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历史--很多年前的感悟汉景帝刘启

汉景帝刘启:“毒手佛心”的一代明君 看过很多的史书,在我的博客里我也发表了很多的历史评价,在这和大家分享一下:后世多数史学家认为汉景帝刘启统治时期,国家安宁,经济发展,人民比较幸福,文景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所以汉景帝是应该肯定的。但是在《史记》中,司马迁虽然没有直说汉景帝的过失,但是对汉景帝是有腹诽的,分析之后,认为在司马迁眼中,汉景帝虚伪、奸诈、寡恩、忍杀,和他的父亲汉文帝有天壤之别,要知道,司马迁也是历史方面的高人,不会冒着杀头的风险。

那么,汉景帝刘启到底是一个什么样人呢?谁对他的评价是正确的呢? 这里是我的一家之言。

从心理学角度看,两种评价都是正确的。汉景帝刘启内心深处追求高贵,他希望把天下治理成一个安宁、规范、富足的社会,但是他采取的手段是残忍的,他的言行是虚伪的,他的计谋是阴险的。后世史学家看到了他事业成功的一面,司马迁看到了他做事不择手段的一面。

汉景帝和他的父亲汉文帝不一样。汉文帝希望克制自己的欲望,引导人民走向善良,通过使西汉王朝的统治在人们心目中高度合理化,让功臣、诸侯、贵族、豪强,甚至匈奴,知难而退,不敢作乱,从而消灭战乱于无形。汉景帝认为光靠克制自己不能解决问题,必须消灭那些反抗力量,所以他平定七国之乱,打击豪强势力,剪除功臣

元老,对匈奴也采取时战时和的政策,同时发展教育,扩大经济,蓄养马匹,训练军队,准备战斗。现在看来,汉景帝的政策是对汉文帝政策的必要补充和重要发展,但是总体上与民休息的政策没有变化,所以文景之治得以实现,从这个角度看,汉景帝的确是一代明君。 但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汉景帝是不择手段的。早年之时,汉景帝三个同父异母的哥哥死得不明不白,接着汉景帝就当了太子,司马迁对此采取了欲言又止的态度,显然暗示是汉景帝所为。后来,当太子的时候,汉景帝和吴王刘濞的太子下棋,输不起,拿起棋盘将对方打死,埋下了和吴王的矛盾,估计汉文帝也看到了他这个儿子凶悍的一面,但是惹不起他媳妇窦皇后,也没有办法。当了皇帝之后,按照汉景帝的理想,他势必要剪除诸侯王的势力,但是他故意特别倚重性格直率的晁错,结果晁错提出了“削藩”的政策,诱发了七国之乱,当七国打出了“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时,他又借袁盎之手杀掉了晁错,使七国争夺帝位的野心暴露于天下,刘启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其实他当然知道晁错死了七国也不会罢手,他的军队早已准备就绪,他采纳了周亚夫提出的战略,三个月就镇压了七国之乱。以刘启的地位和智力,吴王刘濞、晁错、袁盎、周亚夫都不是他的对手,他早已胜券在握了,他只是让别人替他承担责任。还有汉景帝根本不可能传位梁王,却这么说以讨太后欢心,大臣窦婴信以为真,坚决反对,得罪太后的是窦婴,知难而退的是太后。这样的事情,汉景帝做了不少。

汉景帝坚信是上天派他来治理天下的,但他想看到的不是一

个人人自由的天下,而是一个严加管束的天下,他无法相信别人,他也不相信以德治民,他更不相信导民以善,他总是处于一种不安之中,因为他的内心深处一直把别人当成自己的敌人,不论他的智力有多么高超,也不管他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功,他都不会获得内心的安宁,他只能战斗,与诸侯斗,与大臣斗,与匈奴斗,他内心深处也不在乎别人的死活,他唯一愿意得到的是一个治安的社会。

对汉景帝看得比较清楚的人是他的儿子汉武帝刘彻。刘启尽管智能高超,却不擅长长远的战略性规划,也不能把各种规范传之后世,但是刘彻思维非常深入,计划更加长远,他的思考范围超过了汉景帝,他对他的父亲保持一种不即不离的状态,让汉景帝始终有一种难以把握的感觉。汉景帝最喜欢这样的人了,他也只看得起这种他摆弄不了的人,他认为他们才更有能力,至于他们的品德如何,他是不会考虑的。所以汉景帝刘启最终把帝位传给了汉武帝刘彻。

应该承认,汉景帝这个人很有耐心,做事细致,行为果断,执行力很强,但是争强好胜,尤其不能看到别人智力在他之上,最大的问题是他做事不择手段,他心中似乎也缺少一种对别人的爱意。汉景帝是一个心灵非常复杂的历史人物,他的执政方向和人生方向都是正确的。他的综合水平甚至不在汉高祖刘邦之下。

汉景帝刘启:“毒手佛心”的一代明君 看过很多的史书,在我的博客里我也发表了很多的历史评价,在这和大家分享一下:后世多数史学家认为汉景帝刘启统治时期,国家安宁,经济发展,人民比较幸福,文景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所以汉景帝是应该肯定的。但是在《史记》中,司马迁虽然没有直说汉景帝的过失,但是对汉景帝是有腹诽的,分析之后,认为在司马迁眼中,汉景帝虚伪、奸诈、寡恩、忍杀,和他的父亲汉文帝有天壤之别,要知道,司马迁也是历史方面的高人,不会冒着杀头的风险。

那么,汉景帝刘启到底是一个什么样人呢?谁对他的评价是正确的呢? 这里是我的一家之言。

从心理学角度看,两种评价都是正确的。汉景帝刘启内心深处追求高贵,他希望把天下治理成一个安宁、规范、富足的社会,但是他采取的手段是残忍的,他的言行是虚伪的,他的计谋是阴险的。后世史学家看到了他事业成功的一面,司马迁看到了他做事不择手段的一面。

汉景帝和他的父亲汉文帝不一样。汉文帝希望克制自己的欲望,引导人民走向善良,通过使西汉王朝的统治在人们心目中高度合理化,让功臣、诸侯、贵族、豪强,甚至匈奴,知难而退,不敢作乱,从而消灭战乱于无形。汉景帝认为光靠克制自己不能解决问题,必须消灭那些反抗力量,所以他平定七国之乱,打击豪强势力,剪除功臣

元老,对匈奴也采取时战时和的政策,同时发展教育,扩大经济,蓄养马匹,训练军队,准备战斗。现在看来,汉景帝的政策是对汉文帝政策的必要补充和重要发展,但是总体上与民休息的政策没有变化,所以文景之治得以实现,从这个角度看,汉景帝的确是一代明君。 但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汉景帝是不择手段的。早年之时,汉景帝三个同父异母的哥哥死得不明不白,接着汉景帝就当了太子,司马迁对此采取了欲言又止的态度,显然暗示是汉景帝所为。后来,当太子的时候,汉景帝和吴王刘濞的太子下棋,输不起,拿起棋盘将对方打死,埋下了和吴王的矛盾,估计汉文帝也看到了他这个儿子凶悍的一面,但是惹不起他媳妇窦皇后,也没有办法。当了皇帝之后,按照汉景帝的理想,他势必要剪除诸侯王的势力,但是他故意特别倚重性格直率的晁错,结果晁错提出了“削藩”的政策,诱发了七国之乱,当七国打出了“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时,他又借袁盎之手杀掉了晁错,使七国争夺帝位的野心暴露于天下,刘启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其实他当然知道晁错死了七国也不会罢手,他的军队早已准备就绪,他采纳了周亚夫提出的战略,三个月就镇压了七国之乱。以刘启的地位和智力,吴王刘濞、晁错、袁盎、周亚夫都不是他的对手,他早已胜券在握了,他只是让别人替他承担责任。还有汉景帝根本不可能传位梁王,却这么说以讨太后欢心,大臣窦婴信以为真,坚决反对,得罪太后的是窦婴,知难而退的是太后。这样的事情,汉景帝做了不少。

汉景帝坚信是上天派他来治理天下的,但他想看到的不是一

个人人自由的天下,而是一个严加管束的天下,他无法相信别人,他也不相信以德治民,他更不相信导民以善,他总是处于一种不安之中,因为他的内心深处一直把别人当成自己的敌人,不论他的智力有多么高超,也不管他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功,他都不会获得内心的安宁,他只能战斗,与诸侯斗,与大臣斗,与匈奴斗,他内心深处也不在乎别人的死活,他唯一愿意得到的是一个治安的社会。

对汉景帝看得比较清楚的人是他的儿子汉武帝刘彻。刘启尽管智能高超,却不擅长长远的战略性规划,也不能把各种规范传之后世,但是刘彻思维非常深入,计划更加长远,他的思考范围超过了汉景帝,他对他的父亲保持一种不即不离的状态,让汉景帝始终有一种难以把握的感觉。汉景帝最喜欢这样的人了,他也只看得起这种他摆弄不了的人,他认为他们才更有能力,至于他们的品德如何,他是不会考虑的。所以汉景帝刘启最终把帝位传给了汉武帝刘彻。

应该承认,汉景帝这个人很有耐心,做事细致,行为果断,执行力很强,但是争强好胜,尤其不能看到别人智力在他之上,最大的问题是他做事不择手段,他心中似乎也缺少一种对别人的爱意。汉景帝是一个心灵非常复杂的历史人物,他的执政方向和人生方向都是正确的。他的综合水平甚至不在汉高祖刘邦之下。


相关文章

  • 历史文学中的封建帝王评价问题
  • [摘要] 作者们在写古代帝工生活的时候,也要有主体意识的介入,即对帝王及其生活进 行评价.把某帝王的所谓千秋功罪做平列式的罗列,堆砌各种资料,拼凑各种细节,虚构具 体的场景,东拉西扯,万般铺陈,这都是无济于事的,或没有意义的.作为现代的剧作 ...查看


  • 历史月考试题模板 (1)
  • „„„„ „__题__„__„__„__„__„__答__„__„__„号„考„ 得 „__„__„__„__„__不__„__„_ 名„姓„ „ 内__„__„__„__„__„__线级„班„ „ „ „ _封__„__„__„__„__ ...查看


  • 阳陵导游词
  • 陕西咸阳汉阳陵导游词 [汉阳陵博物馆] 阳陵,汉阳陵,又称阳陵,是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始建于公元前153年,至公元前126年竣工,陵园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修建时间长达28年.汉阳陵博物苑是依托西汉景帝刘启陵园建设的大 ...查看


  • [论语]的历史真相
  • 作者:吴龙辉 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9年01期 [中图分类号]B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63(2008)05-0089-04 一 <论语>是汉代以后儒家集团的经中之经 作为最流行的一部孔子语 ...查看


  • 孝文窦皇后:眼不见心不烦--窦太后真的瞎了吗?
  • 孝文窦皇后:眼不见心不烦 作者 吴涛 汉孝文帝的窦皇后是今天河北武邑县人,叫什么名字史无明文,司马迁和班固都没留下记录,倒是几百年后的皇甫谧宣称她叫猗房,我估摸着皇甫谧大概也没什么依据. 窦皇后出身贫寒,是一个很普通人家的姑娘.她的父亲在钓 ...查看


  • 中国古代盛世的法制特征
  • 何宁生 < 光明日报 >( 2011年05月19日   11 版) 大唐<开元礼>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经历了西周"成康之治".西汉"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quo ...查看


  • 为何西方炼金士会成为科学家?
  • 为何西方炼金士会成为科学家? 董洁林 人类有两个古老的梦想:发财和长寿.似乎西方人更好发财,而东方人偏爱长寿.据历史记载,东方和西方的"炼金"活动开始的时间差不多,都约在公元前两百年.古希腊的炼金士在作坊里专注寻找化贱金 ...查看


  • 宰相做事也多难
  • 商鞅.王安石和张居正这样的想做事.能做事的宰相,生前事业开展得轰轰烈烈,一旦倒下,却狼狈不堪.每每重温历史,欲究其原因,过去按照阶级观念来分析,大多数人肯定会直指那个时代.那个体制.那个皇帝老儿.从一定意义上讲,这没错.但是,体制是人制定的 ...查看


  • 历史考研名词解释秦汉
  • 二.名词解释 1.王莽:王莽字巨君,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侄.幼年时生活俭朴,饱读诗书,结交贤士,声名远播.初始元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他仿照周朝的制度推行 ?34? 新政.屡次改变币制,更改官制与官名,削夺刘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