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佛山二模

广东省佛山市普通高中2015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

语文测试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鲍鱼/疱疹 矫健/搅拌 慰藉/杯盘狼藉 ......

B.胚胎/坯胎 阑珊/褴褛 塞外/闭目塞听 ......

C.诘难/拮据 整饬/诤谏 着重/棋高一着 ......

D.悖论/荸荠 宽宥/款洽 纰缪/未雨绸缪 ......

2.下面语段中画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网络热词“duang”具备了 广为流传的诸多要素,它形象生动,短小精悍且娱乐性十足,而且网友的使用让它的意蕴愈发丰富,它成了一个所有人都心领神会的暗号,所有的惊讶、意外都可浓缩其中,就像“你懂的”,言尽而意无穷。网络热词在表现情绪的形象生动上确实有一手,所以,它们会被奔走相告。

A.要素 B.心领神会 C.浓缩 D.奔走相告

3.下列语段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高校自主招生中为学科竞赛获奖者开绿色通道的初衷是为有学科天赋、能坚持长期训练并获得好成绩的学生搭建学成专长的特殊人才。

B.民间传统的装饰纹样“三阳开泰”,由《周易》卦象的变化引申而来,以三只羊代替“三阳”,附加太阳及其他景物,寓祝颂吉祥之意。

C.“两会”确认,今年9月3日,中国将举行阅兵式,既为显示中国和世界人民捍卫世界和平的决心和能力,更为展示中国军队的形象。

D.信仰是存在于人的生活实践中需要不断建构和完善的人生信念,在建构信仰时最不要忌讳那种自己都不信的传授,那种灌输式的说教。

4.在下列语段横线处填上句子,组合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有些人吃着碗里圆溜溜的东西,往往陷在“元宵 7’或“汤圆”分不清的困惑里。其实, ; 。当然,最本质的区别是制作方法: ; 。 , 。可见,好的汤圆是很难工业化生产出来的。

①单看个头,元宵比较大,汤圆则个头小

②元宵是“滚”出来的,把凝固的馅切成小块沾水后扔进盛满糯米面的笸箩内滚,边滚边洒水,直到馅料沾满糯米面滚成圆球大小即可

③就是说,把糯米泡水后,连水带米一起用石磨磨;磨成的粉用纱布袋吊起来沥干

④除了名称上有区别,北方叫“元宵”,南方叫“汤圆”

⑤汤圆是“包(抱)”出来的,其做法有点儿像包饺子

⑥但汤圆用的是糯米粉,最好用“水磨粉”

A.②⑤④①⑥③ B.④①②⑤⑥③ C.④①⑤②⑥③ D.④①②⑤③⑥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李世熊,字元仲,宁化人。少负奇才,植大节,更危险,无所惧。于书无所不窥,然独好韩

①非、屈原、韩愈之书。年十六,补弟子员,旋中天启元年副榜。兴化司李佘昌得其文,争元□主

司,弗得,袖其卷去,日:“须后作元也。”典闽试者,争欲物色之为重。

甲申后,自号寒支道人,屏居不见客。征书累下,固谢却之。凡守、令、监司、镇将至其门者,罕能一识面。闽中拥唐王监国③,用大学士黄道周荐,征拜翰林博士,辞不赴。尝上书道周,感愤时事。及道周殉节,上《褒恤孤忠疏》,时恤问其孤嫠。

顺治初,师入闽,帅遣某生移书,逼入都,且言:“不出山,祸不测,”世熊复之日:“死生有命,岂遂悬于要津之手?且某年四十八矣,诸葛瘁躬之日,仅少一年;文山尽节之辰,已多一岁。何能抑情违性,重取羞辱哉!”时蜚语腾沸,世熊矢死不为动,疑谤旋亦释。

世熊既口文章气节著一时,名大震。辛卯、壬辰间,建昌溃贼黄希孕剽掠过宁化,有卒摘其园中二橘,希孕立鞭之,驻马园侧,视卒尽过口行。粤寇至,燔民屋,火及其园,贼魁刘大胜遣卒扑救之,曰:“奈何坏李公居?”当时虽匹夫匹妇,无不知有寒支子者。

世熊积垒块胸中,每放浪山水,以写其牢骚不平之概。尝诣西江,交魏禧、魏礼、彭士望诸子,相与泛彭蠡,登庐山绝顶。耿精忠反,遣伪使敦聘,世熊严拒之。自春徂冬,坚卧不起,乃得免。世熊山居四十余年,乡人宗之,争趋决事。有为不善者,曰:“不使李公知也。”年八十五,卒于家。

世熊有三弟,早世,遗子女,抚育装遣之。馈遗其亲戚终身。又独建祖祠,修祖墓,编述九世以来宗谱。凡祭祀,必亲必谨。父墨量遇则减餐绝宴元旦展先人遗像则泣下沾襟拜伏不能起盖其孝友出于天性耳。

(《清史稿·李世熊传》,有删节)

①明熹宗朱由校年号。

②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年号。此年发生了李自成、张献忠等甲申之变与清兵入关事变。 ③1646年,明皇族后裔唐王朱聿键在建宁(今福建建瓯)称监国。二十天后,朱聿键在福州称帝。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更危险 更加 B.典闽试者 主管 ..

C.世熊矢死不为动 通“誓”,发誓 D.疑谤旋亦释 立即,随即 ..

6.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争元口主司,弗得 ②世熊既口文章气节著一时 ③视卒尽过口行

A.于 因 而 B.与 因 乃 C.与 以 而 D.于 以 乃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父母忌日\则减餐绝宴\元旦\展先人遗像\则泣下沾襟拜伏\不能起\盖其孝友出于天性耳

B.父母忌\日则减餐绝宴\元旦展先人遗像\则泣下沾襟\拜伏不能起\盖其孝友\出于天性耳

C.父母忌日\则减餐绝宴\元旦\展先人遗像\则泣下沾襟\拜伏不能起\盖其孝友出于天性耳

D.父母忌\日则减餐绝宴\元旦\展先人遗像\则泣下沾襟拜伏\不能起\盖其孝友\出于天性耳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面对时局的变化,李世熊曾经写信给黄道周,抒发对世事的感慨愤激之情。

B.顺治初年,郡帅派某生带信,强迫李世熊入都为官,但是李世熊不为所动。

C.粤地的匪寇烧毁民房,火烧到了李世熊的园子,匪首刘大胜派兵扑灭了火。

D.耿精忠派使者聘请李世熊,李世熊因病一直躺在床上起不来,才没有应聘。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何能抑情违性,重取羞辱哉!(3分)

②世熊山居四十余年,乡人宗之,争趋决事。(4分)

(2)联系全文,概括能体现李世熊“奇才”的三介事例。(不得照抄原文,需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秋色

【元】黄庚

凭高望不及,望断动愁情。落日凄凉处,西风点染成。

丹枫明野驿,白水浸江城。马上人回首,戎戎暗客程。

①草木或乌云浓密貌。

(1)结合全诗,简析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3分)

(2)结合全诗,简析诗中表达了哪几种“愁情”。(4分)

11.补写出下列 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 ,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2)山中习静观朝槿, 。 ,海鸥何事更相疑。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3)羌管弄晴,(柳永《望海潮》)

(4)早岁那知世事艰, 。楼船夜雪瓜洲渡, (陆游《书愤》)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 -15小题。

中国古代书院作为一种教学载体及教育制度,与官学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其办学目的是“为教育的而非为科举的”。

书院的教育模式大多因师因学而确立各自的办学方针、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及授课形式,最主要的教学环节便是老师升堂讲说、学生分斋授课。升堂讲说类似现代学校的课堂讨论,有主讲,有提问,还有辩难。分斋授课则指学生的大量时间是在斋舍或书楼自学,同时有师生间、同学间的相互切磋、质疑问难。南宋建康的明道书院规定,每旬“三八讲经,一六讲史”,“每月三课,①

上旬经疑,中旬史疑,下旬举业”,讲经与讲史即为书院山长的升堂讲说,经疑与史疑实则为分斋授课。

教学活动并非局限于讲堂与斋舍,祭祀、展礼、游览等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书院以多种方式发挥老师启发辅导、学生读书自学的优良学风,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各书院在课程设置上也多因时、因地而制宜,但一般都包含经学、史学、文学、诗学、小学、算学、制艺帖括等内容。宋代各书院主要设置“五经”课程,南宋朱熹集注“四书”后,“四书”课程的设置更为普遍,元代书院大多以《四书集注》为必读教材。同时,书院也设置其他课程,例如,濮州历山书院特设医学,内乡博山书院特设数学、书法等。除四书五经外,学生也选修前四史、文选、杜诗等课程,有的书院还辟有“射圃”以传授武学。

大多数书院都重视作为传统数学内容的“展礼”教育。祭拜先师、朔望祭祀等教育,成为书院不可或缺的常规课程,体现尊师重道、崇贤尚圣的精神。在“仰而瞻其容,俯而读其书”的氛围中,使学生养成对先贤的景仰与礼敬之情,由此形成书院崇圣尚礼、人格养成的尚德精神。 书院教育中独具特色的会讲与讲会制对书院体制产生了重要影响。书院会讲,实为各书院举行的学术性聚会或研讨会,含有对时人所关心的重大政治学术问题的会同讨论、讲辩之意。讲会之制则是诸教育大师凭借书院以传播其学术思想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成为书院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与会讲之制作为学术交流活动的形式有别,讲会之制实质上是一种学术团体组织。黄宗羲《宋元学案·东莱学案》载,南宋淳熙年间,在明州诸书院讲学的学者杨简、沈涣、吕祖俭、袁燮等人,组织举办了学术交流组织“四明讲会”,不仅活跃了书院的教学活动,更促进了学术文化的发展。

在“如何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等方面,书院教育强调弘扬“义理之学、修养之道”,以人格教育、繁荣学术、人才养成、传授知识为培养模式。

历代教育大师在大力倡办书院教育的实践中,都明确反对把书院办成攫取功名利禄的名利场,反对把专攻科举考试所需的文辞之学作为教学重点,而主张放法古代圣贤“教学为先”的办学理念,把造就“得时行道、事业满天下”的经世济国之才作为培养目标。如南宋学者张械明确反对把科举利禄之学作为书院办学育人的指导思想。朱熹也说:“建书院本以待四方士友,相与讲学非只为科举计”,他为白鹿洞书院制定的学规,虽然要求书院必须为皇朝政治服务,把维护统治秩序的纲常伦理作为书院教育的方针,但同时更明确反对把“务记览、为词章、钓名声、取利禄”作为人才培养的标准,提出了“修身、处事、接物之要”的育人准则。针对官学和科举诱导士子“忘本逐末、怀利去义”的积弊,他强调书院教育应注重人格教育,提倡言行一致、克己为人、道德自律、修身养性等。

中国书院教育注重弘扬中华民族正心诚意、修身为本,讲求经世致用、学术创新等优良品德和传统精神,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书院文化不仅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方面发挥了不可泯灭的作用。

(选自201 5年3月4日《中国社会科学报》张熙惟《古代书院中的传统文化精神》,有删改)

12.下列关于“书院教育”的谠法,符合本文文意的两项是(5分)

A.书院教育大多因师因学确立各自的办学方针、课程设置、招生及授课形式。

B.书院教学的主要环节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讲堂授课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斋舍自学环节。

C.书院教学场所是讲堂和斋舍,教学方式是老师启发辅导、学生读书自学。

D.各书院教育的课程设置各不相同,但一般都包含经、史、诗、文、数等内容。

E.书院教育都重视“展礼”教育,以达到培养“崇圣尚礼”精神的目的。

13.下列说法符合本文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书院教育中形成的会讲制与讲会制,影响了书院的体制,也影响了官学。

B.历代教育大师们在办学实践中都反对把书院办成追名利进官场的名利场。

C.古代书院的办学目的是培养“得时行道,事业满天下”的经世济国之才。

D.宋代朱熹坚持人才必须为皇朝政治服务,不能冒犯纲常伦理秩序的观点。

14.请概括文中书院教育中会讲制与讲会制的不同点。 (4分)

15.结合文中的观点,谈谈你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4分)

2 011年9月,复旦大学率先试点四年“书院制”教育,其“书院制”教育中的通识教育课程的核心理念是“文史哲入口,政经法出口”,即书院学生必须夯实文史哲素养,并具备治国理政的一技之长。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 - 21小题。

与叶嘉莹的对话

记者:叶先生,今天就“诗歌的前途”这个话题向您请教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旧体诗的写作在现代还有意义吗?

叶嘉莹:这要看情况了。你如果不会写旧体诗,还拼命要凑一首旧体诗,那就完全没有意义。如果你本身有很深厚的旧体诗修养,你的生命和感情就是结合那个形式跑出来的,你写出来的就是一首很好的诗。你的诗就有存在的价值。

记者: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知道旧体诗的写作形式,有这个修养的人越来越少。会不会因为这样的缘故,将来旧体诗的写作就会消失呢?

叶嘉莹:那不一定。你看现雀报刊杂志上的旧体诗不少,中华诗词协会,北京除外,各省市、各县区,诗词协会的人可多了。就我这里,好诗坏诗,成千上百的,整天有人拿来。我说写不好就不要写,可是他还挺喜欢写。

记者:会不会写作旧体诗的人年龄都偏大。

叶嘉莹:是。写旧体诗的人年岁是偏大。

记者:现实中旧体诗写作的训练一代比一代薄弱,将来这种文体会消失吗?

叶嘉莹:我没有这种预言的能力。以我接触的人来看,我有个学生,在学校里也没人教他这个形式,他只是自己喜欢,熟悉这个形式,就写出诗来了,而且写得很好。也有的学生,我拼命教他,他就是写不好。旧体诗不是勉强可以得来的,一定要爱好旧体诗,不止是外表的爱好,要背诵很多以后,很熟悉旧体诗的语言,旧体诗所用的词汇,有什么感情时,张口出来就合乎格律,就很典雅,就是有生命和感情的。这就是诗词修养。

记者:第二个问题是,我们现代社会还有旧体诗生存的基础吗?也就是说,我们的社会需要旧体诗吗? ①

叶嘉莹:这不是旧体诗问题,是整个诗的生命都没有了。现代人都追求物欲、表面化、速成,人心都向往物欲了,不愿意读诗了,这样的环境就是不利于诗歌的环境,整个社会没有诗的生存环境。

记者:既然社会抛弃了诗歌,我们又不喜欢写诗歌,“诗歌与其这么尴尬地活着,还不如让它死掉”,你对这种观点有何看法?

叶嘉莹:诗歌活着不活着,不是我们可以让它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它是自己有生命的。后代的人对诗歌能穆体会能够理解,写出来的诗中,能够把生命寄托在里面,那它就是有生命的,不是我们让它有或是没有。只要有旧体诗存在,只要未来的人能够看到能够读到,说不定碰到哪一个人,只要他喜欢,只要他写得好,就像我刚才说的我的学生,他生长在农村,他爸爸妈妈是种地的,他没有这个诗书的家庭,他见到诗就是喜欢,他从小背诵,他就写得很好呵。尽管大家都不写了,可如果宣判诗歌会死,这不是我们能够宣判的。我们不能让它死,也不能让它活,要死要活是它自己的事,是它碰不到一个知音的情况下。

记者:第三个问题是,我们现代人学旧体诗有什么好处?

叶嘉莹:因为旧体诗既不像唐代那样可以实现升官发财的梦,也不像当今炒股票那样可以直接看到结果。很多人都看不到诗的好处。其实诗的好处,是终生受用的。尧斯·伊塞尔说,阅读是一个提升自己经验的过程。我们读的古诗词,是经过了千百年的筛选、淘汰,那个诗人的诗,是那个诗人自己的生命、生活、品格、思想的体现,你读这个伟大的诗人的诗的时候,同时也提升了自己,这是诗歌的一个好处。

钟嵘在说诗的作用是“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穷贱易安”是说诗可以使处在贫困卑贱之中的人还能够安分不乱动,不想为非作歹,不恕贪赃枉法。“幽居靡闷”是说一个人幽静独处没朋友时也不会烦闷,因为有诗作伴侣。“莫尚于诗”是说,当你的生活出现不幸,当你把它用诗来表现的时候,那诗是一种艺术,当你把悲哀变成一首诗的时候,你的悲哀就成了一个美感的客体,你的悲哀忧愁可以借诗消解了。所以学诗有莫大的好处。

记者:采访您的人很多,您认为大家最关心的是什么问题?问得最害怕的是什么问题?

叶嘉莹:就是你们问的“诗歌还有没有用处”。

(选自《羊城晚报》2008年1 1月22日,有删改)

①叶嘉莹(1924-),知名汉学家,研究领域是古典诗词,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

19.依据文本,概括叶嘉莹对1日体诗写作现状与未来发展的基本看法。 (4分)

20.访谈很讲究提问,简析下面两次提问的作用。 (5分)

①记者:叶先生,今天就“诗歌的前途”这个话题向您请教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旧体诗

的写作在现代还有意义吗?

②记者:会不会写作旧体诗的人年龄都偏大?

21.结合全文,简析“诗歌还有没有用处”为什么是叶嘉莹最害怕的问题,也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阅读下面的问卷调查统计表,根据表中内容,补充下面文段中空缺的内容(不得出现数字,不得超过所给空格数),使上下文语意连贯。(6分)

上表显示,人们对雾霾的关注度与工作环境有关, ① ;但防护意识恰恰相反,室内工作者明显高于室外工作者。也许这跟人的 ② 有关。同时,大家一致认为,承担降霾责任的主体是室外工作者,可是真正能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采取降霾行动的又是 ③ ,这与他们主观要求降霾的诉求是一致的。

23.张泽宇的妈妈天夭给读高三的儿子送汤送饭,儿子很不情愿被妈妈如此关心,决定托同学转告妈妈,说自己以后不会出来吃妈妈送的汤和饭了,同学回来说他妈妈当场流着泪走了。请你以张泽宇的身份给他妈妈写一段话,解释自己这样做的理由,并安慰妈妈。

要求:内容合情合理,语句流畅,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格;字数不得少于100(包括标点符号),也不得超出所给空格数。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日常生活中,各种仪式几乎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祭拜祖先有仪式,婚丧嫁娶有仪式,毕业典礼有仪式,就连买了一本新的笔记本郑重地写下第一行字,也可算是一种仪式。

有人认为,仪式有着稳定的流程,确定的意义,不容轻易改变;也有人认为,仪式是因应生活而产生的,跟不上时代步伐就理应改变;还有人认为,生活节奏这么快,时间这么紧张,仪式应该除去,要把精力投入到有意义的事情里去。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广东省佛山市普通高中2015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

答题卡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9.(1)译:①(4分) ②(3分)

(2)(3分)

10.⑴(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选做,每空1分,共6分)

(1) , 。

(2) , 。

(3) , 。

(4) , 。

12.(5分)( )( ) 13.( )

14.(4分)答:

15.(4分)答:

16.(或19)(4分)答:

17.(或20)(5分)答:

18.(或21)(6分)答:

22.(6分)

23.(6分)

2015年佛山二模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D 2、D 要素: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 心领神会:不用对方明说,心里领悟其中的意思。也指深刻地领会。 浓缩:①使溶剂蒸发而提高溶液的浓度。②泛指用一定的方法使物体中不需要的部分减少,从而使需要部分的相对含量增高。 奔走相告:奔跑着递相传告。形容把消息迅速传开。可用“口口相传”(口头传布或传授),两者区别在于,“奔走相告’’多为将消息有意告知他人;“口口相传”强调消息等的自然传播,此处更合语境。

3、B A.搭配不当,把“人才”改为“平台”。C.语序不当,“既为”“更为”后的两句应互换位置。 D.逻辑语病,“不要”与“忌讳”表意重复,两个任意去掉一个即可。

4、B 本段介绍“元宵’’和“汤圆”的区别,首句为④,然后①,讲简单的外在的区别。②⑤讲制作方法,倾序与前文“元宵”、“汤圆”相呼应;⑥句承⑤句,解析包汤圆与包饺子的不同,③句是对⑥句的解说。

5、A 经历 6、 D 7、 C 8、D,原文“坚卧不起”,并非真的有病,而是装病。

9、(1)①翻译:(我)怎能压抑自己的情感,违背自己的心性,再次招致耻辱呢!句式“何„„哉”,1分;重:再,又,1分;句意,1分。②李世熊在山中居住四十余年,乡人都敬仰他,争着到(他那里请他)决断事务。 山居:在山中居住,1分;宗:敬仰,敬重,1分;趋:到,去,1分;句意,1分。

(2)①文章写得好,被人看重;②官方多次邀请他出仕;③善于言辞,拒绝清师招降;④处事有方,乡人争着请他决断事务。

【参考译文】

李世熊,字元仲,宁化人。从小就有特别的才华,树立了远大的志向,经历过危险,但没有害怕的时候。在读书方面没有不贯通研究的,然而特别喜好韩非、屈原、韩愈的文章。十六岁的时候,补弟子员,不久就中了天启元年的副榜,兴化司李佘昌获得了他的文章,在主考面前替他争第一,没有办成,带走他的文章时说:“待以后再做第一名吧!”连在闽主持典试的官员,也争相以得到他的文章为重。

甲申后,自号寒支道人,归隐不见外客。征召他为官的书信连续不断,他坚决辞谢推却。凡当地的守、今、监司、镇将等官员,到他门上拜访,很少有人能见到他一面的。闽中人推拥唐王监国,唐王接纳了大学士黄道周的推荐,征拜李世熊为翰林博士,但他还是推辞不赴任。李世熊曾经骂信给黄道周,抒发自己对世事的感慨愤激之情。等到黄道周为国牺牲,李世熊递交了

顺治初年,清军进入福建,郡帅就派某生带信,强迫李世熊入都为官,并且说:“如不出山,就有不测之祸。”世熊回复他说:“生死有命,难道就掌握在权要之手吗?况且我年纪已经四十八岁了,比诸葛亮鞠躬尽瘁而死时仅少一年;比文天祥为国而死时已多一岁了。(我)怎能压抑自己的情感,违背自己的心性,再次招致耻辱呢!”当时流言蜚语不断,世熊誓死不为所动,怀疑他、诽谤他的言论很快得以消失。

世熊以文章和气节著称一时,名声大震。辛卯、壬辰年间,建昌溃逃的叛贼黄希孕抢掠经过宁化,有一兵摘了世熊园中的两个桔子,黄希孕立即鞭打了那个兵,并停马守在园旁,以防兵卒摘桔子,一直等兵卒过尽才走。粤地的匪寇来骚扰,烧毁民房,火烧到了李世熊的园子,匪首刘大胜马上派兵扑灭了火,说:“怎能毁坏李公的居所呢?”当时的人即使是平民百姓,也没有一个不知道有一个叫寒支子的人。

李世熊胸中满积抑郁愤懑之气,每当放浪山水时,就借机发泄这种牢骚不平之气。曾到西江,结交魏禧、魏礼、彭士望等人,与他们一起泛舟彭蠡湖,登上庐山绝顶处。耿精患谋反,派遣使者恭敬地聘任他,李世熊严词拒绝。自春至冬,他一直躺在床上不起来,才得避免。李世熊在山中居住四十余年,乡人都敬仰他,争着到他那里请他决断事务。有做了坏事的人,说:“不要让李公知道啊!”八十五岁时,在家中去世。

李世熊有三个弟弟,早年去世,遗下的子女,吃饭穿衣所需,世熊派人送去。还馈赠他的亲戚终身。又独力修建祖宗祠堂,祖宗坟墓,编写撰述九代以来的宗谱。凡是祭祀,必定次招致耻辱呢!亲自参加,父母忌日,则减餐停止宴会。到了元旦,就展示先人遗像,泪下沾襟,拜伏在地,许久不起。大概他的孝、友出自天性使然吧。

10、(1)诗人将秋日登高所见的落日衔山,西风肃杀;似火丹枫映衬下的孤零野驿,浸骨寒彻的白水环绕的寂静江城;路径昏暗,疲倦的征夫游子寻找着投宿的旅店等景象捕捉下来,(1分)描绘出一幅凄清萧瑟的秋景图(2分)。

(2)诗人登高眺远,不见尽头,引出悲愁怅惘的思乡之情(1分);而这愁情也影响了诗人所见一切,在昏暗背景下被丹枫映衬的野驿、路上旅人回首的细微动作、茂盛野草掩盖下的迷蒙前路等更牵引出诗人的羁旅之愁(1分)、前途之忧(1分)。思乡之情(1分)、羁旅之愁(1分)、前途之忧(1分);结合诗歌内容的分析。(1分)

12、B、D A项无中生有,原文无涉及“招生”方式的内容。C项原文“教学活动并非局隈于讲堂与斋舍,祭祀、展礼、游览等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书院以多种方式发挥老师启发辅导、学生读书自学的优良学风”。E项范围扩大,原文“大多数书院都重视作为传统教学内容的“展礼”教育”。

1 3、B A项“影响官学”于原文无据。 C项内容是人才培养目标,办学目标是原文的“为教育的而非为科举的”。 D项原文“虽然要求书院必须为皇朝政治服务,把维护统治秩序的纲常伦理作为书院教育的方针”,强调的是“书院”,而非“人才’’。

14、①会讲制是一种学术交流活动的形式,讲会制是一种学术团体组织和书院教学的组织形式。(2分)②会讲制是各书院举行的学术性聚会或研讨会,讲会制是诸教育大师借书院传播其学术思想的一种方式。(2分)

1 5、①古代书院强调以人格教育、繁荣学术、人才养成、传授知识为培养模式;、(1分)以造就“得时行道、事业满天下”的经世济国之才为人才培养目标。(1分)

②复旦大学的书院教育模式中的通识教育要求学生夯实文史哲素养,体现了古代书院教育中强调传统人文教育的理念;(1分)同时要求具备治国理政的一技之长,体现了古代书院教育中的经世济国的之才培养目标。(1分)

19、①旧体诗的写作现状是:写的人不少,但写得好的人不多,写作者年龄一般偏大。(1点1分,任答两点2分) ②旧体诗的未来发展:旧体诗不一定会消亡,(1分)但知音难遇的困境必然存在。(1分)

访谈根据问答恿路理清文章脉络,根据答的内容理清文本观点。此题答题角度在题干中非常明确,考生不能忽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20、①第一问是记者直接发问,把想了解的问题直接提出来。(1分)利于节约时间,(1分)利于明确谈话主题;(1分) ②第三问是追问,紧接上面的很多人写1日体诗,但又没具体说明主要是些什么人在写的情况进行追问,(1分)利于引导对方思考后面记者想问的旧体诗命运的问题。(1分)

21、目前诗歌的生存环境恶劣,社会大众受功利思想影响,(1分)很多人看不到诗歌提升自己,让自己获得平静和快乐的好处,也无法接受对诗歌好处的理解,(2分)于是就抛弃了诗歌,而这一问题目前无法解决(1分)这就使得诗歌不仅生存困难,而且未来发展也会出现较大的危机,(2分),这自然令叶嘉莹以及关心和爱护诗歌发展的人最为害怕和关心。

22、①室外工作者明显高于室内工作者 ②职业或受教育程度 ③室内工作者

23、妈妈:

你好。

让你伤心是我不对,请原谅!你担心我在学校吃得不好,影响健康和学习。你爱我的心我明白,但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如果你儿子现在连一点生活上的苦都吃不了,还谈什么“好男儿走天下”呢?相信你的儿子是能够像其他人一样在吃苦中越来越优秀的,请不要伤也,你越快乐,儿子就越有信心赢得高考!

快乐开心

儿泽宇

4月2日

广东省佛山市普通高中2015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

语文测试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鲍鱼/疱疹 矫健/搅拌 慰藉/杯盘狼藉 ......

B.胚胎/坯胎 阑珊/褴褛 塞外/闭目塞听 ......

C.诘难/拮据 整饬/诤谏 着重/棋高一着 ......

D.悖论/荸荠 宽宥/款洽 纰缪/未雨绸缪 ......

2.下面语段中画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网络热词“duang”具备了 广为流传的诸多要素,它形象生动,短小精悍且娱乐性十足,而且网友的使用让它的意蕴愈发丰富,它成了一个所有人都心领神会的暗号,所有的惊讶、意外都可浓缩其中,就像“你懂的”,言尽而意无穷。网络热词在表现情绪的形象生动上确实有一手,所以,它们会被奔走相告。

A.要素 B.心领神会 C.浓缩 D.奔走相告

3.下列语段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高校自主招生中为学科竞赛获奖者开绿色通道的初衷是为有学科天赋、能坚持长期训练并获得好成绩的学生搭建学成专长的特殊人才。

B.民间传统的装饰纹样“三阳开泰”,由《周易》卦象的变化引申而来,以三只羊代替“三阳”,附加太阳及其他景物,寓祝颂吉祥之意。

C.“两会”确认,今年9月3日,中国将举行阅兵式,既为显示中国和世界人民捍卫世界和平的决心和能力,更为展示中国军队的形象。

D.信仰是存在于人的生活实践中需要不断建构和完善的人生信念,在建构信仰时最不要忌讳那种自己都不信的传授,那种灌输式的说教。

4.在下列语段横线处填上句子,组合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有些人吃着碗里圆溜溜的东西,往往陷在“元宵 7’或“汤圆”分不清的困惑里。其实, ; 。当然,最本质的区别是制作方法: ; 。 , 。可见,好的汤圆是很难工业化生产出来的。

①单看个头,元宵比较大,汤圆则个头小

②元宵是“滚”出来的,把凝固的馅切成小块沾水后扔进盛满糯米面的笸箩内滚,边滚边洒水,直到馅料沾满糯米面滚成圆球大小即可

③就是说,把糯米泡水后,连水带米一起用石磨磨;磨成的粉用纱布袋吊起来沥干

④除了名称上有区别,北方叫“元宵”,南方叫“汤圆”

⑤汤圆是“包(抱)”出来的,其做法有点儿像包饺子

⑥但汤圆用的是糯米粉,最好用“水磨粉”

A.②⑤④①⑥③ B.④①②⑤⑥③ C.④①⑤②⑥③ D.④①②⑤③⑥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李世熊,字元仲,宁化人。少负奇才,植大节,更危险,无所惧。于书无所不窥,然独好韩

①非、屈原、韩愈之书。年十六,补弟子员,旋中天启元年副榜。兴化司李佘昌得其文,争元□主

司,弗得,袖其卷去,日:“须后作元也。”典闽试者,争欲物色之为重。

甲申后,自号寒支道人,屏居不见客。征书累下,固谢却之。凡守、令、监司、镇将至其门者,罕能一识面。闽中拥唐王监国③,用大学士黄道周荐,征拜翰林博士,辞不赴。尝上书道周,感愤时事。及道周殉节,上《褒恤孤忠疏》,时恤问其孤嫠。

顺治初,师入闽,帅遣某生移书,逼入都,且言:“不出山,祸不测,”世熊复之日:“死生有命,岂遂悬于要津之手?且某年四十八矣,诸葛瘁躬之日,仅少一年;文山尽节之辰,已多一岁。何能抑情违性,重取羞辱哉!”时蜚语腾沸,世熊矢死不为动,疑谤旋亦释。

世熊既口文章气节著一时,名大震。辛卯、壬辰间,建昌溃贼黄希孕剽掠过宁化,有卒摘其园中二橘,希孕立鞭之,驻马园侧,视卒尽过口行。粤寇至,燔民屋,火及其园,贼魁刘大胜遣卒扑救之,曰:“奈何坏李公居?”当时虽匹夫匹妇,无不知有寒支子者。

世熊积垒块胸中,每放浪山水,以写其牢骚不平之概。尝诣西江,交魏禧、魏礼、彭士望诸子,相与泛彭蠡,登庐山绝顶。耿精忠反,遣伪使敦聘,世熊严拒之。自春徂冬,坚卧不起,乃得免。世熊山居四十余年,乡人宗之,争趋决事。有为不善者,曰:“不使李公知也。”年八十五,卒于家。

世熊有三弟,早世,遗子女,抚育装遣之。馈遗其亲戚终身。又独建祖祠,修祖墓,编述九世以来宗谱。凡祭祀,必亲必谨。父墨量遇则减餐绝宴元旦展先人遗像则泣下沾襟拜伏不能起盖其孝友出于天性耳。

(《清史稿·李世熊传》,有删节)

①明熹宗朱由校年号。

②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年号。此年发生了李自成、张献忠等甲申之变与清兵入关事变。 ③1646年,明皇族后裔唐王朱聿键在建宁(今福建建瓯)称监国。二十天后,朱聿键在福州称帝。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更危险 更加 B.典闽试者 主管 ..

C.世熊矢死不为动 通“誓”,发誓 D.疑谤旋亦释 立即,随即 ..

6.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争元口主司,弗得 ②世熊既口文章气节著一时 ③视卒尽过口行

A.于 因 而 B.与 因 乃 C.与 以 而 D.于 以 乃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父母忌日\则减餐绝宴\元旦\展先人遗像\则泣下沾襟拜伏\不能起\盖其孝友出于天性耳

B.父母忌\日则减餐绝宴\元旦展先人遗像\则泣下沾襟\拜伏不能起\盖其孝友\出于天性耳

C.父母忌日\则减餐绝宴\元旦\展先人遗像\则泣下沾襟\拜伏不能起\盖其孝友出于天性耳

D.父母忌\日则减餐绝宴\元旦\展先人遗像\则泣下沾襟拜伏\不能起\盖其孝友\出于天性耳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面对时局的变化,李世熊曾经写信给黄道周,抒发对世事的感慨愤激之情。

B.顺治初年,郡帅派某生带信,强迫李世熊入都为官,但是李世熊不为所动。

C.粤地的匪寇烧毁民房,火烧到了李世熊的园子,匪首刘大胜派兵扑灭了火。

D.耿精忠派使者聘请李世熊,李世熊因病一直躺在床上起不来,才没有应聘。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何能抑情违性,重取羞辱哉!(3分)

②世熊山居四十余年,乡人宗之,争趋决事。(4分)

(2)联系全文,概括能体现李世熊“奇才”的三介事例。(不得照抄原文,需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秋色

【元】黄庚

凭高望不及,望断动愁情。落日凄凉处,西风点染成。

丹枫明野驿,白水浸江城。马上人回首,戎戎暗客程。

①草木或乌云浓密貌。

(1)结合全诗,简析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3分)

(2)结合全诗,简析诗中表达了哪几种“愁情”。(4分)

11.补写出下列 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 ,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2)山中习静观朝槿, 。 ,海鸥何事更相疑。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3)羌管弄晴,(柳永《望海潮》)

(4)早岁那知世事艰, 。楼船夜雪瓜洲渡, (陆游《书愤》)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 -15小题。

中国古代书院作为一种教学载体及教育制度,与官学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其办学目的是“为教育的而非为科举的”。

书院的教育模式大多因师因学而确立各自的办学方针、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及授课形式,最主要的教学环节便是老师升堂讲说、学生分斋授课。升堂讲说类似现代学校的课堂讨论,有主讲,有提问,还有辩难。分斋授课则指学生的大量时间是在斋舍或书楼自学,同时有师生间、同学间的相互切磋、质疑问难。南宋建康的明道书院规定,每旬“三八讲经,一六讲史”,“每月三课,①

上旬经疑,中旬史疑,下旬举业”,讲经与讲史即为书院山长的升堂讲说,经疑与史疑实则为分斋授课。

教学活动并非局限于讲堂与斋舍,祭祀、展礼、游览等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书院以多种方式发挥老师启发辅导、学生读书自学的优良学风,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各书院在课程设置上也多因时、因地而制宜,但一般都包含经学、史学、文学、诗学、小学、算学、制艺帖括等内容。宋代各书院主要设置“五经”课程,南宋朱熹集注“四书”后,“四书”课程的设置更为普遍,元代书院大多以《四书集注》为必读教材。同时,书院也设置其他课程,例如,濮州历山书院特设医学,内乡博山书院特设数学、书法等。除四书五经外,学生也选修前四史、文选、杜诗等课程,有的书院还辟有“射圃”以传授武学。

大多数书院都重视作为传统数学内容的“展礼”教育。祭拜先师、朔望祭祀等教育,成为书院不可或缺的常规课程,体现尊师重道、崇贤尚圣的精神。在“仰而瞻其容,俯而读其书”的氛围中,使学生养成对先贤的景仰与礼敬之情,由此形成书院崇圣尚礼、人格养成的尚德精神。 书院教育中独具特色的会讲与讲会制对书院体制产生了重要影响。书院会讲,实为各书院举行的学术性聚会或研讨会,含有对时人所关心的重大政治学术问题的会同讨论、讲辩之意。讲会之制则是诸教育大师凭借书院以传播其学术思想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成为书院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与会讲之制作为学术交流活动的形式有别,讲会之制实质上是一种学术团体组织。黄宗羲《宋元学案·东莱学案》载,南宋淳熙年间,在明州诸书院讲学的学者杨简、沈涣、吕祖俭、袁燮等人,组织举办了学术交流组织“四明讲会”,不仅活跃了书院的教学活动,更促进了学术文化的发展。

在“如何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等方面,书院教育强调弘扬“义理之学、修养之道”,以人格教育、繁荣学术、人才养成、传授知识为培养模式。

历代教育大师在大力倡办书院教育的实践中,都明确反对把书院办成攫取功名利禄的名利场,反对把专攻科举考试所需的文辞之学作为教学重点,而主张放法古代圣贤“教学为先”的办学理念,把造就“得时行道、事业满天下”的经世济国之才作为培养目标。如南宋学者张械明确反对把科举利禄之学作为书院办学育人的指导思想。朱熹也说:“建书院本以待四方士友,相与讲学非只为科举计”,他为白鹿洞书院制定的学规,虽然要求书院必须为皇朝政治服务,把维护统治秩序的纲常伦理作为书院教育的方针,但同时更明确反对把“务记览、为词章、钓名声、取利禄”作为人才培养的标准,提出了“修身、处事、接物之要”的育人准则。针对官学和科举诱导士子“忘本逐末、怀利去义”的积弊,他强调书院教育应注重人格教育,提倡言行一致、克己为人、道德自律、修身养性等。

中国书院教育注重弘扬中华民族正心诚意、修身为本,讲求经世致用、学术创新等优良品德和传统精神,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书院文化不仅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方面发挥了不可泯灭的作用。

(选自201 5年3月4日《中国社会科学报》张熙惟《古代书院中的传统文化精神》,有删改)

12.下列关于“书院教育”的谠法,符合本文文意的两项是(5分)

A.书院教育大多因师因学确立各自的办学方针、课程设置、招生及授课形式。

B.书院教学的主要环节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讲堂授课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斋舍自学环节。

C.书院教学场所是讲堂和斋舍,教学方式是老师启发辅导、学生读书自学。

D.各书院教育的课程设置各不相同,但一般都包含经、史、诗、文、数等内容。

E.书院教育都重视“展礼”教育,以达到培养“崇圣尚礼”精神的目的。

13.下列说法符合本文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书院教育中形成的会讲制与讲会制,影响了书院的体制,也影响了官学。

B.历代教育大师们在办学实践中都反对把书院办成追名利进官场的名利场。

C.古代书院的办学目的是培养“得时行道,事业满天下”的经世济国之才。

D.宋代朱熹坚持人才必须为皇朝政治服务,不能冒犯纲常伦理秩序的观点。

14.请概括文中书院教育中会讲制与讲会制的不同点。 (4分)

15.结合文中的观点,谈谈你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4分)

2 011年9月,复旦大学率先试点四年“书院制”教育,其“书院制”教育中的通识教育课程的核心理念是“文史哲入口,政经法出口”,即书院学生必须夯实文史哲素养,并具备治国理政的一技之长。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 - 21小题。

与叶嘉莹的对话

记者:叶先生,今天就“诗歌的前途”这个话题向您请教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旧体诗的写作在现代还有意义吗?

叶嘉莹:这要看情况了。你如果不会写旧体诗,还拼命要凑一首旧体诗,那就完全没有意义。如果你本身有很深厚的旧体诗修养,你的生命和感情就是结合那个形式跑出来的,你写出来的就是一首很好的诗。你的诗就有存在的价值。

记者: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知道旧体诗的写作形式,有这个修养的人越来越少。会不会因为这样的缘故,将来旧体诗的写作就会消失呢?

叶嘉莹:那不一定。你看现雀报刊杂志上的旧体诗不少,中华诗词协会,北京除外,各省市、各县区,诗词协会的人可多了。就我这里,好诗坏诗,成千上百的,整天有人拿来。我说写不好就不要写,可是他还挺喜欢写。

记者:会不会写作旧体诗的人年龄都偏大。

叶嘉莹:是。写旧体诗的人年岁是偏大。

记者:现实中旧体诗写作的训练一代比一代薄弱,将来这种文体会消失吗?

叶嘉莹:我没有这种预言的能力。以我接触的人来看,我有个学生,在学校里也没人教他这个形式,他只是自己喜欢,熟悉这个形式,就写出诗来了,而且写得很好。也有的学生,我拼命教他,他就是写不好。旧体诗不是勉强可以得来的,一定要爱好旧体诗,不止是外表的爱好,要背诵很多以后,很熟悉旧体诗的语言,旧体诗所用的词汇,有什么感情时,张口出来就合乎格律,就很典雅,就是有生命和感情的。这就是诗词修养。

记者:第二个问题是,我们现代社会还有旧体诗生存的基础吗?也就是说,我们的社会需要旧体诗吗? ①

叶嘉莹:这不是旧体诗问题,是整个诗的生命都没有了。现代人都追求物欲、表面化、速成,人心都向往物欲了,不愿意读诗了,这样的环境就是不利于诗歌的环境,整个社会没有诗的生存环境。

记者:既然社会抛弃了诗歌,我们又不喜欢写诗歌,“诗歌与其这么尴尬地活着,还不如让它死掉”,你对这种观点有何看法?

叶嘉莹:诗歌活着不活着,不是我们可以让它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它是自己有生命的。后代的人对诗歌能穆体会能够理解,写出来的诗中,能够把生命寄托在里面,那它就是有生命的,不是我们让它有或是没有。只要有旧体诗存在,只要未来的人能够看到能够读到,说不定碰到哪一个人,只要他喜欢,只要他写得好,就像我刚才说的我的学生,他生长在农村,他爸爸妈妈是种地的,他没有这个诗书的家庭,他见到诗就是喜欢,他从小背诵,他就写得很好呵。尽管大家都不写了,可如果宣判诗歌会死,这不是我们能够宣判的。我们不能让它死,也不能让它活,要死要活是它自己的事,是它碰不到一个知音的情况下。

记者:第三个问题是,我们现代人学旧体诗有什么好处?

叶嘉莹:因为旧体诗既不像唐代那样可以实现升官发财的梦,也不像当今炒股票那样可以直接看到结果。很多人都看不到诗的好处。其实诗的好处,是终生受用的。尧斯·伊塞尔说,阅读是一个提升自己经验的过程。我们读的古诗词,是经过了千百年的筛选、淘汰,那个诗人的诗,是那个诗人自己的生命、生活、品格、思想的体现,你读这个伟大的诗人的诗的时候,同时也提升了自己,这是诗歌的一个好处。

钟嵘在说诗的作用是“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穷贱易安”是说诗可以使处在贫困卑贱之中的人还能够安分不乱动,不想为非作歹,不恕贪赃枉法。“幽居靡闷”是说一个人幽静独处没朋友时也不会烦闷,因为有诗作伴侣。“莫尚于诗”是说,当你的生活出现不幸,当你把它用诗来表现的时候,那诗是一种艺术,当你把悲哀变成一首诗的时候,你的悲哀就成了一个美感的客体,你的悲哀忧愁可以借诗消解了。所以学诗有莫大的好处。

记者:采访您的人很多,您认为大家最关心的是什么问题?问得最害怕的是什么问题?

叶嘉莹:就是你们问的“诗歌还有没有用处”。

(选自《羊城晚报》2008年1 1月22日,有删改)

①叶嘉莹(1924-),知名汉学家,研究领域是古典诗词,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

19.依据文本,概括叶嘉莹对1日体诗写作现状与未来发展的基本看法。 (4分)

20.访谈很讲究提问,简析下面两次提问的作用。 (5分)

①记者:叶先生,今天就“诗歌的前途”这个话题向您请教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旧体诗

的写作在现代还有意义吗?

②记者:会不会写作旧体诗的人年龄都偏大?

21.结合全文,简析“诗歌还有没有用处”为什么是叶嘉莹最害怕的问题,也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阅读下面的问卷调查统计表,根据表中内容,补充下面文段中空缺的内容(不得出现数字,不得超过所给空格数),使上下文语意连贯。(6分)

上表显示,人们对雾霾的关注度与工作环境有关, ① ;但防护意识恰恰相反,室内工作者明显高于室外工作者。也许这跟人的 ② 有关。同时,大家一致认为,承担降霾责任的主体是室外工作者,可是真正能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采取降霾行动的又是 ③ ,这与他们主观要求降霾的诉求是一致的。

23.张泽宇的妈妈天夭给读高三的儿子送汤送饭,儿子很不情愿被妈妈如此关心,决定托同学转告妈妈,说自己以后不会出来吃妈妈送的汤和饭了,同学回来说他妈妈当场流着泪走了。请你以张泽宇的身份给他妈妈写一段话,解释自己这样做的理由,并安慰妈妈。

要求:内容合情合理,语句流畅,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格;字数不得少于100(包括标点符号),也不得超出所给空格数。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日常生活中,各种仪式几乎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祭拜祖先有仪式,婚丧嫁娶有仪式,毕业典礼有仪式,就连买了一本新的笔记本郑重地写下第一行字,也可算是一种仪式。

有人认为,仪式有着稳定的流程,确定的意义,不容轻易改变;也有人认为,仪式是因应生活而产生的,跟不上时代步伐就理应改变;还有人认为,生活节奏这么快,时间这么紧张,仪式应该除去,要把精力投入到有意义的事情里去。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广东省佛山市普通高中2015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

答题卡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9.(1)译:①(4分) ②(3分)

(2)(3分)

10.⑴(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选做,每空1分,共6分)

(1) , 。

(2) , 。

(3) , 。

(4) , 。

12.(5分)( )( ) 13.( )

14.(4分)答:

15.(4分)答:

16.(或19)(4分)答:

17.(或20)(5分)答:

18.(或21)(6分)答:

22.(6分)

23.(6分)

2015年佛山二模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D 2、D 要素: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 心领神会:不用对方明说,心里领悟其中的意思。也指深刻地领会。 浓缩:①使溶剂蒸发而提高溶液的浓度。②泛指用一定的方法使物体中不需要的部分减少,从而使需要部分的相对含量增高。 奔走相告:奔跑着递相传告。形容把消息迅速传开。可用“口口相传”(口头传布或传授),两者区别在于,“奔走相告’’多为将消息有意告知他人;“口口相传”强调消息等的自然传播,此处更合语境。

3、B A.搭配不当,把“人才”改为“平台”。C.语序不当,“既为”“更为”后的两句应互换位置。 D.逻辑语病,“不要”与“忌讳”表意重复,两个任意去掉一个即可。

4、B 本段介绍“元宵’’和“汤圆”的区别,首句为④,然后①,讲简单的外在的区别。②⑤讲制作方法,倾序与前文“元宵”、“汤圆”相呼应;⑥句承⑤句,解析包汤圆与包饺子的不同,③句是对⑥句的解说。

5、A 经历 6、 D 7、 C 8、D,原文“坚卧不起”,并非真的有病,而是装病。

9、(1)①翻译:(我)怎能压抑自己的情感,违背自己的心性,再次招致耻辱呢!句式“何„„哉”,1分;重:再,又,1分;句意,1分。②李世熊在山中居住四十余年,乡人都敬仰他,争着到(他那里请他)决断事务。 山居:在山中居住,1分;宗:敬仰,敬重,1分;趋:到,去,1分;句意,1分。

(2)①文章写得好,被人看重;②官方多次邀请他出仕;③善于言辞,拒绝清师招降;④处事有方,乡人争着请他决断事务。

【参考译文】

李世熊,字元仲,宁化人。从小就有特别的才华,树立了远大的志向,经历过危险,但没有害怕的时候。在读书方面没有不贯通研究的,然而特别喜好韩非、屈原、韩愈的文章。十六岁的时候,补弟子员,不久就中了天启元年的副榜,兴化司李佘昌获得了他的文章,在主考面前替他争第一,没有办成,带走他的文章时说:“待以后再做第一名吧!”连在闽主持典试的官员,也争相以得到他的文章为重。

甲申后,自号寒支道人,归隐不见外客。征召他为官的书信连续不断,他坚决辞谢推却。凡当地的守、今、监司、镇将等官员,到他门上拜访,很少有人能见到他一面的。闽中人推拥唐王监国,唐王接纳了大学士黄道周的推荐,征拜李世熊为翰林博士,但他还是推辞不赴任。李世熊曾经骂信给黄道周,抒发自己对世事的感慨愤激之情。等到黄道周为国牺牲,李世熊递交了

顺治初年,清军进入福建,郡帅就派某生带信,强迫李世熊入都为官,并且说:“如不出山,就有不测之祸。”世熊回复他说:“生死有命,难道就掌握在权要之手吗?况且我年纪已经四十八岁了,比诸葛亮鞠躬尽瘁而死时仅少一年;比文天祥为国而死时已多一岁了。(我)怎能压抑自己的情感,违背自己的心性,再次招致耻辱呢!”当时流言蜚语不断,世熊誓死不为所动,怀疑他、诽谤他的言论很快得以消失。

世熊以文章和气节著称一时,名声大震。辛卯、壬辰年间,建昌溃逃的叛贼黄希孕抢掠经过宁化,有一兵摘了世熊园中的两个桔子,黄希孕立即鞭打了那个兵,并停马守在园旁,以防兵卒摘桔子,一直等兵卒过尽才走。粤地的匪寇来骚扰,烧毁民房,火烧到了李世熊的园子,匪首刘大胜马上派兵扑灭了火,说:“怎能毁坏李公的居所呢?”当时的人即使是平民百姓,也没有一个不知道有一个叫寒支子的人。

李世熊胸中满积抑郁愤懑之气,每当放浪山水时,就借机发泄这种牢骚不平之气。曾到西江,结交魏禧、魏礼、彭士望等人,与他们一起泛舟彭蠡湖,登上庐山绝顶处。耿精患谋反,派遣使者恭敬地聘任他,李世熊严词拒绝。自春至冬,他一直躺在床上不起来,才得避免。李世熊在山中居住四十余年,乡人都敬仰他,争着到他那里请他决断事务。有做了坏事的人,说:“不要让李公知道啊!”八十五岁时,在家中去世。

李世熊有三个弟弟,早年去世,遗下的子女,吃饭穿衣所需,世熊派人送去。还馈赠他的亲戚终身。又独力修建祖宗祠堂,祖宗坟墓,编写撰述九代以来的宗谱。凡是祭祀,必定次招致耻辱呢!亲自参加,父母忌日,则减餐停止宴会。到了元旦,就展示先人遗像,泪下沾襟,拜伏在地,许久不起。大概他的孝、友出自天性使然吧。

10、(1)诗人将秋日登高所见的落日衔山,西风肃杀;似火丹枫映衬下的孤零野驿,浸骨寒彻的白水环绕的寂静江城;路径昏暗,疲倦的征夫游子寻找着投宿的旅店等景象捕捉下来,(1分)描绘出一幅凄清萧瑟的秋景图(2分)。

(2)诗人登高眺远,不见尽头,引出悲愁怅惘的思乡之情(1分);而这愁情也影响了诗人所见一切,在昏暗背景下被丹枫映衬的野驿、路上旅人回首的细微动作、茂盛野草掩盖下的迷蒙前路等更牵引出诗人的羁旅之愁(1分)、前途之忧(1分)。思乡之情(1分)、羁旅之愁(1分)、前途之忧(1分);结合诗歌内容的分析。(1分)

12、B、D A项无中生有,原文无涉及“招生”方式的内容。C项原文“教学活动并非局隈于讲堂与斋舍,祭祀、展礼、游览等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书院以多种方式发挥老师启发辅导、学生读书自学的优良学风”。E项范围扩大,原文“大多数书院都重视作为传统教学内容的“展礼”教育”。

1 3、B A项“影响官学”于原文无据。 C项内容是人才培养目标,办学目标是原文的“为教育的而非为科举的”。 D项原文“虽然要求书院必须为皇朝政治服务,把维护统治秩序的纲常伦理作为书院教育的方针”,强调的是“书院”,而非“人才’’。

14、①会讲制是一种学术交流活动的形式,讲会制是一种学术团体组织和书院教学的组织形式。(2分)②会讲制是各书院举行的学术性聚会或研讨会,讲会制是诸教育大师借书院传播其学术思想的一种方式。(2分)

1 5、①古代书院强调以人格教育、繁荣学术、人才养成、传授知识为培养模式;、(1分)以造就“得时行道、事业满天下”的经世济国之才为人才培养目标。(1分)

②复旦大学的书院教育模式中的通识教育要求学生夯实文史哲素养,体现了古代书院教育中强调传统人文教育的理念;(1分)同时要求具备治国理政的一技之长,体现了古代书院教育中的经世济国的之才培养目标。(1分)

19、①旧体诗的写作现状是:写的人不少,但写得好的人不多,写作者年龄一般偏大。(1点1分,任答两点2分) ②旧体诗的未来发展:旧体诗不一定会消亡,(1分)但知音难遇的困境必然存在。(1分)

访谈根据问答恿路理清文章脉络,根据答的内容理清文本观点。此题答题角度在题干中非常明确,考生不能忽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20、①第一问是记者直接发问,把想了解的问题直接提出来。(1分)利于节约时间,(1分)利于明确谈话主题;(1分) ②第三问是追问,紧接上面的很多人写1日体诗,但又没具体说明主要是些什么人在写的情况进行追问,(1分)利于引导对方思考后面记者想问的旧体诗命运的问题。(1分)

21、目前诗歌的生存环境恶劣,社会大众受功利思想影响,(1分)很多人看不到诗歌提升自己,让自己获得平静和快乐的好处,也无法接受对诗歌好处的理解,(2分)于是就抛弃了诗歌,而这一问题目前无法解决(1分)这就使得诗歌不仅生存困难,而且未来发展也会出现较大的危机,(2分),这自然令叶嘉莹以及关心和爱护诗歌发展的人最为害怕和关心。

22、①室外工作者明显高于室内工作者 ②职业或受教育程度 ③室内工作者

23、妈妈:

你好。

让你伤心是我不对,请原谅!你担心我在学校吃得不好,影响健康和学习。你爱我的心我明白,但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如果你儿子现在连一点生活上的苦都吃不了,还谈什么“好男儿走天下”呢?相信你的儿子是能够像其他人一样在吃苦中越来越优秀的,请不要伤也,你越快乐,儿子就越有信心赢得高考!

快乐开心

儿泽宇

4月2日


相关文章

  • 2016年品牌浴缸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目录)
  • 中国品牌浴缸行业现状研究分析及发展趋 势预测报告(2016年) 报告编号:1905788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 ...查看


  • 中国钻石市场运行报告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 ...查看


  • 2015年玩具制造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2015-2022年中国玩具制造市场调查研究及 发展趋势趋势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1578167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 ...查看


  • 2015年佛山顺德区教师招聘面试内容
  • 2015年佛山顺德区教师招聘面试内容 临近年末,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发布2015年佛山顺德区招聘教师公告,招聘人数达512人.中公广东教师考试网为大家解读具体公告. 面试在2014年12月18-31日期间进行.面试由区教育局指导,各镇(街道) ...查看


  • 2015佛山市高明区事业单位招聘招聘119人公告
  • 根据<佛山市高明区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实施细则>(明府字[2011]11号)和<佛山市高明区政府聘用人员招考暂行办法>(明府字[2011]12号)等有关规定和工作需要,佛山市高明区公开招录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事业单 ...查看


  • 佛山市食品药品监督局
  • 2015年,我局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认真贯彻落实<佛山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和省府办公厅2015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分工方案>,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确保方案中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查看


  • 三水侨鑫生态园一日游攻略
  • 佛 山 资讯 办事 社保 公积金 网点 旅游 景点 交通 公交 地铁 地图 客车 教育 购物 美食 休闲 人才 天气 加入收藏 佛山旅游 佛山本地宝 > 佛山旅游 > 佛山景点 > 景点攻略 > 三水侨鑫生态园一日游 ...查看


  • 2015-16年佛山南海区招聘教师资格审核
  • 2015-16年佛山南海区招聘教师资格审核 已出,教师考试网先将信息整理如下. (一)公布方案:由区教师招聘工作领导小组在南海教育信息网及南海人才信息网教师招聘专栏上公布(以下简称"网站")本招聘方案. (二)报名:考生 ...查看


  • 广东省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校2015年春招简章
  • 广东省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校2015年春招简章 广东省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校创办于一九五八年的广东省工业贸易学校是省教育厅直属全日制普通中专学校.数十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宗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一专多能的应用型学生为目标,已为 ...查看


  • 食品研发合作 包装食品市场前景
  • 食品研发合作包装食品市场前景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