擅长画马,《愚公移山》表达出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坚韧不拔,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坚

定信念 第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中共七大

1:背景:抗战胜利前夕;

2:时间:1945年4月;

3:地点:延安;

4:内容:(1)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2)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共领导下,

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

的新中国。

(3

(4)选举产生了以的中央领导集体,使党内在组织上空前团结。

5:历史意义:

(1)使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大会,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2)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二、日本无条件投降

1、加速日本投降的事件:①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两枚原子弹;②苏联出兵中

国东北;③毛泽东发出对日寇最后一战的号召④八路军、新四军等展开大反攻。

2、标志:1945.8.15(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3、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①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

②雪洗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百年国耻;

③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4

(1 ②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非正义,失道寡助;中国的抗日是正义战争得道多助。

③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对日抗战,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抗战

④美苏的配合与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

(2)从抗日战争得到的启示:反对战争,珍惜和平; 勿忘国耻,发奋图强;

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动人民群众

5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为何会失败而抗日战争中国会取得胜利?

(1)清朝统治者腐败、妥协投降政策; 军备空虚、武器落后; 部分军事指挥人员贪

生怕死;日本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经济、军事力量强大

(2)同上

五、光复台湾:

1945年10月25

久的台湾光复(1894

年甲午战争,18951 优化设计65

第五单元 解放战争的胜利(1946年6月—1949年9月) 第22课全面内战爆发

一、 重庆谈判

(1)背景: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蒋介石在美国支撑下,阴谋发动内战。

(2)时间:1945.8

(3)人物: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周恩来,西安事变时去西安谈判)

(4)目的(三次电邀毛泽东):欺骗人民,为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消灭共产党

(敢于赴重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揭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5)结果:1945.10.10,签订《会谈纪要》(《“双十协定”》)。

内容:坚决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立 。

(6)意义:揭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向全国人民表明了中共争取和平的诚 意,团结和教育了广大人民。

时间:1945年8月、重庆。

中共谈判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

谈判的背景:国共两党影响政局,中共要求和平,国民党却想独裁

谈判的目的:

三次电邀毛泽东:欺骗人民,为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趁机消灭共产党。

(敢于赴重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揭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谈判的结果:1945年10月10日签订《会谈纪要》(《双十协定》)

谈判未解决的内容: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二、全面内战爆发

1、爆发的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2、中共作战原则: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3、中共作战战术:运动战。

4、结果: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5、性质:美国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的反共反人民的战争

三、材料题:

1、1945年8月20日,蒋介石发电给毛泽东“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 大战方告终结,内争不容再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 从事建设。”

(1)材料中的大战指的是哪一次战争?为什么说“方告结束”?

(2)材料反映蒋介石邀毛泽东到重庆的理由是什么?实际目的是什么?

避免内战,商讨国内和平。 抗日战争,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2、周恩来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参加了哪两次重要的谈判?在其中的一次谈判中,

蒋介石为何说周恩来是它的部下?周恩来在一次谈判中说“不但我个人可以听蒋先 生的话,红军也可以听蒋先生的指挥”是否成了事实? (1)西安事变、重庆谈判

(2)第一次国共合作后创立了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 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3)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改编共产党的八路军和红军 从两次谈判中得到的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民族利益、人民利益为重,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

1、1947年3延安(中共中央所在地)。

2、中共方针:诱敌深入

3

4

1947年3月国民党集中45

粟裕指挥下,把敌人包围在孟良崮地区,3天时间,歼灭整编七十四师。陈毅借用 《三国演义》中的历史典故,将孟良崮战役称为“百万军中取上将 首级”。

三、千里跃进大别山

1947

年夏,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开辟大别山根据地,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1

2、人民解放军把中原地区作为战略反攻的主攻方向,最直接的原因是

1、毛泽东对一次战略部署的生动比喻:

蒋介石把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了出来。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很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们

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1)“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指哪一战略部署?“敌人的胸膛指哪里”?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南京和武汉

(2)这一战略部署的意义?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3)用一句军事常用语概括这一战略(避敌主力、打其虚弱。)

2、1947年国民党占领延安后,得意地说,当年毛泽东在瑞金,被我们打得长征,跑到

陕北,现在在延安,由被我们打得被迫长征。

(1)材料中的两次长征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1934年—1936年红军长征;1947年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2)你认为国民党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不对。从原因和目的来说二者不同。

红军长征:第五次反围剿严重失利后,为保存实力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

转战陕北:为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 主动撤离延安,但继续留在陕北,指挥全国各战场的作战。

(3)材料中的两次长征有什么相似之处?其结果如何?

路线曲折、过程艰辛。

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长征结束,保存了党和红军基本力量

1947年转战陕北,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

3、近代中国2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4、毛泽东为何要留在陕北?

(1)中共中央所在地(2)鼓舞西北军民继续抗战,还可以指挥全国各战场的作战。

(3)体现了伟人的风范,也是我军能战胜敌人的重要精神力量。

21949500公里占线,分三路强渡长江。 23(1927——1949)

3、(19493个重要年代

(1)三年 以 来:1946年人民解放战争开始

(2)三十年以来:1919年,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3)一百多年以前: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人民开始反侵略斗争。

4,率毛泽东称赞他这是义举,为中国人民立下了大功。

5、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 (1)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主要原因) (2)广大解放军战士英勇善战

(3)党中央正确的战略战术 (4)国民党统治腐败,土气低落

6、启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得民心者,得天下)

7、近代中国2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8

9、毛泽东在194910、材料阅读: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 材料以反映的历史事件。(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灭亡 )

(2)霸王指: 诗句的寓意:不要学项羽为了“义”放走刘邦,最终导致自己败 亡的教训,号召江革命进行到底。

(3)钟山指: 这里被誉为虎踞龙盘,列出中国历史上以此为都城的朝代

吴、东晋、宋、齐、梁、陈、太平天国、中华民国。

1926——1927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北伐

1927——1937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土地革命战争(国共两党的战与和)

1937——1945 抗日战争

1945——1949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解放战争

- 21 -


相关文章

  •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美与丑) 一.课文内容回放 ①<丑石>的作者是 .全文描写了一块 ,不但 ,反遭 的陨石,某一日被一位天文学家发现,终于 . 抒发了作者对 的向往和赞美之情.文 中写丑石的丑,写人们对丑石的态度,用了 ...查看


  •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北师大版
  • 九年级上册 1. 14-16世纪,欧洲兴起一股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的风潮,这一运动被称为"文艺复兴",它最早兴起于意大利. 2. 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是"人文主义". 3. 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 ...查看


  •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
  •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知识提纲 第一课 文艺复兴 1.14-17世纪,欧洲兴起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的运动,被称为"文艺复兴",最早兴起于意大利.原因是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是" ...查看


  •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 第一单元 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世界近代史 起点: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14-17世纪) 终点: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 第1课 向人性扼杀者宣战--文艺复兴(P2) 1.背景:(1)罗马教皇和天主教会的专制统治,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 ...查看


  • 七年级上册历史华师大复习提纲 打印
  •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中国的远古人类 1. 人类的起源:距今至少有300多万年的历史:P3 人类研究揭示:人的进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从简单的﹑低级的生物进化为复杂的﹑高级的生物,人类是由一种古猿进化 ...查看


  • 新苏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 新苏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元谋人-- 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远古人类. 时间:距今170万年 地点:云南省 ...查看


  •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上)
  •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中国现代史) 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筹建新中国(P2) 1.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 会议内容:(1)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 ...查看


  •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1]
  •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一)原始社会:元谋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 大汶口中晚期原始居民 黄帝尧舜禹(距今约170万年至约公元前2070年) 1.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包括: (1)元谋人:云南省元 ...查看


  •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期末复习提纲
  • 语文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第三单元) (总分100分,其中含书写分7分)姓名: 成绩: 一.请在下面田字格中认真书写这些词语.(8分) 萧萧 篱落 茱萸 丧气 二.照样子组词.(11分) 促(促进) 异( ) 倍( ) 遥( ) 遍( )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