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海洋生物资源的分类

海洋生物资源概论

郑怀平

海洋生物研究所 [email protected] [1**********]

第二章 海洋生物资源的分类

第一节 生物资源的一般概念

一、自然资源

凡是自然物质经过人类的发现,被输入生产过程 或直接进入消耗过程变成有用途的,或能够给人 以舒适感,从而产生有价值的东西,统称为自然 资源。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曾这样定义自然资源: 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条件下能产生经济价值以 提高人类当前及将来福利的自然因素和条件。 自然资源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包括大气、 水、气候、土地、矿物、生物、太阳辐射、风 能、潮汐能等。

自然资源的两个基本特征: ①直接来自自然界; ②能被人类所利用。 自然资源的分类: 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 不可再生资源----珍惜节约

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

①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 我国是世界资源大国。其中土地面积居世界第 三位;矿产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三位;耕地面积 居第四位,河流径流量居第六位,森林面积居 第六位,不仅如此,我国还是世界上少数几个 矿种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

国土资源 总量居世界 的位次 3 矿产资源 耕地面积 河流流量 3 4 6 森林面积 6

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

②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多。 许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后列。

国土资源 矿产资源 耕地面积 河流流量 森林面积 人均值占 世界人均 值的比值

1/3

3/5

1/3

1/4

1/5

③自然资源形势严峻。 由于利用不当、管理不善,自然资源遭到破 坏和浪费的现象严重。

二、生物资源

1、概念:是自然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指生物圈中

对人类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动物、植物、微生物有机 体以及由它们所组成的生物群落。 生物资源包括基因、物种以及生态系统三个层次,对 人类具有一定现实和潜在的价值,它们是地球上生物 多样性的物质体现。 据估计,自然界中生活着的生物约有2000-5000万种。 目前已经鉴定的生物物种只有174万余种。它们在人类 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人类的一切需要如 衣、食、住、行、卫生保健等都离不开生物资源。

2、生物资源的价值

国际上对生物资源价值评价的方法有三种: ①评价自然产品的价值,即消费使用价值; ②评价商业性收获产品的价值,即生产使用价值; ③评价生态系统功能的间接价值。 生物资源的价值:直接价值与间接价值 直接价值与消费者的直接利用、满足有关,比较容易察 觉和度量。 间接价值一般不会在经济效益中体现出来,但其价值可 能远高于直接价值。主要与生态系统的功能密切相关。

3、生物资源的特性

生物资源是具有生命的有机体

,是生物长期进化的产 物,具有其他资源不同的特性。 ①系统性 ②可更新性(再生性) ③地域性 ④周期性 ⑤有限性 ⑥增殖性

①系统性 自然界生物任何物种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形 成一种系统关系。个体离不开种群、种群离不开 群落、群落离不开生态系统,生物资源具有结构 上的等级性。 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组成的,而每个 生态系统又包括各个组成部分,各组分间又有着 错综复杂的关系,改变其中的某一个成分,都会 对其他组分产生影响,一致影响系统性。 各系统之间也彼此影响,这种影响有些是直接 的,有些是间接的;有些可以立即表现出来,有 些则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够显露出来。

②可更新性(再生性) 生物资源与非生物资源最主要区别在于生物资源可 以不断地更新,即通过繁殖而使其数量和质量恢复 到原有的状态。因此,生物资源属于可更新资源。 生物资源的更新都有一定的周期,时间因种而异。 如松鼠、狐等中小型哺乳动物的更新周期为3-4年; 猞猁等为9-11年;浮游植物代谢旺盛时,更新周期 仅为1天;草本植物约为100天;乔木的更新周期可 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当然,生物资源的可更新性有一定的条件和限度。 利用生物资源的强度不能够超过资源的更新能力。

③地域性 生物与非生物不同,它们不能离开特定的生态环 境综合体而生存。 由于地球表面所处的维度和海陆位置的差异,导 致: (1)地球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环境条件,如森 林、灌丛、草原、沙漠、湿地、海洋等; (2)生物资源在区域分布上形成了明显的地域 性,表现在: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生物资源, 如亚洲象、长臂猿仅生活于热带森林中;吸血蝠 仅分布于中、南美洲;可可、油棕仅在湿热带生 长;雪莲、箭竹等只适合生长在高海拔地区等。

(3)同一种生物资源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其资源 数量也是有差异的。如松鼠是一种毛皮动物资 源,在资源量方面,大兴安岭最多、小兴安岭 次之,华北地区最少。 资源的地域差异可视为资源的宏观空间差异。 握资源的地域性,是人类开发利用生物资源的 重要依据之一。既可以因地制宜利用生物资 源,还可以人为地创造资源的最佳存在条件, 培育资源,提高品质,增加数量。

④周期性 是生命现象特有的时间上的层次序列。 表现为数量周期性和质量周期性两个方面。 A、数量周期性表现在随时间的变化有明显的节律可 循,可分为日周期,季节周期和年周期。 日周期:数量有日夜交替现象,如绿色植物,白 天→光合作用→物质积累阶段;夜晚→呼吸作用 →物质消耗阶段。 季节

周期:一年内,生物资源量的季节峰和谷的 交替,即季节波动。如毛竹的生长,其生活周期 为春生笋、夏长鞭、秋孕笋、冬休眠;而鸟类资 源量最多的季节是秋季。

年周期:多年间的数量波动,有长短周期之分。 长周期如美洲兔和加拿大猞猁,平均9.6年出现 一个数量高峰。短周期如旅鼠、田鼠,每隔3-4 年数量变得非常多。 B、生物资源质量也存在着周期性。最明显的例子 是毛皮动物的毛皮质地呈现出的周期性。如河狸 毛皮的质地最佳时间是在每年的12月至次年的1 月间。 生物资源的周期性现象提示我们对其合理开发利 用必须遵循适时收获、捕捞、狩猎和放牧,即要 按照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适时地取,以便“不 夭其生”,适量地取,以便“不绝其长”。

⑤有限性 尽管生物资源具有可更新性,但其更新的能力有 一定的限度,并不能够无限制地增长下去。人类 的过度开发利用能够导致整个资源的枯竭,甚至 物种灭绝。 生物资源的有限性要求人类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处理好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的“予取关系”。目 前,部分生物资源出现枯竭的原因,多数是人为 因素造成的。调查表明,鸟类资源的短缺,其原 因65.3%为生境破坏、24.9%为狩猎、5.2%为疾 病、2.8%为环境污染、1.0%为寄生虫。 资源本身的有限性和人类对生物资源利用的强度 和方式是造成生物资源有限性的两个原因。

⑥增殖性 指生物资源在一定条件下其利用价值不断提高 的一种资源属性。而人类对生物资源进行有效 地投入是实现生物资源增殖的关键条件。 野生种的驯化、新品种的培育,都需要投入一 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而新品种的成功培 育、推广,又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 益,使资源得到增殖。

三、海洋生物资源

1、海洋生物资源:是一类生活在海洋中可更新 和再生的生物资源。 2、海洋生物具有其自身特有的属性 ①多样性 ②再生有限性 ③波动性 ④共享性 ⑤游动性 ⑥隐蔽性

①多样性: 由于海洋环境远比陆地环境特殊和复杂,海洋生 物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远远超过陆地生物,极 富生物多样性。 到目前为止,地球上已被描述和命名的生物有近 200万种,其中80%栖息于海洋中。除鱼、虾、 蟹、贝外,仅低等的海洋动物种类就达20万种。 海洋中动物的种类远多于植物的种类。

②再生有限性 海洋生物资源也是具有生命的资源,因此,具 有可再生性。通过生物自身的繁殖、补充、省 长、死亡等过程,使资源得到更新和再生。 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其生态环境中生物和非生 物因素的制约和限制,再生能力又是有限的。 因此,每年的渔获量应有

一定的限度,持续、 过量的捕捞将会使资源枯竭。

③波动性 海洋生物的资源量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对温 度、盐度、水流、溶氧量、营养盐、饵料生物 等环境因素的变化有很大的敏感性,其数量常 出现波动。 ④共享性 在国家或国际未加管辖之前,某一海域中蕴藏 的海洋生物资源不属于任何个人或集团所有, 不仅人人都可以自由利用它,而且还无权排斥 他人利用。

⑤游动性 海洋生物资源除少数底栖生物营固着生活外,绝 大多数都有在水中漂动、洄游移动等习性,这是 和森林资源、草原资源、矿产资源所不同的。 通常,甲壳类和头足类的移动范围较小,鱼类和 哺乳类的移动范围较大,特别是大马哈鱼和大洋 性鱼类,有时可移动1000多海哩。 ⑥隐蔽性 由于海洋生物资源群体栖息于水中,其数量的多 少或数量的变化很难直接观察,只能通过某些数 量指标反映数量变化。因此,海洋生物资源具有 隐蔽性。

现代海洋中生活着30多个门、20多万种生物, 其中海洋植物约10万种,海洋动物约16万种。 这些动物资源、植物资源与微生物资源共同构 成了海洋生物资源。

第二节 海洋生物资源的分类 一、生物的分类

生物分类是认识生物的基本方法,是认识深化和科学进 步的标志。地球上的生命种类是如此繁多,生命形式更 是令人眼花缭乱,没有正确的分类是不可能真正认识生 命界的。 18世纪的瑞典科学家林奈(Carolus Linnaeus)首创了一套生 物两界分类系统,把整个生物分成动物界和植物界; 此后,霍格(J.Hogg,1860)和赫克尔(E.Haeckel,1866)又提 出了三界分类系统:动物界、植物界和微生物界; 目前,被分类学家广为接受的是美国生物学家魏泰克 (R.H.Whittaker)在1969年提出的五界分类系统:原核生 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分类阶元(等级)

(总)界 (Kingdom): 动物界 门(亚) (Phylum): 脊索动物门 纲(亚) (Class): 哺乳纲 目(亚) (Order): 灵长目 科 (亚) (Family): 人科 属(亚) (Genus): 人属 种(亚) (Species): 人种

二、生物的命名

给眼前的每一种生物一个名字,是 最起码的需要。 林奈在1735 出版《自然系统》,制 订了一个统一的生物命名法,即双 名法(binomial nomenclature)。 何一种生物的学名都是由属名加种 名。 林奈不是双名制命名法的创立者, 但他最终确定了双名制命名法在生 Linnaeus 1707-1778 物分类学中的地位。这是林奈对于 生物学的重大贡献之一。

① ②

③ ④

双名法命名规则: 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斜体文字表示,如手写时则在下 面划一横以示区别。 每一个学名应包括属名和种名,属名在前,为单数主 格名词,第一个

字母大写;种名在后,多为形容词, 第一个字母小写; 属名和种名之后加定名人的姓名,第一个字母大写。 如果种内有不同的亚种,则用三名法命名,即在种名 后加上第三个拉了字或亚种名。例如,海湾扇贝的学 名为:Argopecten irradians irradians (Lamarck)

三、海洋生物资源的分类

1. 2. 3. 1. 2. 3. 按生活方式可分为: 浮游生物 游泳生物 底栖生物 按生物学特征可分为: 海洋植物 海洋动物 海洋微生物

浮游植物 浮游生物

无游泳能力或游 泳能力很弱,悬 浮于海水中并随 水流而移动。

具有光合能力、能自由漂浮的海洋植物 (如硅藻、甲藻等)。 各种自由漂浮的海洋动物,以无脊椎动 物为主(如水母、翼足类、异足类、一 些海洋动物的幼体)。

浮游动物

生 活 方 式

游泳生物

发达的游泳器官、自由游泳的海洋动物。 以脊椎动物为主(如鱼类、鲸类、头足类软体动物)。

底栖植物 底栖生物

生活在海底、不能 长时间在水中游泳 的各种生物。

几乎全部为藻类,如海带、 紫菜等。

底栖动物

以无脊椎动物为主,海底匍匐爬行、 固着生活、潜入泥沙,如软体动物、 甲壳动物、棘皮动物、腔肠动物、环 节动物等。

浮游海藻 海洋低等植物

各种海藻

底栖海藻 被子植物

海洋植物

海洋高等植物

红树植物

蕨类植物

生 物 学 特 征

无脊椎动物

海洋动物

脊索动物 海洋病毒

海洋微生物

海洋细菌 海洋真菌

海洋植物资源 1、按生物学特征划分 海洋动物资源 海洋微生物资源 海洋底栖生物资源 2、按生物习性划分 海洋游泳生物资源 海洋浮游生物资源 水产资源 观赏资源 3、按资源利用类型划分 药用资源 工业资源 生物遗传基因资源

第三章、海洋植物资源

海洋植物

海洋植物是海洋中利用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以 生产有机物的自养型生物。 海洋植物是海洋生物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从 低等的无真细胞核藻类到高等的种子植物,门 类甚广,共13个门,1万多种。 海洋植物由海藻和海洋种子植物两大类组成, 其中硅藻门最多,达6000种;原绿藻门最少, 只有1种。

海藻类植物:属于孢子植物它们含有叶绿色, 能进行光合作用,但不开花、不结种子、以孢 子繁殖后代,占绝大多数。 海洋种子植物:是生活在沿海地区、海水环境 中的高等植物,具有根、茎、叶的分化,能开 花结果、产生种子。种类不多,只知有130 种,都属于被子植物。可分为红树植物和海草 两类。 此外,海洋植物还包含海洋地衣,它是藻菌共 生体。海洋地衣种类不多,见于潮汐带,尤其 是潮上带。

第一节、海藻资源

一、海藻的基本特征

藻类植物:是一类比较原始的低

等植物,物种繁 多、形态各异,但具有共同特征:

① ② ③ ④ 植物体没有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多为单细胞 群体、丝状体或管状体; 藻类植物含有叶绿素等多种光合色素,能够进行光 合作用,独立生活; 藻类植物的生殖器官多为单细胞; 藻类植物的合子萌发不形成胚。

二、海藻的分类

蓝藻门 甲藻门 微藻

下等真藻类 营浮游生活。 其中,蓝藻最低 等,属原核生物

金藻门 硅藻门 绿藻门 轮藻门 褐藻门 红藻门

海藻

浮游藻

大型藻

高等真藻 底栖藻

以营底栖生活 为主

(一)、浮游藻类

浮游藻类又称浮游植物 (phytoplankton) ,由一 个细胞组成,生活在不 同的水层中、营浮游生 活的自养型海洋植物。 据估计,世界上甲藻约 有1200种,金藻约有65 种,海产硅藻约有6000 种。

金藻

小球藻

硅藻 衣藻

浮游藻类的特点

个体小,几到几十微米; 数量多,包括了海藻中的绝大部分; 种类组成和数量随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 变化;具有明显的 季节性;也可受人类 干预而变化。

浮游藻类的作用

是海洋中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是一切海洋 动物的“粮仓” ; 是海洋鱼类、贝类、虾蟹等许多动物的直接 饵料或间接饵料; 也是水中溶解氧的主要来源。可影响海水的 理化性状、海洋的次级生产力以及经济动物 的产量。

浮游藻类的危害

形成赤潮! “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 华”,它是海洋中一种或几种浮游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 下爆发性繁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海水变色,影响和危害 其它海洋生物正常生存的灾害性海洋生态异常现象。 海水富营养化是导致赤潮爆发的主要原因。 赤潮爆发时,因赤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海水可呈 现红、黄、绿等不同颜色。

20070901新西兰德尼角

20070421厦门

20040816南澳

20050609浙江玉环

20070514珠海

200700606深圳湾

1. 2. 3.

海洋浮游藻类是引发赤潮的主要生物,在全世界 4000多种海洋浮游藻中,有260多种能形成赤潮, 其中有70多种能产生毒素。 赤潮的危害: 赤潮破坏海洋生态平衡; 赤潮破坏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 破坏渔场的铒料基础,造成渔业减产。 引起鱼、虾、贝等经济生物窒息而死。 有些赤潮的体内或代谢产物中含有生物毒素,能直 接毒死鱼、虾、贝类等生物。 赤潮危害人类健康。

(二)、底栖海藻

指营固着或附着生活的 藻类,它们以水中的高等 植物、建筑物或其他物体 以及水体底质为基质,借 助附着器、基细胞或假根 等营固着生活。

海带

紫菜

龙须菜

石莼

底栖海藻的特点

多细胞海藻 肉眼可见,从几厘米(丝藻)到200-300m(巨 藻); 形态奇形怪

状,像带子(海带)、像绳子(丝藻)、 似树枝(马尾藻)、片状(紫菜、石莼)。

代表种类

石莼、浒苔、礁膜 等绿藻门 如紫菜、龙须菜、 麒麟菜等红藻门 海带、裙带菜、羊 栖菜等褐藻门

麒麟菜

石花菜

羊栖菜

浒苔

底栖海藻的作用

为人类所食用,可制造高蛋白食品; 可治愈心血管疾病,人类补碘原料; 可制作饲料、肥料等; 可作工业提炼碘的原料; 制造食品、医药、科研等方面使用的藻 胶、琼脂等。

绿藻门(Chlorophyta)

重点特征:

①绿藻具叶绿体,含有和高等 植物一样的光合色素。 ②贮藏食物主要是淀粉 ③藻体有单细胞、群体、丝状 体、叶状体、管状多核体等 各种类型。 ④绿藻是藻类植物中最大的一 门,约8600种。 ⑤90%生活于淡水,10%生活于海水。 ⑥浮游和固着生活的均有。

石莼 Ulva lactuca L

属于绿藻门,丝藻目, 石莼科,石莼属,又叫 海青菜、 海白菜、绿菜 等。是常见的海藻。 藻体为黄绿色扁平的膜 状体,边缘略呈波状, 基部有盘状固着器。 石莼生于海湾内中潮带 的岩石或沼泽中。 我国的南北沿海均有分 布,长江以南最多。

石莼的作用

石莼不但还有蛋白质、粗纤维、矿物质外,还含有维生 素、麦角固醇、甘露糖、半乳糖、酸性多糖等成分。 可作为蔬菜食用或作为饲料。 石莼全藻药用,具有清热、利尿、祛痰、软坚、解毒之 功效,可用于治疗大小便不利、疳积、脐下结气等。 石莼属的孔石莼还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常用于治疗 甲状腺肿大、高血压、水肿等症。

礁膜

石莼目、礁膜科、礁膜属。该属约 40种,多数海产 ,分布在世界各 海洋中。 中国约有4种,常见的种类有囊礁 膜、礁膜等。 藻体膜状,黄绿色或淡黄色。固着 器盘状或假根状,随种类而定。 盛长在内湾静水处的中高潮带隐蔽 场所的岩石或有泥沙覆盖的石块 上,也有时长在大型海藻的藻体 上。 礁膜分布于山东、浙江、福建、广 东等省。

礁膜的作用

礁膜的藻体含有多种维生素、氨基酸、无机盐 及多种微量元素。 沿海居民多采集本属种类晒干食用,也可作调 味品。 此外,礁膜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有清热化 痰、利水解毒、软坚散结之功效,可治疗喉 炎、咳嗽痰结、水肿等症。

浒苔

拉丁文学名:Enteromorpha prolifra (Muell.)J.Ag. 别名:苔条,苔菜 石莼科、浒苔属 。 藻体直立、单条或者有分枝,管状 中空,有时部分扁压。 主枝明显,分枝细长,高可达1m。 以固着器附着在岩石上,生长在中潮带滩涂,石砾上。

约有40种,中国约有11种。多数种类海 产,广泛分布在全世界各海洋中 。 中国常见种类有:缘管浒苔、浒苔、

扁 浒苔、条浒苔。

浒苔的作用

浒苔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粗纤维及矿物 质,同时还含有脂肪和维生素。 在浒苔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齐全,必需氨基 酸含量较高,其中缘管浒苔的限制氨基酸为赖 氨酸;条浒苔的限制氨基酸为蛋氨酸。 浒苔的脂肪酸组成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单不 饱和脂肪酸以及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分别为50.5 %、12.7%和36.8%。 因此,浒苔是高蛋白、高膳食纤维、低脂肪、 低能量,且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天然理想营 养食品的原料。

浒苔属的种类可食用,可以鲜食,也可晒干贮存, 也可以烹食。 福建南部用浒苔作调味品和食品。江苏、浙江称浒 苔为“苔条”,为市场上常见食品。 浒苔还有药用价值: 肠浒苔的藻体还有多糖、半乳糖、甘露糖、葡萄糖 及多种氨基酸等成分。全藻具有清热解毒、软坚散 结等功效,可用于治疗背肿痛、甲沟炎等症。 扁浒苔具有止血、清热解毒之功效,可以治疗甲沟 炎、颈淋巴结肿大等症。 浒苔的纤维质有解毒烟碱的作用,对吸烟者有好 处。

浒苔虽然无毒,但是大规模爆发也不是什么好事。 和赤潮一样,大量繁殖的浒苔也能遮蔽阳光,影响 海底藻类的生长; 死亡的浒苔也会消耗海水中的氧气; 浒苔爆发还会严重影响景观,干扰旅游观光和水上 运动的进行。 所以,现在国外已经把浒苔一类的大型绿藻爆发称 为“绿潮”,视作和赤潮一样的海洋灾害。

褐藻门(Phaeophyta)

重要特征:

褐藻门是藻类中比较高级的 一大类群,是一群多细胞藻 类植物。 在形态上有丝状体、叶状 体、管状体、囊状体等。 藻体明显分为“带片”、柄部 和固着器三部分。 常呈褐色。 贮藏的物质为褐藻淀粉、甘露醇等。

约1500种。绝大多数海产,且大多为冷温性海 藻,多分布于寒带和南北极沿海,一部分生于 温带、热带海域。 褐藻多生于低潮带和潮下带,多固着生长。 褐藻的大小,在不同种类之间差异很大。有的 很小,仅由几个细胞组成;大型的种类,如巨 藻,长达100m甚至可达400m。 海藻常见种:海带、裙带菜、铁钉菜、昆布、 羊栖菜、马尾藻、鹿角菜、海蒿子等。

褐藻的经济意义

食用:作食用的褐藻如海带、铁钉菜、鹅肠菜、昆布 (鹅掌菜)、裙带菜、绳藻、海蕴、鹿角菜、羊栖菜等。 药用:海带、铁钉菜、昆布、裙带菜、羊栖菜还有药 用价值。 工业用:从褐藻如马尾藻类中提取褐藻胶(又称褐藻 酸)、甘露醇、碘、氯化钾、褐藻淀粉、叶绿素等,其 中褐藻胶被广泛应用在食品工业、医药、农药工业 上;甘露醇被应用在医药、国防工业上;碘在医药上 的需要量也很大;氯化钾是农

业上重要的钾肥。 沿海居民利用罔胰藻、马尾藻作饲料或肥料。

海带 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

别名昆布、江白菜 海带目、海带科、海带属, 经济价值非常高 藻体褐色,长带状,革质,一 般长2-6米,宽20-30厘米。 藻体明显地区分为固着器、柄 和带片三部分。 我国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及广东省北部沿海均有 养殖,野生海带在低潮线下2-3米深度岩石上均有。

海带的营养价值

海带的营养价值很高,每100g干海带中含:粗蛋白 8.2g,脂肪0.1g,糖57g,粗纤维9.8g,无机盐12.9g,钙 2.25g,铁0.15g,以及胡萝卜素 0.57mg,硫胺素(维生 素B1)0.69mg,核黄素(维生素B2)0.36mg,尼克酸 16mg,热量262kca。 与菠菜、油菜相比,除Vc外,其粗蛋白、糖、钙、铁的 含量均高出几倍、几十倍。

海带的资源利用

① 食用 由于营养极其丰富,海带是销售量极大的食用海藻。 经过脱色、软化、等工序加工成各种海带食品,如海 带丝、海带饼、海味方便菜、调味海带丝、油炸调味 海带、冻豆腐海带卷等; 海带还可以制海带酱油、海带酱、味粉。 海带还可做成凉拌菜,如凉拌芝麻海带,不仅能美 容,还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先将100克芝麻去杂质,淘洗干净,放入锅内, 小火慢炒,当炒至芝麻发香时,出锅晾凉。350 克湿海带洗净切成丝。旺火蒸海带丝15分钟后出 锅晾凉,放入味精、醋、糖、橄榄油拌匀装盘, 撒上芝麻,拌匀即成。

!!!但需要注意: ① 海带性寒,脾胃虚寒者忌食。 ② 患有甲亢的病人不要吃海带。 ③ 孕妇、乳母不宜吃过多海带,因为海带 中的碘可随血液循环进入胎(婴)儿体 内,引起胎(婴)儿甲状腺功能障碍。

②药用

海带中含碘量很高。养殖海带一般含碘3~5‰,多可 达7~10‰。 还含藻胶素、甘露醇、半乳聚糖、海带聚 糖、海带氨酸及VB1、B2、C、尼克酸和胡萝卜素、谷 氨酸、天门冬氨酸以及多种微量元素等。 可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显著降低胆固醇。 常食海带能增加碘的摄人、大量增加钙的吸收,有认 为这是具防癌作用的因素之一。 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及脂肪过多症有一定的预防和辅 助治疗作用。 海带中褐藻酸钠盐有预防白血病和骨痛病的作用;对 动脉出血亦有止血作用,口服可减少放射性元素锶-90 在肠道内的吸收。褐藻酸钠具有降压作用。 海带淀粉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 海带甘露醇对治疗急性肾功能衰退、脑水肿、乙性脑 炎、急性青光眼都有效。

③工业用:

用海带提取钾盐、褐藻胶、甘露醇,用来代替面粉浆 纱、浆布,制酒时用作澄清剂,还可作医疗用品。

④饲料:

养殖鲍鱼 、海参等

谢 谢

海洋生物资源概论

郑怀平

海洋生物研究所 [email protected] [1**********]

第二章 海洋生物资源的分类

第一节 生物资源的一般概念

一、自然资源

凡是自然物质经过人类的发现,被输入生产过程 或直接进入消耗过程变成有用途的,或能够给人 以舒适感,从而产生有价值的东西,统称为自然 资源。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曾这样定义自然资源: 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条件下能产生经济价值以 提高人类当前及将来福利的自然因素和条件。 自然资源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包括大气、 水、气候、土地、矿物、生物、太阳辐射、风 能、潮汐能等。

自然资源的两个基本特征: ①直接来自自然界; ②能被人类所利用。 自然资源的分类: 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 不可再生资源----珍惜节约

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

①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 我国是世界资源大国。其中土地面积居世界第 三位;矿产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三位;耕地面积 居第四位,河流径流量居第六位,森林面积居 第六位,不仅如此,我国还是世界上少数几个 矿种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

国土资源 总量居世界 的位次 3 矿产资源 耕地面积 河流流量 3 4 6 森林面积 6

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

②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多。 许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后列。

国土资源 矿产资源 耕地面积 河流流量 森林面积 人均值占 世界人均 值的比值

1/3

3/5

1/3

1/4

1/5

③自然资源形势严峻。 由于利用不当、管理不善,自然资源遭到破 坏和浪费的现象严重。

二、生物资源

1、概念:是自然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指生物圈中

对人类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动物、植物、微生物有机 体以及由它们所组成的生物群落。 生物资源包括基因、物种以及生态系统三个层次,对 人类具有一定现实和潜在的价值,它们是地球上生物 多样性的物质体现。 据估计,自然界中生活着的生物约有2000-5000万种。 目前已经鉴定的生物物种只有174万余种。它们在人类 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人类的一切需要如 衣、食、住、行、卫生保健等都离不开生物资源。

2、生物资源的价值

国际上对生物资源价值评价的方法有三种: ①评价自然产品的价值,即消费使用价值; ②评价商业性收获产品的价值,即生产使用价值; ③评价生态系统功能的间接价值。 生物资源的价值:直接价值与间接价值 直接价值与消费者的直接利用、满足有关,比较容易察 觉和度量。 间接价值一般不会在经济效益中体现出来,但其价值可 能远高于直接价值。主要与生态系统的功能密切相关。

3、生物资源的特性

生物资源是具有生命的有机体

,是生物长期进化的产 物,具有其他资源不同的特性。 ①系统性 ②可更新性(再生性) ③地域性 ④周期性 ⑤有限性 ⑥增殖性

①系统性 自然界生物任何物种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形 成一种系统关系。个体离不开种群、种群离不开 群落、群落离不开生态系统,生物资源具有结构 上的等级性。 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组成的,而每个 生态系统又包括各个组成部分,各组分间又有着 错综复杂的关系,改变其中的某一个成分,都会 对其他组分产生影响,一致影响系统性。 各系统之间也彼此影响,这种影响有些是直接 的,有些是间接的;有些可以立即表现出来,有 些则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够显露出来。

②可更新性(再生性) 生物资源与非生物资源最主要区别在于生物资源可 以不断地更新,即通过繁殖而使其数量和质量恢复 到原有的状态。因此,生物资源属于可更新资源。 生物资源的更新都有一定的周期,时间因种而异。 如松鼠、狐等中小型哺乳动物的更新周期为3-4年; 猞猁等为9-11年;浮游植物代谢旺盛时,更新周期 仅为1天;草本植物约为100天;乔木的更新周期可 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当然,生物资源的可更新性有一定的条件和限度。 利用生物资源的强度不能够超过资源的更新能力。

③地域性 生物与非生物不同,它们不能离开特定的生态环 境综合体而生存。 由于地球表面所处的维度和海陆位置的差异,导 致: (1)地球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环境条件,如森 林、灌丛、草原、沙漠、湿地、海洋等; (2)生物资源在区域分布上形成了明显的地域 性,表现在: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生物资源, 如亚洲象、长臂猿仅生活于热带森林中;吸血蝠 仅分布于中、南美洲;可可、油棕仅在湿热带生 长;雪莲、箭竹等只适合生长在高海拔地区等。

(3)同一种生物资源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其资源 数量也是有差异的。如松鼠是一种毛皮动物资 源,在资源量方面,大兴安岭最多、小兴安岭 次之,华北地区最少。 资源的地域差异可视为资源的宏观空间差异。 握资源的地域性,是人类开发利用生物资源的 重要依据之一。既可以因地制宜利用生物资 源,还可以人为地创造资源的最佳存在条件, 培育资源,提高品质,增加数量。

④周期性 是生命现象特有的时间上的层次序列。 表现为数量周期性和质量周期性两个方面。 A、数量周期性表现在随时间的变化有明显的节律可 循,可分为日周期,季节周期和年周期。 日周期:数量有日夜交替现象,如绿色植物,白 天→光合作用→物质积累阶段;夜晚→呼吸作用 →物质消耗阶段。 季节

周期:一年内,生物资源量的季节峰和谷的 交替,即季节波动。如毛竹的生长,其生活周期 为春生笋、夏长鞭、秋孕笋、冬休眠;而鸟类资 源量最多的季节是秋季。

年周期:多年间的数量波动,有长短周期之分。 长周期如美洲兔和加拿大猞猁,平均9.6年出现 一个数量高峰。短周期如旅鼠、田鼠,每隔3-4 年数量变得非常多。 B、生物资源质量也存在着周期性。最明显的例子 是毛皮动物的毛皮质地呈现出的周期性。如河狸 毛皮的质地最佳时间是在每年的12月至次年的1 月间。 生物资源的周期性现象提示我们对其合理开发利 用必须遵循适时收获、捕捞、狩猎和放牧,即要 按照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适时地取,以便“不 夭其生”,适量地取,以便“不绝其长”。

⑤有限性 尽管生物资源具有可更新性,但其更新的能力有 一定的限度,并不能够无限制地增长下去。人类 的过度开发利用能够导致整个资源的枯竭,甚至 物种灭绝。 生物资源的有限性要求人类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处理好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的“予取关系”。目 前,部分生物资源出现枯竭的原因,多数是人为 因素造成的。调查表明,鸟类资源的短缺,其原 因65.3%为生境破坏、24.9%为狩猎、5.2%为疾 病、2.8%为环境污染、1.0%为寄生虫。 资源本身的有限性和人类对生物资源利用的强度 和方式是造成生物资源有限性的两个原因。

⑥增殖性 指生物资源在一定条件下其利用价值不断提高 的一种资源属性。而人类对生物资源进行有效 地投入是实现生物资源增殖的关键条件。 野生种的驯化、新品种的培育,都需要投入一 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而新品种的成功培 育、推广,又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 益,使资源得到增殖。

三、海洋生物资源

1、海洋生物资源:是一类生活在海洋中可更新 和再生的生物资源。 2、海洋生物具有其自身特有的属性 ①多样性 ②再生有限性 ③波动性 ④共享性 ⑤游动性 ⑥隐蔽性

①多样性: 由于海洋环境远比陆地环境特殊和复杂,海洋生 物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远远超过陆地生物,极 富生物多样性。 到目前为止,地球上已被描述和命名的生物有近 200万种,其中80%栖息于海洋中。除鱼、虾、 蟹、贝外,仅低等的海洋动物种类就达20万种。 海洋中动物的种类远多于植物的种类。

②再生有限性 海洋生物资源也是具有生命的资源,因此,具 有可再生性。通过生物自身的繁殖、补充、省 长、死亡等过程,使资源得到更新和再生。 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其生态环境中生物和非生 物因素的制约和限制,再生能力又是有限的。 因此,每年的渔获量应有

一定的限度,持续、 过量的捕捞将会使资源枯竭。

③波动性 海洋生物的资源量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对温 度、盐度、水流、溶氧量、营养盐、饵料生物 等环境因素的变化有很大的敏感性,其数量常 出现波动。 ④共享性 在国家或国际未加管辖之前,某一海域中蕴藏 的海洋生物资源不属于任何个人或集团所有, 不仅人人都可以自由利用它,而且还无权排斥 他人利用。

⑤游动性 海洋生物资源除少数底栖生物营固着生活外,绝 大多数都有在水中漂动、洄游移动等习性,这是 和森林资源、草原资源、矿产资源所不同的。 通常,甲壳类和头足类的移动范围较小,鱼类和 哺乳类的移动范围较大,特别是大马哈鱼和大洋 性鱼类,有时可移动1000多海哩。 ⑥隐蔽性 由于海洋生物资源群体栖息于水中,其数量的多 少或数量的变化很难直接观察,只能通过某些数 量指标反映数量变化。因此,海洋生物资源具有 隐蔽性。

现代海洋中生活着30多个门、20多万种生物, 其中海洋植物约10万种,海洋动物约16万种。 这些动物资源、植物资源与微生物资源共同构 成了海洋生物资源。

第二节 海洋生物资源的分类 一、生物的分类

生物分类是认识生物的基本方法,是认识深化和科学进 步的标志。地球上的生命种类是如此繁多,生命形式更 是令人眼花缭乱,没有正确的分类是不可能真正认识生 命界的。 18世纪的瑞典科学家林奈(Carolus Linnaeus)首创了一套生 物两界分类系统,把整个生物分成动物界和植物界; 此后,霍格(J.Hogg,1860)和赫克尔(E.Haeckel,1866)又提 出了三界分类系统:动物界、植物界和微生物界; 目前,被分类学家广为接受的是美国生物学家魏泰克 (R.H.Whittaker)在1969年提出的五界分类系统:原核生 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分类阶元(等级)

(总)界 (Kingdom): 动物界 门(亚) (Phylum): 脊索动物门 纲(亚) (Class): 哺乳纲 目(亚) (Order): 灵长目 科 (亚) (Family): 人科 属(亚) (Genus): 人属 种(亚) (Species): 人种

二、生物的命名

给眼前的每一种生物一个名字,是 最起码的需要。 林奈在1735 出版《自然系统》,制 订了一个统一的生物命名法,即双 名法(binomial nomenclature)。 何一种生物的学名都是由属名加种 名。 林奈不是双名制命名法的创立者, 但他最终确定了双名制命名法在生 Linnaeus 1707-1778 物分类学中的地位。这是林奈对于 生物学的重大贡献之一。

① ②

③ ④

双名法命名规则: 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斜体文字表示,如手写时则在下 面划一横以示区别。 每一个学名应包括属名和种名,属名在前,为单数主 格名词,第一个

字母大写;种名在后,多为形容词, 第一个字母小写; 属名和种名之后加定名人的姓名,第一个字母大写。 如果种内有不同的亚种,则用三名法命名,即在种名 后加上第三个拉了字或亚种名。例如,海湾扇贝的学 名为:Argopecten irradians irradians (Lamarck)

三、海洋生物资源的分类

1. 2. 3. 1. 2. 3. 按生活方式可分为: 浮游生物 游泳生物 底栖生物 按生物学特征可分为: 海洋植物 海洋动物 海洋微生物

浮游植物 浮游生物

无游泳能力或游 泳能力很弱,悬 浮于海水中并随 水流而移动。

具有光合能力、能自由漂浮的海洋植物 (如硅藻、甲藻等)。 各种自由漂浮的海洋动物,以无脊椎动 物为主(如水母、翼足类、异足类、一 些海洋动物的幼体)。

浮游动物

生 活 方 式

游泳生物

发达的游泳器官、自由游泳的海洋动物。 以脊椎动物为主(如鱼类、鲸类、头足类软体动物)。

底栖植物 底栖生物

生活在海底、不能 长时间在水中游泳 的各种生物。

几乎全部为藻类,如海带、 紫菜等。

底栖动物

以无脊椎动物为主,海底匍匐爬行、 固着生活、潜入泥沙,如软体动物、 甲壳动物、棘皮动物、腔肠动物、环 节动物等。

浮游海藻 海洋低等植物

各种海藻

底栖海藻 被子植物

海洋植物

海洋高等植物

红树植物

蕨类植物

生 物 学 特 征

无脊椎动物

海洋动物

脊索动物 海洋病毒

海洋微生物

海洋细菌 海洋真菌

海洋植物资源 1、按生物学特征划分 海洋动物资源 海洋微生物资源 海洋底栖生物资源 2、按生物习性划分 海洋游泳生物资源 海洋浮游生物资源 水产资源 观赏资源 3、按资源利用类型划分 药用资源 工业资源 生物遗传基因资源

第三章、海洋植物资源

海洋植物

海洋植物是海洋中利用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以 生产有机物的自养型生物。 海洋植物是海洋生物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从 低等的无真细胞核藻类到高等的种子植物,门 类甚广,共13个门,1万多种。 海洋植物由海藻和海洋种子植物两大类组成, 其中硅藻门最多,达6000种;原绿藻门最少, 只有1种。

海藻类植物:属于孢子植物它们含有叶绿色, 能进行光合作用,但不开花、不结种子、以孢 子繁殖后代,占绝大多数。 海洋种子植物:是生活在沿海地区、海水环境 中的高等植物,具有根、茎、叶的分化,能开 花结果、产生种子。种类不多,只知有130 种,都属于被子植物。可分为红树植物和海草 两类。 此外,海洋植物还包含海洋地衣,它是藻菌共 生体。海洋地衣种类不多,见于潮汐带,尤其 是潮上带。

第一节、海藻资源

一、海藻的基本特征

藻类植物:是一类比较原始的低

等植物,物种繁 多、形态各异,但具有共同特征:

① ② ③ ④ 植物体没有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多为单细胞 群体、丝状体或管状体; 藻类植物含有叶绿素等多种光合色素,能够进行光 合作用,独立生活; 藻类植物的生殖器官多为单细胞; 藻类植物的合子萌发不形成胚。

二、海藻的分类

蓝藻门 甲藻门 微藻

下等真藻类 营浮游生活。 其中,蓝藻最低 等,属原核生物

金藻门 硅藻门 绿藻门 轮藻门 褐藻门 红藻门

海藻

浮游藻

大型藻

高等真藻 底栖藻

以营底栖生活 为主

(一)、浮游藻类

浮游藻类又称浮游植物 (phytoplankton) ,由一 个细胞组成,生活在不 同的水层中、营浮游生 活的自养型海洋植物。 据估计,世界上甲藻约 有1200种,金藻约有65 种,海产硅藻约有6000 种。

金藻

小球藻

硅藻 衣藻

浮游藻类的特点

个体小,几到几十微米; 数量多,包括了海藻中的绝大部分; 种类组成和数量随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 变化;具有明显的 季节性;也可受人类 干预而变化。

浮游藻类的作用

是海洋中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是一切海洋 动物的“粮仓” ; 是海洋鱼类、贝类、虾蟹等许多动物的直接 饵料或间接饵料; 也是水中溶解氧的主要来源。可影响海水的 理化性状、海洋的次级生产力以及经济动物 的产量。

浮游藻类的危害

形成赤潮! “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 华”,它是海洋中一种或几种浮游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 下爆发性繁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海水变色,影响和危害 其它海洋生物正常生存的灾害性海洋生态异常现象。 海水富营养化是导致赤潮爆发的主要原因。 赤潮爆发时,因赤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海水可呈 现红、黄、绿等不同颜色。

20070901新西兰德尼角

20070421厦门

20040816南澳

20050609浙江玉环

20070514珠海

200700606深圳湾

1. 2. 3.

海洋浮游藻类是引发赤潮的主要生物,在全世界 4000多种海洋浮游藻中,有260多种能形成赤潮, 其中有70多种能产生毒素。 赤潮的危害: 赤潮破坏海洋生态平衡; 赤潮破坏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 破坏渔场的铒料基础,造成渔业减产。 引起鱼、虾、贝等经济生物窒息而死。 有些赤潮的体内或代谢产物中含有生物毒素,能直 接毒死鱼、虾、贝类等生物。 赤潮危害人类健康。

(二)、底栖海藻

指营固着或附着生活的 藻类,它们以水中的高等 植物、建筑物或其他物体 以及水体底质为基质,借 助附着器、基细胞或假根 等营固着生活。

海带

紫菜

龙须菜

石莼

底栖海藻的特点

多细胞海藻 肉眼可见,从几厘米(丝藻)到200-300m(巨 藻); 形态奇形怪

状,像带子(海带)、像绳子(丝藻)、 似树枝(马尾藻)、片状(紫菜、石莼)。

代表种类

石莼、浒苔、礁膜 等绿藻门 如紫菜、龙须菜、 麒麟菜等红藻门 海带、裙带菜、羊 栖菜等褐藻门

麒麟菜

石花菜

羊栖菜

浒苔

底栖海藻的作用

为人类所食用,可制造高蛋白食品; 可治愈心血管疾病,人类补碘原料; 可制作饲料、肥料等; 可作工业提炼碘的原料; 制造食品、医药、科研等方面使用的藻 胶、琼脂等。

绿藻门(Chlorophyta)

重点特征:

①绿藻具叶绿体,含有和高等 植物一样的光合色素。 ②贮藏食物主要是淀粉 ③藻体有单细胞、群体、丝状 体、叶状体、管状多核体等 各种类型。 ④绿藻是藻类植物中最大的一 门,约8600种。 ⑤90%生活于淡水,10%生活于海水。 ⑥浮游和固着生活的均有。

石莼 Ulva lactuca L

属于绿藻门,丝藻目, 石莼科,石莼属,又叫 海青菜、 海白菜、绿菜 等。是常见的海藻。 藻体为黄绿色扁平的膜 状体,边缘略呈波状, 基部有盘状固着器。 石莼生于海湾内中潮带 的岩石或沼泽中。 我国的南北沿海均有分 布,长江以南最多。

石莼的作用

石莼不但还有蛋白质、粗纤维、矿物质外,还含有维生 素、麦角固醇、甘露糖、半乳糖、酸性多糖等成分。 可作为蔬菜食用或作为饲料。 石莼全藻药用,具有清热、利尿、祛痰、软坚、解毒之 功效,可用于治疗大小便不利、疳积、脐下结气等。 石莼属的孔石莼还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常用于治疗 甲状腺肿大、高血压、水肿等症。

礁膜

石莼目、礁膜科、礁膜属。该属约 40种,多数海产 ,分布在世界各 海洋中。 中国约有4种,常见的种类有囊礁 膜、礁膜等。 藻体膜状,黄绿色或淡黄色。固着 器盘状或假根状,随种类而定。 盛长在内湾静水处的中高潮带隐蔽 场所的岩石或有泥沙覆盖的石块 上,也有时长在大型海藻的藻体 上。 礁膜分布于山东、浙江、福建、广 东等省。

礁膜的作用

礁膜的藻体含有多种维生素、氨基酸、无机盐 及多种微量元素。 沿海居民多采集本属种类晒干食用,也可作调 味品。 此外,礁膜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有清热化 痰、利水解毒、软坚散结之功效,可治疗喉 炎、咳嗽痰结、水肿等症。

浒苔

拉丁文学名:Enteromorpha prolifra (Muell.)J.Ag. 别名:苔条,苔菜 石莼科、浒苔属 。 藻体直立、单条或者有分枝,管状 中空,有时部分扁压。 主枝明显,分枝细长,高可达1m。 以固着器附着在岩石上,生长在中潮带滩涂,石砾上。

约有40种,中国约有11种。多数种类海 产,广泛分布在全世界各海洋中 。 中国常见种类有:缘管浒苔、浒苔、

扁 浒苔、条浒苔。

浒苔的作用

浒苔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粗纤维及矿物 质,同时还含有脂肪和维生素。 在浒苔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齐全,必需氨基 酸含量较高,其中缘管浒苔的限制氨基酸为赖 氨酸;条浒苔的限制氨基酸为蛋氨酸。 浒苔的脂肪酸组成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单不 饱和脂肪酸以及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分别为50.5 %、12.7%和36.8%。 因此,浒苔是高蛋白、高膳食纤维、低脂肪、 低能量,且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天然理想营 养食品的原料。

浒苔属的种类可食用,可以鲜食,也可晒干贮存, 也可以烹食。 福建南部用浒苔作调味品和食品。江苏、浙江称浒 苔为“苔条”,为市场上常见食品。 浒苔还有药用价值: 肠浒苔的藻体还有多糖、半乳糖、甘露糖、葡萄糖 及多种氨基酸等成分。全藻具有清热解毒、软坚散 结等功效,可用于治疗背肿痛、甲沟炎等症。 扁浒苔具有止血、清热解毒之功效,可以治疗甲沟 炎、颈淋巴结肿大等症。 浒苔的纤维质有解毒烟碱的作用,对吸烟者有好 处。

浒苔虽然无毒,但是大规模爆发也不是什么好事。 和赤潮一样,大量繁殖的浒苔也能遮蔽阳光,影响 海底藻类的生长; 死亡的浒苔也会消耗海水中的氧气; 浒苔爆发还会严重影响景观,干扰旅游观光和水上 运动的进行。 所以,现在国外已经把浒苔一类的大型绿藻爆发称 为“绿潮”,视作和赤潮一样的海洋灾害。

褐藻门(Phaeophyta)

重要特征:

褐藻门是藻类中比较高级的 一大类群,是一群多细胞藻 类植物。 在形态上有丝状体、叶状 体、管状体、囊状体等。 藻体明显分为“带片”、柄部 和固着器三部分。 常呈褐色。 贮藏的物质为褐藻淀粉、甘露醇等。

约1500种。绝大多数海产,且大多为冷温性海 藻,多分布于寒带和南北极沿海,一部分生于 温带、热带海域。 褐藻多生于低潮带和潮下带,多固着生长。 褐藻的大小,在不同种类之间差异很大。有的 很小,仅由几个细胞组成;大型的种类,如巨 藻,长达100m甚至可达400m。 海藻常见种:海带、裙带菜、铁钉菜、昆布、 羊栖菜、马尾藻、鹿角菜、海蒿子等。

褐藻的经济意义

食用:作食用的褐藻如海带、铁钉菜、鹅肠菜、昆布 (鹅掌菜)、裙带菜、绳藻、海蕴、鹿角菜、羊栖菜等。 药用:海带、铁钉菜、昆布、裙带菜、羊栖菜还有药 用价值。 工业用:从褐藻如马尾藻类中提取褐藻胶(又称褐藻 酸)、甘露醇、碘、氯化钾、褐藻淀粉、叶绿素等,其 中褐藻胶被广泛应用在食品工业、医药、农药工业 上;甘露醇被应用在医药、国防工业上;碘在医药上 的需要量也很大;氯化钾是农

业上重要的钾肥。 沿海居民利用罔胰藻、马尾藻作饲料或肥料。

海带 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

别名昆布、江白菜 海带目、海带科、海带属, 经济价值非常高 藻体褐色,长带状,革质,一 般长2-6米,宽20-30厘米。 藻体明显地区分为固着器、柄 和带片三部分。 我国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及广东省北部沿海均有 养殖,野生海带在低潮线下2-3米深度岩石上均有。

海带的营养价值

海带的营养价值很高,每100g干海带中含:粗蛋白 8.2g,脂肪0.1g,糖57g,粗纤维9.8g,无机盐12.9g,钙 2.25g,铁0.15g,以及胡萝卜素 0.57mg,硫胺素(维生 素B1)0.69mg,核黄素(维生素B2)0.36mg,尼克酸 16mg,热量262kca。 与菠菜、油菜相比,除Vc外,其粗蛋白、糖、钙、铁的 含量均高出几倍、几十倍。

海带的资源利用

① 食用 由于营养极其丰富,海带是销售量极大的食用海藻。 经过脱色、软化、等工序加工成各种海带食品,如海 带丝、海带饼、海味方便菜、调味海带丝、油炸调味 海带、冻豆腐海带卷等; 海带还可以制海带酱油、海带酱、味粉。 海带还可做成凉拌菜,如凉拌芝麻海带,不仅能美 容,还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先将100克芝麻去杂质,淘洗干净,放入锅内, 小火慢炒,当炒至芝麻发香时,出锅晾凉。350 克湿海带洗净切成丝。旺火蒸海带丝15分钟后出 锅晾凉,放入味精、醋、糖、橄榄油拌匀装盘, 撒上芝麻,拌匀即成。

!!!但需要注意: ① 海带性寒,脾胃虚寒者忌食。 ② 患有甲亢的病人不要吃海带。 ③ 孕妇、乳母不宜吃过多海带,因为海带 中的碘可随血液循环进入胎(婴)儿体 内,引起胎(婴)儿甲状腺功能障碍。

②药用

海带中含碘量很高。养殖海带一般含碘3~5‰,多可 达7~10‰。 还含藻胶素、甘露醇、半乳聚糖、海带聚 糖、海带氨酸及VB1、B2、C、尼克酸和胡萝卜素、谷 氨酸、天门冬氨酸以及多种微量元素等。 可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显著降低胆固醇。 常食海带能增加碘的摄人、大量增加钙的吸收,有认 为这是具防癌作用的因素之一。 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及脂肪过多症有一定的预防和辅 助治疗作用。 海带中褐藻酸钠盐有预防白血病和骨痛病的作用;对 动脉出血亦有止血作用,口服可减少放射性元素锶-90 在肠道内的吸收。褐藻酸钠具有降压作用。 海带淀粉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 海带甘露醇对治疗急性肾功能衰退、脑水肿、乙性脑 炎、急性青光眼都有效。

③工业用:

用海带提取钾盐、褐藻胶、甘露醇,用来代替面粉浆 纱、浆布,制酒时用作澄清剂,还可作医疗用品。

④饲料:

养殖鲍鱼 、海参等

谢 谢


相关文章

  • 浙教版_七年级上册科学_教案(第二章)
  • 第二章:观察生物 2.1 生物与非生物 教学目标: 1.说出生物与非生物的主要区别. 2.说出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 3.观察蜗牛,学会描述其形态和生活习性. 4.学会使用放大镜. 重点难点: 1.学会通过观察,去区分生物与非生物,动物和植 ...查看


  •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 <自然科学基础>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的综合基础课.本课程将物理学. ...查看


  • 广西民族大学专业目录
  • 广 西 民 族 大 学 201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 2 广 西 民 族 大 学 201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 1 2 3 广 西 民 族 大 学 201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 4 5 6 7 8 考试科 ...查看


  • 山东省循环经济条例
  • 山东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 (讨论稿) 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4年3月 目录 第一章 总 则 ........................................... 1 第二章 管理制度 ............... ...查看


  • 环 境 学 概 论主要内容
  •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环 境 一.环境的概念 1.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概念 用一句话概括 2.人工环境 人工环境概念 3.环境科学中的人类环境 人类环境概念 我国的"环境"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查看


  • 日本主要环境法目录
  • 日本主要环境法目录 第一章 环境一般(20部法律法规)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009 010 011 012 013 014 015 016 017 018 019 020 <环境基本法> ...查看


  •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
  •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课题组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编制说明 一.编制背景 2010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发布,确定重点发展节 ...查看


  • 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
  • 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 (2011-2020年) 文 本 浙江省人民政府 二〇一二年十月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 ...查看


  • 新能源行业深度调研
  • 2014-2018年中国新能源行业深度调 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2013年上半年,国内经济增长乏力,全社会电力需求增速放缓,全国电力供需总体保持平衡,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电源投资出现下降.1-6月,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1405.2 ...查看


热门内容